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9430A -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9430A
CN113149430A CN202110134347.5A CN202110134347A CN113149430A CN 113149430 A CN113149430 A CN 113149430A CN 202110134347 A CN202110134347 A CN 202110134347A CN 113149430 A CN113149430 A CN 113149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diluted
quartz sand
mixing
raw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43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9430B (zh
Inventor
武林雨
田英良
赵宝盛
孙诗兵
张清山
赵志永
张微尘
杨再兴
冯冬冬
张宝民
韩艳丽
王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Nanbo Glass Co ltd
CSG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Nanbo Glass Co ltd
CSG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Nanbo Glass Co ltd, CSG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Nanbo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43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9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9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9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9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2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coloured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00Ingredient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manufacture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 C03C1/04Opacifiers, e.g. fluorides or phosphates;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属于玻璃生产领域。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所述原料中含中预定量的石英砂;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作为着色剂;将着色剂分别与石英砂进行混合,得到稀释着色剂;以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高透水蓝色玻璃;必要时添加着色剂的氧化剂。本发明在保持高透过率的前提下实现了玻璃物理脱色和着色,通过以稀释的方式添加着色剂,对色彩空间参数进行微小调整生产出高透水蓝色玻璃,延长了熔窑生产线的服役年限,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是平板玻璃最为主要的生产方法,按玻璃成分体系分为钠钙玻璃、硼硅玻璃、无碱铝硼硅玻璃、碱铝硅玻璃等,其中钠钙玻璃是生产总量和规模最大的玻璃品种。钠钙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幕墙、玻璃家具、装饰用玻璃、仿水晶制品、灯具玻璃、复印扫描仪面板等领域。在光伏及电子行业中,对玻璃部件的应用,最重要的参数是玻璃的透明度,通常要求玻璃具有高的透过度。
现有技术中,浮法生产的钠钙玻璃中,超白玻璃是一种高透明度的玻璃品种,玻璃氧化铁含量小于0.015%,透光率大于91%,晶莹剔透且具有优越的物理、机械及光学性能,在高档建筑太阳能光光伏幕墙以及高档玻璃家具、装饰用玻璃、仿水晶制品、灯具玻璃、复印扫描仪面板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超白玻璃的生产,对原料要求极为苛刻,但是在原料生产中很难大量获取低铁(氧化铁小于100ppm) 石英砂,通常含有较高的铁杂质含量(氧化铁小于300ppm),且由于原料产地的不同而导致来源不稳定;在浮法玻璃生产中为了严格控制杂质离子,去除杂质或改变铁离子价态的工艺较复杂,导致高透玻璃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通过石英砂原料对添加的着色剂进行稀释后,着色剂对玻璃杂质色进行物理脱色,同时对玻璃着色,保持玻璃高透过率的前提下,调整玻璃的空间色彩参数,玻璃透过率高,色彩纯度高,生产过程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
步骤S2,将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按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得到第一稀释着色剂;将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按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稀释着色剂;
步骤S3,称取占三氧化二钴粉预定比例的氧化剂,加入所述第一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
步骤S4,以所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和第二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高透水蓝色玻璃。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三氧化二钴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1.2~1.8ppm;所述二氧化锰粉的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40~50ppm。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的预定质量比,为1∶799~1199。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对第一着色剂进行稀释时,采用三级混匀方式:
