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5463B -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5463B
CN111405463B CN202010183285.2A CN202010183285A CN111405463B CN 111405463 B CN111405463 B CN 111405463B CN 202010183285 A CN202010183285 A CN 202010183285A CN 111405463 B CN111405463 B CN 111405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target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32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5463A (zh
Inventor
尹卜一
束纬寰
马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tu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tu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tu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tu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32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5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5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5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5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5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利用位置预测模型预测用户的地理位置时,需要在地图中,以用户为中心划分出一个固定区域,进一步对固定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网格,确定用户在每个网格的特征信息,将每个网格的特征信息输入到位置预测模型,输出用户的预测地理位置。
采用上述方式预测用户的地理位置时,仅能将固定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特征信息输入到模型进行预测,当固定区域外也存在用户的特征信息时,需要将更多的特征信息输入域模型进行预测,这样,会提高模型的处理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不提高模型处理数据量的前提下,提高输入模型的信息量,并提高获取的信息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获取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
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网格区域和预设的位置信息和通信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
将确定的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包括:
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
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网格区域和预设的位置信息和通信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
将确定的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上述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获取方法,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利用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这样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的信息量大于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的信息量,利用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时,在不增加输入模型的数据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输入模型的信息量,提高了模型的处理效率,也提高了得到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获取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获取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获取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获取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使用本申请内容,结合特定应用场景“出行场景”,给出以下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和应用场景。虽然本申请主要围绕对出行场景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这仅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本申请中的术语“乘客”、“请求方”、“服务请求方”和“客户”可互换使用,以指代可以请求或订购服务的个人、实体或工具。本申请中的术语“司机”、“提供方”、“服务提供方”和“供应商”可互换使用,以指代可以提供服务的个人、实体或工具。本申请中的术语“用户”可以指代请求服务、订购服务、提供服务或促成服务的提供的个人、实体或工具。例如,用户可以是乘客、驾驶员、操作员等,或其任意组合。在本申请中,“乘客”和“乘客终端”可以互换使用,“驾驶员”和“驾驶员终端”可以互换使用。
本申请中的术语“服务请求”和“订单”可互换使用,以指代由乘客、服务请求方、司机、服务提供方、或供应商等、或其任意组合发起的请求。接受该“服务请求”或“订单”的可以是乘客、服务请求方、司机、服务提供方、或供应商等、或其任意组合。服务请求可以是收费的或免费的。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服务于出行服务平台,该出行服务平台用于根据接收的客户端的出行服务请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出行服务平台可以包括多个打车系统,如包括出租车打车系统、快车打车系统、专车打车系统、顺风车打车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获取方法可以应用于出行服务平台的服务器,也可以应用于其它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计算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器或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处理与服务请求有关的信息和/或数据,以执行本申请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
在用户通过隧道,或者用户通过高架桥,或者用户处于高楼林立的商业区时,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无法获取用户端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信号,也就无法确定用户的位置,此时,可以通过人工方式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但是,通过人工方式确定的地理位置的准确度比较低。
为了提高确定的地理位置的准确度,可以在用户所处的位置处选择一个区域,并将该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确定用户在每个网格中的信号强度特征,将多个网格的信号强度特征输入到位置预测模型,以得到准确度较高的位置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当为用户选择一个区域后,该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可能也存在用户的信号强度特征信息,而通过模型预测用户的位置信息时,并未考虑这其他区域的信号强度信息,若将该部分信号强度信息考虑进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模型输出的结果的准确度,但是,需要划分一个相对更大的区域,那么在通过模型计算时,增加了输入模型的数据量,降低了模型的处理效率。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输入位置预测模型的信息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提高确定用户的位置信息的处理效率。具体地,本申请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利用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这样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的信息量大于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的信息量,利用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时,在不增加输入模型的数据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输入模型的信息量,提高了模型的处理效率,也提高了得到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获取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例如,信息获取系统可以是用于诸如出租车、代驾服务、快车、拼车、公共汽车服务、驾驶员租赁、或班车服务之类的运输服务、或其任意组合的在线运输服务平台。信息获取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0、网络120、服务请求方终端130、服务提供方终端140、和数据库150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10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处理与服务请求有关的信息和/或数据,以执行本申请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例如,处理器可以基于从服务请求方终端130获得的服务请求来确定目标车辆。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例如,单核处理器(S)或多核处理器(M))。仅作为举例,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指令集处理器(Application Specific Instruction-set Processor,ASIP)、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物理处理单元(Physics Processing Unit,P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微控制器单元、简化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或微处理器等,或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请求方终端130和服务提供方终端140对应的设备类型可以是移动设备,比如可以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等,也可以是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机动车辆中的内置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库150可以连接到网络120以与信息获取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服务器110,服务请求方终端130,服务提供方终端140等)通信。信息获取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经由网络120访问存储在数据库150中的数据或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库150可以直接连接到信息获取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或者,数据库150也可以是服务器110的一部分。
