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486A -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486A
CN113126486A CN201911410185.2A CN201911410185A CN113126486A CN 113126486 A CN113126486 A CN 113126486A CN 201911410185 A CN201911410185 A CN 201911410185A CN 113126486 A CN113126486 A CN 113126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
phys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value
code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01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6486B (zh
Inventor
钟国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4101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648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401 priority patent/WO2021136374A1/zh
Priority to CN202080091274.XA priority patent/CN114930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6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6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包含感测单元和操作单元。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感测单元感测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感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操作单元响应所述感测信号来获得测量值,并在所述操作单元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数学关系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一控制装置,并特别是关于用于依靠一触发事件而控制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触发事件能够是一用户输入事件、一信号输入事件和一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能够应用于一控制装置以控制一控制目标装置。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能够使用一机械能、一电能和一光能的至少其中之一,并能够包含用于一门禁管制的一电动机、用于一电力控制的一继电器、和用于一能量转换的一能量转换器的其中之一。所述控制装置依靠所述触发事件而传输一控制信号到所述控制目标装置以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为了有效地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获得基于一可变物理参数而被提供的一测量值。所述控制装置可能需要一改良的机制以有效地使用所述测量值,并藉此有效地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
美国第2015/0357887A1号公开专利公开一种制品规格设定装置及具备其之风扇马达。美国第7,411,505B2号公告专利公开一种开关状态及射频识别标签。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靠一触发事件和一感测单元而有效地控制一可变物理参数的一控制装置及方法。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一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控制装置包含一第一感测单元和一操作单元。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一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一第一感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操作单元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在一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获得一第一测量值,并在所述操作单元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一第一数学关系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一第一控制信号。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借由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而控制一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方法。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一第一感测信号;在一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获得一第一测量值;以及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一第一数学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以做出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是否要被产生的一合理决定。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一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方法。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一感测信号;在一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感测信号来获得一测量值;以及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一第一数学关系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一第一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本公开得借由下列附图之详细说明,俾得更深入之了解︰
图1︰为在本公开各式各样实施例中一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1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1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1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1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1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2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图3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3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3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一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在本公开各式各样实施例中一控制系统801的示意图。所述控制系统801包含一控制目标装置330和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一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具有一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而被特征化。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控制装置210包一第一感测单元260和一操作单元297。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一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一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基于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而被特征化。所述操作单元297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在一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297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一第一测量值VM11。在所述操作单元297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一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297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的一第一控制信号SC11。
请参阅图2。图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1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11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例如,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334而被控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
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所述操作单元297获得。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而被特征化。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皆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而被默认,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一可变时间长度LF1A。例如,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基于一参考时间长度LJ1T而被特征化。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由一时间长度值CL1T所代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一句柄CC1T,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匹配的一应用时间长度LT1T。例如,所述句柄CC1T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指定物理参数QD1T而被预先设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被预设。所述操作单元297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并借由比较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例如,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被预设。所述操作单元297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被配置以对应于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外的一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在所述操作单元297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297执行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DM1B之间的一数据比较CA21。在所述操作单元297基于所述数据比较CA2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297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所述操作单元297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297被配置以获得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述句柄CC1T的一控制数据码CK1T,基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来执行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S11,并执行一确保操作GT11,所述确保操作GT11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码UM1L被记录。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属于一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和一第二物理参数类型TP11。例如,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TP11。
请参阅图3、图4、图5、图6和图7。图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2的示意图。图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3的示意图。图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4的示意图。图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5的示意图。图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6的示意图。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12、所述实施结构8013、所述实施结构8014、所述实施结构8015和所述实施结构8016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
请额外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被形成于一第一实际位置LD1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LD11的一第二实际位置LC11。所述操作单元297被配置以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一触发应用功能FB11,并包含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的一处理单元230、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输出单元240。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一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例如,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1。例如,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1,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1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334而被控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X11而被特征化。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由一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包含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的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由一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表示。例如,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被预设。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的一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具有一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的一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代表,并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藉此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例如,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
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的一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的一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并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的一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的一第三数据编码操作ZX13而被预设。所述控制装置21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储存单元250。所述储存单元250储存所默认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一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例如,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一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例如,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示基于基于一感测操作ZM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先前确定的一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ZM11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
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在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基于所述感测操作ZM11而确定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来将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代表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借由执行所述感测操作ZM11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感测信号产生以产生一感测信号。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感测信号,响应所述感测信号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一特定测量值,并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特定测量值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之间的一数学关系的一特定检查操作。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特定检查操作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处于的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来将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一特定感测操作来决定所述处理单元230是否要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改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例如,所述特定感测操作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从所述储存单元250获得一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并借由运行一数据确定程序NE1A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的一数据确定AE1A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
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相同于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的一可允许参考数据码。所述数据确定程序NE1A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构建。所述数据确定AE1A是一第一数据确定操作AE11和一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的其中之一。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250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操作AE11的所述数据确定AE1A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例如,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250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的所述数据确定AE1A借由执行使用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一第一科学计算MF11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例如,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基于一特定经验公式XP11而被执行。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P11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而被预先制定。例如,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P11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预先制定。
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并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之间的一第一数据比较CA11来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内的一第一逻辑决定PH11。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
例如,在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不同于所述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且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和所述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之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比较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以成为肯定的。在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所述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和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相等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比较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以成为肯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10具有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一触发作用事件、一用户输入事件、一信号输入事件、一状态改变事件和一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在是所述触发作用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要发生的条件下,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被配置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指定功能操作ZH11。例如,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用于导致所述触发作用事件发生。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相关于一内存单元25Y1。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代表;藉此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例如,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之间具有一第二数学关系KY11。
所述内存单元25Y1具有一第一内存位置PM1L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一第二内存位置PV1L,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储存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并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储存一控制数据码CK1T。例如,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和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识别。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所述内存单元25Y1储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运行一数据采集程序NF1A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一数据采集AF1A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数据采集AF1A是一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和一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程序NF1A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构建。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借由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250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来取得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一第二科学计算MG11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包含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的一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和相对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的一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并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二数据采集AG1A以获得一控制应用码UA1T。例如,所述第二数据采集AG1A是一第三数据采集操作AG11和一第四数据采集操作AG12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操作AG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以获得等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所述第四数据采集操作AG12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述第二数学关系KY11的一第三科学计算MQ11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
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在一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输出单元240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来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进一步包含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具有一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并进一步包含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进一步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由不同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所代表,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并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藉此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例如,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的一第四数据编码操作ZR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四数据编码操作ZR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获得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所述第二科学计算MG11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大于或等于2。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3;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4;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5;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6;且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2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基于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而被确定的一控制信息CG11。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例如,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述句柄CC1T。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的一第一部分。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的一第二部分。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分开的或相邻的。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分开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是分开的。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相邻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是相邻的。
例如,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被配置以等于一整数。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大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的一相对值VC11。所述相对值VC11等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减去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的一计算结果。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基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所述整数、和所述相对值VC11对于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的一比率而被预设。所述第二科学计算MG11使用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所述整数、所述比率和其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四科学计算MF12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
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来获得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并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之间的一第二数据比较CA21来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之间的一第三数学关系KA21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之内的一第二逻辑决定PH21。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第二信号产生操作BS21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等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之间的一码差异DA11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将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确定是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单元297进一步包含一响应区域AC1、一读取器220和一输入单元270。所述响应区域AC1用于执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所述读取器220,耦合于所述响应区域AC1。所述输入单元270,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识别媒介出现事件且所述处理单元230通过所述读取器220而辨识了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AC1的一识别媒介310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输出单元240显示一第一状态指示LA11。例如,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的一第一特定状态XH11。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进一步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改变成一第二状态指示LA12。例如,所述第二状态指示LA1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的一第二特定状态XH12。
在所述输入单元270于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的一指定时间TW11之内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接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产生的一控制响应信号SE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指定实际操作BJ11。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一第二感测信号SM12。例如,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2,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2用于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的一指定时间TE12之内响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一第二测量值VM12。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指定时间TE12之内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五科学计算MF13来获得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的一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例如,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并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RM17。
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RM17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中的一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来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第二测量值VM12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RM17之间的一第四数学关系KA13的一检查操作BA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指定时间TE12之内基于所述检查操作BA13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三控制信号SC13,并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将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例如,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处于一拘束条件FP11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拘束条件FP11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等于包含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中的一特定物理参数QP11。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估计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P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由于处于所述拘束条件FP11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所述处理单元230辨识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为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内的一可允许值,藉此辨识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为一数值交集关系,并藉此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基于与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1相关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而被特征化,并被配置以符合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表示一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的一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或被配置以是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的一部分。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物理参数感测。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基于一第一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第一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皆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皆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皆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四数据编码操作ZR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和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皆基于一第二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第二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并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一默认测量单位。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基于与一感测信号产生相关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而被特征化,并被配置以符合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表示一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的一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例如,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被配置以是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的一部分。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相关于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的一物理参数感测。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基于一第三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第三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基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而被特征化。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和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皆属于十进制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所述第二测量值VM12、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皆属于所述二进制数据类型,并皆适用于计算机处理。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皆被默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基于一第一内存地址FM1L而被识别。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预设。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基于一第二内存地址FV1L而被识别。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预设。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并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来导致所述操作单元297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的一第一写入请求信息WB1L。例如,所述第一写入请求信息WB1L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储存所输送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并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来导致所述操作单元297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的一第二写入请求信息WA1L。例如,所述第二写入请求信息WA1L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储存所输送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述控制装置210耦合于一服务器280。所述识别媒介310是一电子卷标350、一条形码媒介360和一生物识别作用媒介370的其中之一。所述电子卷标350、所述储存单元250和所述服务器280的其中之一中包含所述内存单元25Y1。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一种用于控制一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方法MT10被公开。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而被特征化。所述方法MT10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基于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而被特征化;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M11;在一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一测量值VM11;以及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一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的一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一步骤:提供一第一感测单元260。例如,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而被执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例如,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1。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334而被控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所述测量值VM11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获得。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而被特征化。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皆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而被默认,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一可变时间长度LF1A。例如,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基于一参考时间长度LJ1T而被特征化。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由一时间长度值CL1T所代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一句柄CC1T,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匹配的一应用时间长度LT1T。例如,所述句柄CC1T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指定物理参数QD1T而被预先设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例如,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被预设。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以及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获得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
在一些实施例中,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属于一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和一第二物理参数类型TP11。例如,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TP11。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被配置以对应于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外的一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
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所述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DM1B之间的一数据比较CA21;以及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基于所述数据比较CA2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下列子步骤: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获得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述句柄CC1T的一控制数据码CK1T;以及基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执行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S11。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一步骤: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一确保操作GT11。所述确保操作GT11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码UM1L被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被形成于一第一实际位置LD1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LD11的一第二实际位置LC11。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感测单元260,其中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而被执行;以及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一触发应用功能FB11。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一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例如,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334而被控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
所述测量值VM11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获得。例如,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X11而被特征化。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由一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包含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的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由一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表示。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的一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具有一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的一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代表,并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
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包含一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的一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并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的一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的一第三数据编码操作ZX13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储存空间SS11;以及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储存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一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
例如,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示基于基于一感测操作ZM11而被先前确定的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ZM11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
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从所述储存空间SS11获得一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以及借由运行一数据确定程序NE1A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的一数据确定AE1A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相同于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的一可允许参考数据码。所述数据确定程序NE1A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构建。所述数据确定AE1A是一第一数据确定操作AE11和一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的其中之一。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操作AE11的所述数据确定AE1A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例如,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的所述数据确定AE1A借由执行使用所述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一第一科学计算MF11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例如,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基于一特定经验公式XP11而被执行。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P11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而被预先制定。
