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0302B -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0302B
CN113100302B CN202110547290.1A CN202110547290A CN113100302B CN 113100302 B CN113100302 B CN 113100302B CN 202110547290 A CN202110547290 A CN 202110547290A CN 113100302 B CN113100302 B CN 113100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uxiliary
stir
tea
f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72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0302A (zh
Inventor
刘小凡
方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zhong Han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zhong Han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zhong Han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zhong Han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72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0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0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0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0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0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所述支撑腿呈对称分布,所述出茶腔的底表面卡扣有漏板,所述漏板的底端螺钉固定有第一震动电机,所述出茶腔的上端表面对称焊接有连接柱;所述卡口的内壁卡扣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上端焊接有第二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的震动端焊接在二次炒制腔的底端面;本发明通过将装置进行整体安装,实现茶叶炒制做工,避免现有结构横向堆积占地面积大的弊端,装置占地面积小,工作精准,已经可以符合现有炒茶机器的基本水平,为使用者带来稳定使用体验的同时,减少了装置对场地的要求,提高了装置安装场地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橘子茶炒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橘子茶便是含茶汤剂的一种——橘子茶,是一道以橘子肉、茶叶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汤剂,具有防癌、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炒制是制作橘子茶的一道工艺,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86852B于2012年7月14号公告授权了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炒茶工艺,以解决现有的炒茶机无法实现炒茶过程全自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其具体公开有上述炒茶机的基座安装架上设有自动加料装置,所述的基座内安装有四个直线排列的炒锅,一自动加料装置向紧邻安装架的炒锅投料;每个炒锅内均安装由不同电机驱动的炒茶压板,各个压板均设有时间自动控制装置,所述各个炒锅的底部均设置单独的电控加热装置,各个炒锅的末端设有电控出料门;炒茶机还包括安装在基座的微电脑控制器和温度控制仪,所述的微电脑控制器实现对下料时间,压板转速和出料门开关时间的控制,所述的温度控制仪控制各锅温度,上述发明实现了炒茶自动化,为自动化控制炒茶奠定了基础,但是现有炒茶机依然存在着整体占地面积大,对场地要求高,无法适用小面积场地的问题,且现有的设备在炒制茶叶时,通常难以使茶叶能均匀的受热,从而导致位于设备底部的茶叶和上部的茶叶的失水状态出现相差较大的问题,且现有的设备的进行使用时通常不够方便,大部分流程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操作。且现有的设备通常密封性不好,导致茶叶在进行导热加热时效率较低,速度较慢,且现有设备炒制出的茶叶通常炒制的质量不够好,且无法将设备内的茶叶完全炒制到位,且现有设备通常在炒制茶叶时不同的工序衔接的不够连贯,导致炒制的过程效率较低,且影响茶叶炒制的质量。现有的设备通常结构较为单一,导致茶叶炒制过程中受热不均匀,且通常无法进行多次炒茶,难以保证炒茶质量,且现有设备内部难以进行稳定的抖动,同样难以保证茶叶能够均匀受热。
