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388A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388A
CN113141388A CN202011485793.2A CN202011485793A CN113141388A CN 113141388 A CN113141388 A CN 113141388A CN 202011485793 A CN202011485793 A CN 202011485793A CN 113141388 A CN113141388 A CN 113141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torage
supervision
storage nodes
block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57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388B (zh
Inventor
李晓令
孟立杰
丰希奎
高丽莎
张立群
李佩泽
王刚
魏栋
李岩
张建新
郑明�
董广广
张保龙
宋尧
张岚
陈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57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目前的监管机制进行创新,利用分中心存储技术以及领导人节点轮换机制,避免了人为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保证了监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现场检测数据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和区块链中的各个分中心中,减少了在现场测量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进一步地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客观性。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为保证工程质量、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工程检测越发重要。工程检测是指在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检测仪器对关键原材料、关键部位各项控制指标进行检测的技术手段,可以检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合理性。而工程检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监控机制的问题。物联网、云平台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愈发成熟,为工程检测科学而系统的监控机制建设、技术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而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管理中还存在如下较多缺陷。
(1)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不表示上面的数据是完全真实的、全面的、科学可靠的以及公平合理的。原始数据的获取环节常常是由一个或两个相关参与单位掌控的,由此在数据上链之前,数据的真实和有效性监控存在很大漏洞。
(2)目前构建的区块链大多属于联盟链,即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联盟链,联盟链的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外部的节点需要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与退出网络。各机构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健康运转。甚至有些区块链属于私有链,链中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由此,该区块链容易形成一个信息孤岛,由此阻碍着该区块链内外数据信息的交换。例如,在招投标阶段,关于企业/从业人员的资信情况依照时间顺序记载在区块链中,为资质审核提供了可信赖的依据,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而当该区块链为作为信息孤岛存在时,分散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银行等多个机构的征信数据无法引入区块链中,由此容易导致片面的决策和风险[3]。
(3)最初构建的区块链中存在着矿工这个终极用户,所以在区块链的运行机制中一直存在着自我监督的内驱动力。而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最终用户的角色常常是缺失的,由此现有的以联盟链形式存在的区块链节点集合本身常常也是共同利益的集合,在不触碰重大安全红线的前提下,该区块链的节点集合缺乏追求更优、更经济目标的内驱力。在决策环节,在共同利益的诱导下,决策者有动机和有能力片面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数据信息,屏蔽掉对自身不利的信息而制定决策,由此常常导致方案成本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多个工程参与单位的服务器作为存储节点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工程监理的区块链;政府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设置云端服务器,作为监管节点并与工程监理的区块链连接,用于设定或赋予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其中运行规则包括设置选出领导人节点的设定约束条件;
B2、两两存储节点之间通过心跳消息方式维护存储节点间的连通,每个存储节点通过能力消息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自己的能力特征数据;
B3、监管节点根据设定的运行规则以及存储节点的能力特征排序,为存储节点集合选出一个唯一的有效领导人节点;
B4、有效领导人节点周期性地或不定期地向所有其他存储节点广播关于存储节点集合的宣告信息,以使所有存储节点维护相同的存储节点集合信息,实现所有存储节点的存储数据的一致;
B5、监管节点选出一个符合设定约束条件的存储节点作为备选节点;监管节点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备选节点信息,被选作备选节点的存储节点将自身状态置为备选状态;
B6、现领导人节点的任命周期到期时,监管节点向所有的存储节点发出切换消息;备选节点收到切换消息,发送切换确认信息给有效领导人节点和监管节点,有效领导人节点收到确认消息后转变为普通的存储节点,备选节点转换成为新领导人节点,监管节点向所有存储节点发送新领导人宣告信息;监管节点再根据步骤B5选择出新备选节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B7:如果发生异常事件,所述备选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收到有效领导人节点的宣告消息,则备选节点则向监管节点发送报警信息,监管节点向所有的存储节点发出切换消息;备选节点收到切换消息后自动切换成为新领导人节点;监管节点向所有存储节点发送新领导人宣告信息;监管节点再根据步骤B5选择出新备选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约束条件为监管节点设定的领导人节点和备选节点选取的策略或规则;一般情况下,监管节点会在非领导人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中,选取约束条件排名第一位的存储节点为备选节点。
