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9351A -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9351A
CN108919351A CN201810460157.0A CN201810460157A CN108919351A CN 108919351 A CN108919351 A CN 108919351A CN 201810460157 A CN201810460157 A CN 201810460157A CN 108919351 A CN108919351 A CN 108919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focus
geophone station
focused beam
beam a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0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淼
尹成
刘志鹏
朱振宇
翁斌
赵虎
王建花
姜秀娣
桑淑云
卢双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18104601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9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9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9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前期数据,建立复杂构造探区的速度模型,并根据勘探要求确定地质目标;2)在包含有地质目标的选定区域中布设人工震源,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模拟目标点的绕射波场,分别按照震源排列和检波器排列在地表记录绕射波场,形成共聚焦点道集;3)将检波点排列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按照逆时聚焦的原理外推,根据零时刻成像条件获得目标点处的成像,即检波点聚焦束Pk;4)将震源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进行外推,得到震源聚焦束Sk;5)将检波点聚焦束和震源聚焦束的乘积作为总聚焦束,即是当前观测系统在该目标区域的双向聚焦性评价函数。

Description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评价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震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区域条件也日趋复杂,主要表现为地下构造复杂,地表起伏变化,勘探目标埋深较大,使得地震反射波场杂乱,地质目标成像困难。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目的,除了获得更高质量和信噪比的地震数据之外,获得更高的成像精度对面向地质目标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常规的观测系统分辨率的评价基于层状介质假设,采用以点论证的方式,获得关于覆盖次数,面元等理论参数。在复杂构造勘探区内,这一方法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参考价值有限。为了满足复杂地质目标的高分辨率勘探的要求,地球物理学家提出了基于双聚焦原理的观测系统聚焦性评价方法:利用震源聚焦束和检波点聚焦束的概念,将观测系统对特定地质目标成像的影响进行分离,并分别进行双向聚焦性的评价;然后利用总聚焦束进行观测系统的目标点分辨率评价,这对于复杂地区观测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双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评价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射线和积分类的评价方法,二是基于波动方程单程波延拓的评价方法。双聚焦原理最早由Berkhout(1997)提出并应用于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Berkhout与Volker等(2000)将双聚焦引入观测系统设计的评价,并定义震源/检波点聚焦束的两个基本概念,用于评价观测系统的聚焦性;国内方面,最早由狄帮让(2006)等利用积分法实现了对层状介质的观测系统聚焦性评价,并针对不同介质的聚焦计算提出相关的建议。魏伟(2009)等利用单程波波场延拓实现了三维观测系统的共聚焦分辨率分析,该方法结合FFD和Born-Kirchhoff近似,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波场延拓对计算效率的影响。
实际上,观测系统聚焦性的评价计算方法应与实际应用的偏移算法相一致,基于全声波方程的逆时偏移具有对介质横向速度变化和高陡构造适应性强,可以利用多次波,回转波等异常波用于成像的特点,是目前理论最先进,成像精度最高的地震偏移方法。而目前,针对逆时偏移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评价的研究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复杂探区地质目标高分辨率勘探要求的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前期数据,建立复杂构造探区的速度模型,并根据勘探要求确定地质目标,即勘探目标在速度模型中的位置;2)在包含有地质目标的选定区域中布设人工震源,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模拟目标点的绕射波场,分别按照震源排列和检波器排列在地表记录绕射波场,形成共聚焦点道集;3)将检波点排列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按照逆时聚焦的原理外推,最终根据零时刻成像条件获得目标点处的成像,即检波点聚焦束Pk;4)将震源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进行外推,得到震源聚焦束Sk;5)将检波点聚焦束和震源聚焦束的乘积作为总聚焦束,即是当前观测系统在该目标区域的双向聚焦性评价函数:
Bkk=PkSk。 (4)
所述步骤2)中,检波点共聚焦点道集Ik根据由下述公式获得:
Ik(zm)=D(z0)W(z0,zm) (1)
式中,D表示检波点采样算子;W表示波场上行波算子;z0表示深度为零的地表位置;zm表示目标点的z向坐标。
所述步骤3)中,检波点聚焦束Pk由下述公式获得:
Pk=FkIk(zm)=FkD(z0)W(z0,zm) (2)
式中,Fk表示检波点聚焦算子;
检波点聚焦算子Fk采用逆时聚焦算子,将地表检波点所得共聚焦点道集,作为波场外推的边界,其计算过程完全模拟波传播的逆过程:从模型空间的最大时刻开始,以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逐时间层重建模型空间内的地震波场,一直计算到零时刻位置;即求解如下的波动方程定解问题:
式中,u表示位移场;x、y、z分别三维空间系中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坐标值;t表示波场传播的任一时刻;T表示波场传播的最大时刻;gu表示地表记录的地震波场;公式(3)中的第二式为初始条件,第三式为边界条件。
所述步骤4)中,根据互换原理,将震源置于目标点,将观测系统中震源视为检波点,进行接收地表波场作为震源共聚焦道集;之后根据步骤3)计算检波点聚焦束Pk的方法来计算震源聚焦束Sk
所述步骤1)中,前期数据包括工区的地质、地震及测录井、钻井资料。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是基于全声波波动方程,无论是共聚焦点道集的模拟,还是在波场外推方面,针对对于复杂构造带,尤其是在具有剧烈横向速度变化及高陡构造的地区,该方法都具有很高的精度和适用性。2、为了达到对特定地质目标勘探的精度要求,根据本发明中的评价结果可以对观测系统参数设计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采集效率,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
本发明为复杂探区面向目标的勘探提供了一种有效经济的观测系统聚焦性评价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共聚焦点道集的逆时聚焦原理示意图;其中,图(a)表示t1时刻,图(b)表示t2时刻,图(c)表示t3时刻,此刻为聚焦计算最终结果;
图2是震源聚焦和检波点聚焦示意图,图中的★表示震源,▼表示检波点;
图3是总聚焦束中纵横向分辨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前期数据,建立复杂构造探区的速度模型,并根据勘探要求确定地质目标,即勘探目标在速度模型中的位置(xj,zm)。
在该步骤中,前期数据包括工区的地质、地震及测录井、钻井资料,依据上述前期数据,并结合地震解释成果和地质认识,可建立工区的速度模型。鉴于此步骤的实现可基于现有方法实现,因此不展开进行描述。
2)在包含有地质目标的选定区域中布设人工震源,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模拟目标点(即勘探目标的位置)的绕射波场,分别按照震源排列和检波器排列在地表记录绕射波场,形成共聚焦点道集。
根据聚焦束计算公式(1),计算检波器聚焦束的出发点是根据波场上行波算子W和检波点采样算子D模拟得到单个目标点(xj,zm)的绕射记录,即检波点共聚焦点道集Ik
Ik(zm)=D(z0)W(z0,zm) (1)
式中,z0表示深度为零的地表位置。
3)将检波点排列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按照逆时聚焦的原理外推,最终根据零时刻成像条件获得目标点处的成像,即检波点聚焦束Pk
根据公式(2),利用检波点聚焦算子Fk对检波点共聚焦点道集Ik进行聚焦计算,得到检波点聚焦束Pk
Pk=FkIk(zm)=FkD(z0)W(z0,zm) (2)
检波点聚焦算子Fk采用逆时聚焦算子,将地表检波点所得共聚焦点道集,作为波场外推的边界,其计算过程完全模拟波传播的逆过程:从模型空间的最大时刻开始,以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逐时间层重建模型空间内的地震波场,一直计算到零时刻位置。即求解如下的波动方程定解问题:
式中,u表示位移场;x、y、z分别三维空间系中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坐标值;t表示波场传播的任一时刻;T表示波场传播的最大时刻;gu表示地表记录的地震波场。公式(3)中的第二式为初始条件,第三式为边界条件。
如图1所示,以XOZ平面为例说明共聚焦点道集的逆时聚焦过程,通过逆时聚焦算子进行聚焦,在聚焦时刻t=0是成像,即得到检波点聚焦束。本例采用匀速介质,且检波点排列均匀,因而聚焦性较好,对于复杂构造模型或非均匀观测排列,其聚焦束较差,由此可反映观测排列对复杂构造模型的成像分辨率的影响。
4)将震源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进行外推,得到震源聚焦束Sk
震源聚焦束的计算方法与检波点聚焦束方法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由于检波点接收的是上行波场,通过将震源置于目标点即可模拟检波点共聚焦点道集。对于震源波场,由于是下行波场,如图在地表震源激发,在目标点接收获得共聚焦点道集,无疑增加了计算量。因此,可根据互换原理,将震源置于目标点,将观测系统中震源视为检波点,进行接收地表波场作为炮点共聚焦道集。两者在聚焦算法上完全一致。
5)将检波点聚焦束Pk和震源聚焦束Sk的乘积作为总聚焦束,即是当前观测系统在该目标区域的双向聚焦性评价函数。
通过步骤4)、5)分别求出检波点聚焦束Pk和震源聚焦束Sk,将两者的乘积定义为当前观测系统的总聚焦束(或分辨率函数)Bkk
Bkk=PkSk (4)
对于排列片滚动的采集方案,每个排列片的聚焦束由该排列片的震源聚焦束与检波点聚焦束相乘获得,而整个滚动观测系统的总聚焦束可由所有单排列片的聚焦束求和得到。
根据双向聚焦性评价函数可对复杂构造条件下观测系统聚焦性进行评价,具体地:通过对总聚焦束结果的观测可定性分析当前观测系统对目标点的聚焦性,也可通过抽取总聚焦束的纵/横的波形曲线,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纵/横分辨率的定义(下文)来评价聚焦性的分辨率。如图3所示,将原始提取波形位于其二阶导数主瓣零点两侧的零值点(即提取波形的拐点)之间的波形宽度定义为主瓣宽度,用于描述当前观测系统对该目标点的纵横向分辨率;定义该宽度内波形振幅能量与总波形振幅能量比值用于描述当前观测系统对该目标点的成像清晰度,它受到地震偏移噪声的影响。由此即可实现对复杂构造条件下观测系统聚焦性的定量评价,并进而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相关的优化。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方法的实施步骤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5)

1.一种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前期数据,建立复杂构造探区的速度模型,并根据勘探要求确定地质目标,即勘探目标在速度模型中的位置;
2)在包含有地质目标的选定区域中布设人工震源,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模拟目标点的绕射波场,分别按照震源排列和检波器排列在地表记录绕射波场,形成共聚焦点道集;
3)将检波点排列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按照逆时聚焦的原理外推,最终根据零时刻成像条件获得目标点处的成像,即检波点聚焦束Pk
4)将震源对应的共聚焦点道集进行外推,得到震源聚焦束Sk
5)将检波点聚焦束和震源聚焦束的乘积作为总聚焦束,即是当前观测系统在该目标区域的双向聚焦性评价函数:
Bkk=PkSk。 (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检波点共聚焦点道集Ik根据由下述公式获得:
Ik(zm)=D(z0)W(z0,zm) (1)
式中,D表示检波点采样算子;W表示波场上行波算子;z0表示深度为零的地表位置;zm表示目标点的z向坐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检波点聚焦束Pk由下述公式获得:
Pk=FkIk(zm)=FkD(z0)W(z0,zm) (2)