因此,发明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通过将装置进行整体安装竖向堆积做工的方式,实现茶叶炒制做工,避免现有结构横向堆积占地面积大的弊端,装置占地面积小,工作精准,已经可以符合现有炒茶机器的基本水平,为使用者带来稳定使用体验的同时,减少了装置对场地的要求,提高了装置安装场地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呈对称分布,所述出茶腔的底表面卡扣有漏板,所述漏板的底端螺钉固定有第一震动电机,所述出茶腔的上端表面对称焊接有连接柱;所述卡口的内壁卡扣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上端焊接有第二震动电机,所述震动电机的震动端焊接在二次炒制腔的底端面,所述二次炒制腔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漏孔;所述漏板的表面并位于所述中心柱的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上端通过封堵和所述漏孔形成密封连接;每个所述封堵的底端面均安装有一个距离传感器,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端焊接连接有若干个旋转柱,每一个所述旋转柱的外围均环绕焊接有若干个搅茶扇;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内壁环绕设置有内边,所述内边的顶端面焊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外表面焊接有若干个开门磁铁;所述二次炒制腔的上端通过首腔连接体卡扣固定有初炒腔,所述初炒腔的底端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底门,所述底门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电磁铁;所述初炒腔的底端另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辅助门,所述辅助门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辅助磁铁;所述辅助磁铁的上端面焊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上端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对称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端通过伸缩柱连接有漏网,所述伸缩柱的数量为四个,其中有两个伸缩柱安装在顶板的底端并位于所述衔接板的内侧,另外两个伸缩柱安装在所述侧板的下端面两端;所述漏网的底端面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三震动电机;所述初炒腔采用双层结构,所述初炒腔外层采用圆形结构的耐热钢,所述初炒腔的外层内壁贴和有玻璃纤维,所述初炒腔的内层采用圆形结构的紫铜,所述初炒腔的内层和所述初炒腔的外层之间贴合安装有若干个电热管。
所述漏网的下端面并位于所述初炒腔的底端内壁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面焊接有若干个合门磁;所述漏网采用圆形结构的50目不锈钢筛网,所述漏网的表面外围粘附有环状结构的木质边框,所述木质边框的外壁所述初炒腔的内壁贴合;所述底板采用三角形结构的不锈钢,所述底板呈对称分布,所述底板的厚度不超过3cm。
所述合门磁采用X21电磁吸盘;所述合门磁采用圆形结构,所述合门磁贴合焊接在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合门磁呈对称分布,所述合门磁分别位于所述电磁铁或辅助磁铁的正上方。
所述二次炒制腔采用双层结构,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外层采用圆形结构的耐热钢,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外层内壁贴合有玻璃纤维;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内层采用圆形结构的紫铜,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内层外壁贴附有石墨烯导热膜,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贴合安装有若干个电热管,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内层和外层之间填充有硅酸铝。
所述出茶腔采用圆形结构的不锈钢;所述漏板采用20目不锈钢筛网,所述漏板的外围焊接有环状铝边,所述铝边的外壁凹设有用于卡扣所述出茶腔的卡扣凹槽;所述卡口采用八边形结构的凸起,所述卡口的内壁设置有防滑纹;所述中心柱采用八边形结构的不锈钢,所述中心柱的外壁和所述卡口的内壁贴合。
所述底门采用半圆结构的不锈钢,所述底门的外边缘和所述初炒腔的内壁贴合;所述辅助门采用半圆结构的不锈钢,所述辅助门的外边缘和所述初炒腔的内壁贴合。
所述底门和所述辅助门为对应分布,所述底门的内侧和所述辅助门的内侧分别贴附有矩形结构的防滑橡胶,所述底门和所述辅助门构成整圆。
所述电磁铁分别安装在所述底门的上端面和所述底门的下端面,安装在所述底门上端面的电磁铁和安装在所述底门下端面的电磁铁的极性相反,安装在所述底门上端面的电磁铁和安装在所述底门下端面的电磁铁的位置对应;所述辅助磁铁分别安装在所述辅助门的上端面和所述辅助门的下端面,安装在所述辅助门上端面的辅助磁铁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下端面的辅助磁铁的极性相反,安装在所述辅助门上端面的辅助磁铁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下端面的辅助磁铁的位置对应。
安装在所述底门上端面的电磁铁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上端面的辅助磁铁极性相同;安装在所述底门下端面的电磁铁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下端面的辅助磁铁极性相同;所述底门上端面电磁铁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辅助门上端面辅助磁铁的安装位置相同;所述底门下端面电磁铁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辅助门下端面辅助磁铁的安装位置相同。
