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5038B -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5038B
CN113105038B CN202110331549.9A CN202110331549A CN113105038B CN 113105038 B CN113105038 B CN 113105038B CN 202110331549 A CN202110331549 A CN 202110331549A CN 113105038 B CN113105038 B CN 113105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water inlet
nano aeration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15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5038A (zh
Inventor
周雪飞
顾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yan Wisdom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yan Wisdom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yan Wisdom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yan Wisdom Suzh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15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5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5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5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5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02F1/50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by catalytic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10Photo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Catalyst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由船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船体上的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微纳米曝气装置和光催化导流筒组成;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用于使含藻水体形成空化效应,将微藻细胞破壁并初步氧化;微纳米曝气装置用于向水体中补充空气并形成微纳米气泡,为后续的光催化提供活性氧;光催化导流筒用于空化后的破壁细胞与微纳米气泡的碰撞,提高传质效率,进一步深度光催化氧化。本发明基于水力空化和微纳米曝气技术耦合强化光催化,解决了当前湖泊微藻治理效率低的问题,且本发明的设备构造简单,便于维护、处理效果好,能够适用大部分的使用场景,具有普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湖泊微藻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排到水体中造成营养过剩,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从而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在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水中,许多藻类生物可能呈现爆发性疯长,并且呈聚集状态的微藻极易死亡。死亡腐败的微藻不仅会产生恶臭气味,影响周边环境,而且微藻分解会消耗掉水体中溶解氧,造成大量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同时,缺氧水体的底质发生厌氧反应,易使水体变黑发臭,形成“湖泛”,从而污染水环境,威胁饮用水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藻类的快速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对淡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传统的微藻打捞异位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对湖泊微藻起到直接有效的去除作用,但其过程繁琐,即使能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仍具有能耗高的缺陷,若微藻的打捞不彻底,微藻极易迅速繁殖再生,且水体中溶解氧得不到恢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大微藻治理的工作量,耗时耗力。
当前一些基于船体或浮体的湖泊微藻原位处理技术,多采用了处理技术的联用,如超声—臭氧联用、水力空化—二氧化氯联用等工艺,这些技术虽然都是利用较高的利用强氧化剂的氧化性,将水中的微藻氧化,达到快速杀藻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氧化剂与微藻混合不均匀、接触时间较短且部分氧化剂对藻类的氧化具有选择性,造成处理效率较低且能耗高的问题。此外,水中的溶解氧得不到补充,水体生态脆弱仍存在再次破环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微藻的原位处理装置进行结构和工艺上的改进,寻求更加低耗高效的一体化设备,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基于水力空化和微纳米曝气技术耦合强化光催化来解决当前湖泊微藻治理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由船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船体上的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微纳米曝气装置和光催化导流筒组成,所述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口、浮体、第一压力调节阀、驱动水泵、第二压力调节阀、水力空化器、法兰和固定支撑杆;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进水过滤装置、第三压力调节阀、气液混合压缩罐、第五压力调节阀、空气压缩机、第四压力调节阀和微纳米曝气孔;所述光催化导流筒包括紫外灯、TiO2催化剂、导流筒和旋流扇叶;
所述浮体通过固定滑杆安装所述船体的前端下方,所述固定滑杆同时负责调整所述浮体与所述船体的相对距离,所述进水口安装在所述浮体的下部,所述浮体负责确保所述进水口始终位于水位线之下并保持相对的距离,所述进水口的开口朝前,用于收集水面的微藻,所述进水口的后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驱动水泵设置在所述船体上,且所述驱动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连接,负责分流进入所述进水过滤装置的水体,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进水过滤装置的内部,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可对进水压力进行调节以适合不同的工况,当水体中藻含量较高时可适当降低进水压力,减小处理单元的水力负荷,所述进水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三压力调节阀与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的进气端通过管道和第五压力调节阀与设置在所述船体上的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