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6550B -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6550B
CN113096550B CN202110376638.5A CN202110376638A CN113096550B CN 113096550 B CN113096550 B CN 113096550B CN 202110376638 A CN202110376638 A CN 202110376638A CN 113096550 B CN113096550 B CN 113096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ne
display
display module
display area
initi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66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6550A (zh
Inventor
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66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6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6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6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6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6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第一数据线及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第一显示区,且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第一数据线的长度;初始信号线,分别与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第一方向为膜层的堆叠方向;其中,第一数据线与初始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第二数据线与初始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设备的显示功能越来越丰富。因此,现有显示模组为了实现多功能的驱动方式,通常会在显示模组中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线,以向显示像素传输不同的数据信号。但是,全面屏时代下,需要在屏下设置摄像头、指纹等感光器件,并需要上述感光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满足一定的光透过率,因此,需要使设置在感光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数据线与其他区域的数据线的排列方式不同,但上述设置方式会导致不同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完全相同,并造成显示不均匀甚至分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可以优化显示模组的显示均匀性。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且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长度;
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所述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膜层的堆叠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如上述的显示模组;
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设置。
上述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且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长度;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所述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膜层的堆叠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绕线结构的第二数据线,可以避免第二数据线对透光区造成遮挡,从而提高感光器件的感光精度,而且,基于初始信号线与数据线的交叠面积调节各条数据线上的负载,可以使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相匹配,从而可以避免设置透光区造成的显示分屏的现象,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均匀性。而且,由于初始信号线通常只在像素复位时使用,而本申请中的初始信号线可以在不同显示阶段进行复用,有效提高了初始信号线的使用效率,而且也可以无需设置其他额外的信号线即能实现负载调节的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较小体积的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2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第一交叠面积等于第二交叠面积的显示模组的负载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的显示分屏现象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一交叠面积大于第二交叠相同的显示模组的负载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7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三;
图10为图9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四;
图12为图11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五;
图14为图13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EE’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六;
图16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第一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示意图之一;
图17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第一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示意图之二;
图18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第二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第一显示区:101;第一区:1011;第二区:1012;第二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3;第一数据线:100;第二走线结构:110;第二补偿结构:120;过孔:130;第二数据线:200;第一走线段:210;第二走线段:220;初始信号线:300;第一走线结构:310;第一补偿结构:320;栅极线:400;第三数据线:500;第一金属层:610;栅绝缘层:620;第二金属层:630;钝化层:640;源漏电极层:650;第一驱动电路:710;第二驱动电路: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法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数据线100称为第二数据线200,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数据线200称为第一数据线100。第一数据线100和第二数据线200两者都是数据线,但其不是同一数据线。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以应用于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1,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101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101邻接的第二显示区102,所述第二显示区102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102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02设置的感光器件内。
其中,感光器件可以为摄像头,摄像头中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传感器,并根据每个传感器的感光结果形成完整的图像。感光器件也可以为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测显示设备的环境亮度,显示设备可以根据环境亮度调节显示模组的发光亮度。感光器件还可以为光学距离传感器,光学距离传感器可以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以使显示设备可以判断目标物体与显示设备之间的距离。感光器件还可以为光学指纹传感器,通过接收来自手指反射的光线,光学指纹传感器可以识别手指上的凸起和凹陷,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可以理解的是,感光器件对接收到的光线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将部分需要经第二显示区102进行走线的数据线移动至其他位置,从而避免对感光器件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为了便于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显示区101进一步划分为第一区1011和第二区1012,具体地,将需要对数据线进行绕线设置的显示区称为第一区1011,并将第一显示区101中第一区1011以外的区域称为第二区1012,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两个第二区1012,且第一区1011设置于两个第二区1012之间。
