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6807A -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6807A
CN113096807A CN202110414313.1A CN202110414313A CN113096807A CN 113096807 A CN113096807 A CN 113096807A CN 202110414313 A CN202110414313 A CN 202110414313A CN 113096807 A CN113096807 A CN 113096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ealth managem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utput end
h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43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郁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k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ongk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ongk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ongk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43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68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6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68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内设有健康监控芯片,健康监控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手掌传感区和脚掌感应区电性连接,健康监控芯片内并列设有云储存模块和信息接收模块,客户端模块内设有健康管理模块,医生端模块内并列设有待会诊模块和已会诊模块;本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使患者能够及时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已经发生的慢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的慢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健康和慢病进行综合评估,推出“评估‑随访‑再评估‑随访”的健康管理螺旋上升的全健康管理周期闭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Description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康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慢病患者,例如脂肪肝患者,跟医生说:“我药也吃了,饮食也控制了,也锻炼了,为什么今年体检脂肪肝不见好转?”
这就需要深入分析人类疾病谱的变迁。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疾病结构即疾病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畏之如虎的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性疾病已退居次席,有的甚至销声匿迹;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却“浮出水面”,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生活方式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指出:因生活方式不良导致的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在发达国家占总死亡人数的70%~80%,在不发达国家也占40%~50%。
生活方式病指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各方面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肥胖症、结石症、骨质疏松症、癌症等多种疾病。
1987年,世界各国科学家聚在一起,展望医学发展的未来。当时在座的科学家都认为,到了20世纪末,艾滋病和麻疹将会被消灭;大多数癌症将可以得到治愈。现在看起来,这些预测误差很大,艾滋病依然肆虐;麻疹并未绝迹;癌症依然难治。这只是预测13年以后的事情,误差已经那么大了,要是预测100年以后的事情,又会怎么样呢?
人们开始产生疑问:现代医学对疾病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有多少疾病是人类能够控制的?有多少疾病是医院可以治愈的?医生们对癌症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为什么在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仍然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中?事实上,这些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大多可以归类为生活方式病。
生活方式病与传染病不同,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无法靠药物治愈。生活方式病一旦出现,说明人体多系统出现了问题,患者常常住院不清楚住哪个科,而单个科室专家也很难对生活方式病进行有效干预,因此,上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多学科协作团队诊治。
多学科协作团队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由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因其鲜明的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治疗的特点,MDT模式已在欧美国家得到普及,对生活方式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得到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英国NHS还颁布了关于MDT肿瘤治疗模式的法律文件,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具有推出“评估-随访-再评估-随访”的健康管理螺旋上升的全健康管理周期闭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专家团队和线上人工智能技术,将MDT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升级到人工大脑,解决了MDT团队无法移植和规模化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对复杂和高端客户,提供线下MDT团队的人工评估和干预,实现O2O的紧密集成的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底座、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和打印机,所述底座下表面四角对称设有滚轮,底座上表面与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固定连接,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前侧凹槽内设有打印机,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后侧底部设有脚掌感应区,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顶端设有工作台,工作台前端与操作面板固定连接,工作台后端滑动设有感应板,感应板上表面设有手掌传感区,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