第一级混匀按照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三级混匀按照所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的预定质量比,为1∶49~119。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对第二着色剂进行稀释时,采用两级混匀方式:
第一级混匀按照锰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石英砂是玻璃生产原料中相应重量的组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氧化剂的量占三氧化钴质量的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氧化剂为KNO3或NaNO3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生产方法所生产的高透水蓝色玻璃,所述高透水蓝色玻璃透过率折合5mm厚玻璃不少于91%,且色度坐标值满足:-0.70<a*值<-0.90,3.20<b*值< 3.30。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生产方法在常规生产制备玻璃所需的生产原料的基础上,添加着色剂,既满足了玻璃物理脱色,又实现了玻璃着色,满足了玻璃颜色的微小调整,进而生产出高透水蓝色玻璃;
(2)所生产的高透明度的水蓝色玻璃,既实现玻璃透明,又使玻璃呈现一种水蓝色效果,赋予了玻璃较好的颜色外观,避免了玻璃原料中的铁、钛离子所产生的黄绿色、淡绿色产生的压抑性颜色;
(3)所述生产方法无需通过提高熔化温度、调整熔窑内火焰气氛或直接降低玻璃中的Fe2+/3+离子含量,延长了熔窑设备生产线的服役年限,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浮法生产钠钙平板玻璃中,为了保障玻璃产品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稳定,需严格控制玻璃原料来源、化学成分及杂质含量。玻璃的化学组成是通过原料来实现的,当原料满足玻璃主要化学组成时,受原料产地来源不同,其所附带的杂质也不尽相同,例如杂质离子Fe2+/3+、 Ti3+/4+、Cr3+/6+等,以玻璃生产原料最易带来的杂质离子Fe2+/3+离子为例,受熔化条件和原料的氧化还原特性影响,对于各原料所带来的杂质离子Fe2+/3+很难消除。这些杂质离子仅需极少量(ppm级)就会给无色玻璃(俗称高透玻璃)或超白玻璃带来很强着色,导致平板玻璃颜色外观变差,也给工业稳定生产带来困难。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作为着色剂。优选地,所述三氧化二钴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1.2~1.8ppm;所述二氧化锰粉的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40~50ppm。
本步骤中,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为市售高纯三氧化二钴粉(以Co2O3为主,杂质少于0.2%),二氧化锰粉(以MnO2为主,杂质少于0.2%)。所述三氧化二钴粉或二氧化锰粉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颜色偏差,且会影响玻璃光学性能。本步骤中,需按要求严格控制着色剂的配比和用量,且二者需配合使用,不同着色离子在玻璃中表现的颜色不同,通过二者的配合实现颜色的互补,从而去除玻璃配合料中的黄绿杂质色。
所述玻璃生产原料还包括其他原料和玻璃熟料。优选地,玻璃生产原料中总铁含量不大于300ppm。所述各种原料和玻璃熟料的选择及其含量可以参照本领域常规技术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不作逐一严格限定。如所述玻璃原料包括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玻璃熟料为碎玻璃。
步骤S2,将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按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得到第一稀释着色剂;将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按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稀释着色剂。
本步骤中,通过着色剂与石英砂的混合,对着色剂进行稀释,通过稀释后的着色剂的添加,既能满足玻璃物理脱色,又能实现玻璃着色,改变了玻璃透过率,同时调整玻璃的色彩空间参数从而满足玻璃颜色的微小调整,以CIE1976色彩空间为基准调整a*值和b*值,既实现玻璃透明,又使玻璃呈现一种水蓝色效果,赋予了玻璃较好颜色外观效果,避免了玻璃原料中的铁、钛离子所产生的黄绿色、淡绿色产生的压抑性颜色。
本步骤中对着色剂的稀释后再添加入玻璃生产原料中,并非直接将着色剂添加到浮法普白玻璃原料中。由于着色剂的添加量很少,若直接在所述玻璃生产原料的基础上添加,会导致在着色剂还没来得及混合均匀时,颜色玻璃便已经制备完成,着色剂无法均匀分布,最终导致得到的颜色玻璃不仅不能具有水蓝色,而且会影响玻璃的光学性能。优选地,所述三氧化二钴与石英砂的质量比为1∶799~1199,所述二氧化锰与石英砂的质量比为1∶49~119。
本步骤中对着色剂进行稀释时,采用逐级混匀的方式。
优选地,其中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重量比按1∶799~1199的比例进行混合,若所述石英砂作为混合基体的用量过少,则难以将三氧化二钴粉充分混匀在玻璃生产原料中,因此采用三级混匀方式,且其中的石英砂作为原料的一部分,占相应的重量配比。第一级混匀按照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三级混匀按照所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三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此时最有利于得到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在玻璃生产原料中均匀分散。
其中二氧化锰粉按照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重量比按照1∶49~119 的比例进行混合。若所述石英砂作为混合基体的用量过少,则难以将锰粉充分混匀在玻璃生产原料中,并且锰粉与石英砂进行混合处理的过程中作为混合基体的石英砂重量,需要在玻璃生产原料中扣除,保证玻璃生产制备的原料配比。最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所述锰粉与石英砂进行混合处理的步骤中,采用逐级混匀的方式:第一级混匀按照锰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 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二级稀释二氧化锰粉混合物,此时最有利于得到二氧化锰锰粉混合物在玻璃生产原料中均匀分散。
步骤S3,称取占三氧化二钴粉预定比例的氧化剂,加入所述第一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
