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2168A -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2168A
CN113152168A CN202010013901.XA CN202010013901A CN113152168A CN 113152168 A CN113152168 A CN 113152168A CN 202010013901 A CN202010013901 A CN 202010013901A CN 113152168 A CN113152168 A CN 113152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rack
rail bottom
pipelin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39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凯
刘德刚
李少伟
张泉
贾允祥
任晓博
薄靖龙
刘骁
查小菲
卫晨曦
李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asic Feiha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a Haiy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0139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21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2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2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01B25/305Rails o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包括下部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和上部的管道盖;所述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截面呈并排在一起的两个∪型,即∪∪型;所述管道盖呈∩型;所述∪∪型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包括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第二轨底;所述第一右侧壁和第二左侧壁的上端通过联系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上端设有密封连接槽;所述∩型管道盖的下端与∪∪型轨道梁的密封连接槽匹配紧密扣合成中空的真空管道。本发明降低了管道梁成本;解决了混凝土梁的气密性及其结构强度问题;降低磁浮列车运行时的涡流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背景技术
对于高速运行的大众交通工具而言,无论飞机还是高铁,其运行的主要阻力都是空气阻力,空气阻力限制了速度的提升,也形成了巨大的能耗,为了提升运行速度人们早已提出了真空管道+磁悬浮的概念。为了降低车辆运行的空气阻力,将车辆封闭在真空管道内运行以消除空气阻力,并且,以磁悬浮技术替代轮轨技术来消除机械摩擦阻力,即在列车上安装强磁体,在轨道上安装电气线圈,依靠强磁体与电气线圈之间的电磁作用力来提供列车运行所需要的悬浮力、导向力、牵引力和制动力。
所谓真空管道,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的真空状态,而是有一定的密度的空气存在于管道之内的,车辆在管道内运行仍然存在空气动力学作用,而且考虑到真空管道的建设成本,管道的断面积不可能比列车的断面积大的太多,这样列车在管道内高速运行时存在“阻塞”效应(业内将列车的断面积与管道的断面积之比称为阻塞比)。阻塞效应的存在使得列车载真空管道内运行时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并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时在列车前方对空气进行压缩从而产生热量。磁悬浮列车技术取消了车轮和钢轨,消除了机械摩擦,但是需要在轨道上安装电气线圈,而电气线圈在通电工作过程中会发热。在真空管道中由于空气密度极低,对流散热性能极差,由于气动加热和线圈发热致热量累计,从而致使列车、管道及安装在管道上的电器线圈温升,不仅恶化其工作性能,而且缩短其使用寿命。
其次,真空管道的内外存在一个大气压强的压差,每平方米面积上大约10t,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载荷。真空管道的强度设计除了要考虑传统轨道的垂向载荷之外,还必须考虑压差载荷,巨大的空气压差载荷会在真空管道的局部区域形成拉伸应力,而工程上大批量使用的混凝土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但是几乎不能承受拉伸应力。
再次,磁悬浮列车上装载有强磁体,强磁体随着列车高速运行会在其临近的金属体内形成涡流,从而对列车的高速运行形成阻力。
此外,真空管道的气密性越好维持管道内真空状态所需要的能耗也就越低,所以除了上述对真空管道的散热、强度、涡流等要求之外还要求较高的气密性能。
为降低线路的建设成本,一般会将双向通行的两条轨道并排建设在一起,业内称之为“双线”。对于真空管道线路而言,为了降低列车运行的阻塞比,需要将两条轨道建设在同一真空管道之内。
目前,真空管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尚未能成熟地工程化实施与应用。从国内外有关资料披露的技术方案来看,参见图1所示,其基本结构特征是采用整体大圆管结构,双线轨道建筑在大圆管内的底部。这种整体圆管结构的真空管道能够非常有效地应对大气压差导致的载荷,且真空管道的气密性能也很好,见图2所示。
但是,现有结构的真空管道存在以下几个技术缺陷:
1)没有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和钢材的强度性能。车辆在真空管道内运行时对管道的作用载荷主要为垂向,这就要求管道断面在垂向上有很高的抗弯刚度,水平方向则不需要太高的刚度,而现有方案的整体圆钢管在垂向和水平方向的抗弯能力是相同的,很不合理。另外,混凝土部分的断面几何形状因为受到圆管的限制而不能设计太高,更多的材料分布在水平方向上,造成这种管道的垂向刚度不足,水平刚度有余,材料强度性能没有充分利用。
2)在高架桥路段施工困难。真空管道在使用时是做成几十米长的一段,用架桥设备安装在高架桥上,整体圆管结构的管道上侧为圆弧状,并且只有一层钢板,无法承受架桥机自重,所以这种真空管道的工程施工难度大,带来建造成本高的问题。
3)这种管道建造的线路占地面积大。因为圆管的横向和垂向尺寸相同,为了增加抗弯垂向刚度,必须增加圆管的直径,横向尺寸的增加加大了这种真空管道线路的占地面积,造成建线成本的增加。
4)这种管道没有考虑如何混凝土部分的结构化设计,轨道侧壁厚度和轨底厚度都采用实体钢筋混凝土,从而增加了混凝土的用量,增加了成本;
5)这种管道没有考虑线圈部分的散热设计,安装电气线圈的侧壁不与外界大气环境直接接触,导热散热性能不良,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线圈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到线圈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
6)这种管道若要减小阻塞比的话,只能通过增加钢制大圆管的直径,从而增加了自重和管道的占地面积,进而增加了建线成本,实际上由于双向通行的列车之间存在最小间距(业内称为“线间距”)的要求,在满足线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大圆管子的直径已经非常大了;
7)强磁体距离管壁距离较近,而整体管道考虑承载设计要求,其管壁厚度较大,列车高速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涡流阻力,运营经济性不好;
