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6436A - 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6436A
CN113146436A CN202011253176.XA CN202011253176A CN113146436A CN 113146436 A CN113146436 A CN 113146436A CN 202011253176 A CN202011253176 A CN 202011253176A CN 113146436 A CN113146436 A CN 113146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power tool
base element
tool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31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盖多·瓦伦蒂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i DuoWalundini
Original Assignee
Gai DuoWalundin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i DuoWalundini filed Critical Gai DuoWalundini
Publication of CN113146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6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3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the tool being driven in a combined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2Spindle-locking devices, e.g. for mounting or removing the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4Headstocks; Working-spindles; Features relating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5/00Means for securing grinding wheels on rotary arbors
    • B24B45/003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5/00Means for securing grinding wheels on rotary arbors
    • B24B45/006Quick mount and release means for disc-like wheels, e.g. on power too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特别地动力工具(1)是抛光机或打磨机的形式。功能单元(27)包括:基部元件(28);第一附接构件(29),其用于将基部元件(28)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马达驱动的工具轴(23);作业元件(11),其适于在使用动力工具(1)的期间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以及第二附接构件(30),其用于将作业元件(11)附接至基部元件(28)。为了设置成将功能单元(27)快速且容易地更换为另一功能单元(27),建议第一附接构件(29)适于通过磁力将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

Description

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导式的动力工具的功能单元,特别地,动力工具是抛光机或打磨机的形式。该功能单元包括:基部元件;第一附接构件,其用于将基部元件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的马达驱动的工具轴;作业元件,其适于在动力工具的使用期间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以及第二附接构件,其用于将作业元件附接至基部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功能单元的手导式的动力工具,该功能单元能够释放地附接到该动力工具的工具轴上。
背景技术
这样的功能单元和相应的动力工具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EP 3 012068A1描述了一种具有可替换功能单元的动力工具,该可替换功能单元可以可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可以设置一组不同的功能单元,其包括具有不同偏心的偏心元件和/或没有任何偏心的延伸件,并根据使用者的期望和需求将其附接到工具轴。例如,如果功能单元具有为旋转刷形式的作业元件,则可以将具有延伸件的功能单元附接到动力工具;如果功能单元具有为背衬垫形式的作业元件,背衬垫带有打磨构件(例如,打磨片材),则可以将具有偏心为2或3mm的偏心元件的功能单元附接到动力工具;以及如果功能单元具有为背衬垫形式的作业元件,背衬垫带有抛光构件(例如,抛光垫),则可以将具有偏心为12mm的偏心元件的功能单元附接到动力工具。
已知的功能单元优选地通过螺纹连接而附接到工具轴。这具有的缺点是,使功能单元从工具轴松开和脱离以及将另一个功能单元附接到工具轴是相当复杂且费时的。特别地,需要单独的工具以使功能单元从工具轴松开和脱离以及将另一功能单元附接到工具轴。为了松开或拧紧螺纹连接,必须临时固定工具轴(例如,通过动力工具中的扳手或锁定机构),使得防止工具轴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能够以更容易和更快的方式、特别是在没有任何单独工具的情况下从动力工具的工具轴上脱离以及附接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上。
为了解决该目的,建议一种用于手导式的动力工具的功能单元,功能单元包括:基部元件;第一附接构件,其用于将基部元件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的马达驱动的工具轴;作业元件,其适于在使用动力工具的期间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以及第二附接构件,其用于将作业元件附接至基部元件。特别地,从上述确定种类的功能单元开始,建议第一附接构件适于通过磁力将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可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
通过克服保持功能单元附接到工具轴的磁力,可以简单且快速地使功能单元从工具轴上脱离。此外,通过使功能单元靠近工具轴进入磁力作用的区域,可以将功能单元简单且快速地附接到工具轴。功能单元通过磁力自动地附接到工具轴上。磁力至少在轴向上、即平行于工具轴的旋转轴线作用。
第一附接构件和第二附接构件优选地布置在基部元件的相对侧。因此,基部元件用作某种耦合元件,用于将作业元件耦合至动力工具的工具轴。根据不同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的类型和设计,工具轴围绕其旋转轴线的纯旋转运动可以转换成作业元件的不同类型的作业运动,其包括但不限于纯旋转作业运动、随机轨道作业运动、齿轮驱动(转子-轨道)作业运动和偏心作业运动。不同类型的作业运动也可以简单地通过轨道作业运动的轨道的值或偏心作业运动的偏心的值与彼此区分开。此外,不同的功能单元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具有不同的作业元件而与彼此区分开。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导式的动力工具,其具有以下可能性,即简单地通过将附接到动力工具的一个功能单元更换为具有另一个作业元件和/或实现另一种类型的作业运动的另一功能单元来使用不同的作业元件和/或实现作业元件的不同类型的作业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建议第一附接构件适于将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在将扭矩从工具轴传递到功能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在功能单元和工具轴之间设置互锁机构,该互锁机构在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延伸的平面中相对于工具轴提供功能单元的限定引导,并且一旦互锁机构起作用,该互锁机构防止功能单元相对于工具轴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优选地,互锁机构仅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即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断开连接。
