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8395A -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8395A
CN113158395A CN202010076362.4A CN202010076362A CN113158395A CN 113158395 A CN113158395 A CN 113158395A CN 202010076362 A CN202010076362 A CN 202010076362A CN 113158395 A CN113158395 A CN 113158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ng line
model
pipe
axis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63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58395B (zh
Inventor
尤勇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ling Shangh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63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8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8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8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8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8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首先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由于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因此计算机设备能够基于所述基础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的横管生成线,以使得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时,能够基于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自动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以此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时导致的排水管路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趋向专业化、综合化、定量化发展,使得建筑设计领域更多的实现了自动化。
对于房间内的排水管道生成方式,传统方法是设计人员使用设计软件手动绘制排水管路,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自己创建房间内各个排水排水终端模型的相关族文件,然后根据房屋内各个排水终端模型的位置和特点逐一手动绘制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之间的管道连接以及横管与立管模型之间的连接,以此完成房间内各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立管模型之间的布管。
然而,传统的通过设计人员手动布管的方式,效率低且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排水管路生成效率的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包括:
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包括: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时,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包括: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待布管房间模型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上述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首先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由于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因此计算机设备能够基于所述基础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的横管生成线,以使得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时,能够基于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自动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以此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时导致的排水管路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选择待布管房间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待布管房间模型的参数对话框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横管坡度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再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一实施例中确定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示意图;
图7B为一实施例中确定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确定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连接横管生成线方向的示意图;
图10为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确定x轴横管生成线的示意图;
图12为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排水终端模型在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14A为一实施例中确定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
图14B为一实施例中确定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生成对应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
图15为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A为一实施例中确定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的示意图;
图16B为一实施例中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距离小于等于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时生成对应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
图17A为一实施例中确定S形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
图17B为一实施例中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距离大于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时生成对应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
图18为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中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模型连接的关联模型示意图;
图20为一实施例中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与立管模型连接的示意图;
图21A为一实施例中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的第一效果图;
图21B为一实施例中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的第二效果图;
图22为一实施例中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的第三效果图;
图23为一个实施例中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该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可选的,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便携式设备、服务器等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嵌入式设备、智能设备等等,本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下述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以计算机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可以是卫浴房间、厨房等其它需要设计排水管道的房间,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可以根据待布管房间模型的特点确定。比如,当待布管房间模型为卫浴房间时,n个排水终端模型可以为卫浴房间中包括的坐便器排水点、洗脸盆排水点、小便器排水点或者浴盆排水点等其它需要排水的排水终端模型;当待布管房间模型为厨房时,排水终端模型可以为厨房中包括的洗碗池排水点、洗菜盆排水点等其它需要排水的排水终端模型,此处不做限定。并且,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是一个三维空间模型,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为三维坐标位置,所述立管模型的位置为三维坐标位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如图2所示的选择待布管房间模型示意图确定出需要设计排水管道的待布管房间模型时,可以先获取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包括的各个排水终端模型的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也可以根据图3所示的特征参数对话框预先设置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以及横管坡度α,以及针对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设置弯头支管类型等特征参数。比如,当待布管房间模型为卫浴房间、且n个排水排水终端模型为坐便器、洗脸盆、小便器或者浴盆时,可以设置坐便器不连接弯头、设置洗脸盆连接S形弯头、设置小便器连接S形弯头、设置浴盆连接P形弯头,等等。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所述管道类型可以设置为PVC-U管_排水,PVC-U管道是以卫生级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增色剂等经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和注塑机注塑成型,通过冷却、固化、定型、检验、包装等工序以完成管材、管件的生产。物化性能优良,耐化学腐蚀,抗冲强度高,流体阻力小,较同口径铸铁管流量提高30%,耐老化,使用寿命长,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是建筑给排水的理想材料;横管相对标高可以表征横管相对于楼层的标高,且可以设置为<=500mm且>=-500mm;横管直径表征横管的截面面积,可以设置为110mm;根据图4所示的横管坡度的示意图可知,横管坡度α的要求>=0.003,且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步骤S12,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其中,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可以表征x轴方向上横管的生成线,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可以表征y轴方向上横管的生成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时,可以先根据立管模型的位置、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初始平面坐标系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然后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新的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最后分别对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坐标进行排序后确定出目标x坐标,以及对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坐标进行排序后确定出目标y坐标,并根据立管模型与目标x坐标之间的距离确定x轴横管生成线,以及根据立管模型与目标y坐标之间的距离确定y轴横管生成线。
步骤S13,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其中,所述支管生成线可以包括弯头生成线、顺水三通生成线、水平支管生成线、竖直支管生成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弯头生成线可以包括S形弯头生成线、P形弯头生成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新的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时,可以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分别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以及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关系,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是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还是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以此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连接横管生成线的目标方向,然后再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横管生成线的位置关系,可以依次生成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各个支管生成线。
