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8667B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8667B
CN113098667B CN202110342756.4A CN202110342756A CN113098667B CN 113098667 B CN113098667 B CN 113098667B CN 202110342756 A CN202110342756 A CN 202110342756A CN 113098667 B CN113098667 B CN 113098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data packet
target data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27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8667A (zh
Inventor
庄志禹
何飒
华羽峰
黄怡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yu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yu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u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yun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27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8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8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8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8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8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以太网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之间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通信终端之间点对点数据传输的传输距离与数据的载波信号的传输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信道衰减越大,符号间干扰越严重,传输距离越短。以IEEE制定的802.3ab以太网标准为例,在四对五类双绞线上以传输速率1Gbps传输数据时,数据的极限传输距离为160米左右。但是在以太网的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通信终端之间远距离传输数据。目前,为了提高通信终端之间点对点数据传输的传输距离,通常需要降低数据传输速率。而直接改变通信终端之间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速率需要对多个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传输数据进行多次数字信号处理,这增加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
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预设阈值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
可选地,所述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将所述传输距离与所述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
基于所述阈值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阈值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基于阈值区间与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
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包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目标传输速率,由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和所述目标数据包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实际传输速率确定。
可选地,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个数包括所述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纠错算法包括均值算法,所述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利用均值算法计算所述重复发送次数个所述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实际传输速率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与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之间的最大传输速率。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基于阈值区间与发送电压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
目标数据包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代码;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以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重复发送次数,相当于,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传输路径以实际传输速率/重复发送次数的传输速率对目标数据包进行了一次传输。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预设阈值,无需通过数字信号处理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可提高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距离,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在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将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信噪比。
将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基于阈值区间,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功耗。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另外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
以太网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信道进行双工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采用长度相同的同一传输媒介连接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由于是双工传输,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均可以作为信号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例如,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信道。其中,信道中设置有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还设置有传输方向为由第二通信终端120向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传输路径。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位于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实现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接口。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包括相连接的介质专用接口MII和介质相关接口MDI。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包括相连接的介质专用接口MII和介质相关接口MDI。多个信道采用传输媒介连接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均在同一时钟信号控制下进行数据传输,在时钟信号的每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相同。通过对时钟信号的频率和每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进行调整改变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的每个时钟周期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为8bit,时钟信号的频率为125MHz。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和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的符号率为125MBaud/s。
上述系统的实现细节将在下文的方法实施例的详细介绍中描述,为节约篇幅,故不赘述。下面结合图1详细介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步骤S210: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
在该步骤中,将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传输距离是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与第二通信终端12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的传输距离。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具体示出了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的步骤。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步骤S310:将所述传输距离与所述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
在该步骤中,将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在N个预设阈值,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例如,N为3,也即是存在3个预设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和第3阈值)。阈值区间包括(0,第1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第2阈值,第3阈值)和[第3阈值,+∞)。优选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步骤S320:基于所述阈值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
在该步骤中,基于阈值区间,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具体地,基于阈值区间与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阈值区间与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表。预设对应关系表的记录数据用于记录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和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传输次数的一一对应关系。表1中每一行数据是阈值区间与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表的一个记录数据。表1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如表1所示,如果传输距离小于第1阈值,则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为1次。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1阈值且小于第2阈值,则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为2次。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2阈值且小于第3阈值,则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为22次。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3阈值,则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重复发送次数为23次。
表1
阈值区间,单位/m 重复发送次数,单位/次
(0,第1阈值) 1
[第1阈值,第2阈值) 2
[第2阈值,第3阈值) 22
[第3阈值,+∞) 23