8)这种整体圆管管道非常不利于事故救援,当列车运行中发生故障或事故时这种整体管道无法打开,无法起吊事故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可有效解决整体大圆管双线真空管道的各种缺点。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包括下部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和上部的管道盖;所述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截面呈并排在一起的两个∪型,即∪∪型;所述管道盖呈∩型;
所述∪∪型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包括左侧第一轨道梁和右侧第二轨道梁;
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由混凝土主体结构和紧密贴合于主体结构外表面的外包壳组成;
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和第一轨底;
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
所述第一右侧壁的上端和第二左侧壁的上端通过联系板相互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上端边缘处设有密封连接槽,所述管道盖的左侧下端部与第一轨道梁的左侧壁上端边缘处的密封连接槽紧密扣合,所述管道盖的右侧下端部与第二轨道梁的右侧壁上端边缘处的密封连接槽紧密扣合,使得∪∪型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和上部的∩管道盖形成中空的管道。
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上设有电气线圈;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设有电气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轨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的内外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轨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内外表面相互垂直;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的过渡处为圆弧过渡或斜边过渡。
优选地,所述外包壳的材质为具有较好机械强度、耐大气腐蚀性和气密性能好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包壳的内侧设置有突出物,以增加轨道梁混凝土主体结构与外包壳之间的结合强度。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底和第二轨底之间间隔设置联系梁。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厚度为20-150cm,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厚度为20-150cm;所述第一轨底的厚度为30-200cm,所述第二轨底的厚度为 30-200cm;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厚度、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厚度为60cm;所述第一轨底和第二轨底的厚度为80cm。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和/或第一轨底内设有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或第二轨底内设有中空腔体。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设置1至2个空腔,第一轨底设置2 至3个空腔;所述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设置1至2个空腔,第二轨底均设置2 至3个空腔。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均设置1个空腔,第一轨底设置3个空腔;所述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均设置1个空腔,第二轨底设置3个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的中空腔体通过外联通孔与真空管道腔内联通;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之间的中空腔体通过内联通孔联通。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盖截面上部分呈圆弧状,下部分呈竖条状。
优选地,所述∩型管道盖所使用板材厚度为5-30mm;所述∪∪型轨道梁外包壳的厚度为管道盖所使用板材厚度的1/5—1/2。
优选地,所述管道盖采用耐候钢或不锈钢等材质。
优选地,所述管道盖的外表面沿轨道梁的纵向间隔设置多条横向加强肋;更优选地,所述加强肋的断面呈I型或T型。
优选地,所述管道盖的外表面沿管道盖断面外形间隔设置纵向加强肋;更优选地,只在管道盖的顶部设置1条纵向加强肋。
优选地,所述管道盖的左右两侧间隔设置透视窗口。
优选地,所述透视窗口可以采用双层透视玻璃,和/或在窗口的下侧设置防护钢板。
优选地,所述管道盖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端面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螺栓预埋在下部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之中;或所述管道盖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端面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道盖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垫;优选地,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
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发明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断面呈现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型—∪∪型,这种断面能够减少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用量,极大地降低了真空管道成本;
2)本发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能够很好地解决单纯混凝土梁的气密性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的涡流阻力;
3)本发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外包壳与钢筋混凝土共同构成承载结构,并且由于外包壳处于轨道梁的外侧,承担由大气压差作用导致轨道梁外侧面产生的拉伸应力,有效地解决了大气压差导致的结构强度问题;
4)本发明安装电气线圈的4个侧壁都与外界大气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线圈发热量的散失;
5)本发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外包壳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地将电器线圈的发热传导给钢筋混凝土、外包壳,进而散失到外界大气中;
