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2918A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2918A
CN113112918A CN202110383270.5A CN202110383270A CN113112918A CN 113112918 A CN113112918 A CN 113112918A CN 202110383270 A CN202110383270 A CN 202110383270A CN 113112918 A CN113112918 A CN 113112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marks
motion control
protect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32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阳
庞孟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32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2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2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2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Abstract

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形成环绕屏。该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将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对位后,治具位于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上,第一显示部分覆盖第一表面;驱动承载膜运动,使待弯折显示部分覆盖弧形过渡面,第二显示部分覆盖至少部分第二表面,以完成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得到的显示模组能够实现双面显示和侧边显示,提高了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具有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和发光效率好的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高屏占比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设计方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OLED显示装置的高屏占比显示也成为了显示领域主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于形成环绕屏,提高屏占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承载膜的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部分、待弯折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所述治具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弧形过渡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所述治具的相对两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治具对位后,所述治具位于所述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覆盖所述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表面,以完成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包括:检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并根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确定第一图形;将所述第一图形与第一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量控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运动;和/或,检测所述治具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并根据所述治具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确定第二图形;将所述第二图形与第二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量控制所述治具运动;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量运动和/或所述治具基于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量运动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中心与所述治具的中心对齐,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弧形过渡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分界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弧形过渡面之间具有第二分界线,在所述第一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平行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还包括:驱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或所述治具平移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提供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弧形过渡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进行对位,以使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二显示部分,所述弧形过渡部分靠近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驱动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运动,以使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的内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进行对位,包括:检测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并根据所述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确定第三图形;将所述第三图形和第三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量控制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运动;和/或,检测所述保护盖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并根据所述保护盖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确定第四图形;将所述第四图形和第四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四运动控制量控制所述保护盖板运动;其中,在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基于第三运动控制量运动和/或所述保护盖板基于第四运动控制量运动后,实现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对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所述第四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包括:利用光学减粘胶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粘接在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在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上之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利用紫外光照射所述承载膜,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膜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上之前,还包括: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用于贴合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膜为整层结构;或者,所述承载膜包括互不相连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包括: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将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之前,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制作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制作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层膜层上形成四组第一标记;其中,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每组所述第一标记中至少包括分别靠近所述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部分、待弯折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四组第一标记,其中,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每组所述第一标记中至少包括分别靠近所述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前,四组所述第一标记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上的两组所述第一标记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的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上的两组所述第一标记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仿形后的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保护盖板,位于所述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在将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后,通过驱动承载膜运动,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仿形,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部分覆盖治具的第一表面,待弯折显示部分覆盖治具的弧形过渡面,第二显示部分覆盖治具的第二表面。即,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呈环绕状,例如大致呈U型。利用该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显示模组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即一面利用第一显示部分显示画面,另一面利用第二显示部分显示画面。同时,由于第一显示部分与第二显示部分之间设置有待弯折显示部分,因此显示模组还可以利用待弯折显示部分实现侧边显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四组第一标记,其中,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第一显示部分远离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第二显示部分远离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使得在将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和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进行对位时,可以利用四组第一标记识别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定位。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的对位状态图;
