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442B -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442B
CN113141442B CN202010055408.4A CN202010055408A CN113141442B CN 113141442 B CN113141442 B CN 113141442B CN 202010055408 A CN202010055408 A CN 202010055408A CN 113141442 B CN113141442 B CN 113141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ange
sub
shoo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5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442A (zh
Inventor
季军
赖昌材
胡红旗
王铭学
宋艳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54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在摄像机拍摄时可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补光。摄像机的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补光,且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该第一覆盖范围;第一覆盖范围至少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一覆盖子范围与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二覆盖子范围与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当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补光时,主摄模块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以便其进行拍摄,实现细节抓拍。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背景技术
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一。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丰富而具备较强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在许多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机是其较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图像采集。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视频监控系统中多采用多目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以实现大范围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其中,多目摄像机包括主摄模块,多个副摄模块及中央处理模块。在多目摄像机工作时,主摄模块可在其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对应图像,并传输给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对主摄模块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如果中央处理模块通过分析主摄模块采集到的图像,发现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有目标对象(如人,车等)出现,则可根据目标对象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的位置,触发相应的副摄模块进行拍摄,以获得对应图像。其中,多目摄像机中主摄模块包含的镜头通常是广角镜头,监测范围较大。副摄模块包含的镜头通常是长焦镜头,监测细节清晰,视野内的目标清晰度可达到分辨级别。这样,多目摄像机通过主摄模块和副摄模块的配合,可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
但是,上述多目摄像机只能在白天或光线充足的场所正常使用。在阴天、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场所等低照度环境中,会由于光线不足导致无法采集到清晰的图像。这就需要为多目摄像机的拍摄实施补光。目前,可通过为多目摄像机搭配外置的补光灯来实现低照度环境下的补光。但现有的补光灯没有办法实现大范围长距离补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在摄像机拍摄时,可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补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可以包括:处理模块,主摄模块,第一副摄模块,第二副摄模块及补光模块。其中,补光模块,用于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该第一覆盖范围;该第一覆盖范围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该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一覆盖子范围与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二覆盖子范围与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主摄模块,用于当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第一副摄模块,用于在该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采用该技术方案,摄像机所包含的补光模块,可依次在与不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的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以达到通过不间断扫描的方式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为主摄模块或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的目的,实现了大范围的补光。另外,由于补光模块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无需覆盖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而补光范围由补光模块的灯杯决定,也就是说,无需选择灯杯的角度较大的补光模块,可以理解的灯杯的角度越小,补光距离越大,因此可同时实现长距离的补光。这样,即使在低照度环境下,也能较好的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补光模块可以包括:云台和安装在云台上的补光灯;补光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云台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一边。利用云台带动补光灯进行扫描,实现了不间断的扫描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补光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补光模块,具体用于控制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通过多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后熄灭,实现了不间断的扫描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第一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向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主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上述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第二副摄模块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上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其中,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8毫米,20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中部区域的监控能力;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20毫米,32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远方区域的监控能力。上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可以实现4倍光学变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的补光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摄像机的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该第一覆盖范围;其中,第一覆盖范围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第一覆盖范围对摄像机的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一覆盖子范围与摄像机的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二覆盖子范围与摄像机的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当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主摄模块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摄像机的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第一副摄模块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可以包括:补光模块的云台带动补光模块的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二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可以包括:补光模块包括的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第一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向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上述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第二副摄模块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上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上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可以包括:处理模块,主摄模块,第一副摄模块,第二副摄模块,第一补光模块及第二补光模块。