下面结合上述图1示出的信息获取系统中描述的内容,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获取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获取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出行服务平台的服务器中,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S202,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S203,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S204,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在S201中,目标用户可以为出行服务平台中的服务请求方或者服务提供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初始位置信息可以为经纬度信息(经纬度坐标),第一网格区域包括该网格区域对应的边界点的经纬度信息,比如,第一网格区域为正方形区域时,第一网格区域包括四个边界点对应的经纬度信息。
目标用户在实际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获取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的GPS信号,此时,可以通过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里,移动通信设备可以为无线接入设备(Access Point,AP)设备、基站等设备;移动通信信号强度包括无线信号强度、移动通信信号强度等,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与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距离移动通信设备越远,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越低。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可以确定目标用户周围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可能仅有部分移动通信设备可以检测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针对每个移动通信设备,判断该移动通信设备是否可以检测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若该移动通信设备可以检测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则将该移动通信设备作为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并获取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从该移动通信设备中获取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标识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匹配的设备标识,若查找到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匹配的设备标识,则根据查找到的设备标识对应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用户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比对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和表征位置信息与通信信号强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若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与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中的通信信号强度匹配,则将匹配的通信信号强度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为目标用户的位置信息,但是,通过上述方式确定的初始位置信息的准确度比较低。
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后,进一步根据目标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确定该目标用户周围的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可以包括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将确定的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这里,距离阈值可以为根据历史数据确定的,例如,距离阈值可以为100米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取到目标用户的经纬度坐标后,以经纬度坐标为圆心,以预设的距离阈值为半径形成圆形区域,将该圆形区域作为目标用户所属的位置区域;或者,以经纬度坐标为中心,以预设距离作为边长,形成以经纬度坐标为中心的正方形区域;或者,以经纬度坐标为中心,以预设距离中的第一距离作为长,以预设距离中的第二距离作为宽,形成以经纬度坐标为中心的矩形区域,其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需要注意,上述仅为示意性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后续位置预测模型的输入要求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区域,比如,位置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信息为矩形区域确定的特征信息,那么,确定的目标用户的位置区域则为矩形区域。
在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后,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长宽信息,将该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也就是,每个第一网格区域的长宽为预设的长宽信息。其中,预设的长宽信息包括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方式二: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将确定的该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这里,设备标识可以为设备序列号、设备编码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后,获取目标用户周围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由于在确定移动通信设备时,可以是在用户周围的较大范围内确定的移动通信设备,并不是所有的移动通信设备都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距离目标用户较远的移动通信设备可能无法获取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因此,从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确定能够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并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
针对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从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匹配的设备标识,基于查找到的设备标识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确定的位置区域为能够覆盖查找到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移动通信设备的最小区域,比如,查找到三个设备标识,可以通过三个设备标识分别对应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包含上述三个位置信息对应的移动通信设备的最小四边形区域。
对位置区域进行划分的过程可以参考方式一,此处不再进行过多叙述。
在S202中,第二网格区域包括该区域的边界点的经纬度信息,比如,第二网格区域为正方形区域时,第二网格区域包括四个边界点的经纬度坐标;第二网格区域的大小可以与第一网格区域的大小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二网格区域的区域边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个第二网格区域组成的区域小于多个第一网格区域组成的区域。
在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这里,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为位置点的经纬度信息,该位置点可以是第一网格区域的边界点,也可以为区域中的其它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图距离为网格区域中的位置点与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之间的实际距离,比如,第一网格区域中的左下位置点与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预设阈值为10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多个第一网格区域中的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将该第一网格区域中的任一一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输入到距离计算公式中,计算该第一网格区域到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例如,将第一网格区域左下角边界点的经纬度坐标和目标用户的初始经纬度坐标输入到距离计算公式中。
在得到第一网格区域的任一位置点到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后,判断该地图距离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该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说明该第一网格区域距离初始位置比较远,那么,目标用户在该第一网格区域中的通信信号强度也会比较弱,对于此类第一网格区域需要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二网格区域,根据该地图距离、预设阈值和初始位置信息,从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区域,也就是,从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参考图3,在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S302,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S303,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这里,映射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信息。
由以下公式确定任一网格区域到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13293850000161
其中,L为任一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D为预设阈值,d为任一网格区域到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α为预设常数,比如,可以为2。
以任一个第一网格区域为例说明,在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时,如何为第一网格区域确定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
在确定第一网格区域到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后,可以将该地图距离输入到上述公式中,得到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在得到上述映射距离后,连接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和该第一网格区域的任一位置点,以初始位置作为起点,以映射距离作为长度,从连线上确定与距离该初始位置为映射距离的点,利用初始位置信息、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映射距离,确定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位置信息,即,确定的连线上点的位置信息。
