CN113163508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3508B
CN113163508B CN202110454410.3A CN202110454410A CN113163508B CN 113163508 B CN113163508 B CN 113163508B CN 202110454410 A CN202110454410 A CN 202110454410A CN 113163508 B CN113163508 B CN 113163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s
subcarrier
channel quality
occupied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44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3508A (zh
Inventor
刘锟
戴博
方惠英
陈宪明
杨维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544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3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3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3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3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3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2Subcarrier weighting equivalent to time domain filtering, e.g. weighting per subcarrier multi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相对于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其中,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下行信干噪比、下行信噪比、上行信干噪比、上行信噪比、下行路径损耗、上行路径损耗。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站发送包含信道质量门限值或其偏差值的第一消息,使得终端能够根据信道质量测量值调整覆盖增强等级并反馈至基站,提高了上行信道传输成功率,解决了基站可能选择过多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次数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0098615.0”,申请日为“2018年1月31日”,题目为“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以下简称为MTC UE),又称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用户终端,是现阶段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作为3GPP Release13一项重要课题,其对应的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相关内容获无线接入网络(RadioAccess Network,RAN)全会批准。
当NB-IoT的UE在NB-IoT系统的窄带随机接入信道(Narrow Band 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NPRACH)上发送完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之后,就会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又称为Msg2)。RAR的调度信息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且通过窄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Narrow Ban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NPDCCH)发送的。
NB-IoT的UE接收到RAR消息,获得上行的时间同步和上行资源。但此时并不能确定RAR消息是发送给UE自己而不是发送给其他的UE的,因为存在着不同的UE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上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的可能性,这样,他们就会通过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A-RNTI)接收到同样的RAR。而且,UE也无从知道是否有其他的UE在使用相同的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为此,UE需要通过随后的消息3(Msg3)和消息4(Msg4),来解决这样的随机接入冲突,其中Msg3消息又称为冲突检测消息,Msg4消息又称为冲突检测响应消息。
Msg3是基于上行调度并且采用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在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arrow 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NPUSCH)上传输的消息。Msg3中传输的是RRC层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Request)或者RRC层连接重新开始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sume Request),如果不同的UE接收到相同的RAR消息,那么他们就会获得相同的上行资源,同时发送Msg3消息,为了区分不同的UE,在Msg3中会携带一个UE特定的ID,用于区分不同的UE。在初始接入的情况下,这个ID可以是UE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SAE-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S-TMSI)(如果存在的话)或者随机生成的一个40位的值。
UE在发完Msg3消息后就要立刻启动竞争消除定时器(而随后每一次重传Msg3都要重新启动这个定时器),UE需要在此时间内监听基站返回给自己的冲突检测响应消息(Contention Resolution,Msg4消息)。UE在成功接收到基站发送的Msg4消息后,会向基站发送RRC层连接建立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或者RRC层连接重新开始建立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Resume Complete)来通知基站,这两个消息都统称为Msg5。
由于NB-IoT系统中支持多种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Level),不同覆盖增强等级的上行信道或下行信道采用不同的重复次数。NB-IoT的UE确定覆盖增强等级并且根据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用来发送Msg1。后续随机接入过程中涉及到的消息(例如Msg2、Msg3和Msg4以及上述消息的调度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都由UE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确定。由于UE只能测量下行信道质量信息,当上行信道质量与下行信道质量匹配度很差时,上行信道Msg1、Msg3的重复发送次数的选择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Msg1、Msg3无法传输成功或者导致Msg1、Msg3传输占用了过多的资源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NB-IoT UE并不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质量信息,因此会导致基站对下行信道(例如Msg2,Msg4以及上述消息的调度信息)的重复发送次数无法灵活调整,如果基站选择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次数过多,同样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下行信干噪比、下行信噪比、上行信干噪比、上行信噪比、下行路径损耗、上行路径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下行信干噪比、下行信噪比、上行信干噪比、上行信噪比、下行路径损耗、上行路径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通信总线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其中,所述Msg1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结构;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符号组,
所述第一结构的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至少一个符号,或,包括循环前缀、至少一个符号和保护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消息,所述Msg2消息至少包括MAC层包头和MAC层负载,
其中,Msg2消息中还包括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的调整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基站发送包含信道质量门限值或其偏差值的第一消息,使得终端能够根据当前信道质量测量值调整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并反馈至基站,提高了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解决了基站可能选择过多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次数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信道质量门限值的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信道质量门限值的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第一结构的12种组成图样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符号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符号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第一结构的12种组成图样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Msg1的调整信息占用的资源位置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中的E/T/RAPID MAC子包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相关技术中的E/T/R/R/BI MAC子包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Msg1的调整信息占用的资源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Msg1的调整信息占用的资源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Msg1的调整信息占用的资源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
下行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
下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上行信干噪比;
上行信噪比;
下行路径损耗(Downlink Path Loss);
上行路径损耗(Uplink Path Loss)。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用于:终端获取信道质量的测量值,并且将信道质量的测量值与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覆盖增强等级或者下行信道的覆盖增强等级或者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或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可以针对一套门限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息通过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或者下行信道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息为以下之一:
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针对这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中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针对这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可以针对这套门限值中每个门限值配置,或者这套门限值中的所有门限值公用同一个偏差值。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选择的信道质量可以是同一种信道质量,例如RSRP;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选择的信道质量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信道质量,例如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选择的信道质量为RSRP,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选择的信道质量为RSRQ;
或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选择的信道质量为RSRP,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选择的信道质量为下行SINR。
进一步地,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用于选择上行信道的覆盖增强等级;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用于选择下行信道的覆盖增强等级。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时,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信道质量偏差值使能(Enable)的标识;或者,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消息以外的消息(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或者下行信道)发送所述信道质量偏差值使能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使能的标识包括使能和不使能两种情况。例如,当第一消息指定所述信道质量偏差值使能(Enable)时,终端可以使用所述使能的信道质量偏差值;当第一消息指定所述信道质量偏差值不使能(Disable)时,终端不能使用所述不使能的信道质量偏差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套数大于1时,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除预定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之外的其他套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使能的标识;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消息以外的消息(如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或者下行信道)发送除预定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之外的其他套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使能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定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含义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预先存储于基站和终端中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将信道质量划分为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一个覆盖增强等级;或者,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一个覆盖增强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CQ_TH_CE0与Delta0的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CQ_TH_CE0与Delta0的和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小于或等于CQ_TH_CE1;
其中,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Delta0为覆盖增强等级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偏差值,Delta1为覆盖增强等级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偏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直接测量的值可以叫做信道质量测量值;终端通过测量到的信道质量测量值,并进行计算或估计得到的其他信道质量信息同样称作信道质量测量值。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CQ_TH_CE0与Delta0的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CQ_TH_CE0与Delta0的和之间。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New_CQ_TH_CE0;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New_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New_CQ_TH_CE1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New_CQ_TH_CE1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小于或等于CQ_TH_CE1;
其中,CQ_TH_CE0和CQ_TH_CE1是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是另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New_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New_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New_CQ_TH_CE0;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New_CQ_TH_CE0之间。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New_CQ_TH_CE1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New_CQ_TH_CE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Msg1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Msg3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Msg5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上行直传消息(UL Information Transfer)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终端能力消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终端信息响应消息(UE Information Response)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进一步地,每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独立配置(即,每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都通过独立的参数配置);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信道占用的时域-频域资源;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的序列;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时选择的波束方向或波束索引;