其中,所述设定约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参与单位的资质等级、对工程安全影响的加权因子、节点能力特征数据等。
进一步地,所述能力特征包括CPU速度、内存大小或存储空间大小等。
进一步地,所述工程参与单位的服务器通过传感设备与材料存储、运输、建设以及检测场景连接,实时向区块链内的存储节点上传检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工程参与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材料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检测单位等。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检测单位等所有工程参与单位在区块链上均体现为存储节点;所有的存储节点在云平台内构成一个存储节点集合。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即为存储工程建设数据的分中心。所有工程参与单位分别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手段及时上传工程建设的相关工程数据信息,相关工程数据信息及时存储在各自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设备包括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射频发射 /接收装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区块链上的存储节点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射频发射/接收装置读取工程场景内的人员射频标签和物品射频标签信息,进而实时监控工程场景内的人员信息和/或物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设备还包括: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信号激励单元和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信号激励单元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为用于监控工程建筑质量的传感器,例如浇筑水泥时埋设在灌浆套筒内的水浸传感器、饱和度传感器。又如,传感器包括硬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各种超声波检测设备等。
进一步地,所述监管节点与外部信息源连接,区块链中存储节点准备做出决策时,监管节点主动通过自动检索功能调取外部信息源的相关数据,并主动推送给该存储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信息源包括:银行数据库、建设部数据库、社保部门数据库、行业协会数据库以及同行业的其他同盟链、私有链等。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存储节点的数据库包括链内数据存储单元和链外数据存储单元,链内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区块链内的数据信息,所述链外数据存储单元用于接收和存储所述监管节点发送的外部信息。被推送的信息存储在链外数据存储单元中,并作为该节点的数据的重要一部分与其他节点共享、同步统一。
外部信息的主动推送解决区块链的信息孤岛的问题的同时,唤醒决策环节中的装睡者,通过同行业类似行为的比较,提高设计环节的设计标准、材料供应环节的性价比、监督环节的监督标准,破除各个环节的“底线思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目前的监管机制进行创新,利用分中心存储技术以及领导人节点轮换机制,避免了人为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保证了监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现场检测数据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和区块链中的各个分中心中,减少了在现场测量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进一步地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客观性。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解决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终极用户缺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节点集合的构造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存储节点存储数据库的构造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灌浆饱满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工程建设以及监督单位构成的联盟链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监管节点与多个联盟链连接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多个工程参与单位的服务器作为存储节点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工程监理的区块链;政府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设置云端服务器,作为监管节点并与工程监理的区块链连接,用于设定或赋予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其中运行规则包括设置选出领导人节点的设定约束条件;
B2、两两存储节点之间通过心跳消息方式维护存储节点间的连通,每个存储节点通过能力消息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自己的能力特征数据;
B3、监管节点根据设定的运行规则以及存储节点的能力特征排序,为存储节点集合选出一个唯一的有效领导人节点;
B4、有效领导人节点周期性地或不定期地向所有其他存储节点广播关于存储节点集合的宣告信息,以使所有存储节点维护相同的存储节点集合信息,实现所有存储节点的存储数据的一致;
B5、监管节点选出一个符合设定约束条件的存储节点作为备选节点;监管节点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备选节点信息,被选作备选节点的存储节点将自身状态置为备选状态;
B6、现领导人节点的任命周期到期时,监管节点向所有的存储节点发出切换消息;备选节点收到切换消息,发送切换确认信息给有效领导人节点和监管节点,有效领导人节点收到确认消息后转变为普通的存储节点,备选节点转换成为新领导人节点,监管节点向所有存储节点发送新领导人宣告信息;监管节点再根据步骤B5选择出新备选节点。
B7:如果发生异常事件,所述备选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收到有效领导人节点的宣告消息,则备选节点则向监管节点发送报警信息,监管节点向所有的存储节点发出切换消息;备选节点收到切换消息后自动切换成为新领导人节点;监管节点向所有存储节点发送新领导人宣告信息;监管节点再根据步骤B5选择出新备选节点。
其中,所述设定约束条件为监管节点设定的领导人节点和备选节点选取的策略或规则;一般情况下,监管节点会在非领导人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中,选取约束条件排名第一位的存储节点为备选节点。设定约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参与单位的资质等级、对工程安全影响的加权因子、节点能力特征数据等。能力特征包括CPU 速度、内存大小或存储空间大小等。
