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2786B - 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62786B CN113162786B CN202010077004.5A CN202010077004A CN113162786B CN 113162786 B CN113162786 B CN 113162786B CN 202010077004 A CN202010077004 A CN 202010077004A CN 113162786 B CN113162786 B CN 1131627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figuration
- equipment
- secondary equipment
- identifier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应用于物联网(everything to internet,IoT)中,比如配电网络中。该方法包括物联网平台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根据该请求确定该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将所述配置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模式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之后,将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或者甚至是智能二次设备,便于这些设备处理从一次设备上采集到的数据。首先降低了物联网平台的负担,同时,由于配置模式由物联网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了准确配置,避免人工出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配电网络中,大量配电一次设备的状态监控需要通过预置相关联的二次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基于点码的104规约等协议上报到主站。由于在配电网络中缺乏统一的设备模型标准,导致各厂家的二次设备采集和上报的数据点格式及含义难以统一,并且与主站系统使用的一次设备模型不能直接匹配,因此需要由主站的前置机将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模型中的测点进行映射转换(即对点过程),才能被主站应用所理解和使用。此对点过程除了包含对数据本身的转换(如多个信号量合并为一个信号量,又称为生熟点转换),还包括对有效数据的过滤(如死区的处理),以及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标识、端子标识的关联绑定。由于主站应用厂家和二次而设备厂家都可能有多个,而每个厂家的设备和应用实现各不相同,导致对点的配置方式千差万别,工作量大,容易出错。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对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改造提出要求,通过引入物联网连接技术,采用基于云化物联网平台和边缘网关的边云协同系统架构,能够极大提升二次设备的并发接入能力。然而海量的二次设备接入使得上述对点过程工作量和复杂度成倍增加,对配置方法提出更严峻的挑战,急需一种解决方案以提升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提高配置二次设备的准确度。进一步,可以减少网络开销和物联网平台的负担,提高系统性能。本申请还提供了对应的额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可以由物联网中的物联网平台执行。该物联网平台可以部署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的集群上。当网络中有二次设备需要配置时,物联网平台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根据接收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将该配置模式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该配置模式来生成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将该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便于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应用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获得的数据。
通过在物联网平台统一管理配置模式,并在二次设备需要配置的时候,由物联网平台提供相应的配置模式,从而提供配置的精确度,避免人工设置模型所造成的错误。
可以理解的是,平台会预先创建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该所述模型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配置模型的管理,提高配置的准确度。
可选的,当边缘网关接收到该配置实例信息之后,可以由自身对来自二次设备上报的数据进行处理。也可以是,边缘网关将接收到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智能二次设备,由智能二次设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智能二次设备是指有接收和解析配置实例信息、以及本地数据处理的能力的二次设备。
可选的,为了方便用户或者管理员进行配置,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模式生成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通过界面将所述的配置向导呈现给用户,并且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据此生成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其中,当可配置项是关于生熟点转换规则时,所述配置向导报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当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时,所述配置向导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之前,所述物联网平台根据本地保存的与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应的配置模式,对所述由终端报上来的配置实例信息进行语法校验。并将校验无误后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避免用户误操作带来的影响,也使得配置的精确度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可以由终端执行。所述的方法包括: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并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生成针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通过跟物联网平台的交互获得的配置模式,并将配置模式转换成为配置向导引导用户更准确的输入配置信息,从而提高配置的精度。
可选的,当可配置项是关于生熟点转换规则时,所述配置向导报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当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时,所述配置向导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物联网平台,该物联网平台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所述配置模式获得的配置信息;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并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以便所述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应用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获得的数据。通过在物联网平台统一管理配置模式,并在二次设备需要配置的时候,由物联网平台提供相应的配置模式,从而提供配置的精确度,避免人工设置模型所造成的错误。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准确性,所述物联网平台还包括校验单元。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在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之前,根据本地保存的配置模式对所述终端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进行语法校验。
可选的,为了更好的统一管理网络中的设备模型,所述的物联网平台还包括创建单元。所述创建单元用于创建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所述设备模型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这种终端上运行了配置客户端,使得该终端可以获得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还可以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并据此生成配置向导,在显示器上显示该配置向导。
