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2910A -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2910A
CN113132910A CN202010038424.2A CN202010038424A CN113132910A CN 113132910 A CN113132910 A CN 113132910A CN 202010038424 A CN202010038424 A CN 202010038424A CN 113132910 A CN113132910 A CN 113132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target
address
delivery
information l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84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2910B (zh
Inventor
马超逸
高久翀
邢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384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2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2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获取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基于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该实施方式提高了对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的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外卖、跑腿、快递等配送的场景中,当配送运力完成某一运单的配送任务后,通常需要通过终端设备向服务端上报已送达的消息。然而,在配送运力配送过程中,为使送达时间满足用户要求,经常会提前或延后向服务端发送已送达消息。由此,需要通过对配送地址以及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进行检测,来检测配送运力是否违规操作。
现有的方式,在检测配送运力与配送地址的位置关系时,通常以配送地址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坐标作为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配送运力的实时的GPS坐标来确定两者位置关系。然而,由于GPS定位过程中信号易收到干扰,且误差较大,因而这种方式检测出的配送运力与配送地址的位置关系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检测出的配送运力与配送地址的位置关系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位置配送信息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所述目标历史运单为包含所述目标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所述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所述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位置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位置配送信息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所述目标历史运单为包含所述目标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所述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所述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定位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通过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而后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之后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最后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由于目标位置配送信息是基于在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由此,无需获取配送运力GPS信号,仅基于配送运力采集的无线网信息和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由于相较于使用GPS信息进行定位的方式,无线网信息不易受干扰,因而,提高了对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的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位置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无线网地址关系图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位置检测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位置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00。该位置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其中,上述目标运单中可以包括目标配送地址。上述目标配送地址即为目标配送运力所需到达并配送目标运单所涉及的物品的配送地址。上述目标配送运力为负责该目标运单的配送运力。
实践中,配送运力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配送人员、配送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配送运力在配送过程中,可以实时地或者周期性地采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并将所采集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发送给上述执行主体。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地址和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上述无线网地址可以是无线网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上述无线网可以是Wi-Fi等无线网络。
以无线网为Wi-Fi,此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即为Wi-Fi列表。该Wi-Fi列表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Wi-Fi地址和各Wi-Fi地址的信号强度。
步骤102,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不同地点处,可获取到的无线网地址(如Wi-Fi地址)以及强度通常不相同,因而可认为在不同地点处采集到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不同。由此,在某个地点采集到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表征该地点所在的位置。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直接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待测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的形式进行表示,例如,转换为稀疏向量。从而将该向量作为待测位置信息。由此所得到的待测位置信息,更易于进行后续的信息处理操作,如信息比对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的形式进行表示之前,可以预先将配送范围内涉及的无线网地址创建编码;而后计算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IDF);之后以各无线网地址作为键,以相应的编码和逆向文档频率的组合作为值,构建键值对;之后汇总各键值对,得到无线网字典。此时,可以基于该无线网字典,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作为示例,可以无线网地址对应的向量元素值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RSSI+100)×IDF
上述公式中的RSSI为该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上述公式中的IDF为该无线网地址逆向文档频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于配送区域(如全国)规模较大,因而,可以预先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以便于数据处理。此时,针对每一个子区域,可以对该子区域涉及的无线网地址创建编码;而后计算该子区域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之后以该子区域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键,以相应的编码和逆向文档频率的组合作为值,构建键值对;之后汇总各键值对,得到该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字典。此时,可以基于目标配送地址所属子区域的无线网字典,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
步骤103,获取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中可以预先存储有配送范围内的各个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配置信息,从已生成的多个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中,获取该目标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位置配送信息可以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其中,上述目标历史运单为包含上述目标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上述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上述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
可以理解的是,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配送运力可以实时地或者周期性地采集无线网信息列表,并将所采集到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上传至上述执行主体。为了获取各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是在历史运单送达时刻前后较小的时间区间内所上传的无线网信息列表。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条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生成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将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各个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转化成向量,如稀疏向量。而后,对各向量进行聚类,得到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从而,将各个聚类中心向量作为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
作为又一示例,可以直接将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目标位置信息。