图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仿形状态图;
图3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仿形状态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对位过程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治具的对位过程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治具的对位过程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贴合状态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对位过程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保护盖板的对位过程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承载膜粘接的状态图;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粘接的状态图;
图2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承载膜的状态图;
图2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2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2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如图1、图2、图3A和图3B所示,该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S1、将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沿平行于承载膜20的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部分11、待弯折显示部分12和第二显示部分13。
S2、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如图2所示,治具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301、弧形过渡面302和第二表面303,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3分别位于治具30的相对两侧。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对位后,治具30位于承载膜20的另一侧表面上,第一显示部分11覆盖第一表面301。
S3、驱动承载膜20运动,使待弯折显示部分12覆盖弧形过渡面302,第二显示部分13覆盖至少部分第二表面303,以完成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仿形(如图3A和图3B所示)。
其中,示例性的,承载膜20的材料可以包括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治具30可以包括支撑体31以及包裹在支撑体31周侧表面的覆盖膜32。其中,支撑体31可以为钢块。覆盖膜32的材料可以为泡棉、硅胶或橡胶等。
在一些示例中,治具30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3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3也可以是不平行的,只需保证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3相对设置即可。
“第二显示部分13覆盖至少部分第二表面303”,可以是第二显示部分13覆盖整个第二表面303(如图3A所示),也可以是第二显示部分13覆盖部分第二表面303(如图3B所示)。在第二显示部分13覆盖整个第二表面303时,沿第一方向,第二表面303的长度与第二显示部分13的长度相同。示例性的,可以根据第二显示部分13的长度对治具30的第二表面303的长度进行设置,从而在第二显示部分13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短时,减小治具30中的覆盖膜32的面积,降低成本。
“驱动承载膜20运动”,例如可以是驱动与承载膜20连接的至少一个夹持机构40运动,从而带动承载膜20运动。参见图3A和图3B,承载膜20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一个夹持机构40。此时,承载膜20的两端还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定位孔(例如,分别设置4个或者5个定位孔),从而便于夹持机构40夹持承载膜20,使得在夹持机构40运动时,承载膜20与夹持机构40之间不容易产生相对运动。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后,通过驱动承载膜20运动,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仿形,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显示部分11覆盖治具30的第一表面301,待弯折显示部分12覆盖治具30的弧形过渡面302,第二显示部分13覆盖治具30的第二表面303。即,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呈环绕状,例如大致呈U型。这样,利用该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显示模组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即一面利用第一显示部分11显示画面,另一面利用第二显示部分13显示画面。同时,由于第一显示部分11与第二显示部分13之间设置有待弯折显示部分12,因此该显示模组还可以利用待弯折显示部分12实现侧边显示。基于此,采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较高的屏占比和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S2、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可以包括:
S21、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并根据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确定第一图形M1。
S22、将第一图形M1与第一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运动控制量;根据第一运动控制量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
S23、检测治具3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304,并根据治具3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304,确定第二图形M2。
S24、将第二图形M2与第二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运动控制量;根据第二运动控制量控制治具30运动。
其中,在柔性显示面板10基于第一运动控制量运动和治具30基于第二运动控制量运动后,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中心与治具30的中心对齐,且第一表面301和弧形过渡面30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确定第一图形M1时,第一图形M1的形状可以与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根据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多个第一标记101,确定第一图形M1时,第一图形M1的形状可以与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为圆角矩形,第一图形M1可以为矩形(如图5所示)。
同理,在根据治具30的外轮廓线,确定第二图形M2时,第二图形M2的形状可以与治具3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在根据治具30上的多个第二标记304确定第二图形M2时,第二图形M2的形状可以与治具3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第一设定图形的形状和第一图形M1的形状相同,第一设定图形和第一图形M1相比,两者的位置或状态(例如倾斜程度)中至少一者不同。第二设定图形的形状和第二图形M2的形状相同,第二设定图形和第二图形M2相比,两者位置或状态(例如倾斜程度)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基于此,第一运动控制量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第二运动控制量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将第一图形M1与第一设定图形进行比较”,示例性的,可以是比较第一图形M1的中点的位置与第一设定图形的中点的位置,或者还可以比较第一图形M1的倾斜程度和第一设定图形的倾斜程度。
“将第二图形M2与第二设定图形进行比较”,示例性的,可以是比较第二图形M2的中点的位置和第二设定图形的中点的位置,或者还可以比较第二图形M2的倾斜程度和第二设定图形的倾斜程度。
本发明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形状并不做限定,示例性的,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以及治具3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304均可以利用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装置50进行检测。本发明中对图像采集装置50的数目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检测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以及治具3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304即可。