步骤S14,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其中,所述排水管路模型包括x轴横管模型、y轴横管模型、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分别与x轴横管模型或者与y轴横管模型之间通过支管模型生成的连接管路、以及所述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分别与所述立管模型之间生成的连接管路。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各个支管生成线时,会自动生成对应的支管模型,并且也会生成所述横管生成线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模型包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并且所述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在立管模型上距离设定高度;可选地,所述设定高度可以为300mm。
上述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首先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由于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因此计算机设备能够基于所述基础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的横管生成线,以使得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时,能够基于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自动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以此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时导致的排水管路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其中,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可以是计算机设备获取到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族文件时携带的坐标系参数,比如可以是初始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时所建立的立体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系。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n个排水终端模型时,先要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原有位置坐标进行转换,比如可以以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然后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新的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集合,然后根据所述坐标位置集合中所有x坐标与所有y坐标分别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步骤S122,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每个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以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的x轴和y轴建立了新的平面坐标系时,不仅可以获取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新的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也可以获取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分别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与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2个距离,此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所获取的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2个距离,然后根据所述两个距离与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关系确定对应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比如,当2个距离都在所述待布管房间内时,可以将2个距离中的最短距离对应的横管生成线方向,作为对应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
步骤S123,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
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可以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时,可以确定新的平面坐标系中x轴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个数以及y轴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个数,然后可以对x轴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和y轴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分别进行排序,以此确定出可以与立管模型进行连接的目标x坐标和目标y坐标,并将目标x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的连线作为x轴横管生成线,将目标y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的连线作为y轴横管生成线。比如可以对x轴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的x坐标进行由近到远排序、对y轴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的y坐标进行由近到远排序时,所述目标x坐标可以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x坐标,所述目标y坐标可以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y坐标。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由于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因此基于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和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能够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从而能够实现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的目的,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确定横管生成线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121包括:
步骤S1211,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以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重新建立一个区别于所述原始平面坐标系的新平面坐标系,降低了坐标转换的复杂度,并且也为后续确定与立管模型连接的横管模型生成线提供了依据。
步骤S1212,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对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原有坐标位置分别进行坐标转换,以使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原有的三维坐标位置转换为二维位置坐标,并将每个所述二维位置坐标所组成的集合确定为所述位置坐标集合。
步骤S1213,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具体地,如图7A所示,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或者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数量,可以确定出新的平面坐标系中x轴正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个数以及新的平面坐标系中x轴负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个数,并将排水终端模型个数最多的x轴方向作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步骤S1214,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具体地,如图7B所示,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或者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数量,可以确定出新的平面坐标系中y轴正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个数以及新的平面坐标系中y轴负方向上的排水终端模型个数,并将排水终端模型个数最多的y轴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根据图7A和图7B可以看出,在以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时,如果立管模型位置发生变化,则建立的新的平面坐标系也会随之变化,从而确定出的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也会改变,以此提高了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以此实现在新的平面坐标系中获取各个排水终端模型的二维位置坐标组成的位置坐标集合的目的,降低了计算复杂度;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通过判断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是否大于0的坐标位置最多以及y轴坐标是否大于0的坐标位置最多的判断结果确定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以此实现了快速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的目的,提高了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步骤S122包括:
步骤S1221,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其中,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可以表征以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的新的平面坐标系中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分别到x轴和y轴的距离。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在以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重新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时,只是需要基于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二维坐标位置即可确定对应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避免了基于三维坐标确定距离时导致的计算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步骤S1222,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重新建立的新的平面坐标系如图9所示且待布管房间模型包括4个排水终端模型时,如果计算出其中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X1、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Y1,当X1和Y1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X1<Y1时,确定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X1>Y1时确定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进一步地,如果X1在待接管房间模型之外、Y1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时,如果X1<Y1,则确定排水终端模型不连接横管生成线方向。