所述工程参与单位的服务器通过传感设备与材料存储、运输、建设以及检测场景连接,实时向区块链内的存储节点上传检测数据。如图2所示,工程参与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材料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检测单位等。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检测单位等所有工程参与单位在区块链上均体现为存储节点;所有的存储节点在云平台内构成一个存储节点集合。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即为存储工程建设数据的分中心。所有工程参与单位分别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手段及时上传工程建设的相关工程数据信息,相关工程数据信息及时存储在各自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内。
监管节点与外部信息源连接,区块链中存储节点准备做出决策时,监管节点主动通过自动检索功能调取外部信息源的相关数据,并主动推送给该存储节点。所述外部信息源包括:银行数据库、建设部数据库、社保部门数据库、行业协会数据库以及同行业的其他同盟链、私有链等。
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存储节点的数据库包括链内数据存储单元和链外数据存储单元,链内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区块链内的数据信息,所述链外数据存储单元用于接收和存储所述监管节点发送的外部信息。被推送的信息存储在链外数据存储单元中,并作为该节点的数据的重要一部分与其他节点共享、同步统一。
外部信息的主动推送解决区块链的信息孤岛的问题的同时,唤醒决策环节中的装睡者,通过同行业类似行为的比较,提高设计环节的设计标准、材料供应环节的性价比、监督环节的监督标准,破除各个环节的“底线思维”。
所述传感设备包括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射频发射/接收装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区块链上的存储节点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射频发射/接收装置读取工程场景内的人员射频标签和物品射频标签信息,进而实时监控工程场景内的人员信息和/或物品信息。
所述传感设备还包括: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信号激励单元和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信号激励单元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为用于监控工程建筑质量的传感器,例如浇筑水泥时埋设在灌浆套筒内的水浸传感器、饱和度传感器。又如,传感器包括硬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各种超声波检测设备等。
以水泥浇筑为例,如图4所示,可利用一种灌浆饱满度检测系统随时监控浆液的液位高度,灌浆饱满度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处理单元、饱满度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饱满度传感器与信号接收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浆液饱满度;水浸传感器与信号接收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浆液的液位信息和灌浆完成的时间信息;信号接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通信模块与区块链中至少一个分中心服务器连接。
通过设置水浸传感器,可在灌浆过程中随时监控浆液的液位高度,在液位达到设定位置或者液位高度不再变化时,即表示灌浆工作完成,然后延时5-10分钟后,根据饱满度传感器传回的信号进行灌浆的饱满度检测。如果检测到的饱满度满足设计要求,则表示该灌浆工序质量合格,否则为不合格,需要补充灌浆。由此,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控灌浆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浆液饱满度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灌浆过程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实时上传至区块链的存储节点服务器。
饱满度传感器可采用振动传感器,利用信号激励单元与振动传感器的导线连接;振动传感器接到信号激励单元的激励信号后产生阻尼振动波,振动传感器将阻尼振动波通过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传输给控制单元。水浸传感器可以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或者电感式传感器模式。控制单元为单片机、DSP或FPGA。施工现场还可设置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单元连接,在发现灌浆不饱满的构件时,立即发出报警声,即现场报警提示工人及时补灌。以及,控制单元同时通过APP或计算机程序可向手机发出提示性消息,告知需要补灌提示信息。
以及通过射频发射/接收装置和射频标签感知现场的操作人员以及投入的物品,投入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设备、车辆以及建筑材料等。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目前的监管机制进行创新,利用分中心存储技术以及领导人节点轮换机制,避免了人为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保证了监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现场检测数据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和区块链中的各个分中心中,减少了在现场测量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进一步地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客观性。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解决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终极用户缺位的问题。
实施例2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监管节点为联盟链设定智能合约流程引擎和规则引擎;所述智能合约流程引擎用于为项目相关物资或人员设定运转流程;运转流程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运转环节;所述规则引擎用于设定各个运转环节操作者的权限;
步骤2:在工程项目启动前,每个项目相关物资或人员均配置有一个智能标签;智能标签包括一个公开码和私密编码;
公开码用于在运转流程中所有运转环节被识别;联盟链内所有的节点、联盟链外的相关单位或政府部门均可以通过公开码设别相关物资或人员,并通过公开码获取联盟链上该相关物资或人员的存储信息;
私密编码由监管节点设定,用于存储节点在某个运转环节上传数据;
步骤3:第i个相关物资或人员的运转流程包括n个运转环节Li;i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第i个相关物资或人员的第j个运转环节为Lij,2≤j≤n;每个运转流程Lij均唯一对应一个私密编码Bij
第i个相关物资或人员的第j个运转环节Lij完成后,由监管节点根据设定的编码规则自动生成一个私密编码Bij,并存在在智能标签上;