其中,第一补光模块,用于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主摄模块,用于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应识别,在第一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向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并控制第二补光模块开启以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第二覆盖范围与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且小于第一覆盖范围;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用于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采用该技术方案,摄像机的第一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处理模块在根据主摄模块拍摄得到的图像确定出有目标对象出现时,可根据目标对应所处的位置向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并控制第二补光模块开启为该副摄模块实施补光,以便其进行拍摄。实现了大范围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补光模块可以包括:云台和安装在云台上的补光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位置信息通过控制云台带动补光灯旋转到对应位置并开启,以便补光灯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在该实施例中,当副摄模块的镜头为长焦镜头时,这样的补光方案节约了成本。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补光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至少两组补光灯中的对应补光灯开启,以便补光灯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相较于利用云台带动补光灯转动到对应位置为副摄模块实施补光的方案,利用多组补光灯实现对对应副摄模块的补光,成本低。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主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上述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上述第二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上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其中,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8毫米,20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中部区域的监控能力;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20毫米,32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远方区域的监控能力。上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可以实现4倍光学变焦。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的补光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摄像机的第一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第一覆盖范围与摄像机的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主摄模块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摄像机的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应识别,在第一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摄像机的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向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并控制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向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并控制摄像机的第二补光模块开启以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第二覆盖范围与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且小于第一覆盖范围;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控制第二补光模块开启以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可以包括:处理模块根据位置信息通过控制云台带动补光灯旋转到对应位置并开启,以便该补光灯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控制第二补光模块开启以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可以包括:处理模块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至少两组补光灯中的对应补光灯开启,以便补光灯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主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上述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上述第二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上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上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可以包括:处理模块,主摄模块,安装在第一云台上的副摄模块及补光模块;其中,补光模块,用于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该第一覆盖范围;其中,第一覆盖范围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组成,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主摄模块,用于当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第一云台带动副摄模块转动到对应位置,并向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副摄模块,用于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采用该技术方案,摄像机所包含的补光模块,可依次在不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以达到通过不间断扫描的方式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为主摄模块或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的目的,实现了大范围的补光。另外,由于补光模块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无需覆盖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而补光范围由补光模块的灯杯决定,也就是说,无需选择灯杯的角度较大的补光模块,可以理解的灯杯的角度越小,补光距离越大,因此可同时实现长距离的补光。这样,即使在低照度环境下,也能较好的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补光模块可以包括:第二云台和安装在第二云台上的补光灯;补光模块,具体用于通过第二云台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一边。利用云台带动补光灯进行扫描,实现了不间断的扫描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补光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补光模块,具体用于控制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通过多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后熄灭,实现了不间断的扫描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主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上述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上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其中,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8毫米,20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中部区域的监控能力;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20毫米,32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远方区域的监控能力。上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可以实现4倍光学变焦。