作为再一示例,可以将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进行扩展,得到与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该样本集中包括多个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样本。而后,将该样本集中的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样本转化成向量,如稀疏向量。而后,对各向量进行聚类,得到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从而,将各个聚类中心向量作为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
步骤104,基于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进行比对,例如,进行相似度计算。而后,基于比对结果,确定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作为示例,待测位置信息和目标位置信息均可以采用向量的形式表示。此时,可以计算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的欧氏距离。若计算结果大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未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反之,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可选的,若目标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向量,则可以将待测位置信息分别与目标位置信息中的各个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若与某一向量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大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未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若与各向量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上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而后基于上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之后获取上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最后基于上述待测位置信息与上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上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上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由于目标位置配送信息是基于在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由此,无需获取配送运力GPS信号,仅基于配送运力采集的无线网信息和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由于相较于使用GPS信息进行定位的方式,无线网信息不易受干扰,因而,提高了对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的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参考图2,其示出了位置检测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位置检测方法的流程2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多个配送完成的历史运单。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多个配送完成的历史运单。其中,各历史运单中可以包括配送地址。所获取的历史运单中,可以包括具有相同配送地址的运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历史运单中除包含配送地址外,还可以包含其他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配送运力id、运单id等、所配送的产品信息、发货地址、商家信息等。配送运力可以是配送人员、配送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本申请实施例以配送人员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上述历史运单中还可以包括送达数据。其中,上述送达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送达时刻、配送运力在该送达时刻的位置坐标(如经纬度坐标)等。
步骤202,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其中,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
实践中,对于每一个运单,配送运力在配送过程中,配送运力会实时或周期性地上传无线网信息列表。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中选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获取各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所选取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是在历史运单送达时刻前后较小的时间区间内所上传的无线网信息列表。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条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配送运力会上传的每一个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当前采集的无线网地址和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上述无线网地址可以是无线网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运单中还可以包括送达数据。上述送达数据可以是与历史运单的送达时刻相关的数据。此时,可以按照如下子步骤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
子步骤S11,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实时无线网数据。
上述实时无线网数据为在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实时发送的无线网数据。各实时无线网数据中可以包括无线网信息列表和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数据。上述采集数据可以是与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时刻相关的数据。
子步骤S12,基于各历史运单中的送达数据和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采集数据,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
由于送达数据可以是与历史运单的送达时刻相关的数据,采集数据可以是与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时刻相关的数据,因而,可以选取历史运单送达时刻前后较小的时间区间内所采集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作为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其他条件指导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的选取,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送达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送达时刻、配送运力在该送达时刻的位置坐标(如经纬度坐标)等。上述采集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时刻、配送运力在该采集时刻的位置坐标、配送运力在上述采集时刻的定位精度等信息。此时,在子步骤S12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同时满足以下预设条件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作为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采集时刻在送达时刻前后的预设时间区间(如前后2分钟)内、采集时刻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配送运力在采集时刻的位置坐标与配送地址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此处的预设时间区间、预设定位精度阈值以及预设距离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各项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定。
通过设定上述预设条件,可以确保所选取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是配送运力到达历史运单的配送地点时的数据,由此确保了所选取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是运单实际送达时刻的准确数据,而非配送运力提前或者延后上传已送达消息情况下的错误数据,由此,提高了所选取的数据的准确性。
可选的,在选取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之后(即子步骤S12执行后),上述执行主体还可以从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所包含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删除出现率小于预设出现率阈值的无线网地址。由此,可以删除信号较差或者不稳定的无线网地址,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子步骤S13,将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得到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
步骤203,按照各历史运单中的配送地址,对所获取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进行汇总,得到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包含相同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因而,可以将包含同一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中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为一个集合,得到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
步骤204,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中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的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对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进行扩展,生成更多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并将所生成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得到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其中,每个样本集中包括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基于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中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得到。