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一步骤: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基于所述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DM1A之间的一数据比较CA11,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以做出所述测量值VM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内的一逻辑决定PH11;以及在所述逻辑决定PH11是肯定的条件下,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存在于一控制目标装置330中。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一触发作用事件、一用户输入事件、一信号输入事件、一状态改变事件和一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代表,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例如,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之间具有一第二数学关系KY11。
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是所述触发作用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要发生的条件下,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指定功能操作ZH11,其中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用于导致所述触发作用事件发生;以及提供相关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内存空间SA1。例如,所述内存空间SA1具有一第一内存位置PM1L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一第二内存位置PV1L。
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储存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DM1A;以及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储存一控制数据码CK1T。例如,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和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L而被识别。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借由运行一数据采集程序NF1A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一数据采集AF1A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数据采集AF1A是一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和一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程序NF1A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构建。
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借由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来取得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一第二科学计算MG11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在一些实施例中,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一子步骤: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二数据采集AG1A以获得一控制应用码UA1T。例如,所述第二数据采集AG1A是一第三数据采集操作AG11和一第四数据采集操作AG12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操作AG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L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以获得等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所述第四数据采集操作AG12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述第二数学关系KY11的一第三科学计算MQ11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下列子步骤: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在一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及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H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基于等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L之间的一码差异DA11来将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L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以及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确定是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
所述方法MT10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显示一第一状态指示LA11,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的一第一特定状态XH11;以及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改变成一第二状态指示LA12。例如,所述第二状态指示LA1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的一第二特定状态XH12。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一种用于借由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控制一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方法MT12被公开。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而被特征化。所述方法MT12包含下列步骤:所述控制装置210提供一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基于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而被特征化;以及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一第一感测信号SM11。
所述方法MT12包含进一步下列步骤:在一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一第一测量值VM11;以及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一第一数学关系KA11,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KB11以做出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否要被产生的一合理决定PA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提供一第一感测单元260。例如,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而被执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例如,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1。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334而被控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而被特征化。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皆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而被默认,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一可变时间长度LF1A。例如,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基于一参考时间长度LJ1T而被特征化。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由一时间长度值CL1T所代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一句柄CC1T,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匹配的一应用时间长度LT1T。例如,所述句柄CC1T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指定物理参数QD1T而被预先设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其中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例如,其中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被预设。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以及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获得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关系KB11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之间的一数据比较CA11,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属于一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和一第二物理参数类型TP11。例如,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TP11。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被配置以对应于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外的一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DM1B之间的一数据比较CA21;以及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基于所述数据比较CA2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合理决定PA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述句柄CC1T的一控制数据码CK1T;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执行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及在所述物理参数关系KB11基于所述数据比较CA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辨识为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以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一确保操作GT11。所述确保操作GT11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码UM1L被所述储存单元250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被形成于一第一实际位置LD1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LD11的一第二实际位置LC11。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控制装置210提供一第一感测单元260,其中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而被执行;以及所述操作单元297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一触发应用功能FB11。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一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例如,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1。例如,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1,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1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334而被控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例如,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X11而被特征化。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由一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所代表。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包含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的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由一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表示。例如,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被预设。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的一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具有一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的一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代表,并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藉此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例如,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
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的一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的一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并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的一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的一第三数据编码操作ZX13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储存单元250提供一储存空间SS11;以及所述储存单元250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储存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一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一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
例如,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示基于基于一感测操作ZM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先前确定的一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ZM11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
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在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基于所述感测操作ZM11而确定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来将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代表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借由执行所述感测操作ZM11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感测信号产生以产生一感测信号。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感测信号,响应所述感测信号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一特定测量值,并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特定测量值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之间的一数学关系的一特定检查操作。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特定检查操作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处于的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来将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一特定感测操作来决定所述处理单元230是否要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改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例如,所述特定感测操作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从所述储存空间SS11获得一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以及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运行一数据确定程序NE1A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的一数据确定AE1A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
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相同于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的一可允许参考数据码。所述数据确定程序NE1A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构建。所述数据确定AE1A是一第一数据确定操作AE11和一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的其中之一。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操作AE11的所述数据确定AE1A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例如,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K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的所述数据确定AE1A借由执行使用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一第一科学计算MF11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例如,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基于一特定经验公式XP11而被执行。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P11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而被预先制定。例如,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P11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预先制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关系KB11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之间的一第一数据比较CA11,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内的一第一逻辑决定PH11;以及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辨识所述物理参数关系KB11为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来做出所述合理决定PA11以成为肯定的。
例如,在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不同于所述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且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和所述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之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比较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以成为肯定的。在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M15、所述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DM16和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相等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比较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以成为肯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存在于一控制目标装置330中。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一触发作用事件、一用户输入事件、一信号输入事件、一状态改变事件和一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由一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代表,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藉此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例如,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之间具有一第二数学关系KY11。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是所述触发作用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要发生的条件下,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指定功能操作ZH11,其中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用于导致所述触发作用事件发生;所述操作单元297提供用于执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响应区域AC1;以及所述内存单元25Y1提供相关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内存空间SA1。例如,所述内存空间SA1具有一第一内存位置PM1L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一第二内存位置PV1L。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储存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以及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储存一控制数据码CK1T。例如,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和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识别。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储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运行一数据采集程序NF1A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一数据采集AF1A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数据采集AF1A是一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和一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程序NF1A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构建。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借由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来取得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一第二科学计算MG11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包含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的一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和相对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的一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并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在所述合理决定PA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二数据采集AG1A以获得一控制应用码UA1T。例如,所述第二数据采集AG1A是一第三数据采集操作AG11和一第四数据采集操作AG12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操作AG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以获得等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所述第四数据采集操作AG12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述第二数学关系KY11的一第三科学计算MQ11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在一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240;以及所述输出单元240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进一步包含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具有一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并进一步包含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进一步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一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由不同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所代表,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并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藉此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例如,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的一第四数据编码操作ZR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四数据编码操作ZR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获得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所述第二科学计算MG11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大于或等于2。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3;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4;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5;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6;且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255。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以及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基于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而被确定的一控制信息CG11。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例如,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述句柄CC1T。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的一第一部分。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的一第二部分。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分开的或相邻的。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分开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是分开的。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相邻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是相邻的。
例如,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被配置以等于一整数。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大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的一相对值VC11。所述相对值VC11等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减去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的一计算结果。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基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所述整数、和所述相对值VC11对于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的一比率而被预设。所述第二科学计算MG11使用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C12、所述整数、所述比率和其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四科学计算MF12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以及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获得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之间的一第二数据比较CA21,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之间的一第三数学关系KA21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之内的一第二逻辑决定PH21;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以及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被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第二信号产生操作BS21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而被确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等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之间的一码差异DA11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将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确定是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识别媒介出现事件且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AC1的一识别媒介310被所述处理单元230辨识了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输出单元240显示一第一状态指示LA11,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的一第一特定状态XH11;以及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改变成一第二状态指示LA12。例如,所述第二状态指示LA1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的一第二特定状态XH12。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产生的一控制响应信号SE11于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的一指定时间TW11之内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而被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指定实际操作BJ11;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一第二感测信号SM12;以及于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的一指定时间TE12之内,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一第二测量值VM12。
例如,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E12,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2用于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一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指定时间TE12之内,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一第五科学计算MF13来获得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的一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
例如,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并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中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RM17。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RM17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中的一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第二测量值VM12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RM17之间的一第四数学关系KA13的一检查操作BA13;以及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于所述指定时间TE12之内基于所述检查操作BA13而被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第三控制信号SC13,并将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例如,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处于一拘束条件FP11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拘束条件FP11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等于包含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中的一特定物理参数QP11。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估计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P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由于处于所述拘束条件FP11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所述处理单元230辨识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为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内的一可允许值,藉此辨识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为一数值交集关系,并藉此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基于与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E11相关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而被特征化,并被配置以符合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YQ11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表示一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的一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或被配置以是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的一部分。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执行的一物理参数感测。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基于一第一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第一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皆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皆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二数据编码操作ZR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皆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所述第四数据编码操作ZR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和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皆基于一第二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第二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并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一默认测量单位。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基于与一感测信号产生相关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而被特征化,并被配置以符合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表示一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的一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例如,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被配置以是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的一部分。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相关于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的一物理参数感测。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基于一第三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第三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基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而被特征化。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进一步基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A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B1L、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2和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皆属于十进制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所述第二测量值VM12、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皆属于所述二进制数据类型,并皆适用于计算机处理。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皆被默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基于一第一内存地址FM1L而被识别。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预设。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基于一第二内存地址FV1L而被识别。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预设。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以及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的一第一写入请求信息WB1L。例如,所述第一写入请求信息WB1L用于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储存所输送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所述方法MT1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以及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的一第二写入请求信息WA1L。例如,所述第二写入请求信息WA1L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储存所输送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述识别媒介310是一电子卷标350、一条形码媒介360和一生物识别作用媒介370的其中之一。
请参阅图8,其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7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17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的一检查操作BA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检查操作B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对应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
所述控制装置210设置于一应用环境EX11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存在于一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中。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应用环境EX11的其中之一具有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耦合于具有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的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存在于一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中。例如,在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位于所述应用环境EX11中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邻接于所述控制装置210。
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和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是分开的,并分别被形成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LD11和所述第二实际位置LC11;藉此,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分别被形成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LD11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LD11的所述第二实际位置LC11。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是一负载区、一显示区、一感测区、一功率供应区和一环境区的其中之一。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是一负载区、一显示区、一感测区、一功率供应区和一环境区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基于对应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而被特征化。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由一对应测量值范围RV1L所代表。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和所述对应测量值范围RV1L的一范围组合等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所述对应测量值范围RV1L基于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和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而被预设。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相关于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内存单元25Y1。例如,所述储存单元250包含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据比较CA11而辨识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为一数值交集关系KG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以成为肯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的一物理参数情况,并藉此辨识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的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所述第二数据采集AG1A以获得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处理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包含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一测量值序列JM11。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序列J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来执行用于检查所述测量值序列J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一数学关系KA15的一检查操作BA15。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检查操作BA15来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所述检查操作BA15包含所述检查操作BA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属于一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TM11。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TM11由一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所识别。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属于一控制数据码类型TK11。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TK11由一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所识别。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和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皆被预设。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基于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而被识别,或由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所识别。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基于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而被识别,或由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所识别。
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而被预设。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而被预设。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来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具有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被预设。所述储存单元250储存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执行多个科学计算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和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或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从所述储存单元250获得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条件下,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AE12借由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的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以便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例如,所述第一科学计算MF11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和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而被预先构建。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和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S11的所述第二科学计算MG11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来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并基于所存取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所述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导致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在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中形成。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存在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中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是一用户接口区。
请参阅图9。图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8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18包含一识别媒介310、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识别媒介310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是一识别应用功能。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一识别媒介出现事件。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响应区域AC1和所述读取器220。所述响应区域AC1用于执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所述读取器220耦合于所述响应区域AC1和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识别媒介310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AC1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
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并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处理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230通过所述读取器220而辨识了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AC1的所述识别媒介310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处理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所述识别媒介310由一识别媒介识别符HU11所识别,并是一电子卷标350、一条形码媒介360和一生物识别作用媒介370的其中之一。在所述识别媒介310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AC1的条件下,所述读取器220借由执行用于所述识别应用功能的一读取操作BX11来读取所述识别媒介310以获得一读取数据DB11。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读取数据DB11来确定等于所述识别媒介识别符HU11的一识别媒介辨识码CU11,并藉此辨识所述识别媒介310。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的所述检查操作BA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检查操作B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实施结构8018进一步包含一控制目标装置630。所述控制装置210由一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识别,并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630。所述输出单元240具有一输出端240P和一输出端240Q;藉此所述操作单元297具有所述输出端240P和所述输出端240Q。所述输出端240P和所述输出端240Q分别位于不同空间位置。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耦合于所述输出端240P,并由一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识别。所述控制目标装置630耦合于所述输出端240Q,并由一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所识别。