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的补光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摄像机的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其中,第一覆盖范围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第一覆盖范围与摄像机的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当补光模块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主摄模块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摄像机的处理模块;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控制摄像机的第一云台带动摄像机的副摄模块转动到对应位置,并向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副摄模块在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包括:补光模块的第二云台带动补光模块的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一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包括:补光模块的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主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上述副摄模块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上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上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当计算机软件指令在摄像机的处理模块中运行时,使得摄像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机的补光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机的补光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可以包括:处理模块;主摄模块,第一副摄模块,第二副摄模块及补光模块;主摄模块的主拍摄范围包括第一副摄模块的第一拍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副摄模块的第一拍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拍摄范围与第二拍摄范围不重合;补光模块,用于在主摄模块,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拍摄时进行补光,补光模块在主摄模块拍摄时的补光范围不能覆盖主拍摄范围,补光模块在第一副摄模块进行拍摄时的补光范围与第一拍摄范围有交集,补光模块在第二副摄模块进行拍摄时的补光范围与第二拍摄范围有交集;处理模块,用于对主摄模块拍摄的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第一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对象时,确定拍摄范围能够覆盖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向拍摄范围能够覆盖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第一副摄模块或第二副摄模块,用于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其中,拍摄范围也可以称为视场角范围。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第四方面及第六方面所述的摄像机的补光方法,第七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第八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分别与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及第五方面所述的摄像机对应,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摄像机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灯扫描补光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机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补光灯扫描补光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的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目前,为实现大范围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现有视频监控系统中多采用多目摄像机(Multi-camera)或具有广角主摄和动态变焦副摄的摄像机来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多目摄像机因其未包含补光灯,因而只能在白天或光线充足的场所正常使用。在阴天、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场所等低照度环境中,多目摄像机会由于光线不足导致无法采集到清晰的图像。可通过为多目摄像机搭配外置的补光灯来实现低照度环境下的补光。但,一般的,对于补光灯而言,其灯杯的角度越大,补光范围越大,但补光灯提供的光线强度越弱,相应的补光距离也就越小;灯杯的角度越小,补光范围越小,但补光灯提供的光线强度越强,相应的补光距离也就越大。因此,如果采用现有的补光灯为多目摄像机的拍摄实施补光,则无法实现大范围长距离补光。
具有广角主摄和动态变焦副摄的摄像机,本身便配置有两个补光灯。其中一个补光灯(如称为补光灯1)主要为广角主摄的拍摄实施补光。另一个补光灯(如称为补光灯2)主要为变焦副摄的拍摄实施补光。对于广角主摄的补光而言,若要确保补光灯1的补光范围能够覆盖广角主摄的视场角范围,则需采用灯杯的角度较大的补光灯,但这会导致补光距离较小。例如,以广角主摄的视场角为60°为例,若要补光灯1的补光范围能够覆盖广角主摄的视场角范围,那么该补光灯1的补光距离仅能达到15米。也就是说,现有具有广角主摄和动态变焦副摄的摄像机,对广角主摄实施的补光,也是无法实现大范围长距离补光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其所包含的补光模块,不仅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补光,还可以实现长距离的补光。这样,即使在低照度环境下,也能较好的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视频监控系统至少可以包括:摄像机101和视频监控平台102。摄像机101和视频监控平台102可通过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无线等多种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摄像机101,也可以称为监控摄像机,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设置在被监视的场所。摄像机101工作时,可在被监视场所中进行图像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传输给视频监控平台102。视频监控平台102是视频监控系统的显示部分,可包括一台或多台监视器(图1中以包括一台监视器为例示出),用于显示来自摄像机101实时采集的图像。
为了能够实现大范围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机101可包括多个摄像模块。如,摄像机101可包括一个主摄模块,一个或多个副摄模块。其中,主摄模块主要负责实现大范围监控,副摄模块主要负责实现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摄像机101包括一个主摄模块,多个副摄模块的场景中,该摄像机101可以称为多目摄像机。在摄像机101包括一个主摄模块和一个副摄模块(该副摄模块可被设置在云台上)的场景中,主摄模块可以为广角主摄,副摄模块可以为动态变焦副摄。对于摄像机101的具体结构在以下实施例中将详细进行介绍。
一般的,在阴天、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场所等低照度环境下,需要对摄像机101的拍摄实施补光,以辅助摄像机101拍摄到更清晰的图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利用云台或者补光灯阵列的方式进行不间断扫描补光,以在低照度环境下,为摄像机101实施大范围长距离的补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1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摄像机101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01,主摄模块202,至少两个副摄模块203及补光模块204。在该实施例中,该摄像机101可称为多目摄像机。主摄模块202,至少两个副摄模块203及补光模块204可分别与处理模块201连接。
其中,主摄模块202和副摄模块203均用于图像采集。主摄模块202具有视场角大的特点,主要负责实现大范围监控。副摄模块203具有焦距长的特点,主要负责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
在摄像机101工作时,主摄模块202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进行图像的实时采集。副摄模块203在处理模块201进行目标对象识别确定有目标对象出现时,在处理模块201的控制下开启,进行图像的采集,并在图像采集结束后在处理模块201的控制下关闭。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1可负责对主摄模块202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并在确定有目标对象出现时,确定至少两个副摄模块203中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副摄模块203,并通过向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副摄模块203发送拍摄指令,以触发副摄模块203开启以进行图像采集。