包含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SS/PBCH block为一个时域-频域资源块,其中至少包括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以及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其中SIB在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中发送。系统中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SS/PBCH block。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的一个或多个SS/PBCH block中,每个SS/PBCH block中都存在Msg1资源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的一个或多个SS/PBCH block中,部分的SS/PBCH block中存在Msg1资源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独立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并且根据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资源确定对应的取值区间,进而根据取值区间为所述终端配置对应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次数或者重复发送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下行信干噪比、下行信噪比、上行信干噪比、上行信噪比、下行路径损耗、上行路径损耗。
进一步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将信道质量划分为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CQ_TH_CE0与Delta0的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CQ_TH_CE0与Delta0的和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小于或等于CQ_TH_CE1;
其中,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Delta0为覆盖增强等级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偏差值,Delta1为覆盖增强等级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偏差值。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CQ_TH_CE0与Delta0的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CQ_TH_CE0与Delta0的和之间。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CQ_TH_CE1与Delta1的和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New_CQ_TH_CE0;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New_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New_CQ_TH_CE1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New_CQ_TH_CE1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小于或等于CQ_TH_CE1;
其中,CQ_TH_CE0和CQ_TH_CE1是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是另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New_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New_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New_CQ_TH_CE0;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0以及New_CQ_TH_CE0之间。
进一步地,以下所述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对应的所述上行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New_CQ_TH_CE1以及CQ_TH_CE0之间;
信道质量测量值在CQ_TH_CE1以及New_CQ_TH_CE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行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Msg1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Msg3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Msg5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上行直传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终端能力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终端信息响应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上行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其中,所述调制编码信息包括调制阶数和/或编码效率;
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消息中的这几个变量可以是实际值或者是相对实际值的调整量,例如:
所述覆盖增强等级可以是实际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或者为相比于上一次覆盖增强等级的偏差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可以是实际选择的值,或者为相比于上一次选择的值的偏差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可以是实际选择的值,或者为相比于上一次选择的值的偏差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所述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可以配置多个,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所述信道质量。下行信道至少包括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共享信道;例如,承载Msg2或Msg4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Msg2或Msg4的下行共享信道。
本发明中的调整量的含义是:
某参数的调整量即为上一次该参数的值与调整后的该参数的值之间的偏差值;所述调整量可正、可负、可为零。
进一步地,满足第一条件的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消息,其中,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消息(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或者通过下行信道)中包括第二消息发送使能的标识;
(2)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为B,其中B为预定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增强等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定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增强等级的含义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预先存储于基站和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增强等级;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增强等级);
(3)所述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覆盖增强等级阈值;
(4)信道质量测量值位于确定的信道质量区间内的终端;
(5)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并且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使能(即使能标识为Enable)时;
(6)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并且所述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的取值不等于预定值时;
(7)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套数大于1,并且除预定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之外的其他套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使能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定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含义包括:预先存储于基站和终端中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时;
(8)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套数大于1时;
(9)当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时。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预先设置的覆盖增强等级阈值为等级0;
当配置了3个覆盖增强等级时,且等级编号为0,1,2,当预先设置的覆盖增强等级阈值为0时,那么第一条件指的就是覆盖增强等级为1和2的终端。
进一步地,第一条件为以下几种优选组合:
第一优选组合:(1)(2)、(1)(3)或(1)(4);
第二优选组合:(2)(4);
第三优选组合:(3)(4);
第四优选组合:(1)(2)(4)或(1)(3)(4);
第五优选组合:(8)(2)、(8)(3)或(8)(4);
第六优选组合:(9)(2)、(9)(3)或(9)(4);
第七优选组合:(8)(2)(4)或(8)(3)(4);
第八优选组合:(9)(2)(4)或(9)(3)(4)。
其中的(i)为所述第一条件包括的第i条内容,i为1至9内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根据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确定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然后通过上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述一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预定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即,一个覆盖增强等级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时,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采用N比特进行指示,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N比特量化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为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大于等于信道质量值为A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其中A为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中的最小值或信道质量取值区间边界值或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内预定值;
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可以是终端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或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进一步地,当所述N比特能够量化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为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时,所述多个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包括终端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并且终端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量化的分段数量不小于其他信道质量取值区间量化的分段数量;
包括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并且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的量化的分段数量不小于其他信道质量取值区间量化的分段数量。
例如,表1中给出了RSRP的114个可以上报的取值,索引值从0到113,每个索引值对应的RSRP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040045480000191
表1
当系统中配置了3个覆盖增强等级,分别对应的RSRP取值区间为:
CE level 0对应的RSRP为-110dBm≤RSRP,即索引47到113对应的RSRP取值;
CE level 1对应的RSRP为-120dBm<RSRP≤-110dBm,即索引37到46对应的RSRP取值;
CE level 2对应的RSRP为RSRP≤-120dBm,即索引0到36对应的RSRP取值;
当终端选择的CE level为CE level 1时,UE通过N(例如N=3)比特能够量化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为CE level 1和CE level 0对应的质量取值区间。其中,CE level 1对应的质量取值区间量化的分段数量为5,CE level 0对应的质量取值区间量化的分段数量为3。例如,对应CE level 1的5个量化分段,每个分段对应了2个RSRP取值索引,分别为(索引37,索引38)对应第1个量化分段,(索引39,索引40)对应第2个量化分段,......,(索引45,索引46)对应第5个量化分段。
对应CE level 0的3个量化分段,分别为(索引47至索引68)对应第1个量化分段,(索引69至索引90)对应第2个量化分段,(索引91至索引113)对应第3个量化分段。
进一步地,所述N比特描述的多个状态中,N1个状态对应的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不处于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内,其中N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N1小于或等于N。
需要说明的是,N个比特可以描述2^N个状态,每个状态对应一个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的具体取值。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根据覆盖增强等级确定第二消息中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的数量。
例如,当覆盖增强等级大于等于C1(C1为预定的覆盖增强等级,其中预定的含义就是预先存储在基站和终端内的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时,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数量为D1(D1大于等于2),例如一共3个覆盖增强等级,索引为0,1,2。并且,C1=1,D1=2。即覆盖增强等级1和2的终端发送的信道质量为RSRP和下行SINR或者RSRP和RSRQ;
当覆盖增强等级小于等于C2(C2为预定的覆盖增强等级,其中预定的含义就是预先存储在基站和终端内的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时,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数量为1个,例如一共3个覆盖增强等级,索引为0,1,2。并且,C2=0。即覆盖增强等级0的终端发送的信道质量为RSRP;
当覆盖增强等级小于等于C3(C3为预定的覆盖增强等级,其中预定的含义就是预先存储在基站和终端内的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时,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数量为D3(D3大于等于2),例如一共3个覆盖增强等级,索引为0,1,2。并且,C3=0,D3=2。即覆盖增强等级0的终端发送的信道质量为RSRP和下行SINR或者RSRP和RSRQ;
当覆盖增强等级大于等于C4(C4为预定的覆盖增强等级,其中预定的含义就是预先存储在基站和终端内的或者基站通过信令通知终端的。)时,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数量为1个,例如一共3个覆盖增强等级,索引为0,1,2。并且,C4=1。即覆盖增强等级1和2的终端发送的信道质量为RSRP。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按照预先定义的第一规则或第二规则确定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其中,所述调制编码信息包括调制阶数和/或编码效率;
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信道包括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规则包括:
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所述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
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和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或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或者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具体地,所述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的方法为:
将所述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与相对应的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其中,所述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与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属于同一种类型,例如都为RSRP。
所述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的方法同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的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终端只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这两个参数值,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
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其它的参数的值,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
本发明中所述的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终端只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这两个参数值,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其它的参数的值,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例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针对的是RSRP,划分为3个RSRP取值范围,分别为RSRP取值区间1,RSRP取值区间2,RSRP取值区间3。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针对的是下行SINR,划分为3个下行SINR取值范围,分别为下行SINR取值区间1,下行SINR取值区间2,下行SINR取值区间3。
则终端覆盖增强等级按照表2方式获得
Figure BDA0003040045480000231
表2则终端的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按照表3方式获得
Figure BDA0003040045480000232
Figure BDA0003040045480000241
表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规则还包括:
终端选择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中最大的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
