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3409B -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23409B CN113123409B CN202110243376.5A CN202110243376A CN113123409B CN 113123409 B CN113123409 B CN 113123409B CN 202110243376 A CN202110243376 A CN 202110243376A CN 113123409 B CN113123409 B CN 1131234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storage tank
- pump
- valve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02 de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8 deconta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8—Combined units with different devices; Arrangement of different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该系统在现有的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基础上增设一套尾水冷却器的自动吹扫单元,并对局部管路作相应调整;该自动吹扫单元包括两个交替储存压缩空气的蓄能罐以及与两个蓄能罐出气口连接的吹扫管组。本发明不仅无需额外配套设置清淤系统,仅依靠现有的循环水泵以及新增的吹扫管组和蓄能罐,即可实现尾水冷却器自动清淤;此外,本发明不仅大幅度减小了尾水冷却器的日常维护量,也缩短了尾水冷却器深度清理时检修维护人员在尾水平台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人工维护期间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站机组技术供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电站的机组技术供水系统主要为发电机空气冷却器、机组轴承冷却器、水冷式变压器冷却器等提供冷却用水;为机组主轴密封、止漏环等提供润滑水;其中冷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0%~90%。技术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冷却器、管网、阀件、监控等。
对于水质较差,泥沙含量较高的水电站,为防止杂质对机组冷却设备造成损坏,技术供水系统一般采用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即以干净的生活用水作为闭式系统的循环介质,利用循环介质吸收机组运行时候的发热量,随后通过水-水冷却器再将热量传递给外界水体,从而保证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各发热部件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由于该水-水冷却器一般布置于电站下游尾水水体内,故称其为尾水冷却器。尾水冷却器一般布置在靠近下游厂房的尾水平台上。为便于尾水冷却器的安装、检修和更换,在其周围设置隔离墙,仅留一个方向与水体相通(该方向上设置有可升降的隔离闸门),这使得尾水冷却器周围的水体将形成一个流动“缓滞区”,即该区域内的水体与主流区域的水体交换非常弱。考虑到尾水冷却器一般为管式换热器,即由许多个细小换热管组成,该结构特性以及细小换热管上适宜的温度使尾水冷却器具有易积淤、易附着水生物的特点,而“缓滞区”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上述问题的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两条并联的动力支路、冷却水循环回路上的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水用户和尾水冷却器,一条动力支路上依次设置有1#泵进口工作阀、1#泵、1#泵出口止回阀和1#泵出口工作阀,另一条动力支路上依次设置有2#泵进口工作阀、2#泵、2#泵出口止回阀和2#泵出口工作阀;
该系统还包括自动吹扫单元,该自动吹扫单元包括第一蓄能罐、第一蓄能罐出气阀、第一蓄能罐进气阀、第二蓄能罐、第二蓄能罐出气阀、第二蓄能罐进气阀以及相应吹扫管组;第一蓄能罐的上部安装第一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下部安装第一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蓄能罐的上部安装第二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下部安装第二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一个蓄能罐的上方为压缩空气,下方储存水体,另一个蓄能罐上方为常压空气,下方储存水体;
第一蓄能罐和第二蓄能罐的底部均设置有进/排水口并设有对应进/排水管,上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第一蓄能罐进气口安装第一蓄能罐进气阀且第一蓄能罐进气阀后管路直通大气;第二蓄能罐进气口安装第二蓄能罐进气阀且第二蓄能罐进气阀后管路直通大气;第一蓄能罐出气口安装第一蓄能罐出气阀、第二蓄能罐出气口安装第二蓄能罐出气阀,第一蓄能罐出气阀后支管与第二蓄能罐出气阀后支管汇接成吹扫总管后与吹扫管组连接;吹扫管组含多个吹扫支管,每个吹扫支管上设置吹扫喷头和防止尾水倒流的吹扫支管止回阀,吹扫喷头正对尾水冷却器;
该系统还在1#泵进口工作阀和1#泵间接入1#泵进口蓄能总管,1#泵进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1#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和1#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1#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进口第一蓄能阀后与第一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1#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进口第二蓄能阀后与第二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同时,在1#泵出口止回阀与1#泵出口工作阀间接入1#泵出口蓄能总管,1#泵出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1#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和1#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1#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出口第一蓄能阀后与第二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1#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出口第二蓄能阀后与第一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