补光模块204主要负责在低照度环境下为主摄模块202及副摄模块203的拍摄实施补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摄模块202和副摄模块203均可包括镜头、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主摄模块202的镜头可以为广角镜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可大于60度,该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毫米,8毫米]。副摄模块203的镜头可以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在副摄模块203的镜头为长焦镜头时,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其中,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8毫米,20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中部区域的监控能力;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如果为[20毫米,32毫米],则可以补充主摄模块监控区域中远方区域的监控能力。在副摄模块203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时,该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毫米,32毫米],可以实现4倍光学变焦。滤光片是摄像模块(如主摄模块202或副摄模块203)的感光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可选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图像传感器主要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在摄像模块(如主摄模块202或副摄模块203)开启时,光线通过摄像模块的镜头被传递到摄像模块的滤光片上,滤光片将光信号传递给图像传感器,由图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之后,电信号被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即实现图像的采集。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补光模块204可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补光模块204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该第一覆盖范围,以便可为主摄模块202或副摄模块203的拍摄实施补光。
其中,以摄像机包括两个副摄模块,如称为第一副摄模块和第二副摄模块为例。该第一覆盖范围至少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该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一覆盖子范围与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二覆盖子范围与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块204可通过不间断扫描的方式,依次在多个覆盖子范围,如上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一个周期内补光模块204提供的光线所覆盖的范围,即上述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对应。所述对应指的是有对应关系,例如,第一覆盖范围大于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又如,第一覆盖范围小于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或者第一覆盖范围等于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副摄模块203的视场角范围可与一个覆盖子范围对应,也可与多个覆盖子范围对应,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低照度环境下,补光模块204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同时,主摄模块202可在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并将获得的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201。处理模块201接收到来自主摄模块202的图像后,可对接收到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判断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人或车辆等对象)。如果确定存在目标对象,则处理模块201可控制摄像机101的至少两个副摄模块203中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对应副摄模块开启,以便其对目标对象实现细节抓拍。其中,目标对象所在位置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如,处理模块201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目标对象在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内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即为目标对象所在位置。
具体的,继续以摄像机包括两个副摄模块,如称为第一副摄模块和第二副摄模块为例。补光模块204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主摄模块202进行拍摄可获得对应图像,本实施例中称为第一图像。主摄模块202可将该第一图像传输给处理模块201。此时由于补光模块204仅是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的,可以认为主摄模块202采集到的第一图像中,该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区域的图像信息是比较清晰的。因此,处理模块201根据第一图像仅可较为准确的识别出该第一覆盖子范围是否有目标对象出现。也就是说,处理模块201接收到来自主摄模块202的第一图像后,可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判断第一覆盖子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果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则处理模块201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目标对象所在位置,并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以触发其进行拍摄。如上描述,目标对象所在位置为上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因此与目标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副摄模块,即为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也就是说,处理模块201可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在第一副摄模块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可进行拍摄,获得第二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由于补光模块204当前是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的,而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与该第一覆盖子范围是对应的,因此,补光模块204此时也可为第一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使得第一副摄模块采集到较为清晰的第二图像。另外,由于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是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因此其采集到的第二图像细节清晰,目标对象的清晰度可达到分辨级别。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此提供补光模块204的两种可能实现方式,用于实现不间断扫描补光。以下结合示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204包括:云台和安装在该云台上的补光灯。具体的:通过云台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202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一边,以实现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目的,从而在主摄模块202或副摄模块203进行拍摄时实施补光。
例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101的主视图。图3所示的摄像机101以其包含一个主摄模块,四个副摄模块,云台和补光灯为例示出。其中,四个副摄模块可分别称为副摄模块1,副摄模块2,副摄模块3和副摄模块4,补光灯安装在云台上。当然,图3所示的摄像机101还包括处理模块,图3中未示出。结合图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灯扫描补光的示意图。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云台可带动补光灯进行不间断地扫描补光。示例性的,云台可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一边旋转到另一边。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示例,云台可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再从第二边旋转到第一边,以此类推,反复转动,以形成不间断扫描补光的效果。
其中,云台带动补光灯每转到一个位置,补光灯所进行补光的覆盖范围可称为覆盖子范围。不同覆盖子范围可与不同副摄模块对应,结合图3,如图4所示,覆盖子范围1和覆盖子范围2与副摄模块1对应,覆盖子范围3与副摄模块2对应。云台带动补光灯从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或从第二边旋转到第一边提供的光线所覆盖的范围可称为上述第一覆盖范围。也就是说,云台带动补光灯从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或从第二边旋转到第一边的过程中,云台转到多个位置时补光灯提供的光线的覆盖范围(即多个覆盖子范围)可组成第一覆盖范围。