终端将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
终端选择的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的索引和终端选择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的索引中最大的作为终端的信道质量测量信息;
终端选择的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和终端选择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作为终端的信道质量测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终端将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这种情况,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例如,第一覆盖增强等级为0~2,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为0~2,因此联合指示的方式如表4所示。并且每个联合指示的索引对应了一种上行信道的覆盖增强等级或重复发送信息,或者对应了一种下行信道的覆盖增强等级或重复发送信息;
联合指示的索引 第一覆盖增强等级 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0 0 0
1 0 1
2 0 2
3 1 0
4 1 1
5 1 2
6 2 0
7 2 1
8 2 2
表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规则还包括:
终端将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
终端选择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作为终端的下行信道质量测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将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的应用场景为,终端通过Msg1发送时使用随机接入资源指示了RSRP的取值范围,再通过上报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指示了RSRQ或者下行SINR的取值。基站受到上述信息后,可以进一步调整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或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或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规则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信息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信息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信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终端只根据覆盖增强等级这个参数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信息;
终端根据覆盖增强等级以及其它的参数的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重复发送信息。
本发明中所述的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终端只根据覆盖增强等级这个参数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终端根据覆盖增强等级以及其它的参数的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规则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属于同一个所述第一覆盖增强等级的所述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所述终端将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或者将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作为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其中,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独立指示,或者,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和第二覆盖增强等级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
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属于同一个所述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的所述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终端的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和所述终端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独立指示,或者,所述终端的第一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和所述终端的第二种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联合指示,即一种联合编码方式,通过一个指示信息即可以指示终端选择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又可以指示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例如,第一覆盖增强等级为0~2,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为0~2,因此联合指示的方式如下表5所示
联合指示的索引 第一覆盖增强等级 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0 0 0
1 0 1
2 0 2
3 1 0
4 1 1
5 1 2
6 2 0
7 2 1
8 2 2
表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这种联合指示的方法,例如,第一覆盖增强等级为0~2,第二覆盖增强等级为0~1,因此联合指示的方式如表6所示:
联合指示的索引 第一覆盖增强等级 第二覆盖增强等级
0 0 0
1 0 1
2 1 0
3 1 1
4 2 0
5 2 1
表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规则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选择对应的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下行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选择对应的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和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属于不同类型。
进一步地,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下行下行信干噪比SINR。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根据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包括:
将所述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与相对应的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终端的第一覆盖增强等级。其中,所述第一种信道质量测量值与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属于同一种类型(例如都为RSRP)。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根据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包括:
将所述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与相对应的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终端的第二覆盖增强等级。其中,所述第二种信道质量测量值与第二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属于同一种类型(例如都为RSRP)。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终端只根据覆盖增强等级这个参数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终端根据覆盖增强等级以及其它的参数的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本发明中所述的终端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终端只根据覆盖增强等级这个参数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终端根据覆盖增强等级以及其它的参数的值,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第三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其中,所述调制编码信息包括调制阶数和/或编码效率;
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其中,所述终端通过预先定义的第一规则或第二规则确定所述第三消息中参数的取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终端通过上行信道传输所述第三消息,其中,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或者通过下行信道发送给所述终端的消息中包括第三消息发送使能的标识;
(2)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为B,其中B为预定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增强等级;
(3)所述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覆盖增强等级阈值;
(4)信道质量测量值位于确定的信道质量区间内的终端;
(5)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套数大于1;
进一步地,第二条件为以下几种优选组合:
优选组合I:(1)(2)、(1)(3)或(1)(4);
优选组合II:(2)(4);
优选组合III:(3)(4);
优选组合IV:(1)(2)(4)或(1)(3)(4);
其中,(j)为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的第j条内容,j为1至5内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的具体设置方法如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通信总线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
相对于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下行信干噪比、下行信噪比、上行信干噪比、上行信噪比、下行路径损耗、上行路径损耗;
步骤302:(中间可能还有其他信令交互,这里不限制)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其中,所述Msg1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结构;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符号组,
所述第一结构的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至少一个符号,或,包括循环前缀、至少一个符号和保护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的同一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子载波。
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
4个符号组,其中,第1个与第2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第3个与第4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3个符号组,其中,第1个与第2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第2个与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进一步地,当第一结构为4个符号组时,
第1个与第2个符号组在时域上连续;
第3个与第4个符号组在时域上连续;
第2个与第3个符号组在时域上离散。
进一步地,当第一结构为3个符号组时,第1个、第2个、第3个符号组在时域上连续。
进一步地,当所述Msg1消息包括多个第一结构且所述第一结构包括3个符号组时,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一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二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优选地,为频域上连续的12个子载波,索引编号为0~11。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2,4}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7,9,11}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8,10}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1,3,5}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1,3,5}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8,10}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7,9,11}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2,4}的子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定义第一个第一结构的索引为1,第二个第一结构的索引为2,以此类推;因此,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为第1、3、5、7……个第一结构,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为第2、4、6、8……个第一结构。
进一步地,当所述Msg1消息包括多个第一结构且所述第一结构包括4个符号组时,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五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六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其中,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优选地,为频域上连续的12个子载波,索引编号为0~11;
其中,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优选地,为频域上连续的12个子载波,索引编号为0~11;
其中,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
其中,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为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
进一步地,第三子载波集合和第四子载波集合独立配置;
第三子载波集合和第四子载波集合相同;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选择的方法是随机选择;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选择的方法是随机选择;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以及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独立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Msg2消息,所述Msg2消息中至少由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包头(Header)和MAC层负载(Payload)组成;
其中,Msg1的调整信息在Msg2消息中发送。
进一步地,当MAC subheader中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 Indicator,BI)信息时,Msg1的调整信息在MAC Payload中发送。
进一步地,当MAC Payload中存在MAC RAR时,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最后一个MACRAR之后发送;
进一步地,Msg1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覆盖增强等级;
调整后的Msg1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
调整后的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
调整后的Msg1发送时选择的波束方向或波束索引;
包含调整后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覆盖增强等级的调整量;
Msg1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的调整量;
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调整量;
Msg1发送时选择的波束方向或波束索引的调整量;
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的调整量。
需要说明的是,SS/PBCHb lock的具体含义如下:
SS/PBCH block为一个时域-频域资源块,其中至少包括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以及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其中SIB在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中发送。系统中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SS/PBCH block。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的一个或多个SS/PBCH block中,每个SS/PBCH block中都存在Msg1资源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的一个或多个SS/PBCH block中,部分的SS/PBCH block中存在Msg1资源配置信息。
本发明中的调整量的含义是:
某参数的调整量即为上一次该参数的值与调整后的该参数的值之间的偏差值;所述调整量可正、可负、可为零。
进一步地,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同一个覆盖增强等级。
进一步地,通过MAC subheader中随机接入标识RAPID字段来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
参见图11,图11中包括2种MAC subheader(MAC层的子包头)结构,分别为如图12所示的“E/T/RAPID MAC subheader”,长度为8bit,和如图13所示的“E/T/R/R/BI MACsubheader”,长度为8bit。
其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如下:
“E”用来指示MAC header中后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subheader,“E”配置为“1”表示MAC header中后续存在其他的subheader;“E”配置为“0”表示这个subheader后直接是MACRAR或者是填充比特(padding bits)了;
“T”用来指示subheader包含的是随机接入标识(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RAPID)或者是回退标识(Backoff Indicator,BI)。“T”配置为“1”表示subheader包含RAPID,“T”配置为“0”表示subheader包含BI;
“R”为保留bit,配置为“0”;
BI占用4bits;RAPID占用6bits。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MAC subheader中RAPID字段来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包括:
RAPID的部分或全部状态位用来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位的具体含义如下:
假设RAPID由N个bit组成,则RAPID可以描述最多2^N种状态,其中每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一种状态位。
例如,当N=6时,RAPID有6bits,可以支持0~63一共64种状态位。我们用0~47来指示NPRACH subcarrier index,那么48~63一共16个状态位是空闲的.