一个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内边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电磁铁的外侧下方,另一个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内边的上端并为位于所述辅助磁铁的外侧下方,两个安装柱呈对称分布;所述开门磁铁均匀分布在每一个所述安装柱的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电磁铁下方的所述开门磁铁的极性和安装在所述底门底表面的电磁铁极性相反;位于所述辅助磁铁下方的所述开门磁铁的极性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底端面的辅助磁铁的极性相反;安装在所述电磁铁下方外侧开门磁铁的吸附面朝向所述电磁铁;安装在所述辅助磁铁下方外侧的开门磁铁的吸附面朝向所述辅助磁铁。
所述搅茶扇采用圆弧状结构的不锈钢,每一个所述旋转柱的表面分别安装有若干个搅茶扇,每两个电动驱动柱的首位相接进行固定,最底搅茶扇的地边缘距离所述二次炒制腔的底表面1cm。
所述封堵采用圆形结构的塑钢,所述封堵的外壁和所述漏孔的内壁贴合,所述封堵的外壁包裹粘附有2mm厚的密封橡胶。
所述二次炒制腔和所述初炒腔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每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由一个温度控制器进行独立控制,所述温度控制器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在PLC的输入端,所述PLC集成安装在集成控制台的内部,所述集成控制台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装炒制装置,所述PLC采用西门子S7-200型号PLC,所述PLC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若干个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为DS425型号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有红色、黑色、绿色、黄色和白色;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TP-100型号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采用MH1230A型号数显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数字键盘实现温度输入,所述温度控制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述PLC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采用NI距离传感器;所述PLC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所述稳压模块采用LM7805型号稳压模块;所述PLC的输出端分别通过若干个驱动模块一对一连接有第一震动电机、第二震动电机、第三震动电机、电机、电热管、电磁铁、辅助磁铁、合门磁、延伸柱以及伸缩柱;所述驱动模块采用L298N型号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震动电机、第二震动电机以及第三震动电机均采用PUTA铝合金中型震动电机;所述电机采用DMKE步进电机;所述电热管采用HST-AQ电热管;所述电磁铁、辅助磁铁以及合门磁均采用X21电磁吸盘;所述延伸柱与伸缩柱均采用1-60T型号电动推杆。
一种橘子茶制作工艺,该橘子茶制作工艺由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配合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橘子茶制作装置,设置有初炒腔,通过初炒腔内部的抖动炒制对茶叶进行整体杀青,茶叶首先落在漏网上,通过震动电机带动漏网抖动,漏网抖动时底端便会接触位于初炒腔内部的茶叶,使得茶叶产生小范围的位移,产生移动后便可以改变茶叶的受热位置,装置由外围整体导热,通过温度控制器预设温度,使得茶叶具有均匀的受热性,避免现有装置底部受热导致底部茶叶和上部茶叶的失水状态相差较大的问题。
2、本发明橘子茶制作装置,通过设置底门和辅助门,运用电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将合门磁和开门磁铁对应安装在门体上方和下方,在装置需要合门时,合门磁分别吸附位于底门和辅助门上表面的电磁铁和辅助磁铁,合门磁的安装数量以及开门磁铁的安装数量分别大于电磁铁和辅助磁铁的数量,由此确保合门或开门的吸引力大于同一表面上的电磁铁和辅助磁铁的排斥力,达到合门或开门的目的。
3、本发明橘子茶制作装置,通过设置二次炒制腔,进行二次炒制,由于二次炒制腔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密封结构,由此可以更快的进行导热加热做工,装置在进行二次炒制时初炒腔便不再加热,此时二次炒制腔内开始独立加热,二次炒制腔为类密封结构,因此热量存储快,在茶叶进入二次炒制腔内后,搅茶扇会由电机带动旋转,安装在延伸柱表面的搅茶扇呈上下交错分布,可以保证全方位的接触腔内的茶叶,并由旋转产生的力带动茶叶进行翻滚,且多次炒制后,更能确保茶叶的炒制质量。
4、本发明橘子茶制作装置,通过设置封堵和延伸柱,通过伸缩结构控制装置处于密封或非密封状态,通过使用者根据实时温度和湿度状态控制装置的炒制时长,在封堵由延伸柱带动缩回后,茶叶便可以由二次炒制腔内的搅茶扇和震动电机进行搭配做工,促进茶叶掉入漏孔中进入出茶腔,使得装置连贯做工,提高装置的整体衔接程度。
