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6508A -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6508A
CN113156508A CN202110446757.3A CN202110446757A CN113156508A CN 113156508 A CN113156508 A CN 113156508A CN 202110446757 A CN202110446757 A CN 202110446757A CN 113156508 A CN113156508 A CN 113156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rmining
seismic source
shot
effective
observ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67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56508B (zh
Inventor
曹国滨
宋智强
徐雷良
赵国勇
徐钰
杨晶
刘相如
宁鹏鹏
李迎华
朱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Geophysics Co Ltd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Geophysics Co Ltd Shengli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Geophysics Co Ltd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Geophysics Co Ltd Shengli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Geophysics Co Ltd, Sinopec Petroleum Engineering Geophysics Co Ltd Shengli Branch filed Critical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467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6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6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6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6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6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该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先根据获取得到的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后,再根据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然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精确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式,评价判断观测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地质任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井炮观测系统的有效覆盖次数,能够有效体现出各种激发方式的贡献大小,有利于真实的展现观测系统完成地质任务的能力,对于技术人员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采集的第一步,如何选择正确的观测系统至关重要,决定着地震采集成像的成败。其中,决定观测系统是否合理的重要评价因素是覆盖次数,根据覆盖次数大小可以评价该观测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地质任务。
由于工区中地形复杂,一般包括农田、村镇、水库等等各种复杂地表,所以激发方式类型较多,在村镇周围较近位置用小药量,距离村镇较远用正常药量,村镇内部用可控震源,水库中用电火花。由于这些激发方式的不同,使得每种激发方式输出的地震波能量大小差异较大,正常药量单炮信噪比高,而其他药量、类型单炮信噪比低。而在计算整个工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时,往往并不考虑激发类型的差异,每种激发类型都一样采用相同的覆盖次数参与计算,就使得计算得到的覆盖次数缺乏真实性,无法真正的评价这种观测系统能否完成地质任务。例如,如果一个区域全部用正常药量井炮激发,和全部用小药量井炮激发,虽然两者覆盖次数相同,但是实际资料成像效果差异极大。
因此,提供一种考虑各种激发方式做法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或系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以能够在各种激发方式做法下,准确确定有效覆盖次数,进而为观测系统能否完成地质任务提供有效评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所述不同类型的震源点包括:正常药量炮点和非正常药量炮点;所述正常药量炮点的药重为设定值;
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
根据所述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
优选地,所述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之前还包括:
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所述满次覆盖区域包含工区满次范围和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所述工区满次范围为工区内每个面元覆盖次数达到指定覆盖次数的勘探区域;
获取所述满次覆盖区域中所有震源点的类型;
根据震源点的类型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
优选地,所述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具体包括:
采用井炮观测系统对工区进行震源点和检波点布设,以确定满次覆盖区域。
优选地,所述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具体布设方式为:
获取工区的卫星图片;所述卫星图片包括障碍物;
根据所述工区的卫星图片确定障碍物分布特征;
根据所述障碍物分布特征对所述满次覆盖区域中的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进行变观;
根据变观后的震源点的信息确定覆盖次数缺口情况;
根据所述覆盖次数缺口情况确定增加震源点的个数,完成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布设。
优选地,所述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包括:
在工区内选择试验点进行不同类型震源点的激发试验,以获取地震数据;
以设定时间窗口获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
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所述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转换为频率域数据;
获取所述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有效信号数据;
将除所述所述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外的数据作为噪音数据;