顶端上表面通过支撑架与显示屏紧密连接,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内设有健康监控芯片,健康监控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手掌传感区和脚掌感应区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健康监控芯片内并列设有云储存模块和信息接收模块,信息接收模块输出端与人体数据分析模块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分析模块输出端与云储存模块输入端连接,云储存模块输出端与人体数据对比模块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对比模块和人体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转发模块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分析模块输出端分别与客户端模块和医生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客户端模块和医生端模块输出端均与统计汇总模块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客户端模块内设有健康管理模块,健康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入组评估模块、随访管理模块和再次评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入组评估模块的输出端通过选择模块与信息录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录入模块的输出端通过选择模块分别与会诊模块和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会诊模块的输出端与医生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医生端模块内并列设有待会诊模块和已会诊模块,已会诊模块输出端与查看模块输入端连接,待会诊模块的输出端与检索模块输入端连接,检索模块输出端与在线会诊模块输入端连接,在线会诊模块输出端与方案确认模块输入端连接,方案确认模块输出端和查看模块输出端均与信息中心模块输入端连接,信息中心模块输出端与客户端模块输入端连接。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者脱去鞋袜,将脚掌与脚掌感应区贴合接触3~5秒钟后脚掌离开脚掌感应区。
步骤二:将手掌与手掌传感区贴合接触3~5秒钟后手掌离开手掌传感区。
步骤三:健康监控芯片通过信息接收模块将使用者的身体情况经过人体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后传输至云储存模块通过人体数据对比模块与云储存模块内的大数据进行比对,比对后的数据通过数据转发模块发送至客户端模块。
步骤四: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查看显示屏内容,并操作客户端模块进入健康管理模块并选择入组评估模块、随访管理模块或再次评估模块。
步骤五:进入入组评估模块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填入本人信息资料后通过选择模块选择进入会诊模块或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
步骤六:选择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后直接生成健康管理报告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步骤七:选择进入会诊模块将数据提交至医生端模块。
步骤八:医生登录医生端模块后选择待会诊模块或已会诊模块。
步骤九:选择进入待会诊模块经过检索模块对指定患者在在线会诊模块中进行会诊,会诊完毕后经过方案确认模块将会诊方案通过信息中心模块发送至客户端模块。
步骤十:选择进入已会诊模块后通过查看模块对已经会诊过的患者通过信息中心模块再次将数据发送至客户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之后的步骤六和步骤七选择其一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八之后的步骤九和步骤十选择其一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使患者能够及时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已经发生的慢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的慢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健康和慢病进行综合评估,推出“评估-随访-再评估-随访”的健康管理螺旋上升的全健康管理周期闭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专家团队和线上人工智能技术,将MDT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升级到人工大脑,解决了MDT团队无法移植和规模化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对复杂和高端客户,提供线下MDT团队的人工评估和干预,实现O2O的紧密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健康监控中心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客户端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医生端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进入系统主页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进入健康管理入组评估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进入健康管理入组评估页面搜索资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入组评估申请入组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入组评估申请入组填写资料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选择专家会诊或生成健康报告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查看客户健康周期管理的评估记录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进入随访管理模块搜索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进入随访管理模块选择客户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进入随访管理模记录随访内容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进入再次评估结搜索选择客户页面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进入再次评估入住周期详情流程图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进入再次评估填写资料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再次评估资料填写编辑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进入会诊模块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进入在线会诊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确认会诊方案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已会诊状态查询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已会诊状态查询节点流程图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信息中心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信息中心短信模板分类