例如,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是一控制装置号码,并被默认。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输出端240P,是一第一控制目标装置号码,并被默认。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输出端240Q,是一第二控制目标装置号码,并被默认。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基于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而被识别。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而被预设。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基于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而被识别。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
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来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起到指示所述输出端240P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提供一控制信号SH11到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控制信号SH11起到指示所述输出端240P的作用。所述输出单元240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和所述控制信号SH11的其中之一来执行使用所述输出端240P的所述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向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包含所获得的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获得的所述句柄CC1T的至少其中之一。在一特定情况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一触发事件EQ21来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来执行一信号产生控制GS19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9起到指示所述输出端240Q的作用。所述输出单元240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9来使用所述输出端240Q以向所述控制目标装置630传输一控制信号SC19。所述控制信号SC19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630。
例如,所述储存单元250储存所默认的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从所述储存单元250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从所述储存单元250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21来从所述储存单元250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2。
例如,所述储存单元250具有一第一应用内存位置和一第二应用内存位置,在所述第一应用内存位置储存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并在所述第二应用内存位置储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第一应用内存位置由一第一应用内存地址所识别,或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内存地址而被识别。所述第二应用内存位置由一第二应用内存地址所识别,或基于所述第二应用内存地址而被识别。所述第一应用内存地址和所述第二应用内存地址皆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而被预设。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AF12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来获得所述第一应用内存地址,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应用内存地址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读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应用内存位置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以取得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而获得所述第二应用内存地址,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应用内存地址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应用内存位置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
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具有一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1和相对于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1的一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2。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一目标范围界限值DN17和相对于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DN17的一目标范围界限值DN18。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1由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DN17所代表。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2由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DN18所代表。
请参阅图10。图1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19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19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是一信号输入应用功能。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一信号输入事件。在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一触发信号ST11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触发信号ST11由一功能开关470和一信号产生器472的其中之一所提供。例如,所述服务器280包含所述内存单元25Y1。所述输入单元270耦合于所述功能开关470和所述信号产生器472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是一用户输入应用功能。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一使用者输入事件。所述控制装置21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电应用目标WJ11。在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一用户输入操作JU11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例如,所述控制装置210由一用户295所使用。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由所述使用者295所执行。
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一感测目标和一显示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所述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所述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出单元240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11来提供一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确定所述触发事件EQ11。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触发事件EQ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0的示意图。图1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1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20和所述实施结构8021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一操作单元397、耦合于所述操作单元397的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和耦合于所述操作单元397的一功能目标335。所述功能目标335受所述操作单元397控制,并包含具有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基于包含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而被特征化。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由一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包含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并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B1E的所述第一数据编码操作ZR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由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所代表,并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N1B,藉此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被配置以于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之内。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所引起的所述触发作用事件是一状态改变事件。所述控制装置21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状态改变侦测器475。例如,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是一极限侦测器和一边缘侦测器的其中之一。所述极限侦测器是一极限开关。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被配置以侦测与一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相关的一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所述功能目标335包含一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具有一可变物理参数QG1A。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相依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基于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是一负载区、一显示区、一感测区、一功率供应区和一环境区的其中之一。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相关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操作单元397使所述功能目标335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并借由改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来导致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被配置以处于一可变物理状态XA1A。例如,所述操作单元397受所述控制装置210控制以使所述功能目标335执行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例如,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具有一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
在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触发事件EQ11之前被配置以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之内的条件下,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到达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以形成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并借由形成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来将所述可变物理状态XA1A从一非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1改变成一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响应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特来产生一触发信号SX11。例如,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基于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而被特征化。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响应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被从所述非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1改变成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的一状态改变事件来产生所述触发信号SX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70耦合于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进入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处理单元230的其中之一接收所述触发信号SX11。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接收的所述触发信号SX11来获得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一触控屏幕2701。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所述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触控屏幕2701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
例如,在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是所述极限开关的条件下,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是等于一可变空间位置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到达等于一默认极限位置的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的一极限位置到达。例如,所述功能目标335借由执行基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而被引起的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来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中形成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耦合于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的条件下,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侦测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接收的所述触发信号SX11来使用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所述第二数据采集AG1A以获得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一第一可变电性参数、一第一可变力学参数、一第一可变光学参数、一第一可变温度、一第一可变电压、一第一可变电流、一第一可变电功率、一第一可变电阻、一第一可变电容、一第一可变电感、一第一可变频率、一第一时钟时间、一第一可变时间长度、一第一可变亮度、一第一可变光强度、一第一可变音量、一第一可变数据流量、一第一可变振幅、一第一可变空间位置、一第一可变位移、一第一可变顺序位置、一第一可变角度、一第一可变空间长度、一第一可变距离、一第一可变平移速度、一第一可变角速度、一第一可变加速度、一第一可变力、一第一可变压力和一第一可变机械功率的其中之一。
所述操作单元397被配置以依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是多个应用装置的其中之一。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是多个特定控制功能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特定控制功能包含一光控制功能、一力控制功能、一电控制功能、一磁控制功能和其任意组合。所述多个应用装置包含一继电器、一控制开关装置、一电动机、一照明装置、一门、一贩卖机、一能量转换器、一负载装置、一定时装置、一玩具、一电器、一打印装置、一显示设备、一移动装置、一扬声器和其任意组合。
所述功能目标335是多个应用目标的其中之一,并被配置以执行一特定应用功能。所述特定应用功能是多个物理参数应用功能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物理参数应用功能包含一光使用功能、一力使用功能、一电使用功能、一磁使用功能和其任意组合。所述多个应用目标包含一电子组件、一致动器、一电阻器、一电容器、一电感器、一继电器、一控制开关、一晶体管、一电动机、一照明单元、一能量转换单元、一负载单元、一定时单元、一打印单元、一显示目标、一扬声器和其任意组合。例如,所述功能目标335是一物理可实现功能目标。
例如,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分别属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和一物理参数类型TU1G。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类型TU1G。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属于所述物理参数类型TU1G。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例如,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用于驱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以形成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例如,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TU11不同于一时间类型。
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是一可变电性参数、一可变力学参数、一可变光学参数、一可变温度、一可变电压、一可变电流、一可变电功率、一可变电阻、一可变电容、一可变电感、一可变频率、一时钟时间、一可变时间长度、一可变亮度、一可变光强度、一可变音量、一可变数据流量、一可变振幅、一可变空间位置、一可变位移、一可变顺序位置、一可变角度、一可变空间长度、一可变距离、一可变平移速度、一可变角速度、一可变加速度、一可变力、一可变压力和一可变机械功率的其中之一。例如,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同或不同于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
请参阅图13、图14、图15和图16。图1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2的示意图。图1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3的示意图。图1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4的示意图。图1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5的示意图。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22、所述实施结构8023、所述实施结构8024和所述实施结构8025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所述操作单元297、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和所述储存单元25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和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3。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和一测量值候选范围RM13。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由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所代表,藉此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包含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3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3。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3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3、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Q1R、所述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Q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B13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R17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而被预设,并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中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3所代表。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分别由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码所代表。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的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码被配置以分别等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3是不同的,并分别由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3所代表。例如,所述电子卷标350包含所述内存单元25Y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和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C1E1、RC1E2、…。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M11、RM12、…、及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H11、EH1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选择自多个不同触发作用功能。所述储存单元250储存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
所述处理单元230根据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来预先设定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包含感测数据。例如,所述感测数据属于所述二进制数据类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感测数据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单元39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在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执行一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来输出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例如,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输送一肯定操作报告RL11。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表示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成功地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操作情况EP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指定时间TW11之内从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获得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所述指定实际操作BJ11。所述操作单元397借由产生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来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W1EL。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第二信号产生操作BS21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被配置以对应于包含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中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之内。例如,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输出单元240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之内。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N1B的其中之一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检查操作BA13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并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将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7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例如,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被配置以对应于包含于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中的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7。在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7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7之内。
例如,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输出单元240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7之内。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7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中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RN17所代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RN17由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7所代表,并具有一特定范围界限值对DN1G,藉此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7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7。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借由输送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7和所述特定范围界限值对DN1G的其中之一来起到指示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RN17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预设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并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取得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和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取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取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来导致所述操作单元297提供所述第一写入请求信息WB1L。例如,所述第一写入请求信息WB1L输送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和所取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并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储存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并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和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取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取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来导致所述操作单元297提供所述第二写入请求信息WA1L。例如,所述第二写入请求信息WA1L输送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取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并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25Y1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储存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的其中之一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用户接口区AP1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依靠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来获得一输入数据DG11和一输入数据DG12,基于所述输入数据DG11来取得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并基于所述输入数据DG12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对所述输入数据DG11执行一数据编码操作ZR2A来取得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并借由对所述输入数据DG12执行一数据编码操作ZR2B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
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操作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的一使用者输入操作BU15,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5来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从所述输入单元270获得所述输入数据DG11。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操作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的一使用者输入操作BU16,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6来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从所述输入单元270获得所述输入数据DG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的其中之一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电应用目标WK11。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基于一目标顺序位置UK11而被安排于一电应用目标组GK11中。例如,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位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基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而被特征化。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是一显示目标和一感测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是所述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是一显示目标组。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是所述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是一感测目标组。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由一目标位置号码NB11所代表。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的其中之一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借由感测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的一用户输入操作BU13来感测处于一限制条件FP1M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限制条件FP1M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等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来感测处于所述限制条件FP1M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等于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1的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所述控制装置210是一计算装置、一通讯装置、一用户装置、一移动装置、一遥控器、一电子装置、一便携设备、一桌上型装置、一相对固定装置、一固定装置、一智能电话和其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所述电子卷标350是一被动式电子卷标、一主动式电子卷标、一半主动式电子卷标、一无线电子卷标和一有线电子卷标的其中之一。例如,所述控制装置210通过在所述输出单元240和所述操作单元397之间的一实际链接而向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述实际链接是一有线链接和一无线链接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包含一特定物理参数QP11,并由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所代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处于所述拘束条件FP11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拘束条件FP11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等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P1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估计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P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在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P11等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的条件下,所述拘束条件FP11等于所述限制条件FP1M。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一电信号SP11和一光信号SQ11的其中之一。所述输出单元240包含一输出组件450、一显示组件460和一输出组件455。所述输出组件450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并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电信号SP11的条件下,用于输出所述电信号SP11。例如,所述输出组件450是一传输组件。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显示组件460显示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且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PH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码差异DA11来导致所述显示组件460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LA11改变成所述第二状态指示LA12。
所述显示组件460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用于显示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相关的一测量信息LY11,并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光信号SQ11的条件下,用于输出所述光信号SQ11。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和所述显示组件460的其中之一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所述输出组件455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导致所述输出组件455向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传输一物理参数信号SB1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所述物理参数信号SB11而被形成。例如,所述输出组件455是一传输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1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并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的一物理参数形成单元290。例如,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要由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单元290产生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单元290产生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一输入组件440和一输入组件445。所述输入组件440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输入组件440和所述显示组件460的其中之一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
所述输入组件445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并包含一接收组件4451和一读取器4452。所述接收组件4451和所述读取器4452皆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是一电信号LP11和一光信号LQ11的其中之一。在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是所述电信号LP11的条件下,所述接收组件4451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LP11。在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是所述光信号LQ11的条件下,所述读取器4452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LQ11。例如,所述电子卷标350、所述储存单元250和所述服务器280的其中之一中包含所述内存单元25Y1。
所述应用环境EX11、所述输入组件440、所述显示组件460和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单元290的其中之一具有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一指定功能操作BH12来导致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具有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并藉此导致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处于所述拘束条件FP11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所述电子卷标350、所述储存单元250和所述服务器280的其中之一中包含所述内存单元25Y1。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储存单元250、所述输出组件450、所述显示组件460、所述输出组件455、所述输入组件440、所述接收组件4451、所述读取器4452和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单元290皆受所述处理单元230控制。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和所述显示组件460的其中之一包含具有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的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一第二可变电性参数、一第二可变力学参数、一第二可变光学参数、一第二可变温度、一第二可变电压、一第二可变电流、一第二可变电功率、一第二可变电阻、一第二可变电容、一第二可变电感、一第二可变频率、一第二时钟时间、一第二可变时间长度、一第二可变亮度、一第二可变光强度、一第二可变音量、一第二可变数据流量、一第二可变振幅、一第二可变空间位置、一第二可变位移、一第二可变顺序位置、一第二可变角度、一第二可变空间长度、一第二可变距离、一第二可变平移速度、一第二可变角速度、一第二可变加速度、一第二可变力、一第二可变压力和一第二可变机械功率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电压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电压范围和一相对低电压范围。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电流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电流范围和一相对低电流范围。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电阻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电阻范围和一相对低电阻范围。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空间位置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位置范围和一相对低位置范围。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压力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压力范围和一相对低压力范围。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长度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长度范围和一相对低长度范围。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角速度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角速度范围和一相对低角速度范围。
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3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处于一第一参考状态。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处于一第二参考状态。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处于一第三参考状态。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于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7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处于一第四参考状态。所述第一参考状态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参考状态。所述第二参考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三参考状态。所述第一参考状态不同于所述第四参考状态。
例如,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基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而被安排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中。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基于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而被安排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C1N中。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安排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中。
例如,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电压。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分别是一第一电压参考范围、一第二电压参考范围和一第三电压参考范围。例如,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可变位移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分别是一第一位移参考范围、一第二位移参考范围和一第三位移参考范围。例如,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是所述第二时钟时间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分别是一第一时钟时间参考范围、一第二时钟时间参考范围和一第三时钟时间参考范围。
例如,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通讯接口单元246。所述处理单元230通过所述通讯接口单元246而耦合于所述网络410。例如,所述通讯接口单元246受所述处理单元230控制,并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所述输出组件450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所述接收组件4451。所述处理单元230通过所述通讯接口单元246和所述网络410而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请参阅图17、图18和图19。图1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6的示意图。图1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7的示意图。图1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8的示意图。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26、所述实施结构8027和所述实施结构8028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并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相关于所述内存单元25Y1。所述内存单元25Y1储存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是一控制信息码CM12、一控制信息码CM13、一控制信息码CM14和一控制信息码CM15的其中之一。所述控制信息CG11是一控制数据信息CN12、一控制数据信息CN13、一控制数据信息CN14和一控制数据信息CN15的其中之一。
在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是所述控制信息码CM12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输送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2的一指令信号SW12。所述控制信息码CM12和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2皆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由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在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是所述控制信息码CM13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输送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3的一指令信号SW13。所述控制信息码CM13和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3皆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和所述句柄CC1T。例如,所述控制信息码CM13和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3皆进一步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由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是所述控制信息码CM14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输送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4的一指令信号SW14。所述控制信息码CM14和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4皆包含一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由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例如,所述操作单元397包含一定时器339。所述定时器339用于测量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并被配置以符合一定时器规格FT11。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和所述控制信息CG11皆进一步包含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来以一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设定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所述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输送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Y21而被特征化。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包含一时间长度表示GB1KJ。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B1KJ用于表示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例如,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基于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B1KJ、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B1KJ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R1KJ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而被预设。所述储存单元250储存包含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从所述储存单元250获得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储存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在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是所述控制信息码CM15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输送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5的一指令信号SW15。所述控制信息码CM15和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5皆包含一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和一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被预设。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预设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由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所述操作单元397进一步包含一定时器342。所述定时器342用于测量一时钟时间TH1A,并被配置以符合一定时器规格FT2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所述时钟时间TH1A基于一时钟参考时间TR11而被特征化。所述触发事件EQ11在一触发时间TT11发生。所述触发时间TT11是一目前时间。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基于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来以一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与所述触发时间TT11的一时间差异在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皆被默认。例如,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Y25而被特征化。
所述时钟时间TH1A基于一时间目标区间HR1ET而被特征化。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包含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并由一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所代表。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基于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并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代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被期望在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内处于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K1ET。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K1ET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相同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时钟时间TH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并作为一定时器。例如,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相同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相同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执行所述数据确定AE1A以确定相同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
