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2628A -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2628A
CN113132628A CN202110347976.6A CN202110347976A CN113132628A CN 113132628 A CN113132628 A CN 113132628A CN 202110347976 A CN202110347976 A CN 202110347976A CN 113132628 A CN113132628 A CN 113132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objects
focused
determin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7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凡智
刘旭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79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26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2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2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对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采集技术例如拍照、摄像等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例如进行拍照或者摄像过程中,均需要对拍摄对象先进行对焦处理,然后才进行拍摄。
但是,目前在进行图像采集过程中,如果出现对焦错误即对焦的对象不是用户期望的最优对象,导致拍摄出来的图像内容不符合用户期望时,这个拍摄过程是不可挽救的,导致拍摄效率较低,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较低。
申请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目前拍摄后不能改变对焦对象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多摄像头采集图像时,不同摄像头对应不同对焦对象的实现方法,保证了拍摄效率,提高了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一种图像采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对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一数量;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数量;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数量,为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若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至少两个景深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两个景深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景深参数;
基于所述排序后的景深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进行分组,得到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
基于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所述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确定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预设对焦距离范围;
从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中,确定景深参数在所述预设对焦距离范围内的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可选的,所述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三数量;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四数量;
若所述第三数量大于所述第四数量,从所述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所述第三数量个图像采集单元,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对应的,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为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除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外的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
确定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中的背景对象;
对所述背景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显示的当前显示图像;
确定所述当前显示图像对应的目标图像集合;其中,所述目标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为所述电子设备采集所述当前显示图像的同时,针对同一拍摄场景采集到的;
若接收到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图像的选择指令,基于所述选择指令,确定选择的参考对焦对象;
若所述参考对焦对象与所述当前显示图像的对焦对象不匹配,从所述目标图像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参考对焦对象对应的参考图像;
显示所述参考图像。
第二方面,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采集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图像采集程序,所述图像采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后,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并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这样,通过不同图像采集单元同时对同一待拍摄场景中的不同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解决了目前拍摄后不能改变对焦对象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多摄像头采集图像时,不同摄像头对应不同对焦对象的实现方法,保证了拍摄效率,提高了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参照图1所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指令可以是与电子设备通信链接的控制设备发送给电子设备的,也可以是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对应的图像采集控制按键(包括虚拟按钮或实体按钮)等方式生成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一具体图像采集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相机、手机、具有摄像头的计算机设备。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通常包括除背景对象,但在一些应用场景下,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也可以包括背景对象。当前待拍摄场景为将要进行拍摄的场景。
步骤102、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至少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均用于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
步骤103、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中的每一待对焦对象进行分配,使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均有对应的目标待对焦对象。
步骤104、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对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然后采用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对应的对焦对象对焦处理后的当前待拍摄场景进行图像采集,来响应图像采集得到,从而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第一目标图像可以是一张照片,也可以是对应的视频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后,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并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这样,通过不同图像采集单元同时对同一待拍摄场景中的不同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解决了目前拍摄后不能改变对焦对象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多摄像头采集图像时,不同摄像头对应不同对焦对象的实现方法,保证了拍摄效率,提高了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待对焦对象的数量的场景,参照图2所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具有3个用于采集同一方向和同一拍摄场景的图像采集单元即摄像头的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用户当前控制智能手机当前处于图像采集模式时,用户触控智能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采集虚拟按钮,向智能手机发送图像采集指令,电子设备确定将要采集的当前待拍摄场景,并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中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步骤202、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确定其包括的可以采集同一拍摄场景的摄像头。
步骤203、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一数量。
步骤204、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数量。
