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9633A - 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09633A CN113109633A CN202110663139.4A CN202110663139A CN113109633A CN 113109633 A CN113109633 A CN 113109633A CN 202110663139 A CN202110663139 A CN 202110663139A CN 113109633 A CN113109633 A CN 1131096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veling wave
- monitoring terminal
- data
- traveling
- lightning str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08000025274 Lightning injury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33 optimiz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APTZNLHMIGJTEW-UHFFFAOYSA-N pyraflufen-ethyl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C(=O)OCC)=CC(C=2C(=C(OC(F)F)N(C)N=2)Cl)=C1F APTZNLHMIGJTE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0807—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G01R29/0814—Field measurements related to measuring influence on or from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humans, e.g. in ESD, EMI, EMC, EMP testing, measuring radiation leakage; detecting presence of micro- or radiowave emitters; dosimetry; testing shielding; measurements related to lightning
- G01R29/0842—Measurements related to lightning, e.g. measuring electric disturbances, warning syste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13—Receivers
- G01S19/14—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Locating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监测终端实时采集各相导线上的行波数据,并对行波数据进行边缘计算以初筛出有效的行波数据;数据中心接收监测终端所上传的行波数据,并依据行波数据依次进行雷击辨识、双端定位及结果优选分析,以分析出雷击活动分布。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数据中心,三相导线上均安装监测终端,监测终端与数据中心之间采用无线通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有效降低监测终端的功耗,确保监测终端长期运行稳定性,使监测信号更具针对性及更高的准确性;可有效分析出输电线路雷击活动分布,为输电线路防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指导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输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强对流天气的增多,雷害故障频繁发生,雷击成为中国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危害。如2009 年7 月的某大型水电站近区电网500kV双回线路遭受雷击相继跳闸,造成水电厂切机甩负荷;2009 年8 月浙江某变电站220kV 线路遭遇多重雷击,开关断口被击穿,造成设备损坏、220kV 母线失电。根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在高压线路的总跳闸次数中,由雷击所引起的跳闸次数占40%~70%,尤其是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所引起的跳闸率更高。
架空输电线发生雷击跳闸的情况较严重,会威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多种防雷措施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但全线路安装防雷措施投资过大,且不同的防雷措施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为提高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应先对线路开展防雷性能评估,然后结合杆塔结构特征、雷电活动、地形地貌、防雷措施的技术特点等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雷治理策略。
已有研究表明雷电活动呈现较大的时空差异性规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亦相应表现不同。差异化防雷技术正是从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地形地貌和杆塔结构特征参数的差异性角度,逐基杆塔评估防雷性能,进而获知线路防雷薄弱点,显著提高了防雷治理的技术经济性。现有的差异化防雷评估方法,雷电活动信息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得到用于评估计算的2 个重要参数,即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这较以往通过气象部门人工观测统计雷电日进行推算和经验公式获取的方式有了很大改进。但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的评估方法仍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雷电定位系统首先统计线路走廊引雷宽度范围内的地闪密度,然后按照规程折算线路遭受雷击频度,这种做法不能准确反映线路实际遭受雷击的情况,也没有考虑不同线路区段引雷能力的差异性。
第二,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线路走廊内的雷电流幅值,拟合计算并作为最终线路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参数,没有将大地和线路的雷击情况区分。