示例性的,图像采集装置50可以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10上可以设置8个第一标记101,如图5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成圆角矩形,柔性显示面板10的每个角上设置两个第一标记101。设置在同一角上的两个第一标记,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角的两个边缘上。此时,可以利用4个图像采集装置50分别对采集柔性显示面板10四个角的图像,从而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四个角上的第一标记101。值得指出的是,四个图像采集装置50可以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的同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治具30上也可以设置8个第二标记304,如图6所示,治具30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大致呈矩形,治具30的每个角上设置两个第二标记304,设置在同一角上的两个第二标记304,分别设置在该角的两个边缘上。此时,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4个图像采集装置50分别采集治具30四个角的图像,从而检测治具30四个角上的第二标记304。值得指出的是,四个图像采集装置50可以位于治具30的同一侧。
本发明中第一标记101和第二标记304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的过程中,对柔性显示面板10和治具30的位置和状态均进行了检测,并基于第一运动控制量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基于第二运动控制量控制治具30运动,使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中心和治具30的中心对齐,第一表面301和弧形过渡面30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之前,治具30可以已经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对位后所在的位置,此时仅移动柔性显示面板10即可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的对位。如图7所示,S2、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可以包括:
S21、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并根据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确定第一图形M1。
S22、将第一图形M1与第一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运动控制量;根据第一运动控制量控制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
其中,第一运动控制量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这样,在柔性显示面板10基于第一运动控制量运动后,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中心与治具30的中心对齐,第一表面301和弧形过渡面30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之前,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已经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对位后所在的位置,此时仅移动治具30即可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的对位。这样,如图8所示,S2、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包括:
S23、检测治具3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304,并根据治具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304,确定第二图形M2。
S24、将第二图形M2与第二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运动控制量;根据第二运动控制量控制治具30运动。
其中,第二运动控制量可以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这样,在治具30基于第二运动控制量运动后,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中心与治具30的中心对齐,且第一表面301和弧形过渡面30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显示部分11与待弯折显示部分12之间具有第一分界线L1,第一表面301与弧形过渡面302之间具有第二分界线L2。在第一分界线L1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分界线L2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平行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将治具30与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对位,还包括:
S25、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和/或治具30平移运动,以使第一分界线L1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分界线L2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重合。
其中,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和/或治具30平移运动,可以是仅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沿第一方向X平移运动,或者可以是仅驱动治具3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平移运动,再或者可以是在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沿第一方向X平移当运动的同时,驱动治具3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平移运动。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通过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或治具30平移运动,使得第一分界线L1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分界线L2在承载膜20上的正投影重合,从而在后续驱动承载膜10运动,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的仿形时,第一显示部分11正好能够与第一表面301对应,待弯折显示部分12正好与弧形过渡面302对应,第二显示部分13正好与第二表面303对应,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的部分区域未覆盖在治具30上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了后续利用治具30将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至保护盖板60上的过程中,由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错位,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之间产生气泡,或柔性显示面板10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4、提供保护盖板60,保护盖板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61、弧形过渡部分62和第二部分63,第一部分61与第二部分63相对设置。
S5、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位于保护盖板60的内侧,第一部分61靠近第一显示部分11,第二部分63靠近第二显示部分13,弧形过渡部分62靠近待弯折显示部分12。
S6、驱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以使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在保护盖板60的内侧面上(如图12所示)。
示例性的,保护盖板60可以为玻璃盖板。保护盖板60被配置为对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
其中,“驱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例如可以是驱动治具30运动,从而带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使得第一部分61靠近第一显示部分11,第二部分63靠近第二显示部分13,弧形过渡部分62靠近待弯折显示部分12,从而在保护盖板60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时,保护盖板60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不容易产生错位,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贴合失败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S5、将仿型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包括:
S51、检测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并根据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确定第三图形M3。
S52、将第三图形M3和第三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运动控制量,根据第三运动控制量控制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
S53、检测保护盖板6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601,并根据保护盖板6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601,确定第四图形M4。
S54、将第四图形M4和第四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运动控制量,根据第四运动控制量控制保护盖板60运动。
其中,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基于第三运动控制量运动和/或保护盖板60基于第四运动控制量运动后,实现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的对位。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检测保护盖板6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601,均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图像采集装置50实现。
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多个第一标记101与未仿形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多个第一标记101的位置相同。即,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多个第一标记101也可以分布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四个角上。参见图14,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多个第一标记101不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在对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多个第一标记101进行检测时,需要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50,分别采集不同平面内的第一标记101的图像。