具体的,该终端包括获取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生成单元和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生成针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所述配置向导。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物联网平台,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供准确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终端还包括校验单元。所述检验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物联网平台之前,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对所述配置实例信息作语法校验。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网关。该边缘网关位于靠近终端的一侧。所述边缘网关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配置模式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由于边缘网关可以将二次设备上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了网络开销和物联网平台的负担,提高了系统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将生点量测信号合并为熟点量测信号,和/或将所述二次设备所监测的一次设备标识和端子标识作为元数据附加到熟点量测信号上。
可选的,边缘网关还包括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二次设备是否为智能二次设备。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二次设备为非智能二次设备时,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非智能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通过判断识别出有处理能力的智能二次设备,可以缓解边缘网关的负担,让网络性能更优。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物联网平台。该物联网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上述物联网平台所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显示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处理器、显示器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上述终端所执行的方法;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所述配置向导。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上述的边缘网关和物联网平台。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上述芯片仅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配置方法;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界面;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界面;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界面;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界面;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配置方法;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配置方法;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物联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缘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的电网通常包括主站应用、物联网平台、一个或多个边缘网关(图中仅示出一个,作为举例)、多个二次设备、多个一次设备。
所述主站应用用于提供某一类或多类应用,比如,监测变压器状态应用、台区环境监测应用等等,其中,监测变压器状态应用是用来监测变压器是否正常工作的;台区环境监测应用,是用来监测台区的环境(可以包括温度、适度等)。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应用可以提供一项或多项服务,其中,一项服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属性来表征。实际应用中,一个属性可以对应于一个测量项,那么多个属性则对应于多个测量项。具体的测量项数量可以因为服务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本发明不作限制。另外,落实到具体设备上的一项服务,被称之为服务实例。因此,一个服务实例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属性来表征。
所述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生产过程的高压电气设备。所述一次设备可以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等。
所述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所述二次设备可以是熔断器、按钮、指示灯、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仪表、信号设备、自动装置等。所述二次设备上有一些对外的物理接口,也称为端口。这些物理接口可以是用来作物理量测量的探针,比如,用来测量温度的探头,或者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的管脚等。
上述的一次设备上有一些对外暴露的端子,二次设备利用端口与所述端子相接触来获得测量项的值。可以理解的是,一次设备上的端子可以由相应的端子标识来标识。根据实际部署的需要,所述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之间可以是多对多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连接关系,还可以是一对一的连接关系,或者前面一种或者多种连接关系的组合,本申请中并不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主站应用提供的服务,往往需要监测一次设备,不同服务可能要监测的一次设备不一样,需要的测量项也各不相同。为了获得一项服务所需要的数据,需要根据服务的要求对二次设备进行配置,使得该二次设备能够对一次设备进行相应的监测,并因此获得所述需要的数据。其中,所述服务的要求通过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来描述,所述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描述了二次设备的业务功能以及管理功能。其中,业务功能可以用于描述所述二次设备可以用于什么业务,所述管理功能可以用于描述该二次设备可以管理什么参数。所述二次设备模型中还包括配置模式(Schema)。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配置模式可以作为二次设备模型中的管理功能描述、或者业务功能描述的一部分。
具体的,所述配置模式包含对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包括可配置项的标识、名称、数据类型、取值范围、是否可选中任一项或多项。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实现中,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不限于上述的举例,本申请不作限制。所述可配置项可以是关于二次设备的生熟点转换规则的,其中,多个信号量合并为一个信号量即称为生熟点转换,比如,将多个二进制量测信号合并为一个枚举量测信号;所述可配置项也可以是关于二次设备死区过滤规则的,比如,在给定的死区数值范围内,将采集的数据做无效处理;所述可配置项还可以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设备标识与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的,等等。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式可以采用XML Schema语言来表达,或者可以采用JSON Schema语言来表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配置项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配置的。
所述物联网平台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将所述配置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便于所述终端生成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向导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所述配置向导生成的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以便所述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应用于所述配置的二次设备获得的数据。可能的实现可以所述物联网平台根据接收到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认该二次设备对应的设备模型,根据该设备模型确定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也可以是所述物联网平台直接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认所述二次设备对应的配置模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物联网平台是根据该二次设备的标识得到相应的配置模式,所以该配置模式跟二次设备本身的业务功能和/或管理功能是相一致的。当所述边缘网关接收到所述配置实例信息之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比如生熟转换或者死区过滤等。或者,当所述边缘网关发现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为智能二次设备后,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由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对收集到的所述一次设备的数据作处理,比如,生熟转换或者死区过滤等,然后,所述边缘网关再从所述智能二次设备接收所述智能二次设备处理后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终端上安装了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配置客户端。所述的终端,用于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并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生成针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可选地,所述终端可以通过摄像头扫码、NFC近场感知、蓝牙配对等方式获得二次设备的标识。该标识可以是二次设备出厂后的序列号、通信地址等各种可以唯一标识该二次设备的信息,本发明不作限定。