可以这16个RAPID状态位指示“Msg1调整信息”。例如,每个状态位与一种Msg1调整信息对应,UE成功接收到上述状态位后,就获知了Msg1调整信息。
进一步地,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的MAC subheader在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Indicator,BI)的MAC subheader之后发送。
进一步地,通过MAC subheader中RAPID来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包括:
RAPID的状态位用来指示MAC Payload中是否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
进一步地,当RAPID的状态位指示MAC Payload中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时,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MAC包头之后发送。
进一步地,当RAPID的状态位指示MAC Payload中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且MACPayload中存在MAC RAR时,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MAC Payload中最后一个MAC RAR之后发送。
进一步地,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同一个覆盖增强等级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传输程序,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几个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下面的各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存在,且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点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合使用。
优选实施例1(组合1: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针对这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中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3个覆盖增强等级,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了一个信道质量的取值区间,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配置了一个重复发送次数。
当CQ_Measured满足CQ_Measured≥CQ_TH_CE0时,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CE level0;
当CQ_Measured满足CQ_TH_CE1≤CQ_Measured<CQ_TH_CE0时,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CE level 1;
当CQ_Measured满足CQ_Measured<CQ_TH_CE1时,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CE level2;
其中,CQ_Measured为所述终端的信道质量测量值;CQ_TH_CE0是覆盖增强等级0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CQ_TH_CE1是覆盖增强等级1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用于:终端根据信道质量的测量值与信道质量的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覆盖增强等级或者下行信道的覆盖增强等级或者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等级或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门限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种信道质量设定: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下行信干噪比、下行信噪比、上行信干噪比、上行信噪比、下行路径损耗、上行路径损耗。
本优选实施例中,信道质量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考虑到CE level反映的是下行信道质量信息,当上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与下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相等或者接近时,CE level同样可以反映上行信道质量信息。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大于下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如果UE按照选择的CElevel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来发送上行信道,会由于上行干扰级别过高,导致上行信道无法成功被基站接收。
本实施例中,基站除了配置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即CQ_TH_CE0和CQ_TH_CE1)之外,还配置了针对CQ_TH_CE0和CQ_TH_CE1的偏差值Delta0、Delta1,如图5所示,因此,将信道质量划分为5个区间(Range),分别为Range1~Range5。需要说明的是,偏差值Delta0、Delta1可以针对每套门限值中的各个门限值配置,或者这套门限值中所有的门限值公用同一个偏差值。
基站通过配置Delta0、Delta1来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因此,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CQ_TH_CE0+Delta0,CE level 0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1;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CQ_TH_CE1+Delta1,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2和Range3;CE level 2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4和Range5。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提高了信道质量门限值后,信道质量在Range 2区域的UE对应的CE level从CE level 0提高到了CE level 1,因此基站在为这样的UE配置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时就会按照CE level 1选择,因此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Range 4区域的UE同样存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UE通过Msg3消息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其中,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调整后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的调整量;
下行信道质量。
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下行信道质量时,对“下行信道质量”的量化采用如下方法:
(1)UE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的取值范围是UE选择的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
(2)对(1)中的信道质量区间采用N(N大于等于1)比特量化,即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划分为2^N个小区间,UE通过Msg3消息发送“下行信道质量”所在的小区间索引。
本实施例中,所述UE的信道质量测量值满足位于以下至少之一区域时,UE发送下行信道质量:
Range 2区域;
Range 4区域;
Range 2、3区域;
Range 4、5区域;
Range 2、3、4、5区域。
优选实施例2(组合1: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针对这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中的信道质量门限值的偏差值)
本实施例中,基站除了配置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即CQ_TH_CE0和CQ_TH_CE1)之外,还配置了针对CQ_TH_CE0和CQ_TH_CE1的偏差值Delta0、Delta1,如图5所示,因此,将信道质量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为Range1~Range5。
基站通过配置Delta0、Delta1来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因此,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CQ_TH_CE0+Delta0,CE level 0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1;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CQ_TH_CE1+Delta1,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2和Range3,对应的上行信道(本实施例中为随机接入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CE level 2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4和Range5,对应的上行信道(本实施例中为随机接入信道)重复发送等级或者重复发送次数相同。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克服这个问题,Range1~Range5中每个区间对应独立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每个区间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独立配置;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信道占用的时域-频域资源;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的序列;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时选择的波束方向或波束索引;
包含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其中,下行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基站根据接收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确定UE所属的Range索引,进而为UE对应的下行信道配置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
优选实施例3(组合2: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考虑到CE level反映的是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当上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与下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相等或者接近时,CE level同样可以反映上行信道质量信息。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大于下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如果UE按照选择的CElevel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来发送上行信道,会由于上行干扰级别过高,导致上行信道无法成功被基站接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基站配置了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第一套门限值为CQ_TH_CE0和CQ_TH_CE1,第二套门限值为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如图6所示,通过所述两套门限值将信道质量一共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为Range1~Range5。
上行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为New_CQ_TH_CE0,上行CE level 0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1;上行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New_CQ_TH_CE1,上行CE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2和Range3;上行CE level 2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4和Range5。
下行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为CQ_TH_CE0,下行CE level 0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1和Range2;下行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CQ_TH_CE1,下行CE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 3和Range 4;下行CE level 2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5。
由于提高了上行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
优选实施例4(组合2: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本实施例中,基站配置了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第一套门限值为CQ_TH_CE0和CQ_TH_CE1,第二套门限值为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如图6所示,通过所述两套门限值将信道质量一共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为Range1~Range5。
上行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为New_CQ_TH_CE0,上行CE level 0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1;上行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New_CQ_TH_CE1,上行CE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2和Range3;上行CE level 2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4和Range5。
下行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为CQ_TH_CE0,下行CE level 0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1和Range2;下行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变为CQ_TH_CE1,下行CE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 3和Range 4;下行CE level 2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为Range5。
由于提高了上行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本实施例中,Range1~Range5中每个区间对应独立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每个区间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独立配置。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信道占用的时域-频域资源;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的序列;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时选择的波束方向或波束索引;
包含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其中,下行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UE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值所在的Range区间,然后选择相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基站根据接收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确定UE所属的Range索引,进而为UE配置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
优选实施例5(组合2: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属于不同类型)
本实施例中配置了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使用的信道质量分别为RSRP和下行SINR,每套信道质量门限值都对应3个覆盖增强等级。
本实施例中,UE通过以下规则确定覆盖增强等级:
(1)UE根据RSRP测量值以及对应的RSRP门限值,确定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等级0;
(2)UE根据下行SINR测量值以及对应的下行SINR门限值,确定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等级1;
(3)UE选择覆盖增强等级0和覆盖增强等级1中最大的覆盖增强等级作为UE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即UE选择覆盖增强等级1作为UE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