在云台带动补光灯进行不间断地扫描补光的同时,主摄模块可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如称为第一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如,结合图4,补光灯当前在覆盖子范围3进行补光。此时,主摄模块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拍摄获得了第一图像。主摄模块将该第一图像传输给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根据第一图像可确定出该覆盖子范围3内有目标对象(如,人)出现。处理模块可向四个副摄模块中与覆盖子范围3对应的副摄模块,即副摄模块2发送拍摄指令。如,处理模块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出人所出现的位置。根据人所出现的位置,处理模块可确定四个副摄模块中,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人的副摄模块2,并向该副摄模块2发送拍摄指令。在副摄模块2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副摄模块2可在该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此时补光灯在覆盖子范围3内提供的光线也可以为副摄模块2实施补光,以便副摄模块2拍摄得到较为清晰的第二图像,以实现对出现人的细节抓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所示的摄像机101仅是一种示例,并未对摄像机101具体包括的副摄模块的个数,以及主摄模块,副摄模块及安装有补光灯的云台的位置关系进行具体限制。摄像机101具体包括的副摄模块的个数,以及主摄模块,副摄模块及安装有补光灯的云台的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204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这至少两组补光灯可称为阵列灯。具体的:该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以实现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目的,从而在主摄模块202或副摄模块203进行拍摄时实施补光。
例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机101的主视图。图5所示的摄像机101以其包含一个主摄模块,四个副摄模块,四组补光灯为例示出。其中,四个副摄模块可分别称为副摄模块1,副摄模块2,副摄模块3和副摄模块4。四组补光灯可分别称为补光灯1,补光灯2,补光灯3和补光灯4。当然,图5所示的摄像机101还包括处理模块,图5中未示出。结合图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补光灯扫描补光的示意图。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阵列灯,即摄像机101包括的四组补光灯可模拟实现不间断地扫描补光。示例性的,这四组补光灯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示例,补光灯1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1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2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2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3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3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4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4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1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1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2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2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3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3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4亮起再熄灭,以此类推,四组补光灯交替亮起后熄灭,以形成不间断扫描补光的效果。作为又一种示例,补光灯1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1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2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2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3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3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4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4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3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3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2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2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1亮起再熄灭,在补光灯1熄灭后(或熄灭的同时)补光灯2亮起再熄灭,依次类推,也可达到四组补光灯交替亮起后熄灭的目的。
其中,每组补光灯所进行补光的覆盖范围可称为覆盖子范围。不同覆盖子范围可与不同副摄模块对应,结合图5,如图6所示,覆盖子范围1与副摄模块1对应,覆盖子范围2与副摄模块2对应,覆盖子范围3与副摄模块3对应,覆盖子范围4与副摄模块4对应。四组补光灯交替亮起后提供的光线所覆盖的范围可组成上述第一覆盖范围。
在四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以进行不间断地扫描补光的同时,主摄模块可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如称为第一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如,结合图6,当前补光灯1亮起,在覆盖子范围1进行补光,补光灯2,补光灯3及补光灯4是熄灭的。此时,主摄模块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拍摄获得了第一图像。主摄模块将该第一图像传输给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根据第一图像可确定出该覆盖子范围1内有目标对象(如,人)出现。处理模块可向四个副摄模块中与覆盖子范围1对应的副摄模块,即副摄模块1发送拍摄指令。如,处理模块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出人所出现的位置。根据人所出现的位置,处理模块可确定四个副摄模块中,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人的副摄模块1,并向该副摄模块1发送拍摄指令。在副摄模块1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副摄模块1可在该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此时补光灯1在覆盖子范围1内提供的光线也可以为副摄模块1实施补光,以便副摄模块1拍摄得到较为清晰的第二图像,以实现对出现人的细节抓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5所示的摄像机101仅是一种示例,并未对摄像机101具体包括的副摄模块的个数,补光灯的个数,以及主摄模块,副摄模块及补光灯的位置关系进行具体限制。摄像机101具体包括的副摄模块的个数,补光灯的个数,以及主摄模块,副摄模块及补光灯的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在此不做限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机所包含的补光模块,可依次在与不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的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以达到通过不间断扫描的方式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为主摄模块及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的目的,实现了大范围的补光。另外,由于补光模块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无需覆盖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而补光范围由补光模块的灯杯决定,也就是说,无需选择灯杯的角度较大的补光模块,可以理解的灯杯的角度越小,补光距离越大,因此可同时实现长距离的补光。这样,即使在低照度环境下,也能较好的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和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机1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摄像机101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1,主摄模块702,至少两个副摄模块703,第一补光模块704及第二补光模块705。在该实施例中,该摄像机101可称为多目摄像机。主摄模块702,至少两个副摄模块703,第一补光模块704及第二补光模块705可分别与处理模块701连接。
其中,主摄模块702及副摄模块703的具体描述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摄模块202及副摄模块203的描述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模块704主要负责在低照度环境下为主摄模块702的拍摄实施补光。第二补光模块705主要负责低照度环境下为副摄模块703的拍摄实施补光。
具体的,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第一补光模块704可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以便在主摄模块702进行拍摄时实施补光。其中,该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702的视场角范围对应。在至少两个副摄模块703中的某个副摄模块被控制开启(如接收到处理模块701发送的拍摄指令)后,第二补光模块705可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该第二覆盖范围与被控制开启的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且小于第一覆盖范围。