和所述导流筒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固定支撑杆安装在所述船体的底部,且所述水力空化器的出水端与所述导流筒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和所述导流筒通过所述固定支撑杆的升降调节改变入水深度和倾斜角度,所述导流筒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入水深度和倾斜角度,以达到较好的曝气和水体交换效果,所述进水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与所述水力空化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用于空化进入的流体,并可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进行水压调节以实现不同的空化效果,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的气液出口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四压力调节阀与位于所述导流筒内的所述微纳米曝气孔连接,所述第三压力调节阀、所述第四压力调节阀、所述第五压力调节阀可用于调节不同的气液混合比来实现不同的曝气效果,所述微纳米曝气孔对准所述导流筒的进水端,所述紫外灯位于所述导流筒的进水端与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之间,且所述紫外灯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壁的上下两端,所述TiO2催化剂投加在所述导流筒内,且位于上下的所述光催化导流筒包括紫外灯之间,所述旋流扇叶安装在所述导流筒的出水端上部,且所述旋流扇叶具有一定倾斜角地对准所述导流筒的出水端,使得流体对所述旋流扇叶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带动旋流扇叶转动,提高气液混合效果,同时改变流体方向,使降解的微藻向下沉降,并延长微纳米气泡的停留时间;未消耗的微纳米气泡则在水体中持续存在,可为微生物的进一步降解代谢提供所需的溶解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水泵的分流水体经所述进水过滤装置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与所述空气压缩机鼓入的空气进行压缩混合,通过所述微纳米曝气孔排出微纳米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水泵的扬程为30~60m,流量2~5 m3/h。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过滤装置的内部为不锈钢网。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在压力达到限值时,将自动停止进气和进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力空化器为由文丘里管、法兰和多孔孔板组成的复合结构件,具有更强的空化效果,所述文丘里管通过所述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多孔孔板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或所述法兰中。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孔板的厚度为3~4 mm,开孔孔径为2~5 mm,开孔数为10~30孔。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为内部可设置所述多孔孔板的嵌入式可拆卸法兰盘,所述法兰可通过更换不同的所述多孔孔板,来达到不同的空化效果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孔板为中心开孔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孔板为均匀开孔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孔板为径向排列开孔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水力空化器与所述导流筒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微纳米曝气孔位于所述导流筒的中心轴位置,以达到空化流体和微纳米气泡最佳冲撞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压力为0.15 ~0.25 MPa。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的进水端通过对应的法兰与所述水力空化器的出水端相连,便于拆卸维护以及催化剂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灯固定在所述导流筒内壁的上下两端,各一根。
进一步的,所述TiO2催化剂通过负载在铁矿石或其他载体上后投加入所述导流筒内,以提高催化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TiO2催化剂连同其载体通过不锈钢网固定在所述导流筒的左右两侧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网的长度与所述紫外灯的长度一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包括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微纳米曝气装置和光催化导流筒;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用于使含藻水体形成空化效应,将微藻细胞破壁并初步氧化;微纳米曝气装置用于向水体中补充空气并形成微纳米气泡,为后续的光催化提供活性氧;光催化导流筒用于空化后的破壁细胞与微纳米气泡的碰撞,提高传质效率,进一步深度光催化氧化。
含微藻的水体经驱动水泵吸收由进水口进入水力空化器后发生空化,空泡溃灭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压和高射流条件可使空化区的微藻细胞破壁裂解,破坏微藻细胞内部的气囊析出气体,从而使微藻死亡且不能上浮,亦可使水分子裂解产生·OH和 H2O2,进而可促使有机物的氧化降解。
空化破壁后的微藻细胞在导流筒内与微纳米曝气孔释放出来的空气形成冲撞,形成二次空化,并使流体向导流筒内壁两侧固定的催化剂区域扩散,同时空化效应和微纳米效应加强了氧气、有机物以及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在导流筒内壁上下两端的紫外光灯的照射下,负载在导流筒内壁两侧载体上的TiO2催化剂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和O2、H2O发生反应,在TiO2材料表面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O2-自由基,将吸附在TiO2材料表面附近的有机物质分解。
经降解后的微藻随导流筒的出水端排出后沉降到水底,未消耗的微纳米气泡则在水体中持续存在较长时间,可为微生物的进一步降解代谢提供所需的溶解氧,增加湖泊中溶解氧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湖泊生态的恢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水力空化器通过多孔孔板、文丘里管和法兰复合构造而成,相比传统的水力空化器效果更好,喉管处的法兰结构设计使多孔孔板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更换,达到空化强度的最大化,保证微藻细胞的有效破壁,并且拆修方便,易于维护。
2、本发明的水力空化器出水和微纳米曝气方向的对冲设置,使破壁后的藻细胞能够形成二次空化的效应,并且冲撞后物质向导流筒的内壁扩散,提高了滞留时间和接触面积,加强了光催化的电子传递和氧化效果,藻细胞的氧化更彻底。