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信息中心进入短信编辑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短信编辑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短信发送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进入汇总模块页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3、打印机;4、操作面板;5、显示屏;6、支撑架;7、手掌传感区;8、感应板;9、工作台;10、脚掌感应区;11、滚轮;12、健康监控芯片;13、信息接收模块;14、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5、云储存模块;16、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7、数据转发模块;18、客户端模块;19、医生端模块;191、待会诊模块;192、已会诊模块;193、信息中心模块;194、检索模块;195、查看模块;196、在线会诊模块;197、方案确认模块;20、健康管理模块;201、入组评估模块;202、随访管理模块;203、再次评估模块;204、信息录入模块;205、会诊模块;206、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1、统计汇总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底座1、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和打印机3,底座1下表面四角对称设有滚轮11,底座1上表面与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固定连接,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前侧凹槽内设有打印机3,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后侧底部设有脚掌感应区10,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顶端设有工作台9,工作台9前端与操作面板4固定连接,工作台9后端滑动设有感应板8,感应板8上表面设有手掌传感区7,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顶端上表面通过支撑架6与显示屏5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2,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内设有健康监控芯片12,健康监控芯片12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5、手掌传感区7和脚掌感应区10电性连接;健康监控芯片12内并列设有云储存模块15和信息接收模块13,云储存模块15同步更新慢病病种,目前包括健康风险评估和10种常见慢病,具体有: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痛风、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恶性肿瘤等;信息接收模块13输出端与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输出端与云储存模块15输入端连接,云储存模块15输出端与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6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6和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的输出端均与数据转发模块17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输出端分别与客户端模块18和医生端模块19的输入端连接;客户端模块18和医生端模块19输出端均与统计汇总模块21输入端连接;统计汇总模块21可以对本机构及其下属机枪的工作量进行统计,(请参考图29);医生端模块19为MDT团队,整合了了国内健康和慢病管理专业团队,包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的权威专家,专家团队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健康和常见慢病学科领域,专家团队包括:健康管理专家、肝病专家、心血管病专家、内分泌科专家、肾脏病学专家、肿瘤学专家、老年病专家、免疫学专家、临床药学专家、营养学专家、运动医学专家、呼吸睡眠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预防医学专家、健康大数据分析专家等;
请参阅图3-4,客户端模块18内设有健康管理模块20,健康管理模块20的输出端分别与入组评估模块201、随访管理模块202和再次评估模块203的输入端连接,入组评估模块201的输出端通过选择模块与信息录入模块204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录入模块204的输出端通过选择模块分别与会诊模块205和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06的输入端连接,会诊模块205的输出端与医生端模块19的输入端连接;医生端模块19内并列设有待会诊模块191和已会诊模块192,已会诊模块192输出端与查看模块195输入端连接,待会诊模块191的输出端与检索模块194输入端连接,检索模块194输出端与在线会诊模块196输入端连接,在线会诊模块196输出端与方案确认模块197输入端连接,方案确认模块197输出端和查看模块195输出端均与信息中心模块193输入端连接,信息中心模块193输出端与客户端模块18输入端连接;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者脱去鞋袜,将脚掌与脚掌感应区10贴合接触3~5秒钟后脚掌离开脚掌感应区10。
步骤二:将手掌与手掌传感区7贴合接触3~5秒钟后手掌离开手掌传感区7。
步骤三:健康监控芯片12通过信息接收模块13将使用者的身体情况经过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分析后传输至云储存模块15通过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6与云储存模块15内的大数据进行比对,比对后的数据通过数据转发模块17发送至客户端模块18。
步骤四: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4查看显示屏5内容,并操作客户端模块18进入健康管理模块20并选择入组评估模块201、随访管理模块202或再次评估模块203(请参阅图5)。
步骤五:进入入组评估模块201搜索信息后申请入组,后通过信息录入模块204填入本人信息资料后通过选择模块选择进入会诊模块205或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06(请参阅图6-9)。
步骤六:选择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06后直接生成健康管理报告并通过打印机3打印出来(请参阅图10);生成的健康管理报告并未展示,在入组评估模块201中可直接查看客户健康周期管理的评估记录(请参阅图11)。进入随访管理模块202录入搜索条件,可查找到需随访客户,点击随访,记录随记内容并保存(请参考图12-14)。进入再次评估模块203模块可输入检索条件查找到需要再次评估的顾客,选择流程图,查看该客户的进行节点选中再次评估,并填入资料完成再次评估(请参阅图15-18)。
步骤七:选择进入会诊模块205将数据提交至医生端模块19。
步骤八:医生登录医生端模块19后选择待会诊模块191或已会诊模块192(请参阅图19)。
步骤九:选择进入待会诊模块191经过检索模块194对指定患者在在线会诊模块196中进行会诊,会诊完毕填入资料后经过方案确认模块197审核后将会诊方案通过信息中心模块193发送至客户端模块18(请参阅图19-21)。