如果计算出其中另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X4、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Y4,当X4和Y4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X4<Y4时,确定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步骤S1223,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具体地,如图9所示,当计算机设备计算出其中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X2、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Y2且X2=Y2,如果X2和Y2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S1224,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具体地,如图9所示,当计算机设备计算出其中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X2、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Y2且X2=Y2,如果X2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Y2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步骤S1225,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具体地,如图9所示,当计算机设备计算出其中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X3、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为Y3且X3<Y3,如果X3和Y3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通过判断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分别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以及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是否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两个距离的大小关系以及对应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的位置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还是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以此实现了快速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的目的,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S123包括:
步骤S1231,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具体地,以图11为例进行说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然后从排序后的各个x轴坐标中筛选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最后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自动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步骤S1232,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具体地,与确定x轴横管生成线的方法类似,计算机设备也是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然后从排序后的各个y轴坐标中筛选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最后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自动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基于新的平面坐标系中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分别对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及对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根据排序后的各个x轴坐标和排序后的各个y轴坐标快速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和目标y轴坐标,从而达到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自动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自动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的目的,有效提高了横管生成线的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步骤S13包括:
步骤S131,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其中,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可以包括S形弯头生成线、P形弯头生成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比如可以根据排水终端模型的特点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当排水终端模型为坐便器时可以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当排水终端模型为洗脸盆时可以不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步骤S132,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x轴横管生成线或者y轴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以此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x轴横管生成线或者y轴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的支管生成线类型。
步骤S133,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当计算机设备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可以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然后进一步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自动生成弯头生成线;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在横管生成线与立管模型的之间也是通过顺水三通生成线连接的,以此确保横管与立管之间的排水通畅。
步骤S134,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具体地,如图14A所示,当计算机设备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可以先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并确定所述投影点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P,并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P之间自动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P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自动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
最后,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自动生成弯头生成线;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自动生成线2之间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其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生成对应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4B所示,在图14B中,计算机设备在横管生成线与立管模型的之间也会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以此确保横管与立管之间的排水通畅。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确定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通过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的判断结果实现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对应的支管模型生成线的目的,有效提高了生成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支管模型的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在步骤S131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可以进一步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以通过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模型生成线之间的各个支管生成线类型。
步骤S22,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确定d1≤d2时,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自动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长度可以固定为150mm,然后根据图16A所示,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所述夹角角度=acos(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距离),此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自动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
最后,计算机设备进一步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弯头生成线;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其中,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距离小于等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时生成对应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6B所示,在图16B中,计算机设备在横管生成线与立管模型的之间也会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以此确保横管与立管之间的排水通畅。
步骤S23,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具体地,当计算机设备确定d1>d2时,可以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自动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相当于图17B中的支管1),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长度可以固定为150mm,然后可以如图17A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自动生成S形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S形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S形存储弯头生成线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S形存储弯头生成线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S形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S形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自动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相当于图17B中的支管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自动生成弯头生成线。
最后,计算机设备进一步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弯头生成线;如果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对应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末端,则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其中,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距离大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时生成对应支管生成线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7B所示,在图17B中,计算机设备在横管生成线与立管模型的之间也会自动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以此确保横管与立管之间的排水通畅。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确定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并进一步确定出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时实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自动生成对应的支管模型生成线的目的,不仅提高了生成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支管模型的速度,也提高了连接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步骤S14包括:
步骤S141,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
具体地,如图19所示,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时,会按照预设的横管属性特征信息自动生成对应的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步骤S142,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