如果第一附接构件包括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的突出部,则可以提供该功能单元到工具轴的抗扭转附接,该突出部适于被接收在接收元件的相应的凹部中,接收元件固定地附接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或成为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一体部分,该凹部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使得工具轴的凹部可以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第一附接构件的突出部,并且其中突出部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凹部中。
可替代地,建议第一附接构件包括具有凹部的接收元件,该凹部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该凹部适于接收相应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固定地附接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或成为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一体部分,突出部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使得第一附接构件的凹部可以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工具轴的突出部,并且其中突出部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凹部中。
可以在突出部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永磁体,并且第一附接构件的接收元件包括铁磁材料,特别是在凹部的底表面中包括铁磁材料。以这种方式,提供磁力,该磁力作用在第一附接构件和工具轴之间,并且该磁力相对于工具轴保持功能单元。
可替代地,建议在第一附接构件的接收元件中、特别是在凹部的底表面下方设置一个或多个永磁体,并且突出部由铁磁材料制成。同样,提供磁力,该磁力作用在第一附接构件和工具轴之间,并且该磁力相对于工具轴保持功能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建议基部元件包括以抗扭转的方式固定地附接到彼此的两个部件,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附接构件,并且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附接构件,第一部件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第二部件优选地由金属制成。优选地,两件与彼此分离。建议基部元件的第一部件设计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基部元件的第二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当第二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部件接收时,优选地将两个部件设计成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扣连接附接到彼此。当然,还有可用于将基部元件的第一部件固定到第二部件的许多其他可能性,包括胶合、焊接、螺钉固定、铆接等。
优选地,基部元件的第一部件包括具有凹部的接收元件,并且基部元件的第二部件包括用于一个或多个永磁体的容纳部,当两个部件固定地附接到彼此时,一个或多个永磁体面向第一部件的接收元件。建议容纳部与第二附接构件相对地定位。
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可以包括简单的延伸件,该延伸件将工具轴的旋转运动直接传递到作业元件。延伸件可以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其中第一附接构件在一端部上,而第二附接构件在相对的第二端部上。延伸件对于用于操作执行纯旋转作业运动的作业元件特别有用。这样的作业元件例如可以是打磨板、抛光板或旋转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建议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包括偏心元件。优选地,在基部元件的两件式设计的情况下,基部元件的第二部件包括偏心元件。第一附接构件和第二附接构件位于偏心元件的相对侧上。动力工具的工具轴(其通过第一附接构件可释放地附接到偏心元件)的旋转轴线和作业元件(其通过第二附接构件附接到偏心元件)的轴线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彼此呈一定距离地延伸。工具轴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偏心元件,从而相应地提供作业元件的轴线和作业元件本身围绕工具轴的旋转轴线的轨道运动。
进一步建议,第二附接构件包括附接杆,该附接杆可旋转地支撑在基部元件中,并且作业元件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优选地可释放地附接到附接杆。根据该实施例,作业元件相对于基部元件可围绕其轴线自由旋转。如果基部元件包括偏心元件,则在该实施例中,作业元件在动力工具的预期使用期间执行随机轨道作业运动。这种作业运动可用于打磨或抛光操作。为此目的,具有偏心元件和作业元件的功能单元可以附接到动力工具用于打磨操作,偏心元件具有例如2mm或3mm的小偏心,作业元件为带有打磨片材的背衬垫的形式。类似地,具有偏心元件和作业元件的功能单元可以附接到动力工具用于抛光操作,偏心元件具有例如12mm的较大偏心,作业元件为带有抛光构件(例如,抛光垫)的背衬垫的形式。当然,偏心的值可能与上述值不同。
根据基部元件的设计,可能有必要在动力工具的前端部处设置不同类型的保护罩,其覆盖功能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保护罩还可以具有制动功能,该制动功能减慢或甚至完全防止作业元件相对于基部元件围绕其轴线自由旋转。可以机械地(通过保护罩的静态底表面与可旋转作业元件的顶表面之间的摩擦)或磁性地(通过作用在静态保护罩与可旋转作业元件之间的磁力)提供制动功能。为了允许功能单元围绕工具轴的旋转轴线自由无阻碍地旋转,基部元件的轨道或偏心越大,则保护罩的直径就必须越大。
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作业元件到功能单元的第二附接构件的附接。作业元件可以固定地或可释放地附接到功能单元的第二附接构件。例如,附接杆可以形成作业元件的顶表面的一体部分,并且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固持环,附接杆可以沿轴向方向插入到基部元件的轴承内并固定到基部元件的轴承。此外,附接杆可被保持并固定在基部元件的轴承中,并且作业元件可以可释放地附接至附接杆。可释放的附接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磁性连接实现。
所述作业元件可以通过螺纹杆附接到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二附接构件。在那种情况下,第二附接构件可以为螺纹孔的形式。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接杆包括突出部,突出部固定地附接至附接杆或成为附接杆的一体部分,该突出部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并且适于相应的接收元件的凹部接收,接收元件的凹部形成在作业元件的顶表面中或其上,该凹部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使得附接杆的突出部可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插入到作业元件的凹部中。以这种方式,附接杆和作业元件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彼此。可以在垂直于作业元件的轴线延伸的平面中将扭矩从附接杆传递到作业元件。然而,由于附接杆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基部元件中的事实,作业元件也可围绕其轴线相对于基部元件自由旋转。
在轴向方向上,作业元件例如通过螺钉可以固定到附接杆。螺钉可以穿过作业元件底表面中的孔并拧入到位于作业元件顶表面上的附接杆内。当将螺钉拧紧到附接杆时,螺钉头部优选地沉入作业元件的底表面上的适当的凹陷中。
