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091B -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3091B
CN113133091B CN201911415553.2A CN201911415553A CN113133091B CN 113133091 B CN113133091 B CN 113133091B CN 201911415553 A CN201911415553 A CN 201911415553A CN 113133091 B CN113133091 B CN 113133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ceiving channel
signal receiving
terminal device
outpu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5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3091A (zh
Inventor
高宽栋
管鹏
黄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5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3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3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包括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ADC的精度高于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该方法包括: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当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由于第一信号接收通道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高精度ADC不工作,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中的低精度ADC的功耗比高精度ADC的功耗低,因此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业务的发展发展对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终端设备对模数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ter,ADC)的速率和精度也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的ADC可以提高数据接收的性能,例如信道估计的性能和调制解调的性能,让数字模块更快的处理数据。但是高精度的ADC的功耗开销也更高,会造成终端设备功耗的大幅度提升,因为ADC是终端设备的接收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终端设备接收机的功耗瓶颈,在接收机总功耗中占比约60%,而ADC的精度是ADC功耗的最大影响因素。ADC的功耗与ADC的精度呈指数级的正比关系,ADC的精度每增加1,其功耗增加一倍。
终端设备的通信状态可分为空闲态和连接态,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的总功耗占比约为50%。对于终端设备而言,处于空闲态时的功耗较高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和终端设备,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的功耗。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包括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ADC的精度高于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该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在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由上述第一方面可知,当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由于第一信号接收通道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高精度ADC不工作,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中的低精度ADC的功耗比高精度ADC的功耗低,因此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的功耗。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到空闲态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一信号。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包括:当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当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或者,当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连续K次接收第二信号失败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K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接收的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校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包括频偏估计参数和信道估计参数。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相同或者不相同,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同步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信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信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信号;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Q)、功率时延谱(Power Delay Profile,PDP)阈值、信干噪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BER)、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成功次数。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号接收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模块。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对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包括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ADC的精度高于第二信号接收通道,在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在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当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由于终端设备通过采用低精度ADC的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而第一信号接收通道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第一信号接收通道中的高精度ADC不工作,而低精度ADC的功耗比高精度ADC的功耗低,因此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应用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信号接收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信号接收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接收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接收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申请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申请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架构中。图1所示的通信架构包括: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位于该基站设备的多波束覆盖区域中,可以接收该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基站设备可以是能和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例如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节点B(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构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基站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设备还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为解决现有的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接收基站信号的功耗较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包括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该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ADC的精度高于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例如第一信号接收通道采用的ADC的精度为12比特(bit),例如第二通信接收系统采用的ADC的精度为4bit。ADC的精度是指信号接收通道中的模拟信号经过ADC采样之后输出的数据信号位数。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的ADC的精度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ADC的精度高于第二信号接收通道。
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可以使用共同的射频前端和中频前端,如图2所示。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也可以各自使用独立的射频前端和中频前端,如图3所示。射频前端是指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混频器、滤波器、频率源和天线等器件。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中的ADC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后,输出数据信号至基带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也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ter,ADC),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ADC的精度高于第二信号接收通道,同样可以达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
401、在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在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时,一般是在进行实时视频、即时通信、语音通话等数据业务,这类数据业务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效率要求很高,因此用于接收基站下行信号的接收机对ADC的精度要求也很高。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机中的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的ADC精度较高,可以满足终端设备对数据传输速率和效率的要求。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时,可以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者无信号输出状态。
402、在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此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主要是同步信号、寻呼消息等信号。寻呼消息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的信号,接收这类信号对接收机中的ADC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可以使用较低精度的ADC进行接收。同步信号主要是数字调制方式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Keying,BPSK)的信号,做时域相关,接收这类信号对接收机中的ADC精度要求也不高,因此也可以使用较低精度的ADC进行接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时,可以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者无信号输出状态。由于第一信号接收通道中的高精度ADC不工作,因此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在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当终端处于空闲态时,由于终端设备通过采用低精度ADC的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而第一信号接收通道中的高精度ADC不工作,低精度ADC的功耗比高精度ADC的功耗低,因此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的功耗。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到空闲态时,终端设备不会马上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而是继续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终端设备才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当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时,终端设备可以重新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可以保证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下面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
501、在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在实施例中,步骤501与上述步骤401的内容相类似,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上述步骤401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502、当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到空闲态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一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一信号,然后根据该第一信号进行测量,以判断是否满足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下行信号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以是同步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参考信号(CellReference Signal,CR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DACast Channel,PBCH)信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信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
503、当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功率时延谱(Power Delay Profile,PDP)阈值、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SINR)、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BER)、误块率(Block ErrorRatio,BLER)、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成功次数中的任意一种参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终端设备自己预置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即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约定的,也可以是基站设备侧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当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已经满足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下行信号的条件,终端设备便可以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504、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开始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时,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是有所降低的。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然后根据该第二信号进行测量,以判断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数据传输性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可选的,第二信号可以与第一信号相同,或者不相同,即第二信号也可以是同步信号、解调参考信号、CSI-RS、CRS、PBCH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
505、当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参数可以与第一参数相同或者不相同,即第二参数也可以是RSRP、RSRQ、PDP阈值、SINR、BER、BLER、CRC校验成功次数中的任意一种参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终端设备自己预置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即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约定的,也可以是基站设备侧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相同,也可以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当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数据传输性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终端设备重新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以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