根据所述有效信号数据和所述噪音数据确定目的层的信噪比。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包括:
获取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所述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确定第一比值;
获取所述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非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先根据获取得到的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后,再根据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然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精确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的方式,评价判断观测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地质任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井炮观测系统的有效覆盖次数,能够有效体现出各种激发方式的贡献大小,有利于真实的展现观测系统完成地质任务的能力,对于技术人员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此外,对应于上述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所述不同类型的震源点包括:正常药量炮点和非正常药量炮点;所述正常药量炮点的药重为设定值;
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
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面元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运行程序;所述机器运行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
因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与上述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进行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的整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确定的有效覆盖次数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以能够在各种激发方式做法下,准确确定有效覆盖次数,进而为观测系统能否完成地质任务提供有效评价。
并且,本发明是针对目前观测系统覆盖次数计算方法不合理而提出的新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工区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计算问题,给技术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覆盖次数分析方案。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采集的第一步,如何选择正确的观测系统至关重要,决定着地震采集成像的成败。其中,决定观测系统是否合理的重要评价因素是覆盖次数,根据覆盖次数大小可以评价该观测系统能够完成地质任务。本发明就是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资料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针对上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的整体设计思路为: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不同类型的震源点包括:正常药量炮点和非正常药量炮点。正常药量炮点的药重为设定值。
步骤101: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
步骤102:根据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步骤103: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
为了提高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的确定准确性,在本发明中,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之前还优选包括:
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满次覆盖区域包含工区满次范围和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工区满次范围为工区内每个面元覆盖次数达到指定覆盖次数的勘探区域。
获取满次覆盖区域中所有震源点的类型。
根据震源点的类型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
其中,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的过程,具体为:采用井炮观测系统对工区进行震源点和检波点布设,以确定满次覆盖区域。
进一步,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具体布设方式为:
获取工区的卫星图片。卫星图片包括障碍物。
根据工区的卫星图片确定障碍物分布特征。
根据障碍物分布特征对满次覆盖区域中的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进行变观。
根据变观后的震源点的信息确定覆盖次数缺口情况。
根据覆盖次数缺口情况确定增加震源点的个数,完成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布设。
进一步,为了提高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的准确性,本发明上述步骤101优选包括:
在工区内选择试验点进行不同类型震源点的激发试验,以获取地震数据。
以设定时间窗口获取地震数据中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
采用傅里叶变换将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转换为频率域数据。
获取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有效信号数据。
将除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外的数据作为噪音数据。
根据有效信号数据和噪音数据确定目的层的信噪比。
为了进一步能够准确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本发明上述步骤102还具体包括:
获取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
根据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确定第一比值。