3、本发明的微纳米气泡不仅能进一步加强藻细胞的氧化降解,而且剩余的微纳米气泡可在水体中存在较长时间,增加湖泊中溶解氧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湖泊生态的恢复。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使用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水力空化器和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法兰的多孔孔板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法兰的多孔孔板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法兰的多孔孔板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光催化导流筒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图7中a-b处的截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进水口;21、第一压力调节阀;22、第二压力调节阀;23、第三压力调节阀;24、第四压力调节阀;25、第五压力调节阀;3、驱动水泵;4、进水过滤装置;5、水力空化器;6、法兰;7、固定支撑杆;8、紫外灯;9、 TiO2催化剂;10、导流筒;11、微纳米曝气孔;12、气液混合压缩罐;13、空气压缩机;14、浮体;15、船体;16、旋流扇叶;61、中心开孔孔板;62、均匀开孔孔板;63、径向排列开孔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参见图1-2所示,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由船体15以及安装在所述船体15上的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微纳米曝气装置和光催化导流筒组成。
所述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用于使含藻水体形成空化效应,将微藻细胞破壁并初步氧化;所述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口1、浮体14、第一压力调节阀21、驱动水泵3、第二压力调节阀22、水力空化器5、法兰6和固定支撑杆7;
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用于向水体中补充空气并形成微纳米气泡,为后续的光催化提供活性氧;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进水过滤装置4、第三压力调节阀23、气液混合压缩罐12、第五压力调节阀25、空气压缩机13、第四压力调节阀24和微纳米曝气孔11;
所述光催化导流筒用于空化后的破壁细胞与微纳米气泡的碰撞,提高传质效率,进一步深度光催化氧化;所述光催化导流筒包括紫外灯8、TiO2催化剂9、导流筒10和旋流扇叶16。
所述浮体14通过固定滑杆安装所述船体15的前端下方,所述进水口1则安装在所述浮体14的下部,可以根据水面浮动通过调节所述固定滑杆来调整所述浮体14与所述船体15的相对距离,进而使所述进水口1始终位于水位线之下并保持相对的距离,所述进水口1的开口朝前,用于收集水面的微藻,所述进水口1的后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用于过滤水中的微藻等杂质,所述驱动水泵3设置在所述船体15上,且所述驱动水泵3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连接,负责分流进入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水体,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设置在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内部,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可对进水压力进行调节以适合不同的工况,当水体中藻含量较高时可适当降低进水压力,减小处理单元的水力负荷,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三压力调节阀23与设置在所述船体15上的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的进气端通过管道和第五压力调节阀25与设置在所述船体15上的所述空气压缩机13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5和所述导流筒10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固定支撑杆7安装在所述船体15的底部,且所述水力空化器5的出水端与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5和所述导流筒10通过所述固定支撑杆7的升降调节改变入水深度和倾斜角度,所述导流筒10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入水深度和倾斜角度,以达到较好的曝气和水体交换效果,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与所述水力空化器5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5用于空化进入的流体,将藻细胞破壁并进一步氧化,并可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进行水压调节以实现不同的空化效果,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的气液出口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四压力调节阀24与位于所述导流筒10内的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连接,所述第三压力调节阀23、所述第四压力调节阀24、所述第五压力调节阀25可用于调节不同的气液混合比来实现不同的曝气效果,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对准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所述紫外灯8位于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与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之间,且所述紫外灯8设置在所述导流筒10内壁的上下两端,所述TiO2催化剂9投加在所述导流筒10内,且位于上下的所述光催化导流筒包括紫外灯8之间;所述旋流扇叶16安装在所述导流筒10的出水端上部,且所述旋流扇叶16具有一定倾斜角地对准所述导流筒10的出水端,使得流体对所述旋流扇叶16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带动旋流扇叶转动,提高气液混合效果,同时改变流体方向,使降解的微藻向下沉降,并延长微纳米气泡的停留时间。未消耗的微纳米气泡则在水体中持续存在,可为微生物的进一步降解代谢提供所需的溶解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水泵3的分流水体经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3鼓入的空气进行压缩混合,通过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排出微纳米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水泵3的扬程为30~60m,流量2~5 m3/h。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内部为不锈钢网。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分别由所述驱动水泵3和所述空气压缩机13进水和进气,在压力达到限值时,将自动停止进气和进水。
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示,所述水力空化器5为由文丘里管、法兰6和多孔孔板组成的复合结构件,具有更强的空化效果,所述文丘里管通过所述法兰6固定连接,所述多孔孔板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或所述法兰6中。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孔板的厚度为3~4 mm,开孔孔径为2~5 mm,开孔数为10~30孔。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6为内部可设置所述多孔孔板的嵌入式可拆卸法兰盘,所述法兰6可通过更换不同的所述多孔孔板,来达到不同的空化效果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4所示,所述多孔孔板为中心开孔孔板61。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5所示,所述多孔孔板为均匀开孔孔板62。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6所示,所述多孔孔板为径向排列开孔孔板63。