本步骤中,优选地,所述氧化剂占三氧化二钴粉质量0.15%,加入所述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的第一稀释着色剂。通过氧化剂的添加,使三氧化二钴粉着色剂中的Co离子从[CoO6]向[CoO4] 转化,从而提高着色剂的利用率以及玻璃的色彩纯度。
本步骤中,所述氧化剂为KNO3或NaNO3
步骤S4,以所述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高透水蓝色玻璃。
通过上述方法所生产的高透水蓝色玻璃,透过率(折合5mm厚玻璃)不少于91%,且色度坐标值满足:-0.70<a*值<-0.90,3.20<b* 值<3.30,从而有效减少杂质离子对玻璃造成的黄绿色污染的问题。着色离子的添加,使得玻璃仍能保持91%以上的透过率,不改变玻璃原有的性能。例如,钴离子在保持透过率的同时,使得玻璃a*值下降0.2,绿色程度降低,同时b*值下降0.8左右,表现为玻璃有一定的淡蓝色。
对于玻璃显色问题,当白光透射到玻璃上时,玻璃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透过剩下波长的光,则玻璃呈现的颜色为透过波长光的综合颜色。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离子着色剂的添加,向玻璃中加入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受到可见光的激发,对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让玻璃呈现出透过部分的可见光颜色,从而与玻璃原本的杂质色进行互补。
根据互补色原理,满足式(1)的两种颜色为互补色:
Figure RE-RE-GDA0003067076190000061
式(1)中,
Figure RE-RE-GDA0003067076190000062
代表位于光谱红色一端颜色的波长,
Figure RE-RE-GDA0003067076190000063
代表位于光谱蓝色一端颜色的波长,单位为nm。因此颜色互补关系为:红-绿;橙-蓝绿;黄-蓝;黄绿-紫。
玻璃杂质离子包括Fe2+/3+、Ti3+/4+、Cr3+/6+等,带来的颜色为黄绿色。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添加Co2+使玻璃产生水蓝色,通过与黄绿色互补,消除杂质色,实现物理脱色;同时使玻璃着色,呈现水蓝色。在玻璃中Co2+以[CoO4]或[CoO6]的配位状态存在,在钠钙玻璃中因具有偏碱性的影响,有利于着色离子Co2+以低配位的形式存在,即[CoO4],而低配位Co2+对应着在590~650nm的吸收带,从而互补杂质离子造成的黄绿色,使玻璃带上水蓝色;并且由于着色离子Co2+在玻璃中具有几乎不变价的特性,使得着色相当稳定,不会随着玻璃生产条件的改变(如氧化还原势变化)而变价着色为其他颜色或减弱着色能力。锰在钠钙硅系玻璃中一般以Mn3+和Mn2+价态存在,Mn3+使玻璃呈现紫色,而Mn2+的3d轨道为半充满,着色很弱,近于无色。Mn3+在500nm附近有宽广的吸收带,紫光和红光具有很高的透光率,因此呈现紫红色。根据颜色互补原理,钴和锰可以有效中和玻璃内部原本的黄绿色,此时在中和玻璃黄绿色、提高透明度的前提下,添加一定量的钴可以使得玻璃达到水蓝色,提高玻璃的色泽度和美感。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步骤S3中添加了氧化剂,氧化剂的添加,既可以使玻璃生产原料中自身带有的Fe离子,由Fe3+转化为着色能力只有 Fe3+的1/10的Fe2+,减少玻璃原料自身带来的杂质色,又可以使得着色剂中的Co离子由[CoO6]转化为[CoO4],提高着色剂的使用率,减少其他配位造成对颜色的不利影响,提高玻璃的色彩纯度,同时0.15%能够较少的增加玻璃的氧化还原势(仅增加1~2左右),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因变化过大影响生产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玻璃质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所述原料中含中预定量的石英砂;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作为着色剂,所述三氧化二钴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1.2ppm,所述二氧化锰粉的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40ppm。
所述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中杂质含量少于0.2wt%。
所述玻璃生产原料还包括其他原料和玻璃熟料,且总铁含量不大于 300ppm。
步骤S2,将所述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分别与石英砂进行混合,得到稀释着色剂。
本步骤中,所述石英砂为步骤S1中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中的组分。
本步骤中,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的质量比为1:799,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的质量比为1:49。将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混合后,得到稀释后的第一稀释着色剂,将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混合后,得到稀释后的第二稀释着色剂。
步骤S3,称取占三氧化二钴粉质量0.15%的氧化剂KNO3,加入所述第一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的第一稀释着色剂。
步骤S4,以所述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厚度为11.7mm的高透水蓝色玻璃。
如上所述,所述稀释着色剂包括第二稀释着色剂和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
对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透水蓝色玻璃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列入表1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作为着色剂,所述三氧化二钴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1.8ppm,所述二氧化锰粉的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50ppm。
所述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中杂质含量少于0.2wt%。
所述玻璃生产原料还包括其他原料和玻璃熟料,且总铁含量不大于 300ppm。
步骤S2,将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按质量比为1:999的配比,采用三级混合的方式混匀,得到第一稀释着色剂;将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按质量比为1:99的配比,采用二级混合的方式混匀,得到第二稀释着色剂。