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的所述第二数据采集AG1A以获得相同于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在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包含所预设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和所预设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所述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输送所获得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和所获得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BL1包含一时钟时间表示GB1TR。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B1TR用于表示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基于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B1TR、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B1TR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R1TR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操作单元397的一储存单元332。所述储存单元332具有一内存位置YM1T和不同于所述内存位置YM1T的一内存位置YX1T。例如,所述内存位置YM1T基于一内存地址AM1T而被识别。所述内存位置YX1T基于一内存地址AX1T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AM1T和所述内存地址AX1T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预设。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依靠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来从所述输入单元270获得一输入数据DJ11,对于所述输入数据DJ11执行一数据编码操作EJ11以确定所默认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被配置以获得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取得所述内存地址AM1T。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操作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的一使用者输入操作JV11,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V11来提供所述输入数据DJ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M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提供一写入请求信息WN1T到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N1T包含所确定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M1T。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N1T来导致所述储存单元332在所述内存位置YM1T储存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依靠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来从所述输入单元270获得一输入数据DJ12,对于所述输入数据DJ12执行一数据编码操作EJ12以确定所预设的所述句柄CC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取得所述内存地址AX1T。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操作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的一使用者输入操作JV12,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V12来提供所述输入数据DJ12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句柄CC1T和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X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提供一写入请求信息WC1T到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C1T包含所确定的所述句柄CC1T和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X1T。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C1T来导致所述储存单元332在所述内存位置YX1T储存所述句柄CC1T。
所述储存单元332进一步具有一内存位置YN11。例如,所述内存位置YN11基于一内存地址AN11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AN11被默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依靠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来从所述输入单元270获得一输入数据DJ13,对于所述输入数据DJ13执行一数据编码操作EJ13以确定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并被配置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内存地址AN11。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操作所述用户接口区AP11的一使用者输入操作JV13,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V13来提供所述输入数据DJ13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和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N11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提供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D11到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D11包含所确定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和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N11。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D11来导致所述储存单元332在所述内存位置YN11储存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
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29的示意图。图2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0的示意图。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29和所述实施结构8030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于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内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是一时间感测单元、一电性参数感测单元、一力学参数感测单元、一光学参数感测单元、一温度感测单元、一湿度感测单元、一运动感测单元和一磁性参数感测单元的其中之一。
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感测组件261,并使用所述感测组件261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和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所述感测组件261属于一传感器类型661,并是第一多个应用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一多个应用传感器包含一第一电压传感器、一第一电流传感器、一第一电阻传感器、一第一电容传感器、一第一电感传感器、一第一加速度计、一第一陀螺仪、一第一压力转能器、一第一应变规、一第一定时器、一第一光侦测器、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一第一湿度传感器。例如,所述感测组件261产生一感测信号分量SM111。所述第一第一感测信号SM11包含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1。例如,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进一步包含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基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而被预设。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感测组件262,并使用所述感测组件262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和所述第二感测信号SM12。所述感测组件262属于一传感器类型662,并是第二多个应用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所述传感器类型662不同于或独立于所述传感器类型661。所述第二多个应用传感器包含一第二电压传感器、一第二电流传感器、一第二电阻传感器、一第二电容传感器、一第二电感传感器、一第二加速度计、一第二陀螺仪、一第二压力转能器、一第二应变规、一第二定时器、一第二光侦测器、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一第二湿度传感器。
例如,所述感测组件262产生一感测信号分量SM112。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进一步包含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2。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属于一传感器类型660。所述传感器类型660相关于所述传感器类型661和所述传感器类型662。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感测组件260和所述感测组件262分别是一电功率感测单元、一电压传感器和一电流传感器。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感测组件260和所述感测组件262分别是一惯性测量单元、一加速度计和一陀螺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相依于一可变物理参数JC1A和不同于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C1A的一可变物理参数JD1A。例如,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C1A和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D1A分别是一可变电功率、一可变电压和一可变电流,并分别属于一第一物理参数类型、一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和一第三物理参数类型。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和所述第三物理参数类型是不同的或独立的。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相依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和所述第三物理参数类型。所述感测组件261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C1A以产生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1。所述感测组件262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D1A以产生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2。
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1和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2。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1和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2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1来获得一测量值VM111,响应所述感测信号分量SM112来获得一测量值VM112,并借由执行使用所述测量值VM111和所述测量值VM112的一科学计算MX11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所述科学计算MX11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和所述第三物理参数类型而被预先制定。
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C1A和所述可变物理参数JD1A的每一物理参数是一可变电性参数、一可变力学参数、一可变光学参数、一可变温度、一可变电压、一可变电流、一可变电功率、一可变电阻、一可变电容、一可变电感、一可变频率、一时钟时间、一可变时间长度、一可变亮度、一可变光强度、一可变音量、一可变数据流量、一可变振幅、一可变空间位置、一可变顺序位置、一可变角度、一可变空间长度、一可变距离、一可变平移速度、一可变角速度、一可变加速度、一可变力、一可变压力和一可变机械功率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获得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之间的所述第二数据比较CA21来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之间的所述第三数学关系KA21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M12之内的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
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230辨识所述第三数学关系KA21为一数值交集关系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做出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以成为肯定的。例如,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PH21是肯定的条件下,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之内的一物理参数情况,并藉此辨识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之内的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存单元25Y1进一步具有一内存位置PM12和不同于所述内存位置PM12的一内存位置PV12,在所述内存位置PM12储存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并在所述内存位置PV12储存一控制数据码CK12。例如,所述内存位置PM12和所述内存位置PV12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而被识别。所述内存位置PM12由一内存地址FM12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M12而被识别。所述内存位置PV12由一内存地址FV12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V12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FM12和所述内存地址FV12皆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而被预设。
例如,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和所述控制数据码CK12分别属于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TM11和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TK11。所述内存地址FM12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而被预设。所述内存地址FV12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和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而被预设。
所述控制数据码CK12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而被预设。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和所获得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FM1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FM12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M12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以获得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C1E2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H12和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FV12,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FV12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V12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存取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2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执行使用所述输出端240的所述第二信号产生操作BS21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之内。
请参阅图22。图2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1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31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相同于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处理单元230皆耦合于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进入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被导致以到达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以形成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借由侦测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来产生所述触发信号SX11。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由一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所代表。
所述储存单元250具有一内存位置PM21,并在所述内存位置PM21储存相关于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的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所述内存位置PM21由一内存地址FM21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M21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FM21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而被预设。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处理单元230的其中之一接收所述触发信号SX11。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接收的所述触发信号SX11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FM21,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FM21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M21的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以获得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的一科学计算MQ13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
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识别符HA1T和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起到指示所述输出端240P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提供所述控制信号SH11到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控制信号SH11起到指示所述输出端240P的作用。所述输出单元240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和所述控制信号SH11的其中之一来执行使用所述输出端240P的所述第一信号产生操作BS11以产生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科学计算MQ13基于一特定经验公式而被执行。所述特定经验公式基于所默认的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而被预先制定。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相关的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并包含一特征物理参数表示。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被预先制定。所述特征物理参数表示用于表示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基于所述特征物理参数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特征物理参数表示的一数据编码操作而被默认。例如,所述特定经验公式基于所默认的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值VL11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的至少其中之一而被预先制定。
请参阅图23。图2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2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32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相同于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相同于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相同于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位于所述应用环境EX11中。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之内的条件下,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到达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以形成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并借由形成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来将所述可变物理状态XA1A从所述非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1改变成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例如,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基于所述默认特征物理参数UL11而被特征化。
所述状态改变侦测器475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并响应所述特征物理参数到达ZL12来导致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具有一信号状态改变UZ11。例如,所述信号状态改变UZ11导致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进入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例如,在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位于所述应用环境EX11中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邻接于所述控制装置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在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处于所述非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1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在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G1A处于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的条件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之内。所预设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分别用于指示所述非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1和所述实际特征物理参数到达状态XA12。例如,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位于所述应用环境EX11中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应用区AJ11邻接于所述控制装置210。
请参阅图24、图25、图26和图27。图2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3的示意图。图2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4的示意图。图2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5的示意图。图2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6的示意图。如图24、图25、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33、所述实施结构8034、所述实施结构8035和所述实施结构8036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一可变目前状态所特征化,或处于所述可变目前状态。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一电使用目标275和相关于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的一电使用目标276。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皆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由一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所识别。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由一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所识别。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和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
所述储存单元250具有一内存位置PK11和不同于所述内存位置PK11的一内存位置PK12。所述储存单元250在所述内存位置PK11储存代表一预设增量的一相对值VK11,并在所述内存位置PK12储存代表一预设减量的一相对值VK12。例如,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的其中之一。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分别位于不同空间位置。
所述内存位置PK11由一内存地址FK11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K11而被识别。所述内存位置PK12由一内存地址FK12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K12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FK11基于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而被预设;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相关于所述相对值VK11。所述内存地址FK12基于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而被预设;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相关于所述相对值VK12。
例如,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和所述相对值VK11之间具有一数学关系KV1W;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相关于所述相对值VK11。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和所述相对值VK12之间具有一数学关系KV2W;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相关于所述相对值VK12。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用于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具有一第一物理量改变以改变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可变目前状态。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用于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具有与所述第一物理量改变相反的一第二物理量改变以改变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可变目前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的其中之一而发生,并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5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获得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6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获得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2。
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一用户输入操作JU11的一使用者输入事件。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是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提供一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5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输入单元270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来提供一输入信号SM17到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6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输入单元270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来提供一输入信号SM18到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是所述输入信号SM17和所述输入信号SM18的其中之一。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使用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是一使用者输入操作JW11和一使用者输入操作JW12的其中之一。在一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是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W11。在一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是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W12。所述储存单元250储存所述相对值VK11和不同于所述相对值VK11的所述相对值VK12。例如,所述相对值VK11正比于1,或等于1。所述相对值VK12正比于(-1),或等于(-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以导致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来产生作为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的所述输入信号SM17。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之前,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例如,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输入信号SM17,响应所述输入信号SM17来使用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等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一测量值VM17,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SM17来执行一数据采集AF2A以获得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例如,当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时,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VM17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1。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FK11,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FK11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K11的所述相对值VK11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1。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和所述数学关系KV1W的一科学计算MR15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由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指示。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值VK11的一科学计算MQ15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例如,所述科学计算MQ15包含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值VK11的一第一算术运算。
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输送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其中之一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其中之一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被配置以对应于一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等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的一范围组合,并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具有一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的一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具有所述第一物理量改变以改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可变目前状态。
例如,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从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通过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以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是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1和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2的其中之一。例如,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第一物理量改变是一第一物理增量和一第一物理减量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以导致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来产生作为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的所述输入信号SM18。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之前,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C1E4之内。例如,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的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
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输入信号SM18,响应所述输入信号SM18来使用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等于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一测量值VM18,并响应所述输入信号SM18来执行一数据采集AF2B以获得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
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VM18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2。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FK1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FK12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K12的所述相对值VK12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2。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和所述数学关系KV2W的一科学计算MR16来获得所述相对值VK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由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所指示。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值VK12的一科学计算MQ16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例如,所述科学计算MQ16包含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值VK12的一第二算术运算。
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输送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其中之一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具有与所述第一物理量改变相反的所述第二物理量改变以改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可变目前状态。
例如,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从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通过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以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界限是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1和所述默认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界限ZD1T2的其中另一。例如,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第二物理量改变是一第二物理增量和一第二物理减量的其中之一。例如,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的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不同于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的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获得所述相对值VK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值VK11来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等于所述相对值VK11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所述相对值VK11被配置以等于一正整数。
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获得所述相对值VK12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值VK12来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等于所述相对值VK12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所述相对值VK12被配置以等于一负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单元250进一步具有一内存位置PF11和不同于所述内存位置PF11的一内存位置PF12。所述储存单元250在所述内存位置PF11储存所默认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并在所述内存位置PF12储存所默认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所述内存位置PF11由一内存地址FF11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F11而被识别。所述内存位置PF12由一内存地址FF12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F12而被识别。
所述内存地址FF11和所述内存地址FF12皆被默认。所述电使用目标275通过所述处理单元230而耦合于所述内存位置PF11。所述电使用目标276通过所述处理单元230而耦合于所述内存位置PF12。例如,所述输入信号SM17输送一输入数据DJ17。所述输入信号SM18输送一输入数据DJ18。
在所述第一特定情况中,所述数据采集AF2A是一数据采集操作AF21和一数据采集操作AF22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F21借由使用所默认的所述内存地址FF11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F11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F22基于一默认数据导出规则YU11来处理所述输入数据DJ17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
在所述第二特定情况中,所述数据采集AF2B是一数据采集操作AF23和一数据采集操作AF24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F23借由使用所默认的所述内存地址FF12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F12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F24基于所述默认数据导出规则YU11来处理所述输入数据DJ18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10由所述用户295所使用,并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用户接口区AP21。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具有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或者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皆位于所述用户界面区AP21中。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所述输入组件440。所述输出单元240包含所述显示组件460。例如,所述输入组件440和所述显示组件460的其中之一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
例如,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W11由所述使用者295所执行。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是一第一感测目标和一第一显示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是所述第一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是所述第一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75。例如,所述第一感测目标是一第一按钮目标。所述第一显示目标是一第一图符目标。
例如,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W12由所述使用者295所执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是一第二感测目标和一第二显示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是所述第二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76。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是所述第二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76。例如,所述第二感测目标是一第二按钮目标。所述第二显示目标是一第二图符目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70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来提供所述输入信号SM17到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来提供所述输入信号SM18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5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输入组件440的条件下,所述电使用目标275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来导致所述输入组件440提供所述输入信号SM17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例如,所述输入单元270进一步包含一指向装置44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导致所述显示组件460显示一选择工具YJ11、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所述指向装置441用于控制所述选择工具YJ11。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5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显示组件460的条件下,所述指向装置441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5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来导致所述指向装置441提供所述输入信号SM17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1被配置以依靠所述指向装置441和所述选择工具YJ11来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5。例如,所述选择工具YJ11是一光标。
例如,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6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输入组件440的条件下,所述电使用目标276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来导致所述输入组件440提供所述输入信号SM18到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76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显示组件460的条件下,所述指向装置441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来导致所述指向装置441提供所述输入信号SM18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W12被配置以依靠所述指向装置441和所述选择工具YJ11来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76。
请参阅图28和图29。图2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7的示意图。图2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8的示意图。如图28和图29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37和所述实施结构8038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1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和相关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的一用户接口区AP22。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和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皆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具有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电应用目标WK11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电应用目标WK12。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和所述电应用目标WK12分别位于不同空间位置,并皆属于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例如,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位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中。
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基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而被安排于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中。所述电应用目标WK12基于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不同的一目标顺序位置UK12而被安排于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基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和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2而被特征化。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由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1所代表。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2由不同于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1的一目标位置号码NB12所代表。
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1和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例如,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由多个电应用目标WK11、WK12、…所组成。所述多个电应用目标WK11、WK12、…根据一电应用目标顺序YB11而被排列,并分别基于多个目标顺序位置UK11、UK12、…而被排列于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等于与所述电应用目标顺序YB11相关的一可变顺序位置。例如,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在一特定时间等于所述多个目标顺序位置UK11、UK12、…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借由感测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来感测处于所述限制条件FP1M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的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限制条件FP1M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等于所述目标顺序位置UK11。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来感测处于所述限制条件FP1M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例如,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位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中。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执行与一指定时间TD01相关的一时间控制GF11。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于所述指定时间TD01之内接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于所述指定时间TD01之内接收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并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等于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1的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定时器539。所述定时器539受所述处理单元230控制。所述时间控制GF11用于控制所述定时器539。
