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0875A -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0875A
CN113100875A CN202110380058.3A CN202110380058A CN113100875A CN 113100875 A CN113100875 A CN 113100875A CN 202110380058 A CN202110380058 A CN 202110380058A CN 113100875 A CN113100875 A CN 113100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
section
groove
rod part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00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安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3800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08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0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0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9Incision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腕管综合征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腕管综合征微创治疗辅助装置的技术要点为球棒,通过于腕横韧带近端置入球棒,使球棒远端部分进入并贯穿腕管,于腕横韧带下方建立凹槽通道,结合小针刀于对侧皮肤开口进入凹槽通道内切开腕横韧带,利用本发明治疗腕管综合征行腕横韧带切开,达到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生产使用成本低,因手术所产生的副损伤及并发症较小的效果。

Description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腕管综合征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背景
腕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指外源性压迫,腕管变小或管腔内占位等原因导致腕管内容积减小,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到挤压而引起一种周围神经卡压,以手指感觉异常和进行性大鱼际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在疾病早期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若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时再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案主要以:
1.开放性腕管松解术,该手术为开放性手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发生瘢痕压痛等不良反应几率比较高,不利于术后恢复;
2.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该手术创伤小,但是手术操作难度大,配套器械昂贵,不利于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术创伤大,设备使用价格高和手术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在此称之为球棒(下同),包括:球棒注射器连接部、球棒棒部(球棒棒部又包括:球棒棒部近段、球棒棒部弧形段、球棒棒部远段)、球棒球部,以上三部分依次连接;
进一步解释球棒结构:所诉球棒注射器连接部由一个大的空心圆柱连接一个小的空心圆柱再连接一个空心圆台的下底面形成,其中心形成一个空心管道,恰可与注射器乳头部相连接,远端与球棒棒部近段连接;
球棒棒部为一“L”形弧形角样结构,分为球棒棒部近段、球棒棒部弧形段、球棒棒部远段;球棒棒部近段为一空心圆柱结构,上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连接,向下与球棒棒部弧形段上底面连接;球棒棒部弧形段为一弧形空心圆柱体样结构:球棒棒部远段为一圆柱体样结构,上与球棒棒部弧形段下底面连接,向下与球棒球部连接,并于临近球棒棒部近段侧面有一凹槽,形成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其中,球棒棒部三部分切面直径均相同;球棒棒部近段与球棒棒部弧形段管腔切面直径相同;
球棒球部为一类圆球体结构,与球棒棒部远段末端连接,球体直径大于球棒棒部切面直径,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向球部延续形成一个同底等宽凹槽,称为球棒球部凹槽;
球棒注射器连接部中空通道与球棒棒部近段及球棒棒部弧形段中空通道相通,向下开口于球棒棒部远段凹槽近球棒棒部弧形段侧底面;
球棒棒部远段及球棒球部形成的同底等宽凹槽结构,两处凹槽相互连接,且与针刀配合使用时,针刀的刀刃长度较球棒棒部远段凹槽高度大,使得刀刃一端将高出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并且,球棒球部凹槽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宽均大于针刀体宽,使得针刀体部与针刀刀刃部在球棒球部凹槽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内进出自如,使高出球棒棒部远段凹槽的针刀刀刃一端切割腕横韧带。
进一步地,所诉球棒各部位均可采用刚性金属材质,硬度较高,不易发生弯折;
本申请还提供了球棒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注:球棒需配合针刀共同使用,达到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目的):