式中,Fk表示检波点聚焦算子;
检波点聚焦算子Fk采用逆时聚焦算子,将地表检波点所得共聚焦点道集,作为波场外推的边界,其计算过程完全模拟波传播的逆过程:从模型空间的最大时刻开始,以共聚焦点道集作为边界条件,逐时间层重建模型空间内的地震波场,一直计算到零时刻位置;即求解如下的波动方程定解问题:
式中,u表示位移场;x、y、z分别三维空间系中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坐标值;t表示波场传播的任一时刻;T表示波场传播的最大时刻;gu表示地表记录的地震波场;公式(3)中的第二式为初始条件,第三式为边界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根据互换原理,将震源置于目标点,将观测系统中震源视为检波点,进行接收地表波场作为震源共聚焦道集;之后根据步骤3)计算检波点聚焦束Pk的方法来计算震源聚焦束Sk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前期数据包括工区的地质、地震及测录井、钻井资料。
CN201810460157.0A 2018-05-15 2018-05-15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8919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0157.0A CN108919351A (zh) 2018-05-15 2018-05-15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0157.0A CN108919351A (zh) 2018-05-15 2018-05-15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9351A true CN108919351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0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0157.0A Pending CN108919351A (zh) 2018-05-15 2018-05-15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93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5563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聚焦分析的叠前偏移垂向分辨率评价方法
CN11203452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各向异性介质动态聚焦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4879257A (zh) * 2022-03-31 2022-08-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地震成像分辨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774A (zh) * 2004-03-26 2005-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层状介质双聚焦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37102A (zh) * 2010-01-05 2011-01-0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方法
CN102636810A (zh) * 2012-04-05 2012-08-1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基于多次聚焦的噪音压制与成像方法
CN102928873A (zh) * 2012-10-30 2013-02-13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基于四维能量聚焦的地面微地震定位方法
CN103926619A (zh) * 2014-05-06 2014-07-16 王维红 一种三维vsp数据的逆时偏移方法
CN104345343A (zh) * 2014-12-01 2015-02-1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复杂海底相关的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
CN106338762A (zh) * 2015-07-07 2017-0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域导向的模型道重建反聚焦成像方法
CN106772592A (zh) * 2016-11-10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绕射波聚焦能量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WO2017160162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Statoil Petroleum As A method of redatuming geophysical data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774A (zh) * 2004-03-26 2005-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层状介质双聚焦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37102A (zh) * 2010-01-05 2011-01-0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方法
CN102636810A (zh) * 2012-04-05 2012-08-1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基于多次聚焦的噪音压制与成像方法
CN102928873A (zh) * 2012-10-30 2013-02-13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基于四维能量聚焦的地面微地震定位方法
CN103926619A (zh) * 2014-05-06 2014-07-16 王维红 一种三维vsp数据的逆时偏移方法
CN104345343A (zh) * 2014-12-01 2015-02-1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复杂海底相关的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
CN106338762A (zh) * 2015-07-07 2017-01-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域导向的模型道重建反聚焦成像方法
WO2017160162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Statoil Petroleum As A method of redatuming geophysical data
