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165A -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165A
CN113126165A CN202010041915.2A CN202010041915A CN113126165A CN 113126165 A CN113126165 A CN 113126165A CN 202010041915 A CN202010041915 A CN 202010041915A CN 113126165 A CN113126165 A CN 113126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curve
resampling
smooth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19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俐
罗红明
张晓斌
张茜
罗坤
李自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419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61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6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1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4Displaying seismic recordings or 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or attribu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光滑井轨迹曲线重采样;确定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法向等厚样点;对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分别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和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根据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本申请可以解决斜井合成记录在视觉上变窄的问题。

Description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近年来,随着勘探目标越来越精细,特别是随着页岩气技术的长足进步,地质钻探经常采用“造斜工艺”来实现由一口探井钻探不在同一垂向上的多个目的层系。为了实现斜井资料与地震剖面的“桥式对比”,对斜井资料应做好以下几项处理:①根据井斜数据和地层倾角与倾向两项测井资料正确计算井孔沿地层界面跟踪到临近各地震剖面上的所在位置,通常采用“深度”和“偏移”两个变量来描述这些位置;②将各类测井曲线每个采样点的记录深度换算为相应地震剖面上的垂向深度;③用经过换算的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④将合成地震记录的振幅乘以适当的比例因子后与井孔投影的“偏移”直接叠加;⑤以地震剖面相同比例显示合成道即可实现斜井资料与地震剖面的“桥式对比”。
目前,基于斜井的合成地震记录的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种:①将钻井轨迹在地震剖面上投影,并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用固定道数沿轨迹投影到地震剖面上镶嵌显示,获得一口直井和一口斜井的投影连井“桥式对比”剖面;②先将地震剖面沿斜井轨迹作垂直投影,在将合成地震记录插入垂直投影的地震剖面,最后再作“反投影”得到插入斜井合成地震记录的正常地震剖面,最后得到斜井合成记录用固定道数沿轨迹投影到地震剖面上镶嵌显示。
但是上述思路都是基于直井的常规思路。采用固定道数沿井轨迹进行镶嵌显示,这在处理直径或小斜度井镶嵌显示时问题不大,但对于目前日益成熟的页岩气水平井开发技术来说,这种镶嵌显示思路在井轨迹的大角度区域,固定道数的显示会让斜井合成记录在视觉上存在一定程度变窄,而且井轨迹角度越大,视觉变窄越明显,不能满足复杂区大斜井地震数据对比显示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用以解决斜井合成地震记录在视觉上变窄,难以满足复杂区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显示的需要的问题,该方法包括:
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确定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对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地震剖面采集地震数据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获取与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点集;根据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斜井合成地震记录在视觉上变窄,难以满足复杂区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显示的需要的问题,该装置包括:
重采样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重采样模块得到的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获取模块,用于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曲线拟合模块拟合得到的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地震剖面采集地震数据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获取与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点集;镶嵌模块,用于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计算重采样样点的发现方向距离,得到与重采样样点一一对应的法线方向的等厚样点集合,再经过拟合、平滑、投影以及再次采样过程,得到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最后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按照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点的坐标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实现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法向等厚的“桥式对比”,解决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再视觉上变窄的问题,提高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显示的整体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法向等厚的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剖面的示意图;
图3为非法向等厚的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5:
步骤101、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在计算机中显示的曲线由一系列点组成,通过对这些点进行绘制,得到曲线。光滑井轨迹曲线同样由一系列样点组成,该些样点对应二维平面的坐标A1(x1,z1)、A2(x2,z2)、…、Ai(xi,zi)、…、An(xn,zn),这里的横坐标xi表示空间方向,zi表示深度方向,n表示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样点的总个数,i表示第i个。
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时,先确定采样精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样点的曲率来确定采样精度。具体的,确定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样点的曲率;按照深度由浅到深的顺序,将所有样点的曲率存入标准容器中,其中,样点的纵坐标由小到大对应深度由浅到深。之后,按照标准容器中样点的曲率的大小确定不同深度范围的采样精度,其中,曲率越大的深度范围内,采样精度越高,相反的,曲率越小的深度范围内,采样精度越低。根据采样精度和设定的采样间隔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其中,按照深度方向由浅到深的排列将数据存储到标准容器中,是井轨迹数据和地震数据等存储的默认方式,采用此种存储方式,可以清楚的确定样点的曲率在不同深度的分布。
采样间隔是由用户确定的,确定采样间隔的原则是能较好控制住光滑井轨迹曲线的变化形态,特别是曲率大的位置的形态,所以一般在此位置要加密采样,也即采用更高的采样精度,比如说,采样精度的范围是0.01~5,表示在曲率最大的位置对应采样为0.01米一个样点,在曲率最小的位置对应采样为5米一个样点,与整条井轨迹曲线线性对应,最终实现井轨迹曲线的非均匀采样。
采样精度的范围及采样精度与曲率大小的对应关系由用户参考光滑井轨迹曲线的形态、采样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此对于该对应关系不做限定。
步骤102、确定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
具体的,步骤102可以执行为如下步骤1021至步骤1023:
步骤1021、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41
为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42
