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470B -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470B
CN113099470B CN202110272916.2A CN202110272916A CN113099470B CN 113099470 B CN113099470 B CN 113099470B CN 202110272916 A CN202110272916 A CN 202110272916A CN 113099470 B CN113099470 B CN 113099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eed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29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470A (zh
Inventor
李明哲
张鸣
王延杰
熊金
邱丰
侯爽
侯雄斌
李婷
罗赟骞
葛旭东
任雪纯
李拼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yun Wang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ujian Branch Of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Qinghai Branch Of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Cha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yun Wang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ujian Branch Of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Qinghai Branch Of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Cha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yun Wang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ujian Branch Of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Qinghai Branch Of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Cha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yun Wang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29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基站探测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利用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取完整的基站位置信息,且能够降低数据挖掘的计算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方法不能有效挖掘海量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从而无法通过已知基站关联关系对未知基站的信息进行推断。当移动终端定位数据信息量不足时,会遗留大量的未知基站。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获取完整的基站位置信息,且降低数据挖掘的计算开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站探测方法。该基站探测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利用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站探测系统。该基站探测系统包括:客户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服务器,与客户端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基站的标识信息及坐标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服务器进一步用于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服务器进一步利用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服务器进一步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基站探测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利用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利用移动终端获取的坐标信息计算出种子基站(能够与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关联的基站)的位置信息,并利用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及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计算出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因此,本申请能够获取完整的基站位置信息,且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简单易实现,能够降低数据挖掘的计算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中步骤S10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中步骤S10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中步骤S104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基站探测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
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中,随着移动终端所在基站覆盖区域的变化,移动终端接入不同的基站,即与不同的基站通信连接;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客户端获取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及当前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该坐标信息与当前接入的基站对应;其中,每个移动终端可以依次接入多个基站,多个不同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接入同一个基站,即同一个基站同时与多个不同的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此时该基站对应有多个坐标信息。
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客户端安装有应用程序,在用户授权情况下,该应用程序可以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读取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坐标信息),如GPS、北斗等导航系统提供的经纬度信息等,但用户在未授权时,应用程序无法读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因此,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基站没有对应的坐标信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01。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3:
步骤S201: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
客户端将获取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及坐标信息上传给服务器,以便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S202:对基站的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并生成基站的基站编码。
可选地,本实施例基站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运营商标识、位置区号码(locationarea code,LAC)及小区标识码(Cell Identity,CI),基站编码为由运营商标识、LAC及CI组成的三元组。
客户端长期读取运营商标识、LAC及CI等基站标识信息,并上传到服务端;将基站的标识信息结合相应的基站编码方案,可以用于建立对实际基站的身份标识。本实施例基站的标识信息能够以较低的编码开销唯一识别一个基站,且具有一定的人类可读性。
目前Unicode字符数量在14万以上,因此一个Unicode字符可以编码17比特的信息;LAC最多需要28个比特进行编码,运营商标识需要2到3个比特进行编码,而CI最多需要16个比特进行编码。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3个Unicode字符对运营商标识、LAC及CI进行编码;具体地,用第1个Unicode字符编码LAC的低17比特信息,用第2个Unicode字符编码运营商标识的3比特信息和LAC的高11比特信息,用第3个Unicode字符编码CI;该3个Unicode字符依次拼接构成一个长度为3的字符串,该字符串为基站的基站编码。
本实施例采用这类字符串存储基站的标识信息;采用特殊字符“0”(Unicode编号48)代表当前未获取到基站信息,而获取到的基站信息采用编号值大于48的Unicode字符。
随着移动终端不断接入新的基站,客户端获取的基站的标识信息也相应改变。服务器通过长期积累客户端上传的基站标识信息,形成基站标识集合。
步骤S203:将移动终端接入的所有基站的基站编码和与基站对应的时长编码依次交替设置,以形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其中,时长编码表示移动终端接入基站的时长。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设置一个时间窗口(时长),如10分钟;在一个时间窗口内,移动终端接入的单个基站为该时间窗口对应的基站;如果移动终端在连续多个时间窗口内接入同一个基站,则对该多个时间窗口的数量进行编码,称作时长编码。
本实施例可以选取2000个未用于基站编码的Unicode字符,用于编码低于2000个时间窗口的时长;当时长超过2000个时间窗口时,通过字符串代表长度为N个时间窗口的时长,该字符串可以表示为"{N}"等。本实施例对长度较短的时长直接采用Unicode字符,能够节省存储空间。
