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0020A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20020A CN113120020A CN202110279732.9A CN202110279732A CN113120020A CN 113120020 A CN113120020 A CN 113120020A CN 202110279732 A CN202110279732 A CN 202110279732A CN 113120020 A CN113120020 A CN 1131200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p block
- cylinder
- rotating
- face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06—Coupling heads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align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14—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属于车辆接车装置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车距离难以控制,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一端设置有一字型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空腔;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一端设置于旋转筒的第一空腔内,所述固定筒与旋转筒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一车固定连接;及T字型杆,所述T字型杆一端与另一车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字型接头,所述一字型接头与所述一字型开口相配合,并使所述T字型杆与旋转筒可插接式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安全方便的连接车辆。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的接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接车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铁施工所用电机车及后配套设备,常采用两端带销孔的连接板直接销接两端的渣土车及电机车,接车时需人工控制两车车距,再人工安装销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车距离难以控制,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实现了安全方便的连接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包括:
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一端设置有一字型开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空腔;
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一端设置于旋转筒的第一空腔内,所述固定筒与旋转筒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一车固定连接;及
T字型杆,所述T字型杆一端与另一车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字型接头,所述一字型接头与所述一字型开口相配合,并使所述T字型杆与旋转筒可插接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固定筒包括:
筒底;及
筒身,所述筒身内设置有第二空腔和弹簧套,所述弹簧套设于筒底正中间,所述筒底与筒身和弹簧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设于第二空腔内,并套接于弹簧套外;及
内推筒,所述内推筒一端设于第二空腔内,并设于弹簧一端,另一端设于第二空腔外,并与一字型接头可接触连接,所述内推筒与固定筒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推筒另一端为圆盘,所述圆盘上设置有第一挡块。
优选的,所述旋转筒包括:
连接部;及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用于配合第一挡块阻止旋转筒转动,所述第二挡块的一端面与一字型开口的中心面设有15°~90°的夹角,所述转动部的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质心所在平面与第二挡块的一端面重合。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面与旋转筒的连接部固定连接,零一端面设置有第三挡块,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插口。
优选的,还包括:
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固定筒的筒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盖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四挡块和第五挡块,所述第四挡块与第一端盖的第三挡块可接触连接,所述第四挡块的一端面与第五挡块的一端面设有夹角,所述夹角范围为45°~105°;及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与盖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插槽的轴心垂直于第一插槽的轴心;
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与第一插槽和插口可插接相连,用于旋转筒的固定;
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一端设有第六挡块,所述第六挡块与第三挡块可接触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手拉杆,所述手拉杆与旋转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一种采用自旋转式接车装置的接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驱动一车或两车,使T字型杆(3)的一字型接头(301)通过旋转筒(4)的一字型开口(401),并进入第一空腔内;
S2:一字型接头(301)推动内推筒(11),内推筒(11)的第一挡块(1102)与旋转筒(4)的第二挡块(405)分离;
