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9725A - 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39725A CN113139725A CN202110439766.XA CN202110439766A CN113139725A CN 113139725 A CN113139725 A CN 113139725A CN 202110439766 A CN202110439766 A CN 202110439766A CN 113139725 A CN113139725 A CN 113139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emission
- level
- data
- carbon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9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205 comput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2 gasol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83 diesel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能够通过获取各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准确计算各层级碳排放量,为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各层级用能单位及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面对全球能源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目前,全国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公共机构领域从用能单位-区县级- 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的碳排放量尚未能准确计算,电力碳排放因子受非化石燃料与化石燃料使用占比的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化石燃料使用比例将会逐年上升,电力碳排放因子需要不断修正,而现有电力碳排放因子保持不变,导致碳排放量统计与实际碳排放量存在偏差,碳排放发展路径难以科学制定。
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各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准确计算各层级碳排放量,为各层级用能单位及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
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包括:
每个层级的行业类别、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以及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类别能源消费量。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每个层级的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修正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包括:
对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进行碳排放强度计算;所述碳排放强度包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为:
获取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按照预设的统计规则对每个层级的数据进行同比和/或环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程序,所述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
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包括:
每个层级的行业类别、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以及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类别能源消费量。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每个层级的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修正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包括:
对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进行碳排放强度计算;所述碳排放强度包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为:
获取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按照预设的统计规则对每个层级的数据进行同比和/或环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程序,所述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各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准确计算各层级碳排放量,为各层级用能单位及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包括:
S101,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
S102,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
S103,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S104,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获取是指获取终端用能单位的能耗相关数据信息,并逐级上传至所属行政层级系统,包括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用能单位是指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公共机构领域所有用能单位,包括一家工厂、一家酒店、一个商场、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家国家机关、一家场馆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包括:
每个层级的行业类别、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以及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类别能源消费量。
能耗相关数据获取包括基本信息数据获取和各类能源消费信息数据获取。用能单位基本信息数据获取包括用能单位名称、用能单位行业类别、用能单位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用能单位各类能源消费信息数据获取包括实时采集终端用能单位的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等各类能源消费量,也可从国家税务系统中能源采购票据中获取各周期内的能源消费量。获取的各类数据按数据传输标准逐级向上传输,层级自下而上分为终端用能单位能耗相关数据上报系统,区县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地市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省市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国家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每个层级的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预设规则和第二预设规则为预设的数据获取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获取渠道指定第一预设规则和第二预设规则。本发明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包括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的碳排放计算。终端用能单位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折算标准煤计算、碳排放量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修正计算、碳排放量修正计算。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四个层级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是指分别将各行政辖区终端用能单位碳排放量进行统计计算,或将各行政辖区获取的各类能源按能源类型进行统计计算,按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折算标准煤计算、碳排放量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修正计算、碳排放量修正计算的计算方法计算各层级碳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可以进行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获取,可以从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发电分布结构(如国家统计局、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等)获取上一年度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从国家权威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获取上一年度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则:
然后进行能源折标准煤计算,将获取的能源消费数据分别折算为标准煤,单位kgce。某能源折算标准煤Tj=该能源消费量Qj*该能源折标准煤系数tj。例如,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可以为:
原煤-20908kJ/kg(5000kcal/kg)-0.7143kgce/kg;
燃料油-41816kJ/kg(10000kcal/kg)-1.4286kgce/kg;
汽油-43070kJ/kg(10300kcal/kg)-1.4714kgce/kg;
柴油-42652kJ/kg(10200kcal/kg)-1.4571kgce/kg;
液化石油气-50179kJ/kg(12000kcal/kg)-1.7143kgce/kg;
气田天然气-35544kJ/m3(8500kcal/m3)-1.2143kgce/m3;
管道煤气-14853kJ/m3(3550kcal/m3)-0.5074kgce/m3;
热力(当量值)折标准煤系数0.03412kgce/MJ;
电力(当量值)-3600kJ/(kWh)[860kcal/(kW·h)]-0.1229kgce/(kW h);
蒸汽(低压)-3763MJ/t(900Mcal/t)-0.1286kgce/kg。
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其中,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如下:
能源名称-二氧化碳碳排放因子(kg-CO2/kgce)可以为