该系统还在2#泵进口工作阀和2#泵间接入2#泵进口蓄能总管,2#泵进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2#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和2#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2#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进口第一蓄能阀后与第一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2#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进口第二蓄能阀后与第二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同时,在2#泵出口止回阀与2#泵出口工作阀间接入2#泵出口蓄能总管,2#泵出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2#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和2#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2#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出口第一蓄能阀后与第二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2#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出口第二蓄能阀后与第一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
该系统还在尾水冷却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该系统中的所有阀门均为电动阀。
进一步地,1#泵和2#泵均为变频泵。
进一步地,在第一蓄能罐和第二蓄能罐中设活动隔板,将第一蓄能罐和第二蓄能罐均分隔成上部空气腔和下部水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以现有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为基础,不仅无需额外配套设置清淤系统,也无需添加新的动力设备,仅依靠现有的循环水泵以及新增的吹扫管组和蓄能器,即可实现尾水冷却器自动清淤;本发明还提供了定时和定温差两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此外,本发明不仅大幅度减小了尾水冷却器的日常维护量,也缩短了尾水冷却器深度清理时检修维护人员在尾水平台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人工维护期间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冷却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一蓄能罐待机状态);
图3为本发明的尾水冷却器吹扫部分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冷却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一蓄能罐吹扫状态);
图5为本发明的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冷却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二蓄能罐蓄能状态);
图6为本发明的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冷却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二蓄能罐待机状态);
图7为本发明的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冷却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二蓄能罐吹扫状态);
图8为本发明的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冷却供水系统示意图(第一蓄能罐蓄能状态);
图中,1#泵进口工作阀1a、1#泵2a、1#泵出口止回阀3a、1#泵出口工作阀4a、2#泵进口工作阀1b、2#泵2b、2#泵出口止回阀3b、2#泵出口工作阀4b、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水用户5、尾水冷却器6、第一蓄能罐7a、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第一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a、第一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a、第二蓄能罐7b、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第二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b、第二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b、1#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a-1、1#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a-2、1#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a-1、1#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a-2、2#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b-1、2#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b-2、2#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b-1、2#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b-2、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吹扫喷头16、吹扫支管止回阀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现有的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有两个并联的动力支路。两个支路上分别设置有1#泵2a和2#泵2b,这两台泵互为备用,交替工作。1#泵2a进口设置有1#泵进口工作阀1a,出口依次设置有1#泵出口止回阀3a和1#泵出口工作阀4a。2#泵2b进口设置有2#泵进口工作阀1b,出口依次设置有2#泵出口止回阀3b和2#泵出口工作阀4b。1#泵出口工作阀4a后的支管与2#泵出口工作阀4b后的支管汇接成一根总管后与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水用户5进水侧相连。1#泵进口工作阀1a前的支管与2#泵进口工作阀1b前的支管汇接成一根总管后与尾水冷却器6出水侧相连。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水用户5出水侧与尾水冷却器6进水侧相连。在图1中,1#泵2a处于工作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形成现有的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的水流循环路径
如图2~8所示,本发明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自动吹扫单元,并对现有的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进行了改进。其中,自动吹扫单元包括第一蓄能罐7a、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第二蓄能罐7b、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以及相应吹扫管组。第一蓄能罐7a的上部安装第一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a,下部安装第一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a;第二蓄能罐7b的上部安装第二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b,下部安装第二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b。
当第一蓄能罐7a处于吹扫待机状态时:第一蓄能罐7a内部的上方为压缩空气,下方储存大量水体。此时,第二蓄能罐7b内部的上方为常压空气,下方储存少量水体。反之当第二蓄能罐7b处于吹扫待机状态时:第二蓄能罐7b内部的上方为压缩空气,下方储存大量水体。此时,第一蓄能罐7a内部的上方为常压空气,下方储存少量水体。