具体地,如图19所示,计算机设备在确定出待布管房间模型中每个终端与横管模型生成线之间的各个支管生成线时,也会根据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会自动生成对应的各个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S143,将所述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将生成的所述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与立管模型连接时,如图20所示,会在立管模型方向设间隔设定距离,比如所述设定距离可以为300mm。
当计算机设备确定已将所述横管模型与立管模型连接且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也通过相应的支管模型与横管模型连接时,可以确定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已生成;其中,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的效果图可以如图21A和图21B所示,也可以生成如图22所示的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的效果图。
本实施例中,当计算机设备确定出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生成线的支管生成线以及x轴横管生成线、y轴横管生成线时,能够通过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和预设的支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快速生成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以此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设计人员逐一手动绘制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横管时导致的排水管路模型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效率。
为了更为清楚的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此处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包括: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设置所述房间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2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2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提供了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第一确定模块12、第二确定模块13和生成模块14,其中:
获取模块11,可以用于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1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第二确定模块13,可以用于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生成模块1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第一确定模块12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21、第二确定单元122和第三确定单元123。
具体地,第一确定单元12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二确定单元12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三确定单元12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
第一确定单元121可以具体包括:建立子单元1211、获取子单元1212、第一确定子单元1213和第二确定子单元1214。
具体地,建立子单元1211,可以用于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子单元1212,可以用于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第一确定子单元1213,可以用于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二确定子单元1214,可以用于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二确定单元122可以具体包括:第三确定子单元1221、第四确定子单元1222、第五确定子单元1223、第六确定子单元1224、第七确定子单元1225。
具体地,第三确定子单元1221,可以用于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第四确定子单元1222,可以用于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五确定子单元1223,可以用于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第六确定子单元1224,可以用于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七确定子单元1225,可以用于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第三确定单元123可以具体包括:第八确定子单元1231和第九确定子单元1232。
具体地,第八确定子单元123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第九确定子单元123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第二确定模块13可以具体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31、第二处理单元132、第四确定单元133和第五确定单元134。
具体地,第一处理单元131,可以用于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第二处理单元132,可以用于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第四确定单元133,可以用于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第五确定单元134,可以用于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所述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第二确定模块13具体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131、第六确定单元132和第七确定单元133。
具体地,判断单元131,可以用于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第六确定单元132,可以用于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第七确定单元133,可以用于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生成模块14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生成单元141、第二生成单元142和第三生成单元143。
具体地,第一生成单元14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第二生成单元142,可以用于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生成单元143,可以用于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所述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第三确定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
第三确定模块21,可以用于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设置所述房间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处理模块22,可以用于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关于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设置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设置所述房间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设置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设置所述房间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应当清楚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与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的执行过程一致,具体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包括:
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和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其中,所述横管连接方向表征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或者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以及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确定横管生成线方向,包括:
确定以所述立管模型位置为原点、以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对应的原始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建立新的平面坐标系;
获取n个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集合;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正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x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x轴负方向为所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大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正方向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当所述位置坐标集合中y轴坐标小于0的位置坐标数量最多时,确定所述平面坐标系的y轴负方向作为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和所述横管生成线方向,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包括:
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到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x以及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距离dy;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x=dy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中的任意一个;
当dx=dy、dx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且dy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外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当dx和dy均在待布管房间模型内、dx>dy且所述排水终端模型在所述y轴横管生成线方向的负方向时,确定所述排水终端模型连接x轴横管生成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时,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确定横管生成线,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x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x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x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x轴横管生成线;
根据所述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将每个排水终端模型的y轴坐标到立管模型的距离由远到近排序,以此确定出距离立管模型最远的目标y轴坐标,并在所述目标y轴坐标与立管模型之间生成y轴横管生成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包括:
获取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是否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不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判断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是否位于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位于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以及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点之间生成顺水三通生成线或者弯头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连接点是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横管连接方向与横管生成线的交点;其中,i=1,2,……,n;