同时,将所使用的石英砂总质量抵掉相应质量的玻璃生产原料。
所述三级混合方式,具体为:第一级混匀按照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三级混匀按照所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三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此时最有利于得到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在玻璃生产原料中均匀分散。
所述二级混合方式,具体为:第一级混匀按照锰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二级稀释二氧化锰粉混合物,此时最有利于得到二氧化锰锰粉混合物在玻璃生产原料中均匀分散。
步骤S3,称取占三氧化二钴粉质量0.15%的氧化剂NaNO3,加入所述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
步骤S4,以所述第二稀释着色剂和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厚度为11.7mm的高透水蓝色玻璃。
如上所述,所述稀释着色剂包括第二稀释着色剂和改性的第一稀释着色剂。
对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透水蓝色玻璃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列入表1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所述原料中含中预定量的石英砂;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作为着色剂,所述三氧化二钴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1.5ppm,所述二氧化锰粉的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42.5ppm。
所述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中杂质含量少于0.2wt%。
所述玻璃生产原料还包括其他原料和玻璃熟料,且总铁含量不大于 300ppm。
步骤S2,将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按质量比为1:1199的配比,采用三级混合的方式混匀,得到第一稀释着色剂;将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按质量比为1:119的配比,采用二级混合的方式混匀,得到第二稀释着色剂。
本步骤中,所述石英砂为玻璃生产原料中的组分;所述三级混合方式和二级混合方式与实施例2中的混合过程相同。
步骤S3,称取占三氧化二钴粉质量0.15%的氧化剂KNO3,加入所述第一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
步骤S4,以所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和第二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厚度为11.7mm的高透水蓝色玻璃。
如上所述,所述稀释着色剂包括第一稀释着色剂和第二稀释着色剂。
对本实施例所生产的高透水蓝色玻璃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列入表1中。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均生产11.7mm规格的玻璃,是为了对其性能进行相应的测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并不构成限制。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实施以下对比例,进行检测结果对比:
对比例:
本对比例基于浮法工艺生产玻璃,生产过程如下:
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将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厚度为11.7mm的玻璃。对本对比例生产的玻璃在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列入表1中。
表1
Figure RE-RE-GDA0003067076190000101
Figure RE-RE-GDA0003067076190000111
由表1可以看出,选用钴、锰离子着色所采用的离子着色能力稳定,具体表现在添加着色剂之后,实施例玻璃的a*值、b*值与着色前玻璃原片相比差值均在0.1之内,该方法成功消除了由生产原料中由杂质离子带有廉价感的黄绿色,并进一步的使玻璃呈现为具有美感的水蓝色。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称取浮法玻璃生产原料,以玻璃生产原料为基础,称取预定量的三氧化二钴粉和二氧化锰粉;
步骤S2,将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按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得到第一稀释着色剂;将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按预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稀释着色剂;
步骤S3,称取占三氧化二钴粉预定比例的氧化剂,加入所述第一稀释着色剂中,并混合均匀,得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
步骤S4,以所述改性第一稀释着色剂和第二稀释着色剂作为原料组份,与所称取的玻璃生产原料共同进行浮法玻璃生产投料,经熔制、澄清、成型、退火及后处理,得到高透水蓝色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氧化二钴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1.2~1.8ppm;所述二氧化锰粉的用量为玻璃生产原料总质量的40~50pp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的预定质量比,为1:799~119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一着色剂进行稀释时,采用三级混匀方式:
第一级混匀按照三氧化二钴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第三级混匀按照所述二级稀释三氧化二钴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锰粉与石英砂的预定质量比,为1:49~1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第二着色剂进行稀释时,采用两级混匀方式:
第一级混匀按照锰粉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此时得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第二级混匀按照所述一级稀释锰粉混合物与石英砂质量比为1:9的比例进行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是玻璃生产原料中相应重量的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的量占三氧化钴质量的0.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KNO3或NaNO3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所生产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水蓝色玻璃透过率折合5mm厚玻璃不少于91%,且色度坐标值满足:-0.70<a*值<-0.90,3.20<b*值<3.30。
CN202110134347.5A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13149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4347.5A CN113149430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4347.5A CN113149430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9430A true CN113149430A (zh) 2021-07-23
CN113149430B CN113149430B (zh) 2023-06-16

Family

ID=7687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4347.5A Active CN113149430B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94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6881A (zh) * 2005-06-01 2005-10-26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显像管彩屏玻璃着色剂的预混方法
CN101306920A (zh) * 2008-06-30 2008-11-19 浙江振申绝热科技有限公司 泡沫玻璃生产原料及其生产泡沫玻璃的方法
CN102875021A (zh) * 2012-10-12 2013-01-16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用超白超强浮法玻璃
CN102875026A (zh) * 2012-11-07 2013-01-16 会理县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色建筑装饰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6881A (zh) * 2005-06-01 2005-10-26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显像管彩屏玻璃着色剂的预混方法
CN101306920A (zh) * 2008-06-30 2008-11-19 浙江振申绝热科技有限公司 泡沫玻璃生产原料及其生产泡沫玻璃的方法
CN102875021A (zh) * 2012-10-12 2013-01-16 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用超白超强浮法玻璃
CN102875026A (zh) * 2012-11-07 2013-01-16 会理县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色建筑装饰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9430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39334C (en) Neutral, low transmittance glass
JP4829128B2 (ja) ソーダ−ライム−シリケート系ガラス組成物
US7666806B2 (en) Gray glass composition
JPH10120431A (ja) 低透過率ガラス
JP6283019B2 (ja) 高エネルギー透過率を持つガラス板
CN101258110A (zh) 紫外吸收灰色玻璃组合物
IL224970A (en) High-transfer glass
JPH1171131A (ja) 濃い緑色のソーダライムガラス
WO2011019079A1 (ja) 高透過淡色ガラスおよびその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EP2433915A1 (en) Colourless glass composition
CN105271733B (zh) 一种铬锰共掺的卡其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360853A2 (en) Composition of green uv-absorbent glass for solar control
US9079794B2 (en) Soda lime silica glass composition
US20140291593A1 (en) Colored glass plat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US7625830B2 (en) Blue glass composition
US7585801B2 (en) Gray glass composition
CN113149430B (zh) 一种基于浮法工艺的高透水蓝色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US20150008378A1 (en) Colored glass plat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03102072B (zh) 一种高亮度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085323A (ja) 黄緑色系ガラス及び黄緑色系ガラス容器
WO2002066388A1 (fr) Verre sodo-calcique transparent incolore absorbant les rayons ultraviolets,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 dernier et conteneur en verre comprenant ce verre
EP4357308A1 (en) Grey glass having low light transmission
CN116969674A (zh) 一种浮法颜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712849A1 (en) A flat glass application with low iron content
CN115052844A (zh) 具有高可见光透射率的钠钙硅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