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0350A -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0350A
CN113160350A CN202010073767.2A CN202010073767A CN113160350A CN 113160350 A CN113160350 A CN 113160350A CN 202010073767 A CN202010073767 A CN 202010073767A CN 113160350 A CN113160350 A CN 113160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well
data
spatial
pro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37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0350B (zh
Inventor
罗红明
张茜
秦俐
张晓斌
李振
雍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737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035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07376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160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0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0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0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0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本发明可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精度。

Description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震勘探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斜井资料与地震剖面的“桥式对比”,需要对斜井资料做如下处理:首先按照斜井数据和地层倾角与倾向两项测井资料计算井孔地层沿界面跟踪到邻近各地震剖面上的所在位置,通常用“深度”和“偏移”两个坐标变量来描述这些位置;然后将各类测井曲线每个样点的记录深度换算为相应地震剖面上的垂向深度;最后用经过深度换算的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并乘以适当的比例因子后与井孔投影的“偏移”直接叠加,与地震剖面同等比例显示合成道。
上述方法中对斜井资料的处理比较粗略,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将斜井的合成记录放入地震剖面,此种方法在剖面位置和深度位置上的反射特征都与实际钻井情况不符;第二种方法是将斜井经过井斜校正后将校正后的井放入剖面中,该方法在深度上符合但在剖面位置上与实际钻井情况不符;第三种方法则是把斜井按照井轨迹进行旋转,或简单拉伸,该方法在剖面位置上符合但在深度上与实际钻井情况不符。以上这三种方法都不能使斜井在剖面位置和深度位置上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含斜井地震剖面的“桥式对比”中,都是比较粗略的表示斜井,导致地震剖面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方法是:首先由三维地震波阻抗数据生成三维连井剖面,再通过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将三维连井剖面展开到二维平面中,由此完成整个油气储层连井剖面展开的过程。此方法就是前文的第三种方法,并且完全没有考虑斜井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地震上标定斜井井段顶底深度;切取连井地震剖面;将斜井井段校正为校直井段;将直井录井图放入油藏剖面的相应位置;将校正过的校直斜井进行菱形拉伸;在落实好剖面上每口井的位置及斜井的井轨迹之后,编绘油藏剖面图。此方法也是前文的第三种方法的拉伸思路,但这只适用于地层相对简单,而且斜井斜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用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精度,该方法包括:
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用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精度,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空间轨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井合成记录数据投影模块,用于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
连井剖面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地震剖面数据;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可以得到在剖面位置和深度位置上符合钻井实际情况斜井数据;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可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整体精度,符合钻井的实际情况,能够准确的反映地层反射界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流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数据INLINE-XLINE排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步骤103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剖面数据空间反距离加权算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的连井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中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连井剖面中对斜井资料进行粗略处理,导致连井剖面存在一定的误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用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精度,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流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步骤102: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步骤103: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步骤104: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
步骤105: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地震剖面数据;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可以得到在剖面位置和深度位置上符合钻井实际情况斜井数据;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可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整体精度,符合钻井的实际情况,能够准确的反映地层反射界面的情况。
具体实施时,步骤101中,样本地震道例如可以是CMP(共中心点)道,可以在测井资料中获得CMP道的三维地震数据,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数据INLINE-XLINE排列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以将CMP道的三维地震数据按INLINE-XLINE排列,读取所有CMP道的空间位置和每个CMP道对应的地震剖面数据,图2中的A11、A12,......,A46为各个CMP道,可以将以上读取的数据存入标准容器中。可以在测井资料中获得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具体实施时,步骤102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以将待生成的连井剖面中的各个斜井的井口坐标标注在上述图2中的三维地震数据INLINE-XLINE排列图中,图3中的B1、B2、B3为各个斜井的井口,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形成经过所有斜井井口位置的空间折线,形成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由于图2中的CMP道位于空间网格点上,其地震剖面数据是已知的,而图3中斜井的井口坐标部分位于网格点上,部分位于网格点外的任意空间位置,斜井连接而成的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的点的地震剖面数据大部分是未知的。
图4为图1的步骤103的具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
步骤201: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之间的预设间距,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空间位置;
步骤202:对于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执行以下操作:根据该地震道的空间位置以及与该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基于反距离加权算法,确定该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2中,可以按照公式(1)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Figure BDA0002377945780000051