一种新的输电线路分布式雷击监测技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我国电网,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数据,可实现对线路的雷击频度、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的统计分析,较雷电定位系统对线路走廊的统计参数更精细。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基于近年来在电网中广泛应用的分布式行波故障定位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为输电线路防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由监测终端实时采集各相导线上的行波数据,并对行波数据进行边缘计算以初筛出有效的行波数据;
S02、数据中心接收监测终端所上传的行波数据,并依据行波数据依次进行雷击辨识、双端定位及结果优选分析,以分析出雷击活动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监测终端采用阈值触发的方式采集所在相的导线上的行波数据。
进一步,阈值触发方式具体为:
监测终端实时触发采集导线上的行波电流,并存储于内部缓存中,当超过30A时,启动触发检测,并将触发点前t1ms和触发点后t2ms的数据作为一个行波数据,存入内部缓存中。
进一步,边缘计算包括脉宽计算和相间行波有效性计算;
脉宽计算为:
监测终端实时查找缓存内每个行波数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点所对应的GPS时刻,并以最大值点为基准,分别往前、后遍历;
当往前首次出现点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2最大值时,记录该点的时刻T1;
当往后首次出现点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2最大值时,记录该点的时刻T2;
判断T2减T1的差值是否小于20us,若为是,则该行波有效,并留待下一步计算,若为否,则清除该行波。
进一步,相间行波有效性计算为:
当三相导线中某一相导线上的监测终端内所缓存的行波数据达到预设值N,该监测终端记作1#监测终端,则1#监测终端将其所缓存的行波数据中的第一个行波的幅值、极性、触发点GPS时间T0分别发送至另外两相导线上的监测终端,分别记作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
当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接收信息后,分别遍历各自内部的行波数据;
若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同时刻都不存在任何数据,则告知1#监测终端将无行波数据的应答,1#监测终端将收到应答后将行波数据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并将第一个行波从缓存中清除;
若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中同时刻只有一个有数据,首先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分别完成对1#监测终端的应答,并告知是否存在同时刻的行波,1#监测终端在收到应答后,将第一个行波传输至存在同时刻行波的2#监测终端或3#监测终端,然后两个同时刻行波完成相关性计算;
若两个行波的相关系数大于0.6,则两个行波都有效,并将两个行波均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以及各自完成清除;反之,则两个行波都无效,各自完成清除;
若1#监测终端、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同时刻均有行波数据,则按照公式两两计算相关性,当任意两个行波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6,则三个行波均有效,并将三个行波均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以及各自完成清除。
进一步,雷击辨识分析具体为:
数据中心接收监测终端上传的行波数据后,对每个行波数据进行是否为雷击的辨识;
假设行波的采样率为fs,行波的数据点数为N,判断一个行波是否为雷击的方法为:
对每个行波进行n层小波包分解,得到2n个小波包系数;
对小波包系数进行重构,并按频段从低到高排序,得到2n个长度为N的数组;
将2n个长度为N的数组各自依次求平方和,得到2n个数据;
将2n个数据中前一半数据求和,结果为p,后一半数据求和,结果为q;
若q/p>ratio,ratio为一大于0的值,则表明当前行波为雷击,反之为非雷击;
若为雷击行波,则该行波有效,并进入下一步计算,反之无效,并保存,不进行后续计算。
进一步,双端定位分析具体为:
对于任意两个不同杆塔所监测到的两个行波,将其编号为#m行波和#n行波,#m行波与#n行波对应的监测终端所在杆塔之间的距离为L,经过双端定位后,获知雷击点距离#m杆塔所在距离Lm,并存在如下四种情况:
当Lm>L*(1+error%)时,表明两个行波不是同一次雷击引起,无定位结果,删除;
当L*(1-error%)≤Lm≤L*(1+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外,从#n侧串入;
当Lm≤L*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外,从#m侧串入;
当L*error%<Lm<L*(1-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内,通过线路台账信息即可将定位结构对应到相应的杆塔上;
error取值为5~10;
上述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删除,其它三种情况进入结果优选分析。
进一步,结果优选分析具体为:
对定位结果按时间进行依次排序,GPS时间差在±1ms的分为一组,超过该时间差的分为下一组;
若某一组对应的所有结果均无区间内定位结果,则该组无效;
若某一组既有区间内,又有区间外结果,则以区间内结果为基准,当区间内结果有多次时,则以两个行波对应杆塔距离最小的那一个定位结果为准;
若所有结果均位于区间内,则参照上一步进行执行;
保存结果。
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数据中心,三相导线上均安装监测终端,监测终端与数据中心之间采用无线通讯;
监测终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雷电流传感器、基频陷波电路、三次谐波陷波电路、五次谐波陷波电路、低通滤波、高速采集模块、边缘计算模块、短距离通信模块,以及与高速采集模块电连接的GPS授时模块,以及与边缘计算模块电连接的GPRS通信模块。
进一步,雷电流传感器采用自积分式空心骨架罗氏线圈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监测终端先对行波数据进行边缘计算,以初筛出有效的行波数据,然后再上传数据中心,可有效降低其功耗,确保长期运行稳定性,使监测信号更具针对性及更高的准确性;