存储节点在上传第i个相关物资或人员的第j个运转环节Lij数据时,需要通过私钥或利用被授权的读取设备识别第j-1个运转环节Li(j-1)的私密编码Bi(j-1),认证成功后方可获得上传数据的权利,进而可将该运转环节的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
步骤4:监管节点根据所述智能合约流程引擎(必要时通过调用和比较外部的其他联盟链的数据)验证j个运转环节的数据的质量,只有j个运转环节的数据合格后,监管节点才会产生j个运转环节的私密编码Bij
步骤3中,更为优选地,所述存储节点通过私钥或利用被授权的读取设备识别第j-1个运转环节Li(j-1)的私密编码Bi(j-1)时,监管节点通过逐一验证智能标签内存储的(j-1)私密编码Bi1、Bi2、......、Bi(j-1)信息,进而判断第i个相关物资或人员的前(j-1)运转环节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运转流程;如符合则允许存储节点将j个运转环节的数据上传并记录在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中。
在第i个相关物资或人员的第1个运转环节Li1中,监管节点根据设定的编码规则自动生成一个私密编码Bi0,并存在在智能标签上,以便于存储节点在第1个运转环节Li1上传数据时识别和验证。
其中,所述智能标签为可被特定设备读取且不可复制的标签。如射频 (RFID)标签、带有IC卡的标签。通过引入了一种智能标签和标签读取设备,并且在溯源模型设计中,引入了流程引擎和规则引擎的技术,并由监管节点将流程引擎、规则引擎植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运转环节之间节节相扣,避免物质或人员违背设定的流程规定,伪造和上传数据,保障上链的信息和链下实物真实对应。
智能标签的读取设备处可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工程建设中的车辆、设备、材料以及人员信息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与区块链无缝对接,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存储节点。
其中,所述工程建设以及监督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存储单位、多个或多级承建商以及监测单位等。项目相关物资或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每个工程项目建设和监管相关的材料、车辆、设备、以及人员。
智能合约流程引擎和规则引擎为中间件或者中间模块,流程引擎也叫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指工作流(workflow)作为应用系统的一部分,并为之提供对各应用系统有决定作用的根据角色、分工和条件的不同决定信息传递路由、内容等级等核心解决方案的控制单元。工作流引擎包括流程的节点管理、流向管理、流程样例管理等重要功能,规则引擎由推理引擎发展而来,是一种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或者控制单元,实现了将业务决策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并使用预定义的语义模块编写业务决策。接受数据输入,解释业务规则,并根据业务规则做出业务决策。
所述公开码由联盟链上的一个存储节点设定,然后通过广告方式告知其他存储节点和政府的所述监管节点。或者,所述公开码由所述监管节点根据加密规则设定。
本发明中,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监测单位等所有工程参与单位在区块链上均体现为存储节点;所有的存储节点在云平台内构成一个存储节点集合。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即为存储工程建设数据的分中心。所有工程参与单位分别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手段及时上传工程建设的相关工程数据信息,相关工程数据信息及时存储在各自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内。为保证各个分中心数据在某个时间点上的一致性,两两存储节点之间通过心跳消息方式维护存储节点间的连通,每个存储节点通过广告方式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自身的工程数据信息,由此实现工程数据存储的多中心化。
参照图6所示,多个工程项目之间的工程建设以及监督单位之间存在着重叠交叉的现象,即至少一个或多个存储节点同时存在于多个联盟链中。很多车辆、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经常在一个项目内的多个部门或单位之间流动或周转;甚至,为提高效率或使用率,设备、车辆、材料以及人员会在多个项目的多个部门或单位之间穿插流动或周转。联盟链之间的数据交互可以通过交集节点进传输。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点加入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节点集合内,即政府监管部门作为一个具有监督功能且带有一定存储功能的监管节点与多个联盟链连接,其职责主要职责在于制定和统一多个联盟链的智能合约,规范各个节点的数据上传、共享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本发明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目前的工程建设中的材料、装备、车辆以及人员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利用逐级加密、累积验证机制,相关物资或人员的信息链在任何一个前端流转环节存在不合规、伪造的痕迹,不能满足智能合约规则时,都形成断链,无法完成后续流转环节的数据和信息的接续,监管节点、有关部门或监测单位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B1、多个工程参与单位的服务器作为存储节点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工程监理的区块链;政府工程建设的监管部门设置云端服务器,作为监管节点并与工程监理的区块链连接,用于设定或赋予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其中运行规则包括设置选出领导人节点的设定约束条件;
B2、两两存储节点之间通过心跳消息方式维护存储节点间的连通,每个存储节点通过能力消息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自己的能力特征数据;
B3、监管节点根据设定的运行规则以及存储节点的能力特征排序,为存储节点集合选出一个唯一的有效领导人节点;
B4、有效领导人节点周期性地或不定期地向所有其他存储节点广播关于存储节点集合的宣告信息,以使所有存储节点维护相同的存储节点集合信息,实现所有存储节点的存储数据的一致;
B5、监管节点选出一个符合设定约束条件的存储节点作为备选节点;监管节点向其他存储节点广播备选节点信息,被选作备选节点的存储节点将自身状态置为备选状态;