进一步的,所述水力空化器5与所述导流筒10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位于所述导流筒10的中心轴位置,以达到空化流体和微纳米气泡最佳冲撞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的压力为0.15 ~0.25 MPa。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通过对应的法兰与所述水力空化器5的出水端相连,便于拆卸维护以及催化剂的更换。
进一步的,参见图7-8所示,所述紫外灯8固定在所述导流筒10内壁的上下两端,各一根。
进一步的,所述TiO2催化剂9通过负载在铁矿石或其他载体上后投加入所述导流筒10内,以提高催化性能,所述TiO2催化剂9连同其载体通过不锈钢网固定在所述导流筒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不锈钢网的长度与所述紫外灯8的长度一致。
本发明的。
含微藻的水体经驱动水泵3吸收由进水口1进入水力空化器5后发生空化,空泡溃灭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压和高射流条件可使空化区的微藻细胞破壁裂解,破坏微藻细胞内部的气囊析出气体,从而使微藻死亡且不能上浮,亦可使水分子裂解产生·OH和 H2O2,进而可促使有机物的氧化降解。空化破壁后的微藻细胞在导流筒10内与微纳米曝气孔11释放出来的空气形成冲撞,形成二次空化,并使流体向导流筒10内壁两侧固定的催化剂区域扩散,同时空化效应和微纳米效应加强了氧气、有机物以及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在导流筒10内壁上下两端的紫外灯8的照射下,负载在导流筒10内壁两侧载体上的TiO2催化剂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和O2、H2O发生反应,在TiO2材料表面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O2-自由基,将吸附在TiO2材料表面附近的有机物质分解。经降解后的微藻随导流筒10的出水端排出后沉降到水底,未消耗的微纳米气泡则在水体中持续存在较长时间,可为微生物的进一步降解代谢提供所需的溶解氧,增加湖泊中溶解氧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湖泊生态的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船体(15)以及安装在所述船体(15)上的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微纳米曝气装置和光催化导流筒组成,所述水力空化发生装置包括进水口(1)、浮体(14)、第一压力调节阀(21)、驱动水泵(3)、第二压力调节阀(22)、水力空化器(5)和固定支撑杆(7);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进水过滤装置(4)、第三压力调节阀(23)、气液混合压缩罐(12)、第五压力调节阀(25)、空气压缩机(13)、第四压力调节阀(24)和微纳米曝气孔(11);所述光催化导流筒包括紫外灯(8)、TiO2催化剂(9)、导流筒(10)和旋流扇叶(16);
所述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的水力空化器出水和所述微纳米曝气装置的微纳米曝气方向的对冲设置,使破壁后的藻细胞能够形成二次空化的效应,并且冲撞后物质向导流筒的内壁扩散;
所述浮体(14)通过固定滑杆安装所述船体(15)的前端下方,所述固定滑杆同时负责调整所述浮体(14)与所述船体(15)的相对距离,所述进水口(1)安装在所述浮体(14)的下部,所述浮体(14)负责确保所述进水口(1)始终位于水位线之下并保持相对的距离,所述进水口(1)的开口朝前,所述进水口(1)的后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驱动水泵(3)设置在所述船体(15)上,且所述驱动水泵(3)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连接,负责分流进入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水体,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21)设置在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内部,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第一出水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三压力调节阀(23)与设置在所述船体(15)上的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的进气端通过管道和第五压力调节阀(25)与设置在所述船体(15)上的所述空气压缩机(13)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5)和所述导流筒(10)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固定支撑杆(7)安装在所述船体(15)的底部,且所述水力空化器(5)的出水端与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力空化器(5)和所述导流筒(10)通过所述固定支撑杆(7)的升降调节改变入水深度和倾斜角度,所述进水过滤装置(4)的第二出水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22)与所述水力空化器(5)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压缩罐(12)的气液出口端通过管道和所述第四压力调节阀(24)与位于所述导流筒(10)内的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连接,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对准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所述紫外灯(8)位于所述导流筒(10)的进水端与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之间,且所述紫外灯(8)设置在所述导流筒(10)内壁的上下两端,所述TiO2催化剂(9)投加在所述导流筒(10)内,且位于上下的所述光催化导流筒包括紫外灯(8)之间,所述旋流扇叶(16)安装在所述导流筒(10)的出水端上部,且所述旋流扇叶(16)倾斜地对准所述导流筒(10)的出水端;
所述水力空化器(5)为由文丘里管、法兰(6)和多孔孔板组成的复合结构件,所述文丘里管通过所述法兰(6)固定连接,所述多孔孔板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或所述法兰(6)中,所述法兰(6)为内部可设置所述多孔孔板的嵌入式可拆卸法兰盘;
所述TiO2催化剂(9)通过负载在铁矿石载体上后投加入所述导流筒(10)内,所述TiO2催化剂(9)连同其载体通过不锈钢网固定在所述导流筒(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孔板为中心开孔孔板(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孔板为均匀开孔孔板(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孔板为径向排列开孔孔板(6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空化器(5)与所述导流筒(10)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微纳米曝气孔(11)位于所述导流筒(10)的中心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网的长度与所述紫外灯(8)的长度一致。