如,在低照度环境下,第一补光模块704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同时,主摄模块702可在主摄模块702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如称为第一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701。处理模块701接收到来自主摄模块702的第一图像后,可对接收到的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判断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人或车辆等对象)。如果确定存在目标对象,则处理模块701可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从至少两个副摄模块703中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目标对象的副摄模块,如称为第一副摄模块开启,并控制第二补光模块705开启以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以便第一副摄模块在第二补光模块705提供的光线下,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此提供第二补光模块705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下结合示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补光模块705包括:云台和安装在该云台上的补光灯。具体的:根据处理模块701确定出的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701通过控制云台带动补光灯旋转到对应位置并开启,以便补光灯在上述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从而为上述第一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
例如,摄像机101包括处理模块,一个主摄模块,四个副摄模块,补光灯1,云台和补光灯2。其中,四个副摄模块可分别称为副摄模块1,副摄模块2,副摄模块3和副摄模块4,补光灯2安装在云台上。
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补光灯1可为主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主摄模块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并将获得的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如,在补光灯1提供的光线下,主摄模块拍摄获得了第一图像。主摄模块将该第一图像传输给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以确定是否有目标对象出现。当确定有目标对象(如,人)出现时,处理模块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出人所出现的位置。根据人所出现的位置,处理模块可确定四个副摄模块中,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人的副摄模块,如副摄模块2,并向该副摄模块2发送拍摄指令。并且,处理模块可通过控制云台带动补光灯2旋转到人所出现位置对应的位置并开启补光灯2。在副摄模块2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副摄模块2可在该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此时补光灯2负责为副摄模块2实施补光,以便副摄模块2拍摄得到较为清晰的第二图像,以实现对出现人的细节抓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补光模块705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具体的:根据处理模块701确定出的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处理模块701控制至少两组补光灯中的对应补光灯开启,以便补光灯在上述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从而为上述第一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
例如,摄像机101包括处理模块,一个主摄模块,四个副摄模块,补光灯1,四组补光灯2。其中,四个副摄模块可分别称为副摄模块1,副摄模块2,副摄模块3和副摄模块4。四组补光灯2可分别称为补光灯2-1,补光灯2-2,补光灯2-3和补光灯2-4。
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补光灯1可为主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主摄模块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并将获得的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如,在补光灯1提供的光线下,主摄模块拍摄获得了第一图像。主摄模块将该第一图像传输给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以确定是否有目标对象出现。当确定有目标对象(如,人)出现时,处理模块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出人所出现的位置。根据人所出现的位置,处理模块可确定四个副摄模块中,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该人的副摄模块,如副摄模块2,并向该副摄模块2发送拍摄指令。并且,处理模块可根据人所出现的位置,控制补光灯2-1,补光灯2-2,补光灯2-3及补光灯2-4中与该位置对应的补光灯,如补光灯2-2开启。在副摄模块2接收到拍摄指令后,副摄模块2可在该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此时补光灯2-2负责为副摄模块2实施补光,以便副摄模块2拍摄得到较为清晰的第二图像,以实现对出现人的细节抓拍。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摄像机1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摄像机101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01,主摄模块802,安装在第一云台805上的副摄模块803及补光模块804。主摄模块802,安装在第一云台805上的副摄模块803及补光模块804分别与处理模块801连接。
其中,主摄模块802和副摄模块803均用于图像采集。主摄模块802主要负责实现大范围监控。副摄模块803主要负责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主摄模块802和副摄模块803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摄模块202和副摄模块203的对应描述,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在摄像机101工作时,主摄模块802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进行图像的实时采集。副摄模块803在处理模块801进行目标对象识别确定有目标对象出现时,在处理模块801的控制下通过第一云台805带动转到目标对象出现的对应位置并开启,进行图像的采集,并在图像采集结束后在处理模块801的控制下关闭。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01可负责对主摄模块802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并在确定有目标对象出现时,通过控制第一云台805转动带动副摄模块803转动到对应位置并向该副摄模块803发送拍摄指令,以触发其进行图像采集。
补光模块804主要负责在低照度环境下,在第一覆盖范围内为主摄模块802及副摄模块803的拍摄实施补光。补光模块804实施补光的具体实现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补光模块204的具体实现类似。区别在于,该补光模块804不间断扫描过程中进行补光所覆盖的范围,如称为覆盖子范围与副摄模块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摄像机101拍摄的具体过程为:补光模块804在一个覆盖子范围,如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主摄模块802在进行拍摄可获得对应图像,本实施例中称为第一图像。主摄模块802可将该第一图像传输给处理模块801。此时由于补光模块804仅是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的,因此,可以认为处理模块801根据第一图像仅可较为准确的识别出该第一覆盖子范围是否有目标对象出现。也就是说,处理模块801接收到来自主摄模块802的第一图像后,可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判断第一覆盖子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果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则处理模块801可根据第一图像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即确定目标对象所在位置。根据目标对象所在位置,处理模块801可控制第一云台805带动副摄模块803转动到对应位置并向该副摄模块803发送拍摄指令。在副摄模块803接收到该拍摄指令后,副摄模块803可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获得第二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由于补光模块804当前是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的,而副摄模块803被转到了目标对象所在的对应位置,而目标对象出现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因此,补光模块804此时也可为副摄模块803的拍摄实施补光,使得副摄模块803采集到较为清晰的第二图像。另外,由于副摄模块803的镜头可以是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因此其采集到的第二图像细节清晰,目标对象的清晰度可达到分辨级别。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补光模块804的两种可能实现方式,用于实现不间断扫描补光。以下结合示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804包括:第二云台和安装在该第二云台上的补光灯。