可替代地,优选的是,附接杆的突出部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作业元件的接收元件的凹部中。这允许作业元件与基部元件的容易且快速的附接和脱离。可以提供用于将功能单元附接到工具轴和用于将作业元件附接到附接杆的磁力的不同值。以这种方式,当在轴向方向上拉动作业元件时,使用者可以确保仅作业元件从附接杆分离,或者包括作业元件的整个功能单元从工具轴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建议附接杆的突出部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和基部元件的接收元件的凹部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彼此对应,使得突出部就能够在理论上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插入到凹部中。在该实施例中,作业元件可以直接附接到工具轴,而无需基部元件以其第一附接构件和第二附接构件介于其间。在作业元件的顶表面中的接收元件的凹部具有与功能单元的第一附接构件的接收元件的凹部相同的设计和尺寸。类似地,工具轴的突出部具有与功能单元的附接杆的突出部相同的设计和尺寸。由于在需要时可以省略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显著减小动力工具的总高度,特别是在包括作业元件的工具的前端处。这允许动力工具的使用者以动力工具的前端进入更小、特别是更低、且更狭窄的空间内,用于在那里执行作业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元件将执行与工具轴相同的旋转运动。
进一步建议,功能单元的作业元件包括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背衬垫的一个,抛光构件或打磨构件能够释放地附接到该背衬垫的一个。优选地,抛光构件或打磨构件通过粘合剂层或一层钩环紧固件
Figure BDA0002772265830000061
附接到背衬垫的底表面。打磨构件优选包括打磨纸或打磨织物,打磨纸或打磨织物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磨料颗粒。打磨构件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对应于相应的背衬垫的底表面的形状和尺寸。抛光构件优选包括抛光垫,该抛光垫由具有不同刚度和孔径尺寸的泡沫制成,或者抛光垫包括不同硬度的羊毛、不同纤维直径的微纤维。微纤维通常由范围在0.5–1.2dtex之间的聚酯、聚酰胺、丙烯酸、莫代尔纤维(modal)、莱赛尔纤维(lyocell)或粘胶纤维制成。抛光构件的顶表面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对应于相应的背衬垫的底表面的形状和尺寸。背衬垫具有的直径可为例如30mm、50mm或75mm。当然,功能单元的作业元件还可以包括一体的打磨垫或抛光垫,其中打磨构件或抛光构件固定地附接到背衬垫并形成背衬垫的一体部分。此外,作业元件例如可以包括旋转刷,其具有由不同硬度的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制成的刷毛。
本发明还建议一种手导式的动力工具,特别是抛光机或打磨机的形式,该动力工具包括壳体和位于其中的马达,该马达驱动该动力工具的工具轴,上述种类的功能单元可以通过磁力可释放地附接到工具轴。这允许功能单元到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安全、容易和快速的附接,和功能单元的脱离,特别是无需使用单独的工具使功能单元从工具轴上松开和脱离以及使另一个功能单元附接到其上。
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的突出部可以设计成与工具轴分离并且固定地附接到其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的突出部形成工具轴的一体部分。因此,突出部和工具轴被实现为单个部件。突出部适于接收在功能单元的第一附接构件的相应的接收元件的凹部中。凹部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使得第一附接构件的凹部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接收工具轴的突出部。突出部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凹部中。将突出部设计为工具轴的一体部分分别使功能单元和动力工具的生产、制造和组装特别快速、容易和便宜。此外,可以减小动力工具的总高度。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要强调的是,示出的实施例是纯示例性的,并不意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特别地,本发明也包括仅具有在附图中示出的和/或在下文中描述的特征的一个或任何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即使这样的实施例没有在附图中明确地示出和/或没有在说明书中明确地提及。附图示出:
图1以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导式的动力工具的示例;
图2以纵向剖视图示出图1的动力工具;
图3是图1和图2的动力工具的前部部分的示例,其中功能单元附接到其上;
图4是图3的动力工具的前部部分,其没有动力工具的壳体;
图5是图3的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示例;
图6是图3的动力工具的功能单元的示例;
图7是图6的功能单元,其没有基部元件的第一部分;
图8是图6的功能单元的基部元件的第二部分的示例;
图9是图6的功能单元的作业元件的示例;
图10是图9的作业元件,其没有盖板;
图11是图3的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另一示例,其中功能单元的一部分附接到其上;
图12是图3的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另一示例,其不具有功能单元并且不具有突出部的盖元件,突出部设置在动力工具的工具轴的远端处;
图13是从上方观察的图3的动力工具的功能单元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14是从下方观察的图13的功能单元的立体图;
图15以局部剖视图示出图1和图2的动力工具的前部部分的另一示例,其中功能单元附接到其上,其没有动力工具的壳体;
图16是图1和图2的动力工具的前部部分的又一示例,其中功能单元附接到其上;以及
图17是图16的前部部分,其没有动力工具的壳体并且没有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和/或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的侧视图。根据附接到其上的功能单元27(参见图3、图4、图6、图15)的类型,动力工具1可以被实施为抛光机器或抛光机、打磨机器或打磨机、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动力工具1,用于在机动车辆、船只或船艇、或飞机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的紧密且狭窄的空间内作业。特别地,动力工具1可以用于对车身的小区域进行打磨;或者用于在门把手的后面、在外后视镜的周围、沿着窗框、在天窗周围、在车轮轮辋周围以及在车辆前部和车辆后部处,尤其是在风管、散热器格栅和前部扰流板和后部扰流板、以及座垫、门板、仪表板、加热和气候系统的出口喷嘴中及其周围,对机动车辆进行抛光或清洁。直到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为RUPES Bigfoot Nano iBrid形式的根据EP 3 012 068A1的动力工具,都必须用手清洁、打磨或抛光机动车辆、船只或船艇、或飞机的该区域。
动力工具1包括壳体2,壳体2可以由基本上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即后部部分2a和前部部分2c。更详细地,壳体2包括包含远侧后端部分2b的后部部分2a和包含前部外壳2e的前部部分2c。后部部分2a优选地由刚性塑料材料制成。当然,壳体2的后部部分2a也可以由不同的刚性材料例如金属或碳纤维制成。此外,壳体2的后部部分2a可包括设置有弹性材料例如软塑料或橡胶的区域,以确保由使用者安全且舒适地抓握、保持和引导动力工具1。壳体的后部部分2a优选地是中空的,并且适于接收动力工具1的各种部件,如将在下文中参考图2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后部部分2可以被分成两个半壳,它们沿基本垂直的平面从彼此分开。两个半壳例如通过螺钉3附接到彼此。可替代地,两个半壳也可以通过铆钉、一个或多个卡扣耦合、胶水等附接到彼此。
壳体2的前部部分2c可以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或本领域已知的类似附接机构固定到壳体2的后部部分2a。当然,壳体2的前部部分2c和后部部分2a也可以被实施为单个公共壳体单元。优选地,前部部分2c由金属、特别是铝制成,并且具有基本上管状的形式。前部部分2c以允许其围绕旋转轴线22旋转的方式接收第一工具轴19。为此目的,可以在前部部分2c的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轴承21(例如,为滚珠轴承座圈形式),其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工具轴19。前部外壳2e也可以由金属、特别是铝制成,并且具有基本上管状的形式。前部外壳2e以允许其围绕旋转轴线12旋转的方式接收第二工具轴23。为此目的,可以在前部外壳2e的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轴承25(例如,为滚珠轴承座圈形式),其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工具轴23。