本实施例将基站编码和时长编码依次交替形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当时长为1时,允许缺省该时间窗口对应的时长编码。例如,某一移动终端在连续3个时间窗口内对应至标识信息为“Axx”的基站,在后续2200个时间窗口内没有捕捉到基站信息,后又在连续2500个时间窗口内对应至标识信息为“Axy”的另一个基站,若采用字符“z”代表时长3,采用字符“0”代表无基站,则该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为“Axxz0{2200}Axy{2500}”。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紧凑地存储同一个移动终端的基站连接序列信息。
可以证明,基于正确的解码算法,上述轨迹编码的结果可以还原出移动终端的基站连接序列。所有移动终端的所有轨迹编码形成轨迹编码集。
上述基站编码及轨迹编码不是本申请的唯一编码方式。
步骤S102: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用户授权情况下,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读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但用户未授权时,无法读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因此,移动终端在未授权时接入的基站没有对应的坐标信息,无法直接根据坐标信息获取该基站的位置信息。
如果客户端应用程序在获取基站的标识信息的同时,能够获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则可以将这一坐标信息关联至基站的标识信息。因此,服务器中基站的标识信息集合中,有一部分标识信息能够关联到一个或多个坐标信息,而另一部分未能关联到任何坐标信息。本实施例分别称这两类标识信息所对应的基站为种子基站和未知基站。随着服务器持续获取基站的标识信息和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种子基站和未知基站的集合都会有新成员加入。
步骤S103:利用种子基站的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坐标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中心点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经纬度坐标。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03。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计算与种子基站关联的所有经纬度坐标的加权坐标。
其中,每个经纬度坐标的权重可以采用该经纬度坐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频率;该预设时间段可以是一年,以近一年经纬度坐标的频率为加权坐标的权重。
步骤S302:删除与加权坐标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的经纬度坐标。
步骤S302采用异常检测算法对离群点坐标进行去除。若某个经纬度坐标与加权坐标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如超过100公里),则剔除该经纬度坐标,并返回至步骤S301。
步骤S303:计算未删除的经纬度坐标的均值和标准差,以获得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
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为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的种子生成过程。
对非离群点的剩余经纬度坐标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从而可以利用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作为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
当种子基站所关联到的经纬度坐标发生变化时,再次执行步骤S301至步骤S303,以提高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的精准度。
可选地,为进一步提高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的精准度,本实施例可以统计与种子基站的标识信息关联成功的坐标信息的数量;响应于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利用种子基站的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例如,对于一个关联到三个以上的经纬度坐标的种子基站,执行种子生成过程,即执行步骤103(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104: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
可选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形成轨迹编码集。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04。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3:
步骤S401:获取同时含有未知基站和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
从上述步骤S202中生成的轨迹编码集中选取同时含有未知基站和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即同时含有种子基站的标识信息及未知基站的标识信息的轨迹编码。遍历轨迹编码集合,过滤出同时含有未知基站和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
步骤S402:基于同时含有未知基站和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建立未知基站与种子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基于轨迹编码建立未知基站与种子基站的带权二部分图,并以未知基站与种子基站在轨迹编码中的最短时长的倒数为带权二部分图的权重。
在带权二部分图中,每个节点对应一个种子基站或者未知基站,未知基站与种子基站之间的权重是二者在轨迹编码中的最短时长的倒数。本实施例采用带权二部分图表示未知基站与种子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关联关系直观性,且能够提高计算效率。
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或者直接通过轨迹编码建立未知基站与种子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403:基于关联关系计算未知基站所关联的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的带权平均值和带权标准差,以获得未知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
步骤S401至步骤S403为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的位置染色过程,在该位置染色过程中,通过建立种子基站与未知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估算未知基站的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范围。该位置染色过程在种子基站集合或未知基站集合发生变化后执行。
本实施例的步骤S401至步骤S403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执行。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另一实施例的基站探测方法,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
步骤S501与上述步骤S101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502: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
步骤S502与上述步骤S102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503:将移动终端的当前时间周期对应的轨迹编码作为增长轨迹编码。
在一应用场景中,服务器可以周期性获取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对该移动终端新上传的多个基站的识别信息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并以此执行基站编码,形成一段轨迹编码,称作增长轨迹。
在其它应用场景中,服务器还可以根据其它参数获取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例如移动终端的开机时间等。
步骤S504:响应于轨迹编码集中已存在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则将增长轨迹编码插入到历史轨迹编码的后面,且在历史轨迹编码与增长轨迹编码之间插入第一时间间隔,并将历史轨迹编码更新为插入第一时间间隔后的轨迹编码。
在历史轨迹编码(存量轨迹编码)与增长轨迹编码之间插入第一时间间隔,便于历史轨迹编码、增长轨迹编码的识别。
步骤S505:响应于轨迹编码集中不存在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则在增长轨迹编码前面插入第二时间间隔,并将插入第二时间间隔的轨迹编码存储于轨迹编码集。
在增长轨迹编码前面插入第二时间间隔,便于增长轨迹编码的识别。
如果轨迹编码集中已存在某个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则将增长轨迹追加到历史轨迹编码,必要时在二者之间插入空基站轨迹编码,形成第一时间间隔,将这一结果替代该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如果轨迹编码集中不存在该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则在增长轨迹编码的前面插入一段空基站轨迹编码,形成第二时间间隔,并将结果加入轨迹编码集中。
通过步骤S503至步骤S505对历史轨迹编码进行更新,能够提高基站探测的精准度。
步骤S506:利用种子基站的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
步骤S506与上述步骤S103类似,这里不赘述。
步骤S507: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
步骤S507与上述步骤S104类似,这里不赘述。