步骤205、基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和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将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进行分配,使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中的每一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均对应一个对焦对象,得到每一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目标对焦对象。
步骤206、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光学参数,对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并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基于对焦后的目标对焦对象对当前拍摄场景进行拍摄,从而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也就是说有几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就有几个第一目标图像,但是每个第一目标图像中对应的对焦对象不同。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05可以由步骤205a,或者步骤205b~205c来实现:
步骤205a、若第一数量等于第二数量,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有3个对焦对象分别为A1、A2和A3时,由于智能手机有3个摄像头,分别记为B1、B2和B3时,可以进行随机分配,为每一个摄像头分配一个对焦对象,例如摄像头B1的目标对焦对象为A1,摄像头B2的目标对焦对象为A3,摄像头B3的目标对焦对象为A2。这样,在进行图像采集时,摄像头B1、B2、B3各自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包括A1、A2和A3以及对应的背景对象,其中,在三张第一目标图像中A1、A2和A3以及对应的背景对象的位置关系均一致,唯一区别是由于不同摄像头对应的对焦对象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对焦对象所在的图像区域的图像质量不同。
步骤205b、若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至少两个景深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时,可以通过雷达(Lidar)或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等方式来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至少两个景深参数。
步骤205c、基于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预先设置的不同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不同景深参数的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采集的关系,可以根据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来分配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以使每一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均分到至少一个对焦对象。
需说明的是,在第一数量等于第二数量时,也可以通过根据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景深参数的分布,来分配至用于对焦对应的景深范围内的对焦对象的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步骤205c可以由步骤a11~a13来实现:
步骤a11、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至少两个景深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景深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排序方式可以是景深值从大到小的排序顺序或景深值从小到大的排序顺序。假设有5个待对焦对象时,对应的景深参数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序顺序,依次为L1、L2、L3、L4和L5。
步骤a12、基于排序后的景深参数,对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进行分组,得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排序后的景深参数进行排序后,对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进行分组的方式有很多,通常可以根据景深参数之间距离较近的划分为一组,即例如可以采用类簇、或者欧式距离公式的方式来实现划分。示例性的,在有3个摄像头时,需将5个待对焦对象,对应的精神参数依次记为L1=0.5m,L2=0.51、L3=0.53、L4=1和L5=3,单位均为米,可以将L1、L2和L3划分为1组,L4划分为1组,L5换分为1组。
步骤a13、基于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确定为摄像头B1设置的采集景深范围大于或等于0米且小于1米,为摄像头B2设置的采集景深范围大于或等于1米且小于3米,为摄像头B3设置的采集景深范围大于或等于3米时,可以确定摄像头B1的目标对焦对象为L1、L2和L3,摄像头B2的目标对焦对象为L4,摄像头B3的目标对焦对象为L5。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步骤a13可以由步骤a131~a132来实现:
步骤a131、确定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预设对焦距离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预设对焦距离范围是根据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景深参数来确定得到的。
步骤a132、从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中,确定景深参数在预设对焦距离范围内的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电子设备执行步骤206之后,还用于执行步骤207~211:
步骤207、确定当前显示的当前显示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图像查看时,若当前显示了基于前述实施例采集到的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中的一张图像,得到当前显示图像。
步骤208、确定当前显示图像对应的目标图像集合。
其中,目标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为电子设备采集当前显示图像的同时,针对同一拍摄场景采集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样,即可以确定当前显示图像对应的目标图像集合为前述得到的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需说明的是,若针对采集到的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未进行删除等操作,目标图像集合中的图像数量与至少两个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应一致。
步骤209、若接收到基于当前显示图像的选择指令,基于选择指令,确定选择的参考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当前显示图像的选择指令可以是用户对当前显示图像中的图像内容进行触控操作得到的,这样,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位置对应的图像内容为对应的参考对焦对象。
步骤210、若参考对焦对象与当前显示图像的对焦对象不匹配,从目标图像集合中,确定与参考对焦对象对应的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选中的参考对焦对象就是当前显示图像的对焦对象,则不进行图像显示切换处理。若选择中的参考对焦对象不是当前实现图像的对焦对象,则从目标图像集合中,确定对焦对象是参考对焦对象的参考图像。
步骤211、显示参考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参考图像后,对显示的图像内容进行切换,将当前显示图像切换为参考图像。
需说明的是,步骤207~211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实施例来实现。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在针对某一个图像采集单元的目标对焦对象有多个时,针对该图像采集单元对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并采集图像后,得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针对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对象对应的成像质量出现模糊的情况,而当前根据选择指令选择的参考对焦对象刚好为成像质量不好的对象时,可以基于该第一目标图像和其他第一目标图像的图像内容,对该参考对焦对象所在的图像区域的图像内容进行修复改进,以保证得到针对参考对焦对象对应的成像质量更好。
或者,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针对至少一个第一目标图像,将每一第一目标图像进行图像合成,以得到针对每一对焦对象对应的图像内容均更好的图像。
这样,通过多个图像采集单元针对同一场景针对不同对焦对象对焦处理并拍摄,得到多重照片形成原始图片或得到多重视频流形成原始视频流,用户可以在后期任意调整或切换对焦点,并且可以采用激光雷达束、Tof传感器等来激光雷达光束可以辅助对焦,实现了先拍照或摄像后在根据需求选择最终的对焦对象的图像,有效减少了因对焦错误而拍摄失败的情况,有效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和相同内容的说明,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后,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并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这样,通过不同图像采集单元同时对同一待拍摄场景中的不同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解决了目前拍摄后不能改变对焦对象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多摄像头采集图像时,不同摄像头对应不同对焦对象的实现方法,保证了拍摄效率,提高了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单元的数量大于待对焦对象的数量的场景,参照图4所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步骤302、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三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是电子设备的全部用于采集同一方向,采集同一场景的图像采集单元。
步骤303、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四数量。