具体的:通过第二云台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802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一边,以实现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目的,从而在主摄模块802或副摄模块803进行拍摄时实施补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补光模块804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这至少两组补光灯可称为阵列灯。具体的:该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以实现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目的,从而在主摄模块802或副摄模块803进行拍摄时实施补光。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例一和实例二中补光模块804的补光过程,及主摄模块802和副摄模块803的拍摄过程,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对应内容类似。区别仅在于,(1)、该补光模块804不间断扫描过程中进行补光所覆盖的范围,如覆盖子范围与副摄模块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2)、处理模块801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对象所在位置通过控制第一云台转动带动副摄模块转到对应位置后开启进行细节抓拍的,而不是从多个副摄模块中选择出对应位置的副摄模块开启进行细节抓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机101。该摄像机101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的主摄模块,安装在云台上的副摄模块,第一补光模块及第二补光模块。
其中,主摄模块及副摄模块的具体描述与图8所示实施例中主摄模块及副摄模块的描述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模块主要负责在低照度环境下为主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第二补光模块主要负责低照度环境下为副摄模块的拍摄实施补光。
具体的,当摄像机101在低照度环境下工作时,第一补光模块可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以便在主摄模块进行拍摄时实施补光。其中,该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在副摄模块被云台带动转到对应位置并开启后,第二补光模块可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该第二覆盖范围与被转到对应位置后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且小于第一覆盖范围。具体的,该第二补光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
如,在低照度环境下,第一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的同时,主摄模块可在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内进行实时拍摄,以获得图像,如称为第一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图像实时传输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接收到来自主摄模块的第一图像后,可对接收到的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判断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人或车辆等对象)。如果确定存在目标对象,则处理模块可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控制云台带动副摄模块转动到与该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并向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并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至少两组补光灯中与该位置信息对应的补光模块开启以在第二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以便副摄模块在第二补光模块提供的光线下,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细节抓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摄像机101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摄像机101的具体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机101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如,摄像机101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通信接口等。其中,存储模块可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模块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模块的指令,从而执行摄像机101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的指令,根据第一图像确定是否有目标对应出现,控制云台转动,控制对应副摄模块开启等。通信接口可用于连接如视频监控平台等设备,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的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摄像机包括:处理模块;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的主摄模块,至少两个副摄模块及补光模块。例如,该摄像机可以为图2,图3或图5所示的摄像机。以至少两个副摄模块包括第一副摄模块和第二副摄模块为例。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901、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第一覆盖范围。
其中,上述第一覆盖范围至少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第一覆盖范围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一覆盖子范围与摄像机的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第二覆盖子范围与摄像机的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
S902、当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主摄模块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处理模块。
S903、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
S904、第一副摄模块在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补光模块可以包括:云台和安装在云台上的补光灯。上述S901具体的可以为:云台带动补光灯从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第一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补光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上述S901具体的可以为: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
可选的,上述S903具体的可以为:处理模块对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第一图像中识别出目标对象时,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目标对象的第一副摄模块,向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描述可参考上述装置实施例中对应内容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另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摄像机的补光,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包括:处理模块,主摄模块,第一副摄模块,第二副摄模块及补光模块;
所述补光模块,用于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其中,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所述第一覆盖范围与所述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与所述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所述第二覆盖子范围与所述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
所述主摄模块,用于当所述补光模块在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
所述第一副摄模块,用于在所述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块包括:云台和安装在所述云台上的补光灯;
所述补光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云台带动所述补光灯从所述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所述第一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块包括:至少两组补光灯;
所述补光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出所述目标对象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向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所述拍摄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摄模块的镜头为广角镜头;
所述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所述第二副摄模块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所述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为[4毫米,8毫米];