B6、现领导人节点的任命周期到期时,监管节点向所有的存储节点发出切换消息;备选节点收到切换消息,发送切换确认信息给有效领导人节点和监管节点,有效领导人节点收到确认消息后转变为普通的存储节点,备选节点转换成为新领导人节点,监管节点向所有存储节点发送新领导人宣告信息;监管节点再根据步骤B5选择出新备选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B7:如果发生异常事件,所述备选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收到有效领导人节点的宣告消息,则备选节点则向监管节点发送报警信息,监管节点向所有的存储节点发出切换消息;备选节点收到切换消息后自动切换成为新领导人节点;监管节点向所有存储节点发送新领导人宣告信息;监管节点再根据步骤B5选择出新备选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约束条件为监管节点设定的领导人节点和备选节点选取的策略或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约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参与单位的资质等级、对工程安全影响的加权因子和节点能力特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特征包括CPU速度、内存大小或存储空间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参与单位的服务器通过传感设备与材料存储、运输、建设以及检测场景连接,实时向区块链内的存储节点上传检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参与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材料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检测单位等。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输公司、存储单位、承建商以及检测单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设备包括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射频发射/接收装置;控制单元通过通信模块与区块链上的存储节点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射频发射/接收装置读取工程场景内的人员射频标签和物品射频标签信息,进而实时监控工程场景内的人员信息和/或物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设备还包括: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信号激励单元和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信号接收处理单元、信号激励单元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为用于监控工程建筑质量的传感器,例如浇筑水泥时埋设在灌浆套筒内的水浸传感器、饱和度传感器。又如,传感器包括硬度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各种超声波检测设备等。
CN202011485793.2A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Active CN113141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793.2A CN113141388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793.2A CN113141388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388A true CN113141388A (zh) 2021-07-20
CN113141388B CN113141388B (zh) 2022-08-02

Family

ID=7680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5793.2A Active CN113141388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3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768A (zh) * 2021-09-06 2021-11-30 安徽人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5g物联网的文件安全存储设备RFID中间件系统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7553A (zh) * 2017-09-21 2018-02-02 浙江惠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电子合同生成方法、溯源信息防伪方法
CN108632293A (zh) * 2018-05-16 2018-10-09 山东建筑大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设备物联网系统与方法
CN109410019A (zh) * 2018-12-20 2019-03-01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商品比价方法与系统
CN109615096A (zh) * 2018-12-20 2019-04-12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回收物品溯源方法
CN109685504A (zh) * 2018-12-20 2019-04-26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共享经济记账方法
CN109743408A (zh) * 2019-03-05 2019-05-10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信客户服务方法
US20190379699A1 (en) * 2018-06-07 2019-12-12 Unifyvaul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chain security data intelligence
CN110647769A (zh) * 2019-09-24 2020-01-03 北京艾摩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区块链的物联网的室内空气检测数据上链方法及设备
CN111091396A (zh) * 2019-12-24 2020-05-01 云南唯恒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材追溯系统
CN111131399A (zh) * 2019-12-03 2020-05-08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中共识节点动态增加方法及装置
CN111125468A (zh) * 2020-02-05 2020-05-08 天津大学 基于区块链技术及智能合约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125774A (zh) * 2020-03-26 2020-05-08 杭州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工程安全监督溯源系统及方法
CN111178762A (zh) * 2019-12-30 2020-05-19 杭州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系统及方法
CN111177253A (zh) * 2019-11-26 2020-05-19 南方电网传媒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数字认证的电力大数据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1988307A (zh) * 2020-08-18 2020-11-24 兰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工程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及操作方法
CN112073484A (zh) * 2020-08-28 2020-12-11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gdpr合规监管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7553A (zh) * 2017-09-21 2018-02-02 浙江惠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电子合同生成方法、溯源信息防伪方法