工具头9固定到壳体2的前部部分2c的前部远端2d。工具头9优选通过螺钉、螺纹连接2f或类似附接机构固定到远端2d。工具头9包括前部外壳2e和作业元件11,该作业元件11适于在动力工具1的预期使用期间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
作业元件11可以包括背衬垫11a,打磨构件或抛光构件11d附接到该背衬垫11a。背衬垫11a可以包括例如由金属或刚性塑料材料制成的支撑结构11b。优选将打磨构件或抛光构件11d例如通过钩环紧固件或粘合剂以可释放的方式附接到背衬垫11a的底表面11c。背衬垫11a例如可具有30mm、50mm或75mm的相当小的直径。打磨构件可以包括打磨纸或打磨织物,打磨纸或打磨织物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磨料颗粒。打磨构件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对应于背衬垫11a的底表面11c的形状和尺寸。抛光构件11d可以包括抛光垫,该抛光垫由具有不同的刚度和孔尺寸的泡沫制成,或者由具有不同硬度的羊毛制成或具有不同纤维直径的微纤维制成。抛光构件11d的顶表面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对应于背衬垫11a的底表面11c的形状和尺寸。当然,作业元件11还可以包括一体的打磨垫或抛光垫,其中打磨构件或抛光构件固定地附接到背衬垫11a并形成其一体部分。此外,作业元件1例如可以包括旋转刷,其具有由硬度不同的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制成的刷毛。
壳体2的后部部分2a包括致动杠杆4,该致动杠杆4与用于打开和关闭动力工具1的开关配合。该开关优选地位于壳体2的后部部分2a的内部。致动杠杆4可设置在壳体2的顶侧上(参见图1和图2)或底侧上(未示出)。致动杠杆4可具有阻挡机构5,用于避免工具1意外激活。优选地,当按压杠杆4并打开工具1时,必须克服弹簧力。如果工具1的使用者放开杠杆4,则弹簧力迫使杠杆4回到其原始位置内。此外,壳体的后部部分2a可以设置有转轮6,用于调节工具的马达的速度。转轮6可设置在壳体2的顶侧上(参见图1和图2)、底侧上(未示出)或任何侧向侧上(未示出)。壳体2的后部部分2a可以设置有多个槽8,用于使得壳体2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空气交换并且用于冷却位于壳体2内部的电子部件。
可以移除壳体2的后部部分2a的远侧后端2b,以便将至少一个电池14(参见图2)从壳体2的后部部分2a的内部撤回。一个或多个电池14可以组合以形成电池组13。在壳体2的后部部分2a的内部中形成用于接收电池组13的容纳部。电池组13可以例如通过摩擦连接、卡扣连接、胶水或螺钉附接到壳体2的远侧后端2b,或形成远侧后端2b的一体部分。壳体2的远端2b用作适于电池组13的容纳部的盖,并且可以通过卡扣作用的连接紧固到后部部分2a,卡扣作用的连接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向旋钮7,用于释放卡扣作用的连接。为了从壳体2的后部部分2a移除远侧后端2b,按压侧向旋钮7,从而释放卡扣作用的连接,并且允许壳体2的远端2b从后部部分2a分离并允许电池组13从壳体2撤回。电池组13分别为动力工具1及其电子部件提供它们操作需要的电能。在将电池组13插入到壳体2的后部部分2a中时,一个或多个电池14自动地连接到固定地位于壳体2内部的电连接器15。经由连接器15将存储在电池14中的电能提供给抛光机1的其他电气部件。当然,也可以利用来自市电电源的电能来操作动力工具1。在那种情况下,不需要电池组13,并且可以将用于电池组13的隔室用于容纳变压器和其他电路,变压器和其他电路用于将从100V到250V且从50Hz到60Hz的市电电压转换为适于动力工具1的电子部件的操作电压(例如12V、18V或24V)。
此外,位于壳体2的后部部分2a的内部的是电动马达16,其优选是具有马达轴16a的无刷(BL)马达,特别是BL直流(BLDC)马达。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马达轴16a致动第一齿轮机构17,该第一齿轮机构17可以限定马达轴16a的转速与工具轴19和/或23的转速之间的一定比率,该工具轴19和/或23最终驱动作业元件11。根据齿轮机构17的设计,该比率可以为1、大于1或小于1。通常,该比率将大于1,从而导致工具轴23比马达轴16旋转地更慢,从而增大施加到工具轴23的扭矩。优选地,第一齿轮机构17为行星齿轮。齿轮箱输出轴用附图标记18标示。输出轴18通过耦合组件20连接到第一工具轴19。
动力工具1可以包括第二齿轮机构24,以便将相应的马达轴16a和第一工具轴19围绕第一旋转轴线22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工具轴23围绕第二旋转轴线12的旋转运动,而两个轴线12、22以大于0°且小于180°的特定角度特别是大约90°相交。优选地,两个旋转轴线12、22的角度为大约97°-98°。第二工具轴23最终驱动作业元件11。建议第二齿轮机构24包括具有两个锥齿轮轮子26的锥齿轮。第二齿轮机构24的齿轮比可以是1、大于或小于1。第二齿轮机构24优选地位于动力工具1的工具头9中,特别是位于壳体2的前部外壳2e中。
与图2的实施例相比,分离的第一齿轮机构17和第二齿轮机构24也可以被设计为单个齿轮机构,例如其位于动力工具1的工具头9中,特别是壳位于体2的前部外壳2e中。在这种情况下,马达轴16a将通过耦合组件20直接耦合至第一工具轴19。可替代地,第一工具轴19可以形成马达轴16a的一体部分。马达轴16a和工具轴23之间的期望齿轮比可以通过第二齿轮机构24实现。因此,第二齿轮机构24不仅提供成用于将第一工具轴19的旋转通过大约90°角转换成第二工具轴23的旋转,而且还提供第一工具轴19的转速(对应于马达轴16a的转速)和第二工具轴23的转速之间的特定比率。优选地,第二齿轮机构24将提供大于1的齿轮比,从而相应地减小第二工具轴23相对于马达轴16a或第一工具轴19的转速并增加扭矩。在这种情况下,图2的两个分离的齿轮机构17、24的功能将被集成在单个齿轮机构例如像锥齿轮24中。可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工具1还可仅包括两个齿轮机构17、24之一或根本不包括齿轮机构。
此外,包括电气部件和电子部件的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PCB)位于壳体2内部,特别是壳体2的后部部分2a内部,该印刷电路板一起形成控制单元6a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控制单元6a包括微控制器和/或用于处理计算机程序的微处理器,该计算机程序被编程为,当其在微处理器上执行时,执行期望的马达控制功能。动力工具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LED6b,其指示电池14的负载状态。在该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LED 6b附接到控制单元6a的PCB。由LED 6b发出的光可以穿过透明窗口6c,透明窗口6c设置在外壳2的后部部分2a中。例如,当负载状态在100%到75%之间时,一个或多个LED 6b可以发出绿光;当负载状态在75%以下和50%之间时,一个或多个LED 6b可以发出黄光;当负载状态在50%以下时,一个或多个LED 6b可以发出红光;而当负载状态在25%以下时,红光闪烁。
动力工具1包括功能单元27,该功能单元27可释放地附接到第二工具轴23。功能单元27包括:基部元件28;第一附接构件29,用于将基部元件28可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马达驱动的工具轴;作业元件11;和第二附接构件30,用于将作业元件11附接到基部元件。根据本发明,第一附接构件29适于通过磁力将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可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在图1和图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功能单元27,特别是第一附接构件29。在下文中参考图3至图15更详细地描述功能单元27。
在图3至图10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作业元件11包括三角形或Δ形状(delta-shaped)的背衬垫11a,背衬垫11a在其底表面11c上具有一层钩环紧固件,呈打磨纸或打磨织物形式的打磨构件11e可释放地附接到该底表面11c。优选地,背衬垫11a执行轨道作业运动。当然,根据本发明的功能单元27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作业元件11和/或执行其他类型的作业运动的作业元件11。例如,图15的实施例包括功能单元27,该功能单元27具有呈圆形背衬垫11a形式的作业元件11,该作业元件11执行随机轨道作业运动。图16和图17的实施例包括功能单元27,该功能单元27具有呈圆形背衬垫11a形式的作业元件11,该作业元件11围绕工具轴23的旋转轴线12执行纯旋转作业运动。