步骤a:体位: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患腕自然放松,掌心朝上五指伸直置于操作台上;
步骤b:定位:取腕掌远侧横纹或腕掌远侧横纹近端水平(具体开口点视患者年龄及腕掌大小而定),与掌长肌尺侧缘交点为破皮开口点,记号笔标记定位,同时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
步骤c:麻醉:用5ml注射器取1%利多卡因于步骤b破皮开口点处做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时先垂直皮肤进针,回抽无血性液体,行皮下及深部组织浸润麻醉;再退至皮下后,注射器倾斜45°,针尖朝腕管方向进针,回抽无血性液体后做腕管内局部浸润麻醉);
步骤d:麻醉生效后,先用针刀垂直皮肤,于步骤b破皮开口点处做一约0.5cm纵向皮肤微切口,并向深部筋膜处开口;
步骤e:取出针刀,显露掌长肌上缘及尺侧缘,确认位置无误后用球棒球部垂直皮肤微切口方向进入,同时穿过筋膜开口处,向下缓慢钝性分离达指浅屈肌水平;
步骤f:调整球棒位置:因球棒整体为一“L”形弧形样结构,在球棒球部垂直皮肤微切口向深部进入筋膜时,球棒棒部远段与腕部垂直,球棒棒部近段与腕部平行,球棒注射器连接部朝向中指尖方向;球棒球部进入达指浅屈肌水平后开始调整球棒,使球棒棒部近段垂直腕部,球棒棒部远段与腕部平行;在这个过程中球棒球部及球棒棒部远段进入腕管内并沿手掌向中指尖方向逐渐推进,直至球棒棒部弧形段全部进入皮下达指浅屈肌水平,此时,球棒棒部近段与腕部垂直,球棒棒部远段与腕部平行并于腕管内贯穿腕管,球棒球部及球棒棒部远段在推进的过程中在指浅屈肌上方,正中神经旁,腕横韧带下方穿过腕横韧带远端达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此时,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处于腕横韧带正下方,球棒球部凹槽处于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期间还可通过屈伸手指及反复上述操作来明确及排除球棒棒部远段上缘与腕横韧带间夹有其他组织可能;
步骤g:球棒位置调整完毕后,用5ml注射器取1%利多卡因后接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注射1%利多卡因;若患者感疼痛不明显可省略该步骤,因步骤c已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步骤h:进一步地,球棒球部达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因球棒棒部远段凹槽及球棒球部凹槽与球棒棒部近段中轴线在同一平面,即可将针刀刀刃与球棒棒部近段中轴线平行,对着球棒球部凹槽穿刺过腕掌部皮肤,形成针刀入口,针刀刀刃进入球棒球部凹槽。
步骤i:将球棒棒部近段略微提起,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与腕横韧带紧密贴合,再将针刀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缓缓推进,通过针刀刀刃切开腕横韧带;
步骤j:进一步地,腕横韧带切开后球棒与针刀分别沿各自进入方向取出,局部加压包扎;
步骤k:进一步地,上述操作皮肤切口有两处:一处是球棒入口处纵向皮肤微切口,约0.5cm;另一处是针刀入口皮肤切口,约0.2-0.3c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所提供的产品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使用成本低,针对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提供一种高效、便捷、微创的手术方法,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创口较小,对人体损伤小,减小因手术所产生的副损伤及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同时降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图3、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整体结构三视图;
图5、图6为实施例2中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球棒注射器连接部;2、球棒棒部近段;3、球棒棒部弧形段;4、正中神经;5、掌长肌;6、指浅屈肌;7、球棒球部凹槽;8、腕横韧带;9、球棒棒部远段;10、球棒球部;11、针刀;12、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3、微切口;14、针刀入口切口;15、腕掌远侧横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即球棒,球棒又包括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球棒棒部(球棒棒部又包括:球棒棒部近段2、球棒棒部弧形段3、球棒棒部远段9)和球棒球部10,以上三部分依次连接;
所诉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由一个大的空心圆柱连接一个小的空心圆柱再连接一个空心圆台的下底面形成,其中心形成一个空心管道,恰可与注射器乳头部相连接,远端与球棒棒部近段2连接;
球棒棒部为一“L”形弧形角样结构,分为球棒棒部近段2、球棒棒部弧形段3、球棒棒部远段9;球棒棒部近段2为一空心圆柱结构,上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下缘连接,向下与球棒棒部弧形段3上底面连接;球棒棒部弧形段3为一弧形空心圆柱体样结构;球棒棒部远段9为一圆柱体样结构,上与球棒棒部弧形段3下底面连接,向下与球棒球部10连接,并于临近球棒棒部近段2侧面有一凹槽,形成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其中,球棒棒部三部分切面直径均相同,球棒棒部近段2与球棒棒部弧形段3管腔切面直径相同;