CN106772592A (zh) * 2016-11-10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绕射波聚焦能量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仁伟 等: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姚刚: ""基于波动理论的观测系统评价与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5563A (zh) * 2019-03-05 2020-09-15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聚焦分析的叠前偏移垂向分辨率评价方法
CN111665563B (zh) * 2019-03-05 2024-02-20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聚焦分析的叠前偏移垂向分辨率评价方法
CN11203452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各向异性介质动态聚焦束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4879257A (zh) * 2022-03-31 2022-08-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地震成像分辨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879257B (zh) * 2022-03-31 2023-10-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地震成像分辨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 et al. Shallow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near Chao Lake in eastern China by direct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from local dense array ambient noise analysis
CN108037526B (zh) 基于全波波场vsp/rvsp地震资料的逆时偏移方法
CN106443765B (zh) 基于多分量观测系统的城市工程地震探测综合成像方法
Pasquet et al. SWIP: An integrated workflow for surface-wave dispersion inversion and profiling
US10317548B2 (en)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Q tomography
CN101285896B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磁数据处理方法
CN103645503B (zh)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CN102645670B (zh) 一种基于叠加响应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Neducza Stacking of surface waves
EA026650B1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по данным пассивной сейсморазведки
US9279896B2 (en) Reciprocal method two-way wave equation targeted data selection for improved imaging of complex geologic structures
US865997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3D salt flank VSP imaging with transmitted waves
CN104216014A (zh) 一种地震信号分频处理方法
Stabile et al.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in surface and borehole seismic monitoring
CA2837649A1 (en) Reciprocal method two-way wave equation targeted data selection for seismic acquisition of complex geologic structures
CN108919351A (zh) 基于逆时聚焦原理进行观测系统双向聚焦性的评价方法
Yin et al. Improving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high-frequency surface-wave methods using travel-time tomography
Chen et al. Using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and MAPS for high resolution stratigraphic identification in Hangzhou urban area
Hillers et al. Fault zone imaging from correlations of aftershock waveforms
CN103513279A (zh) 一种基于地震波波动方程的照明分析计算方法及计算装置
Hamed et al. Seismic site characteristics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urposes: Case study, South of Ras Samadai, Red Sea, Egypt
Nagai et al. Genetic algorithm inversion of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from CMPCC gathers over a shallow fault model
Wei et al. Numerical method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atial resolutions of seismic acquisition geometries in complex 3D media
Lee et al. Ongoing development of a 3D seismic velocity model for Canterbury, New Zealand for broadband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
Mendecki et al. An inversion of Rayleigh waves dispersion curves as a tool to recognize the bedrock depth in Chorzów Stary, Pol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