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于所述指定时间TD01之内未能接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的一特定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禁止执行所述检查操作BA11。例如,所述指定时间TD01具有一结束时间点。在所述处理单元230通过所述定时器539响应所述结束时间点而确定所述特定条件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禁止执行所述检查操作BA11。
例如,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于一指定时间TD01之内接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并于所述指定时间TD01之内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等于所述目标位置号码NB11的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具有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11和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的其中之一来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导致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并借由侦测处于所述限制条件FP1M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例如,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和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皆由所述使用者295所执行。例如,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用于选择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以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70包含所述输入组件440。所述输出单元240包含所述显示组件460。例如,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和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例如,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和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例如,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且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例如,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且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
例如,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一感测目标和一显示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所述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是所述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输入组件440的条件下,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接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来导致所述输入组件440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例如,所述输入单元270进一步包含所述指向装置44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导致所述显示组件460显示所述选择工具YJ11和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指向装置441用于控制所述选择工具YJ11。例如,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显示组件460的条件下,所述指向装置441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来导致所述指向装置441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11被配置以依靠所述指向装置441和所述选择工具YJ11来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导致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电使用目标27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76的至少其中之一出现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1中,并被配置以导致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出现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中。在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出现于所述用户界面区AP21中且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出现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中的条件下,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11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导致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出现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中。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导致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出现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中。在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出现于所述用户接口区AP22中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于所述指定时间TD01之内接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来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在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且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包含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的条件下,属于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的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接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来导致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
例如,在所述指向装置441包含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且所述显示组件460受所述处理单元230控制以显示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的条件下,所述指向装置441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U13来导致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导致所述显示组件460显示所述选择工具YJ11和所述电应用目标组GK11。所述指向装置441用于控制所述选择工具YJ11。所述用户输入操作BU13被配置以依靠所述指向装置441和所述选择工具YJ11来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K11。
请参阅图30、图31、图32和图33。图3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39的示意图。图3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0的示意图。图3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1的示意图。图3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2的示意图。如图30、图31、图32和图33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39、所述实施结构8040、所述实施结构8041和所述实施结构8042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一功能目标735和一多任务器363。所述操作单元397具有一输出端338P和一输出端338Q。所述输出端338P和所述输出端338Q分别位于不同空间位置。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述功能目标735和所述多任务器363皆耦合于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输出端338P耦合于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功能目标735包含一物理参数形成区AU21,并耦合于所述输出端338Q。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21具有一可变物理参数QU2A。例如,所述功能目标735是一物理可实现功能目标,并具有相似于所述功能目标335的一功能结构。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用于通过所述多任务器363而感测多个实际物理参数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实际物理参数包含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所述多任务器363具有一输入端3631、一输入端3632、一控制端363C和一输出端363P。
所述控制端363C耦合于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输入端3631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所述输入端3632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21。所述输出端363P耦合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例如,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分别是一第三可变电性参数和一第四可变电性参数。例如,所述第三可变电性参数和所述第四可变电性参数分别是一第三可变电压和一第四可变电压。所述输入端3631和所述输出端363P之间具有一第一功能关系。所述第一功能关系等于一第一导通关系和一第一关断关系的其中之一。
所述输入端3632和所述输出端363P之间具有一第二功能关系。所述第二功能关系等于一第二导通关系和一第二关断关系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一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一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用于通过所述输出端363P和所述输入端3631来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通过所述输出端363P和所述输入端3631而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11。在所述第二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二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用于通过所述输出端363P和所述输入端3632来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并通过所述输出端363P和所述输入端3632而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U21。例如,所述多任务器363受所述操作单元397控制,并是一模拟多任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应用环境EX11的其中之一具有一物理参数形成区AT21。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21具有一可变物理参数QP2A。所述控制装置21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多任务器263。所述多任务器263具有一输入端2631、一输入端2632、一控制端263C和一输出端263P。所述控制端263C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
所述输入端2631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所述输入端2632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21。所述输出端263P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例如,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和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P2A分别是一第五可变电性参数和一第六可变电性参数。例如,所述第五可变电性参数和所述第六可变电性参数分别是一第五可变电压和一第六可变电压。所述输入端2631和所述输出端263P之间具有一第三功能关系。所述第三功能关系等于一第三导通关系和一第三关断关系的其中之一。
所述输入端2632和所述输出端263P之间具有一第四功能关系。所述第四功能关系等于一第四导通关系和一第四关断关系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三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三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用于通过所述输出端263P和所述输入端2631来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并通过所述输出端263P和所述输入端2631而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11。在所述第四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四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用于通过所述输出端263P和所述输入端2632来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P2A,并通过所述输出端263P和所述输入端2632而耦合于所述物理参数形成区AT21。例如,所述多任务器263受所述处理单元230控制,并是一模拟多任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目标335由一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识别。所述功能目标735由一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所识别。所述功能目标335和所述功能目标735分别位于不同空间位置,并皆耦合于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和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为了控制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控制信号SC11进一步输送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控制装置210接收所述控制信号SC11。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C11来选择所述功能目标335以进行控制。例如,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输出端338P,并是一第一功能目标号码。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输出端338Q,并是一第二功能目标号码。
所述控制装置21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电使用目标285、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电使用目标286。所述电使用目标285由一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所识别。所述电使用目标286由一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所识别。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和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GBL1而被默认。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85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选择所述功能目标335以进行控制。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86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选择所述功能目标735以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单元250具有一内存位置XC2T和一内存位置XC22,在所述内存位置XC2T储存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并在所述内存位置XC22储存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所述内存位置XC2T由一内存地址EC2T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EC2T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EC2T基于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而被预设;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85相关于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例如,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和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之间具有一数学关系KK21;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85相关于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
所述内存位置XC22由一内存地址EC22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EC22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EC22基于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而被预设;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86相关于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例如,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和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之间具有一数学关系KK22;藉此,所述电使用目标286相关于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85而发生,并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一操作请求信号SZ21。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85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来获得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向所述操作单元397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述第二控制信号SC12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SC13的至少其中之一。
例如,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一用户输入操作JU21的一使用者输入事件。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是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触发事件EQ11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85而发生的条件下,所述输入单元270依靠所述电使用目标285来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来提供一控制信号SV11到所述控制端263C。例如,所述控制信号SV11是一选择控制信号,并起到指示所述输入端2631的作用。所述多任务器263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V11来导致所述输入端2631和所述输出端263P之间的所述第三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三导通关系。
在所述第三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三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所述处理单元230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接收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并基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所述电使用目标28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86被配置以分别对应于所述功能目标335和所述功能目标735,皆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并分别位于不同空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85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21以导致所述触发事件EQ11发生。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21来产生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来使用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并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来执行一数据采集AF2C以获得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
例如,所述储存单元250包含所述储存空间SS11。所述储存空间SS11具有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1、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12、所述相对值VK11和所述相对值VK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230被配置以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EC2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EC2T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XC2T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以获得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和所存取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来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并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向所述操作单元397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例如,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在一第三特定情况中,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来执行使用所述输出端338P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向所述功能目标335传输一功能信号SG11。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处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来提供一控制信号SD11到所述控制端363C。例如,所述控制信号SD11是一选择控制信号,并起到指示所述输入端3631的作用。所述多任务器363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D11来导致所述输入端3631和所述输出端363P之间的所述第一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一导通关系。在所述第一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一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N11。
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感测单元334接收所述感测信号SN11,并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感测信号SN11来获得一测量值VN11。在所述第三特定情况中,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VN11、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来执行使用所述输出端338P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向所述功能目标335传输所述功能信号SG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存空间SS11进一步具有一内存位置PF2T。所述储存单元250在所述内存位置PF2T储存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所述内存位置PF2T由一内存地址FF2T所识别,或基于所述内存地址FF2T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FF2T被默认。所述电使用目标285通过所述处理单元230而耦合于所述内存位置PF2T。例如,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输送一输入数据DJ21。
所述数据采集AF2C是一数据采集操作AF25和一数据采集操作AF26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F25借由使用所默认的所述内存地址PF2T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PF2T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F26基于一默认数据导出规则YU21来处理所述输入数据DJ21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T。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86的一用户输入操作JU22的一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所述输入单元270导致所述处理单元230接收一操作请求信号SZ22。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2来获得一测量值VM21和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电使用目标识别符HZ22来获得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VM21和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向所述操作单元397传输一控制信号SC27。所述控制信号SC27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并输送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2来提供一控制信号SV12到所述控制端263C。例如,所述控制信号SV12是一选择控制信号,起到指示所述输入端2632的作用,并不同于所述控制信号SV11。所述多任务器263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V12来导致所述输入端2632和所述输出端263P之间的所述第四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四导通关系。在所述第四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四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P2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M21。所述处理单元230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接收所述感测信号SM21,并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感测信号SM21来获得所述测量值VM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C27来从所述控制信号SC27获得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来提供一控制信号SD12到所述控制端363C。例如,所述控制信号SD12是一选择控制信号,并起到指示所述输入端3632的作用。所述多任务器363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D12来导致所述输入端3632和所述输出端363P之间的所述第二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二导通关系。在所述第二功能关系等于所述第二导通关系的条件下,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N21。
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接收所述感测信号SN21,并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感测信号SN21来获得一测量值VN21。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VN21和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2来执行使用所述输出端338Q的一信号产生操作BY27以向所述功能目标735传输一功能信号SG27。所述功能信号SG27用于控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2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界面区AP21具有所述电使用目标285和所述电使用目标286。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21由所述使用者295所执行。所述电使用目标285是一第三感测目标和一第三显示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85是所述第三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85。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85是所述第三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85。例如,所述第三感测目标是一第三按钮目标。所述第三显示目标是一第三图符目标。
所述电使用目标286是一第四感测目标和一第四显示目标的其中之一。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86是所述第四感测目标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44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86。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86是所述第四显示目标的条件下,所述显示组件460包含所述电使用目标286。例如,所述第四感测目标是一第四按钮目标。所述第三显示目标是一第四图符目标。
例如,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85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输入组件440的条件下,所述电使用目标285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21来导致所述输入组件440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电使用目标285被配置以存在于所述显示组件460的条件下,所述指向装置441接收用于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85的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21来导致所述指向装置441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2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例如,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21被配置以依靠所述指向装置441和所述选择工具YJ11来选择所述电使用目标285。例如,所述选择工具YJ11是一光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相对值VK11和所述相对值VK12皆进一步基于所默认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而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SS11中。所述处理单元230进一步基于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250以存取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C1A、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M1A、所述相对值VK11和所述相对值VK12的其中任一。
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和所默认的控制数据码CK12皆进一步基于所默认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而被储存在所述内存空间SA1中。所述处理单元230进一步基于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M1B和所默认的控制数据码CK12的其中任一。
例如,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基于所默认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而被预设。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获得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AF1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测量范围界限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M11来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FM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PM1L的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M1L。
例如,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基于所默认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而被预设。在所述处理单元230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功能目标识别符HA2T、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和所获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类型识别符HK11来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FV1L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25Y1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PV1L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
请参阅图34。图3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3的示意图。如图34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43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用于依靠所述触发事件EQ11而控制存在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中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并包含所述操作单元297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230、所述输入单元270和所述输出单元240。所述处理单元230耦合于所述服务器2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单元297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一定时器545、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230的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定时器545用于测量所述时钟时间TH1A,并被配置以符合一定时器规格FW22。所述定时器545受所述处理单元230控制而感测所述时钟时间TH1A以产生一时钟时间信号SK21。
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定时器545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信号SM11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K21,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FQ11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定时器规格FW22,且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所述内存单元25Y1储存相同于所述控制信息码CM15的所述控制数据码CK1T。例如,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相同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所述定时器规格FW22被默认。
所述触发事件EQ11是所述输入单元270接收所述用户输入操作JU11的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JU11用于选择所述电应用目标WJ11。所述输入单元27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提供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到所述处理单元230。在所述使用者输入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操作请求信号SZ11来使用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K21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例如,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K21以一指定计数值格式HQ22输送一特定计数值NP21。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Q22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X22而被特征化。
所述处理单元230使用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K21以获得等于所述特定计数值NP21的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所述处理单元23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执行所述数据确定AE1A以确定相同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在所述处理单元230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VM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M1L之间的所述第一数学关系KA11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QP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C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H1L来从所述内存单元25Y1获得相同于所述控制信息码CM15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例如,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260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定时器545的条件下,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Q11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Q22。
例如,所述控制信息码CM15包含所预设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和所预设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所述处理单元230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UA1T来在所述操作时间TD11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FB1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S11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产生输送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5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例如,所述控制数据信息CN15包含所默认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和所预设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预设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功能单元335和所述储存单元332。包含于所述操作单元397中的所述定时器342用于测量所述时钟时间TH1A,并被配置以符合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所述时钟时间TH1A基于一时间目标区间HR1ET而被特征化。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由一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所代表。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
所述储存单元332具有一内存位置YS1T,并在所述内存位置YS1T储存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代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被期望在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内处于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K1ET,并被配置以基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而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S1T。所述内存位置YS1T基于一内存地址AS1T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AS1T基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而被预设。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K1ET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操作单元39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时,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述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默认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输送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AS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S1T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S1T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
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向所述功能目标335传输所述功能信号SG11。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处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输送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来导致所述定时器342在一启动时间TT12之内启动,并藉此导致所述定时器342在所述启动时间TT12之内产生一时钟时间信号SY10。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Y10是一初始时间信号,并以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输送一初始计数值NY10。例如,所述初始计数值NY10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
请参阅图35,图3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4的示意图。如图35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44包含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的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和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由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代表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由一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而被特征化。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N11。
所述操作单元397耦合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在所述操作单元397接收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的一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响应所述感测信号SN11来获得一测量值VN11。在所述操作单元397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间的一数学关系KV11而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确定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间的一范围差异DS11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请参阅图36。图3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5的示意图。如图36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45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请额外参阅图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相关于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F11。所述测量值VN11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所述操作单元397获得。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皆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分别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和一句柄CC1T。例如,所述句柄CC1T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指定物理参数QD1T而被预设。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并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来检查所述数学关系KV11以做出所述测量值VN11是否为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内的一逻辑决定PB11。在所述逻辑决定PB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
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在所述操作单元397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来检查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间的一范围关系KA1A以做出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是否相等的一逻辑决定PY11。
在所述逻辑决定PY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辨识所述范围关系KA1A为一范围相异关系以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所述操作单元397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句柄CC1T。在所述操作单元397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句柄CC1T来执行一信号产生控制GY11以产生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功能信号SG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操作单元397于一操作时间TF11之内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之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N12。所述操作单元397于所述操作时间TF11之后的一指定时间TG12之内响应所述感测信号SN12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获得一测量值VN12。在所述操作单元397于所述指定时间TG12之内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2和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执行一确保操作GU11,所述确保操作GU11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N1T被记录。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一可变时间长度LF1A。例如,所述操作单元397用于测量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基于一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和一参考时间长度LJ1T而被特征化。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由一时间长度值参考范围GJ11所代表。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由一时间长度值CL1T所代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进一步输送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所述操作单元397被配置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并检查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述时间长度值参考范围GJ11之间的一数值关系KJ11以做出用于控制一特定时间TJ1T的一计数操作BC1T是否要被执行的一逻辑决定PE11。
在所述逻辑决定PE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来执行所述计数操作BC1T。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配置以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397基于所述计数操作BC1T来到达所述特定时间TJ1T,并在所述特定时间TJ1T之内执行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离开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以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一信号产生操作BY21。
请参阅图37、图38、图39、图40和图41。图3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6的示意图。图38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7的示意图。图39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8的示意图。图40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49的示意图。图41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0的示意图。如图37、图38、图39、图40和图41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46、所述实施结构8047、所述实施结构8048、所述实施结构8049和所述实施结构8050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
请额外参阅图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单元397被配置以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相关的一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并包含耦合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的一处理单元331、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的一输入单元337、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的一输出单元338。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相关的一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相关的一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例如,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相关于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F11。