5、本发明橘子茶制作装置,通过设置伸缩柱和漏网,使得装置在初炒腔内部可以稳定的进行抖动,结合装置电热管安装在内腔中,使得电量通过外围向中间散发,避免现有结构单一发热导致茶叶炒制过程中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出现;通过竖向结构集成安装,顺次进行两次炒茶做工,确保装置工作的完成程度,无需大面积场地即可进行安装使用,实现占地面积节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发明二次炒制腔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二次炒制腔的上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二次炒制腔的底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二次炒制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3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出茶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初炒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初炒腔的底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初炒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电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腿,2-出茶腔,3-连接柱,4-二次炒制腔,5-初炒腔,51-底板,52-合门磁,6-衔接板,7-顶板,8-侧板,9-伸缩柱,10-漏网,11-首腔连接体,12-底门,13-电磁铁,14-辅助门,15-辅助磁铁,16-电热管,17-搅茶扇,18-延伸柱,19-中心柱,20-旋转柱,21-漏孔,22-封堵,23-内边,24-安装柱,25-开门磁铁,26-漏茶口,27-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涉及的橘子茶制作装置中,初炒腔5和二次炒制腔4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采用NMP364E型号湿度传感器,每一个湿度传感器均外接有一个液晶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所在腔体的实时湿度,湿度传感器通过到导线连接在PLC的输入端,液晶显示屏连接在PLC的输出端;使用者将需要炒制的橘子茶原料投入初炒腔5,此时伸缩柱9位于默认位置,默认位置下漏网10位于底板51的上方,使用者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初炒腔5内部的电热管开始通电,通过温度控制器编辑温度,温度感应器实时感应温度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实时显示,到达预定温度后,初炒腔5颞部的电热管16停止加热,此时伸缩柱9开始缩回,漏网10缓慢上升,上升过程中,会持续受到来源于初炒腔5腔壁的热量开始丧失水分(失水),原料的位置开始提高,直至伸缩柱9回缩完毕,第三震动电机开始工作,漏网10(漏网根据茶叶的粗细度调整为20目、30目、40目)表面的原料开始受力掉落在初炒腔5内,掉落过程中在此持续受热,在此过程中,茶叶持续失水,直至掉落在底端的底门12和辅助门14上,此时合门磁52为通电状态,因此底门12和辅助门14为关闭状态(由于同表面的底门12和辅助门14为同性相斥,加上底门12的底端设置有同辅助门14的表面凹槽相卡扣的凸起,凹槽和凸起的表面均粘附有密封作用的橡胶,因此在底门12和辅助门14分别被合门磁52吸附后,会形成卡扣状态,搭配同表面的相斥力会降低吸附的速度,就可以避免装置过渡吸附),使用者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合门磁52断电,开门磁铁25通电,开门磁铁25会吸附下表面平面的电磁铁13和辅助磁铁15,卡扣状态受力解除,此时底门12和辅助门14打开,茶叶便会掉落在二次炒制腔4的内部,使用者观察茶叶掉落在二次炒制腔4后,使用者在此控制合门磁52进行通电即可在此关闭底门12和辅助门14。
茶叶进入二次炒制腔4后,初炒腔5停止工作,此时使用者通过二次炒制腔4表面的温度控制器预设控制温度,电热管16通电接受PLC指令控制开始加热,此时二次炒制腔4的底端漏孔21由封堵进行封闭,因此二次炒制腔4是封腔体,控制电机开始工作后,旋转柱20便会在该密闭腔体内部进行旋转,带动搅茶扇17进行旋转,搅茶扇17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旋转力,带动茶叶进行旋转位移,搅茶扇17的转速通过使用者需要进行调整,实验证明转速为390R/min下,茶叶的炒制质量最好,搅茶扇17带动茶叶不停的位移,茶叶不停的失水,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使用者根据需要决定茶叶是否完成炒制;炒制完成后,使用者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延伸柱18回缩,封堵22脱离漏孔21,第二震动电机开始对二次炒制腔4的底部进行震动,使得二次炒制腔4内部的茶叶掉落,茶叶掉落至出茶腔2后,第一震动电机进行震动,使得茶叶掉落至使用者外部放置的接茶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得茶叶在初炒腔内部可以稳定的进行抖动,结合装置电热管安装在内腔中,使得电量通过外围向中间散发,利用石墨烯进行高效导热均匀传热的性能,避免现有结构单一发热导致茶叶炒制过程中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出现;通过竖向结构集成安装,顺次进行两次炒茶做工,确保装置工作的完成程度,无需大面积场地即可进行安装使用,实现占地面积节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腿(1)、出茶腔(2),所述支撑腿(1)呈对称分布,所述出茶腔(2)的底表面卡扣有漏板(26),所述漏板(26)的底端螺钉固定有第一震动电机,所述漏板(26)的表面粘附有卡口(27),所述卡口(27)通过中心柱(19)连接有二次炒制腔(4);所述卡口(27)的内壁卡扣有所述中心柱(