可选地,实际组网中,还可以包括各厂商提供的主站应用,该主站应用与所述物联网平台通信,从物联网平台获取二次设备的监控数据,执行面向一次设备的监控等业务逻辑。在物联网平台对终端不可见的情况下,终端中的配置客户端与所述主站应用通信,并通过所述主站应用向所述物联网平台发送上述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同时,终端也是从所述主站应用接收到上述的配置模式。物联网平台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或部署在多台计算机组成的集群上。而主站应用可以和物联网平台同时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或者部署在多台计算机组成的集群上。又或者,在云环境下,所述物联网平台和所述主站应用部署在云服务器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电网中的配置方法,用于配置二次设备。通常,物联网平台上预先创建有电网中用到的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物联网平台只要在终端配置二次设备之前创建好网络中所需要的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即可;也可以随着网络扩大,增创更多的设备模型。下面结合图2,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配置二次设备以及根据配置处理二次设备上报的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终端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终端中安装有配置客户端,利用该配置客户端,调用终端上的摄像头扫码、或者调用终端的NFC近场感知功能、以及调用终端的蓝牙配对功能等方式获得二次设备的标识。其中,所述的终端可以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如手机。终端也可以是平板电脑(Pad)、计算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S204,终端向主站应用发送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在具体的实现中,通过终端上的配置客户端向主站应用发送上述请求。通常,配置客户端与主站应用是相对应的,因此,步骤202中,用户通过终端调用的是什么配置客户端,在本步骤中就会将该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发送给相应的主站应用。该请求可以是专门用于配置的特定消息类型;该请求也可以是在某些消息的消息体中表明请求配置的意图;又或者,该请求还可以直接用请求获取配置模式(或者包含配置模式的设备模型)的消息来实现。
S206,主站应用收到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之后,根据所述请求中携带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获取该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
在具体的实现中,主站应用根据二次设备标识,请求从物联网平台获取该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可能的实现可以是直接请求配置模式,或者请求包含配置模式的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或者直接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来自配置客户端的请求。此外,由于提供二次设备的厂商很多,不同厂商提供的用于标识二次设备的标识可能不一样。如果对于同一个二次设备,配置客户端所获取的二次设备的标识(通常是二次设备的厂商所提供的标识)与物联网平台中采用的二次设备的标识不一致时,主站应用在向物联网平台发送请求前,将所述配置客户端所获取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转换为所述物联网平台所用的标识(比如将配置客户端所得到的二次设备的序列号转换为物联网平台可识别的全局唯一标识(UniversallyUnique Identifier, UUID))。
S208,主站应用将所述获取到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发送给终端。
在具体的实现中,可以是直接下发配置模式,也可以是在下发的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中包括所述的配置模式。
S210,终端接收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之后,根据所述配置模式生成二次设备配置向导。其中,所述二次设备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当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的生熟点转换规则的,所述终端生成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可选地,所述二次设备配置向导在终端上以可视化界面呈现。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图3-1所示,所述的可视化界面包括多个生点量测信号,分别用端口1(Port1),端口2(Port2),端口3 (Port3),端口4(Port4)表示,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由属性标识(PropertyId) 表示,该属性标识可以是字符串类型(string),生熟点映射关系用映射位图(BitMap)表示 (枚举值为0或1)。其中,所述多个生点量测信号可以是由终端自动生成,而其中属性标识以及映射位图则可以是用户通过下面的输入框(附图中的长框所示)进行配置。
用户根据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的提示,在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信息,之后可以得到如图3-2所示的界面。其中可见,Port1和Port2合并为属性_1(property_1),Port3和Port4合并为属性_2(property_2)。Port1是由property_1中的第一个bit标识,Port2由property_2中的第二个bit 标识。Port3,Port4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当所述的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属性)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的,在上述的 S208和S210之间还包括S209。
S209,终端向主站应用发送获取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所监测的一次设备的设备模型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所述主站应用根据该一次设备的标识向终端返回该一次设备的设备模型。
可选地,本步骤中,终端可以从物联网平台获取所述一次设备的模型,或者,终端也可以向其他用于保存一次设备的模型的设备来获取所述一次设备的模型。
相应地,上述S210中终端根据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以及一次设备的配置模型生成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中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服务实例,所述属性标识用于标识表征所述服务实例的属性。所述二次设备可以支持的服务实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一个服务实例通过多个相关的属性来表征时,所述配置向导中包括与所述服务实例对应的多个属性标识。
可选地,所述二次设备配置向导在终端上以可视化界面呈现。如图4-1所示,该配置向导包括服务标识(服务实例1和服务实例2),以及服务实例相应的属性(服务实例1与属性1和属性2相对应,服务实例2与属性3相对应)。除此之外,还包括用户可输入的设备标识输入框以及一次设备的端子标识输入框(附图中的长框所示)。在这种场景下,根据配置向导的提示,用户输入相应配置信息之后,可以得到如图4-2所示的界面。
采用图4-1的方案,首先,在服务层面确定服务实例所关联的一次设备;然后,在属性层面上基于一次设备和服务的逻辑约束,关联到相应的所述一次设备的端子上。据此,大大减少所需映射的一次设备端子标识的数量和属性的数量,从而减少映射工作量和出错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3-1,3-2和图4-1,4-2仅仅是一些可能的实现示例,在实际实施中可以有多种界面的呈现形式,其中可配置项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变化。比如,可配置项可以依据配置模式中的具体内容来设置,如,配置死区过滤的数值区间、数据质量标签(比如,数据是有效还是无效)等,此处不展开。
S212,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后,向主站应用发送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所述配置信息。