通过克服磁力,可以将功能单元27简单且快速地从工具轴23脱离,该磁力保持功能单元27附接到工具轴23。此外,通过使功能单元27靠近工具轴23进入磁力作用的区域内,可以将功能单元27简单且快速地附接到工具轴23。功能单元27通过磁力自动地附接到工具轴23。磁力至少在轴向方向上、即平行于工具轴23的旋转轴线12作用。
第一附接构件29和第二附接构件30优选地布置在基部元件28的相对侧。因此,基部元件28用作某种耦合元件,用于将作业元件11耦合至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根据不同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的类型和设计,工具轴23围绕其旋转轴线12的纯旋转运动可以转换成作业元件11的不同类型的作业运动,其包括但不限于纯旋转作业运动、随机轨道作业运动、齿轮驱动(转子-轨道)作业运动以及轨道作业运动或偏心作业运动。不同类型的作业运动也可以简单地通过轨道作业运动的轨道的值或偏心作业运动的偏心的值与彼此区分开。此外,不同的功能单元27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具有不同的作业元件11而与彼此区分开。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其具有以下可能性,即简单地通过将附接到动力工具1上的一个功能单元27更换为具有另一个作业元件11和/或实现另一种类型的作业运动的功能单元27而使用不同的作业元件11和/或实现作业元件11的不同类型的作业运动。
建议第一附接构件29适于将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可以在功能单元27和工具轴23之间设置互锁机构,该互锁机构在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12延伸的平面中相对于工具轴23提供功能单元27的限定引导,并且一旦互锁机构起作用,该互锁结构就防止功能单元27相对于工具轴23围绕旋转轴线12的旋转。优选地,互锁机构只能在轴向方向上、即在平行于旋转轴线12的方向上断开连接。
互锁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附接构件29,第一附接构件29呈具有凹部的接收元件29a形式,该凹部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29b(参见图6)。接收元件29a的凹部适于接收相应的突出部23a,该突出部23a固定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或成为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的一体部分(参见图5)。突出部23a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23b,使得第一附接构件29的接收元件29a的凹部能够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接收工具轴23的突出部23a。突出部23a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接收元件29a的凹部中。
在图5和图6的实施例中,突出部23a和接收元件29a的凹部具有规则的六边形形状,其侧向侧表面23b和29b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在邻接的侧向侧表面23b和29b之间具有相同的120°角。这允许第一附接构件29的接收元件29a的凹部在0°、60°,120°、180°、240°和300°的六个离散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工具轴23的突出部23a。但是,突出部23a和接收元件29a的凹部也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非旋转对称的形状。
可以在突出部23a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永磁体31(参见图12),并且接收元件29a的凹部包括铁磁材料,特别是在其底表面29c中包括铁磁材料(参见图13)。以此方式,提供磁力,该磁力作用在第一附接构件29和工具轴23之间,并且该磁力相对于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保持功能单元27。在图12的实施例中,突出部23a具有容纳部23c,该容纳部23c接收四个分离的永磁体31。每个永磁体31具有90°的圆形段的形式。当然,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任何其他形式和数量的永磁体31。永磁体31可以胶合在容纳部23c内部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固定在其中。优选地,突出部23a包括盖元件(未示出),该盖元件可以固定地附接到突出部23a,从而闭合容纳部23c的开口并将永磁体31定位在其中。盖元件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以任何其他方式附接到突出部23a。盖元件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以便相对于永磁体31提供吸震效果。
在图13的实施例中,基部元件28由两个分离的部件28a、28b组成,它们可以牢固地附接到彼此。第一部件28a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具有凹部的接收元件29a。第二部件28b优选地由铁磁材料、特别是例如常规钢或不锈钢的铁磁金属制成。与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相对,第一部件28a包括接收部段28c,用于接收第二部件28b(参见图14)。此外,第一部件28a包括侧向夹持元件28d,至少一个侧向夹持元件28d位于接收部段28c的相对侧。每个夹持元件28d包括细长的臂部段和夹持部段28e,夹持部段28e在臂部段的远端处。当第二部件28b插入到第一部件28a的接收部段28c中时,夹持元件28d或细长的臂部段分别向外弹性弯曲。当基部元件28的第二部件28b完全插入到接收部段28c中时,夹持元件28d由于其弹性而将弹回到其原始位置,而夹持部段接合在第二部件28b的后面。在基部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和第二部件28b固定地附接到彼此的情况下,第二部件28b的顶表面形成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第二部件28b优选地由铁磁材料、特别是钢制成。因此,第二部件28b的顶表面形成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铁磁的底表面29c。
可替代地,建议在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的下方(参见图6和图7)设置一个或多个永磁体31,并且突出部23a由铁磁材料制成(参见图5)。同样,提供磁力,该磁力作用在第一附接构件29和工具轴23之间,并且相对于工具轴23保持功能单元27。
在图6和图7的实施例中,基部元件28由两个分离的部件28a、28b组成,它们可以牢固地附接到彼此。第一部件28a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一附接构件29的接收元件29a的凹部。接收元件29a的凹部朝底部闭合,并且具有由塑料材料片材制成的底表面29c。第二部件28b可以由铁磁材料制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由例如铝或塑料材料的非铁磁材料制成。第二部件28b包括用于永磁体31的容纳部28f。在该实施例中,四个永磁体31被接收在容纳部28f中,每个永磁体具有90°的圆形段的形式。当然,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任何其他形式和数量的永磁体31。永磁体31可以胶合在容纳部28f内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例如,通过压配合)固定在其中。当第一部件28a附接到第二部件28b时,通过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永磁体31被覆盖并保持在容纳部28f中。