比对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和各个第二网格区域,从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选择能够覆盖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位置信息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例如,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位置信息为(x0,y0),第二网格区域中四个边界点的位置信息分别为(x1,y1)、(x2,y2)、(x3,y3)和(x4,y4),若(x0,y0)落入(x1,y1)、(x2,y2)、(x3,y3)和(x4,y4)组成的区域内,则该第二网格区域为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第一网格区域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的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说明第一网格区域距离目标用户比较近,那么,目标用户在该第一网格区域的通信信号强度也比较强,此时,可以比对该第一网格区域的边界点的位置信息和各个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边界点的位置信息,若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存在与第一网格区域匹配的第二网格区域,则将于第一网格区域匹配的第二网格区域确定为目标第二网格区域。比如,在第一网格区域和第二网格区域大小相同时,若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存在与第一网格区域的边界点的位置信息匹配的第二网格区域,那么,与第一网格区域的边界点的位置信息匹配的第二网格区域则为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无论是地图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网格区域,还是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网格区域,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均对应一个第二网格区域,当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网格区域,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同一个第二网格区域。
在S203中,第一特征信息可以是基于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网格区域和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确定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包括多个位置信息对应的信号强度,即,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位置信息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特征信息可以为特征向量,不同的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不同,特征向量中的任一特征值可以为基于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与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信号强度分布之间的相似度确定的,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可以通过第一网格区域和上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确定的,在计算通信信号强度与任一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信号强度分布之间的相似度时,采用不同的信号强度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相似度,通过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特征值不同。其中,信号强度相似度计算方法包括向量的余弦相似度、最大似然概率和在最大似然概率基础上的时间维度的加权等。
在确定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时,若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则将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若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网格区域,可以将多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映射到第二网格区域,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方式一: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若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网格区域,则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计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网格区域在该维度下的特征值的加权值,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加权值,得到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其中,在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网格区域时,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例如,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两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为第一网格区域A和第一网格区域B,第一网格区域A的第一特征信息为[C1,C2,……Cn],第一网格区域B的第一特征信息为[D1,D2,……Dn],第一网格区域A对应的权重可以β,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权重可以为γ,则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可以为[βC1+γD1,βC2+γD2,……βCn+γDn]。
方式二: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这里,中位特征值为表征多个特征值中的中位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一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网格区域为例,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选择该维度下的中位特征值,也就是,该维度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值,按照特征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对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值进行排序,选择位于中位数的特征值,将选择的特征值作为中位特征值。
在确定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后,将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作为第二特征信息中对应维度的特征值,从而生成第二特征信息。
例如,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三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为第一网格区域A、第一网格区域B和第一网格区域E,第一网格区域A的第一特征信息为[C1,C2,……Cn],第一网格区域B的第一特征信息为[D1,D2,……Dn],第一网格区域B的第一特征信息为[F1,F2,……Fn],在第一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为C1,在第二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为F2,在第n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为Dn,则第二特征信息为[C1,F2,……Dn]。
在S204中,位置预测模型为通过用户的历史位置信息进行训练得到的模型;校准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信息。
在得到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后,可以将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输入到位置预测模型,得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在位置预测模型要求输入的数据量一定的前提下,该数据量即为多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第二特征信息,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将多个第一网格区域映射到第二网格区域,保证了输入模型的数据量,同时,增加了输入模型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那么,也提高了得到的校准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获取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区域确定模块42,用于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特征信息确定模块43,用于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位置确定模块44,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43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43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
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网格区域和预设的位置信息和通信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41用于根据以下步骤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41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
将所述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50,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总线53。所述存储器5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5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比如,图4中的装置中获取模块41、区域确定模块42、特征信息确定模块43和位置确定模块44对应的执行指令等),当电子设备50运行时,所述处理器51与所述存储器52之间通过总线53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51执行时执行如下处理:
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包括:
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
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网格区域和预设的位置信息和通信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1执行的指令中,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
将所述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信息获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获取的信息的准确度低的问题,本申请在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利用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这样第二特征信息包括的信息量大于第一特征信息包括的信息量,利用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时,在不增加输入模型的数据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输入模型的信息量,提高了模型的处理效率,也提高了得到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信息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所述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
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与第一网格区域预设的位置历史采集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