式中,Ci为待求地震道;n为待求地震道的数目;A11、A12、A21、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Valsup为待求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ValA11、ValA12、ValA21、Val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DA11Ci,DA12Ci,DA21Ci,DA22Ci分别为Ci到A11、A12、A21、A22的空间距离。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之间的预设间距,根据预设间距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对于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可以基于反距离加权算法,根据该地震道的空间位置以及与该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该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其中,目标样本地震道例如可以是四个CMP道,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剖面数据空间反距离加权算法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例如可以从斜井B1开始,根据预设间距确定下一个地震道Ci的位置,根据Ci的位置确定与Ci距离最近的四个CMP道A11,A12,A21,A22的位置,该四个CMP道的地震剖面数据是已知的,分别确定地震道Ci与A11,A12,A21,A22的距离,基于公式(1)的反距离加权算法,得到较为精确的地震道Ci的地震剖面数据,以此类推,得到连井剖面上所有地震道的数据,这样可以提高连井剖面上的地震剖面数据的精度。
具体实施时,步骤104中,可以将步骤101中获得的多个斜井井合成记录数据填充到连井剖面对应的空间位置上,对于斜井需要在连井剖面的直线方向做一次投影处理,才能保证斜井的轨迹是沿着连井剖面的方向进行展布的,得到在剖面位置和深度位置上符合钻井实际情况斜井数据,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的连井剖面图,如图6所示,图6中黑色的线条为投影后的各个斜井井合成记录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5可以包括: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基于斜井的顺序以及地层的深度,生成连井剖面图。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上述基于反距离加权计算得到的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以及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如图6所示,可以按照斜井的顺序,即B1、B2、B3从左至右的顺序,也可以按照地层的深度由浅至深的顺序或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生成连井剖面图,图6中井合成记录数据的同相轴与地震剖面数据的反射比对十分清晰明显,非常有利于斜井资料与地震剖面的“桥式对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连井剖面中对斜井资料进行粗略处理,导致连井剖面存在一定的误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用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精度,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701,用于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空间轨迹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703,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井合成记录数据投影模块704,用于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
连井剖面图生成模块705,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中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703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703可以包括:
空间位置确定单元801,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之间的预设间距,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空间位置;
地震剖面数据确定单元802,用于对于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执行以下操作:根据该地震道的空间位置以及与该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基于反距离加权算法,确定该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地震剖面数据确定单元802具体用于:
按照如下方法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Figure BDA0002377945780000081
式中,Ci为待求地震道;n为待求地震道的数目;A11、A12、A21、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Valsup为待求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ValA11、ValA12、ValA21、Val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DA11Ci,DA12Ci,DA21Ci,DA22Ci分别为Ci到A11、A12、A21、A22的空间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井剖面图生成模块705具体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基于斜井的顺序以及地层深度,生成连井剖面图。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以便于理解本发明如何实施。
第一步:如图2所示,在测井资料中获得CMP道的三维地震数据,将CMP道的三维地震数据按INLINE-XLINE排列,读取所有CMP道的空间位置和每个CMP道对应的地震剖面数据,并且在测井资料中获得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第二步:如图3所示,将待生成的连井剖面中的各个斜井的井口坐标标注在上述图2中的三维地震数据INLINE-XLINE排列图中,通过用户自定义形成经过所有斜井井口位置的空间折线,形成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第三步:如图5所示,通过用户自定义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之间的预设间距,根据预设间距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对于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基于反距离加权算法,根据该地震道的空间位置以及与该地震道距离最近的四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该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多个斜井井合成记录数据填充到连井剖面对应的空间位置上,对于斜井在连井剖面的直线方向做一次投影处理;
第五步: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基于反距离加权计算得到的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以及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基于斜井的顺序以及地层深度,生成连井剖面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根据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地震剖面数据;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可以得到在剖面位置和深度位置上符合钻井实际情况斜井数据;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可以提高连井剖面图的整体精度,符合钻井的实际情况,能够准确的反映地层反射界面的情况。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根据所述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根据所述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所述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所述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所述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包括: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之间的预设间距,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空间位置;
对于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地震道的空间位置以及与该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基于反距离加权算法,确定该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法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Figure FDA0002377945770000011
式中,Ci为待求地震道;n为待求地震道的数目;A11、A12、A21、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Valsup为待求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ValA11、ValA12、ValA21、Val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DA11Ci,DA12Ci,DA21Ci,DA22Ci分别为Ci到A11、A12、A21、A22的空间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包括: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基于斜井的顺序以及地层的深度,生成连井剖面图。
5.一种连井剖面图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以及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和井合成记录数据;