本实施例中,UE还可以根据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本实施例中,UE还可以根据所述覆盖增强等级选择对应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本实施例中,UE通过Msg3消息传输调整信息,其中所述调整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其中,所述调制编码信息包括调制阶数和/或编码效率。
其中,下行信道至少包括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共享信道,例如,承载Msg2或Msg4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Msg2或Msg4的下行共享信道。
本实施例中,Msg3消息中传输的调整信息中,覆盖增强等级可以是实际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或者是实际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相比于上一次覆盖增强等级的偏差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本实施例中,Msg3消息中传输的调整信息中,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可以是实际选择的值,或者为实际选择的值相比于上一次选择的值的偏差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本实施例中,Msg3消息中传输的调整信息中,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可以是实际选择的值,或者为实际选择的值相比于上一次选择的值的偏差值,可正、可负、可为零。
除本实施例外,UE通过以下规则确定覆盖增强等级,还可以为:
(1)UE根据RSRP测量值以及对应的RSRP门限值,确定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等级0;
(2)UE根据RSRQ测量值以及对应的RSRQ门限值,确定UE的覆盖增强等级为等级1;
(3)UE选择覆盖增强等级0和覆盖增强等级1中最大的覆盖增强等级作为UE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即UE选择覆盖增强等级1作为UE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
优选实施例6(组合2:2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对应的信道质量属于不同类型)
本实施例中,UE通过以下规则确定覆盖增强等级:
UE根据RSRP测量值以及对应的RSRP门限值,确定UE的覆盖增强大等级;
当CQ_Measured满足CQ_Measured≥CQ_TH_CE0时,UE的覆盖增强大等级为大等级0;
当CQ_Measured满足CQ_TH_CE1≤CQ_Measured<CQ_TH_CE0时,UE的覆盖增强大等级为大等级1;
当CQ_Measured满足CQ_Measured<CQ_TH_CE1时,UE的覆盖增强大等级为大等级2;
其中,CQ_Measured为所述终端的RSRP测量值;CQ_TH_CE0是覆盖增强大等级0对应的RSRP的门限值,CQ_TH_CE1是覆盖增强大等级1对应的RSRP的门限值。
其中,CQ_TH_CE0和CQ_TH_CE1为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在UE选择了覆盖增强大等级之后,UE根据下行SINR测量值以及对应的下行SINR门限值,确定UE的覆盖增强小等级;
本实施例中,每个覆盖增强大等级中配置了2个覆盖增强小等级,所配置的门限值为SINR_TH_CE0。当UE的下行SINR大于等于SINR_TH_CE0时,定义为覆盖增强小等级0,当UE的下行SINR小于SINR_TH_CE0时覆盖增强小等级1。
UE将“覆盖增强大等级和覆盖增强小等级”作为UE选择的覆盖增强等级信息;其中,“覆盖增强大等级”和“覆盖增强小等级”可以独立指示,或者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所谓联合指示,即一种联合编码方式,通过一个指示信息即可以指示终端选择的“覆盖增强大等级”又可以指示“覆盖增强小等级”。
本实施例中,UE通过Msg3消息传输调整信息,其中所述调整信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覆盖增强等级;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其中,所述调制编码信息包括调制阶数和/或编码效率。
其中,下行信道至少包括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共享信道,例如,承载Msg2或Msg4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载Msg2或Msg4的下行共享信道。
优选实施例7(组合3: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考虑到CE level反映的是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当上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与下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相等或者接近时,CE level同样可以反映上行信道质量信息。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大于下行信道受到的干扰级别,如果UE按照选择的CElevel对应的重复发送次数来发送上行信道,由于上行干扰级别过高,导致上行信道无法成功被基站接收。
本实施例中,基站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如图6所示,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0提高到New_CQ_TH_CE0,CE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1提高到New_CQ_TH_CE1,基站将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发送给UE。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提高了信道质量门限值后,信道质量在Range 2区域的UE对应的CE level从CE level 0提高到了CE level 1,基站在为这样的UE配置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时就会按照CE level 1选择,因此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Range 4区域的UE同样存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UE通过Msg3消息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其中,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调整后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的调整量;
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下行信道质量时,对“下行信道质量”的量化采用如下方法:
(1)UE发送的“下行信道质量”的取值范围是UE选择的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
(2)对(1)中的信道质量区间采用N(N大于等于1)比特量化,即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区间划分为2^N个小区间,UE通过Msg3消息发送“下行信道质量”所在的小区间索引。
本实施例中,所述UE的信道质量测量值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Range 2区域;
Range 4区域;
Range 2、3区域;
Range 4、5区域;
Range 2、3、4、5区域。
优选实施例8(组合3:1套信道质量门限值)
本实施例中,基站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如图6所示,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0提高到New_CQ_TH_CE0,CE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1提高到New_CQ_TH_CE1,基站将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发送给UE。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提高了信道质量门限值后,信道质量在Range 2区域的UE对应的CE level从CE level 0提高到了CE level 1,基站在为这样的UE配置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时就会按照CE level 1选择,因此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Range 4区域的UE同样存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Range1~Range5中每个区间对应独立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每个区间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或重复发送等级独立配置。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信道占用的时域-频域资源;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的序列;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时选择的波束方向或波束索引;
包含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其中,下行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Msg4的调度信息发送时所用的下行信道。
UE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值所在的Range区间,然后选择相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基站根据接收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所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确定UE所属的Range索引,进而为UE配置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
优选实施例9(处理一些异常情况)
本实施例中,信道质量为RSRP,CQ_TH_CE0为-110dBm,CQ_TH_CE1为-120dBm,
Reported value Measured quantity value Unit
NRSRP_00 NRSRP<-156 dBm
NRSRP_01 -156≤NRSRP<-155 dBm
NRSRP_02 -155≤NRSRP<-154 dBm
NRSRP_111 -46≤NRSRP<-45 dBm
NRSRP_112 -45≤NRSRP<-44 dBm
NRSRP_113 -44≤NRSRP dBm
表7:RSRP测量值取值区间
本实施例中,基站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如图6所示,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0提高到New_CQ_TH_CE0=-105dBm,CE 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1提高到New_CQ_TH_CE1=-115dBm,基站将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发送给UE。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提高了信道质量门限值后,信道质量在Range 2区域的UE对应的CE level从CE level 0提高到了CE level 1,基站在为这样的UE配置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时就会按照CE level 1选择,因此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Range 4区域的UE同样存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UE通过Msg3消息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其中,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调整后的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
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下行信道的调制编码信息的调整量;
下行信道的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测量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测量值或信道质量测量值所在的信道质量取值区间。
本实施例中,UE1为通过RSRP测量,并且与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比较,确定自己属于CE Level 0,并且从CE Level 0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本实施例中,由于UE1受到的上行干扰过大,或者UE1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与其他UE的随机接入资源产生了碰撞,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UE1在CE Level 0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不能被基站成功接收,因此UE1跳转到CE level 1,并且从CELevel 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但UE1的RSRP测量值还是在Rang1区间内。
本实施例中,UE1在CE Level 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之后,成功的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此时基站认为UE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域内。UE1通过RAR中为UE1分配的资源发送Msg3消息,并且在Msg3中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下行信道质量(RSRP)时,由于基站认为UE1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域内,但UE1测量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1区域内,因此,下行信道质量的发送方法如下:
(1)将Range2和Range3区域采用N(N大于等于1)比特量化,例如将其划分为2^N个小区间。以N=3为例,将Range2和Range3区域均匀的划分为8个小区间,“000”代表第一个小区间,“001”代表第二个小区间,以此类推“111”代表第八个小区间;
(2)UE1选择与Range1最为接近的一个小区间对应的索引,并且将所属索引通过Msg3消息发送给基站。
基站接收到UE1发送的Msg3消息后,认为UE1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间内,并且具体的取值由所述的N比特确定。
优选实施例10(处理一些异常情况)
本实施例中,信道质量为RSRP。
本实施例中,基站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如图6所示,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0提高到New_CQ_TH_CE0,CE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1提高到New_CQ_TH_CE1,基站将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发送给UE。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提高了信道质量门限值后,信道质量在Range 2区域的UE对应的CE level从CE level 0提高到了CE level 1,基站在为这样的UE配置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时就会按照CE level 1选择,因此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Range 4区域的UE同样存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UE通过Msg3消息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本实施例中,UE1为通过RSRP测量,并且与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比较,确定自己属于CE Level 0,并且从CE Level 0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本实施例中,由于UE1受到的上行干扰过大,或者UE1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与其他UE的随机接入资源产生了碰撞,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UE1在CE Level 0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不能被基站成功接收,因此UE1跳转到CE level 1,并且从CELevel 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但UE1的RSRP测量值还是在Rang1区间内。
本实施例中,UE1在CE Level 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之后,成功的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此时基站认为UE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域内。UE1通过RAR中为UE1分配的资源发送Msg3消息,并且在Msg3中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下行信道质量(RSRP)时,由于基站认为UE1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域内,但UE1测量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1区域内,因此,下行信道质量的发送方法如下:
(1)通过N比特指示下行信道质量,其中N比特可以表示2^N个状态。选择其中的N1个状态来量化Range2和Range3区域。N2个状态来量化Range2和Range3区域之外的全部RSRP区域,其中2^N=N1+N2。以N=4,N1=10,N2=6为例,将Range2和Range3区域划分为10个小区间,“0000”代表第一个小区间,“0001”代表第二个小区间,以此类推,“1001”代表第十个小区间。“1010”至“1111”这6个状态用来量化Range 1、Range4、Range5区域;
(2)UE1根据测量的RSRP值,从“0111”至“1111”这6个状态对应的RSRP区间中找到所述测量的RSRP值所在的区间,并且将所述区间对应的状态值通过Msg3消息发送给基站。
优选实施例11(处理一些异常情况)
本实施例中,信道质量为RSRP。
本实施例中,基站提高CE Level 0和CE Level 1对应的信道质量门限值,如图3所示,CE level 0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0提高到New_CQ_TH_CE0,CElevel 1的信道质量门限值从原来配置的CQ_TH_CE1提高到New_CQ_TH_CE1,基站将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发送给UE。
由于提高了CE level对应的信道质量的门限值,因此会提高上行信道传输的成功率,但是由于部分UE选择的CE level偏大,会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提高了信道质量门限值后,信道质量在Range 2区域的UE对应的CE level从CE level 0提高到了CE level 1,基站在为这样的UE配置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时就会按照CE level 1选择,因此导致这些UE对应的下行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偏大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Range 4区域的UE同样存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UE通过Msg3消息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本实施例中,UE1为通过RSRP测量,并且与新的门限值New_CQ_TH_CE0和New_CQ_TH_CE1比较,确定自己属于CE Level 0,并且从CE Level 0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本实施例中,由于UE1受到的上行干扰过大,或者UE1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与其他UE的随机接入资源产生了碰撞,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导致UE1在CE Level 0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不能被基站成功接收,因此UE1跳转到CE level 1,并且从CELevel 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但UE1的RSRP测量值还是在Rang1区间内。
本实施例中,UE1在CE Level 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之后,成功的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此时基站认为UE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域内。UE1通过RAR中为UE1分配的资源发送Msg3消息,并且在Msg3中传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
当下行信道的调整信息包括下行信道质量(RSRP)时,由于基站认为UE1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2和Range3区域内,但UE1测量的RSRP测量值处于Range1区域内,因此,下行信道质量的发送方法如下:
(1)通过N比特指示下行信道质量,其中N比特可以表示2^N个状态。选择其中的N1个状态来量化Range2和Range3区域。N2个状态来量化Range1区域,其中2^N=N1+N2。以N=4,N1=12,N2=4为例,将Range2和Range3区域划分为12个小区间,“0000”代表第一个小区间,“0001”代表第二个小区间,以此类推,“1011”代表第12个小区间。“1100”至“1111”这4个状态用来量化Range 1区域;
(2)UE1根据测量的RSRP值,从“0111”至“1111”这6个状态对应的RSRP区间中找到所述测量的RSRP值所在的区间,并且将所述区间对应的状态值通过Msg3消息发送给基站。
优选实施例12(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第一结构由3个符号组组成)
终端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到基站,随机接入信号由1个第一结构构成,并且随机接入信号支持重复发送。
所述第一结构由3个符号组组成,其中,第1个与第2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第2个与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图7中给出了在频域配置了12个子载波时,所述第一结构的12种组成图样,其中,资源索引相同的表示是同一个第一结构的3个符号组选择的子载波索引。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的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K(K大于1)个符号,如图8所示;
或,所述第一结构的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K(K大于1)个符号和保护时间,如图9所示;
所述第一结构的同一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子载波。
本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号支持重复发送,即随机接入信号包括多个第一结构时,定义第一个第一结构的索引为1,第二个第一结构的索引为2,以此类推。
本实施例中,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一子载波集合中随机选择;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二子载波集合中随机选择;
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索引为0~11;
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2,4}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7,9,11}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8,10}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1,3,5}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1,3,5}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8,10}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7,9,11}中的一个时,所述第二子载波集合为第一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2,4}的子载波。
优选实施例13(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第一结构由4个符号组组成)
终端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到基站,随机接入信号由1个第一结构构成,并且随机接入信号支持重复发送。
所述第一结构由4个符号组组成,其中,第1个与第2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第3个与第4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第1个与第2个符号组在时域上连续;
第3个与第4个符号组在时域上连续;第2个与第3个符号组在时域上离散;
图10中给出了在频域配置了12个子载波时,所述第一结构的12种组成图样,其中,针对符号组1和符号组2,Index相同的表示是同一个第一结构的2个符号组选择的子载波索引。针对符号组3和符号组4,Index相同的表示是同一个第一结构的2个符号组选择的子载波索引。{符号组1和符号组2}与{符号组3和符号组4}对应的子载波索引独立选择。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的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K(K大于1)个符号,如图8所示;
或,所述第一结构的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K(K大于1)个符号和保护时间,如图9所示;
所述第一结构的同一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在频域上占用相同的子载波。
本实施例中,随机接入信号支持重复发送,即随机接入信号包括多个第一结构时,定义第一个第一结构的索引为1,第二个第一结构的索引为2,以此类推。
本实施例中,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随机选择: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随机选择: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五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从第六子载波集合中选择:
其中,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索引为0~11。
其中,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索引为0~11。
其中,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1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为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
其中,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3个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为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为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
优选实施例14(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Msg2消息)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3个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Level),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了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的取值区间,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配置了一个重复发送次数。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UE)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到基站,基站接收到Msg1后,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又称为Msg2),所述RAR中至少由MAC Header和MAC Payload组成。其中,MAC Header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包头,MAC Payload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负载。
当MAC subheader中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 Indicator,BI)信息时,Msg1的调整信息在MAC Payload中发送,如图11所示,图11中标记为“调整信息”的资源即为Msg1的调整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位置。
图11中包括2种MAC subheader(MAC层的子包头)结构,分别为“E/T/RAPID MACsubheader”如图12所示且长度为8bit,“E/T/R/R/BI MAC subheader”如图13所示且长度为8bit。
其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如下:
“E”用来指示MAC header中后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subheader,“E”配置为“1”表示MAC header中后续存在其他的subheader;“E”配置为“0”表示这个subheader后直接是MACRAR或者是填充比特(padding bits)了;
“T”用来指示subheader包含的是随机接入ID(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RAPID)或者是Backoff Indicator(BI)。“T”配置为“1”表示subheader包含RAPID,“T”配置为“0”表示subheader包含BI;
“R”为保留bit,配置为“0”;
BI占用4bits;RAPID占用6bits。
本实施例中,MAC Payload中存在n(n大于0)个MAC RAR,则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索引为n的MAC RAR之后发送,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Msg1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覆盖增强等级;
调整后的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等级或重复发送次数;
调整后的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
调整后的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所述发射波束信息包括发射波速方向或发射波束索引;
包含调整后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覆盖增强等级的调整量;
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调整量;
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的调整量;
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的调整量。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一个覆盖增强等级的。
优选实施例15(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Msg2消息中包括MAC RAR)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3个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Level),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了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的取值区间,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配置了一个重复发送次数。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UE)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到基站,基站接收到Msg1后,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又称为Msg2),所述RAR中至少由MAC Header和MAC Payload组成。其中,MAC Header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包头,MAC Payload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负载。
当MAC subheader中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 Indicator,BI)信息时,Msg1的调整信息在MAC Payload中发送,如图11所示,图11中标记为“调整信息”的资源即为Msg1的调整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位置。
图11中包括2种MAC subheader(MAC层的子包头)结构,分别为“E/T/RAPID MACsubheader”如图12所示且长度为8bit,“E/T/R/R/BI MAC subheader”如图13所示且长度为8bit。
本实施例中,MAC Payload中存在n(n大于0)个MAC RAR,则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索引为n的MAC RAR之后发送,如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Msg1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包含调整后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的调整量。
本实施例中,SS/PBCH block为一个时域-频域资源块,其中至少包括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以及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其中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在物理广播信道中发送。系统中可以配置K(K大于等于1)个SS/PBCH block。
进一步的,所述K个SS/PBCH block中,每个SS/PBCH block中都存在Msg1资源配置信息;或者所述K个SS/PBCH block中部分的SS/PBCH block中存在Msg1资源配置信息;
包含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s)中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可以独立配置;
本实施例中,Msg1资源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Msg1占用的时频资源;
Msg1占用的preamble序列;
Msg1发送使用的发射波束。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一个覆盖增强等级的。