为约束条件,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43
其中,f(xi)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z0i为第i个法向等厚样点对应的深度值,a,b,k为待求的方程系数,ε为精度误差,Δzi为深度变化常数,其值一般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和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的所有深度差中的最大值。
步骤1022、根据井轨迹曲线函数确定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的切线斜率。
根据函数确定某点的切线斜率利用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其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23、根据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51
确定第i个重采样样点(xi,zi)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x′i,z′i)。
其中,xi、x′i为空间方向坐标,zi、z'i为深度方向坐标;R为指定距离,由用户设定;k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xi,zi)的切线斜率。
步骤103、对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
在步骤102中,确定了与每个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与步骤1021中拟合井轨迹曲线函数的方法相同,在本步骤中,同样采用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由法向等厚样点组成的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
在本步骤中,得到的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和光滑井轨迹曲线在法线方向是等厚的。
步骤104、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地震剖面采集地震数据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获取与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点集。
采集点是采集地震数据的点,在横向上,两两相邻采集点之间的距离是横向道间距,纵向上,两两相邻采集点之间的距离是垂向采样间隔。
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的点在垂直方向上是一一对应的,垂直方向上代表同一深度位置,水平方向的距离表示需要插入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的道数。
步骤105、根据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
具体的,根据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可以执行为:计算第一点集与第二点集中纵坐标相同的点的横坐标差值的绝对值,该绝对值即为两点水平方向的距离,表示需要插入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的道数。之后,将地震剖面沿光滑井轨迹曲线对应的井轨迹剖开,沿空间方向,向纵坐标所指示的深度插入与绝对值相等道数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
示例性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如图2中所示的Y102井显示的20道数据,地震剖面数据如图2中所示背景位置的数据。如图3所示为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得到的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剖面。将图2与图3对比,可见,图3在视觉上存在明显的变窄的问题,而利用本申请中的方法得到的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剖面则明显的改善了上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计算重采样样点的发现方向距离,得到与重采样样点一一对应的法线方向的等厚样点集合,再经过拟合、平滑、投影以及再次采样过程,得到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最后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按照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点的坐标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实现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法向等厚的“桥式对比”,解决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再视觉上变窄的问题,提高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显示的整体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400包括重采样模块401、确定模块402、曲线拟合模块403、获取模块404和镶嵌模块405。
其中,重采样模块401,用于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重采样模块401得到的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
曲线拟合模块403,用于对确定模块402确定的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
获取模块404,用于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曲线拟合模块403拟合得到的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地震剖面采集地震数据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获取与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点集。
镶嵌模块405,用于根据获取模块404获取的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重采样模块401,用于:
确定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样点的曲率;
按照深度由浅到深的顺序,将所有样点的曲率存入标准容器中,其中,样点的纵坐标由小到大对应深度由浅到深;
按照标准容器中样点的曲率的大小确定不同深度范围的采样精度,其中,曲率越大的深度范围内,采样精度越高;
根据采样精度和设定的采样间隔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402,用于:
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根据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确定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的切线斜率;
根据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71
确定第i个重采样样点(xi,zi)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x'i,z'i);
其中,xi、x'i为空间方向坐标,zi、z'i为深度方向坐标;R为指定距离;k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xi,zi)的切线斜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402,用于: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72
为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73
为约束条件,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Figure BDA0002368032530000074
其中,f(xi)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z0i为第i个法向等厚样点对应的深度值,a,b,k为待求的方程系数,ε为精度误差,Δzi为深度变化常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镶嵌模块405,用于:
计算第一点集与第二点集中纵坐标相同的采集点的横坐标差值的绝对值;
将地震剖面沿光滑井轨迹曲线对应的井轨迹剖开,沿空间方向,向纵坐标所指示的深度插入与绝对值相等道数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计算重采样样点的发现方向距离,得到与重采样样点一一对应的法线方向的等厚样点集合,再经过拟合、平滑、投影以及再次采样过程,得到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最后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按照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点的坐标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实现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法向等厚的“桥式对比”,解决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再视觉上变窄的问题,提高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显示的整体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步骤101至步骤105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步骤101至步骤105任一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确定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