6)本发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轨底和/或侧壁设有空腔结构,并且该空腔与真空管道相互连通,相当于提高了真空管道的断面积,降低了阻塞效应,从而降低了列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气动热以及降低了列车受到的气动阻力,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用量,进一步降低管道梁的成本;
7)本发明管道盖结构断面呈现∩型,这种断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垂向的抗弯刚度,有利于降低上部钢结构的制造成本;
8)本发明真空管道梁在高架路段施工时也非常方便;
9)本发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下部∪∪型结构和上部的∩型结构两部分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上部拆除,即可对事故车辆进行起吊等救援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线真空管道梁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双线真空管道梁承受空气压差载荷的情形;
图3为本发明∪∪∩型双线真空管道梁真空管道梁断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部分∪∪∩型真空管道梁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断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侧壁和轨底带有空腔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断面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种侧壁和轨底带有空腔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断面视示意图;
图9为图8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10为上部∩型管道盖断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带有透视窗和加强筋的管道盖断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下部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与上部管道盖之间的连接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本发明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100,包括下部的∪∪型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和上部的∩型管道盖50;所述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截面呈并排连在一起的∪∪型;所述管道盖50呈∩型;
所述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包括左侧第一轨道梁11和右侧第二轨道梁12;
所述第一轨道梁11和第二轨道梁12由混凝土主体结构和紧密贴合于主体结构外表面的外包壳13组成;
所述第一轨道梁11包括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和第一轨底113;
所述第二轨道梁12包括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和第二轨底123;
所述第一右侧壁112的上端和第二左侧壁121的上端通过联系板14相互连接在一起;联系板与∪∪型轨道梁一样也为外包壳的混凝土梁;
所述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二右侧壁121的上端面靠近边缘处设有密封连接槽 132;所述上部的∩型管道盖50的下端部与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二右侧壁121上端面上的密封连接槽132匹配紧密扣合,形成中空的管道。
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11的第一左侧壁111 和第一右侧壁112上设有电气线圈15;所述第二轨道梁12的第二左侧壁121和第二右侧壁122上也设有电气线圈15。安装电气线圈15的各个侧壁都与外界大气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线圈发热量的散失。
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11的第一左侧壁111 和第一右侧壁112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轨底1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一右侧壁112的内外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轨道梁12的第二左侧壁121和第二右侧壁122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轨底12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二左侧壁121和第二右侧壁122 的内外表面相互垂直。这种结构保证了整个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的材料主要提供垂向刚度,有利于减少梁体的材料使用量;同时由于轨道梁的底部为平面状,可以非常方便地架设在桥墩上,降低了施工和架设难度,降低了建设成本。
参见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第一轨底113的过渡处为圆弧过渡或斜边过渡。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和第二轨底123的过渡处为圆弧过渡或斜边过渡。即可以提供必要的强度和刚度,也能减少部分材料使用量。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外包壳13的材质为具有较好机械强度、耐大气腐蚀性和气密性能好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因第一轨道梁11和第二轨道梁12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材质,可通过在外壳层13 内浇注混凝土成轨道梁,从而形成混凝土外包壳的轨道梁,也即形成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可有效地解决单纯混凝土结构气密性能差的缺点,且外壳层能够承受比混凝土大得多的拉伸应力,克服了混凝土材料不能承受拉伸应力的缺陷。