球棒球部10为一类圆球体结构,与球棒棒部远段9末端连接,球体直径大于球棒棒部切面直径,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向球部延续形成一个同底等宽凹槽,称为球棒球部凹槽7。
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中空通道与球棒棒部近段2及球棒棒部弧形段3中空通道相通,向下开口于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近球棒棒部弧形段3侧底面;
球棒棒部远段9及球棒球部10形成的同底等宽凹槽结构,两处凹槽相互连接,且与针刀11配合使用时,针刀11的刀刃长度较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高度大,使得刀刃一端将高出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并且,球棒球部凹槽7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宽均大于针刀体宽,使得针刀11体部与针刀11刀刃部在球棒球部凹槽7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内进出自如;
进一步地,针刀11体部与针刀11刀刃部在球棒球部凹槽7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内进出自如,针刀11刀刃在凹槽内行走,刀刃一端切割腕横韧带更加安全,轻松,顺利,对腕管内外组织造成的损伤更小;
球棒各部位均可采用刚性金属材质,硬度较高,不易发生弯折;
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仅需将球棒球部10连同球棒棒部远段9置入并贯穿腕管,使得球棒球部10由腕横韧带8下方贯穿腕管至手掌侧部皮下,同时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位于腕横韧带8腕管侧面下方,同时球棒球部凹槽7处于手掌侧皮下,皮下确认球棒球部凹槽7对应位置,针刀11刀刃于球棒球部凹槽7对应位置处破皮进入球棒球部凹槽7,向前推进针刀11,使针刀11刀刃及针刀11体部于球棒球部凹槽7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内前行,通过针刀11刀刃切开腕横韧带8,此过程操作方便,省力,对腕部损伤较小,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成本低,能满足腕管综合征腕横韧带8切开手术的需求。
实施例二
结合图5、图6,本实例提供了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体位: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患腕自然放松,掌心朝上五指伸直置于操作台上;
步骤b:定位:取腕掌远侧横纹15或腕掌远侧横纹15近端水平(具体开口点视患者年龄及腕掌大小而定),与掌长肌5尺侧缘交点为破皮开口点,记号笔标记定位,同时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
步骤c:麻醉:用5ml注射器取1%利多卡因于步骤b破皮开口点处做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时先垂直皮肤进针,回抽无血性液体,行皮下及深部组织浸润麻醉;再退至皮下后,注射器倾斜45°,针尖朝腕管方向进针,回抽无血性液体后做腕管内局部浸润麻醉);
步骤d:麻醉生效后,先用针刀11垂直皮肤,于步骤b破皮开口点处做一约0.5cm纵向皮肤微切口13,并向深部筋膜处开口;
步骤e:取出针刀11,显露掌长肌5上缘及尺侧缘,确认位置无误后用球棒球部10垂直皮肤微切口13方向进入,同时穿过筋膜开口处,向下缓慢钝性分离达指浅屈肌6水平,如图5;
步骤f:调整球棒位置(即图5到图6转变):因球棒整体为一“L”形弧形样结构,在球棒球部10垂直皮肤微切口13向深部进入筋膜时,球棒棒部远段9与腕部垂直,球棒棒部近段2与腕部平行,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朝向中指尖方向;球棒球部10进入达指浅屈肌6水平后开始调整球棒,使球棒棒部近段2垂直腕部,球棒棒部远段9与腕部平行;在这个过程中球棒球部10及球棒棒部远段9进入腕管内并沿手掌向中指尖方向逐渐推进,直至球棒棒部弧形段3全部进入皮下达指浅屈肌6水平,此时,球棒棒部近段2与腕部垂直,球棒棒部远段9与腕部平行并于腕管内贯穿腕管,球棒球部10及球棒棒部远段9在推进的过程中在指浅屈肌6上方,正中神经4旁,腕横韧带8下方穿过腕横韧带8远端达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此时,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处于腕横韧带8正下方,球棒球部凹槽7处于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如图5;期间还可通过屈伸手指及反复上述操作来明确及排除球棒棒部远段9上缘与腕横韧带8间夹有其他组织可能;
步骤g:球棒位置调整完毕后,用5ml注射器取1%利多卡因后接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注射1%利多卡因;若患者感疼痛不明显可省略该步骤,因步骤c已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步骤h:进一步地,球棒球部10达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因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及球棒球部凹槽7与球棒棒部近段2中轴线在同一平面,即可将针刀11刀刃与球棒棒部近段2中轴线平行,对着球棒球部凹槽7穿刺过腕掌部皮肤,形成针刀入口切口14,针刀11刀刃进入球棒球部凹槽7。
步骤i:将球棒棒部近段2略微提起,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与腕横韧带8紧密贴合,再将针刀11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缓缓推进,通过针刀11刀刃切开腕横韧带8;
步骤j:进一步地,腕横韧带8切开后球棒与针刀11分别沿各自进入方向取出,局部加压包扎;