获取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根据第一比值和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非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的优点进行说明,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的适当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步骤1,根据工区地质构造情况和地质任务,设计出能够满足地质任务需求的观测系统,通过采用该观测系统进行地震采集能够完成地下油藏勘探开发的任务。根据工区满次范围的边框,将设计好的观测系统进行全区炮点检波点布设,最终布设结果是铺设完成的观测系统计算出的满次覆盖区域能够包含甲方给定的满次边框范围。这就完成了理论观测系统布设,包括炮点和检波点。其中,满次是指工区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达到甲方指定的次数,例如满次覆盖是300次,则甲方需要勘探的区域内的每个面元都必须是300次。其中,全区炮检点布设是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的。前面获得的是一个观测系统模板,而要获得一个工区的地质目标成像,需要在整个工区范围内按照这个观测系统模板进行全部的铺设。
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根据工区地质构造情况和地质任务,设计出能够满足地质任务需求的观测系统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地质目标的地质特征,例如埋藏深度,地质目标大小,反射系数、倾角大小等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所需要的主要的观测系统参数,例如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排列长度等,通过计算得到的参数然后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能够具有这些参数特征,而且要求观测系统属性满足均匀、连续、对称的特征。然后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这个观测系统能不能完成目标成像的需求。
上述满足地质任务指的是,采用构建得到的观测系统可以获得针对地质目标的充分的采集波场,通过对该波场进行处理成像,所得到的成像效果能够满足地质目标油藏开采、描述的需求。例如需要针对河道砂体设计出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进行野外地震采集后,再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成像,获得的成像效果能够有效描述河道砂体的特征,便于油气开采。
步骤2,根据卫星图片上障碍物分布特征,将理论布设好的炮点进行合理偏移,即变观,以更加符合实际地表的施工情况,其中,理想的观测系统铺设是不考虑实际地表的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因此理想的情况是整个工区的覆盖次数都是一样的,非常均匀,而实际上工区中障碍物比较多,大大小小的村镇,房屋、养殖场、水库,就使得炮检点布设无法理想铺设,有的地方炮点就无法实施,这就使得没有炮点的地方,覆盖次数不均匀,或是出现了覆盖次数缺口。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炮检点的分布情况,根据覆盖次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位置的覆盖次数情况和缺口情况。在根据变观后的炮点信息计算分析覆盖次数缺口情况后,根据覆盖次数缺口处地表情况,增加一定数量的可控震源或电火花震源。
例如,如果地表存在南北距离1500m长的一个乡镇,则乡镇里面不能激发井炮,只能在乡镇的南北两端激发,这样就造成1500m长的缺口,就需要在乡镇里面的街道增加一些可控震源炮点,增加的数量没有固定要求,完全凭借甲方的需求。如果增加太多,还会带来当地居民的矛盾。
再例如,在城区、乡镇等地方,可以沿着道路布设一些可控震源的炮点,在水库、河流等区域增加一些电火花震源。并按照安全施工方面的需求,根据井炮距离房屋、工厂、养殖场等障碍物的距离,设计出适合安全激发的药量大小,例如距离房屋近的用小药量,距离房屋一定距离用中等药量。将这些不同药量的炮点、可控震源炮点、电火花炮点划分为不同的炮点类型,比如,有的工区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正常药量炮点8公斤、2公斤的小药量炮点、4公斤中药量炮点、可控震源炮点和电火花炮点。
步骤3,根据前面分析的炮点类型,计算代表每种类型炮点的一炮所起到的实际有效覆盖次数。这时需要在该工区中选择试验点进行相应炮点类型的激发试验,获取实际资料用以分析。对获取到的实际资料分析目的层信噪比。
其中,目的层信噪比的计算过程为:首先在地震资料中目的层位置开一个时间窗口,即选择20-30道数据中目的层位置截取40-50ms数据进行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率域,设定15-40Hz频率的能量作为有效信号能量,其他区域的能量作为噪音能量,计算有效信号的能量与噪音能量的比值,就得到信噪比。通过这样操作,就得到各种类型炮点的信噪比,例如8公斤正常药量的目的层信噪比为2,2公斤药量的目的层信噪比为1.1,可控震源资料目的层信噪比为0.8等。
步骤4,在步骤3的基础上,再求取非正常药量炮点信噪比与正常药量炮点信噪比的比值。例如,前面2公斤药量、4公斤药量、可控震源、电火花等作为非正常药量炮点,8公斤药量作为正常药量炮点。设非正常药量炮点信噪比为a,正常药量炮点信噪比为b,两者比值(即第一比值)为a/b=c。则2公斤药量与正常药量信噪比的比值为0.55,可控震源与正常药量信噪比的比值为0.4。再设一个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为1,则一个非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是1×c=c,则2公斤药量炮点有效覆盖次数为0.55,可控震源炮点的有效覆盖次数为0.4。这种计算出的每种炮点有效覆盖次数是指,每激发一炮,所带来的对面元的覆盖次数的贡献。例如激发一个正常药量炮点,面元覆盖次数增加1,激发一个2公斤药量炮点,面元覆盖次数增加0.55,依次类推。
步骤5,在完成上面每种炮点类型的有效覆盖次数分析之后,接下来需要根据这些设定好的数值,计算全区所有的面元的覆盖次数。其中,覆盖次数计算过程是,当一对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连线的中点,位于一个面元内时,则是一次有效覆盖,统计该面元内所有这种炮点检波点连线中点的数量,就是该面元的覆盖次数。计算出工区中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就得到该工区的覆盖次数分布图,通过该分布图就可以判断这种观测系统优劣。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根据工区地质构造情况和地质任务,设计出能够满足地质任务需求的观测系统,通过采用该观测系统进行地震采集能够完成地下油藏勘探开发的任务。根据工区满次范围边框,将设计好的观测系统进行全区炮点检波点布设,最终布设结果是铺设完成的观测系统计算出的满次覆盖区域能够包含甲方给定的满次边框范围。这就完成了理论观测系统布设,包括炮点和检波点。根据卫星图片上障碍物分布特征,将理论布设好的炮点进行合理偏移,即变观,以更加符合实际地表的施工情况。根据变观后的炮点信息计算分析覆盖次数缺口情况,并根据覆盖次数缺口处地表情况,增加一定数量的可控震源或电火花震源。
然后根据前面分析的炮点类型,计算代表每种类型炮点的一炮所起到的实际有效覆盖次数。这时需要在该工区中选择试验点进行相应炮点类型的激发试验,获取实际资料用以分析。对获取到的实际资料分析目的层信噪比。信噪比的计算是首先在地震资料中目的层位置开一个时间窗口,即选择20-30道数据中目的层位置截取40-50ms数据进行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率域,设定15-40Hz频率的能量作为有效信号能量,其他区域的能量作为噪音能量,计算有效信号的能量与噪音能量的比值,就得到信噪比。通过这样操作,就得到各种类型炮点的信噪比。
根据这些设定好的每种炮点类型有效覆盖次数数值,计算全区所有的面元的覆盖次数。覆盖次数计算过程是,当一对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连线的中点,位于一个面元内时,则是一次有效覆盖,统计该面元内所有这种炮点检波点连线中点的数量,就是该面元的覆盖次数。计算出工区中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就得到该工区的覆盖次数分布图,通过该分布图就可以判断这种观测系统优劣。