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目标传输速率,由重复发送次数和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实际传输速率确定。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传输速率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传输距离,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传输所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实际传输速率是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传输的实际传输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实际传输速率为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与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之间传输的最大传输速率,例如为1Gbps。如表1所示,如果传输距离小于第1阈值,则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目标传输速率为实际传输速率。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1阈值且小于第2阈值,则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目标传输速率为实际传输速率/2。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2阈值且小于第3阈值,则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目标传输速率为实际传输速率/22。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3阈值,则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目标传输速率为实际传输速率/23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介质相关接口MDI传输的实际传输速率为1Gbps。如果只有一个预设阈值,预设阈值例如是150m,那么无论传输距离是200m还是300m,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都要重复发送4次。而实际上传输距离为200m以内的情况下,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只需要重复发送2次就能达到该传输距离所需要的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传输的等效的目标传输速率。显然,如果增加预设阈值200m和300m,则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2次可使得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距离达到200m,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4次可使得目标数据包的传输距离达到300m。通过设置多个预设阈值,使得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功耗。
在步骤S220: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
在该步骤中,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二通信终端120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目标数据包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为所述实际传输速率。需要说明的是,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相当于,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以实际传输速率/重复发送次数的传输速率进行了一次传输。例如,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3阈值,则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23,相当于,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以实际传输速率/23的传输速率对目标数据包进行了一次传输。
第二通信终端120接收多个数据包,根据第二通信终端120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个数,确定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个数是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纠错算法是均值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均值算法计算所述重复发送次数个所述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目标数据包。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具体示出了根据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流程。如图4所示,第一通信终端110和第二通信终端120之间设置有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信道0。所述重复发送次数为8。在信道0重复发送8次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通过信道0,数据包P0和数据包P1由第一通信终端11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0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0传输至第二通信终端120的正介质相关接口MDIP0和负介质相关接口MDIN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终端110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包括:根据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基于阈值区间与发送电压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阈值区间与发送电压的预设对应关系表。预设对应关系表的记录数据用于记录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和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的一一对应关系。表2中每一行数据是阈值区间与发送电压的预设对应关系表的一个记录数据。表2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其中预设阈值的个数为3个(第1阈值、第2阈值和第3阈值)。阈值区间包括(0,第1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第2阈值,第3阈值)和[第3阈值,+∞)。如表2所示,如果传输距离小于第1阈值,则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为第1额定电压。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1阈值且小于第2阈值,则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为第2额定电压。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2阈值且小于第3阈值,则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为第3额定电压。如果传输距离大于等于第3阈值,则第一通信终端110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MDI发送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为第4额定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1额定电压:第2额定电压:第3额定电压:第4额定电压=1:k:k2:k3。k为正实数。优选地,k取值1.2。
表2
阈值区间,单位/m 发送电压,单位/V
(0,第1阈值) 第1额定电压
[第1阈值,第2阈值) 第2额定电压
[第2阈值,第2阈值) 第3额定电压
[第3阈值,+∞) 第4额定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重复发送次数,相当于,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以实际传输速率/重复发送次数的传输速率对目标数据包进行了一次传输。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预设阈值,无需通过数字信号处理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110向第二通信终端120的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可提高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距离,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在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将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信噪比。
将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基于阈值区间,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功耗。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系统500包括: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单元510和目标数据包传输单元520。
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单元510,用于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目标数据包传输单元520,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图6示出的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参考图6,该装置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处理器610、存储器620和输入输出设备630。存储器620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存储器620内存储有执行系统功能所需的各种计算机指令和数据,处理器610从存储器620中读取各种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存储器620还存储有计算机指令以完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规定的操作。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以实现上述的方法。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至少一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在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以使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传输路径将目标数据包重复发送重复发送次数,相当于,在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传输路径以实际传输速率/重复发送次数的传输速率对目标数据包进行了一次传输。通过设置至少一个预设阈值,无需通过数字信号处理传输方向为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的传输路径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可提高目标数据包由第一通信终端向第二通信终端传输的数据传输距离,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成本和时间。在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将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目标数据包,提高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信噪比。
将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基于阈值区间,确定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与传输距离相适应,减少了因目标数据包在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功耗,降低了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功耗。
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方法、装置的可能的体系框架、功能和操作,流程图和框图上的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仅仅是一段代码,所述模块、程序段和代码都是用来实现规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所述实现规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可以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模块和程序段。因此附图的方框以及方框顺序只是用来更好的图示实施例的过程和步骤,而不应以此作为对发明本身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
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包传输所述传输距离,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包以目标传输速率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在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为第N阈值区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的值为2的(N-1)次方,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目标传输速率是预设的最大传输速率除以重复发送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将所述传输距离与所述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