参见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包壳13的内侧设置有突出物131,以增加轨道梁混凝土主体结构与外包壳之间的结合强度。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轨道梁11和第二轨道梁12其外的外包壳13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常规的剪力钉、剪力板等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包壳13和轨道梁11、12通过固定设置在外层壳内侧的金属剪力钉131、金属剪力板或其它突起物而成为一个受力整体。这增加了内部混凝土主体与外包壳13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若采用金属剪力钉、金属剪力板的话还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导热性能。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轨底113和第二轨底 123之间间隔设置联系梁16,这样一来有助于提高下部∪∪型双线真空轨道梁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其抗扭转刚度和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一右侧壁112厚度为 20-150cm,第二左侧壁121和第二右侧壁122厚度为20-150cm;所述第一轨底113 的厚度为30-200cm,所述第二轨底123的厚度为30-200cm。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第二左侧壁121和第二右侧壁122的厚度能够尽量使得外包壳13 尽量远离真空管道腔的内表面,也需要加大侧壁的厚度和轨底113、123的厚度;侧壁厚度的增加可有效地增大下部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抵抗大气压差的刚度,轨底高度的增加有效地提高了轨道梁的垂向刚度;并且,若采用金属外壳层,还能够有效降低管道梁的涡流阻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第二左侧壁 121和第二右侧壁122厚度为60cm;所述第一轨底113和第二轨底113的厚度为80cm。
参见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和/或第一轨底113内设有中空腔体114;所述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和/ 或第二轨底123内设有中空腔体124。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能降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成本。
参见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 设置1至2个空腔114,第一轨底113设置2至3个空腔114;所述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设置1至2个空腔124,第二轨底123设置2至3个空腔114。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均设置1个空腔,第一轨底113设置3个空腔;所述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均设置1个空腔,第二轨底123设置3个空腔。
参见图7、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第一轨底113、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和第二轨底123 的中空腔体114、124通过外联通孔115与真空管道腔内联通;所述第一左侧壁111、第一右侧壁112、第一轨底113、第二左侧壁121、第二右侧壁122和第二轨底123 之间的中空腔体114、124通过内联通孔联通125。这种空腔联通结构相当于增大了真空管道的空气流通面积,降低了列车高速运行时的阻塞比。
参见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截面上部分呈圆弧状,下部分呈竖条状。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所使用板材厚度为5-30mm;所述外包壳13的厚度为管道盖50所使用板材厚度的1/5—1/2。这相对于整体圆形真空轨道而言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采用耐候钢或不锈钢等材质。既要保证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大气腐蚀性,还要保证气密性能。
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的外表面沿轨道梁的纵向间隔设置多条横向加强肋56;更优选地,所述加强肋的断面呈I型或T型;这可以提高∩型管道盖的抗大气压差作用的刚度和稳定性。
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的外表面沿管道盖断面外形间隔设置纵向加强肋51,优选地,为方便雨水的排放所述纵向加强肋51只在管道盖顶部设置一条。
参见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的左右两侧间隔设置透视窗口52。可有效解决真空管道内列车的视觉体验问题。
参见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透视窗口52可以采用双层透视玻璃,和/或在窗口的下侧设置防护钢板53。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 的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二右侧壁122上端面之间通过螺栓54进行连接,螺栓预埋在下部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的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二右侧壁122之中;或所述管道盖50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的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二右侧壁122上端面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参见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所述管道盖50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10的第一左侧壁111和第二右侧壁122上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垫55;优选地,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可保证真空管道的气密性能。
本发明∪∪∩型真空管道梁的施工方法如下:
在本发明∪∪∩型双线真空管道梁的实施过程中,真空管道梁的高度尺寸与宽度尺寸可以自由设计,互不影响。
同时,这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在高架路段施工时也非常方便。首先,将使用架桥机将下部的∪∪型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顺序吊装到桥墩上,这些下部结构本身就形成了架桥机的工作线路,下部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安装完成后再使用架桥机将上部∩型管道盖逐一安装到位即可,工程施工非常方便。
本发明∪∪∩型真空管道梁为分体式结构;分体式真空管道非常有利于事故救援,因为该真空管道的上下两部分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将上部拆除后,即可对事故车辆进行起吊等救援工作,即使将上下两部分焊接在一起,由于焊缝较为薄弱利于清除,从而可轻易地将上下部拆开。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9)

1.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和上部的管道盖;所述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截面呈并排在一起的两个∪型,即∪∪型;所述管道盖呈∩型;
所述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包括左侧第一轨道梁和右侧第二轨道梁;
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由混凝土主体结构和紧密贴合于主体结构外表面的外包壳组成;