具体地,基于用户在配置向导中的输入,配置客户端生成配置实例信息(比如,如图3-2 所示,二次设备生点量测信号Port1映射为属性property_1的bit位0;或者,又如图4-2所示,二次设备服务Service1映射为一次设备标识equip_A,属性property_1映射为一次设备equip_A上的端子A1等),并将生成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主站应用。在具体实现中,该配置实例信息可以用JAVA脚本对象表述(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ON)、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YAML非标记语言(YAML Ain't Markup Language, YAML)等多种文档的形式描述,并通过适当的请求消息发送给主站应用,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配置客户端在发送配置实例信息之前,基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对生成的配置实例信息作语法校验,校验成功后再发送。
S214,主站应用将接收到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物联网平台。
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将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作为单独的文档发送给物联网平台,或者将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写入平台中该二次设备对应的设备实例信息文档,作为设备实例信息文档的一部分发送给物联网平台。
S216,物联网平台将接收到的该二次设备配置实例信息下发给边缘网关。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与物联网平台接收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相呼应,(与S214相呼应),物联网平台可以仅发送所述配置实例信息文档给边缘网关,或者将包含所述配置实例信息的该二次设备的设备实例文档发送给边缘网关。
可选的,物联网平台还可以存储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在存储之前或者发送之前,还可以基于本地保存的该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对所述配置实例信息进行语法校验,以确认该配置实例信息的合法性。校验成功后再存储。
S218,二次设备运行时,将采集到的数据点上报给边缘网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二次设备用于监测一次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集一次设备上的数据并上报给边缘网关。其中,二次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可灵活采用各种适合本地网络的协议技术连接(如CoAP)。
S220,边缘网关根据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对收到的数据点进行处理。比如,将生点量测信号合并为熟点量测信号;和/或将所述二次设备所监测的一次设备标识和端子标识作为元数据附加到熟点量测信号上。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根据配置实例信息内容的不同,边缘网关还可以对二次设备的量测信号数据做死区过滤、添加数据质量标签等操作,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类似,不再赘述。
S222,边缘网关将转换后的二次设备数据上报到物联网平台。
所述边缘网关与所述物联网平台之间可以采用物联网协议连接(如MQTT)。对于具体采用的物联网协议或本地网络协议,本申请不作限制。
S224,物联网平台将接收到数据上报给主站应用。
上述的实施例中,在物联网平台统一配置各类设备标准化的设备模型,并在设备模型中包含配置模式。在需要配置二次设备时,利用终端上的配置客户端与主站应用交互来获得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型,使得该配置客户端能够根据配置模式的约束形成准确的配置向导,避免人工配置出错。而且,将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使得监测数据能够在边缘侧完成预处理,减少了网络开销和物联网平台的负担,提高了系统性能。当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属性)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时,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逻辑性,大大减少对点工作量和出错可能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跟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直接跟物联网平台交互。也就是说,相比于图2 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没有与S206、S214相应的动作;而且本实施例中终端是直接从物联网平台获取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也是直接将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物联网平台。具体地,本实施例中,S502跟S202相同,508跟S210相同,S512-S520跟S216-S224相同,不再赘述。其他步骤如下所描述的:
S504,终端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具体实现参考步骤204,在此不再赘述。
S506,物联网平台收到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之后,根据所述请求中携带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获取该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
具体实现参考步骤206,在此不再赘述。
当所述的可配置项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属性)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的,在步骤506 和步骤508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507。
S507,终端向物联网平台发送获取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所监测的一次设备的设备模型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所述物联网平台根据该一次设备的标识向终端返回该一次设备的设备模型。
相应地,步骤508中终端根据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以及一次设备的配置模型生成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具体的配置参考步骤210的相关描述。
S510,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后,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所述配置信息。
具体实现参考步骤512,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在物联网平台统一配置各类设备的设备模型,在需要配置二次设备时,利用终端上的配置客户端直接与物联网平台交互来获得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实现准确的配置,避免人工出错。而且,将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使得监测数据能够在边缘侧完成预处理,减少了网络开销和物联网平台的负担,提高了系统性能。当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属性)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时,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逻辑性,大大减少对点工作量和出错可能性。
本申请又提供了一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跟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待配置的二次设备为智能二次设备,因此具有接收和解析配置实例信息、以及本地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边缘网关接收到物联网平台下发的配置实例信息后,进一步将该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了智能二次设备,由智能二次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对采集的数据点做生熟点转换、一次设备关联、死区过滤、添加数据质量标签等操作,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边缘网关,由边缘网关将处理后的数据报给物联网平台。
具体地,S602-S616与S202-S216相同,S624-S626与S222-S224相同,不再赘述。其他步骤如下所描述的:
S618,边缘网关将接收到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二次设备。
可选的,如果在实际组网中,网络中的二次设备的能力不同,有的是智能二次设备,有的是非智能二次设备。则本步骤中,边缘网关先判断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为智能二次设备,并且在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为智能二次设备时,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二次设备。
S620,所述智能二次设备根据该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对采集到的数据点进行处理。比如,将生点量测信号合并为熟点量测信号;和/或将所关联的一次设备标识和端子标识作为元数据附加到熟点量测信号上。
S622,所述智能二次设备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边缘网关。