步骤十:选择进入已会诊模块192后通过查看模块195对已经会诊过的患者通过信息中心模块193再次将数据发送至客户端模块18。专家查询病人会诊状态,查看病人会诊治疗进行节点及健康周期可查找已会诊顾客,点流程图查看节点,在信息中心模块193中编辑短信,根据短信模板进行归类,完成短信模板的编辑并发送给顾客(请参阅图22-28);步骤五之后的步骤六和步骤七选择其一进行,步骤八之后的步骤九和步骤十选择其一进行。此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对常见的多种慢病进行同步评估和干预,对已经发生的慢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的慢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本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对健康和慢病进行综合评估,推出“评估-随访-再评估-随访”的健康管理螺旋上升的全健康管理周期闭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专家团队和线上人工智能技术,将MDT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升级到人工大脑,解决了MDT团队无法移植和规模化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对复杂和高端客户,提供线下MDT团队的人工评估和干预,实现O2O的紧密集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和打印机(3),所述底座(1)下表面四角对称设有滚轮(11),底座(1)上表面与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固定连接,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前侧凹槽内设有打印机(3),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后侧底部设有脚掌感应区(10),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顶端设有工作台(9),工作台(9)前端与操作面板(4)固定连接,工作台(9)后端滑动设有感应板(8),感应板(8)上表面设有手掌传感区(7),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顶端上表面通过支撑架(6)与显示屏(5)紧密连接,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设备(2)内设有健康监控芯片(12),健康监控芯片(12)通过导线分别与显示屏(5)、手掌传感区(7)和脚掌感应区(10)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监控芯片(12)内并列设有云储存模块(15)和信息接收模块(13),信息接收模块(13)输出端与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输出端与云储存模块(15)输入端连接,云储存模块(15)输出端与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6)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6)和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的输出端均与数据转发模块(17)输入端连接,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输出端分别与客户端模块(18)和医生端模块(19)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模块(18)和医生端模块(19)输出端均与统计汇总模块(21)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模块(18)内设有健康管理模块(20),健康管理模块(20)的输出端分别与入组评估模块(201)、随访管理模块(202)和再次评估模块(203)的输入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组评估模块(201)的输出端通过选择模块与信息录入模块(204)的输入端连接,信息录入模块(204)的输出端通过选择模块分别与会诊模块(205)和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06)的输入端连接,会诊模块(205)的输出端与医生端模块(19)的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生端模块(19)内并列设有待会诊模块(191)和已会诊模块(192),已会诊模块(192)输出端与查看模块(195)输入端连接,待会诊模块(191)的输出端与检索模块(194)输入端连接,检索模块(194)输出端与在线会诊模块(196)输入端连接,在线会诊模块(196)输出端与方案确认模块(197)输入端连接,方案确认模块(197)输出端和查看模块(195)输出端均与信息中心模块(193)输入端连接,信息中心模块(193)输出端与客户端模块(18)输入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者脱去鞋袜,将脚掌与脚掌感应区(10)贴合接触3~5秒钟后脚掌离开脚掌感应区(10);
步骤二:将手掌与手掌传感区(7)贴合接触3~5秒钟后手掌离开手掌传感区(7);
步骤三:健康监控芯片(12)通过信息接收模块(13)将使用者的身体情况经过人体数据分析模块(14)分析后传输至云储存模块(15)通过人体数据对比模块(16)与云储存模块(15)内的大数据进行比对,比对后的数据通过数据转发模块(17)发送至客户端模块(18);
步骤四: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4)查看显示屏(5)内容,并操作客户端模块(18)进入健康管理模块(20)并选择入组评估模块(201)、随访管理模块(202)或再次评估模块(203);
步骤五:进入入组评估模块(201)通过信息录入模块(204)填入本人信息资料后通过选择模块选择进入会诊模块(205)或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06);
步骤六:选择健康管理报告生成模块(206)后直接生成健康管理报告并通过打印机(3)打印出来;
步骤七:选择进入会诊模块(205)将数据提交至医生端模块(19);
步骤八:医生登录医生端模块(19)后选择待会诊模块(191)或已会诊模块(192);
步骤九:选择进入待会诊模块(191)经过检索模块(194)对指定患者在在线会诊模块(196)中进行会诊,会诊完毕后经过方案确认模块(197)将会诊方案通过信息中心模块(193)发送至客户端模块(18);
步骤十:选择进入已会诊模块(192)后通过查看模块(195)对已经会诊过的患者通过信息中心模块(193)再次将数据发送至客户端模块(1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之后的步骤六和步骤七选择其一进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之后的步骤九和步骤十选择其一进行。
CN202110414313.1A 2021-04-16 2021-04-16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30968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4313.1A CN113096807A (zh) 2021-04-16 2021-04-16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4313.1A CN113096807A (zh) 2021-04-16 2021-04-16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6807A true CN113096807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7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4313.1A Pending CN113096807A (zh) 2021-04-16 2021-04-16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68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4445A (zh) * 2023-10-19 2024-02-06 广州中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容器化技术的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工程化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34615A1 (en) * 2000-03-15 2001-10-25 Gregg Wilkins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assessing,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n behavioral health disorders