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和第一轨底;
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
所述第一右侧壁的上端和第二左侧壁的上端通过联系板相互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上端边缘处设有密封连接槽,所述管道盖的左侧下端部与第一轨道梁的左侧壁上端边缘处的密封连接槽紧密扣合,所述管道盖的右侧下端部与第二轨道梁的右侧壁上端边缘处的密封连接槽紧密扣合,使得∪∪型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和上部的∩管道盖形成中空的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上设有电气线圈;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设有电气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轨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的内外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轨道梁的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轨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平行,并且与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的内外表面相互垂直;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的过渡处为圆弧过渡或斜边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壳的材质为不锈钢、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壳的内侧设置有突出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底和第二轨底之间间隔设置联系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壁和第一右侧壁厚度为20-150cm,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厚度为20-150cm;所述第一轨底的厚度为30-200cm,所述第二轨底的厚度为30-200cm;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厚度、第二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厚度为60cm;所述第一轨底和第二轨底的厚度为8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和/或第一轨底内设有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或第二轨底内设有中空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左侧壁、第一和第二右侧壁设置1-2个空腔;所述第一和第二轨底设置1-3个空腔;优选地,左右侧壁上设置1个空腔,轨底设置3个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的中空腔体通过外联通孔与真空管道腔内联通;所述第一左侧壁、第一右侧壁、第一轨底、第二左侧壁、第二右侧壁和第二轨底之间的中空腔体通过内联通孔联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截面上部分呈圆弧形,下部分呈竖条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管道盖所使用板材厚度为5-30mm;所述外包壳的厚度为管道盖所使用板材厚度的1/5—1/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采用耐候钢或不锈钢等材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的外表面沿轨道梁的纵向间隔设置多条横向加强肋;更优选地,所述加强肋的断面呈I型或T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的外表面沿管道盖断面外形间隔设置纵向加强肋;优选地,所述纵向加强肋只在管道盖的顶部设置1条。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的左右两侧间隔设置透视窗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视窗口可以采用双层透视玻璃,和/或在窗口的下侧设置防护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端面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螺栓预埋在下部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之中;或所述管道盖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端面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线真空管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盖的下端部与外包壳混凝土轨道梁的第一左侧壁和第二右侧壁上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垫;优选地,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
CN202010013901.XA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Pending CN1131521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3901.XA CN113152168A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3901.XA CN113152168A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2168A true CN113152168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3901.XA Pending CN113152168A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21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4686A (zh) * 2022-06-24 2022-09-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槽式轨道真空密封管梁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79115U (zh) * 2011-11-01 2012-06-20 衡水长江预应力有限公司 真空式节能型磁悬浮客车预应力管道
CN104417569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刘忠臣 透明真空管道
CN105544371A (zh) * 2015-12-17 2016-05-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抱轨式轨道交通双线轨道梁
CN105696455A (zh) * 2015-12-30 2016-06-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双线铁路箱型腹板简支槽形梁