在所述输入单元337从一控制装置210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感测信号SN11来以一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获得所述测量值VN11。例如,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Y11而被特征化。例如,当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时,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F11,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F11用于产生所述感测信号SN11。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导致所述输出单元240输出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功能信号SG11。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基于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由一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皆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中。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包含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的一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具有一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中的一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代表;藉此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例如,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皆基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而被默认。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中的一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所代表,并具有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藉此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被配置以指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的一储存单元332。所述储存单元332储存所默认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和一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进一步输送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当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
例如,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指示基于一感测操作ZS11而被所述处理单元331先前确定的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ZS11用于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前,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
例如,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前,所述处理单元331获得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在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前基于所述感测操作ZS11而确定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来将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代表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的一特定测量值范围。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例如,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借由执行所述感测操作ZS11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感测信号产生以产生一感测信号。
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前,所述处理单元331接收所述感测信号,响应所述感测信号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获得一特定测量值,并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特定测量值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之间的一数学关系的一特定检查操作。在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特定检查操作而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处于的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来将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用于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一特定感测操作来决定所述处理单元331是否要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改变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例如,所述特定感测操作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和所述储存单元332的其中之一获得一操作参考数据码XU11,并借由运行一数据确定程序NA1A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U11的一数据确定AA1A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
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U11相同于基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而被默认的一可允许参考数据码。所述数据确定程序NA1A基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而被构建。所述数据确定AA1A是一数据确定操作AA11和一数据确定操作AA12的其中之一。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U11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332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的条件下,是所述数据确定操作AA11的所述数据确定AA1A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例如,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XU11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和所述储存单元332的其中之一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的条件下,是所述数据确定操作AA12的所述数据确定AA1A借由执行使用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的一科学计算MR11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例如,所述科学计算MR11基于一特定经验公式XR11而被执行。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R11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而被预先制定。例如,所述特定经验公式XR11基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而被预先制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并基于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之间的一数据比较CD11来检查所述数学关系KV11以做出所述测量值VN11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内的一逻辑决定PB11。在所述逻辑决定PB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
所述处理单元331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来检查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间的一范围关系KA1A以做出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是否相等的一逻辑决定PZ11。在所述逻辑决定PZ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辨识所述范围关系KA1A为一范围相异关系以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的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N15和相对于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5的一应用范围界限值DN16。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输出单元338的一功能目标335。所述功能目标335具有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例如,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耦合于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处理单元331通过所述输出单元338来使所述功能目标335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的一指定功能操作ZH11。例如,所述指定功能操作ZH11用于导致一触发事件EQ11发生。所述控制装置210响应所述触发事件EQ11来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例如,在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5不同于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6且所述测量值VN11是于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5和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6之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来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B11以成为肯定的。在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5、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DN16和所述测量值VN11是相等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来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B11以成为肯定的。
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进一步包含一物理参数表示GA1T1。所述物理参数表示GA1T1用于表示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指定物理参数QD1T。所述储存单元332具有一内存位置YM1L和不同于所述内存位置YM1L的一内存位置YX1T,在所述内存位置YM1L储存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并在所述内存位置YX1T储存一句柄CC1T。
例如,所述内存位置YM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而被识别。所述内存位置YX1T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识别。所述句柄CC1T基于所述物理参数表示GA1T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表示GA1T1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21而被预设。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和所述句柄CC1T分别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所述储存单元332储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运行一数据采集程序ND1A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的一数据采集AD1A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例如,所述数据采集AD1A是一数据采集操作AD11和一数据采集操作AD12的其中之一。所述数据采集程序ND1A基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而被构建。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D1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M1L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
所述数据采集操作AD12依靠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和所述储存单元332的其中之一来取得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的一科学计算MZ11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例如,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包含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的一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和相对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的一额定范围界限值DD12,并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
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X1T的所述句柄CC1T,并基于所存取的所述句柄CC1T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Y11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338。所述输出单元338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一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产生一功能信号SG11,所述功能信号SG11用于控制所述功能目标335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10是一外部装置。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RN11、RN12、…具有一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基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而被默认。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获得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所述科学计算MR11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所述科学计算MZ11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大于或等于2。例如,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3;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4;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5;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6;且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255。
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将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从一特定物理参数QU13改变成一特定物理参数QU14。例如,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U13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之内;且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U14是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进一步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的一部分,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例如,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的一部分。
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是分开的或相邻的。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是分开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是分开的。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是相邻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是相邻的。
例如,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被配置以等于一整数。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2大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2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的一相对值VA11。所述相对值VA11等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2减去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的一计算结果。例如,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基于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2、所述整数、和所述相对值VA11对于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的一比率而被预设。所述科学计算MZ11使用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1、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DD12、所述整数、所述比率和其任意组合的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单元332进一步具有不同于所述内存位置YX1T的一内存位置YM1T,并在所述内存位置YM1T储存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例如,所述内存位置YM1T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识别。在所述处理单元331于一操作时间TF11之内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之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产生一感测信号SN12。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331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之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执行相依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一感测信号产生HF12,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F12用于产生所述感测信号SN12。
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操作时间TF11之后的一指定时间TG12之内响应所述感测信号SN12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获得一测量值VN12。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M1T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并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2和所存取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检查所述测量值VN12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之间的一数学关系KV21以做出所述测量值VN12是否为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之内的一逻辑决定PB21。
在所述逻辑决定PB2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指定时间TG12之内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产生一肯定操作报告RL11,并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输出输送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一控制响应信号SE11,藉此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用于导致所述控制装置210获得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例如,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表示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成功地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一操作情况EP11。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产生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来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且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B21而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等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和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之间的一码差异DF11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将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
当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时,所述输出单元338显示一状态指示LB11。例如,所述状态指示LB11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被配置于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之内的一特定状态XJ11。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且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B21而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进一步基于所述码差异DF11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将所述状态指示LB11改变成一状态指示LB12。例如,所述状态指示LB12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特定状态XJ12。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一电信号SP11和一光信号SQ11的其中之一。所述输入单元337包含一输入组件3371、一输入组件3372和一输入组件3373。所述输入组件3371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电信号SP11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3371借由接收输送一控制信息CG11的所述电信号SP11来导致所述处理单元331获得所述控制信息CG11。例如,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
所述输入组件3372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光信号SQ11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3372接收输送一编码影像FY11的所述光信号SQ11。例如,所述编码影像FY11代表所述控制信息CG11。所述输入组件3373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3373接收一用户输入操作BQ11,并响应所述使用者输入操作BQ11来导致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一特定输入码UW11。例如,所述特定输入码UW11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光信号SQ11的条件下,所述输入组件3372感测所述编码影像FY11以确定一编码数据DY11,并译码所述编码数据DY11以提供所述控制信息CG11到所述处理单元331。在所述特定输入码UW11不同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等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和所述特定输入码UW11之间的一码差异DX11来通过所述输出单元338而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离开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以进入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中的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5。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感测处于一拘束条件FR11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以提供所述感测信号SN11到所述处理单元331。例如,所述拘束条件FR11是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等于包含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中的一特定物理参数QU11。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感测信号SN11来估计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U11以获得所述测量值VN11。由于处于所述拘束条件FR11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之内,所述处理单元331辨识所述测量值VN11为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内的一可允许值,藉此辨识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间的所述数学关系KV11为一数值交集关系,并藉此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基于与所述感测信号产生HF11相关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而被特征化,并被配置以符合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YW11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表示一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的一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例如,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或被配置以是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的一部分。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相关于由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执行的一物理参数感测。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基于一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和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皆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1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和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皆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2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皆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3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所述物理参数表示GA1T1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皆基于一默认测量单位而被提供。例如,所述默认测量单位是一公制测量单位和一英制测量单位的其中之一,并相同或不同于所述默认测量单位。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一步基于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RB1E而被特征化。例如,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GA1E、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GA1L、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T和所述物理参数表示GA1T1皆属于十进制数据类型。所述测量值VN11、所述测量值VN12、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述句柄CC1T皆属于所述二进制数据类型,并皆适用于计算机处理。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FU11和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皆被默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前,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包含所默认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和一内存地址AM1L的一写入请求信息WN1L。例如,所述内存位置YM1L基于所述内存地址AM1L而被识别;且所述内存地址AM1L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而被预设。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N1L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将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N1L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储存到所述内存位置YM1L。
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之前,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包含所默认的所述句柄CC1T和一内存地址AX1T的一写入请求信息WC1T。例如,所述内存位置YX1T基于所述内存地址AX1T而被识别;且所述内存地址AX1T基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预设。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C1T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将所述写入请求信息WC1T的所述句柄CC1T储存到所述内存位置YX1T。例如,所述储存单元332具有一储存空间SU11。所述储存空间SU11具有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句柄CC1T和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NT11。
请参阅图42。图42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1的示意图。如图42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51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述功能目标335和所述储存单元332。所述操作单元3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331、所述输入单元337和所述输出单元338。所述输入单元337包含所述输入组件3371、所述输入组件3372和所述输入组件3373。所述输出单元338包含一输出组件3381、一输出组件3382和一输出组件3383。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储存单元332、所述输入组件3371、所述输入组件3372、所述输入组件3373、所述输出组件3381、所述输出组件3382和所述输出组件3383皆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并皆受所述处理单元331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组件3381进一步耦合于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操作时间TF11之内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句柄CC1T来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所述输出组件3381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于所述操作时间TF11之内产生所述功能信号SG11。例如,所述功能信号SG11是一控制信号。所述输出组件3381将所述功能信号SG11传输到所述功能目标335。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例如,所述功能信号SG11是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一电位准信号、一驱动信号和一指令信号的其中之一。
在所述处理单元331检查所述数学关系KV21以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并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产生输送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是一电信号LP11和一光信号LQ11的其中之一。所述输出组件3382是一传输器。所述输出组件3383是一光发射组件。例如,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检查所述数学关系KV21来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物理参数情况,并藉此辨识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为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
在所述输出组件3382被配置以产生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来导致所述输出组件3382向所述控制装置210传输输送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所述电信号LP11。在所述输出组件3383被配置以产生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来导致所述输出组件3383产生输送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所述光信号LQ11,藉此所述控制装置210从所述输出组件3383接收所产生的所述光信号LQ11。例如,所述光发射组件是一显示组件。所述光信号LQ11输送代表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一编码影像FZ11。例如,所述编码影像FZ11是一条形码影像。
例如,所述控制装置210由一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识别。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进一步输送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装置识别符HA0T和所确定的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来导致所述输出组件3382向所述控制装置210传输输送所述肯定操作报告RL11的所述电信号LP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单元337有线地或无线地从所述控制装置210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电信号SP11和所述光信号SQ11的其中之一。所述输入组件3371是一接收器,并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电信号SP11的条件下从所述控制装置210接收所述电信号SP11。所述输入组件3372是一读取器,并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是所述光信号SQ11的条件下从所述控制装置210接收输送所述编码影像FY11的所述光信号SQ11。例如,所述编码影像FY11是一条形码影像。
所述功能目标335具有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所述输入单元337进一步包含一输入组件3374。所述输入组件3374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受所述处理单元331控制,并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要依靠所述控制装置210而被提供的条件下从所述控制装置210接收一物理参数信号SB11。所述功能目标335从所述输入组件3374接收所述物理参数信号SB11。所述处理单元331通过所述输出组件3381来导致所述功能目标335使用所述物理参数信号SB11以形成取决于所述物理参数信号SB11的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例如,所述输入组件3374是一接收组件。所述控制装置210有线地或无线地传输所述物理参数信号SB11到所述输入组件3374。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的一感测组件3341,并使用所述感测组件3341以产生所述感测信号SN11和所述感测信号SN12。所述感测组件3341是多个应用传感器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应用传感器包含一电压传感器、一电流传感器、一电阻传感器、一电容传感器、一电感传感器、一加速度计、一陀螺仪、一压力转能器、一应变规、一定时器、一光侦测器、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湿度传感器。例如,所述感测组件3341产生一感测信号分量。所述感测信号SN11包含所述感测信号分量。
请参阅图43和图44。图43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2的示意图。图44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3的示意图。如图43和图44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52和所述实施结构8053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和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述功能目标335和所述储存单元332。所述操作单元3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331、所述输入单元337、所述输出单元338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的一定时器339。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输入单元337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述控制信息CG11,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DD1A、所述句柄CC1T和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句柄CC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执行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所述处理单元331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且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2和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等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和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之间的所述码差异DF11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将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2和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来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物理参数情况,并藉此辨识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和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为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器339受所述处理单元331控制,用于测量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并被配置以符合一定时器规格FT11。所述可变时间长度LF1A进一步基于一参考时间长度LJ1T而被特征化。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代表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例如,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基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来以一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而被预设。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包含一时间长度表示GA1KJ。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A1KJ用于表示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并相同于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B1KJ。例如,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Y21而被特征化。
例如,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基于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A1KJ、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A1KJ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KJ来以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而被预设。所述处理单元331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并检查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述时间长度值参考范围GJ11之间的所述数值关系KJ11以做出用于控制所述特定时间TJ1T的所述计数操作BC1T是否要被执行的所述逻辑决定PE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E11的所述时间长度值参考范围GJ11具有一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并代表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所述时间长度值参考范围GJ11基于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而被预设。例如,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包含一时间长度参考范围表示GA1HJ,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表示GA1HJ用于表示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和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皆基于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表示GA1HJ、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表示GA1HJ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HJ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而被预设。
所述储存单元332储存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储存单元332获得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并借由比较包含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来检查所述数值关系KJ11以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E11。
例如,在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检查所述数值关系KJ11而辨识所述数值关系KJ11为一数值交集关系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E11以成为肯定的。例如,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被预设,并包含所述时间长度值参考范围GJ11的一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LN11和相对于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LN11的一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LN12。在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和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范围界限值对LN1A而确定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包含于的所述时间长度参考范围HJ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做出所述逻辑决定PE11以成为肯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逻辑决定PE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来导致所述定时器339执行所述计数操作BC1T。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配置以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计数操作BC1T来到达所述特定时间TJ1T,并在所述特定时间TJ1T之内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执行一信号产生操作BY21,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21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离开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以进入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
例如,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配置以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内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计数操作BC1T来经历具有一结束时间TZ1T的一应用时间长度LT1T以到达所述特定时间TJ1T。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特定时间TJ1T之内借由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一科学计算MK11来取得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例如,所述控制装置210基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来确定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并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来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述控制信息CG11进一步包含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LJ1T匹配的所述应用时间长度LT1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和所获得的所述句柄类型识别符HC11来取得所述内存地址AX12。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X12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X12的一句柄CC12,并基于所读取的所述句柄CC12来执行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单元338的一信号产生控制GY21。所述输出单元338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21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21以产生一功能信号SG21,所述功能信号SG21用于控制所述功能目标335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包含于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中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2E2。例如,所述功能信号SG21是一控制信号。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2E2是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的其中之一,并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
例如,在所述逻辑决定PE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来导致所述定时器339执行所述计数操作BC1T以到达所述结束时间TZ1T。当所述定时器339借由执行所述计数操作BC1T而到达所述结束时间TZ1T时,所述定时器339向所述处理单元331传输一中断请求信号UH1T以到达所述特定时间TJ1T。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特定时间TJ1T之内响应所述中断请求信号UH1T来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科学计算MK11以取得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例如,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从所述定时器339接收所述中断请求信号UH1T来辨识所述特定时间TJ1T,并藉此经历所述应用时间长度LT1T。所述特定时间TJ1T相邻于所述结束时间TZ1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而被特征化。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包含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并由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所代表。例如,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分别由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所代表。
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3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3。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3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3、所述传感器测量范围表示GW1R、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GW11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GA13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7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HH11而被预设,并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M11、EM12、…中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3所代表。
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是不同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是不同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同或不同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相同或不同于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的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包含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包含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基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而处于多个不同参考状态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不同参考状态包含一第一参考状态、一第二参考状态和一第三参考状态,藉此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一可变目前状态所特征化。所述可变目前状态是所述多个不同参考状态的其中之一。
例如,所述第一参考状态和所述第二参考状态是互补的。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处于所述第一参考状态。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处于所述第二参考状态。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条件下,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处于所述第三参考状态。所述第三参考状态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一参考状态。所述第三参考状态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参考状态。
由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输送的所述句柄CC1T和由所述储存单元332所储存的所述句柄CC1T皆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所述指定物理参数QD1T而被预设。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句柄CC1T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产生所述功能信号SG11。