上述实施例中,在物联网平台统一配置各类设备的设备模型,在需要配置二次设备时,利用终端上的配置客户端获得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实现准确的配置,避免人工出错。而且,将配置实例信息通过边缘网关发送给智能二次设备,使得监测数据能够在边缘侧完成预处理,减少了网络开销,也减少了边缘网关和物联网平台的负担,提高了系统性能。当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属性)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时,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逻辑性,大大减少对点工作量和出错可能性。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了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配置方法,下面将结合图7至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和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平台。参考图7所示的物联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该物联网平台700包括接收单元702、确定单元704和发送单元706。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702,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模式生成的配置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704,用于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所述发送单元706,用于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并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以便所述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应用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获得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物联网平台700还包括创建单元708。所述创建单元708,用于创建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所述设备模型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
可选的,所述物联网平台700还包括校验单元710。所述校验单元710,用于在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之前,根据本地保存的配置模式对所述终端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进行语法校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终端。参考图8所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800包括获取单元802、发送单元804、接收单元806、生成单元808和显示单元810。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802,用于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804,用于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收单元806,用于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所述生成单元808,用于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生成针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显示单元810,用于显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所述配置向导。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806,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所述生成单元808,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发送单元810,还用于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物联网平台,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校验单元812。所述校验单元812用于在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物联网平台之前,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对生成的配置实例信息作语法校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边缘网关。参考图9所示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边缘网关900包括接收单元902和处理单元904。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902,用于接收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配置模式生成的配置信息;
处理单元904,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边缘网关900还包括判断单元906。所述判断单元906,用于判断所述二次设备是否为智能二次设备;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904,用于在判断所述二次设备为非智能二次设备时,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非智能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4,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将生点量测信号合并为熟点量测信号,和/或将所述二次设备所监测的一次设备标识和端子标识作为元数据附加到熟点量测信号上。
需要说明,图7至图9所示实施例仅仅是一种示意性的划分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这些装置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例如,可以在图7至图9所示实施例基础上对一些功能模块进行拆分或者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7的物联网平台可以部署于计算机上。参考图10所示的计算机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包括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4、通信接口1006和总线1008。所述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4和通信接口1006之间通过总线1008通信。
所述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002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HDD或SSD。
所述处理器1004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配置方法。
所述存储器1002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处理器1004执行该可执行代码以执行前述配置方法中所述物联网平台所执行的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1006用于与外部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006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以及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
总线1008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属物联网平台可以部署于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集群上。由计算机集群中的计算机配合实现所述物联网平台的功能。也就是说,所述物联网平台的功能中的一部分可以由计算集群中的计算机A实现,而另一部分也可以由计算机集群中的计算机实现。具体将哪些功能划分给哪些计算机实现,本发明不作限制。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终端实施例中,参考图1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1100包括存储器1102、处理器1104、显示器1106和通信接口1108,所述存储器1102、处理器1104、显示器1106和通信接口1108 之间通过总线通信1110。其中,
所述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1108,用于与外部通信。
所述处理器1104,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前述配置方法中所述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所述显示器1106,用于显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所述配置向导。
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处理器1104、总线1110可以是上述图10中的物联网平台中所提到的其中一种。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个边缘网关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边缘网关1200 包括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4、通信接口1206和总线1208。所述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4 和通信接口1206之间通过总线1208通信。