通过针对每一个配送地址生成样本集,可以对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进行扩展,为计算位置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因而有助于提高所计算出了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可以通过如下子步骤生成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
子步骤S21,将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顶点,将每两个无线网地址在同一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的共现次数作为相应的顶点间的边的权重,创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无线网地址关系图。
作为示例,图3示出了无线网地址关系图的一个示意图。如3所示,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涉及了8个无线网地址,分别可称为mac1、mac2、mac3、mac4、mac5、mac6、mac7、mac8。其中,mac1和mac2在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共现了1次,mac2和mac3在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共现了2次,mac1和mac3在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共现了5次,mac3和mac4在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共现了3次,mac5和mac6在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共现了2次,mac5和mac8在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共现了4次。
子步骤S22,基于上述权重,对上述无线网地址关系图进行多轮随机游走,得到该配送地址的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并将上述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
此处,可以首先计算无线网地址关系图中的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的中位数。而后查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无线网地址。之后循环执行若干轮随机游走,生成若干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在每轮随机游走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第一步,随机选择一个无线网地址座位初始顶点。将该无线网地址和该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的中位数,作为该轮的第一个游走结果。
第二步,设定未游走的无线网地址集合D。确定已游走的无线网地址的数量。若数量大于预设值(可记为k),则结束本轮游走,将本轮游走的各游走结果汇总为一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若已游走的无线网地址的数量小于或等于k,则继续执行如下步骤。
第三步,基于当前所在的顶点,从无线网地址集合D中选取与其相邻的(即与该顶点有边连接的)的无线网地址集合t。此处,若无线网地址集合t为空集,则结束本轮游走,并将本轮游走的各游走结果汇总为一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若无线网地址集合t不为空集,则继续执行如下步骤。
第四步,获取无线网地址集合t内的每个无线网地址与当前顶点的边的权重,并基于该权重随机游走到t中的一个无线网地址,将该无线网地址作为新的当前顶点,并将该无线网地址从无线网地址集合D中删除。
第五步,将该无线网地址和该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的中位数作为该轮的又一个游走结果。并继续执行上述第二步。直至结束本轮游走。
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多轮随机游走后,即可得到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而后,即可将上述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
步骤205,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此处,由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是通过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扩展生成,且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为配送运力实际到达各配送地址期间所采集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因而通过对各样本集中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的分析,即可得到用于表征各配送地址的位置范围的位置信息。
实践中,可以对各样本集中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从而将各样本集对应的聚类中心作为相应的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表征配送地址所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各样本集中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聚类之前,可以将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的形式,从而便于进行聚类。由此,所得到的各样本集的聚类结果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即为各样本集对应的聚类中心向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按照如下子步骤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子步骤S31,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具体地,在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时,可以首先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此处,可以采用geohash算法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其中,geohash算法是将经纬度编码,给地址位置分区的一种算法。geohash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地球作为一个二维平面,将该平面递归分解成更小的子块,每个子块在一定经纬度范围内拥有相同的编码。由于配送区域(如全国)规模较大,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可以便于数据处理。
而后,可以依次将每一个子区域作为目标子区域,执行如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地址集。上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无线网地址为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中所涉及的无线网地址。
第二步,为上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各无线网地址创建编码,并计算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IDF)。
第三步,分别以上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关键字(key),以各无线网地址的编码和逆向文档频率的组合作为相应的关键字的值(value),构建键值对。
第四步,将所构建的各键值对进行汇总,生成与目标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字典。
第五步,基于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和上述字典,将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可选的,在上述第五步中,对于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每一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可以首先从上述字典中查询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而后基于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和信号强度,确定各无线网地址对应的向量元素值;最后基于各向量元素值,将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其中,每一个无线网地址对应的向量元素值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RSSI+100)×IDF
上述公式中的RSSI为该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上述公式中的IDF为该无线网地址逆向文档频率。
由此,在依次将每一个子区域作为目标子区域,并针对各目标子区域执行上述第一步至第五步后,即可得到各个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字典,同时,也可得到各子区域对应的样本集中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对应的稀疏向量,从而得到各子区域中的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由于每一个样本集中包含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每一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对应一个稀疏向量,因而每一个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为多个。
通过将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成稀疏向量,可以降低数据量,从而提高位置信息的计算效率。
子步骤S32,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对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进行聚类,得到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并将所生成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此处,可以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对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进行聚类。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向量,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聚类中心向量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每分配一个样本,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
实践中,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第一步,选择多组候选参数。每组候选参数可以包括聚类中心的个数k以及距离阈值等参数。
第二步,分别采用选用各组候选参数的k均值聚类算法对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进行聚类,得到多组候选聚类结果。每组候选聚类结果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聚类中心向量。