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从一目前状态改变成所述第三参考状态,或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从一特定物理参数QU13改变成一特定物理参数QU14。例如,所述目前状态是所述第一参考状态和所述第二参考状态的其中之一。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U13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之内,或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之内。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U14是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例如,所述特定物理参数QU13是于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参考状态分别导致所述功能目标335处于多个不同功能状态。所述多个不同功能状态是不同的,并包含一第一功能状态、一第二功能状态和一第三功能状态。例如,所述第一功能状态和所述第二功能状态是互补的。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之内的条件下,所述功能目标335处于所述第一功能状态。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之内的条件下,所述功能目标335处于所述第二功能状态。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条件下,所述功能目标335处于所述第三功能状态。所述第三功能状态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一功能状态。所述第三功能状态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功能状态。
例如,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基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而被安排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中。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基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而被安排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中。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RN12基于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而被安排于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RD1N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电压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电压范围和一相对低电压范围。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电流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电流范围和一相对低电流范围。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电阻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电阻范围和一相对低电阻范围。
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亮度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亮度范围和一相对低亮度范围。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光强度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光强度范围和一相对低光强度范围。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音量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音量范围和一相对低音量范围。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第一可变角速度的条件下,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分别是一相对高角速度范围和一相对低角速度范围。
例如,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例如,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例如,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4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例如,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是一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一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之一;且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5是所述相对高物理参数范围和所述相对低物理参数范围的其中另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是一继电器的条件下,所述功能目标335是一控制开关。在所述功能目标335是所述控制开关的条件下,所述控制开关具有一可变开关状态,并基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而处于一接通状态和一关断状态的其中之一。例如,所述可变开关状态等于所述接通状态和所述关断状态的其中之一,且所述接通状态和所述关断状态是互补的。所述接通状态是所述第一功能状态和所述第二功能状态的其中之一,且所述关断状态是所述第一功能状态和所述第二功能状态的其中另一。
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辨识所述可变目前状态为不同于所述第三参考状态的一特定状态,并藉此产生所述功能信号SG11。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因此所述可变目前状态被改变成所述第三参考状态。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码差异DX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导致所述输出单元338产生所述功能信号SG12。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2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进入包含于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RY1ET中的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5;因此,在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RD1E5等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的条件下,所述可变目前状态被改变成所述第二参考状态。
例如,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所述可变电流。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和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分别是一第一电流参考范围、一第二电流参考范围和一第三电流参考范围。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332中的一句柄CC1L基于在所述电流参考范围之内的一第一指定电流而被预设。所述句柄CC12基于在所述第二电流参考范围之内的一第二指定电流而被预设。所述句柄CC1T基于在所述电流参考范围之内的一第三指定电流而被预设。
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基于所述时间长度表示GA1KJ、所述定时器规格FT11和所述数据编码操作ZX1KJ来以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1而被预设。在所述逻辑决定PE11是肯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长度值CL1T来导致所述定时器339执行所述计数操作BC1T。在所述第一可变电流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配置以于所述第三电流参考范围之内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计数操作BC1T来经历所述应用时间长度LT1T以到达所述特定时间TJ1T,藉此所述第一可变电流在相关于所述计数操作BC1T的所述应用时间长度LT1T之内维持成为于所述第三电流参考范围之内。
例如,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一可变转速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和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分别是一第一转速参考范围、一第二转速参考范围和一第三转速参考范围。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是一可变温度的条件下,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和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分别是一第一温度参考范围、一第二温度参考范围和一第三温度参考范围。
请参阅图45。图45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4的示意图。如图45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54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皆耦合于一网络410。所述控制装置210通过所述网络410而链接于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述功能目标335和所述储存单元332。所述操作单元3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331、所述输入单元337和所述输出单元338。所述控制装置210通过所述网络410来向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通过所述网络410来向所述控制装置210传输所述控制响应信号SE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是一测量值参考范围号码。所储存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是一可变物理参数范围号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输送一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例如,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是一相对参考范围号码。所述处理单元331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并在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条件下借由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来存取等于一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B11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和所存取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B11来执行一科学计算MU11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例如,所述科学计算MU11使用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和所存取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B11。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将所获得的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和所存取的所述测量值参考范围码EB11相加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述相对参考范围码ZB11来起到指示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所述处理单元331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数据采集AD1A以获得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M14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且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进入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等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EH14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和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之间的所述码差异DF11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332以将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UN1A。
请参阅图46和图47。图46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5的示意图。图47为示出于图1中的所述控制系统801的一实施结构8056的示意图。如图46和图47所示,所述实施结构8055和所述实施结构8056的每一结构包含所述控制装置21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和所述服务器280。所述控制目标装置330包含所述操作单元397、所述第二感测单元334、所述功能目标335和所述储存单元332。所述操作单元397包含所述处理单元331、所述输入单元337、所述输出单元338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331的所述定时器3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器342受所述处理单元331控制,并用于测量所述时钟时间TH1A。所述定时器342被配置以符合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相关于所述时钟时间TH1A。所述时钟时间TH1A基于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和一时间候选区间HR1E2而被特征化。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包含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并由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所代表。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由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T所代表;因此,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T被配置以指示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不同于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并由一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所代表。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由一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所代表;因此,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被配置以指示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
所述控制信息CG11包含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和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由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所代表。例如,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包含一时钟时间表示GA1TR。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A1TR用于表示所述时钟参考时间TR11,并相同于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B1TR。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基于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A1TR、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钟时间表示GA1TR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TR来以一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例如,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基于一指定位计数UY25而被特征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Q1T。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和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Q1T皆基于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皆基于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和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
例如,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规格GAL1进一步包含一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T和一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2。所述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T用于表示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所述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2用于表示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RQ1T和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Q1T皆基于所述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T、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T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HT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皆基于所述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H2、所述定时器规格FT21和用于转换所述时间候选区间表示GA12的一数据编码操作ZX1H2来用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预设。
所述储存单元332具有所述内存位置YS1T和一内存位置YS12,在所述内存位置YS1T储存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并在所述内存位置YS12储存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码UQ12。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码UQ12代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被期望在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内处于的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K1E2,并被配置以基于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而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S12。所述内存位置YS12基于一内存地址AS12而被识别。所述内存地址AS12基于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而被预设。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K1E2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RD1E1、RD1E2、…。例如,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相邻于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输入单元337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时,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所述控制信号SC11输送所默认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输送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AS1T,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S1T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S1T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
例如,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码UQ1T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借由输送所预设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的作用。所述处理单元331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的所述数据采集AD1A以获得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例如,所述时间目标区间HR1ET和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之间具有一预设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而确定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来检查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RN1T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RN1L之间的所述范围关系KA1A以做出所获得的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N1T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是否相等的所述逻辑决定PY11。在所述逻辑决定PY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辨识所述范围关系KA1A为所述范围相异关系以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例如,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来获得所预定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VN11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DN1L而确定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RD1EL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来做出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EM1T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EM1L是否相等的所述逻辑决定PZ11。在所述逻辑决定PZ11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辨识所述范围关系KA1A为所述范围相异关系以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
在所述处理单元331确定所述范围差异DS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操作时间TF11之内执行用于控制所述输出组件3381的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所述输出组件3381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GY11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所述信号产生操作BY11以向所述功能目标335传输所述功能信号SG11。所述功能目标335响应所述功能信号SG11来导致所述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相同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的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K1ET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331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来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获得所输送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来导致所述定时器342在所述启动时间TT12之内启动,并藉此导致所述定时器342在所述启动时间TT12之内产生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Y10。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Y10是一初始时间信号,并以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输送所述初始计数值NY10。例如,所述初始计数值NY10被配置以相同于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
例如,所述定时器342被配置以具有一可变计数值NY1A。在所述输入单元337从所述控制装置210接收输送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钟参考时间值NR11来启动所述定时器342以执行用于所述物理参数控制功能FA11的一计数操作BD11以改变所述可变计数值NY1A。所述可变计数值NY1A在所述启动时间TT12之内被配置以等于所述初始计数值NY10,并以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而被提供。
在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由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SC11而被配置以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RD1ET之内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计数操作BD11来到达一指定时间TY11。在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所述定时器342感测所述时钟时间TH1A以导致所述可变计数值NY1A等于一特定计数值NY11,并藉此产生输送所述特定计数值NY11的一时钟时间信号SY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331在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从所述时钟时间信号SY11以所述指定计数值格式HH25获得所述特定计数值NY11,并在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借由执行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的一科学计算MK15来获得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以便检查所获得的所述特定计数值NY11和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之间的一数学关系KQ11。
例如,在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码UQ12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所述储存单元332储存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Q1T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DQ1T和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分别基于所述时间值目标范围码EL1T和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而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33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331被配置以在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来从所述储存单元332获得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并借由比较所获得的所述特定计数值NY11和所获得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DQ1B来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特定计数值NY11和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RQ12之间的所述数学关系KQ11的一检查操作ZQ11。在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基于所述检查操作ZQ11而确定所述时钟时间TH1A目前处于的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时间值候选范围码EL12来获得所述内存地址AS12,并于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基于所获得的所述内存地址AS12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内存位置YS12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码UQ12以获得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码UQ12。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331基于所述检查操作ZQ11来确定所述时钟时间TH1A目前于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之内的一时间情况,并藉此辨识所述时钟时间TH1A和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之间的一时间关系为所述时钟时间TH1A目前于所述时间候选区间HR1E2之内的一时间交集关系。在所述处理单元331从所述内存位置YS12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码UQ12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331于所述指定时间TY11之内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EM12来通过所述输出组件3381而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QU1A于相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D1E2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RK1E2之内。
提出于此之本公开多数变形例与其他实施例,将对于熟习本项技艺者理解到具有呈现于上述说明与相关附图之教导的益处。因此,吾人应理解到本公开并非受限于所公开之特定实施例,而变形例与其他实施例意图是包含在以下的权利要求之范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控制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控制装置包含:
第一感测单元,感测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以及
一操作单元,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在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获得一第一测量值,并在所述操作单元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第一数学关系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第一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相关的第一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依靠第二感测单元而被控制;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相关的第二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二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
所述第一测量值以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获得;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基于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而被特征化;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测量值候选范围皆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而被默认,并具有目标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于可变时间长度,其中所述可变时间长度基于参考时间长度而被特征化,且所述参考时间长度由时间长度值所代表;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所述时间长度值和句柄,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匹配的应用时间长度,其中所述句柄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的指定物理参数而被预先设定,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具有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被预设;
所述操作单元响应所述触发事件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并借由比较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来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具有一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被预设;
所述操作单元响应所述触发事件来获得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被配置以对应于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外的对应物理参数范围;
在所述操作单元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执行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一数据比较,并在所述操作单元基于所述数据比较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条件下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一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所述操作单元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而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所述操作单元被配置以获得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所述时间长度值和所述句柄的控制数据码,基于所述控制数据码来执行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信号产生控制,并执行确保操作,所述确保操作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码被记录;以及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分别属于第一物理参数类型和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分别被形成于第一实际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的一第二实际位置;
所述操作单元被配置以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相关的触发应用功能,并包含耦合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处理单元、和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单元;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相关的触发应用功能规格;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相关的第一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感测信号产生;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依靠第二感测单元而被控制;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相关的第二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二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以指定测量值格式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其中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基于指定位计数而被特征化;
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导致所述输出单元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基于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而被特征化,其中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由一额定测量值范围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包含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的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
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由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表示;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的第一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具有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其中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且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的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所代表,并具有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
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包含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的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并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的第二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的一第三数据编码操作而被默认;
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含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的一储存单元;
所述储存单元储存所默认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和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当所述触发事件发生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指示基于感测操作而被先前确定的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且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响应所述触发事件来从所述储存单元获得操作参考数据码,并借由运行数据确定程序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的数据确定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
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相同于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的可允许参考数据码;
所述数据确定程序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构建;
所述数据确定是第一数据确定操作和第二数据确定操作的其中之一;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操作的所述数据确定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其中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的所述数据确定借由执行使用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第一科学计算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一科学计算基于特定经验公式而被执行,且所述特定经验公式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而被预先制定;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第一数据比较来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内的第一逻辑决定,并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具有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存在于控制目标装置中;
所述触发事件是触发作用事件、用户输入事件、信号输入事件、状态改变事件和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
在是所述触发作用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要发生的条件下,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被配置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的指定功能操作,其中所述指定功能操作用于导致所述触发作用事件发生;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相关于内存单元;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由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所代表,并具有目标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且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之间具有第二数学关系;
所述内存单元具有第一内存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内存位置的第二内存位置,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储存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并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储存控制数据码,其中:
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和所述第二内存位置皆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识别;以及
所述控制数据码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
所述处理单元借由运行数据采集程序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一数据采集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是第一数据采集操作和第二数据采集操作的其中之一,且所述数据采集程序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构建;
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借由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单元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来取得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第二科学计算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二数据采集以获得控制应用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是第三数据采集操作和第四数据采集操作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操作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的所述控制数据码以获得等于所述控制数据码的所述控制应用码;
所述第四数据采集操作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述第二数学关系的第三科学计算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的所述控制应用码;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来在操作时间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信号产生控制以控制所述输出单元;
所述输出单元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来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第一信号产生操作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进一步包含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候选范围;
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具有总参考范围数目,并进一步包含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测量值候选范围;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进一步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由不同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测量值候选范围码所代表,具有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并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其中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的第四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
所述处理单元响应所述触发事件来获得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
所述第一科学计算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
所述第二科学计算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
所述控制目标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并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的一第一部分;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的一第二部分;
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是分开的或相邻的;
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是分开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是分开的;
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是相邻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是相邻的;
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是否定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四科学计算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来获得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第二数据比较来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之间的第三数学关系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之内的第二逻辑决定,并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
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导致所述输出单元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第二信号产生操作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且所述处理单元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而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等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之间的码差异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以将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在所述触发事件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码差异来确定是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
所述操作单元进一步包含:
响应区域,用于执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
读取器,耦合于所述响应区域;以及
输入单元,耦合于所述处理单元;
在所述触发事件是所述识别媒介出现事件且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所述读取器而辨识了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的识别媒介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
当所述触发事件发生时,所述输出单元显示第一状态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之内的第一特定状态;
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且所述处理单元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而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基于所述码差异来导致所述输出单元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改变成第二状态指示,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内的第二特定状态;
在所述输入单元于所述操作时间之后的一指定时间之内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接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而被产生的控制响应信号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响应所述控制响应信号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的指定实际操作;
在所述操作时间之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于所述操作时间之后的一指定时间之内响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获得第二测量值;
所述处理单元于所述指定时间之内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五科学计算来获得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的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并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的特定测量值范围;
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中的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来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第二测量值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之间的第四数学关系的一检查操作;
在所述处理单元于所述指定时间之内基于所述检查操作而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的条件下,所述处理单元导致所述输出单元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第三控制信号,并使用所述储存单元以将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处于一拘束条件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到所述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拘束条件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等于包含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中的特定物理参数;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估计所述特定物理参数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
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基于第一内存地址而被识别,且所述第一内存地址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预设;
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基于第二内存地址而被识别,且所述第二内存地址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预设;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以取得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并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来导致所述操作单元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的第一写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写入请求信息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储存所输送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并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来导致所述操作单元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的第二写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写入请求信息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储存所输送的所述控制数据码;