与接收元件29a相对,第一部件28a包括接收部段28c,用于接收第二部件28b(类似于图14所示)。此外,第一部件28a包括侧向夹持元件28d,至少一个侧向夹持元件28d位于接收部段28c的相对侧。每个夹持元件28d包括细长的臂部段和夹持部段28e,夹持部段28e在臂部段的远端处。当第二部件28b插入到第一部件28a的接收部段28c中时,夹持元件28d或细长的臂部段分别向外弹性弯曲。当基部元件28的第二部件28b完全插入到接收部段28c中时,夹持元件28d由于其弹性而将弹回到其原始位置,而夹持部段接合在第二部件28b的后面。在基部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和第二部件28b固定地附接到彼此的情况下,包括位于容纳部28f中的永磁体31的第二部件28b的顶表面被形成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的塑料片材覆盖。因此,与图13的实施例相比,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不是由第二部件28b形成而是由第一部件28a形成。由永磁体31产生的磁场可以容易地穿过形成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的塑料片材,并且与工具轴23的突出部23a的铁磁材料相互作用。
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可以包括简单的延伸件(参见图2),其简单地将工具轴23的旋转运动直接传递到作业元件11。延伸件可以具有圆柱形或与在一端部上的第一附接构件29和在相对的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附接构件30功能性适合的任何其他形状。延伸件对于用于操作执行纯旋转作业运动的作业元件11特别有用,作业元件11例如是打磨板、抛光板或旋转刷。
优选地,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包括偏心元件(参见图3至图15)。第一附接构件29和第二附接构件30位于偏心元件的相对侧上。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通过第一附接构件29可释放地附接到基部元件28)的旋转轴线12以及作业元件11(通过第二附接构件30附接到基部元件28)的轴线12a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彼此呈一定距离地延伸。工具轴23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基部元件28,从而相应地提供作业元件11的轴线12a以及作业元件11本身围绕工具轴23的旋转轴线12的轨道运动。
进一步建议,第二附接构件30包括附接杆30a(参见图8),该附接杆30a例如通过轴承32可旋转地支撑在基部元件28中。作业元件11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优选地可释放地附接到附接杆30a。根据该实施例,作业元件11相对于基部元件28可围绕其轴线12a自由旋转。如果基部元件28包括偏心元件,则在该实施例中,作业元件11可在动力工具1的预期使用期间执行随机轨道作业运动。这种作业运动可用于打磨或抛光操作。为此目的,具有偏心元件和作业元件11的功能单元27可附接到动力工具1用于打磨操作,偏心元件具有例如为2mm或3mm的偏心,作业元件11为带有打磨片材11e的背衬垫11a的形式。类似地,具有偏心元件和作业元件11的功能单元27可附接到动力工具1用于抛光操作,偏心元件具有例如为12mm的偏心,作业元件11为带有抛光构件11d(例如,抛光垫)的背衬垫11a的形式。当然,偏心的值可能与上述值不同。
根据基部元件的设计,可能有必要在动力工具的前端部处设置不同类型的保护罩33,其覆盖功能单元27的至少一部分。图15示出第一类型的保护罩33a,其相应地覆盖和包围整个功能单元27。图16示出的保护罩33b具有比保护罩33a平坦得多的设计。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图16和17的实施例。保护罩33例如通过夹子连接或卡口连接附接到前部外壳2e的底端。保护罩33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
保护罩33还可以具有制动功能,该制动功能减慢或甚至完全防止作业元件11相对于基部元件28围绕其轴线12a自由旋转。通过制动功能,作业元件的随机轨道作业可以改变成纯轨道作业运动或偏心作业运动。可以机械地(通过保护罩33的静态底表面与可旋转作业元件11的顶表面之间的摩擦)或磁性地(通过作用在静态保护罩33与可旋转的作业元件11之间的磁力)提供制动功能。为了通过磁力实现制动功能,保护罩33和作业元件11的顶表面可以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磁体和/或铁磁元件。在图3、图4、图6、图7、图9中示出附接到作业元件11的永磁体34。它们被接收并保持在相应的容纳部35中,容纳部35设置在作业元件11中(参见图10)。未示出保护罩33的相应永磁体。在EP 3 501 732 A1中详细描述了通过磁力的制动功能,EP 3 501 732 A1以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作业元件11到功能单元27的第二附接构件30的附接。作业元件11可以固定地或可释放地附接到第二附接构件30。例如,附接杆30a可以形成作业元件11的顶表面的一体部分,并且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固持环,附接杆30a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插入到基部元件28的轴承32内并固定到基部元件28的轴承32。此外,附接杆30a可被保持并固定在基部元件28的轴承32中,并且作业元件11可以可释放地附接至附接杆30a。可释放的附接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磁性连接实现。
优选地,第二附接构件30或附接杆30a相应地包括突出部30b,突出部30b固定地附接到附接杆30a或成为附接杆30a的一体部分,突出部30b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30c(参见图8和图14)。突出部30b适于被相应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接收,接收元件36a的凹部形成在作业元件11的顶表面中或其上(参见图9)。接收元件36a的凹部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36b,使得附接杆30a的突出部30b可以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插入到作业元件11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中。以这种方式,附接杆30a和作业元件11以抗扭转的方式附接到彼此。可以在垂直于作业元件11的轴线12a延伸的平面内将扭矩从附接杆30a传递到作业元件11。然而,由于附接杆30a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基部元件28中的事实,作业元件11也可围绕其轴线12a相对于基部元件28自由旋转。这导致作业元件11的随机轨道作业运动。
在图8、图9和图14的实施例中,突出部30b和接收元件36a的凹部具有规则的六边形形状,其侧向侧表面30c和36b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在邻接的侧向侧表面30c和36b之间具有相同的120°角。这允许作业元件11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在0°、60°、120°、180°、240°和300°的六个离散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功能单元27的第二附接构件30的突出部30b。然而,突出部30b和接收元件36a的凹部也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非旋转对称的形状。
在平行于轴线12a的轴向方向上,作业元件11例如通过螺钉(未示出)可以相应地固定至第二附接构件30或附接杆30a。螺钉可以穿过作业元件11的底表面11c中的孔并拧入到位于作业元件11的顶表面上的附接杆30a中。当螺钉被拧紧至第二附接构件30时,螺钉头部沉入作业元件11的底表面11c上的适当的凹陷中。
优选地,第二附接构件30或附接杆30a的突出部30b通过磁力相应地在轴向方向上保持在作业元件11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中。为此目的,建议作业元件11在接收元件36a下方包括容纳部37,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永磁体38(参见图10)。在该实施例中,容纳部37接收四个分离的永磁体38,每个永磁体38具有90°的圆形段的形式。当然,可以使用任何其他形式和数量的永磁体38将作业元件11附接至功能单元27。永磁体38可以胶合在容纳部37内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固定在其中。它们也可以通过刚性支撑结构11b被固持在容纳部37中,刚性支撑结构11b可以任何其他方式胶合、焊接或固定到作业元件11的背衬垫11a的阻尼层上(参见图9)。
作业元件11到第二附接构件30的磁性附接允许作业元件11与功能单元27的容易且快速的附接和脱离。作业元件11相应地到功能单元27或动力工具1的这种磁性附接在EP3 520 962 A1中详细描述,EP 3 520 962 A1以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可以提供用于将功能单元27附接到工具轴23和用于将作业元件11附接到功能单元27的磁力的不同值。以此方式,当在轴向方向上拉动作业元件11时,使用者可以确保仅作业元件11从功能单元27分离,或者整个功能单元27从工具轴23分离。