原煤-2.6604;焦炭-2.9446;原油-2.1141;燃料油-2.2193;汽油-1.9880;煤油-2.0510;柴油-2.1247;液化石油气-1.8091;炼厂干气-1.9167;油田天然气-1.625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修正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重新计算本周期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重新修正本周期各层级的电力消费碳排放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的周期可以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时间粒度,可以是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小时间粒度。
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获取本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修,i为化石能源类型,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本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包括:
对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进行碳排放强度计算;所述碳排放强度包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c=Cc/P
其中,cc为每个层级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为kg/个;Cc为每个层级的碳排放总量,单位为kg;P为每个层级产品总量,单位为个;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a=Ca/A
其中,ca为每个层级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单位为kg/m2; Ca为每个层级的建筑碳排放总量,单位为kg;A为每个层级的建筑面积,单位为m2;
人均碳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p=Cp/N
其中,cp为每个层级的人均碳排放量,单位为kg/p;Cp每个层级的碳排放总量,单位为kg;N为每个层级的用能人数,单位为p。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为:
获取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按照预设的统计规则对每个层级的数据进行同比和/或环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针对多层级碳排放统计分析包括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的碳排放统计分析。
终端用能单位碳排放统计分析:指终端用能单位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综合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等数据,按不同周期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获取周期,可按时/日/月/ 年不同频率周期进行统计,并进行同比与环比分析。
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区县级四个层级的碳排放数据统计分析:指各行政辖区按用能单位行业类别、用能单位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辖区层级等类别对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综合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等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各辖区层级、各行业/各细分行业用能单位碳排放量排名分析、碳强度排名分析,根据数据获取周期,可按时/日/月/年不同频率周期对各行业/各细分行业用能单位、各辖区层级碳排放量和碳强度进行统计,同比与环比分析。
本发明中所述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综合碳排放量。
图2示出了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系统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程序,所述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
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获取是指获取终端用能单位的能耗相关数据信息,并逐级上传至所属行政层级系统,包括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用能单位是指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公共机构领域所有用能单位,包括一家工厂、一家酒店、一个商场、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家国家机关、一家场馆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包括:
每个层级的行业类别、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以及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类别能源消费量。
能耗相关数据获取包括基本信息数据获取和各类能源消费信息数据获取。用能单位基本信息数据获取包括用能单位名称、用能单位行业类别、用能单位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用能单位各类能源消费信息数据获取包括实时采集终端用能单位的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等各类能源消费量,也可从国家税务系统中能源采购票据中获取各周期内的能源消费量。获取的各类数据按数据传输标准逐级向上传输,层级自下而上分为终端用能单位能耗相关数据上报系统,区县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地市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省市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国家级能耗相关数据上报接收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每个层级的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包括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的碳排放计算。终端用能单位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折算标准煤计算、碳排放量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修正计算、碳排放量修正计算。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四个层级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是指分别将各行政辖区终端用能单位碳排放量进行统计计算,或将各行政辖区获取的各类能源按能源类型进行统计计算,按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计算、能源折算标准煤计算、碳排放量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修正计算、碳排放量修正计算的计算方法计算各层级碳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计算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可以进行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获取,可以从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发电分布结构(如国家统计局、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等)获取上一年度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从国家权威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获取上一年度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则:
然后进行能源折标准煤计算,将获取的能源消费数据分别折算为标准煤,单位kgce。某能源折算标准煤Tj=该能源消费量Qj*该能源折标准煤系数tj。例如,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可以为:
原煤-20908kJ/kg(5000kcal/kg)-0.7143kgce/kg;
燃料油-41816kJ/kg(10000kcal/kg)-1.4286kgce/kg;
汽油-43070kJ/kg(10300kcal/kg)-1.4714kgce/kg;
柴油-42652kJ/kg(10200kcal/kg)-1.4571kgce/kg;
液化石油气-50179kJ/kg(12000kcal/kg)-1.7143kgce/kg;
气田天然气-35544kJ/m3(8500kcal/m3)-1.2143kgce/m3;
管道煤气-14853kJ/m3(3550kcal/m3)-0.5074kgce/m3;
热力(当量值)折标准煤系数0.03412kgce/MJ;
电力(当量值)-3600kJ/(kWh)[860kcal/(kW· h)]-0.1229kgce/(kW h);
蒸汽(低压)-3763MJ/t(900Mcal/t)-0.1286kgce/kg。
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其中,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如下:
能源名称-二氧化碳碳排放因子(kg-CO2/kgce)可以为
原煤-2.6604;焦炭-2.9446;原油-2.1141;燃料油-2.2193;汽油-1.9880;煤油-2.0510;柴油-2.1247;液化石油气-1.8091;炼厂干气-1.9167;油田天然气-1.625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修正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重新计算本周期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重新修正本周期各层级的电力消费碳排放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的周期可以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时间粒度,可以是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小时间粒度。
根据可以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
获取本年度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包括:
对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进行碳排放强度计算;所述碳排放强度包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c=Cc/P
其中,cc为每个层级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为kg/个;Cc为每个层级的碳排放总量,单位为kg;P为每个层级产品总量,单位为个;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a=Ca/A
其中,ca为每个层级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单位为kg/m2; Ca为每个层级的建筑碳排放总量,单位为kg;A为每个层级的建筑面积,单位为m2;
人均碳排放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p=Cp/N
其中,cp为每个层级的人均碳排放量,单位为kg/p;Cp每个层级的碳排放总量,单位为kg;N为每个层级的用能人数,单位为p。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为:
获取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按照预设的统计规则对每个层级的数据进行同比和/或环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针对多层级碳排放统计分析包括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的碳排放统计分析。
终端用能单位碳排放统计分析:指终端用能单位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综合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等数据,按不同周期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获取周期,可按时/日/月/ 年不同频率周期进行统计,并进行同比与环比分析。
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区县级四个层级的碳排放数据统计分析:指各行政辖区按用能单位行业类别、用能单位细分行业类别、辖区层级等类别对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综合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等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各辖区层级、各行业/各细分行业用能单位碳排放量排名分析、碳强度排名分析,根据数据获取周期,可按时/日/月/年不同频率周期对各行业/各细分行业用能单位、各辖区层级碳排放量和碳强度进行统计,同比与环比分析。
本发明中所述碳排放是指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综合碳排放量。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程序,所述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各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准确计算各层级碳排放量,为各层级用能单位及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
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包括:
每个层级的行业类别、细分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以及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类别能源消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每个层级的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计算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获取火力发电中化石能源使用比例,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按照预设的规则对碳排放量进行修正,具体为:
获取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修正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包括:
对终端用能单位、区县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五个层级进行碳排放强度计算;所述碳排放强度包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为:
获取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按照预设的统计规则对每个层级的数据进行同比和/或环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8.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程序,所述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
根据获取的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量计算与修正,准确得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
根据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进行碳排放强度指标计算,得到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层级的碳排放量数据和每个层级的强度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层级能耗相关数据,包括:
每个层级的行业类别、细分类型行业类别、产品总量、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以及电、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类别能源消费量。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程序,所述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39766.XA CN113139725A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39766.XA CN113139725A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39725A true CN113139725A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1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39766.XA Pending CN113139725A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39725A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2936A (zh) * | 2021-10-13 | 2021-11-1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需求侧碳流边缘分析方法、终端与系统 |
CN113673892A (zh) * | 2021-08-27 | 2021-11-19 | 广西艺术学院 | 一种绿色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868588A (zh) * | 2021-09-29 | 2021-12-31 | 江苏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能流碳流图谱构建方法 |
CN114049052A (zh) * | 2022-01-12 | 2022-02-15 |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某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可视化方法 |
CN114066254A (zh) * | 2021-11-17 | 2022-02-1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
CN114358476A (zh) * | 2021-11-24 | 2022-04-15 |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能源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358480A (zh) * | 2021-11-26 | 2022-04-15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基于碳达峰路径匹配碳中和路径并评估碳预算量的方法 |
CN114417255A (zh) * | 2021-12-21 | 2022-04-29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排放量化平台和碳排放量化系统 |
CN114611845A (zh) * | 2022-05-12 | 2022-06-10 |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 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4742682A (zh) * | 2022-04-29 | 2022-07-12 | 天津大学 |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15169998A (zh) * | 2022-09-06 | 2022-10-11 | 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人均碳排放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92055A (zh) * | 2022-10-21 | 2022-11-25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脱钩模型的电碳达峰路径模拟与动态评估方法 |
CN115693650A (zh) * | 2022-10-17 | 2023-02-03 | 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7291628A (zh) * | 2023-09-21 | 2023-12-26 | 南通大学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7709557A (zh) * | 2024-02-06 | 2024-03-15 |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能耗数据估算企业碳排放量的方法 |
CN118568113A (zh) * | 2024-07-18 | 2024-08-30 | 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 | 碳减排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介质以及产品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140141A (ko) * | 2015-05-29 | 2016-12-07 | 주식회사 팬더아이앤씨 | 탄소 배출권 통합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7276080A (zh) * | 2017-06-28 | 2017-10-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节能减排发展目标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
CN110276699A (zh) * | 2019-06-21 | 2019-09-24 | 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制定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CN110942247A (zh) * | 2019-11-25 | 2020-03-31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析电力碳排放影响因素和碳排放效率的评价方法 |
-
2021
- 2021-04-23 CN CN202110439766.XA patent/CN1131397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140141A (ko) * | 2015-05-29 | 2016-12-07 | 주식회사 팬더아이앤씨 | 탄소 배출권 통합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7276080A (zh) * | 2017-06-28 | 2017-10-2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节能减排发展目标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