示例性的,可以利用四个图像采集装置50分别采集柔性显示面板10上的多个第一标记101。
其中,保护盖板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3,以及连接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3的弧形过渡部分62,即保护盖板60大致呈U型。
保护盖板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3可以均呈长方体,保护盖板60的多个第三标记601可分别位于保护盖板60的四个角上,从而方便图像采集装置50采集保护盖板60上的多个第三标记601。示例性的,保护盖板60上可以设置8个第三标记601,保护盖板的每个角上可以分别设置2个第三标记601。每个角上的两个第三标记601分别位于该角的两个边缘上。
示例性的,第三设定图形的形状和第三图形M3的形状相同,第三设定图形和第三图形M3相比,两者的位置或状态(例如倾斜程度)中至少一者不同。第四设定图形的形状和第四图形M4的形状相同,第四设定图形和第四图形M4相比,两者位置或状态(例如倾斜程度)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基于此,第三运动控制量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第四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通过检测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以及检测保护盖板6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601,确定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的位置,并生成第三图形和第四图形,将第三图形与第三设定图形进行比较,第四图形与第四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运动控制量和第四运动控制量,使得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能够分别基于第三运动控制量和第四运动控制量运动,实现两者的对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的对位精度,有利于在后续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贴合时,避免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之间出现气泡或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之前,保护盖板60预先达到了对位后的状态,此时,仅调整仿型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位置即可实现将仿型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的目的。基于此,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S5、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包括:
S51、检测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并根据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101,确定第三图形M3。
S52、将第三图形M3和第三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运动控制量,根据第三运动控制量控制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运动。
其中,第三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这样,在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基于第三运动控制量运动后,即可实现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的对位,无需对保护盖板60的位置进行调整,减少了对位步骤,降低了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之前,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预先达到了两者对位后的状态,此时,仅调整保护盖板60的位置即可实现将仿型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60进行对位的目的。基于此,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S5、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包括:
S53、检测保护盖板6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601,并根据保护盖板60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601,确定第四图形M4。
S54、将第四图形M4和第四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运动控制量,根据第四运动控制量控制保护盖板60运动。
其中,第四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这样,在保护盖板60基于第四运动控制量运动后,实现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的对位,无需对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位置进行调整,减少了对位步骤,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将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包括:
S11、利用光学减粘胶70将柔性显示面板10粘接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
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在保护盖板60上之后,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7、利用紫外光照射承载膜20,以使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承载膜20分离。
其中,利用光学减粘胶70将柔性显示面板10粘接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能够随着承载膜20的运动而运动,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承载膜20运动时,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承载膜20之间出现相对滑动,使柔性显示面板10仿形失败的情况发生。
光学减粘胶70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粘性降低,从而便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承载膜20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在保护盖板60上之前,还包括:
S8、在柔性显示面板10用于贴合保护盖板60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层8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8可以是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在保护盖板60上之前,在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对位之后(如图20所示);或者上述步骤S8还可以是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在保护盖板60上之前,在完成柔性显示面板10的仿形之后;再或者,上述步骤S8还可以是在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在保护盖板60上之前,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之后。
其中,粘接层80用于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粘接至保护盖板60上。
示例性的,粘接层80的材料可包括OCA光学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膜20为整层结构,如图2所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承载膜20包括互不相连的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此时,如图23所示,S1、将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包括:
S12、将第一显示部分11固定在第一承载部21上,将第二显示部分13固定在第二承载部22上。
这样,在第一显示部分11固定在第一承载部21上,将第二显示部分13固定在第二承载部22上,待弯折显示部分12与承载膜20并不接触,从而在驱动承载膜20运动,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仿形时,待弯折部分12不容易受到承载膜20的挤压,从而有利于保护柔性显示面板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固定在承载膜20的一侧表面上之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S0、制作柔性显示面板10;
示例性的,如图25所示,S0、制作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
S01、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至少一层膜层上形成四组第一标记101。
其中,两组第一标记101分别位于第一显示部分11远离待弯折显示部分12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101分别位于第二显示部分13远离待弯折显示部分12的两个角部;每组第一标记101中至少包括分别靠近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101(如图26所示)。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示例性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电路结构层、发光结构层和封装层。其中,电路结构层可以包括形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其中,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是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者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电路结构层例如可以包括依次远离衬底的有源层、第一绝缘层、栅极层、第二绝缘层、源漏电极层和平坦化层。
发光结构层例如可以包括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或者,发光结构层也可以包括阳极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层。又或者,发光结构层可以包括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层。