所述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1206,用于与外部通信。
所述处理器1204,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前述配置方法中所述边缘网关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配置二次设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物联网平台和边缘网关所组成。其中物联网平台以及边缘网关的功能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
可选的,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二次设备,所述二次设备接收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配置模式生成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采集到的数据。二次设备往往用于监测一次设备,因此当监测到的数据符合预设条件时,二次设备会采集该数据进行处理。当二次设备本身不具备处理能力时,二次设备也可以将该数据上报给边缘网关。
具体的,所述二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配置模式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采集到的数据,比如,将生点量测信号合并为熟点量测信号;和/或将所关联的一次设备标识和端子标识作为元数据附加到熟点量测信号上。
参考图12,二次设备也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接口之间用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前述配置方法中所述二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平台所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所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边缘网关所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二次设备所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配置方法中所述物联网平台、终端、二次设备或者边缘网关所执行的任一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在需要使用前述任一方法的情况下,可以下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在计算机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
需说明的是,以上描述的任意装置实施例都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节点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硬盘、移动硬盘、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节点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节点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将所述配置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模式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所述配置模式获得的配置信息;
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以便所述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应用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获得的数据;
所述配置模式用于生成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生熟点转换规则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所述设备模型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本地保存的配置模式对所述终端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进行语法校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边缘网关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或者
所述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以便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所述二次设备监测到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配置模式生成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生成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
6.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生成针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生熟点转换规则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
7.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配置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所述配置模式获得的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并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以便所述边缘网关将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应用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获得的数据;
校验单元,用于在将接收到的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边缘网关之前,根据本地保存的配置模式对所述终端生成的所述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进行语法校验;
所述配置模式用于生成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生熟点转换规则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的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还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创建二次设备的设备模型,所述设备模型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
9.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向物联网平台发送配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请求,所述请求中包括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标识;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物联网平台返回的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所述配置模式包括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的语法描述;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相对应的配置模式生成针对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向导,所述配置向导用于引导用户对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可配置项进行配置;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生熟点转换规则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生点量测信号、与生点量测信号对应的熟点量测信号、以及生熟点映射关系;或者
所述可配置项是关于二次设备数据点与一次设备的映射关系的,所述配置向导包括: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服务实例标识相应的属性标识,所述服务实例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标识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属性标识与所述一次设备端子标识的映射关系;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所述配置向导;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配置信息;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生成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物联网平台,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所述配置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校验单元,用于在将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发送给所述物联网平台之前,根据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模式对所述配置实例信息作语法校验。