步骤304、若第三数量大于第四数量,从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第三数量个图像采集单元,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步骤305、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步骤306、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电子设备执行步骤304之后,还可以选择执行步骤307~309:
步骤307、从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除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外的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
步骤308、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中的背景对象。
步骤309、对背景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图像。
需说明的是,步骤308可以与步骤305同时执行,步骤309可以与步骤306同时执行。
基于前述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电子设备执行步骤304和步骤309之后,还可以选择执行步骤310~314:
步骤310、确定当前显示的当前显示图像。
步骤311、确定当前显示图像对应的目标图像集合。
其中,目标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为电子设备采集当前显示图像的同时,针对同一拍摄场景采集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图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和至少一个第二目标图像。
步骤312、若接收到基于当前显示图像的选择指令,基于选择指令,确定选择的参考对焦对象。
步骤313、若参考对焦对象与当前显示图像的对焦对象不匹配,从目标图像集合中,确定与参考对焦对象对应的参考图像。
步骤314、显示参考图像。
这样,通过多个图像采集单元针对同一场景针对不同对焦对象对焦处理并拍摄,得到多重照片形成原始图片或得到多重视频流形成原始视频流,用户可以在后期任意调整或切换对焦点,并且可以采用激光雷达束、Tof传感器等来激光雷达光束可以辅助对焦,实现了先拍照或摄像后在根据需求选择最终的对焦对象的图像,有效减少了因对焦错误而拍摄失败的情况,有效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当前待拍摄场景,可以参照图7所示,待对焦对象包括花、女士和男士。其中,花距离图像采集设备即前述电子设备的距离小于女士距离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女士距离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小于男士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图像采集设备具有3个摄像头分别为摄像头1、摄像头2和摄像头3时,可以通过摄像头1对花进行对焦后,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包括图6所示场景的第一目标图像,其中,在通过摄像头1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花所在区域的图像会比女士和男士的图像更清晰,即图像内容质量更好。同理,摄像头2对女士进行对焦并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也包括图6所示的场景,但针对女士所在图像区域的图像会比花和男士的图像更清晰;摄像头3对男士进行对焦并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也包括图6所示的场景,但针对男士所在图像区域的图像会比花和女士的图像更清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和相同内容的说明,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后,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并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这样,通过不同图像采集单元同时对同一待拍摄场景中的不同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解决了目前拍摄后不能改变对焦对象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多摄像头采集图像时,不同摄像头对应不同对焦对象的实现方法,保证了拍摄效率,提高了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图1~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中,参照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4可以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和通信总线43,其中:
存储器42,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通信总线43,用于实现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之间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41,用于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图像采集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步骤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一数量;
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数量;
基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和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步骤基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和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若第一数量等于第二数量,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若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至少两个景深参数;
基于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步骤基于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至少两个景深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景深参数;
基于排序后的景深参数,对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进行分组,得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
基于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步骤基于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确定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预设对焦距离范围;
从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中,确定景深参数在预设对焦距离范围内的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步骤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
确定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三数量;
从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第三数量个图像采集单元,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对应的,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为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待对焦对象,得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从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除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外的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
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中的背景对象;
对背景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图像。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当前显示的当前显示图像;
确定当前显示图像对应的目标图像集合;其中,目标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为电子设备采集当前显示图像的同时,针对同一拍摄场景采集到的;
若接收到基于当前显示图像的选择指令,基于选择指令,确定选择的参考对焦对象;
若参考对焦对象与当前显示图像的对焦对象不匹配,从目标图像集合中,确定与参考对焦对象对应的参考图像;
显示参考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1~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后,基于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并对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这样,通过不同图像采集单元同时对同一待拍摄场景中的不同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进行图像采集,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解决了目前拍摄后不能改变对焦对象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多摄像头采集图像时,不同摄像头对应不同对焦对象的实现方法,保证了拍摄效率,提高了拍摄过程中确定对焦对象的智能化程度。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简称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如图1~6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采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确定当前待拍摄场景包括的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
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