19),所述中心柱(19)的上端焊接有第二震动电机,所述第二震动电机的震动端焊接在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底端面,所述二次炒制腔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漏孔(21);所述漏板(26)的表面并位于所述中心柱(19)的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延伸柱(18),所述延伸柱(18)的上端通过封堵(22)和所述漏孔(21)形成密封连接;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上端面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端通过旋转柱(20)连有搅茶扇(17),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内壁环绕设置有内边(23),所述内边(23)的顶端面焊接有安装柱(24),所述安装柱(24)的外表面焊接有若干个开门磁铁(25);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上端通过首腔连接体(11)卡扣固定有初炒腔(5),所述初炒腔(5)的底端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底门(12),所述底门(12)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电磁铁(13);所述初炒腔(5)的底端另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辅助门(14),所述辅助门(14)的表面安装有若干个辅助磁铁(15);所述辅助磁铁(15)的上端面焊接有衔接板(6),所述衔接板(6)的上端焊接有顶板(7),所述顶板(7)的两侧对称焊接有侧板(8);所述侧板(8)的底端通过伸缩柱(9)连接有漏网(10),所述伸缩柱(9)的数量为四个,其中有两个伸缩柱(9)安装在顶板(7)的底端并位于所述衔接板(6)的内侧,另外两个伸缩柱(9)安装在所述侧板(8)的下端面两端;所述漏网(10)的底端面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三震动电机;所述初炒腔(5)采用双层结构,所述初炒腔(5)外层采用圆形结构的耐热钢,所述初炒腔(5)的外层内壁贴附有玻璃纤维,所述初炒腔(5)的内层采用圆形结构的紫铜,所述初炒腔(5)的内层外壁贴附有石墨烯导热膜,所述初炒腔(5)的内层和所述初炒腔(5)的外层之间贴合安装有若干个电热管(16),所述漏网(10)的下端面并位于所述初炒腔(5)的底端内壁焊接有底板(51),所述底板(51)的底端面焊接有若干个合门磁(52);所述漏网(10)采用圆形结构的20目不锈钢筛网,所述漏网(10)的表面外围粘附有环状结构的木质边框,所述木质边框的外壁与所述初炒腔(5)的内壁贴合;所述底板(51)采用三角形结构的不锈钢,所述底板(51)呈对称分布,所述合门磁(52)采用圆形结构,所述合门磁(52)贴合焊接在所述底板(51)的表面,所述合门磁(52)呈对称分布,所述合门磁(52)分别位于所述电磁铁(13)或辅助磁铁(15)的正上方,安装在所述电磁铁(13)上方合门磁(52)的极性和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上表面电磁铁(13)的极性相反;安装在所述辅助磁铁(15)上方合门磁(52)的极性和安装在辅助门(14)上方的辅助磁铁(15)的极性相反;
所述二次炒制腔(4)采用双层结构,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内层和外层之间贴合安装有若干个电热管;
所述电磁铁(13)分别安装在所述底门(12)的上端面和所述底门(12)的下端面,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上端面的电磁铁(13)和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下端面的电磁铁(13)的极性相反,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上端面的电磁铁(13)和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下端面的电磁铁(13)的位置对应;所述辅助磁铁(15)分别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的上端面和所述辅助门(14)的下端面,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上端面的辅助磁铁(15)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下端面的辅助磁铁(15)的极性相反,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上端面的辅助磁铁(15)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下端面的辅助磁铁(15)的位置对应;
一个安装柱(24)安装在所述内边(23)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电磁铁(13)的外侧下方,另一个安装柱(24)安装在所述内边(23)的上端并位于所述辅助磁铁(15)的外侧下方,两个安装柱(24)呈对称分布;所述开门磁铁(25)均匀分布在每一个所述安装柱(24)的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电磁铁(13)下方的所述开门磁铁(25)的极性和安装在所述底门(12)底表面的电磁铁(13)极性相反;位于所述辅助磁铁(15)下方的所述开门磁铁(25)的极性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底端面的辅助磁铁(15)的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外层采用圆形结构的耐