S3:从插口(602)内取出第一插销(7023),在配重块(404)的作用下,旋转筒(4)带动第一端盖(6)旋转15°~90°;
S4:第一端盖(6)的第三挡块(601)的一端面与第二端盖(7)的第四挡块(704)一端面分离,并旋转15°~90°后,第三挡块(601)的另一端面与第二端盖(7)的第五挡块(703)的一端面接触,完成接车。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T字型杆,T字型杆的一端为一字型接头,一字型接头与一字型开口相配合,当一字型接头与一字型开口的方向一致时,一字型接头恰好穿过一字型开口,进入旋转筒的第一空腔内,转动旋转筒,使一字型接头与一字型开口的方向不一致,T字型杆不能从一字型开口中取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控制车距,且接车不方便安全的问题,实现了无需控制车距,无需人力手动接车,同时缩短了接车时间,提高了接车效率。
2.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固定筒内设置了弹簧和内推筒,内推筒的圆盘上设置了第一挡块,并与旋转筒的第二挡块相配合,在未接车时,第一挡块的上端面与第二挡块的下端面相接触,对旋转筒进行固定,在接车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分离,内推筒施加压力使弹簧压缩,且在脱车时,弹簧复位推动内推筒复位,并且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重新配合,使旋转筒再次被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车不稳定,容易出现脱车事故的问题,实现了稳固接车与稳固脱车,减少了接车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
3.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端盖上第三挡块与第二端盖上第四挡块和第五挡块的配合,在未接车时,第五挡块的右端面与第三挡块的左端面接触,便于第一插销同时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一端盖的插口内,使旋转筒被固定,在接车时,由于配重块的质心与旋转筒的回转中心不重合,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筒自动旋转,使一字型开口的方向发生改变,一字型接头不可通过一字型开口从第一空腔内脱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靠近接车装置完成接车的安全风险问题,实现了自动接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4.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插销下设置有第六挡块,第六挡块面向第四挡块的一面为斜面,面向第五挡块的一面为竖直面,在接车时,第三挡块与第六挡块的斜面接触后,由于第三挡块施加给第六挡块的力与斜面垂直,产生的分力使第六挡块向上移动,同时卡销弹簧被压缩,使第三挡块越过第六挡块,在第三挡块与第六挡块分离后,在卡销弹簧的作用下,第六挡块恢复原位,在接车出现意外时,旋转筒有可能再次向未接车状态的方向旋转,但是由于第六挡块面向第五挡块的一面为竖直面,阻挡了第三挡块的移动,避免了旋转筒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车装置稳定性不高,容易出现脱车事故的问题,实现了在出现意外时,接车装置依然能完成接车的功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车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车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车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沿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沿线B-B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筒的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筒的正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筒的后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筒的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筒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线C-C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推筒的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端盖的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端盖的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端盖的正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架及盖板的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T字型杆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T字型杆;4、旋转筒;5、手拉杆;6、第一端盖;7、第二端盖;8、固定筒;9、轴承;10、弹簧;11、内推筒;301、一字型接头;401、一字型开口;402、转动部;403、连接部;404、配重块;405、第二挡块;601、第三挡块;602、插口;701、盖板;702、限位装置;703、第五挡块;704、第四挡块;705、第六挡块;801、筒身;802、弹簧套;803、筒底;1101、圆盘;1102、第一挡块;7021、支撑架;7022、第二插销;7023、第一插销;7024、第二插槽;7025、第一插槽;7026、卡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附图1-1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1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包括:
旋转筒4,所述旋转筒4一端设置有一字型开口40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空腔;
固定筒8,所述固定筒8一端设置于旋转筒4的第一空腔内,所述固定筒8与旋转筒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一车固定连接;及
T字型杆3,所述T字型杆3一端与另一车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字型接头301,所述一字型接头301与所述一字型开口401相配合,并使所述T字型杆3与旋转筒4可插接式连接。