2)在监测终端内对行波数据进行初筛,有效数据才进行上传,数据上传后,后台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深度分析和辨识,从而可以精准识别出有效的雷击行波,进而分析出输电线路雷击活动分布,为输电线路防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系统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系统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由监测终端实时采集各相导线上的行波数据,并对行波数据进行边缘计算以初筛出有效的行波数据;
S02、数据中心接收监测终端所上传的行波数据,并依据行波数据依次进行雷击辨识、双端定位及结果优选分析,以分析出雷击活动分布。
由于输电线路上常常存在各种干扰信号,如感应雷、站内开关操作、临近线路串入等等,若监测终端实时采集行波并上传,大量数据的传输引起监测终端功耗过高,降低设备长期运行稳定性,为使监测信号更具针对性及更高的准确性,因此在监测终端内对行波数据进行初筛,有效数据才进行上传,数据上传后,后台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深度分析和辨识,以精准识别出有效的雷击行波,进而分析出输电线路雷击活动分布。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监测终端采用阈值触发的方式采集所在相的导线上的行波数据。
更进一步地:阈值触发方式具体为:
监测终端实时触发采集导线上的行波电流,并存储于内部缓存中,超过一定阈值即完成触发,当超过设定阈值时,启动触发检测,并将触发点前t1ms和触发点后t2ms的数据作为一个行波数据,存入内部缓存中,其中,监测终端所设定的触发阈值通常不低于30A,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此外,t1和t2的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边缘计算包括脉宽计算和相间行波有效性计算;
脉宽计算为:
监测终端实时查找缓存内每个行波数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点所对应的GPS时刻,并以最大值点为基准,分别往前、后遍历;
当往前首次出现点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2最大值时,记录该点的时刻T1;
当往后首次出现点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2最大值时,记录该点的时刻T2;
判断T2减T1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值Δt,Δt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Δt取值20us,若为是,则该行波有效,并留待下一步计算,若为否,则清除该行波。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相间行波有效性计算为:
当三相导线中某一相导线上的监测终端(记作1#监测终端)内所缓存的行波数据达到预设值N,1#监测终端则将其所缓存的行波数据中的第一个行波的幅值、极性、触发点GPS时间T0分别发送至另外两相导线上的监测终端(分别记作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预设值N的取值与内部缓存空间大小有关,建议N不应低于500;
当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接收信息后,分别遍历各自内部的行波数据;
若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同时刻(或与T0偏差在±1ms的时刻内,后续同时刻亦可如此)都不存在任何数据,则告知1#监测终端无行波数据的应答,1#监测终端收到应答后将行波数据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并将第一个行波从其缓存中清除;
若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中同时刻只有一个有数据,首先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分别完成对1#监测终端的应答,并告知是否存在同时刻的行波,1#监测终端在收到应答后,将第一个行波传输至存在同时刻行波的2#监测终端或3#监测终端,然后两个同时刻行波完成相关性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x,y分别为两个行波数组;
若两个行波的相关系数大于a,则两个行波都有效,并将两个行波均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以及各自完成清除;反之,则两个行波都无效,各自完成清除,通常a取值不应低于0.6;
若1#监测终端、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同时刻均有行波数据,则按照公式两两计算相关性,当任意两个行波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a,则三个行波均有效,并将三个行波均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以及各自完成清除;
通常a取值不应低于0.6。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雷击辨识
数据中心收到各监测终端上传的行波数据后,需要对每个行波数据进行是否为雷击的辨识,如果是雷击行波,该行波有效,进入下一步计算,反之无效,直接保存,不进行后续计算,假设行波的采样率为fs,行波的数据点数为N,判断一个行波是否为雷击的方法如下:
1)对每个行波进行n层小波包分解,得到2n个小波包系数;
2)对小波包系数进行重构,并按频段从低到高排序,得到2n个长度为N的数组;
4)将2n个数据中前一半数据求和,结果为p,后一半数据求和,结果为q,z代表行波数据点的采样值;
5)若q/p>ratio,ratio为一大于0的值,具体可设,则表明当前行波为雷击,反之为非雷击。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双端定位
对标记为雷击的行波数据进行两两双端行波定位,双端行波定位方位与计算公式在大量文献中有详细描述,进而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赘述,
当两个行波来源于两个不同杆塔上的监测终端才可进行双端定位,同一个杆塔的不同相别之间行波,或一个相别监测终端监测到的不同行波之间不进行双端定位。
对于任意两个不同杆塔所监测到的两个行波,将其编号为#m行波和#n行波,#m行波与#n行波对应的监测终端所在杆塔之间的距离为L,经过双端定位后,获知雷击点距离#m杆塔所在距离Lm,并存在如下四种情况:
1)当Lm>L*(1+error%)时,表明两个行波不是同一次雷击引起,无定位结果,删除;
2)当L*(1-error%)≤Lm≤L*(1+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外,从#n侧串入;
3)当Lm≤L*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外,从#m侧串入;