空间轨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斜井的井口坐标,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
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和所述多个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井合成记录数据投影模块,用于将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沿所述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投影;
连井剖面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生成连井剖面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之间的预设间距,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空间位置;
对于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该地震道的空间位置以及与该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空间位置和地震剖面数据,基于反距离加权算法,确定该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剖面数据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按照如下方法确定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每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
Figure FDA0002377945770000031
式中,Ci为待求地震道;n为待求地震道的数目;A11、A12、A21、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Valsup为待求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ValA11、ValA12、ValA21、ValA22分别为与待求地震道距离最近的目标样本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DA11Ci,DA12Ci,DA21Ci,DA22Ci分别为Ci到A11、A12、A21、A22的空间距离。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井剖面图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连井剖面的空间轨迹上各个地震道的地震剖面数据和投影后的多个斜井的井合成记录数据,基于斜井的顺序以及地层深度,生成连井剖面图。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073767.2A 2020-01-22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160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3767.2A CN113160350B (zh) 2020-01-22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3767.2A CN113160350B (zh) 2020-01-22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0350A true CN113160350A (zh) 2021-07-23
CN113160350B CN113160350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42765A1 (en) * 1998-09-02 2000-03-0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in a drilling tool
CN104216009A (zh) * 2013-06-05 2014-12-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斜井三维垂直地震剖面时间偏移的方法
CA3011722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Seismic well ties using blocking schemes
CN107329174A (zh) * 2017-07-12 2017-1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测井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81298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斜井的油藏剖面编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42765A1 (en) * 1998-09-02 2000-03-0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in a drilling tool
CN104216009A (zh) * 2013-06-05 2014-12-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斜井三维垂直地震剖面时间偏移的方法
CA3011722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Seismic well ties using blocking schemes
CN107481298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斜井的油藏剖面编绘方法
CN107329174A (zh) * 2017-07-12 2017-1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测井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英学, 赵猛科, 王晓梅: "斜井资料在三维地震勘探区的应用", 石油物探, no. 02 *
陈卫东;陈殿远;: "方向井测井资料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中国海上油气, no. 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8860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3d seismic data depth conversion utiliz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U2021208450B2 (en) Correlation of multiple wells using subsurface representation
AU2021209037B2 (en) Multiple well matching within subsurface representation
BR102013014787A2 (pt) Método, sistema, e um ou mais meios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is por computador
CN106249299A (zh) 强反射屏蔽下薄层弱反射地震能量恢复方法及装置
Koulakov et al. Creating realistic models based on combined forward modeling and tomographic inversion of seismic profiling data
CN114542056A (zh) 水平井地层解释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和装置
EP3092515B1 (en) Validation of depth-depth curves using time-seismic depth interval velocity
BR112018069683B1 (pt) Método para alinhar uma pluralidade de imagens sísmicas associadas a uma região subsuperficial da terra e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o
MX2010006060A (es) Estimacion de parametros elasticos sub-superficiales.
NO336002B1 (no) Fremgangsmåte for å tilveiebringe en geologisk modell basert på målte geologiske data
CN105353406A (zh) 一种生成角道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60350B (zh)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160350A (zh)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4114421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导向自学习地震数据去噪方法及装置
CN113126165A (zh)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3187457B (zh) 一种确定储层压裂效果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859414B (zh) 从地震数据中自动提取地层倾角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863095B (zh) 大范围高精度三维地质隐式建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5494552A (zh) 一种斜井的测井曲线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CN117555016A (zh) 基于地震数据重构的地质导向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5704916A (zh) 一种微幅度构造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Issel et al. Application of Locally Varying Anisotropy (LVA) kriging at the Grasberg porphyry Cu-Au-Ag deposit, Papua, Indonesia
CN112444862A (zh) 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12305589A (zh) 各向异性介质深度域成像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