具体的,T字型杆3的一端焊接有电机车的第一接头1,T字型杆3的另一端为一字型接头301;旋转筒4内设有第一空腔,在第一空腔的底部设有一字型开口401,所述一字型开口401与一字型接头301的截面均为矩形,且一字型开口401的尺寸稍大于一字型接头301的尺寸,在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固定筒8,固定筒8的一端设于第一空腔内,另一端与渣土车的第二接头2焊接固定,固定筒8和旋转筒4的轴线重合,在固定筒8与旋转筒4之间设有轴承9和旋转格莱圈,旋转格莱圈是一种双向作用,高压旋转密封元件。它具有密封性能良好、低摩擦阻力、使用寿命长、耐磨损、无粘滞现象、抗挤出以及结构尺寸小等特点,使固定筒8与旋转筒4之间可转动。
所述固定筒8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固定筒8包括:
筒底803;及
筒身801,所述筒身801内设置有第二空腔和弹簧套802,所述弹簧套802设于筒底803正中间,所述筒底803与筒身801和弹簧套802固定连接。
还包括:
弹簧10,所述弹簧10设于第二空腔内,并套接于弹簧套802外;及
内推筒11,所述内推筒11一端设于第二空腔内,并设于弹簧10一端,另一端设于第二空腔外,并与一字型接头301可接触连接,所述内推筒11与固定筒8滑动连接。
所述内推筒11另一端为圆盘1101,所述圆盘1101上设置有第一挡块1102。
具体的,在固定筒8内设有第二空腔,在第二空腔的正中间设有圆柱形的弹簧套802,筒底803、筒身801和弹簧套802由一体式铸造而成,在弹簧套802外套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放松长度大于弹簧套802的长度,弹簧10的一端与筒底803接触,另一端与内推筒11接触,内推筒11由两部分构成,一端为圆柱形套筒,套接于弹簧10的外侧,另一端为圆盘1101,圆盘1101的右侧面上焊接有第一挡块1101,圆盘1101与圆柱形套筒一体式铸造而成,在圆柱形套筒的外壁上设有键槽,用于设置键,在固定筒8的第二空腔内相对应的设置有导向槽,用于导向键的滑动,在一字型接头301与圆盘1101的右端面接触,并施加压力给内推筒11时,圆盘1101的左端面与弹簧10的右端接触,并使弹簧10被压缩,当一字型接头301退出第一空腔的过程中,弹簧10推动内推筒11向右移动。
所述旋转筒4包括:
连接部403;及
转动部402,所述转动部402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405,所述第二挡块405用于配合第一挡块1102阻止旋转筒4转动,所述第二挡块405的一端面与一字型开口401的中心面设有15°~90°的夹角,所述转动部402的设置有配重块404,所述配重块404的质心所在平面与第二挡块405的一端面重合。
还包括:
第一端盖6,所述第一端盖6的一端面与旋转筒4的连接部403固定连接,零一端面设置有第三挡块601,所述第一端盖6上设置有插口602。
具体的,连接部403为法兰形盘面,在连接部403上设有多个螺栓连接孔,相对应的在第一端盖6上设有多个螺栓连接孔用于与旋转筒4固定连接,在转动部402内设有第一空腔,在第一空腔的底部设有第二挡块405,所述第二挡块405的下端面与一字型开口401的中心面设有90°的夹角,在转动部402的外壁上设有配重块404,配重块404与转动部402一体式铸造而成,所述配重块404的质心所在平面与第二挡块405的下端面重合,在重力的作用下,配重块404带动旋转筒4逆时针转动,当转动至90°时,第二挡块405的下端面与第一挡块1101的上端面贴合,由于第一挡块1101的阻挡,旋转筒4不再转动,在第一端盖6的外缘焊接有耳板,耳板内设有圆形插口602。
还包括:
第二端盖7,所述第二端盖7与固定筒8的筒底8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盖7包括:
盖板701,所述盖板701上设置有第四挡块704和第五挡块703,所述第四挡块704与第一端盖6的第三挡块601可接触连接,所述第四挡块704的一端面与第五挡块703的一端面设有夹角,所述夹角范围为45°~105°;及
限位装置702,所述限位装置702与盖板701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固定筒8的左端设有第二端盖7,所述第二端盖7与固定筒8的筒底803螺栓固定,在盖板701的外缘上设有第四挡块704和第五挡块703,第四挡块704的左端面与第五挡块703的右端面之间有105°的夹角。
所述限位装置702包括:
支撑架7021,所述支撑架7021上设有第一插槽7025和第二插槽7024,所述第一插槽702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插槽7024的轴心垂直于第一插槽7025的轴心;
第一插销7023,所述第一插销7023与第一插槽7025和插口602可插接相连,用于旋转筒4的固定;
第二插销7022,所述第二插销7022一端设有第六挡块705,所述第六挡块705与第三挡块601可接触连接。
具体的,支撑架7021的下端与盖板701焊接,支撑架7021由两个L形板焊接而成,其中包括一长L形板和一短L形板,其中长L形板倒置,长L形板的长杆的下端与盖板701焊接,另一杆中间设有第二插槽7024,短L形板的一杆与长L形板的侧边焊接,另一杆中间设有第一插槽7025,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插槽7025水平设置,第二插槽7024竖直设置,其中第一插槽7025与第一插销7023可插接相连,第二插槽7024与第二插销7022可插接相连,第一插销7023和第二插销7022为L形圆棒,在第二插槽7024下端设有一圆柱形套筒,圆柱形套筒外设有一卡销弹簧7026,在第二插销7022下端焊接有第六挡块705,卡销弹簧7026设于第六挡块705与长L形板之间,第六挡块705的左端面为斜面,右端面为竖直面。
还包括:
手拉杆5,所述手拉杆5与旋转筒4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手拉杆5焊接于旋转筒4的转动部402的外缘上,手拉杆5的中心面与配重块404的质心所在平面成90°夹角。
一种采用自旋转式接车装置的接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驱动一车或两车,使T字型杆3的一字型接头301通过旋转筒4的一字型开口401,并进入第一空腔内;
S2:一字型接头301推动内推筒11,内推筒11的第一挡块1102与旋转筒4的第二挡块405分离;
S3:从插口602内取出第一插销7023,在配重块404的作用下,旋转筒4带动第一端盖6旋转15°~90°;
S4:第一端盖6的第三挡块601的一端面与第二端盖7的第四挡块704一端面分离,并旋转15°~90°后,第三挡块601的另一端面与第二端盖7的第五挡块703的一端面接触,完成接车。
使用方法:
在未接车时,一字型开口401和一字型接头301均竖直设置,第四挡块704的右端面与第三挡块601的左端面接触,第一插销7023插入第一插槽7025和插口602内,由于旋转筒4和第一端盖6螺栓固定,使旋转筒4被固定住,同时内推筒11的第一挡块1102的上端面与旋转筒4的第二挡块405的下端面相接触,手拉杆5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