基于所述阈值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阈值区间,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包括:
基于所述阈值区间与发送次数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所述重复发送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个数为所述重复发送次数,所述纠错算法包括均值算法,所述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利用均值算法计算所述重复发送次数个所述数据包的平均值,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基于阈值区间与发送电压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介质相关接口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发送电压。
7.一种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重复发送次数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通信终端和第二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与多个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数据包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重复发送次数,其中,在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为第N阈值区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重复发送次数的值为2的(N-1)次方,其中,N为正整数;
目标数据包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包传输所述传输距离,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多个数据包,并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通过纠错算法处理,以获得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以目标传输速率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传输,在所述传输距离所属于的阈值区间为第N阈值区间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传输速率是预设的最大传输速率除以所述重复发送次数。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代码;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以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42756.4A 2021-03-30 2021-03-30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3098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2756.4A CN113098667B (zh) 2021-03-30 2021-03-30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2756.4A CN113098667B (zh) 2021-03-30 2021-03-30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8667A CN113098667A (zh) 2021-07-09
CN113098667B true CN113098667B (zh) 2023-06-23

Family

ID=76671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2756.4A Active CN113098667B (zh) 2021-03-30 2021-03-30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8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8415B (zh) 2021-03-31 2022-11-01 联芸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发射器的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2647A1 (de) * 2000-04-19 2001-11-01 Ericsson Ahea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Gmbh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
WO2016191921A1 (zh) * 2015-05-29 2016-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8076861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服务器及系统
WO2018165924A1 (zh) * 2017-03-15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965434A (zh) * 2018-07-19 2018-12-07 苏州裕太车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增强型的以太网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414A (en) * 1996-07-03 1999-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rate judging unit
CN101075882B (zh) * 2006-05-15 2010-04-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收发装置及其实现信号长距离传输的方法
WO2011037245A1 (ja) * 2009-09-24 2011-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データ伝送装置、通信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通信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通信データ伝送プログラム
CN102045764B (zh) * 2009-10-20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3916925B (zh) * 2013-01-08 2018-07-13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104481A (zh) * 2013-04-01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269260A (zh) * 2013-06-03 2013-08-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TWI517615B (zh) * 2014-01-02 2016-01-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與決定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速率的方法
CN108540965B (zh) * 2018-03-01 2021-04-13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63469B (zh) * 2019-01-18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参数值的方法和设备
CN111866791A (zh) * 2019-04-28 2020-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链路传输方法和终端
US20230361971A1 (en) * 2019-10-11 2023-11-0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ata,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2647A1 (de) * 2000-04-19 2001-11-01 Ericsson Ahea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Gmbh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
WO2016191921A1 (zh) * 2015-05-29 2016-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8076861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服务器及系统
WO2018165924A1 (zh) * 2017-03-15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965434A (zh) * 2018-07-19 2018-12-07 苏州裕太车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增强型的以太网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8667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8331B (zh) 采用同步模式切换及帧优先级自动调整的总线装置及方法
EP0137213B1 (en) Adaptive equalizer for digital signals affected by distorsions with time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CN112468372A (zh) 电力线通信网络中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09866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US20160308742A1 (en) Ethernet Data Rate Selection Based on Cable Parameters
EP3416329B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allocating frequency channels to a set of neighboring access points
US7061986B2 (en) Method for adaptive bit assignment and fine gain setting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364638A (zh) 用于epa组网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79105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03916884A (zh) 一种微功率无线网络中多信道自适应优选通讯的方法
EP387304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compensation,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3438746A (zh) 一种基于能量调制的大规模随机接入方法
CN114679239B (zh) 一种高速网络中crc分段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1447975A (zh) 一种处理以太网物理层oam开销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39531A (zh) 流量整形方法和流量整形设备
CN112637030B (zh) 总线系统控制节点主备切换的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8400837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615810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优化
CN102630375A (zh) 用于减少与通信线相关联的电力消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83491B (zh) 广播时隙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201969B (zh) 宽带功率控制方法、网络管理设备和数字用户线网络系统
van der Vleuten et al. Optimal controlled ALOHA for two-way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
CN101534273A (zh) 一种在dsl系统中优化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857730A (zh) 延迟控制方法、装置、接口芯片及显示系统
Sevil et al. METHOD OF LOSS REDUC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c1-604, building C, No. 459, Qianmo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anyun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6 / F, block C1, spotlight center, 459 Qianmo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Applicant before: MAXIO TECHNOLOGY (HANGZHOU)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