图2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一,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是指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观测获得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100、第二数据线200和初始信号线300。
数据线(Source)是指用于连接显示模组中的多个显示像素,并向连接的显示像素传输数据信号,以控制对应的显示像素的发光亮度的信号线。其中,显示像素的类型可以是但不限于micr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等。
结合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及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1。进一步地,第一数据线100可以全部设于第二区1012,第二数据线200包括第一走线段210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段210的第二走线段220,所述第一走线段210设于第一区1011,且第一走线段2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走线段220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102设置。因此,所述第二数据线20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第二数据线200的走线方式的整体线路长度较短,因此第二数据线200上的干扰较小,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较高,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数据线200也可以采用其他走线方式,而不限于图1实施例提供的方式,其他能够避免对透光区造成遮挡的走线方式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感光器件为摄像头为例,上述走线方式可以避免对透光区造成遮挡,提高第二显示区102的光透光率,并能够有效避免摄像头拍摄时的衍射问题。
图3为图2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的多个膜层,各膜层中分别形成有一种或多种信号走线,且一条信号走线也可以通过过孔结构贯穿多个膜层,从而实现灵活的电路控制功能,并能够极大程度上地缩小显示模组的占地面积。图3以第一数据线100和第二数据线200位于同一膜层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3,初始信号线300(Vinit)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200设置于不同的膜层,初始信号线300分别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第一数据线100和第二数据线200所在的膜层与初始信号线300所在的膜层之间可以填充有介质材料,以对两个膜层进行电隔离。基于填充的介质材料,第一数据线100可以与初始信号线300之间形成第一补偿电容,第二数据线200可以与初始信号线300之间形成第二补偿电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100与第二数据线200也可以设置于不同膜层,具体可以根据数据线的数量和显示像素的排布方式确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只需均不与初始信号线300位于同一膜层即可。在制备信号走线时,可以先在基板表面形成完整的导电膜层,并通过曝光、刻蚀等工艺制程对导电膜层进行图形化,从而形成需要的信号走线,而且,根据对应的电路设计,也可以基于同一个完整的导电膜层,同时形成多种具有不同信号传输功能的信号走线,而上述信号走线可以理解为设置于同一膜层,例如图3实施例中的第一数据线100和第二数据线200。
继续参考图3,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其中,定义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为第一交叠面积,定义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为第二交叠面积。
基于图1的走线结构,图4为相关技术中第一交叠面积等于第二交叠面积的显示模组的负载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一条第二数据线200和多条第一数据线100,参考图4,第二数据线200的非绕线部分的负载与第一数据线100相同,但是第二数据线200的绕线部分的负载大于第一数据线100对应的负载,其中,数据线的负载包括与走线长度相对应的初始负载、以及与初始信号线300相交叠面积对应的补偿电容。即,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具有与第一数据线100的长度相对应的第一初始电容,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相交叠形成第一补偿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具有与第二数据线200的长度相对应的第二初始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相交叠形成第二补偿电容。若第一交叠面积与第二交叠面积相同,则第一数据线100的第一补偿电容与第二数据线200的第二补偿电容相同。因此,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为C1+C1+…+C1,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为C1+C1+…+C2,其中C2>C1,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大于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因此,相关技术中会导致显示模组的显示不均匀甚至发生如图5所示的分屏的现象。
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一交叠面积大于第二交叠相同的显示模组的负载示意图,图6中示出了一条第二数据线200和多条第一数据线100,参考图6,通过增大第一交叠面积,可以使第一数据线100的补偿电容大于第二数据线200的补偿电容,从而使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增大至C1’+C1’+…+C1’,而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仍为C1+C1+…+C2,以使C1’+C1’+…+C1’≈C1+C1+…+C2,即,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具体是指所述第一初始电容、所述第一补偿电容之和与所述第二初始电容、所述第二补偿电容之和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当总负载处于同一预设范围内时,各条数据线上的信号传输速度等特性都较为相近,从而可以使显示模组的显示均匀性大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与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之间的比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认为已设置于同一范围内,例如,可以使两个负载之间的比值在0.99至1.01的范围内,具体的比值条件可以根据对显示模组的均匀性要求进行设定。
上述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101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101邻接的第二显示区102,所述第二显示区102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102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02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100和第二数据线200,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及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1,且所述第二数据线20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的长度;初始信号线300,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200设置于不同的膜层,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膜层的堆叠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绕线结构的第二数据线200,可以避免数据线走线遮挡感光器件,从而提高感光器件的感光精度,而且基于初始信号线300与数据线的交叠面积调节各条数据线上的负载,可以使第一数据线100和第二数据线200上的负载相匹配,从而可以避免显示分屏的现象,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均匀性。而且,由于在相关技术中初始信号线300通常只在像素复位时使用,而本申请中的初始信号线300可以通过与第一数据线100、第二数据线200形成不同补偿电容的方式,在不同的显示阶段实现复用,有效提高了初始信号线300的使用效率,而且也可以无需设置其他额外的信号线即能实现负载调节的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较小体积、走线使用率较高的显示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显示模组的设计中,各条信号走线的线宽已设置到光刻设备的工艺精度附近,即,缩小第一数据线100和初始信号线300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的难度较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重点围绕增大第二数据线200和初始信号线300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进行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若能得到新的工艺技术的支持,也可以通过缩小第一数据线100和初始信号线300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的手段实现负载匹配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02为圆形,且设置于显示设备顶部的中间区域。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02也可以为矩形、正方形、椭圆形等,且可以设置于显示设备的中部或底部等区域,以适配不同功能或不同尺寸的感光器件。