优选实施例16(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Msg2消息不包括MAC RAR)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3个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Level),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了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的取值区间,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配置了一个重复发送次数。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UE)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到基站,基站接收到Msg1后,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又称为Msg2),所述RAR中至少由MAC Header和MAC Payload组成。其中,MAC Header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包头,MAC Payload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负载。
当MAC subheader中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 Indicator,BI)信息时,Msg1的调整信息在MAC Payload中发送,如图11所示,图11中标记为“调整信息”的资源即为Msg1的调整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位置。
图14中包括1种MAC subheader(MAC层的子包头)结构为“E/T/R/R/BI MACsubheader”如图13所示且长度为8bit。
其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如下:
“E”用来指示MAC header中后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subheader,“E”配置为“1”表示MAC header中后续存在其他的subheader;“E”配置为“0”表示这个subheader后直接是MACRAR或者是填充比特(padding bits)了;
“T”用来指示subheader包含的是随机接入ID(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RAPID)或者是Backoff Indicator(BI)。“T”配置为“1”表示subheader包含RAPID,“T”配置为“0”表示subheader包含BI;
“R”为保留bit,配置为“0”;
BI占用4bits;RAPID占用6bits。
本实施例中,MAC Payload中不存在MAC RAR,则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MAC header之后发送,如图14所示。
本实施例中,Msg1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覆盖增强等级;
调整后的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
调整后的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
调整后的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所述发射波束信息包括发射波速方向或发射波束索引;
包含调整后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覆盖增强等级的调整量;
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调整量;
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的调整量;
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的调整量。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一个覆盖增强等级的。
优选实施例17(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通过Msg2消息的子包头发送Msg1的调整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3个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Level),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了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的取值区间,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配置了一个重复发送次数。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UE)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到基站,基站接收到Msg1后,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又称为Msg2),所述RAR中至少由MAC Header和MAC Payload组成。其中,MAC Header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包头,MAC Payload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负载。
Msg1的调整信息在MAC header中通过一个MAC subheader发送,如图15所示,图15中标记为“调整信息”的资源即为Msg1的调整信息所占用的MAC subheader位置。
图15中包括2种MAC subheader(MAC层的子包头)结构,分别为“E/T/RAPID MACsubheader”如图12所示且长度为8bit,“E/T/R/R/BI MAC subheader”如图13所示且长度为8bit。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所占用的MAC subheader的结构与“E/T/RAPID MACsubheader”相同,如图12所示,且长度为8bit。
由于RAPID占用6bits,可以描述最多2^6=64种状态,索引为0~63,其中每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一种状态位。本实例中用0~47来指示PRACH子载波索引,那么48~63一共16个状态位是空闲的。
用16个RAPID空闲的状态位指示“Msg1调整信息”,例如,每个空闲的状态位与一种Msg1调整信息对应,UE成功接收到上述状态位后,就获知了Msg1调整信息。
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的MAC subheader在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Indicator,BI)的MAC subheader之后发送;
本实施例中,指示Msg1的调整信息的MAC subheader在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 Indicator,BI)的MAC subheader之后发送,如图15所示。
本实施例中,Msg1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覆盖增强等级;
调整后的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
调整后的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
调整后的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所述发射波束信息包括发射波束方向或发射波束索引;
包含调整后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覆盖增强等级的调整量;
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调整量;
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的调整量;
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的调整量。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一个覆盖增强等级的。
优选实施例18(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通过Msg2消息的子包头发送是否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的标识)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3个覆盖增强等级(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CELevel),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了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的取值区间,每个覆盖增强等级对应的信道配置了一个重复发送次数。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UE)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又称作Msg1)到基站,基站接收到Msg1后,通过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又称为Msg2),所述RAR中至少由MAC Header和MAC Payload组成。其中,MAC Header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包头,MAC Payload为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负载。
Msg1的调整信息在RAR中发送,其中RAR的结构如图16所示,图16中包括2种MACsubheader(MAC层的子包头)结构,分别为“E/T/RAPID MAC subheader”如图12所示且长度为8bit,“E/T/R/R/BI MAC subheader”如图13所示且长度为8bit。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在MAC Payload中发送,如图16所示,图16中标记为“调整信息”的资源即为Msg1的调整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位置。
本实施例中,MAC Payload中存在n(n大于0)个MAC RAR,则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索引为n的MAC RAR之后发送,如图16所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MAC subheader来指示MAC Payload中是否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所述MAC subheader结构与“E/T/RAPID MAC subheader”相同,如图12所示,且长度为8bit,在包含回退指示信息(Backoff Indicator,BI)的MAC subheader之后发送。具体的所述指示MAC Payload中是否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的方法为:
首先,通过MAC subheader中RAPID的状态位来指示MAC Payload中是否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
然后,当RAPID的状态位指示MAC Payload中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时,并且MACPayload中存在n(n大于0)个MAC RAR时,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MAC Payload中最后一个MACRAR之后发送。当RAPID的状态位指示MAC Payload中包含Msg1的调整信息时,并且MACPayload中不存在MAC RAR时,Msg1的调整信息位于MAC header之后发送。
本实施例中,Msg1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调整后的覆盖增强等级;
调整后的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
调整后的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
调整后的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所述发射波束信息包括发射波束方向或发射波束索引;
包含调整后的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
覆盖增强等级的调整量;
Msg1的重复发送信息的调整量;
Msg1初始目标接收功率值的调整量;
Msg1发送时选择的发射波束信息的调整量;
Msg1资源配置信息的SS/PBCH block的索引信息的调整量。
本实施例中,Msg1的调整信息针对的是一个覆盖增强等级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UE可以理解为终端。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每个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最优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所述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
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
其中,所述Msg1消息包括多个第一结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的每个第一结构包括4个符号组;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五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
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二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以及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四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至少一个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中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六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其中,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
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所述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
发送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
其中,所述Msg1消息包括多个第一结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的每个第一结构包括4个符号组;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五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
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二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以及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四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至少一个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中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六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其中,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
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的所述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的所述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
9.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所述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
所述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
其中,所述Msg1消息包括多个第一结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的每个第一结构包括4个符号组;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五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
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二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以及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四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至少一个符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六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其中,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
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的所述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的所述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向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其中所述一套信道质量门限值包括至少一个信道质量门限值;以及
从所述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Msg1消息,