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依次执行轨迹编码、种子生成和位置染色过程。
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通过获取移动终端的运营商服务器、小区等基站识别信息,建立基站身份信息,感知基站的存在;通过获取移动终端的定位经纬度数据,结合同一时间感知到的基站身份信息,获取部分基站的覆盖位置信息;通过建立和挖掘移动终端的运动轨迹,建立未知基站和已知基站(种子基站)之间的距离关系,从而对未知基站的覆盖位置进行推断,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站位置信息数据库。
在用户授权情况下,应用程序可以读取终端设备的定位信息,如GPS、北斗等导航系统提供的经纬度信息。但用户常常并不授权这一信息,使得应用程序被迫基于其他已知信息对用户当前位置进行推断。如果应用程序在得不到用户定位信息的情况下,却有权限获取终端设备的基站连接信息,如LAC和CI,那么应用程序服务提供方可以结合本实施例基站探测方法产生的基站位置信息数据库,间接获知用户地理位置。因此,本实施例能够为应用程序服务提供方产生有价值的信息情报。
除了应用程序服务提供方以外,具备网络流量捕获与分析能力的机构亦可通过深度包检测和应用程序协议逆向手段获取各类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位置、运营商服务器等信息,从而应用本实施例实现基站探测,形成基站位置信息数据库。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基站探测系统,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基站探测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基站探测系统60包括:客户端61及服务器62;其中,客户端6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服务器62与客户端61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基站的标识信息及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服务器62进一步用于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服务器62进一步利用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服务器62进一步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
其中,本实施例的客户端61可以是该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客户端。
本实施例基站探测系统60进一步用于实现上述基站探测方法。
本实施例的服务器62上形成有种子基站集合子系统、未知基站集合子系统、存量轨迹集合子系统、染色关联子系统等;其中,种子基站集合子系统维护种子基站的标识信息、关联经纬度坐标、统计信息、频次序列信息等信息,并负责执行种子生成过程;未知基站集合子系统维护未知基站的标识信息、频次序列信息等信息;存量轨迹集合子系统存储各个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及轨迹编码等信息,并负责执行轨迹编码过程;染色关联子系统维护用于位置染色的带权二部分图,并负责执行位置染色过程。
本实施例基站探测系统60可以采用Apache Hive数据库存储种子基站集合和未知基站集合;移动终端的轨迹通过UTF-8进行编码后,也存入Apache Hive数据库;轨迹编码算法通过Hive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染色关联子系统的带权二部分图通过JanusGraph数据库存储;轨迹编码、种子生成和位置染色等计算过程均基于Apache Spark计算引擎进行。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91,程序指令91被处理器(图未示)执行时实现上述基站探测方法。
本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U盘、SD卡、PD光驱、移动硬盘、大容量软驱、闪存、多媒体记忆卡、服务器等。
区别于现有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标识信息生成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将标识信息与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基站作为未知基站;利用坐标信息计算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利用轨迹编码及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计算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能够利用移动终端获取的坐标信息计算出种子基站(能够与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关联的基站)的位置信息,并利用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及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计算出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因此,本申请能够获取完整的基站位置信息,且本申请基站探测方法简单易实现,能够降低数据挖掘的计算开销。
另外,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存储在一个移动终端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即,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有程序数据的存储装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该存储装置可以为如U盘、光盘、服务器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智能终端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探测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并基于所述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
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所述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所述基站作为未知基站;
利用所述坐标信息计算所述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
利用所述轨迹编码及所述种子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所述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
所述基于所述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包括:
对所述基站的所述标识信息进行编码,并生成所述基站的基站编码;
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所有所述基站的所述基站编码和与所述基站对应的时长编码依次交替设置,以形成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轨迹编码;
其中,所述时长编码表示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基站的时长;
其中,所述时长编码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在连续多个时间窗口内接入同一个所述基站,则对多个所述时间窗口的数量进行编码;
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运营商标识、位置区号码及小区标识码,所述基站编码为由所述运营商标识、所述位置区号码及所述小区标识码组成的三元组;其中,所述三元组为所述运营商标识、所述位置区号码及所述小区标识码对应的Unicode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所述坐标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所述中心点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经纬度坐标,所述利用所述坐标信息计算所述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包括:
计算与所述种子基站关联的所有所述经纬度坐标的加权坐标,其中,每个所述经纬度坐标的权重可以采用其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频率;
删除与所述加权坐标之间的差值大于阈值的所述经纬度坐标;
计算未删除的所述经纬度坐标的均值和标准差,以获得所述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
所述利用所述轨迹编码及所述种子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所述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同时含有所述未知基站和所述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
基于所述同时含有所述未知基站和所述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建立所述未知基站与所述种子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计算所述未知基站所关联的所述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的带权平均值和带权标准差,以获得所述未知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轨迹编码建立所述未知基站与所述种子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轨迹编码建立所述未知基站与所述种子基站的带权二部分图,并以所述未知基站与所述种子基站在所述轨迹编码中的最短时长的倒数为所述带权二部分图的权重。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形成轨迹编码集,在所述利用所述轨迹编码及所述种子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所述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之前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时间周期对应的所述轨迹编码作为增长轨迹编码;