CN107697079A (zh) * 2017-09-25 2018-02-16 西京学院 一种椭圆形单管双向真空管道交通系统
CN107719386A (zh) * 2017-09-08 2018-02-23 杨福顺 一种在多层透气薄壳型真空管道里行驶的真空管道电车
KR101853915B1 (ko) * 2017-11-21 2018-05-0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초고속 튜브철도용 슬래브-캐노피 합성모듈형 운송관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7793846U (zh) * 2017-12-29 2018-08-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
CN109334682A (zh) * 2018-10-24 2019-02-15 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真空管道交通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9634472U (zh) * 2019-01-23 2019-11-15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具有透视效果的分体式真空管道结构
CN112112005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CN112626938A (zh) * 2019-09-24 2021-04-09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外包金属膜的双线轨道梁及具有其的单管双线真空管道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79115U (zh) * 2011-11-01 2012-06-20 衡水长江预应力有限公司 真空式节能型磁悬浮客车预应力管道
CN104417569A (zh) * 2013-09-09 2015-03-18 刘忠臣 透明真空管道
CN105544371A (zh) * 2015-12-17 2016-05-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抱轨式轨道交通双线轨道梁
CN105696455A (zh) * 2015-12-30 2016-06-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双线铁路箱型腹板简支槽形梁
CN107719386A (zh) * 2017-09-08 2018-02-23 杨福顺 一种在多层透气薄壳型真空管道里行驶的真空管道电车
CN107697079A (zh) * 2017-09-25 2018-02-16 西京学院 一种椭圆形单管双向真空管道交通系统
KR101853915B1 (ko) * 2017-11-21 2018-05-0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초고속 튜브철도용 슬래브-캐노피 합성모듈형 운송관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7793846U (zh) * 2017-12-29 2018-08-3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
CN109334682A (zh) * 2018-10-24 2019-02-15 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真空管道交通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9634472U (zh) * 2019-01-23 2019-11-15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具有透视效果的分体式真空管道结构
CN112112005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CN112626938A (zh) * 2019-09-24 2021-04-09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外包金属膜的双线轨道梁及具有其的单管双线真空管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4686A (zh) * 2022-06-24 2022-09-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槽式轨道真空密封管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6938B (zh) 外包金属膜的双线轨道梁及具有其的单管双线真空管道
CN210822222U (zh) 风冷导热管及具有其的风冷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
CN110847053B (zh) 真空磁浮预制装配式管道梁的施工方法
CN210554796U (zh) 自然液冷导热管及具有其的自然液冷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
CN112626937B (zh) 外包金属膜的轨道梁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CN113152168A (zh) 一种∪∪∩型双线真空管道梁
CN210027402U (zh) 分体式双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使用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CN210822223U (zh) 镂空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CN113152169A (zh) 一种管隧分离式的隧道-真空管道结构
CN112109738A (zh) 镂空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CN113152170A (zh) 一种∪∩型真空管道梁
CN210797125U (zh) 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CN112112005B (zh) 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CN211446558U (zh) 真空磁浮预制装配式管道梁结构
CN112626939B (zh) 具有金属带的轨道梁结构及分体式真空管道
CN110747728B (zh) 真空磁浮预制装配式管道梁结构
CN115158369B (zh) 预应力混凝土真空管道
CN210822224U (zh) 分体式单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使用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CN112238873B (zh) 自然液冷导热管及具有其的自然液冷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
CN210149320U (zh) 双向联通的分体式双管双线真空管道结构及高速列车
CN112109744A (zh) 加强筋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CN112626936B (zh) 具有金属带的双线轨道梁及单管双线真空管道
CN112239976B (zh) 筋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CN210822219U (zh) 加强筋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磁悬浮高速列车
CN112030626A (zh) 预制轨顶风道单元、轨顶风道的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