第三步,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采用k-fold交叉验证的方式,对各组候选参数下的聚类结果进行评估,分别得到各组候选参数下的聚类结果的簇内紧密性CP(compactness)和簇间间隔性SP(Separation)。
此处,CP越小,表示簇内紧密型越高。对于每组候选参数可通过如下步骤计算CP:首先计算每一簇中的各稀疏向量与其聚类中心向量的距离;而后针对每一簇,计算所得到的距离的平均值;最后计算对各簇对应的平均值取平均,即可得到该组候选参数下的CP的值。
此处,SP越大,表示簇间间隔性越好。对于每组候选参数可通过如下步骤计算SP:首先计算每两个聚类中心向量的距离;而后将所计算出的距离取平均,即可得到该组候选参数下的SP的值。
第四步,选取评分score=SP–CP最大的聚类结果作为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最终聚类结果。该最终聚类结果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
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均执行上述操作,即可得到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最终聚类结果。此时,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可以将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最终聚类结果中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步骤206,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如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其中,上述目标运单中可以包括目标配送地址。上述目标配送地址即为目标配送运力所需到达并配送目标运单所涉及的物品的配送地址。所述目标配送运力为负责该目标运单的配送运力。
步骤207,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采用与步骤205相似的方式,生成待测位置信息。
作为示例,若步骤205中采用聚类的方式,将各配送地址的样本集中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并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聚类结果中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位置信息,此处,则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将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将该向量作为待测位置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205中,可以将各配送地址的样本集中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由此聚类后得到的聚类中心向量也为稀疏向量。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geohash算法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针对各子区域分别进行操作。针对每一个子区域,可以首先对该子区域涉及的无线网地址创建编码;而后计算该子区域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之后以该子区域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键,以相应的编码和逆向文档频率的组合作为值,构建键值对;之后汇总各键值对,得到该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字典;最后基于该无线网字典,将该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由此,此处可以首先获取目标配送地址所属的子区域的无线网字典。并基于所获取的无线网字典,将该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从而将该稀疏向量作为待测位置信息。
步骤208,获取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已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因而,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配置信息,从已生成的多个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中,获取该目标位置信息。
步骤209,基于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进行比对,例如,进行相似度计算。而后,基于比对结果,确定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作为示例,待测位置信息和目标位置信息均可以采用向量的形式表示。此时,可以计算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的欧氏距离。若计算结果大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未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反之,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可选的,若步骤205中采用聚类的方式,将各配送地址的样本集中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向量,并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聚类结果中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位置信息,则目标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向量。此时,可以将待测位置信息分别与目标位置信息中的各个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若与某一向量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大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未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若与各向量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目标配送运力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流程200涉及了确定配送完成的各历史运单中的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的步骤。由于各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确定,因而该位置信息可以表征配送地址所在的位置范围。在此基础上,无需获取配送运力GPS信号,仅基于配送运力采集的无线网信息和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由于相较于GPS信息,无线网信息不易受干扰,因而,有助于提高对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的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置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400包括:接收单元401,被配置成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第一生成单元402,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第一获取单元403,被配置成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位置配送信息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所述目标历史运单为包含所述目标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所述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所述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定位单元404,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由于目标位置配送信息是基于在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由此,无需获取配送运力GPS信号,仅基于配送运力采集的无线网信息和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由于相较于使用GPS信息进行定位的方式,无线网信息不易受干扰,因而,提高了对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的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包括: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多个配送完成的历史运单,各历史运单中包括配送地址;第三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单元,被配置成按照各历史运单中的配送地址,对所获取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进行汇总,得到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各样本集中包括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第三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运单中还包括送达数据;以及,上述第三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实时无线网数据,上述实时无线网数据为在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实时发送的无线网数据,各实时无线网数据中包括无线网信息列表和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数据;基于各历史运单中的送达数据和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采集数据,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将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得到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送达数据包括送达时刻和配送运力在上述送达时刻的位置坐标,上述采集数据包括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时刻、配送运力在上述采集时刻的位置坐标和配送运力在上述采集时刻的定位精度;以及,上述第三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同时满足以下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其中,上述预设条件包括:采集时刻在送达时刻前后的预设时间区间内、采集时刻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配送运力在采集时刻的位置坐标与配送地址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通过设定上述预设条件,可以确保所选取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是配送运力到达历史运单的配送地点时的数据,由此确保了所选取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是运单实际送达时刻的准确数据,而非配送运力提前或者延后上传已送达消息情况下的错误数据,由此,提高了所选取的数据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地址;以及,上述第三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从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所包含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删除出现率小于预设出现率阈值的无线网地址。