图7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二,图8为图7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结合参考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走线结构310和第一补偿结构320。
具体地,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一走线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光刻机的工艺宽度,第一补偿结构32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工艺宽度的两倍至四倍。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结构310与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也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基于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第一补偿电容大于第二补偿电容,从而使第一数据线100与第二数据线200负载相匹配,从而提高显示均匀性,而且,初始信号线300的变化对显示模组的其他显示特性的影响较小,因此,改变初始信号线300的形状后,通常也不需要对其他信号线对应进行特殊的调节,即,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较高且易于实现的显示模组。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补偿结构32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但图7所示的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结构320的形状也可以为圆角矩形、梯形、半圆形等。而且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结构320连接于第一走线结构310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结构32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走线结构310的端部,具体要根据初始信号线300和第一数据线100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
继续参考图8,从膜层结构上看,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二金属层630(Gate2)、钝化层640(PVX)和源漏电极层650(SD1)。具体地,第二金属层630用于设置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即,初始信号线300中的第一走线结构310和第一补偿结构320均设置于第二金属层630,钝化层640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630的表面,即作为介质材料实现第二金属层630和源漏电极层650之间的隔离,源漏电极层650位于所述钝化层640的表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和所述第二数据线200。在本实施例的BB’剖面处,第一数据线100与初始信号线300中的第一补偿结构320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从而使交叠面积大于第二数据线200与初始信号线300之间的交叠面积,即,增大了第一数据线100的第一补偿电容,实现了第一数据线100与第二数据线200的负载匹配,提高了显示的均匀性。
图9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三,图10为图9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结合参考图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包括设置在源漏电极层650中且相连接的第二走线结构11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与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走线结构110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00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二走线结构110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光刻机的工艺宽度,第二补偿结构120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工艺宽度的两倍至四倍。在本实施例的CC’剖面处,第一数据线100的第二补偿结构120与初始信号线300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从而使交叠面积大于第二数据线200与初始信号线300之间的交叠面积,即,增大了第一数据线100的第一补偿电容,实现了第一数据线100与第二数据线200的负载匹配,提高了显示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二补偿结构12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但图9所示的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补偿结构120的形状也可以为圆角矩形、梯形、半圆形等。而且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补偿结构120连接于第二走线结构110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补偿结构12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走线结构110的端部,具体要根据初始信号线300和第二数据线200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
图1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四,图12为图11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走线结构310和第一补偿结构320,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一数据线100包括设置在源漏电极层650中且相连接的第二走线结构11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即,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交叠。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设置第一补偿结构32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增大第一数据线100与初始信号线300之间的重叠面积,从而对第一数据线100上的负载进行更大的调节,若第一数据线100与第二数据线200之间的初始负载差异较大,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各条数据线上的负载匹配度,进而提高显示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叠,从而最大化第一补偿结构32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对负载调节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设计过程中,第一补偿结构32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被设计为完全重叠,但在实际的产品制备过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工艺裕度并降低工艺难度,完全交叠可以并不局限于100%重叠,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设计第一补偿结构320的面积略大于第二补偿结构120的面积,例如可以设计第一补偿结构320的面积为第二补偿结构120的面积的102%,但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补偿结构32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完全重叠。