CN202110331549.9A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Active CN113105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1549.9A CN113105038B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1549.9A CN113105038B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5038A CN113105038A (zh) 2021-07-13
CN113105038B true CN113105038B (zh) 2022-09-06

Family

ID=7671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1549.9A Active CN113105038B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50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9449A (zh) * 2021-11-17 2022-03-18 江苏大学 一种空化发生器内部流体压力测试机及测试方法
CN114540113A (zh) * 2022-03-29 2022-05-27 山东大学 一种空化耦合微气泡浮选的微藻油脂提取系统及提取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09183C2 (ru) * 2001-05-29 2003-07-27 Борис Борисович Булгаков Способ сепараци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01643998U (zh) * 2010-03-25 2010-11-2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水力空化装置
CN103922459A (zh) * 2014-04-27 2014-07-16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水力空化协同高浓度活性氧制备羟自由基的方法
CN106477662A (zh) * 2016-10-28 2017-03-08 刘牧 一种利用原位微纳米气浮处理水污染的方法及其系统
CN208883635U (zh) * 2018-07-23 2019-05-21 云南普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水力空化协同紫外强化臭氧处理农村污水的装置
CN209005563U (zh) * 2018-08-21 2019-06-21 北京环域生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流对撞射流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11960523A (zh) * 2020-09-04 2020-11-20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二次水力空化和超声空化实现气水混溶活化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09183C2 (ru) * 2001-05-29 2003-07-27 Борис Борисович Булгаков Способ сепараци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01643998U (zh) * 2010-03-25 2010-11-24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水力空化装置
CN103922459A (zh) * 2014-04-27 2014-07-16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水力空化协同高浓度活性氧制备羟自由基的方法
CN106477662A (zh) * 2016-10-28 2017-03-08 刘牧 一种利用原位微纳米气浮处理水污染的方法及其系统
CN208883635U (zh) * 2018-07-23 2019-05-21 云南普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水力空化协同紫外强化臭氧处理农村污水的装置
CN209005563U (zh) * 2018-08-21 2019-06-21 北京环域生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流对撞射流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11960523A (zh) * 2020-09-04 2020-11-20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二次水力空化和超声空化实现气水混溶活化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5038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05038B (zh) 一种水力空化耦合微纳曝气强化光催化去除微藻的设备
CN203890163U (zh) 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臭氧/光催化氧化-膜分离集成装置
JP2009202038A (ja) 太陽光発電による浮体式水循環ろ過エアレーション水質浄化装置
CN201545764U (zh) 钢铁冷轧含油及乳化液废水处理装置
CN104355400B (zh) 垂直竖流式多介质生物反应循环搅拌系统及其装置
CN203256089U (zh) 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CN101549930B (zh) 高浓度印染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5740486U (zh) 强力混合搅拌器及水净化系统
CN111217441B (zh) 一种臭氧氧化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65769A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CN207659165U (zh) 一种芬顿氧化反应塔装置
CN114573106B (zh) 一种升流式电辅助厌氧-好氧耦合生物膜反应器
CN211111264U (zh) 一种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及废水处理装置
CN110372090A (zh) 一种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及废水处理装置
CN212476355U (zh) 一种微纳米臭氧催化废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CN210393863U (zh) 一种养殖废水臭氧处理设备
CN207391096U (zh) 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
CN209957611U (zh) 一种生物不可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108706801B (zh) 基于水力空化协同紫外强化臭氧处理农村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07330573U (zh) 一种含四溴双酚a化工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4714553U (zh) 一种悬浮式光催化反应器
CN113735340A (zh) 废水多重内循环可控电解耦合氧化处理装置
CN110937760A (zh) 一种折流式臭氧预氧化联合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方法
CN217921604U (zh) 一种臭氧与过氧化氢联合应用的高级氧化装置
CN215627412U (zh) 一种耦合生物滤池与臭氧氧化塔的制药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