建议第二附接构件30的突出部30b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30c和突出部23a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23b是相同的。类似地,第一附接构件29的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29b和作业元件11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36b是相同的。以这种方式,有可能的是,作业元件11可以直接附接到工具轴23,而无需通过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进行耦合。这在一些实施例中、尤其是在小尺寸时、特别是期望或要求工具头9的小高度的情况下是有利的。该实施例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元件11将执行与工具轴23相同的旋转运动。

Claims (19)

1.一种功能单元(27),其用于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功能单元(27)包括:
基部元件(28);
第一附接构件(29),其用于将基部元件(28)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马达驱动的工具轴(23);
作业元件(11),其适于在使用动力工具(1)的期间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以及
第二附接构件(30),其用于将作业元件(11)附接至基部元件(28);
其特征在于,
第一附接构件(29)适于通过磁力将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是抛光机或打磨机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第一附接构件(29)适于以抗扭转的方式将功能单元(27)的基部元件(28)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第一附接构件(29)包括具有凹部的接收元件(29a),凹部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29b),接收元件(29a)适于接收相应的突出部(23a),突出部(23a)固定地附接到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或成为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的一体部分,突出部(23a)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23b),使得第一附接构件(29)的接收元件(29a)能够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工具轴(23)的突出部(23a),并且其中突出部(23a)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底表面(29c)下方设置一个或多个永磁体(31),并且工具轴(23)的突出部(23a)由铁磁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永磁体(31)设置在突出部(23a)中,并且接收元件(29a)包括铁磁材料(29c)。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基部元件(28)包括以抗扭转的方式固定地附接到彼此的两个部件(28a,28b),第一部件(28a)包括第一附接构件(29),并且第二部件(28b)包括第二附接构件(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第一部件(28a)由塑料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第二部件(28b)由金属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基部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包括接收元件(29a),并且基部元件(28)的第二部件(28b)包括用于一个或多个永磁体(31)的容纳部(28f),当两个部件(28a,28b)固定地附接到彼此时,一个或多个永磁体(31)面向第一部件(28a)的接收元件(29a)。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元件(28)的第一部件(28a)设计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所述基部元件(28)的第二部件(28b)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两个部件(28a,28b)设计成当第二部件(28b)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部件(28a)接收时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扣连接(28d,28e)附接到彼此。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元件(28)包括偏心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第二附接构件(30)包括附接杆(30a),附接杆(30a)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基部元件(28)中,并且其中作业元件(11)以抗扭转的方式能够释放地附接到附接杆(30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附接杆(30a)包括突出部(30b),突出部(30b)固定地附接至附接杆(30a)或成为附接杆(30a)的一体部分,突出部(30b)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30c)并且适于被接收元件(36a)的相应的凹部接收,凹部形成在作业元件(11)的顶表面中或其上,接收元件(36a)的凹部具有相应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36b),使得附接杆(30a)的突出部(30b)能够在仅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插入到作业元件(11)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附接杆(30a)的突出部(30b)通过磁力沿轴向方向保持在作业元件(11)的接收元件(36a)的凹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附接杆(30a)的突出部(30b)的非旋转对称的外周表面(30c)和基部元件(28)的接收元件(29a)的凹部的非旋转对称的内周表面(29b)彼此对应,使得突出部(30b)就能够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离散的旋转位置中配合进入到接收元件(29a)的凹部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27),其特征在于,作业元件(11)包括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背衬垫(11a)的一个,抛光构件或打磨构件(11d,11e)能够释放地附接到背衬垫。
18.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其包括壳体(2)和位于其中的马达(16),马达(16)驱动动力工具(1)的工具轴(23),功能单元(27)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工具轴(23),功能单元(27)包括:
基部元件(28);
第一附接构件(29),其用于将基部元件(28)能够释放地附接到工具轴(23);
作业元件(11),其适于在动力工具(1)的使用期间对工件的表面进行作业;以及
第二附接构件(30),其用于将作业元件(11)附接到基部元件(28);
其特征在于,
动力工具(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单元(27)。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其特征在于,手导式的动力工具(1)是抛光机或打磨机的形式。
CN202011253176.XA 2020-01-23 2020-11-11 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 Pending CN113146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53388.2 2020-01-23