通过删除出现率小于预设出现率阈值的无线网地址,可以去除掉信号较差或者不稳定的无线网地址,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地址;以及,上述第二生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执行如下步骤:将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顶点,将每两个无线网地址在同一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的共现次数作为相应的顶点间的边的权重,创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无线网地址关系图;基于上述权重,对上述无线网地址关系图进行多轮随机游走,得到该配送地址的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并将上述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
由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中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的数量有限,因而,通过针对每一个配送地址生成样本集,可以对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进行扩展,为计算位置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因而有助于提高所计算出了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生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对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进行聚类,得到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并将所生成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通过将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成稀疏向量,可以降低数据量,从而提高位置信息的计算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地址和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以及,上述第三生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依次将每一个子区域作为目标子区域,对上述目标子区域执行如下步骤:确定上述目标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地址集,上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无线网地址为上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中所涉及的无线网地址;为上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各无线网地址创建编码,并计算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分别以上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关键字,以各无线网地址的编码和逆向文档频率的组合作为相应的关键字的值,构建键值对;将所构建的各键值对进行汇总,生成与上述目标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字典;基于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和上述字典,将上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由于配送区域(如全国)规模较大,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可以便于数据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生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对于上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每一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执行如下步骤:从上述字典中查询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基于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和信号强度,确定各无线网地址对应的向量元素值;基于各向量元素值,将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而后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之后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最后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由于目标位置配送信息是基于在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由此,无需获取配送运力GPS信号,仅基于配送运力采集的无线网信息和配送地址的位置信息即可确定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由于相较于使用GPS信息进行定位的方式,无线网信息不易受干扰,因而,提高了对配送地址与配送运力的位置关系的检测的准确性。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系统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装置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基于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获取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基于待测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
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位置配送信息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所述目标历史运单为包含所述目标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所述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所述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
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配送完成的历史运单,各历史运单中包括配送地址;
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
按照各历史运单中的配送地址,对所获取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进行汇总,得到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
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各样本集中包括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
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运单中还包括送达数据;以及
所述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包括:
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实时无线网数据,所述实时无线网数据为在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实时发送的无线网数据,各实时无线网数据中包括无线网信息列表和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数据;
基于各历史运单中的送达数据和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采集数据,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
将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得到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达数据包括送达时刻和配送运力在所述送达时刻的位置坐标;所述采集数据包括无线网信息列表的采集时刻、配送运力在所述采集时刻的位置坐标和配送运力在所述采集时刻的定位精度;以及
所述基于各历史运单中的送达数据和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采集数据,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包括:
分别从各历史运单对应的无线网实时数据中,选取同时满足以下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采集时刻在送达时刻前后的预设时间区间内、采集时刻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配送运力在采集时刻的位置坐标与配送地址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地址;以及
在所述将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中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作为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之前,所述获取各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还包括:
从各目标无线网实时数据所包含的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删除出现率小于预设出现率阈值的无线网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地址;以及
所述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包括:
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执行如下步骤:
将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所涉及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顶点,将每两个无线网地址在同一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的共现次数作为相应的顶点间的边的权重,创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无线网地址关系图;
基于所述权重,对所述无线网地址关系图进行多轮随机游走,得到该配送地址的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并将所述多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汇总为与该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生成各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包括:
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对于每一个配送地址,对该配送地址对应的稀疏向量进行聚类,得到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聚类中心向量,并将所生成的聚类中心向量作为该配送地址对应的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地址和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以及