在接车时,一字型开口401和一字型接头301均竖直设置,一字型接头301穿过一字型开口401进入第一空腔内,并与内推筒11的圆盘1101的右端面相接触,并施加作用力给内推筒11,在键与导向槽的作用下,内推筒11向左移动,进而使弹簧10被压缩,之后使第一插销7023从插口602内取出,由于配重块404的质心与旋转筒4的转动中心不重合,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筒4带动第一端盖6逆时针转动,当第三挡块601的右端面与第六挡块705的斜面接触时,由于第三挡块601施加给第六挡块705的力与斜面垂直,产生的分力将第六挡块705向上推动,同时卡销弹簧7026被压缩,在第三挡块601越过第六挡块705后,卡销弹簧7026复位,同时第六挡块705也恢复原位,直至第三挡块601的右端面与第五挡块703的左端面重合,旋转筒4不再转动,此时一字型开口401转过了90°,使得一字型接头301不能从第一空腔内取出,此时手拉杆5处于水平状态,接车完成。
在接车完成后需要脱车时,用手拉住手拉杆5顺时针转动,待转动至第三挡块601的左端面与第六挡块705重合时,向上拉引第二插销7022,使第三挡块601越过第六挡块705,直至第三挡块601的左端面再次与第四挡块704的右端面接触,再次将第一插销7023插入第一插槽7025和插口602内,旋转筒4再次被固定住,此时,一字型开口401和一字型接头301均竖直设置,启动连接于左右两端的车辆,使一字型接头301从一字型开口401中取出,完成脱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筒(4),所述旋转筒(4)一端设置有一字型开口(40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空腔;
固定筒(8),所述固定筒(8)一端设置于旋转筒(4)的第一空腔内,所述固定筒(8)与旋转筒(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一车固定连接;及
T字型杆(3),所述T字型杆(3)一端与另一车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字型接头(301),所述一字型接头(301)与所述一字型开口(401)相配合,并使所述T字型杆(3)与旋转筒(4)可插接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8)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固定筒(8)包括:
筒底(803);及
筒身(801),所述筒身(801)内设置有第二空腔和弹簧套(802),所述弹簧套(802)设于筒底(803)正中间,所述筒底(803)与筒身(801)和弹簧套(80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10),所述弹簧(10)设于第二空腔内,并套接于弹簧套(802)外;及
内推筒(11),所述内推筒(11)一端设于第二空腔内,并设于弹簧(10)一端,另一端设于第二空腔外,并与一字型接头(301)可接触连接,所述内推筒(11)与固定筒(8)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推筒(11)另一端为圆盘(1101),所述圆盘(1101)上设置有第一挡块(1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4)包括:
连接部(403);及
转动部(402),所述转动部(402)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405),所述第二挡块(405)用于配合第一挡块(1102)阻止旋转筒(4)转动,所述第二挡块(405)的一端面与一字型开口(401)的中心面设有15°~90°的夹角,所述转动部(402)的设置有配重块(404),所述配重块(404)的质心所在平面与第二挡块(405)的一端面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端盖(6),所述第一端盖(6)的一端面与旋转筒(4)的连接部(403)固定连接,零一端面设置有第三挡块(601),所述第一端盖(6)上设置有插口(6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端盖(7),所述第二端盖(7)与固定筒(8)的筒底(8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盖(7)包括:
盖板(701),所述盖板(701)上设置有第四挡块(704)和第五挡块(703),所述第四挡块(704)与第一端盖(6)的第三挡块(601)可接触连接,所述第四挡块(704)的一端面与第五挡块(703)的一端面设有夹角,所述夹角范围为45°~105°;及
限位装置(702),所述限位装置(702)与盖板(70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702)包括:
支撑架(7021),所述支撑架(7021)上设有第一插槽(7025)和第二插槽(7024),所述第一插槽(702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插槽(7024)的轴心垂直于第一插槽(7025)的轴心;
第一插销(7023),所述第一插销(7023)与第一插槽(7025)和插口(602)可插接相连,用于旋转筒(4)的固定;
第二插销(7022),所述第二插销(7022)一端设有第六挡块(705),所述第六挡块(705)与第三挡块(601)可接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手拉杆(5),所述手拉杆(5)与旋转筒(4)固定连接。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自旋转式接车装置的接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驱动一车或两车,使T字型杆(3)的一字型接头(301)通过旋转筒(4)的一字型开口(401),并进入第一空腔内;
S2:一字型接头(301)推动内推筒(11),内推筒(11)的第一挡块(1102)与旋转筒(4)的第二挡块(405)分离;
S3:从插口(602)内取出第一插销(7023),在配重块(404)的作用下,旋转筒(4)带动第一端盖(6)旋转15°~90°;
S4:第一端盖(6)的第三挡块(601)的一端面与第二端盖(7)的第四挡块(704)一端面分离,并旋转15°~90°后,第三挡块(601)的另一端面与第二端盖(7)的第五挡块(703)的一端面接触,完成接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79732.9A CN113120020B (zh) | 2021-03-16 | 2021-03-16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79732.9A CN113120020B (zh) | 2021-03-16 | 2021-03-16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20020A true CN113120020A (zh) | 2021-07-16 |
CN113120020B CN113120020B (zh) | 2022-06-17 |
Family