进一步,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对应于上述工作原理再给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如图2所示,步骤201、根据工区地质构造情况和地质任务,设计出能够满足地质任务需求的观测系统,通过采用该观测系统进行地震采集能够完成地下油藏勘探开发的任务。根据工区满次范围边框,将设计好的观测系统进行全区炮点检波点布设,最终布设结果是铺设完成的观测系统计算出的满次覆盖区域能够包含甲方给定的满次边框范围。这就完成了理论观测系统布设,包括炮点和检波点。流程进入到步骤202。
步骤202、根据卫星图片上障碍物分布特征,将理论布设好的炮点进行合理偏移,即变观,以更加符合实际地表的施工情况。根据变观后的炮点信息计算分析覆盖次数缺口情况,并根据覆盖次数缺口处地表情况,增加一定数量的可控震源或电火花震源,进入到步骤203。例如在城区、乡镇等地方,可以沿着道路布设一些可控震源的炮点,在水库、河流等区域增加一些电火花震源。并按照安全施工方面的需求,根据井炮距离房屋、工厂、养殖场等障碍物的距离,设计出适合安全激发的药量大小,例如距离房屋近的用小药量,距离房屋一定距离用中等药量。将这些不同药量的炮点、可控震源炮点、电火花炮点划分炮点类型,例如有的工区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正常药量炮点8公斤、2公斤的小药量炮点、4公斤中药量炮点、可控震源炮点和电火花炮点。
步骤203、根据前面分析的炮点类型,计算代表每种类型炮点的一炮所起到的实际有效覆盖次数。这时需要在该工区中选择试验点进行相应炮点类型的激发试验,获取实际资料用以分析。对获取到的实际资料分析目的层信噪比。信噪比的计算是首先在地震资料中目的层位置开一个时间窗口,即选择20-30道数据中目的层位置截取40-50ms数据进行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率域,设定15-40Hz频率的能量作为有效信号能量,其他区域的能量作为噪音能量,计算有效信号的能量与噪音能量的比值,就得到信噪比。通过这样操作,就得到各种类型炮点的信噪比,例如8公斤正常药量的目的层信噪比为2,2公斤药量的目的层信噪比为1.1,可控震源资料目的层信噪比为0.8,流程进入到步骤204。
步骤204、求取非正常药量炮点(例如前面2公斤、4公斤、可控震源、电火花等)信噪比与正常药量炮点(例如前面的8公斤)信噪比的比值。设非正常药量炮点信噪比为a,正常药量炮点信噪比为b,两者比值为a/b=c。则2公斤药量与正常药量信噪比的比值为0.55,可控震源与正常药量信噪比的比值为0.4。再设一个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为1,则一个非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是1×c=c。则2公斤药量炮点有效覆盖次数为0.55,可控震源炮点的有效覆盖次数为0.4。流程进入到步骤205。
步骤205、根据这些设定好的每种炮点类型有效覆盖次数数值,计算全区所有的面元的覆盖次数。覆盖次数计算过程是,当一对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连线的中点,位于一个面元内时,则是一次有效覆盖,统计该面元内所有这种炮点检波点连线中点的数量,就是该面元的覆盖次数。计算出工区中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就得到该工区的覆盖次数分布图,通过该分布图就可以判断这种观测系统优劣。流程结束。
得到的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通过颜色的深浅表示覆盖次数的大小,由于不同类型炮点的有效覆盖次数不同,不同位置的覆盖次数大小相差较大。
通过实践证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确定的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克服了以往计算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不足,使得覆盖次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覆盖次数与实际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基本能够反应最终剖面的效果。
对应于上述提供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获取模块400、信噪比确定模块401、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模块402和面元覆盖次数确定模块403。
其中,获取模块400用于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不同类型的震源点包括:正常药量炮点和非正常药量炮点。正常药量炮点的药重为设定值。
信噪比确定模块401用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
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面元覆盖次数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提供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系统还包括:
满次覆盖区域确定模块,用于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满次覆盖区域包含工区满次范围和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工区满次范围为工区内每个面元覆盖次数达到指定覆盖次数的勘探区域。
震源点类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满次覆盖区域中所有震源点的类型。
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震源点的类型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
进一步,满次覆盖区域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满次覆盖区域确定单元,用于采用井炮观测系统对工区进行震源点和检波点布设,以确定满次覆盖区域。
进一步,满次覆盖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图片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工区的卫星图片。卫星图片包括障碍物。
障碍物分布特征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工区的卫星图片确定障碍物分布特征。
变观子单元,用于根据障碍物分布特征对满次覆盖区域中的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进行变观。
缺口情况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变观后的震源点的信息确定覆盖次数缺口情况。
布设子单元,用于根据覆盖次数缺口情况确定增加震源点的个数,完成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布设。
进一步,信噪比确定模块401包括:
地震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工区内选择试验点进行不同类型震源点的激发试验,以获取地震数据。
目的层位置处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以设定时间窗口获取地震数据中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
数据变换单元,用于采用傅里叶变换将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转换为频率域数据。
有效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有效信号数据。