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的底部均设置有进/排水口并设有对应进/排水管,上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第一蓄能罐7a进气口安装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且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后管路直通大气;第二蓄能罐7b进气口安装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且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后管路直通大气。第一蓄能罐7a出气口安装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第二蓄能罐7b出气口安装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后支管与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后支管汇接成吹扫总管后与吹扫管组连接。吹扫管组含多个吹扫支管,每个吹扫支管上设置吹扫喷头16和防止尾水倒流的吹扫支管止回阀17,吹扫喷头16正对尾水冷却器6。
另外对现有的闭式循环技术供水系统的改进如下:
在1#泵进口工作阀1a和1#泵2a间接入1#泵进口蓄能总管,1#泵进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1#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和1#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1#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a-1后与第一蓄能罐7a进/排水管相连;1#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a-2后与第二蓄能罐7b进/排水管相连。
同时,在1#泵出口止回阀3a与1#泵出口工作阀4a间接入1#泵出口蓄能总管,1#泵出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1#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和1#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1#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a-1后与第二蓄能罐7b进/排水管相连;1#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a-2后与第一蓄能罐7a进/排水管相连。
在2#泵进口工作阀1b和2#泵2b间接入2#泵进口蓄能总管,2#泵进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2#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和2#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2#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b-1后与第一蓄能罐7a进/排水管相连;2#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b-2后与第二蓄能罐7b进/排水管相连。
同时,在2#泵出口止回阀3b与2#泵出口工作阀4b间接入2#泵出口蓄能总管,2#泵出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2#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和2#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2#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b-1后与第二蓄能罐7b进/排水管相连;2#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b-2后与第一蓄能罐7a进/排水管相连。
最后,在尾水冷却器6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系统的自动控制,本发明的系统中的所有阀门均优选电动阀。
为了实现蓄能工况的稳定运行,1#泵2a和2#泵2b均优选变频泵。
为了防止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中的空气进入正常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在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中设活动隔板,将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均分隔成上部空气腔和下部水腔。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吹扫待机模式
在正常冷却水循环工作状态下,自动吹扫单元处于待机模式,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一个内部保有足量的压缩空气,而另一个内部为常压空气。此时,当1#泵2a处于运行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时,1#泵进口工作阀1a、1#泵出口工作阀4a处于开启状态,其余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反之,当1#泵2a处于备用状态,2#泵2b处于运行状态时,2#泵进口工作阀1b、2#泵出口工作阀4b处于开启状态,其余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第一蓄能罐7a处于待机状态,第二蓄能罐7b处于空闲状态,1#泵2a处于运行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时的系统图。此时,第一蓄能罐7a内部保有足量的压缩空气,第二蓄能罐7b内部为常压空气。
(2)自动吹扫模式
自动吹扫单元工作时,首先需根据第一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a和第二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b传送的压力,找出处于待机状态的蓄能罐。随后打开待机蓄能罐所对应的蓄能罐排气阀开始吹扫尾水冷却器6。以图2和图4为例,1#泵2a处于运行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首先根据罐内空气压力,判断发现第一蓄能罐7a处于待机状态,随后打开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此时第一蓄能罐7a中的压缩空气将依次经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吹扫支管止回阀17、吹扫喷头16,对尾水冷却器6进行吹扫。以图6和图7为例,1#泵2a处于运行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首先根据罐内空气压力,判断发现第二蓄能罐7b处于待机状态,随后打开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此后第二蓄能罐7b中的压缩空气将依次经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b、吹扫支管止回阀17、吹扫喷头16,对尾水冷却器6进行吹扫。
自动吹扫单元具有定时和定温差两种工作模式。
在定时工作模式下,定期开启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或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实现对尾水冷却器6的清污吹扫。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或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的单次开启时长由初期设定。