EP20153388.2A EP3854523A1 (en) 2020-01-23 2020-01-23 Functional unit for a hand-guided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with such a functional uni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6436A true CN113146436A (zh) 2021-07-23

Family

ID=6919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3176.XA Pending CN113146436A (zh) 2020-01-23 2020-11-11 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29232A1 (zh)
EP (1) EP3854523A1 (zh)
CN (1) CN1131464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6853B (zh) * 2021-12-27 2023-06-02 安徽坤源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铝材打磨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44496A1 (de) * 1994-12-14 1996-06-20 Metec Cnc Praezisionsteile Gmb Adapter zum Anschluß wechselbarer Werkzeuge an ein Arbeitsgerät
DE29923017U1 (de) * 1999-12-30 2000-02-24 Koenig J Gmbh & Co Werkzeugfab Vorrichtung zum lösbaren Befestigen eines Schleifkörpers an einer Schleifmaschine
CN1891405A (zh) * 2005-07-05 2007-01-10 奥古斯特吕格贝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载体部分和盘状工作部分的刀具
CN200967164Y (zh) * 2006-10-11 2007-10-31 李建军 一种砂光机
CN201279728Y (zh) * 2008-07-31 2009-07-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
CN103895067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台锯
CN105538241A (zh) * 2014-10-24 2016-05-04 盖多·瓦伦蒂尼 手持式和/或手动式动力工具
CN110116354A (zh) * 2018-02-06 2019-08-13 盖多·瓦伦蒂尼 手持和手导动力工具和用于其的背衬垫形式的作业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1562A (en) * 1998-01-27 1999-07-13 Robison; Troy Magnetic chuck assembly
US7657960B2 (en) * 2006-05-17 2010-02-09 Umbrell Richard T Quick release connector for dual-sided buffing pad
EP3501732B1 (en) 2018-03-21 2020-05-13 Guido Valentini Hand-held machine tool for sanding or polishing a workpiece adapted for realiz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working movemen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44496A1 (de) * 1994-12-14 1996-06-20 Metec Cnc Praezisionsteile Gmb Adapter zum Anschluß wechselbarer Werkzeuge an ein Arbeitsgerät
DE29923017U1 (de) * 1999-12-30 2000-02-24 Koenig J Gmbh & Co Werkzeugfab Vorrichtung zum lösbaren Befestigen eines Schleifkörpers an einer Schleifmaschine
CN1891405A (zh) * 2005-07-05 2007-01-10 奥古斯特吕格贝格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载体部分和盘状工作部分的刀具
CN200967164Y (zh) * 2006-10-11 2007-10-31 李建军 一种砂光机
CN201279728Y (zh) * 2008-07-31 2009-07-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
CN103895067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台锯
CN105538241A (zh) * 2014-10-24 2016-05-04 盖多·瓦伦蒂尼 手持式和/或手动式动力工具
CN110116354A (zh) * 2018-02-06 2019-08-13 盖多·瓦伦蒂尼 手持和手导动力工具和用于其的背衬垫形式的作业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4523A1 (en) 2021-07-28
US20210229232A1 (en)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1412B2 (en) Hand operated power tool
EP3520960B1 (en) Hand-held and hand-guided power tool comprising a working element releasably attached thereto and working element in the form of a backing pad for such a power tool
US20200254580A1 (en) Hand-held and hand-guided random orbital polishing or sanding power tool
JP5255959B2 (ja) 作業工具
US20090183887A1 (en) Power hand tool system with universal flexible shaf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CN111098209B (zh) 手持和手引导式随机轨道抛光或砂磨动力工具
EP3421179A1 (en) Polishing pad for releasable attachment to a bottom surface of a plate-like backing pad of a power tool, backing pad and hand-held power tool
EP3238878A1 (en) Hand held or hand guided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 tool
CN113146436A (zh) 功能单元以及手导式的动力工具
US20200384596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for sending or polishing a workpiece
US20210308824A1 (en) Double-sided polishing or sanding member for attachment to a hand-guided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with such a polishing or sanding member
US20210229239A1 (en) Protective shroud for a hand-guided power tool and hand-guided power tool with such a protective shroud
CN214519995U (zh) 手持式和/或手动式动力工具
EP4063069B1 (en) Plate-like backing pad adapted for releasable attachment to a hand-held polishing or sanding power tool
CN112171467B (zh) 电动动力工具装置
JP2009220202A (ja) 電気式研磨ガン
CN114161282A (zh) 手持式电池操作的电动工具
JP2011125664A (ja) 表面処理具
JP2001238724A (ja) 自動爪研削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