当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不在所述横管生成线的正上方时,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在所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连接的支管生成线的另一端点,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与所述另一端点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在所述另一端点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按照预先设置的横管坡度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与水平支管生成线2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顺水三通生成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根据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信息确定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需要设置存水弯头生成线时,获取存水弯头生成线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d2;并判断d1与d2的距离关系;
当d1≤d2时,确定在第i个排水终端模型的排水口下方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1',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的夹角角度,然后确定在竖直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按照所述夹角角度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在所述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以及在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当d1>d2时,在支管生成线1'的另一端生成存水弯头生成线,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投影到横管生成线所在平面的投影点,根据预设的横管坡度以及所述投影点到所述横管生成线的距离,计算存水弯头生成线与所述横管生成线相连的支管生成线的端点p,然后确定在端点p与存水弯头生成线的另一端之间生成竖直支管生成线2”,在所述端点p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水平支管生成线3,在所述竖直支管生成线2”与水平支管生成线3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以及在水平支管生成线3与横管生成线之间生成弯头生成线或者顺水三通生成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横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横管模型属性特征信息生成对应的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包模型括x轴横管模型和y轴横管模型,所述横管属性特征信息包括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
根据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的支管生成线以及预设的支管属性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支管生成线对应的支管模型;其中,所述支管模型包括弯头支管模型、顺水三通支管模型、水平支管模型、竖直支管模型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管属性信息包括类别信息、材质信息、直径信息、厚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x轴横管和y轴横管分别与立管模型连接,以此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待布管房间模型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中待布管的管道类型、横管相对标高、横管直径、横管坡度α,并且设置每一个排水终端模型对应的弯头支管类型;其中,α=a/b,a表示横管起始端与末端的高度差,b表示横管的水平投影长度。
10.一种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布管房间模型中的基础特征信息;其中,所述基础特征信息包括n个排水终端模型位置、立管模型的位置和立管模型的高度,n为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特征信息,确定横管生成线;其中,所述横管生成线包括x轴横管生成线和y轴横管生成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排水终端模型与所述横管生成线之间连接的支管生成线;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支管生成线和所述横管生成线,生成所述待布管房间模型的排水管路模型。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76362.4A 2020-01-23 2020-01-23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58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6362.4A CN113158395B (zh) 2020-01-23 2020-01-23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6362.4A CN113158395B (zh) 2020-01-23 2020-01-23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8395A true CN113158395A (zh) 2021-07-23
CN113158395B CN113158395B (zh) 2023-06-16

Family

ID=7688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6362.4A Active CN113158395B (zh) 2020-01-23 2020-01-23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83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1558A (zh) * 2021-10-22 2022-01-07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决策树的管道自动生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1254A1 (en) * 2008-11-26 2010-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e of taxonomized analytics reference model
US20100131255A1 (en) * 2008-11-26 2010-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Hybrid solver for data-driven analytics
CN102262704A (zh) * 2011-08-19 2011-11-30 泰戈特(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管路系统布置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2804186A (zh) * 2009-06-19 2012-11-28 微软公司 基于解算器的可视化框架
CN106777666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周振华 装修指导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729665A (zh) * 2017-10-24 2018-02-23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一种航天器管路三维设计系统和方法
CN110457843A (zh) * 2019-08-16 2019-11-15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管线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1254A1 (en) * 2008-11-26 2010-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e of taxonomized analytics reference model
US20100131255A1 (en) * 2008-11-26 2010-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Hybrid solver for data-driven analytics
CN102804186A (zh) * 2009-06-19 2012-11-28 微软公司 基于解算器的可视化框架
CN102262704A (zh) * 2011-08-19 2011-11-30 泰戈特(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管路系统布置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6777666A (zh) * 2016-12-13 2017-05-31 周振华 装修指导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729665A (zh) * 2017-10-24 2018-02-23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一种航天器管路三维设计系统和方法
CN110457843A (zh) * 2019-08-16 2019-11-15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管线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ZUKI SHIBANUMA ET AL.: "A model to evaluate unstable ductile crack arrestability of offshore pipeline",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
杨骐麟: "基于BIM的可视化协同设计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1558A (zh) * 2021-10-22 2022-01-07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决策树的管道自动生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901558B (zh) * 2021-10-22 2022-05-24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决策树的管道自动生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8395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22390A1 (en) Hanger Placement for Computer-Aided Design
CN107357981B (zh) 一种基于bim的集成化标准工程结构体创建及系统设计方法
CN106897529B (zh) 基于污水管网拓扑关系的子流域汇流演算顺序计算方法
CN113158395A (zh) 排水管路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574235B (zh) 变电站安装电缆及接地工程量统计校核系统及方法
CN109741458A (zh) 一种基于Unity3D快速构建复杂多边形平面的方法
JP2009532810A (ja) コンピュータ支援設計モデルに関する曲管オブジェクト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0175424B (zh) 空调机组的管路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86938B (zh) 基于ai自动生成室内卫生间及厨房排水系统的方法
CN113901551B (zh) 输电塔高低腿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82886B (zh) 工程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60212A (zh) 基于bim模型的喷淋系统,喷淋头及管道生成式设计方法
Guth et al. Demand allocation in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modelling–a gis-based approach using voronoi diagrams with constraints
CN113158281A (zh) 管线排布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61498B (zh) 基于改进牛顿法的传感器节点分布式定位方法
CN113901558B (zh) 基于ai决策树的管道自动生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JP2020149235A (ja) 自動ル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CN110727975B (zh) Mep回路的获取方法、mep模板库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94855B (zh) 一种实现水暖电管道校验调整的方法和系统
Lai et al. Mapping hidden water pipelines using a mobile sensor droplet
CN113962182A (zh) 电路设计方案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0055A (zh)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布置方法及系统
CN110795811B (zh) Mep管道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3652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manufacturing dimensions for a connecting element
TW202403152A (zh) 管路分組裝置、管路分組方法及管路分組程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