所述将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包括:
将配送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依次将每一个子区域作为目标子区域,对所述目标子区域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目标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地址集,所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无线网地址为所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集中所涉及的无线网地址;
为所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各无线网地址创建编码,并计算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
分别以所述无线网地址集中的各无线网地址作为关键字,以各无线网地址的编码和逆向文档频率的组合作为相应的关键字的值,构建键值对;
将所构建的各键值对进行汇总,生成与所述目标子区域对应的无线网字典;
基于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和所述字典,将所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无线网地址的信号强度和所述字典,将所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各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子区域中各配送地址对应的样本集中的每一个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执行如下步骤:
从所述字典中查询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
基于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中各无线网地址的逆向文档频率和信号强度,确定各无线网地址对应的向量元素值;
基于各向量元素值,将该样本无线网信息列表转换为稀疏向量。
10.一种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在目标运单配送过程中由目标配送运力发送的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所述目标运单中包括目标配送地址;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待测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待测位置信息;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所述目标配送地址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位置配送信息基于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生成,所述目标历史运单为包含所述目标配送地址的历史运单,所述目标历史运单对应的目标无线网信息列表为在所述目标历史运单配送过程中由配送运力发送且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网信息列表;
定位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待测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的比对,确定所述目标配送运力是否已到达所述目标配送地址所在位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38424.2A 2020-01-14 2020-01-14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3132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8424.2A CN113132910B (zh) 2020-01-14 2020-01-14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8424.2A CN113132910B (zh) 2020-01-14 2020-01-14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910A true CN113132910A (zh) 2021-07-16
CN113132910B CN113132910B (zh) 2023-10-03

Family

ID=7677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8424.2A Active CN113132910B (zh) 2020-01-14 2020-01-14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29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706A (zh) * 2023-04-26 2023-07-07 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 用于转运测试样本、优化规划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00706B (zh) * 2023-04-26 2024-06-04 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 用于转运测试样本、优化规划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82523A (ko) * 2011-12-07 2013-07-22 에이피위성통신주식회사 테트라 통신망을 이용한 배송확인 장치 및 배송확인 방법
CN103617254A (zh) * 2013-11-29 2014-03-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948274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 交易认证方法和系统、服务器、存储介质
US20180181910A1 (en) * 2015-08-20 2018-06-28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current order based on historical orders
CN111027906A (zh) * 2019-12-05 2020-04-1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送订单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82523A (ko) * 2011-12-07 2013-07-22 에이피위성통신주식회사 테트라 통신망을 이용한 배송확인 장치 및 배송확인 방법
CN103617254A (zh) * 2013-11-29 2014-03-0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80181910A1 (en) * 2015-08-20 2018-06-28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current order based on historical orders
CN107948274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 交易认证方法和系统、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11027906A (zh) * 2019-12-05 2020-04-1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送订单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706A (zh) * 2023-04-26 2023-07-07 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 用于转运测试样本、优化规划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00706B (zh) * 2023-04-26 2024-06-04 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 用于转运测试样本、优化规划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910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8557B (zh) 电子装置、基于lbs数据的服务场所推荐方法及存储介质
US8542637B2 (en) Clustering crowd-sourced data for determining beacon positions
CN105338619B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413905B (zh) 获取道路线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Montoliu et al. IndoorLoc platform: A public repository for comparing and evaluating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s
CN112035591B (zh) 一种路网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59170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75294B (zh) 一种轨迹数据查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185458A1 (en) Clustering crowd-sourced data to identify event beacons
CN106055607B (zh) 用户到访预测模型建立、用户到访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947881B (zh) 一种poi判重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7464B (zh) 一种区域轮廓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0719602B (zh) 指纹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6855878B (zh) 基于电子地图的历史行车轨迹显示方法和装置
US2004021093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nalyzing and modifying cable television signal leak information
CN104427610A (zh) WiFi室内定位方法与服务器
CN11193107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1872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trajectory data
CN113132910B (zh) 位置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972258B (zh) 一种位置指纹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1641924A (zh) 位置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190587A (zh) Wifi位置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05463B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16342B (zh) 定位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CN112637768B (zh) 基于蜂窝网络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