响应于所述轨迹编码集中已存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则将所述增长轨迹编码插入到所述历史轨迹编码的后面,且在所述历史轨迹编码与所述增长轨迹编码之间插入第一时间间隔,并将所述历史轨迹编码更新为插入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后的所述轨迹编码;
响应于所述轨迹编码集中不存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历史轨迹编码,则在所述增长轨迹编码的前面插入第二时间间隔,并将插入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所述轨迹编码存储于所述轨迹编码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统计与所述种子基站的标识信息关联成功的所述坐标信息的数量;
响应于所述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执行所述利用所述坐标信息计算所述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的步骤。
5.一种基站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探测系统包括:
客户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坐标信息及其接入的基站的标识信息;
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基站的标识信息及所述坐标信息,并基于所述标识信息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轨迹编码;所述服务器进一步用于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坐标信息进行关联,将关联成功的所述基站作为种子基站,将关联失败的所述基站作为未知基站;所述服务器进一步利用所述坐标信息计算所述种子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服务器进一步利用所述轨迹编码及所述种子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所述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中心点位置信息及覆盖半径;其中,所述服务器利用所述轨迹编码及所述种子基站的所述位置信息计算所述未知基站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服务器获取同时含有所述未知基站和所述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同时含有所述未知基站和所述种子基站的轨迹编码建立所述未知基站与所述种子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关联关系计算所述未知基站所关联的所述种子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的带权平均值和带权标准差,以获得所述未知基站的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和覆盖半径。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探测方法。
CN202110272916.2A 2021-03-14 2021-03-14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99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2916.2A CN113099470B (zh) 2021-03-14 2021-03-14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2916.2A CN113099470B (zh) 2021-03-14 2021-03-14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470A CN113099470A (zh) 2021-07-09
CN113099470B true CN113099470B (zh) 2023-04-14

Family

ID=7666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2916.2A Active CN113099470B (zh) 2021-03-14 2021-03-14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9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6719A (zh) * 2021-08-03 2021-11-02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基站位置库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652A (zh) * 2016-12-30 2017-06-13 菏泽泰康工贸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轨迹定位的全频段通讯伪基站侦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98760B1 (en) * 2014-09-22 2019-08-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user equipment,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localizing an user equipment
CN106970353B (zh) * 2017-03-16 2021-01-0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通信基站三维定位的跟踪与轨迹方法
CN109151890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484133B (zh) * 2017-09-27 2020-05-08 广州汇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覆盖范围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CN112399348B (zh) * 2019-08-15 2022-07-01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轨迹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650531B (zh) * 2019-09-24 2021-04-2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坐标标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652A (zh) * 2016-12-30 2017-06-13 菏泽泰康工贸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轨迹定位的全频段通讯伪基站侦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470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943B (zh)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06575294B (zh) 一种轨迹数据查询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37059B (zh) 一种用户家庭关系的分析算法、服务器及网络系统
CN108286981B (zh) 车联网的车辆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7871400B (zh) 路网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1811533B (zh) 偏航判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77507B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872767A (zh) 一种网约车刷单行为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
CN111563560B (zh) 基于时序特征学习的数据流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06899936B (zh) 一种基于Geohash的网格化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3099470B (zh) 一种基站探测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73177A (zh) 一种用于获取共享无线接入点的接入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7330085B (zh) 大数据环境下固定传感器错误位置的判断识别和矫正方法
CN108770057B (zh) 预定指纹库的确定方法及指纹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6108491B (zh) 基于半监督联邦学习的数据泄露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Acharya et al. Edge compression of gps data for mobile iot
CN103744861A (zh) 一种轨迹数据中的频繁子轨迹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11629336B (zh) 一种目标区域内人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43260B (zh)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优化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
CN114356951B (zh) 引导点的关联信息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5002196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车端采集设备
CN112073745B (zh) 一种基于卡顿率的线路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06199B (zh) 网元数据回放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73739A (zh) 道路导航场景下的网络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33764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