噪音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将除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外的数据作为噪音数据。
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有效信号数据和噪音数据确定目的层的信噪比。
进一步,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模块402包括:
信噪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
比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确定第一比值。
正常药量有效覆盖次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非正常药量有效覆盖次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比值和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非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运行程序。机器运行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
综上,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全区的观测系统,并根据地表施工情况设计好各种激发类型炮点区域,然后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出每种炮点类型所对应的有效覆盖次数,并根据这些数值计算整个工区的有效覆盖次数,用以评价判断该观测系统能够完成地质任务。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观测系统覆盖次数,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体现出各种激发方式的贡献大小,有利于真实的展现观测系统完成地质任务的能力,对于技术人员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所述不同类型的震源点包括:正常药量炮点和非正常药量炮点;所述正常药量炮点的药重为设定值;
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
根据所述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之前还包括:
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所述满次覆盖区域包含工区满次范围和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所述工区满次范围为工区内每个面元覆盖次数达到指定覆盖次数的勘探区域;
获取所述满次覆盖区域中所有震源点的类型;
根据震源点的类型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井炮观测系统确定满次覆盖区域,具体包括:
采用井炮观测系统对工区进行震源点和检波点布设,以确定满次覆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具体布设方式为:
获取工区的卫星图片;所述卫星图片包括障碍物;
根据所述工区的卫星图片确定障碍物分布特征;
根据所述障碍物分布特征对所述满次覆盖区域中的初始震源点分布信息进行变观;
根据变观后的震源点的信息确定覆盖次数缺口情况;
根据所述覆盖次数缺口情况确定增加震源点的个数,完成满次覆盖区域中震源点的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包括:
在工区内选择试验点进行不同类型震源点的激发试验,以获取地震数据;
以设定时间窗口获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
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所述目的层位置处的数据转换为频率域数据;
获取所述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有效信号数据;
将除所述所述频率域数据中设定频率范围外的数据作为噪音数据;
根据所述有效信号数据和所述噪音数据确定目的层的信噪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包括:
获取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正常药量炮点的目的层的信噪比和所述非正常药量炮点目的层的信噪比确定第一比值;
获取所述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和所述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非正常药量炮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7.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类型的震源点的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所述不同类型的震源点包括:正常药量炮点和非正常药量炮点;所述正常药量炮点的药重为设定值;
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一炮起到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的目的层信噪比;
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层信噪比确定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
面元覆盖次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种类型震源点对每个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确定工区全区面元的覆盖次数。
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运行程序;所述机器运行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
CN202110446757.3A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3156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6757.3A CN11315650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6757.3A CN11315650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6508A true CN113156508A (zh) 2021-07-23
CN113156508B CN113156508B (zh) 2024-03-26

Family

ID=76870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6757.3A Active CN11315650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650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680A (zh) * 2013-08-27 2013-12-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Walk-away VSP观测系统垂向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