11.一种边缘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网关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配置的二次设备的配置实例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包括根据配置模式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实例信息由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平台发送;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待配置的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将生点量测信号合并为熟点量测信号,和/或将所述二次设备所监测的一次设备标识和端子标识作为元数据附加到熟点量测信号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边缘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网关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二次设备是否为智能二次设备;相应的,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二次设备为非智能二次设备时,根据所述配置实例信息处理从所述非智能二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
13.一种物联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总线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显示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处理器、显示器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配置界面,所述配置界面中包含所述配置向导。
15.一种用于配置二次设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所述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平台以及所述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边缘网关。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7004.5A CN113162786B (zh) | 2020-01-23 | 2020-01-23 | 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7004.5A CN113162786B (zh) | 2020-01-23 | 2020-01-23 | 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62786A CN113162786A (zh) | 2021-07-23 |
CN113162786B true CN113162786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7688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7004.5A Active CN113162786B (zh) | 2020-01-23 | 2020-01-23 | 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627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27485A (zh) * | 2023-05-22 | 2023-08-01 | 南通大学 | 一种支持快速部署的安全型物联网节点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8203A (zh) * | 2010-04-23 | 2011-1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物联网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629908A (zh) * | 2014-10-31 | 2016-06-0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878163A (zh) * | 2017-04-13 | 2017-06-20 |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一种多数据协议转换的物联网智能网关 |
CN109587242A (zh) * | 2018-12-05 | 2019-04-05 | 华润置地控股有限公司 | 物联网平台系统及其云端平台和本地终端 |
CN110290225A (zh) * | 2019-07-30 | 2019-09-27 | 中电科华北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 一种设施农业物联网网关及工作方法 |
-
2020
- 2020-01-23 CN CN202010077004.5A patent/CN1131627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8203A (zh) * | 2010-04-23 | 2011-1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物联网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629908A (zh) * | 2014-10-31 | 2016-06-0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878163A (zh) * | 2017-04-13 | 2017-06-20 |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一种多数据协议转换的物联网智能网关 |
CN109587242A (zh) * | 2018-12-05 | 2019-04-05 | 华润置地控股有限公司 | 物联网平台系统及其云端平台和本地终端 |
CN110290225A (zh) * | 2019-07-30 | 2019-09-27 | 中电科华北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 一种设施农业物联网网关及工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62786A (zh) | 2021-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83225B (zh) | 在物联网平台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物联网平台 | |
CN109450704B (zh) | 一种即插即用智能配变终端及配电数据通信系统 | |
US845175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substation remote terminals with a central controller | |
CN103684869B (zh) | 用于上报多接口机载设备的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装置 | |
JP6581550B2 (ja) | 変電所制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テリジェント電子デバイス | |
CN112039833A (zh) | 一种通讯管理机系统及工程配置方法 | |
CN104698374A (zh) | 一种提高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仪测试效率和准确度的方法 | |
US20140012523A1 (en) | Preventive diagnostic system for gis based on iec 61850 | |
CN111193323B (zh) | 基于can总线的配电网下行设备管理装置 | |
CN113162786B (zh) | 一种配置二次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16774645A (zh) | 设备物模型与实体设备的关联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 |
US10210177B2 (en)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3259425A (zh) | 基于61850标准的数据转换方法、变电站网关及存储介质 | |
CN117348900A (zh) | 电能表匹配升级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0855003A (zh) | 一种主站自适应配置召唤与比对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134851A (zh) | 列车信号系统的接口协议生成方法 | |
CN104702585B (zh) | 进行协议转换的方法及网关设备 | |
CN112579675A (zh) | 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5695090A (zh) | 数据传输方法、物联网网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202646A (zh) | 前置服务可视化交互方法、装置、服务器、介质及产品 | |
JP2012064209A (ja) | 中央制御装置により変電所遠隔端末を構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10019281B (zh) | 一种广电设备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2422376A (zh) | 非标准化设备自动化接入云平台的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KR101926799B1 (ko) | 상황인지 메신저 제공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
CN111629034B (zh) | 物联网终端的远程维护方法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7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