CN108632293A (zh) * 2018-05-16 2018-10-09 山东建筑大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设备物联网系统与方法
US20190379699A1 (en) * 2018-06-07 2019-12-12 Unifyvaul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chain security data intelligence
CN109410019A (zh) * 2018-12-20 2019-03-01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商品比价方法与系统
CN109615096A (zh) * 2018-12-20 2019-04-12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回收物品溯源方法
CN109685504A (zh) * 2018-12-20 2019-04-26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共享经济记账方法
CN109743408A (zh) * 2019-03-05 2019-05-10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信客户服务方法
CN110647769A (zh) * 2019-09-24 2020-01-03 北京艾摩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区块链的物联网的室内空气检测数据上链方法及设备
CN111177253A (zh) * 2019-11-26 2020-05-19 南方电网传媒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数字认证的电力大数据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1131399A (zh) * 2019-12-03 2020-05-08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中共识节点动态增加方法及装置
CN111091396A (zh) * 2019-12-24 2020-05-01 云南唯恒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材追溯系统
CN111178762A (zh) * 2019-12-30 2020-05-19 杭州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系统及方法
CN111125468A (zh) * 2020-02-05 2020-05-08 天津大学 基于区块链技术及智能合约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125774A (zh) * 2020-03-26 2020-05-08 杭州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工程安全监督溯源系统及方法
CN111988307A (zh) * 2020-08-18 2020-11-24 兰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工程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及操作方法
CN112073484A (zh) * 2020-08-28 2020-12-11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gdpr合规监管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翌飞: "政府管理视角下区块链技术在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应用场景研究", 《住宅与房地产》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2768A (zh) * 2021-09-06 2021-11-30 安徽人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5g物联网的文件安全存储设备RFID中间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388B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4889A1 (en) Battery charge/swap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CN105303306B (zh) 电力物资调度平台系统
CN109614697A (zh)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管理系统
CN109615096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回收物品溯源方法
KR102186089B1 (ko) 공동주택 통합 관리 플랫폼 제공 시스템
KR20100076708A (ko) 공공시설물 자산관리정보 시스템
CN108038674A (zh) 一种具备施工动态监测功能的可视化现场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177730A (zh) 一种水资源溯源管理系统
Lyapin et al. Methods to analyze traffic demand formation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 regional network
CN113141388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CN116823191B (zh) 一种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工程管理平台
CN112541194B (zh) 工程建设实测实量数据上链方法及其工程检测管理方法
KR102411674B1 (ko) 재테크 정보 제공방법
CN111932200A (zh) 远程招投标评审系统
CN103295164A (zh) 电网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9636517B (zh) 易货资源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Bragadees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supply chain system using blockchain
Ulutaş et al. A new hybrid model based on rough step-wise weight assessment ratio analysis for third-party logistics selection
KR102146545B1 (ko) 이동통신단말 기반 전문건설업체에서의 현장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CN117172641A (zh) 基于区块链与数字孪生的生产物流管理平台及实现方法
KR100821280B1 (ko) 관급공사관리시스템, 관급공사관리방법 및 방법 프로그램을기록한 저장매체
KR100584903B1 (ko) 발전소 운전정보 실시간 관리 시스템
CN116777140A (zh) 一种企业业务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154242A (zh) 城市数据运营系统
Rahman Resource and risk trade-offs in guanxi-based IJVs 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