CN103901465A (zh) * 2014-03-21 2014-07-0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全息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5137479A (zh) * 2015-08-0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5467445A (zh) * 2015-12-15 2016-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487117A (zh) * 2015-12-21 2016-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WO2016141598A1 (zh) * 2015-03-12 2016-09-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姿态道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9100795A (zh) * 2018-06-12 2018-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元的炮检点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39801A (zh) * 2020-04-03 2020-06-05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55672A (zh) * 2020-09-24 2021-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数据采集覆盖次数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680A (zh) * 2013-08-27 2013-12-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Walk-away VSP观测系统垂向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
CN103901465A (zh) * 2014-03-21 2014-07-0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全息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WO2016141598A1 (zh) * 2015-03-12 2016-09-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姿态道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5137479A (zh) * 2015-08-07 2015-1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面元覆盖次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5467445A (zh) * 2015-12-15 2016-04-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487117A (zh) * 2015-12-21 2016-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100795A (zh) * 2018-06-12 2018-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元的炮检点布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39801A (zh) * 2020-04-03 2020-06-05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55672A (zh) * 2020-09-24 2021-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数据采集覆盖次数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6508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tlet et al. Imaging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dynamics in the karst vadose zone with long-term ERT monitoring
CN107045147A (zh) 一种探查河道溶洞的多维探测装置及方法
Duan et al. Crosshole seismic CT data field experiments and interpretation for karst caves in deep foundations
Alumbaugh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assively parallel electromagnetic inversion—II. Analysis of a crosswell electromagnetic experiment
CN206960673U (zh) 一种探查河道溶洞的多维探测装置
CN105487117B (zh)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454681B (zh) 评价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成像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CN111856551A (zh) 浅层横向高分辨率瑞雷波勘探方法及系统
CN112529267A (zh)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系统
CN104345336A (zh) 一种基于目标区域照明度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
CN107678057A (zh) 三维地震中确定或优化检波器或设备投入量及排布的方法
CN103513279B (zh) 一种基于地震波波动方程的照明分析计算方法及计算装置
CN109856680A (zh) 一种沿海滩涂区拖曳式浅层地震探测方法
CN107526108B (zh) 碳酸盐岩缝洞体积校正方法
CN103645460A (zh) 基于目标层可视性分析的激发位置确定方法
CN108919351A (zh)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CN113156508B (zh) 一种井炮观测系统有效覆盖次数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08375794B (zh) 基于对称观测的vsp缝洞绕射成像技术方法
Qin-Ping et al. New evidence from shallow seismic surveys for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Benchahe fault
US6662111B2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reflection curvature in seismic data volumes
CN105259577B (zh) 一种确定地层界面的角度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Grandjean A seismic multi-approach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ntaminated sites
EP1070970A1 (en) A method of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ng a physical magnitude inside a borehole
Mozaffari Towards 3D crosshole GPR full-waveform inversion
CN108132486A (zh) 一种重磁梯度与地震数据联合界面反演的优化模拟退火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