热钢,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外层内壁贴合有玻璃纤维;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内层采用圆形结构的紫铜,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内层外壁贴附有石墨烯导热膜,所述二次炒制腔(4)的内层和外层之间填充有硅酸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门(12)采用半圆结构的不锈钢,所述底门(12)的外边缘和所述初炒腔(5)的内壁贴合;所述辅助门(14)采用半圆结构的不锈钢,所述辅助门(14)的外边缘和所述初炒腔(5)的内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门(12)和所述辅助门(14)为对应分布,所述底门(12)的内侧和所述辅助门(14)的内侧分别贴附有矩形结构的防滑橡胶,所述底门(12)和所述辅助门(14)构成整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上端面的电磁铁(13)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上端面的辅助磁铁(15)极性相同;安装在所述底门(12)下端面的电磁铁(13)和安装在所述辅助门(14)下端面的辅助磁铁(15)极性相同;所述底门(12)上端面电磁铁(13)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辅助门(14)上端面辅助磁铁(15)的安装位置相同;所述底门(12)下端面电磁铁(13)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辅助门(14)下端面辅助磁铁(15)的安装位置相同。
6.一种橘子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橘子茶制作工艺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配合完成。
CN202110547290.1A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Active CN113100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7290.1A CN113100302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7290.1A CN113100302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0302A CN113100302A (zh) 2021-07-13
CN113100302B true CN113100302B (zh) 2023-09-01

Family

ID=76722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7290.1A Active CN113100302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0302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25885A (en) * 1933-12-29 1935-03-22 Krupp Fried Grusonwerk Ag A machine for cutting dried rolled tea leaves
CN101986852A (zh) * 2010-12-09 2011-03-23 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炒茶工艺
JP2011254803A (ja) * 2010-11-18 2011-12-22 Saga Prefecture 連続炒り葉装置及び釜炒り茶製造設備
CN204444039U (zh) * 2015-01-27 2015-07-08 苏鹏鸣 一种茶叶杀青、翻炒一体机
CN105028722A (zh) * 2015-08-24 2015-11-11 王传财 一种生产炒青绿茶的方法
CN205848597U (zh) * 2016-06-14 2017-01-04 杨领军 手工炒茶机
CN206284286U (zh) * 2016-10-11 2017-06-30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带除尘装置的便携型茶叶杀青装置
CN107581288A (zh) * 2017-09-17 2018-01-16 余伟文 一种炒茶筒
CN108576276A (zh) * 2018-05-27 2018-09-28 佛山市何公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用炒茶装置
EP3412184A1 (de) * 2017-06-07 2018-12-12 ICon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kaffeemaschine und/oder teemaschine mit vollenthärtetem wasser
CN109007104A (zh) * 2018-10-18 2018-12-18 章恩宽 一种可控制温度的炒茶装置
CN209135318U (zh) * 2018-11-06 2019-07-23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
CN209846107U (zh) * 2019-01-25 2019-12-27 嵊州市一杯香茶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龙井茶炒制机