4)当L*error%<Lm<L*(1-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内,通过线路台账信息即可将定位结构对应到相应的杆塔上;
其中error为考虑实际输电线路参数误差带来的修正系数,error取值为5~10;
上述四种情况中,情况1)删除,情况2)、3)、4)进入结果优选分析。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结果优选
由于监测终端分布式安装,当一次雷击或其他干扰发生后,多个监测终端会上传行波数据,因此通过双端定位后,会产生多个定位结果,由于一次雷击只对应唯一的一个定位结果,因此需对雷击辨识结果进行优选,有以下原则:
1)对定位结果按时间进行依次排序,GPS时间差在±1ms的分为一组,超过该时间差的分为下一组;
2)若某一组对应的所有结果均无区间内定位结果,则该组无效;
3)若某一组既有区间内,又有区间外结果,则以区间内结果为基准,当区间内结果有多次时,则以两个行波对应杆塔距离最小的那一个定位结果为准;
4)若所有结果均位于区间内,则参照3)进行执行;
5)保存结果。
实施例8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1和数据中心2,三相导线上均安装监测终端1,通常情况下,每相导线上间隔20~30km安装一个监测终端1,而三相导线上的三个监测终端1作为一套,监测终端1与数据中心2之间采用无线通讯。
监测终端1包括雷电流传感器101、基频陷波电路102、三次谐波陷波电路103、五次谐波陷波电路104、低通滤波105、高速采集模块106、边缘计算模块107、短距离通信模块108、GPRS通信模块109、GPS授时模块110,其中,雷电流传感器101、基频陷波电路102、三次谐波陷波电路103、五次谐波陷波电路104、低通滤波105、高速采集模块106和边缘计算模块107沿信号传输路线依次电连接,而短距离通信模块108和GPRS通信模块109则分别与边缘计算模块107电连接,GPS授时模块110与高速采集模块106电连接,通常,基频指代50Hz,三次谐波指代150Hz,五次谐波指代250Hz;
而GPRS通信模块109可以为4G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或其它;
短距离通信模块108则优选为zigbee通讯模块。
实施例9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雷电流传感器101采用自积分式空心骨架罗氏线圈传感器,所谓自积分式指代具有积分器。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01、由监测终端实时采集各相导线上的行波数据,并对行波数据进行边缘计算以初筛出有效的行波数据;
S02、数据中心接收监测终端所上传的行波数据,并依据行波数据依次进行雷击辨识、双端定位及结果优选分析,以分析出雷击活动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终端采用阈值触发的方式采集所在相的导线上的行波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阈值触发方式具体为:
监测终端实时触发采集导线上的行波电流,并存储于内部缓存中,当超过30A时,启动触发检测,并将触发点前t1ms和触发点后t2ms的数据作为一个行波数据,存入内部缓存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边缘计算包括脉宽计算和相间行波有效性计算;
脉宽计算为:
监测终端实时查找缓存内每个行波数据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点所对应的GPS时刻,并以最大值点为基准,分别往前、后遍历;
当往前首次出现点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2最大值时,记录该点的时刻T1;
当往后首次出现点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1/2最大值时,记录该点的时刻T2;
判断T2减T1的差值是否小于20us,若为是,则该行波有效,并留待下一步计算,若为否,则清除该行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间行波有效性计算为:
当三相导线中某一相导线上的监测终端内所缓存的行波数据达到预设值N,该监测终端记作1#监测终端,则1#监测终端将其所缓存的行波数据中的第一个行波的幅值、极性、触发点GPS时间T0分别发送至另外两相导线上的监测终端,分别记作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
当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接收信息后,分别遍历各自内部的行波数据;
若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同时刻都不存在任何数据,则告知1#监测终端将无行波数据的应答,1#监测终端将收到应答后将行波数据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并将第一个行波从缓存中清除;
若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中同时刻只有一个有数据,首先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分别完成对1#监测终端的应答,并告知是否存在同时刻的行波,1#监测终端在收到应答后,将第一个行波传输至存在同时刻行波的2#监测终端或3#监测终端,然后两个同时刻行波完成相关性计算;
若两个行波的相关系数大于0.6,则两个行波都有效,并将两个行波均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以及各自完成清除;反之,则两个行波都无效,各自完成清除;
若1#监测终端、2#监测终端、3#监测终端同时刻均有行波数据,则按照公式两两计算相关性,当任意两个行波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6,则三个行波均有效,并将三个行波均发送至后台数据中心,以及各自完成清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雷击辨识分析具体为:
数据中心接收监测终端上传的行波数据后,对每个行波数据进行是否为雷击的辨识;
假设行波的采样率为fs,行波的数据点数为N,判断一个行波是否为雷击的方法为:
对每个行波进行n层小波包分解,得到2n个小波包系数;
对小波包系数进行重构,并按频段从低到高排序,得到2n个长度为N的数组;
将2n个长度为N的数组各自依次求平方和,得到2n个数据;
将2n个数据中前一半数据求和,结果为p,后一半数据求和,结果为q;
若q/p>ratio,ratio为一大于0的值,则表明当前行波为雷击,反之为非雷击;
若为雷击行波,则该行波有效,并进入下一步计算,反之无效,并保存,不进行后续计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双端定位分析具体为:
对于任意两个不同杆塔所监测到的两个行波,将其编号为#m行波和#n行波,#m行波与#n行波对应的监测终端所在杆塔之间的距离为L,经过双端定位后,获知雷击点距离#m杆塔所在距离Lm,并存在如下四种情况:
当Lm>L*(1+error%)时,表明两个行波不是同一次雷击引起,无定位结果,删除;