US20110288379A1 (en) * 2007-08-02 2011-11-24 Wuxi Microsens Co., Ltd. Body sign dynamically monitoring system
CN105893752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一种慢病三师共管分级诊疗转诊系统与方法
US9504423B1 (en) * 2015-10-05 2016-11-29 Bardy Diagnostics, Inc. Method for addressing medical conditions through a wearable health monitor with the aid of a digital computer
CN107169270A (zh) * 2017-04-24 2017-09-15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远程分级随访精准管理系统
CN111276251A (zh) * 2020-03-23 2020-06-12 芜湖云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慢病管理智能服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34615A1 (en) * 2000-03-15 2001-10-25 Gregg Wilkinso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assessing,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n behavioral health disorders
US20110288379A1 (en) * 2007-08-02 2011-11-24 Wuxi Microsens Co., Ltd. Body sign dynamically monitoring system
US9504423B1 (en) * 2015-10-05 2016-11-29 Bardy Diagnostics, Inc. Method for addressing medical conditions through a wearable health monitor with the aid of a digital computer
CN105893752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一种慢病三师共管分级诊疗转诊系统与方法
CN107169270A (zh) * 2017-04-24 2017-09-15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远程分级随访精准管理系统
CN111276251A (zh) * 2020-03-23 2020-06-12 芜湖云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慢病管理智能服务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24445A (zh) * 2023-10-19 2024-02-06 广州中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容器化技术的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工程化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fford et al. Reasons for not intensifying medications: differentiating “clinical inertia” from appropriate care
Karami et al. Characterizing diabetes, diet, exercise, and obesity comments on Twitter
Atassi et al. The PRO-ACT database: design, initial analyses, and predictive features
CN108573752A (zh) 一种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健康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Staten et al. Provider counsel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the Arizona WISEWOMAN project
Huang et al. A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 for heterogeneous data sources
Tian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ancer
Adedinsewo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creening in women: lever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tools
CN105260594A (zh) 一种个体营养评价系统
CN110136815A (zh) 基于互联网的心房颤动患者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9801698A (zh) 一种临床营养整体运用系统及其运用方法、存储介质
Chaudhry et al. Research outputs of England’s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HES) database: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Montella et al. An assessment of delays in obtaining definitive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in Southern Italy
Chaikovsky Electrocardiogram scoring beyond the routine analysis: subtle changes matters
Li et al. Association rule-based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Liu et al. The burden, management rat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 Chinese rural population: the Rural Diabetes, Obesity and Lifestyle (RuralDiab) study
CN115188473A (zh) 一种健康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7116490A (zh) 心血管病评估模型构建方法、膳食食疗及健康管理系统
Yin et al. Influence of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net of thing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system
CN113096807A (zh) 人工智能多学科专家协作健康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739075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copd疾病辅助诊断监测系统
CN114429803A (zh) 一种基于危险因素的健康风险预警方法
KR20140033850A (ko) 유헬스 플랫폼 기반의 상황정보를 활용한 건강관리 서비스 방법
Unal et al. Missing, mediocre, or merely obsolete? An evaluation of UK data source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N11695964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中西医结合糖脂代谢病防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