封装层例如可以包括依次远离发光结构层的无机绝缘层、有机绝缘层和无机绝缘层。
“柔性显示面板10的至少一层膜层上形成四组第一标记101”,例如可以是在电路结构层中的任意一层膜层上形成四组第一标记101。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制作过程中,制作四组第一标记101,无需在制作完成柔性显示面板10之后再制作第一标记101,从而减少了显示模组的制作流程,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制作成本。
另外,四组第一标记101分别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四个角部上,每组第一标记101至少包括分别靠近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101,还可便于在上述将柔性显示面板10和治具30进行对位、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的过程中,检测柔性显示面板10的轮廓,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定位。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如图26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部分11、待弯折显示部分12、第二显示部分13和四组第一标记101。其中,两组第一标记101分别位于第一显示部分11远离待弯折显示部分12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101分别位于第二显示部分13远离待弯折显示部分12的两个角部。每组第一标记101中至少包括分别靠近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101。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中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中,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四个角部上分别设置一组第一标记101,使得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0与治具30进行对位和将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保护盖板60进行对位时,均可以利用四组第一标记101识别柔性显示面板10的外轮廓,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柔性显示面板10仿形前,四组第一标记101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柔性显示面板10仿形后,第一显示部分11与第二显示部分13相对设置,且第一显示部分11上的两组第一标记101在平行于第一显示部分11的参考面M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部分13上的两组第一标记101在参考面上M的正投影不重叠。
其中,在仿形前,四组第一标记101位于同一平面内,在仿形后,四组第一标记101位于不同的平面内。这样,仅利用同样的四组第一标记101即可对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前和仿形后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判定,无需在柔性显示面板10仿形前和仿形后分别设置不同的标记。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如图28所示,该显示模组100包括: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保护盖板60。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保护盖板60可以位于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绑定在显示面板上的柔性电路板。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所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部件。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模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承载膜的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部分、待弯折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
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所述治具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弧形过渡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所述治具的相对两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治具对位后,所述治具位于所述承载膜的另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表面;
驱动所述承载膜运动,使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覆盖所述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表面,以完成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包括:
检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并根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确定第一图形;
将所述第一图形与第一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量控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运动;
和/或,
检测所述治具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并根据所述治具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二标记,确定第二图形;
将所述第二图形与第二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量控制所述治具运动;
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基于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量运动和/或所述治具基于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量运动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中心与所述治具的中心对齐,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弧形过渡面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所述第二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分界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弧形过渡面之间具有第二分界线,在所述第一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平行的情况下,所述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治具进行对位,还包括:
驱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或所述治具平移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分界线在所述承载膜上的正投影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弧形过渡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
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进行对位,以使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二显示部分,所述弧形过渡部分靠近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
驱动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运动,以使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的内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进行对位,包括:
检测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并根据所述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一标记,确定第三图形;
将所述第三图形和第三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量控制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运动;
和/或,
检测所述保护盖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并根据所述保护盖板的外轮廓线或多个第三标记,确定第四图形;
将所述第四图形和第四设定图形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运动控制量;根据所述第四运动控制量控制所述保护盖板运动;
其中,在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基于第三运动控制量运动和/或所述保护盖板基于第四运动控制量运动后,实现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对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所述第四运动控制量包括旋转运动控制量和/或平移运动控制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包括:
利用光学减粘胶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粘接在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
在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上之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利用紫外光照射所述承载膜,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膜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仿形后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上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用于贴合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膜为整层结构;或者,
所述承载膜包括互不相连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将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柔性显示面板固定在承载膜的一侧表面上之前,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制作柔性显示面板;