所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为[8毫米,32毫米];
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为[8毫米,32毫米]。
7.一种摄像机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摄像机的补光模块在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且在一个时刻的补光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其中,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包括第一覆盖子范围和第二覆盖子范围,所述第一覆盖范围与所述摄像机的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与所述摄像机的第一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所述第二覆盖子范围与所述摄像机的第二副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对应;
当所述补光模块在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内进行补光时,所述主摄模块进行拍摄获得第一图像,并传输给所述摄像机的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
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在所述拍摄指令的触发下进行拍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块在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包括:
所述补光模块的云台带动所述补光模块的补光灯从所述主摄模块的视场角范围的第一边旋转到第二边,并返回所述第一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块在所述第一覆盖范围内进行补光,包括:
所述补光模块包括的至少两组补光灯依次点亮并在预设时间后熄灭。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确定出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时,向与所述第一覆盖子范围对应的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拍摄指令,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目标对象识别,在所述第一图像中识别出所述目标对象时,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视场角范围能够覆盖所述目标对象的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向所述第一副摄模块发送所述拍摄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摄模块的镜头为广角镜头;
所述第一副摄模块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所述第二副摄模块的镜头为变焦镜头或长焦镜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度,所述广角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为[4毫米,8毫米];
所述长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为[8毫米,32毫米];
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的取值范围为[8毫米,32毫米]。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软件指令在摄像机的处理模块中运行时,使得所述摄像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的补光方法。
CN202010055408.4A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Active CN113141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408.4A CN113141442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408.4A CN113141442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442A CN113141442A (zh) 2021-07-20
CN113141442B true CN113141442B (zh) 2022-02-15

Family

ID=7680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5408.4A Active CN113141442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4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4368B (zh) * 2021-07-23 2023-02-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三维重建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040121A (zh) * 2021-10-29 2022-02-1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监控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0114A (zh) * 2021-11-26 2022-02-11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景摄像及补光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5592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Imaging module and reader for, and method of, illuminating and imaging targets to be read over an extended range of working distances
CN109309789A (zh) * 2018-10-30 2019-02-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补光灯的视场角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309795A (zh) * 2018-10-30 2019-02-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22064A (zh) * 2018-03-27 2019-12-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成像系统、飞行器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5592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Imaging module and reader for, and method of, illuminating and imaging targets to be read over an extended range of working distances
CN110622064A (zh) * 2018-03-27 2019-12-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成像系统、飞行器和存储介质
CN109309789A (zh) * 2018-10-30 2019-02-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补光灯的视场角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309795A (zh) * 2018-10-30 2019-02-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442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41442B (zh) 一种摄像机及其补光方法
CN202395858U (zh) 一种双目摄像装置
JP5186364B2 (ja) 改善された仮想ウィンドウ作成方法
CN111479065B (zh) 相机视场角同步方法及装置、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0365878B (zh) 一种摄像装置和方法
CN106791656B (zh) 一种万向调节的双目全景摄像机及其工作方法
US20080036875A1 (en) Methods of creating a virtual window
CN112165573A (zh) 拍摄处理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4134352A (zh) 基于长短曝光结合的视频车辆特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2075683A (zh) 数字图像处理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的拍摄方法
CN112399075B (zh) 补光灯的控制方法、监控设备、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554093B (zh) 图像采集系统及目标跟踪方法
WO2021083082A1 (zh) 一种光路切换方法和监控模组
CN112668636A (zh) 摄像头遮挡检测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818504U (zh) 一种高清全景自动跟踪监控装置
CN104580895A (zh) 一种具有摄照同步工作能力的机载成像系统
CN103002249A (zh) 基于图像拼接的sdi全景摄像系统
CN220085063U (zh) 一种双目雷视一体机装置
KR102190544B1 (ko) 차량번호판 인식 카메라시스템
CN111225182B (zh) 图像采集设备、方法及装置
KR20090015311A (ko) 영상 감시시스템
US20050099683A1 (en) Telescope, telescope main body and electronic view finder
CN113810618A (zh) 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及采集系统
CN113497877A (zh) 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9046727U (zh) 多路高清摄像拼接的全景视频实时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