所述控制装置耦合于服务器;
所述识别媒介是电子卷标、条形码媒介和一生物识别作用媒介的其中之一;以及
所述电子卷标、所述储存单元和所述服务器的其中之一中包含所述内存单元。
5.一种用于借由产生第一控制信号而控制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一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
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
在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获得第一测量值;以及
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第一数学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间的一物理参数关系以做出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是否要被产生的合理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步骤:提供第一感测单元,其中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而被执行;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相关的第一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感测信号产生;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依靠第二感测单元而被控制;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相关的第二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二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
所述第一测量值以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获得;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基于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而被特征化;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皆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而被默认,并具有目标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于一可变时间长度,其中所述可变时间长度基于参考时间长度而被特征化,且所述参考时间长度由时间长度值所代表;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所述时间长度值和句柄,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匹配的应用时间长度,其中所述句柄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的指定物理参数而被预先设定,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具有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具有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被预设;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响应所述触发事件,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及
响应所述触发事件,获得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
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关系的步骤包含子步骤: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数据比较,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分别属于第一物理参数类型和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
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被配置以对应于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外的一对应物理参数范围;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而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数据比较;以及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基于所述数据比较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合理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获得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所述时间长度值和所述句柄的控制数据码;
基于所述控制数据码,执行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一信号产生控制;以及
在所述物理参数关系基于所述数据比较而被辨识为一物理参数交集关系以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条件下,执行确保操作,所述确保操作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码被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分别被形成于第一实际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的第二实际位置;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第一感测单元,其中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而被执行;以及
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相关的触发应用功能;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相关的触发应用功能规格;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相关的第一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依靠第二感测单元而被控制;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相关的第二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二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
所述第一测量值以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获得,其中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基于指定位计数而被特征化;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基于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而被特征化,其中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由额定测量值范围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包含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的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
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由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表示;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的第一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具有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其中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且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的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所代表,并具有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
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包含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的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并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的第二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的第三数据编码操作而被默认;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储存空间;以及
在所述储存空间中储存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和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当所述触发事件发生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指示基于基于感测操作而被先前确定的一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且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触发事件来从所述储存空间获得一操作参考数据码;以及
借由运行数据确定程序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的数据确定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
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相同于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的一可允许参考数据码;
所述数据确定程序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构建;
所述数据确定是第一数据确定操作和第二数据确定操作的其中之一;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操作的所述数据确定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其中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的所述数据确定借由执行使用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第一科学计算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一科学计算基于特定经验公式而被执行,且所述特定经验公式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而被预先制定;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一步骤: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及
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关系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第一数据比较,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内的第一逻辑决定;以及
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借由辨识所述物理参数关系为物理参数交集关系来做出所述合理决定以成为肯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存在于控制目标装置中;
所述触发事件是触发作用事件、用户输入事件、信号输入事件、状态改变事件和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由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所代表,并具有目标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且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之间具有第二数学关系;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是所述触发作用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要发生的条件下,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的指定功能操作,其中所述指定功能操作用于导致所述触发作用事件发生;
提供用于执行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响应区域;
提供相关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内存空间,其中所述内存空间具有第一内存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内存位置的第二内存位置;
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储存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及
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储存控制数据码,其中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和所述第二内存位置皆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识别,且所述控制数据码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
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的步骤包含子步骤:借由运行一数据采集程序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一数据采集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是第一数据采集操作和第二数据采集操作的其中之一,且所述数据采集程序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构建;
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借由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来取得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第二科学计算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步骤:在所述合理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二数据采集以获得一控制应用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是第三数据采集操作和一第四数据采集操作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操作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的所述控制数据码以获得等于所述控制数据码的所述控制应用码;
所述第四数据采集操作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述第二数学关系的第三科学计算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的所述控制应用码;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在操作时间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信号产生控制;以及
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第一信号产生操作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进一步包含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候选范围;
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具有总参考范围数目,并进一步包含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进一步包含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由不同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测量值候选范围码所代表,具有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并被配置以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其中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二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的第四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步骤:响应所述触发事件,获得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所述第一科学计算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
所述第二科学计算进一步使用所获得的所述总参考范围数目;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获得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以及
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来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的第一部分;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是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的第二部分;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是分开的或相邻的;
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是分开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是分开的;
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和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是相邻的条件下,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是相邻的;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第一逻辑决定是否定的条件下,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一第四科学计算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码,获得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第二数据比较,检查所述第一测量值和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之间的第三数学关系以做出所述第一测量值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之内的第二逻辑决定;
在所述第二逻辑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确定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
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第二信号产生操作以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而被确定的条件下,基于等于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之间的一码差异来使用所述储存单元以将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以及
在所述触发事件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码差异来确定是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
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的步骤包含子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是所述识别媒介出现事件且出现于所述响应区域的一识别媒介被辨识了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当所述触发事件发生时,显示第一状态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之内的第一特定状态;
在所述第一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而被确定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码差异来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改变成第二状态指示,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内的第二特定状态;
在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而被产生的控制响应信号于所述操作时间之后的指定时间之内从所述控制目标装置而被接收的条件下,响应所述控制响应信号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的一指定实际操作;
在所述操作时间之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于所述操作时间之后的指定时间之内,响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来以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获得第二测量值;
于所述指定时间之内,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五科学计算来获得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的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并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的特定测量值范围,且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代表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中的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
基于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执行用于检查所述第二测量值和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之间的第四数学关系的检查操作;以及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第二特定物理参数范围于所述指定时间之内基于所述检查操作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第三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的步骤包含一子步骤: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感测处于一拘束条件的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提供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其中所述拘束条件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等于包含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中的特定物理参数;
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的步骤包含子步骤:基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估计所述特定物理参数以获得所述第一测量值;
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基于第一内存地址而被识别,且所述第一内存地址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预设;
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基于第二内存地址而被识别,且所述第二内存地址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预设;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取得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所预设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和所默认的所述控制数据码;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获得所述第一内存地址;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基于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一内存地址的一第一写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写入请求信息用于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储存所输送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获得所述第二内存地址;以及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提供包含所取得的所述控制数据码和所获得的所述第二内存地址的一第二写入请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写入请求信息用于导致所述内存单元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储存所输送的所述控制数据码;以及
所述识别媒介是电子卷标、条形码媒介和生物识别作用媒介的其中之一。
9.一种用于控制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目标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目标范围而被特征化,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基于由测量值应用范围所代表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而被特征化;
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以产生感测信号;
在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感测信号来获得测量值;以及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检查所述测量值和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间的第一数学关系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的第一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步骤:提供第一感测单元,其中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而被执行;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相关的一第一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的一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依靠一第二感测单元而被控制;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相关的第二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二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
所述测量值以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获得;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基于不同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而被特征化;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和代表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的一测量值候选范围皆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基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而被默认,并具有一目标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于可变时间长度,其中所述可变时间长度基于参考时间长度而被特征化,且所述参考时间长度由时间长度值所代表;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所述时间长度值和句柄,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足有与所述参考时间长度匹配的应用时间长度,其中所述句柄基于在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的指定物理参数而被预先设定,且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借由输送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具有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候选范围具有候选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被预设;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响应所述触发事件,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及
响应所述触发事件,获得所预设的所述候选范围界限值对;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步骤包含子步骤:借由比较所述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分别属于第一物理参数类型和第二物理参数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参数类型相同或不同于所述第二物理参数类型;
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被配置以对应于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外的对应物理参数范围;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对应物理参数范围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而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所述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参考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一数据比较;以及
在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目前处于的所述物理参数候选范围基于所述数据比较而被确定的条件下,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下列子步骤:
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而被确定的条件下,获得包含所述目标范围界限值对、所述时间长度值和所述句柄的控制数据码;以及
基于所述控制数据码,执行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一信号产生控制;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步骤: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而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确保操作,所述确保操作用于导致代表所确定的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一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码被记录。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和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分别被形成于第一实际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实际位置的第二实际位置;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第一感测单元,其中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的步骤借由使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而被执行;以及
执行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相关的触发应用功能;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相关的触发应用功能规格;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相关的第一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相关于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一感测信号产生;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依靠第二感测单元而被控制;
所述第二感测单元被配置以符合与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相关的第二传感器规格,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规格包含用于表示第二传感器灵敏度的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不同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
所述测量值以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获得,其中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基于指定位计数而被特征化;
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进一步基于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而被特征化,其中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由额定测量值范围所代表,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所分别代表的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
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包含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
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包含所述第一传感器规格、用于表示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的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和用于表示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
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由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表示;
所述额定测量值范围基于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额定物理参数范围表示的第一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具有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并包含由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所分别代表的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其中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且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包含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
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由包含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的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所代表,并具有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皆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
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包含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应用范围界限值的第二应用范围界限值,并基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表示的第二数据编码操作来用所述指定测量值格式而被预设;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基于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灵敏度表示和用于转换所述第一物理参数候选范围表示的第三数据编码操作而被默认;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一储存空间;以及
在所述储存空间中储存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和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当所述触发事件发生时,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等于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特定测量值范围码,其中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指示基于基于感测操作而被先前确定的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所述特定物理参数范围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物理参数参考范围,且由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所执行的所述感测操作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之前,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被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触发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响应所述触发事件来从所述储存空间获得操作参考数据码;以及
借由运行数据确定程序来执行使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的数据确定以确定选择自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以便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
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相同于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的一可允许参考数据码;
所述数据确定程序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构建;
所述数据确定是第一数据确定操作和第二数据确定操作的其中之一;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操作的所述数据确定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其中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相同或不同于所获得的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
在所述操作参考数据码借由存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而被获得以相同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条件下,是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操作的所述数据确定借由执行使用所述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第一科学计算来从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中选择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以确定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其中所述第一科学计算基于一特定经验公式而被执行,且所述特定经验公式基于所预设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和所述多个不同测量值参考范围码而被预先制定;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步骤: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及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
基于所述测量值和所获得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之间的数据比较,检查所述第一数学关系以做出所述测量值是否为于所选择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之内的逻辑决定;以及
在所述逻辑决定是肯定的条件下,确定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存在于控制目标装置中;
所述触发事件是触发作用事件、用户输入事件、信号输入事件、状态改变事件和识别媒介出现事件的其中之一,并被应用到所述触发应用功能;
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由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所代表,并具有目标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默认,且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之间具有第二数学关系;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是所述触发作用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要发生的条件下,借由使用所述控制目标装置来执行与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相关的一指定功能操作,其中所述指定功能操作用于导致所述触发作用事件发生;
提供相关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内存空间,其中所述内存空间具有第一内存位置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内存位置的第二内存位置;
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储存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及
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储存一控制数据码,其中所述第一内存位置和所述第二内存位置皆基于所默认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而被识别,且所述控制数据码包含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
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的步骤包含子步骤:借由运行一数据采集程序来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一数据采集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是第一数据采集操作和第二数据采集操作的其中之一,且所述数据采集程序基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规格而被构建;
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操作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使用所述内存单元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内存位置的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操作借由读取被储存在所述储存空间中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来取得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并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取得的所述额定范围界限值对的第二科学计算来获得所述应用范围界限值对;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步骤进一步包含子步骤:在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被确定的条件下,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的第二数据采集以获得控制应用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是第三数据采集操作和一第四数据采集操作的其中之一;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操作基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来存取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内存位置的所述控制数据码以获得等于所述控制数据码的所述控制应用码;
所述第四数据采集操作借由执行使用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和所述第二数学关系的第三科学计算来获得等于所预设的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的所述控制应用码;
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下列子步骤:
基于所获得的所述控制应用码,在操作时间之内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信号产生控制;以及
响应所述信号产生控制,执行用于所述触发应用功能的第一信号产生操作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借由输送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码来起到指示所述测量值目标范围的作用,并用于导致所述第一可变物理参数于所述物理参数目标范围之内;以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做出所述逻辑决定而被确定的条件下,基于等于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的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和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之间的码差异来将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指定到所述可变物理参数范围码;
在所述触发事件是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进入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的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码差异来确定是所述状态改变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
当所述触发事件发生时,显示第一状态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被配置于所述第一特定物理参数范围之内的第一特定状态;以及
在所述特定测量值范围码不同于所确定的所述测量值应用范围码且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借由做出所述第一逻辑决定而被确定的条件下,基于所述码差异来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改变成第二状态指示,其中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可变物理参数被配置于所述物理参数应用范围之内的第二特定状态。
CN201911410185.2A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126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185.2A CN113126486B (zh)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PCT/CN2020/141401 WO2021136374A1 (zh) 2019-12-31 2020-12-30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目标装置及方法
CN202080091274.XA CN114930255A (zh) 2019-12-31 2020-12-30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目标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0185.2A CN113126486B (zh)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486A true CN113126486A (zh) 2021-07-16
CN113126486B CN113126486B (zh) 2023-01-03

Family

ID=7676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0185.2A Active CN113126486B (zh) 2019-12-31 2019-12-31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648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0215A1 (en) * 1997-12-05 1999-06-17 Rosemount Inc. Multiple range tran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 control sensors
US20110257936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nsor range
CN108353483A (zh) * 2015-10-12 2018-07-31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智能灯具
CN110062498A (zh) * 2018-12-30 2019-07-26 中国计量大学 基于分区可控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系统、方法及优化方法
CN11013871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钟国诚 用于传送电子数据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0215A1 (en) * 1997-12-05 1999-06-17 Rosemount Inc. Multiple range tran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 control sensors
US20110257936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nsor range
CN102844643A (zh) * 2010-04-19 2012-12-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传感器量程选择
CN108353483A (zh) * 2015-10-12 2018-07-31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智能灯具
CN11013871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钟国诚 用于传送电子数据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CN110062498A (zh) * 2018-12-30 2019-07-26 中国计量大学 基于分区可控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系统、方法及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程青春: "一种适于公路长隧道光照度动态检测系统的设计", 《照明工程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486B (zh)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84388A1 (en) Device for sensing the activity of people or the status of infrastructures or objects influenced by people
US1017194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5242780B (zh) 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510721B (zh) 触发传感器数据从无线装置传输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CN113126486B (zh)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049615A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用户出行提醒方法和智能终端
TWI742502B (zh) 用於控制可變物理參數的控制裝置及方法
CN113126481A (zh) 控制目标装置及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方法
TWI775592B (zh) 用於控制照明裝置的控制裝置及方法
CN113126482A (zh) 控制目标装置及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方法
CN113126539A (zh)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功能装置及方法
CN114930255A (zh)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目标装置及方法
TWI734334B (zh) 控制目標裝置及用於控制可變物理參數的方法
CN113126487B (zh)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987597A (zh) Fsu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202314412A (zh) 及方法
TWI734335B (zh) 用於控制可變物理參數的控制裝置及方法
US119852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nding electronic data
KR102668415B1 (ko) 사람의 활동 또는 사람의 영향을 받는 기반 시설 또는 물체의 상태를 검출하는 장치
CN220323860U (zh) 互动类展项装置和互动类展项系统
WO2021136253A1 (zh) 用于控制可变物理参数的功能装置及方法
CN110782610B (zh) 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602409B (zh) 元数据生成装置、元数据生成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602411B (zh) 元数据生成装置、元数据生成方法和存储介质
TW202201358A (zh) 用於控制照明裝置的控制裝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68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