对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
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地震剖面采集地震数据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获取与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点集;
根据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包括:
确定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样点的曲率;
按照深度由浅到深的顺序,将所有样点的曲率存入标准容器中,其中,样点的纵坐标由小到大对应深度由浅到深;
按照标准容器中样点的曲率的大小确定不同深度范围的采样精度,其中,曲率越大的深度范围内,采样精度越高;
根据采样精度和设定的采样间隔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包括:
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根据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确定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的切线斜率;
根据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11
确定第i个重采样样点(xi,zi)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x′i,z′i);
其中,xi、x′i为空间方向坐标,zi、z′i为深度方向坐标;R为指定距离;k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xi,zi)的切线斜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包括: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21
为目标函数,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22
为约束条件,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23
其中,f(xi)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z0i为第i个法向等厚样点对应的深度值,a,b,k为待求的方程系数,ε为精度误差,Δzi为深度变化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包括:
计算第一点集与第二点集中纵坐标相同的采集点的横坐标差值的绝对值;
将地震剖面沿光滑井轨迹曲线对应的井轨迹剖开,沿空间方向,向纵坐标所指示的深度插入与所述绝对值相等道数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
6.一种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重采样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重采样模块得到的每个重采样样点的法线方向;针对每个重采样样点,将在法线方向上与重采样样点间隔指定距离的点确定为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
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所有重采样样点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进行拟合,得到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
获取模块,用于将光滑井轨迹曲线和曲线拟合模块拟合得到的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分别平面投影到地震剖面,获取与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地震剖面采集地震数据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点集;获取与光滑法向等厚样点曲线上每个点距离最近的采集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点集;
镶嵌模块,用于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点集和第二点集中采集点的坐标,将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集镶嵌在地震剖面数据上,得到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采样模块,用于:
确定获取的光滑井轨迹曲线上每个样点的曲率;
按照深度由浅到深的顺序,将所有样点的曲率存入标准容器中,其中,样点的纵坐标由小到大对应深度由浅到深;
按照标准容器中样点的曲率的大小确定不同深度范围的采样精度,其中,曲率越大的深度范围内,采样精度越高;
根据采样精度和设定的采样间隔对光滑井轨迹曲线进行重采样,得到重采样样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根据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确定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的切线斜率;
根据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31
确定第i个重采样样点(xi,zi)对应的法向等厚样点(x′i,z′i);
其中,xi、x′i为空间方向坐标,zi、z′i为深度方向坐标;R为指定距离;k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在重采样样点(xi,zi)的切线斜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32
为目标函数,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33
为约束条件,通过二维曲线模型最小二乘拟合光滑井轨迹曲线,得到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
Figure FDA0002368032520000034
其中,f(xi)为光滑井轨迹曲线函数,z0i为第i个法向等厚样点对应的深度值,a,b,k为待求的方程系数,ε为精度误差,Δzi为深度变化常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模块,用于:
计算第一点集与第二点集中纵坐标相同的采集点的横坐标差值的绝对值;
将地震剖面沿光滑井轨迹曲线对应的井轨迹剖开,沿空间方向,向纵坐标所指示的深度插入与所述绝对值相等道数的斜井合成地震记录。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041915.2A 2020-01-15 2020-01-15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1261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1915.2A CN113126165A (zh) 2020-01-15 2020-01-15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1915.2A CN113126165A (zh) 2020-01-15 2020-01-15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165A true CN113126165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1915.2A Pending CN113126165A (zh) 2020-01-15 2020-01-15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6165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8066A (ja) * 1991-03-08 1993-03-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多値記録再生装置
US5706194A (en) * 1995-06-01 1998-01-06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Non-unique seismic lithologic inversion for subterranean modeling
JP2003303442A (ja) * 2002-04-08 2003-10-24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CN1625641A (zh) * 2002-02-01 2005-06-08 Geo-X系统有限公司 使用地震能量确定爆破延伸范围的方法
CN10205327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检测储层裂缝发育方向的方法
CN102707317A (zh) * 2010-10-27 2012-10-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波吸收衰减特征进行储层分析的方法
CN103576199A (zh) * 2012-07-19 2014-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和测井时深关系自动转换的方法
WO2016041189A1 (zh) * 2014-09-19 2016-03-24 杨顺伟 一种评价页岩气储层及寻找甜点区的方法