CN110276699A (zh) * | 2019-06-21 | 2019-09-24 | 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制定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CN110942247A (zh) * | 2019-11-25 | 2020-03-31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析电力碳排放影响因素和碳排放效率的评价方法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73892A (zh) * | 2021-08-27 | 2021-11-19 | 广西艺术学院 | 一种绿色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673892B (zh) * | 2021-08-27 | 2023-10-20 | 广西艺术学院 | 一种绿色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868588A (zh) * | 2021-09-29 | 2021-12-31 | 江苏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能流碳流图谱构建方法 |
CN113642936B (zh) * | 2021-10-13 | 2022-09-09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需求侧碳流边缘分析方法、终端与系统 |
CN113642936A (zh) * | 2021-10-13 | 2021-11-1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需求侧碳流边缘分析方法、终端与系统 |
CN114066254A (zh) * | 2021-11-17 | 2022-02-1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
CN114358476A (zh) * | 2021-11-24 | 2022-04-15 |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能源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358480A (zh) * | 2021-11-26 | 2022-04-15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基于碳达峰路径匹配碳中和路径并评估碳预算量的方法 |
CN114358480B (zh) * | 2021-11-26 | 2024-06-04 | 宁夏绿昊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 基于碳达峰路径匹配碳中和路径并评估碳预算量的方法 |
CN114417255A (zh) * | 2021-12-21 | 2022-04-29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排放量化平台和碳排放量化系统 |
CN114417255B (zh) * | 2021-12-21 | 2024-05-17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排放量化平台和碳排放量化系统 |
CN114049052A (zh) * | 2022-01-12 | 2022-02-15 |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某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可视化方法 |
CN114049052B (zh) * | 2022-01-12 | 2022-05-06 |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某行政区域内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可视化方法 |
CN114742682A (zh) * | 2022-04-29 | 2022-07-12 | 天津大学 | 一种科学技术馆碳足迹智慧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14611845A (zh) * | 2022-05-12 | 2022-06-10 |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 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5169998A (zh) * | 2022-09-06 | 2022-10-11 | 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人均碳排放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169998B (zh) * | 2022-09-06 | 2023-01-17 | 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人均碳排放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693650B (zh) * | 2022-10-17 | 2023-07-28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一种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5693650A (zh) * | 2022-10-17 | 2023-02-03 | 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5392055A (zh) * | 2022-10-21 | 2022-11-25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脱钩模型的电碳达峰路径模拟与动态评估方法 |
CN117291628A (zh) * | 2023-09-21 | 2023-12-26 | 南通大学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7709557A (zh) * | 2024-02-06 | 2024-03-15 |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能耗数据估算企业碳排放量的方法 |
CN117709557B (zh) * | 2024-02-06 | 2024-04-19 |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能耗数据估算企业碳排放量的方法 |
CN118568113A (zh) * | 2024-07-18 | 2024-08-30 | 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 | 碳减排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介质以及产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39725A (zh) | 一种多层级碳排放计算分析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
Williams et al. | Carbon‐neutral pathways for the United States | |
Ahmad et al. | A critical review of comparative global histo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future demand: The story told so far | |
Santika et al. | Implication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on national energy demand: The case of Indonesia | |
Gotzens et al. | Performing energy modelling exercises in a transparent way-The issue of data quality in power plant databases | |
Rosenberg et al. | The impact of future energy demand on renewable energy production–Case of Norway | |
Prasad et al. | Multi-faceted energy planning: A review | |
Browne et al. | Use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alternative domestic energy and electricity policy scenarios in an Irish city-region | |
Gatto et al. | An extensive data set on energy, econom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 the petroleum-reliant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 |
Lozanovski et al. | Guidance document for performing LCA on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s | |
Aune et al. | Liberalizing European energy markets | |
Lin et al. | IPEM: an interval-parameter energy systems planning model | |
Junne et al. | How to assess the quality and transparency of energy scenarios: Results of a case study | |
CN115879632A (zh) | 工业企业碳排放测算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 | |
Guevara et al. | Energy and CO2 emission relationships in the NAFTA trading bloc: a multi-regional multi-factor energy input–output approach | |
Khan et al. |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open-source tools for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 opportunities | |
CN114240086A (zh) | 碳排放监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
Lv et al. |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water availability on China's energy system under uncertainties: A perceptive of energy-water nexus | |
van Ouwerkerk et al. | Impacts of power sector model features on optimal capacity expansion: A comparative study | |
Yu et al. | Framing the pi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 |
Nicoli | A TIMES-like open-source model for the Italian energy system | |
Seljom et al. | Sample average approximation and stability tests applied to energy system design | |
Allena-Ozolina et al. | Integrated MARKAL-EFOM System (TIMES) model for energy sector modelling | |
Meek | Heat pumps and UK’s decarbonisation: Lessons from an Ofgem dataset of more than 2000 domestic installations | |
Kesicki | Decomposing long-run carbon abatement cost curves-robustness and uncertain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