当L*(1-error%)≤Lm≤L*(1+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外,从#n侧串入;
当Lm≤L*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外,从#m侧串入;
当L*error%<Lm<L*(1-error%)时,定位结果位于区间内,通过线路台账信息即可将定位结构对应到相应的杆塔上;
error取值为5~10;
上述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删除,其它三种情况进入结果优选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结果优选分析具体为:
对定位结果按时间进行依次排序,GPS时间差在±1ms的分为一组,超过该时间差的分为下一组;
若某一组对应的所有结果均无区间内定位结果,则该组无效;
若某一组既有区间内,又有区间外结果,则以区间内结果为基准,当区间内结果有多次时,则以两个行波对应杆塔距离最小的那一个定位结果为准;
若所有结果均位于区间内,则参照上一步进行执行;
保存结果。
9.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监测终端和数据中心,三相导线上均安装所述监测终端,所述监测终端与所述数据中心之间采用无线通讯;
所述监测终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雷电流传感器、基频陷波电路、三次谐波陷波电路、五次谐波陷波电路、低通滤波、高速采集模块、边缘计算模块、短距离通信模块,以及与高速采集模块电连接的GPS授时模块,以及与边缘计算模块电连接的GPRS通信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传感器采用自积分式空心骨架罗氏线圈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63139.4A CN113109633B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63139.4A CN113109633B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09633A true CN113109633A (zh) | 2021-07-13 |
CN113109633B CN113109633B (zh) | 2021-08-31 |
Family
ID=7672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63139.4A Active CN113109633B (zh) | 2021-06-16 | 2021-06-16 | 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0963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1332A (zh) * | 2022-03-22 | 2022-04-19 | 智联新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空间磁场传感器及10kV配电线路行波定位装置和方法 |
CN115616349A (zh) * | 2022-11-30 | 2023-01-17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多重雷击识别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30974A1 (en) * | 2004-07-15 | 2009-09-17 | Mcgraw-Edison Company | Traveling wave based relay protection |
CN104050376A (zh) * | 2014-06-23 | 2014-09-17 | 海南电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实测雷击数据的输电线路引雷宽度计算方法 |
CN105676067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
CN105988063A (zh) * | 2015-03-16 | 2016-10-05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隐患综合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6443335A (zh) * | 2016-09-20 | 2017-02-22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钦州供电局 | 雷击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0907755A (zh) * | 2019-12-03 | 2020-03-24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故障识别方法 |
CN112526285A (zh) * | 2020-11-02 | 2021-03-19 | 南京荣港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在线故障检测方法及诊断系统 |
-
2021
- 2021-06-16 CN CN202110663139.4A patent/CN1131096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30974A1 (en) * | 2004-07-15 | 2009-09-17 | Mcgraw-Edison Company | Traveling wave based relay protection |
CN104050376A (zh) * | 2014-06-23 | 2014-09-17 | 海南电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实测雷击数据的输电线路引雷宽度计算方法 |
CN105988063A (zh) * | 2015-03-16 | 2016-10-05 | 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隐患综合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5676067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
CN106443335A (zh) * | 2016-09-20 | 2017-02-22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钦州供电局 | 雷击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0907755A (zh) * | 2019-12-03 | 2020-03-24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故障识别方法 |