ID=7677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79732.9A Active CN113120020B (zh) | 2021-03-16 | 2021-03-16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20020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439326A (en) * | 1933-10-10 | 1935-12-04 | Ettore Bugatti | Improvements in coup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and especially for railway vehicles |
CN203332139U (zh) * | 2013-05-29 | 2013-12-11 |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 铁水车装钩专用工具 |
CN107719408A (zh) * | 2017-09-25 | 2018-02-23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钩转动机构及车辆救援方法 |
CN107804337A (zh) * | 2017-11-28 | 2018-03-16 |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连接装置 |
CN108556867A (zh) * | 2018-01-26 | 2018-09-21 |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
CN109611444A (zh) * | 2019-01-07 | 2019-04-12 | 南京华群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万向型减振缓冲连接装置 |
CN210941772U (zh) * | 2019-11-12 | 2020-07-07 | 河北兆鹏建工有限公司 | 一种快接装置 |
CN214648300U (zh) * | 2021-03-16 | 2021-11-09 |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 |
-
2021
- 2021-03-16 CN CN202110279732.9A patent/CN1131200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439326A (en) * | 1933-10-10 | 1935-12-04 | Ettore Bugatti | Improvements in coup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and especially for railway vehicles |
CN203332139U (zh) * | 2013-05-29 | 2013-12-11 |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 铁水车装钩专用工具 |
CN107719408A (zh) * | 2017-09-25 | 2018-02-23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钩转动机构及车辆救援方法 |
CN107804337A (zh) * | 2017-11-28 | 2018-03-16 |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连接装置 |
CN108556867A (zh) * | 2018-01-26 | 2018-09-21 | 常熟虞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用于车厢连接的可拆挂钩机构 |
CN109611444A (zh) * | 2019-01-07 | 2019-04-12 | 南京华群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万向型减振缓冲连接装置 |
CN210941772U (zh) * | 2019-11-12 | 2020-07-07 | 河北兆鹏建工有限公司 | 一种快接装置 |
CN214648300U (zh) * | 2021-03-16 | 2021-11-09 |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20020B (zh) | 2022-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648300U (zh)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 | |
CN113120020B (zh) | 一种自旋转式接车装置及方法 | |
CN112046583B (zh) | 一种小型煤矿运输车 | |
CN112821124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 | |
CN2733674Y (zh) | 旋转式防触安全插座 | |
CN217124532U (zh) | 汽车充电模块 | |
CN218180888U (zh) | 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检测装置 | |
CN215153987U (zh) | 一种用于非机动电瓶车充电桩的安全防触电插座 | |
CN112531396B (zh) | 一种安全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 |
CN112590589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壁挂型充电结构 | |
CN104167645B (zh) | 机械式自动收绳机构 | |
CN212195702U (zh) | 一种两轮车防倒机构 | |
CN209581195U (zh) | 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桩 | |
CN111267749A (zh) | 汽车及其前摄像头组件和用于该摄像头组件的安装组件 | |
CN218161025U (zh) | 一种带防震功能的车载usb连接器 | |
CN216903464U (zh) | 充电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539447U (zh) | 一种推拉窗上锁机构 | |
CN221096185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锁装置 | |
CN217062632U (zh) | 防护罩和连接器 | |
CN214313654U (zh) | 一种充电接口 | |
CN113314893B (zh) | 汽车电线安装固定装置 | |
CN216488299U (zh) | 一种仓门、电池仓及充电装置 | |
CN211032240U (zh) | 一种支架及电动汽车 | |
CN111806345B (zh) | 一种后视镜 | |
CN208923396U (zh) | 接地钳装拆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