在定温差工作模式下,当尾水冷却器6进水管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出水管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5所传送的温度的差值低于设定值时,开启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或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实现对尾水冷却器6的清污吹扫,当尾水冷却器6进出水管上的水温差达到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或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
(3)蓄能模式
在图4所示的第一蓄能罐7a吹扫状态下,当第一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a提示第一蓄能罐7a内的压缩空气压力低于设定值时,系统开启如图5所示的第二蓄能罐7b的蓄能模式。图5中,1#泵2a处于运行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在第二蓄能罐7b的蓄能模式下,关闭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开启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2#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b-1和2#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b-1,并启动2#泵2b。此时,第一蓄能罐7a下腔内的水体将被输送至第二蓄能罐7b内,从而使外部的空气被吸入第一蓄能罐7a内,同时第二蓄能罐7b内的空气被压缩。此时蓄能水回路为当第一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a提示第一蓄能罐7a内水压降低到设定值后,停止2#泵2b,并关闭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2#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b-1和2#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b-1,系统转变为图6所示的第二蓄能罐7b待机状态。
在图7所示的第二蓄能罐7b吹扫状态下,当第二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b提示第二蓄能罐7b内的压缩空气压力低于设定值时,系统开启如图8所示的第一蓄能罐7a的蓄能模式。图8中,1#泵2a处于运行状态,2#泵2b处于备用状态。在第一蓄能罐7a的蓄能模式下,关闭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开启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2#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b-2和2#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b-2,并启动2#泵2b。此时,第二蓄能罐7b下腔内的水体将被输送至第一蓄能罐7a内,从而使外部的空气被吸入第二蓄能罐7b内,同时第一蓄能罐7a内的空气被压缩。此时蓄能水回路为当第二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b提示第二蓄能罐7b内水压降低到设定值后,停止2#泵2b,并关闭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2#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b-2和2#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b-2,系统转变为图2所示的第一蓄能罐7a待机状态。
当1#泵2a处于备用状态,2#泵2b处于运行状态时,蓄能模式下,相关阀门操作可参照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两条并联的动力支路、冷却水循环回路上的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水用户(5)和尾水冷却器(6),一条动力支路上依次设置有1#泵进口工作阀(1a)、1#泵(2a)、1#泵出口止回阀(3a)和1#泵出口工作阀(4a),另一条动力支路上依次设置有2#泵进口工作阀(1b)、2#泵(2b)、2#泵出口止回阀(3b)和2#泵出口工作阀(4b),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还包括自动吹扫单元,该自动吹扫单元包括第一蓄能罐(7a)、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第二蓄能罐(7b)、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以及相应吹扫管组;第一蓄能罐(7a)的上部安装第一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a),下部安装第一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a);第二蓄能罐(7b)的上部安装第二蓄能罐第一压力传感器(10b),下部安装第二蓄能罐第二压力传感器(11b);其中一个蓄能罐的上方为压缩空气,下方储存水体,另一个蓄能罐上方为常压空气,下方储存水体;
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的底部均设置有进/排水口并设有对应进/排水管,上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第一蓄能罐(7a)进气口安装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且第一蓄能罐进气阀(9a)后管路直通大气;第二蓄能罐(7b)进气口安装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且第二蓄能罐进气阀(9b)后管路直通大气;第一蓄能罐(7a)出气口安装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第二蓄能罐(7b)出气口安装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第一蓄能罐出气阀(8a)后支管与第二蓄能罐出气阀(8b)后支管汇接成吹扫总管后与吹扫管组连接;吹扫管组含多个吹扫支管,每个吹扫支管上设置吹扫喷头(16)和防止尾水倒流的吹扫支管止回阀(17),吹扫喷头(16)正对尾水冷却器(6);
该系统还在1#泵进口工作阀(1a)和1#泵(2a)间接入1#泵进口蓄能总管,1#泵进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1#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和1#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1#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a-1)后与第一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1#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a-2)后与第二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同时,在1#泵出口止回阀(3a)与1#泵出口工作阀(4a)间接入1#泵出口蓄能总管,1#泵出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1#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和1#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1#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a-1)后与第二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1#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1#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a-2)后与第一蓄能罐进/排水管相连;