CN112526285A (zh) * | 2020-11-02 | 2021-03-19 | 南京荣港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在线故障检测方法及诊断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亚东: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测距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1332A (zh) * | 2022-03-22 | 2022-04-19 | 智联新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空间磁场传感器及10kV配电线路行波定位装置和方法 |
CN114371332B (zh) * | 2022-03-22 | 2022-07-12 | 智联新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空间磁场传感器及10kV配电线路行波定位装置和方法 |
CN115616349A (zh) * | 2022-11-30 | 2023-01-17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多重雷击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5616349B (zh) * | 2022-11-30 | 2023-03-14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多重雷击识别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09633B (zh) | 2021-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09633B (zh) | 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技术的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5988063A (zh) |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隐患综合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0309527B (zh) | 一种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架空配电线路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 |
CN102565628B (zh) | 基于雷电流幅值区间分布的架空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 |
CN104502802A (zh) |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雷击故障类型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05242133B (zh) | 一种改进配电线路雷电跳闸率计算方法 | |
CN105158628A (zh) | 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在线监测系统 | |
CN109324263A (zh) | 一种基于暂态扰动的配网电缆早期故障定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662120B (zh) | 低压配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方法与装置 | |
CN116125192B (zh) | 基于行波模量分析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与预警装置及方法 | |
CN114609468B (zh) |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间判别方法 | |
CN111999753B (zh) | 一种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及自愈决策方法 | |
CN114236288B (zh) | 一种基于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 |
CN110940886A (zh) | 基于差值电流分析的110kV交叉互联电缆故障诊断方法 | |
CN112684292A (zh) | 一种风电场集电线路监控系统、方法及装置 | |
CN111931348B (zh) | 一种10kV配网杆塔感应雷闪络风险自动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204631189U (zh) | 实现配电线路故障行波测距高可靠性的装置 | |
WO2021109632A1 (zh) | 一种110kV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评估方法 | |
CN116773958A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行波定位的输电线路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6070794A (zh) | 一种集电线路反击跳闸概率预测、告警方法和系统 | |
CN110672979B (zh) | 一种配电网线路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 |
CN115616335A (zh) | 基于5g通信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线路纵联保护方法 | |
CN204144930U (zh) | 一种输电线路的微机继电保护系统 | |
Li et al. | Design of lightning monitoring and fault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 |
CN218767169U (zh) | 一种牵引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综合监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406, Huasha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183 Longhuan Second Road, Jinglo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TY JIN RUNK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01-4, 4th floor, building 4,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enter, No.1, Guanshan 2n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before: Wuhan Huarui volt amper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