506、当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连续K次接收第二信号失败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失败,终端设备可以记录接收第二信号的连续失败次数,当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连续K次(K为大于1的整数)接收第二信号失败时,终端设备也可以确定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数据传输性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终端设备重新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以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
应理解,步骤505和步骤506是两个并列的步骤。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07、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接收的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校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而没有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时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N为大于1的整数)接收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接收的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校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例如频偏估计参数和信道估计参数等,保证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数据传输性能正常。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时,可以校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当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到空闲态时,终端设备不会马上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代替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而是利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的第一信号进行测量,来判断是否满足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条件,终端设备使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时,可以利用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的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来判断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数据传输性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不满足时则重新使用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这些机制保证了终端设备在接收基站设备的下行信号时的数据传输性能。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进行描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第二接收模块602,用于在该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收模块601,还用于在终端设备从连接态切换到空闲态时,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一信号;第二接收模块602,具体用于在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收模块602,还用于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
第一接收模块601,还用于在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或者,第一接收模块601,还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602通过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连续K次接收第二信号失败时,通过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K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包括:
校准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接收的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校准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例如频偏估计参数和信道估计参数,N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信号和上述第二信号相同或者不相同,上述第一参数和上述第二参数相同或者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可以是同步信号、解调参考信号、CSI-RS、CRS、PBCH信号、PDCCH信号、PDSCH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信号。
第一参数,或第二参数可以是RSRP、RSRQ、PDP阈值、SINR、BER、BLER、CRC校验成功次数中的任意一种参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作为示例)和存储器702。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处理器7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7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7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701相连接。存储器702也可以和处理器701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7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7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在具体实现中,处理器7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每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ore)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ore)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接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包括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模数转换器ADC的精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连接态切换到所述空闲态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一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
当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或者,
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连续K次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失败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接收的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校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包括频偏估计参数和信道估计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相同或者不相同,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相同或者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同步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小区参考信号CRS、物理广播信道PBCH信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信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或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功率时延谱PDP阈值、信干噪比SINR、误比特率BER、误块率BLER、循环冗余校验CRC成功次数。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包括第一信号接收通道和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所采用的模数转换器ADC的精度高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连接态切换到所述空闲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一信号;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接收第二信号;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
或者,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连续K次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失败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设置为无数据输出状态或无信号输出状态,所述K为大于1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接收通道连续N次接收的寻呼消息或同步信号,校准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通道的参数包括频偏估计参数和信道估计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相同或者不相同,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相同或者不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同步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小区参考信号CRS、物理广播信道PBCH信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信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或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功率时延谱PDP阈值、信干噪比SINR、误比特率BER、误块率BLER、循环冗余校验CRC成功次数。
15.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415553.2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133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5553.2A CN113133091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5553.2A CN113133091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091A CN113133091A (zh) 2021-07-16
CN113133091B true CN113133091B (zh) 2022-07-22

Family

ID=76770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5553.2A Active CN113133091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30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1535A1 (en) * 2013-11-12 2015-05-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to support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CN105516991A (zh) * 2014-09-25 2016-04-2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工作模式优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64266A (zh) * 2014-07-25 2017-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利用具有不同精度的多个模数转换器的低功率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72196A (zh) * 2019-08-29 2019-12-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布式天线的无线虚拟现实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3953B2 (en) * 1998-09-30 2004-02-17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dap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US7643439B2 (en) * 2006-06-08 2010-01-05 Metalink Lt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receiver
US8861414B2 (en) * 2011-04-08 2014-10-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devices
CN102932888A (zh) * 2012-11-12 2013-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闲侦听时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946252B (zh) * 2012-11-28 2015-10-14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adc采样时刻地平面信号噪声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JP2014131203A (ja) * 2012-12-28 2014-07-10 Toshiba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1535A1 (en) * 2013-11-12 2015-05-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to support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CN106664266A (zh) * 2014-07-25 2017-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利用具有不同精度的多个模数转换器的低功率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16991A (zh) * 2014-09-25 2016-04-2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工作模式优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72196A (zh) * 2019-08-29 2019-12-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布式天线的无线虚拟现实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091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1696B2 (e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EP385229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RU2520579C2 (ru) Временной сдвиг передач данных в совмещенном канале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внутриканальных помех
CN110391887B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864120B2 (en) Uplink spatial relation indi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CN111093293A (zh) 一种天线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90B (zh) 获取定时偏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58456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发送方法与接收方法及设备
US20190380166A1 (e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EP3609264A1 (en) Frequency hopp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080159214A1 (en) Apparatus
US202202556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indicat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rameter
JP2016510184A (ja) 高データレート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チャネルシステム、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113133091B (zh)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512688B (zh)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切换的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装置、基带处理器和介质
CN109716701B (zh) 用于各种复用方案的统一解调参考信号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308912A1 (en) Beam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965453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ttributes of symbols,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TWI813728B (zh) 一種訊號傳輸方法及適用該方法的裝置、網路設備及終端設備
KR102289794B1 (ko) 업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동 통신 단말
US9877248B2 (en) Methods for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WO2018028640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7361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EP4346314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4033807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and relat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