该系统还在2#泵进口工作阀(1b)和2#泵(2b)间接入2#泵进口蓄能总管,2#泵进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2#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和2#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2#泵进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进口第一蓄能阀(12b-1)后与第一蓄能罐(7a)进/排水管相连;2#泵进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进口第二蓄能阀(12b-2)后与第二蓄能罐(7b)进/排水管相连;同时,在2#泵出口止回阀(3b)与2#泵出口工作阀(4b)间接入2#泵出口蓄能总管,2#泵出口蓄能总管的另一端分叉成2#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和2#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其中,2#泵出口第一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出口第一蓄能阀(13b-1)后与第二蓄能罐(7b)进/排水管相连;2#泵出口第二蓄能支管上设置2#泵出口第二蓄能阀(13b-2)后与第一蓄能罐(7a)进/排水管相连;
该系统还在尾水冷却器(6)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中的所有阀门均为电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1#泵(2a)和2#泵(2b)均为变频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中设活动隔板,将第一蓄能罐(7a)和第二蓄能罐(7b)均分隔成上部空气腔和下部水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43376.5A CN113123409B (zh) | 2021-03-05 | 2021-03-05 |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43376.5A CN113123409B (zh) | 2021-03-05 | 2021-03-05 |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23409A CN113123409A (zh) | 2021-07-16 |
CN113123409B true CN113123409B (zh) | 2022-04-19 |
Family
ID=7677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43376.5A Active CN113123409B (zh) | 2021-03-05 | 2021-03-05 |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2340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13280Y (zh) * | 2001-12-07 | 2002-09-25 | 孙诗杰 | 水电站机组多道并联循环冷却供水装置 |
US9249590B2 (en) * | 2011-04-06 | 2016-02-02 | Zodiac Pool Systems, Inc. | Fluid flow deflector assemblies principally for connection to sweep tail hoses of automatic swimming pool cleaners |
CN109798804A (zh) * | 2018-12-24 | 2019-05-24 | 贵州乌江清水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导轴承冷却器反冲洗方法 |
CN211386025U (zh) * | 2019-12-16 | 2020-09-01 | 江苏晟驰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空压机冷却器自动吹扫装置 |
-
2021
- 2021-03-05 CN CN202110243376.5A patent/CN11312340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23409A (zh) | 2021-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55006B (zh) | 一种冶金制氧厂余热回收与能源梯级利用耦合系统 | |
CN113123409B (zh) | 一种带尾水冷却器吹扫功能的水电站冷却供水系统 | |
CN109837553A (zh) | 一种船舶柴油机耦合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发电与制氢一体化装置 | |
CN109751652A (zh) | 300mw及以上等级湿冷机组高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 |
CN113073704B (zh) | 一种可实现尾水冷却器自清污的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 | |
CN102353196B (zh) | 一种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冷却供水系统 | |
CN115727311A (zh) | 一种高温熔盐储热耦合燃气热电联供的调峰系统及方法 | |
CN213392300U (zh) |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 | |
CN210512793U (zh) |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智能管理系统 | |
CN210664042U (zh) | 一种油田用燃机热电联供系统 | |
CN210740509U (zh) |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和储热罐联合调峰供热系统 | |
CN209053646U (zh) | 一种用于纯凝双背压低真空供热系统 | |
CN112177698A (zh) |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 | |
CN216642368U (zh) | 一种外供城市热水系统 | |
CN216665701U (zh) | 冲渣余热发电系统 | |
CN219350273U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 |
CN219607055U (zh) | 除氧器排汽回收系统 | |
CN220989679U (zh) | 一种船用甲醇残液回收装置 | |
CN208012428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设备 | |
CN220355168U (zh) | 锅炉乏汽回收装置 | |
CN221259570U (zh) | 一种燃机发电厂用换热器设备 | |
CN217715111U (zh) | 一种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 |
CN113769552B (zh) | 一种船用柴油机的尾排气及余热的联合处理系统 | |
CN218844401U (zh) | 矿热炉煤气回收利用组合发电设备 | |
CN219063435U (zh) | 一种新型背压机电厂集中供应压缩空气的能量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