对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两个第一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一数量;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二数量;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量等于所述第二数量,为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若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至少两个景深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景深参数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所述至少两个景深参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景深参数;
基于所述排序后的景深参数,对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进行分组,得到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
基于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所述每一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为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组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确定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的预设对焦距离范围;
从所述第二数量组待对焦对象中,确定景深参数在所述预设对焦距离范围内的一组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三数量;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的第四数量;
若所述第三数量大于所述第四数量,从所述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所述第三数量个图像采集单元,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
对应的,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目标对焦对象,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待对焦对象,为每一所述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分配一个所述待对焦对象,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对应的所述目标对焦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至少两个参考图像采集单元中除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外的图像采集单元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
确定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中的背景对象;
对所述背景对象进行对焦处理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当前待拍摄场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目标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显示的当前显示图像;
确定所述当前显示图像对应的目标图像集合;其中,所述目标图像集中包括的图像为所述电子设备采集所述当前显示图像的同时,针对同一拍摄场景采集到的;
若接收到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图像的选择指令,基于所述选择指令,确定选择的参考对焦对象;
若所述参考对焦对象与所述当前显示图像的对焦对象不匹配,从所述目标图像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参考对焦对象对应的参考图像;
显示所述参考图像。
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图像采集单元、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采集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图像采集程序,所述图像采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47976.6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326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7976.6A CN113132628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7976.6A CN113132628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2628A true CN113132628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4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7976.6A Pending CN113132628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26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0206A (zh) * 2022-02-10 2022-04-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68695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Sony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349035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捕获设备以及其方法
CN104853106A (zh) * 2014-02-19 2015-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7483809A (zh) * 2017-07-20 2017-1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9033A (zh) * 2019-05-13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55755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象拍摄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68695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Sony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349035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捕获设备以及其方法
CN104853106A (zh) * 2014-02-19 2015-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7483809A (zh) * 2017-07-20 2017-1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5755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象拍摄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9033A (zh) * 2019-05-13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0206A (zh) * 2022-02-10 2022-04-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6582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20507136A (ja) Vrオブジェクトの合成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4104869A (zh)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47567B (zh) 一种图像重新聚焦装置、方法、系统以及非瞬态程序存储设备
CN105701762B (zh)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754227A (zh) 一种拍摄视频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05406A (zh)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559272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333386A (zh)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54212A (zh)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35272A (zh)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设备
CN105574813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791915A (zh) 一种显示视频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11621A (zh)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294563A (zh) 视频监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132628A (zh)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86553B (zh) 一种全景照片拍摄方法和终端
CN105657262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893578A (zh) 一种照片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67741A (zh) 一种全景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15439386A (zh) 图像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89086B (zh) 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61020A1 (zh) 图像生成方法、图像生成装置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85547A (zh) 一种应用于全息沙盘的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3473012A (zh) 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