步骤k:进一步地,上述操作皮肤切口有两处:一处是球棒入口处纵向皮肤微切口13,约0.5cm;另一处是针刀入口切口14,约0.2-0.3cm,在手术过程中形成的创口较小,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将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应用至腕管综合征治疗的手术过程中,能够在微创切口的情况下方便、省力、安全、便捷的实现腕横韧带8切开过程,减小手术所产生的副损伤及并发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在此称之为球棒(下同),其特征在于,包括: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球棒棒部(球棒棒部又包括:球棒棒部近段2、球棒棒部弧形段3、球棒棒部远段9)、球棒球部10,以上三部分依次连接。
2.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诉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由一个大的空心圆柱连接一个小的空心圆柱再连接一个空心圆台的下底面形成,其中心形成一个空心管道,恰可与注射器乳头部相连接,远端与球棒棒部近段2连接。
3.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球棒棒部为一“L”形弧形角样结构,分为球棒棒部近段2、球棒棒部弧形段3、球棒棒部远段9;球棒棒部近段2为一空心圆柱结构,上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下缘连接,向下与球棒棒部弧形段3上底面连接;球棒棒部弧形段3为一弧形空心圆柱体样结构;球棒棒部远段9为一圆柱体样结构,上与球棒棒部弧形段3下底面连接,向下与球棒球部10连接,并于临近球棒棒部近段2侧面有一凹槽,形成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其中,球棒棒部三部分切面直径均相同,球棒棒部近段2与球棒棒部弧形段3管腔切面直径相同。
4.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球棒球部10为一类圆球体结构,与球棒棒部远段9末端连接,球体直径大于球棒棒部切面直径,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向球部延续形成一个同底等宽凹槽,称为球棒球部凹槽7。
5.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中空通道与球棒棒部近段2及球棒棒部弧形段3中空通道相通,向下开口于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近球棒棒部弧形段3侧底面。
6.根据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球棒棒部远段9及球棒球部10所形成的同底等宽凹槽结构,两处凹槽相互连接,且与针刀11配合使用时,针刀11的刀刃长度较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高度大,使得刀刃一端将高出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并且,球棒球部凹槽7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宽均大于针刀体宽,使得针刀11体部与针刀11刀刃部在球棒球部凹槽7及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内进出自如,使高出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的针刀11刀刃一端切割腕横韧带8。
7.根据要求1-6任何一项所述的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体位: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患腕自然放松,掌心朝上五指伸直置于操作台上;
步骤b:定位:取腕掌远侧横纹15或腕掌远侧横纹15近端水平(具体开口点视患者年龄及腕掌大小而定),与掌长肌5尺侧缘交点为破皮开口点,记号笔标记定位,同时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
步骤c:麻醉:用5ml注射器取1%利多卡因于步骤b破皮开口点处做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时先垂直皮肤进针,回抽无血性液体,行皮下及深部组织浸润麻醉;再退至皮下后,注射器倾斜45°,针尖朝腕管方向进针,回抽无血性液体后做腕管内局部浸润麻醉);
步骤d:麻醉生效后,先用针刀11垂直皮肤,于步骤b破皮开口点处做一约0.5cm纵向皮肤微切口13,并向深部筋膜处开口:
步骤e:取出针刀11,显露掌长肌5上缘及尺侧缘,确认位置无误后用球棒球部10垂直皮肤微切口13方向进入,同时穿过筋膜开口处,向下缓慢钝性分离达指浅屈肌6水平,如图5:
步骤f:调整球棒位置(即图5到图6转变):因球棒整体为一“L”形弧形样结构,在球棒球部10垂直皮肤微切口13向深部进入筋膜时,球棒棒部远段9与腕部垂直,球棒棒部近段2与腕部平行,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朝向中指尖方向;球棒球部10进入达指浅屈肌6水平后开始调整球棒,使球棒棒部近段2垂直腕部,球棒棒部远段9与腕部平行:在这个过程中球棒球部10及球棒棒部远段9进入腕管内并沿手掌向中指尖方向逐渐推进,直至球棒棒部弧形段3全部进入皮下达指浅屈肌6水平,此时,球棒棒部近段2与腕部垂直,球棒棒部远段9与腕部平行并于腕管内贯穿腕管;球棒球部10及球棒棒部远段9在推进的过程中在指浅屈肌6上方,正中神经4旁,腕横韧带8下方穿过腕横韧带8远端达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此时,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处于腕横韧带8正下方,球棒球部凹槽7处于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如图5;期间还可通过屈伸手指及反复上述操作来明确及排除球棒棒部远段9上缘与腕横韧带8间夹有其他组织可能:
步骤g:球棒位置调整完毕后,用5ml注射器取1%利多卡因后接于球棒注射器连接部1,注射1%利多卡因;若患者感疼痛不明显可省略该步骤,因步骤c已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步骤h:进一步地,球棒球部10达腕掌鱼际纹尺侧缘皮下,因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及球棒球部凹槽7与球棒棒部近段2中轴线在同一平面,即可将针刀11刀刃与球棒棒部近段2中轴线平行,对着球棒球部凹槽7穿刺过腕掌部皮肤,形成针刀入口切口14,针刀11刀刃进入球棒球部凹槽7;
步骤i:将球棒棒部近段2略微提起,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与腕横韧带8紧密贴合,再将针刀11沿球棒棒部远段凹槽12缓缓推进,通过针刀11刀刃切开腕横韧带8;
步骤j:进一步地,腕横韧带8切开后球棒与针刀11分别沿各自进入方向取出,局部加压包扎。
8.根据要求7所述的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皮肤切口有两处:一处是球棒入口处纵向皮肤微切口13,约0.5cm;另一处是针刀入口切口14,约0.2-0.3cm,在手术过程中形成的创口较小,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CN202110380058.3A 2021-04-07 2021-04-07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31008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0058.3A CN113100875A (zh) 2021-04-07 2021-04-07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0058.3A CN113100875A (zh) 2021-04-07 2021-04-07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0875A true CN113100875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1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0058.3A Pending CN113100875A (zh) 2021-04-07 2021-04-07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0875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3215A (zh) * 2010-08-18 2013-06-12 若译·迪尼斯·卡尔莫 用于精密切割的外科手术器械套组
CN209916128U (zh) * 2019-03-25 2020-01-10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腕管切开套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3215A (zh) * 2010-08-18 2013-06-12 若译·迪尼斯·卡尔莫 用于精密切割的外科手术器械套组
CN209916128U (zh) * 2019-03-25 2020-01-10 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腕管切开套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0426B2 (ja) 組織剥離チップ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剥離装置
WO1994026182A1 (en) Carpal tunnel tome and carpal tunnel release surgery
CN106963454B (zh) 针刀
US20140358087A1 (en) Devices for creation of multiple vascular access sites
FOURNIER Why the syringe and not the suction machine?
CN113100875A (zh) 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治疗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146342U (zh) 一种新型胸腔穿刺针
CN201230903Y (zh) 钢板周围瘢痕剥离器
CN209916128U (zh)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腕管切开套件
CN219048735U (zh) 一种新型螺纹针刀
CN110960298A (zh) 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5079336U (zh) 一种空心针刀
CN210447149U (zh) 一种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器械
CN213758453U (zh) 一种微创腕管松解减压术辅助装置
CN209122378U (zh) 一种适用于新生儿穿刺用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管组件
CN209884270U (zh) 一种分体式腱鞘切开针
CN204072180U (zh) 腕管综合征微创手术器械
CN212346587U (zh) 一种骨科取病理用穿刺针
CN2734159Y (zh) 桡骨小头骨折撬拨复位器
CN219354190U (zh) 辅助引导装置、辅助定位装置及关节腔镜手术辅助系统
CN215458443U (zh) 用于穿刺切割的微创手术器械
CN215079335U (zh) 一种针刀
CN215651089U (zh) 一种医疗装置的皮下植入工具
CN213883402U (zh) 一种带固定卡件的内镜切开刀
CN218009872U (zh) 一种减痛瘢痕针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