CN107329174A (zh) * 2017-07-12 2017-1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测井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76714A (zh) * 2017-11-14 2018-05-0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地表分级空间距离加权的超道集计算方法
CN108594302A (zh) * 2018-07-26 2018-09-28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地震子波的提取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0107282A (zh) * 2019-05-30 2019-08-09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薄层页岩油水平井随钻轨迹控制方法
CN110673214A (zh) * 2019-09-30 2020-01-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水平井的入口靶点和末端点的深度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8066A (ja) * 1991-03-08 1993-03-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多値記録再生装置
US5706194A (en) * 1995-06-01 1998-01-06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Non-unique seismic lithologic inversion for subterranean modeling
CN1625641A (zh) * 2002-02-01 2005-06-08 Geo-X系统有限公司 使用地震能量确定爆破延伸范围的方法
JP2003303442A (ja) * 2002-04-08 2003-10-24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CN10205327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检测储层裂缝发育方向的方法
CN102707317A (zh) * 2010-10-27 2012-10-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波吸收衰减特征进行储层分析的方法
CN103576199A (zh) * 2012-07-19 2014-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和测井时深关系自动转换的方法
WO2016041189A1 (zh) * 2014-09-19 2016-03-24 杨顺伟 一种评价页岩气储层及寻找甜点区的方法
CN107329174A (zh) * 2017-07-12 2017-1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测井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76714A (zh) * 2017-11-14 2018-05-0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地表分级空间距离加权的超道集计算方法
CN108594302A (zh) * 2018-07-26 2018-09-28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地震子波的提取方法及处理终端
CN110107282A (zh) * 2019-05-30 2019-08-09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薄层页岩油水平井随钻轨迹控制方法
CN110673214A (zh) * 2019-09-30 2020-01-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水平井的入口靶点和末端点的深度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HSAN ZABIHI NAEINI ET AL: "《Well tie for broadband seismic data》",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pages 1 - 20 *
夏洪瑞等: "《波阻抗反演技术中空变子波的求取》", 石油物探, vol. 41, no. 4, pages 470 - 474 *
张伟等: "《基于剖面的水平井随钻测井曲线成图技术》", 信息技术, no. 4, pages 56 - 59 *
李宗杰: "《合成地震记录的人机交互制作方法及应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vol. 34, no. 1, 31 July 1999 (1999-07-31), pages 96 - 102 *
李金磊等: "《分时窗多子波方法在制作高精度合成记录中地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vol. 33, no. 1, pages 40 - 44 *
王昌宏等: "《测井器件库中的多图层与多级缓冲技术》",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vol. 31, no. 6, pages 445 - 453 *
胡瑞波: "《测井资料在板64井区地震属性综合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国外测井技术, vol. 38, no. 2, pages 18 - 20 *
胡立新等: "《井中近源三分量波场调查试验与数据分析》", 石油物探, vol. 49, no. 1, 31 January 2010 (2010-01-31), pages 12 - 18 *
董建华: "《时频面的双曲网格剖分及其应用》", 石油物探, vol. 55, no. 3, pages 365 - 375 *
韩文功: "《用合成地震记录提高地质层位的解释精度》", 石油物探, vol. 32, no. 3, 30 September 1993 (1993-09-30), pages 21 - 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31694B1 (en) Method for using dynamic target region for well path/drill center optimization
US87931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 well structural modeling based on borehole dips
CA2823710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garding models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918251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incorporating pseudo-surface pick locations in seismic velocity models
CA2691192C (en) Correction of velocity cubes for seismic depth modeling
CN105549084A (zh) 一种三维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4542056A (zh) 水平井地层解释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8256130B (zh) 一种地质钻孔空间轨迹还原方法
US20140163943A1 (en) System for modeling geologic structures
MX2010006060A (es) Estimacion de parametros elasticos sub-superficiales.
CN113126165A (zh) 二维斜井合成地震记录镶嵌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257946A (zh) 一种地球物理指导钻井方法及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CN113160350B (zh)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514904B (zh) 地层参数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4076982B (zh) 一种基于波形特征差异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037329B (zh) 一种不规则曲面构建方法
CN107765309A (zh) 一种基于垂直地震数据的钻前深度预测方法
CN110967756B (zh) 基于正态分布的微地震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3160350A (zh) 连井剖面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5494552A (zh) 一种斜井的测井曲线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59172A (zh) 纵横波微测井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05589A (zh) 各向异性介质深度域成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70174A (zh) 表层构造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4861260A (zh) 随钻导向区域微构造调整方法和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113980A (zh) 一种大斜度井声波时差曲线各向异性校正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