将确定的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8.一种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基于每个所述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二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位置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校准位置信息;
基于每个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网格区域,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中任一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与初始位置之间的地图距离;
若所述地图距离大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若所述地图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该地图距离、所述预设阈值和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包括:
基于该地图距离,以及预设的地图距离和映射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映射距离;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和所述映射距离,确定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
基于该第一网格区域的映射位置信息,从预先划分的多个第二网格区域中,确定与该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目标第二网格区域。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计算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的平均特征信息,将该平均特征信息作为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基于与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的第一特征信息,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针对第一特征信息中的每个维度,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格区域分别对应的第一特征信息中,确定该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
基于每个维度对应的中位特征值,确定该目标第二网格区域的第二特征信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是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强度、第一网格区域和预设的位置信息和通信信号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目标移动通信设备检测到的目标用户的通信通信信号强度;
从预设的多个移动通信设备中,查找与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匹配的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查找到的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所述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初始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号强度分布信息表征通信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网格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或者,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信息,获取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多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
基于每个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预设的设备标识和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该目标移动通信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
基于各目标移动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位置区域;
将确定的位置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网格区域。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任一所述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任一所述信息获取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83285.2A 2020-03-16 2020-03-16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05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285.2A CN111405463B (zh) 2020-03-16 2020-03-16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285.2A CN111405463B (zh) 2020-03-16 2020-03-16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5463A CN111405463A (zh) 2020-07-10
CN111405463B true CN111405463B (zh) 2021-01-12

Family

ID=7143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3285.2A Active CN111405463B (zh) 2020-03-16 2020-03-16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54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973B (zh) * 2022-08-19 2022-11-11 深圳市桑尼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人体感应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55A (zh) * 2016-09-26 2016-11-23 湘潭大学 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513251A (zh) * 2018-02-13 2018-09-07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r数据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0361A1 (de) * 2005-05-02 2006-11-0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Lokalisierung eines Streckenabschnitts in einer Karte
CN101945475B (zh) * 2010-09-27 2012-12-19 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基于船载移动基站的手机定位装置及其单船定位方法
CN102209384B (zh) * 2011-05-19 2013-12-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快速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4469676B (zh) * 2014-11-21 2018-03-02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US10440378B1 (en) * 2018-07-17 2019-10-08 Tencent America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story-based motion vector prediction with parallel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55A (zh) * 2016-09-26 2016-11-23 湘潭大学 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8513251A (zh) * 2018-02-13 2018-09-07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r数据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5463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1625B (zh) 车辆异常聚集地监控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60010278A (ko) 관심 지점을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91874B (zh) 地图点位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12798004B (zh) 一种车辆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7464A (zh) 一种区域轮廓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1324824A (zh) 一种目的地推荐方法、其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5463B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59172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16118A (zh) 一种车辆所经过的etc门架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82197A (zh) 一种定位终端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6453371A (zh) 共享车辆的还车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40119333A (ko) 위치 정확도 향상을 위한 위치 측위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10134A (zh) 服务区域划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3253B (zh) 全量用户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1339468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31931B (zh) 一种上车点排序、信息排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22626B (zh)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295466A (zh) 地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4295135A (zh) 一种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26006B (zh) 车道导航的提醒方法、提醒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载终端
CN115309773A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车辆
CN113990066B (zh) 道路信息匹配及路口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5687805B (zh) 一种基于位置的气象数据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14691523B (zh) 一种gps系统调测方法及装置
CN111596288B (zh) 测量速度的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和车载测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8

Address after: Room 217, 2nd floor, building 34, No.8 yard,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Applicant after: Ditu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34, yard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3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