其中,所述Msg1消息包括多个第一结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的每个第一结构包括4个符号组;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以及,
所述多个第一结构中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五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其中,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奇数的子载波时,所述第五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三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偶数的子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
第一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二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1个子载波,以及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与第四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索引相差6个子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符号组中的每个符号组包括循环前缀和至少一个符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的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索引为偶数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第六子载波集合中的子载波;
其中,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为12;
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按照以下规则中之一确定: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的所述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或
当索引为偶数的第一结构之前的一个索引为奇数的第一结构中的所述第三符号组占用的子载波对应于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6,7,8,9,10,11}的子载波时,所述第六子载波集合包括所述第四子载波集合中索引为{0,1,2,3,4,5}的子载波。
17.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19.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2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21.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22.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23.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24.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54410.3A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63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410.3A CN113163508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410.3A CN113163508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10098615.0A CN110099455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8615.0A Division CN110099455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3508A CN113163508A (zh) 2021-07-23
CN113163508B true CN113163508B (zh) 2022-08-16

Family

ID=6744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8615.0A Pending CN110099455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0454410.3A Active CN113163508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8615.0A Pending CN110099455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284446B2 (zh)
EP (1) EP3749035B1 (zh)
JP (1) JP7036930B2 (zh)
KR (1) KR102473830B1 (zh)
CN (2) CN110099455A (zh)
PT (1) PT3749035T (zh)
WO (1) WO20191490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81621A4 (en) * 2018-11-14 2021-12-15 ZTE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DIRECT ACCESS SIGNALS WITH CARRIER INFORMATION
WO2020167202A2 (en) * 2019-02-14 2020-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5190645A (zh) * 2019-06-12 2022-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06721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56609B2 (en) * 2021-03-30 2023-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based on 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
CN113873673B (zh) * 2021-04-26 2022-09-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b-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nb-iot芯片、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3556827B (zh) * 2021-06-22 2023-05-2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b-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nb-iot芯片、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3473643B (zh) * 2021-07-02 2023-07-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b-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nb-iot芯片、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5087009B (zh) * 2022-06-20 2024-04-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灵活帧结构仿真系统的下行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65430B (zh) * 2022-07-28 2024-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6684988B (zh) * 2023-07-27 2023-10-24 上海移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增强等级选择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1902A (zh) * 2008-02-28 2009-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测量信息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CN102647783A (zh) * 2012-04-19 2012-08-22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6993335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前导码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3086A (zh) * 2007-03-01 2012-07-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355810B (zh) * 2008-08-15 201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2056322B (zh) * 2009-10-30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1096646A2 (en) *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210624B2 (en) * 2010-08-17 2015-12-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e of primary cell dur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118801B (zh) * 2011-03-31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US8995405B2 (en) * 2012-01-25 2015-03-31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athloss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9179425B2 (en) * 2012-04-17 2015-11-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GB2506752A (en) * 2012-10-03 2014-04-09 Korea Electronics Telecomm Detecting lte uplink random access preamble
CN106034325B (zh) * 2015-03-09 2019-05-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公共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ES2749918T3 (es) * 2015-09-28 2020-03-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eámbulo de acceso aleatorio para minimizar el retroceso de PA
WO2017061939A1 (en) * 2015-10-05 2017-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WO2017095187A1 (ko) * 2015-12-04 201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2x 통신에서의 참조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48356B2 (en) * 2016-02-02 2020-1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M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NB-Io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179859A1 (ko) * 2016-04-10 2017-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679764B2 (ja) * 2016-06-17 2020-04-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下りリンク信号受信方法及び使用者器機と、下りリンク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FR3063591B1 (fr) * 2017-03-02 2021-05-2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ysteme d'emission/reception fbmc-mimo a detection ml
CN115442018A (zh) * 2017-03-23 2022-12-06 创新技术实验室株式会社 用于传送和接收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19149B (zh) * 2017-07-08 2020-05-2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272546B2 (en) * 2017-08-08 2022-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for request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13232B1 (ko) * 2017-08-11 2017-12-29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첨두 대 평균 전력비가 낮은 필터뱅크 다중 반송파 신호 변조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0873938B2 (en) * 2017-10-09 2020-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for broadcast channels
KR102356442B1 (ko) * 2017-11-13 2022-01-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랜덤 액세스용 프리엠블의 타이밍 추정 방법, 랜덤 액세스용 프리엠블 검출 방법 및 랜덤 액세스용 프리엠블 검출 장치
CN109803320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1902A (zh) * 2008-02-28 2009-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道测量信息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CN102647783A (zh) * 2012-04-19 2012-08-22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6993335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前导码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73830B1 (ko) 2022-12-02
EP3749035A4 (en) 2021-03-31
CN110099455A (zh) 2019-08-06
US20200329506A1 (en) 2020-10-15
PT3749035T (pt) 2023-06-07
JP7036930B2 (ja) 2022-03-15
EP3749035A1 (en) 2020-12-09
KR20200125939A (ko) 2020-11-05
US11770859B2 (en) 2023-09-26
US20220385520A1 (en) 2022-12-01
CN113163508A (zh) 2021-07-23
US11284446B2 (en) 2022-03-22
WO2019149003A1 (zh) 2019-08-08
EP3749035B1 (en) 2023-04-26
JP2021512551A (ja) 2021-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350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327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20190191454A1 (en)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for MTC Operation
CN106416375B (zh) 接入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通信网络和基站
EP3847864B1 (en) Pusch resource selection in 2-step random access
CN105557056B (zh) 用于改善随机接入消息的发送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US104628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gran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60337085A1 (en) Enhanced physica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160219622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 and first node
US116595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er configuration
US11218979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4456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side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08631978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和分配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122052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device and medium
CN110545583B (zh) Dci检测次数的指示及接收方法、基站、终端、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