所述制作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层膜层上形成四组第一标记;
其中,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每组所述第一标记中至少包括分别靠近所述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
12.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部分、待弯折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
四组第一标记,其中,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另外两组第一标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远离所述待弯折显示部分的两个角部;每组所述第一标记中至少包括分别靠近所述角部的两个边缘的两个第一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前,四组所述第一标记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仿形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上的两组所述第一标记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的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上的两组所述第一标记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14.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仿形后的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保护盖板,位于所述仿形后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0383270.5A 2021-04-09 2021-04-09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112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3270.5A CN113112918A (zh) 2021-04-09 2021-04-09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3270.5A CN113112918A (zh) 2021-04-09 2021-04-09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2918A true CN113112918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1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3270.5A Pending CN113112918A (zh) 2021-04-09 2021-04-09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291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5370A (zh) * 2021-11-19 2022-02-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3997679A (zh) * 2021-11-23 2022-02-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4077075A (zh) * 2021-11-17 2022-02-22 越达光电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对位装置及其全贴合对位方法
CN114582240A (zh) * 2022-03-23 2022-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贴合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9860A (zh) * 2006-07-19 2008-01-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
CN105116580A (zh) * 2015-08-21 2015-12-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与液晶面板的贴合方法
JP2019077172A (ja) * 2017-10-19 2019-05-23 陽程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CN111261046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以及贴合装置
CN111627338A (zh) * 2020-06-28 2020-09-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仿形模组、曲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及其贴合系统
CN111667773A (zh) * 2020-07-24 2020-09-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贴合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2150932A (zh) * 2020-10-22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9860A (zh) * 2006-07-19 2008-01-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
CN105116580A (zh) * 2015-08-21 2015-12-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与液晶面板的贴合方法
JP2019077172A (ja) * 2017-10-19 2019-05-23 陽程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CN111261046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以及贴合装置
CN111627338A (zh) * 2020-06-28 2020-09-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仿形模组、曲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及其贴合系统
CN111667773A (zh) * 2020-07-24 2020-09-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贴合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2150932A (zh) * 2020-10-22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7075A (zh) * 2021-11-17 2022-02-22 越达光电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对位装置及其全贴合对位方法
CN114005370A (zh) * 2021-11-19 2022-02-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4005370B (zh) * 2021-11-19 2024-02-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3997679A (zh) * 2021-11-23 2022-02-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3997679B (zh) * 2021-11-23 2024-02-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4582240A (zh) * 2022-03-23 2022-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盖板贴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2918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444265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multi-thickness function layer
US1109491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659062B (zh) 显示装置
US10572042B2 (en) In cell touch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160001B (zh) 发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18247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43735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9393769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peeling apparatus and peel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102562895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170058493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1107522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171185B2 (en) Sensor uni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moisture using the same
US20190245013A1 (en) Oled array substrat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987763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160006334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26600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11800737B2 (en) Protectiv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50000756A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14280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US11698545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etching method
KR20150075604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273588B (zh) 一种薄膜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44473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0452932C (zh) 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