CN210184402U (zh) * 2019-06-18 2020-03-27 江西糖无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姜叶柯叶片炒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5498B (zh) * 2017-09-08 2018-11-16 杨惠鸿 一种电磁控制的叶片导向透水式茶叶杀青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25885A (en) * 1933-12-29 1935-03-22 Krupp Fried Grusonwerk Ag A machine for cutting dried rolled tea leaves
JP2011254803A (ja) * 2010-11-18 2011-12-22 Saga Prefecture 連続炒り葉装置及び釜炒り茶製造設備
CN101986852A (zh) * 2010-12-09 2011-03-23 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炒茶工艺
CN204444039U (zh) * 2015-01-27 2015-07-08 苏鹏鸣 一种茶叶杀青、翻炒一体机
CN105028722A (zh) * 2015-08-24 2015-11-11 王传财 一种生产炒青绿茶的方法
CN205848597U (zh) * 2016-06-14 2017-01-04 杨领军 手工炒茶机
CN206284286U (zh) * 2016-10-11 2017-06-30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带除尘装置的便携型茶叶杀青装置
EP3412184A1 (de) * 2017-06-07 2018-12-12 ICon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kaffeemaschine und/oder teemaschine mit vollenthärtetem wasser
CN107581288A (zh) * 2017-09-17 2018-01-16 余伟文 一种炒茶筒
CN108576276A (zh) * 2018-05-27 2018-09-28 佛山市何公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用炒茶装置
CN109007104A (zh) * 2018-10-18 2018-12-18 章恩宽 一种可控制温度的炒茶装置
CN209135318U (zh) * 2018-11-06 2019-07-23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
CN209846107U (zh) * 2019-01-25 2019-12-27 嵊州市一杯香茶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龙井茶炒制机
CN210184402U (zh) * 2019-06-18 2020-03-27 江西糖无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姜叶柯叶片炒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我国茶叶加工连续化生产线的研制与发展;权启爱;《中国茶叶》;20180630;第14-1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0302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9234U (zh) 食物料理机
CN113100302B (zh) 一种橘子茶制作装置及橘子茶制作工艺
CN211986302U (zh) 一种新型中药熬制浸泡处理装置
CN206387663U (zh) 一种低压配电箱耐静力试验装置
CN212274445U (zh) 一种电镀生产线的电镀件烘干装置
CN214927178U (zh) 一种手机触摸屏热压设备
CN214126838U (zh) 一种用于茶叶烘干设备
CN2577722Y (zh) 自动煮饭机
CN210748739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压力蒸煮锅
CN206650476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机外壳
CN206746437U (zh) 一种搅拌调配装置
CN206700066U (zh) 一种改进安装结构的电磁加热料理机底座
CN207519548U (zh) 一种用于炒茶机炒锅的翻炒装置
CN205842773U (zh) 蒸汽微波炉
CN210871116U (zh) 食品加热机
CN206949414U (zh) 一种新型绿茶炒锅
CN210901270U (zh) 花生米浸泡装置
CN213588015U (zh) 一种家用电气设备
CN205286112U (zh) 一体式面包机
CN211794121U (zh) 一种茶叶发酵桶
CN220135886U (zh) 一种空气能节能烘箱
CN211339617U (zh) 紧固件用的可旋转热处理装置
CN215779984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阿胶提取设备
CN214969132U (zh) 一种天麻蒸煮兼烘干装置
CN217089457U (zh) 一种甜面酱蒸料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8

Address after: 723000 Shuimo Village, Fa Town, Nanzheng District, Hanzho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zhong Hanxiang Tea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Block C, Room 501, 1033 Zhaojiab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Liu Xiaof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