图13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五,图14为图13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沿EE’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3和图14,在本实施例中,从膜层结构上看,显示模组还包括堆叠设置的栅绝缘层620(GI)和第一金属层610(Gate1),即,显示模组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610、栅绝缘层620、第二金属层630、钝化层640和源漏电极层65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膜层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所以在图13中未示出第一金属层610和栅绝缘层620。
具体地,参考图14,栅绝缘层620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630远离所述钝化层640一侧的表面,第一金属层610设置于所述栅绝缘层620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层630一侧的表面。进一步地,同一数据线还可以部分设置于第一金属层610且部分设置于源漏电极层650,并经过孔130连接,过孔130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栅绝缘层620、所述第二金属层630和所述钝化层640,用于电连接位于不同层的同一所述第一数据线100。
当显示模组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100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数据线100由所述源漏电极层650经所述过孔130延伸至所述第一金属层610,即,也可以全部第一数据线100均分别由所述源漏电极层650经对应的所述过孔130延伸至所述第一金属层610,所述第一数据线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610中且相连接的第三走线结构和第三补偿结构(图13中未具体示出,图14中第一金属层610中形成的走线结构即包括第三补偿结构),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和所述初始信号线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交叠。参考图13,通过过孔130的连接使一条第一数据线100延伸设置于两个膜层中,可以使初始信号线300分别与位于两个膜层中的同一第一数据线100均发生交叠,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一数据线100与初始信号线300之间的交叠面积,即进一步增大了第一补偿电容,以适配于与第二数据线200之间的初始负载差值更大的第一数据线10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补偿结构也可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交叠,从而增大第一补偿结构320和第二补偿结构120对负载调节的作用或增大第一补偿结构320和第三补偿结构对负载调节的作用。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和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完全交叠,从而使补偿结构以最小的面积,实现较佳的第一补偿电容的调节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和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在第一方向上交叠形成第一交叠形状,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和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在第一方向上交叠形成第二交叠形状,所述第一交叠形状和/或所述第二交叠形状为矩形,矩形结构设计难度较低,且在工艺制程中的加工难度较低,从而可以改善补偿结构的良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交叠形状和第二交叠形状也可以为圆角矩形、梯形、半圆形等,且第一交叠形状与第二交叠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15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电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之六,参考图15,显示模组还包括栅极线400(Gate),栅极线400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610,即,栅极线400与前述的第三走线结构、第三补偿结构位于同一膜层,所述栅极线400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320、所述第二补偿结构120、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均不交叠,从而避免对驱动电路的其他参数特性造成影响,以降低显示模组的控制复杂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线与栅极线400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形成各个显示像素的存储电容,可以理解的是,使各个显示像素的存储电容相同,可以简化对显示像素充电时间的控制,从而使各个显示像素进行较为均匀的显示,从而改善显示模组的整体显示效果。
图16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第一驱动电路710的设置方式示意图之一,图16中示出了与第一驱动电路710相关的部分显示模组,参考图16,所述显示模组还设有非显示区103,结合参考图1和图16,所述非显示区103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10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二显示区102的部分边界与第一显示区101的边界相对齐,则如图所示,所述非显示区103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101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02的整体外轮廓设置。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710,第一驱动电路710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200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数据线200传输数据信号。其中,第一驱动电路710例如可以包括存储电容和若干开关元件,开关元件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晶体管,例如,双极性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transistor,BJT)、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或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等。场效应晶体管具体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例如,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或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P-Metal-Oxide-Semiconductor,PMOS)。
可选地,如图16所示,第一驱动电路710可以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0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电路710通常包括较多的开关晶体管、电容等结构,因此,将第一驱动电路710设置于非显示区103可以降低显示设备的电路设计难度,还可以改善显示设备的制造难度和良率。如图17所示,第一驱动电路710还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02和所述第二区1012之间,以缩短信号走线的长度,从而提高信号走线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对非显示区103的占用面积,以缩窄显示设备的边框尺寸,改善显示设备的美观度。
图18为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第二驱动电路720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参考图18,在本实施例中,感光器件为屏下摄像头,所述第二显示区102设置有多个显示像素,显示像素即图18中示意的二极管,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三数据线500和第二驱动电路720,以实现具有显示功能的第二显示区102,从而适配于具有屏下摄像功能的全面屏,全面屏是移动终端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屏下摄像头是实现全面屏的重要技术,屏下摄像头技术可以基于AMOLED显示模组,将摄像头放置在显示模组下面,同时获得正常的拍照效果和较高分辨率的显示功能。
其中,第三数据线500分别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02中的多个显示像素连接,第二驱动电路720与所述第三数据线500连接,并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03,所述第二驱动电路720用于向所述第三数据线500传输数据信号。其中,第二驱动电路720可以采用外置驱动的方式,即,第二显示区102的只保留发光层和一个电极,并将第二驱动电路720放置到第二显示区102以外,并通过多层透明ITO走线连接到第二显示区102器件的另一个电极,从而驱动第二显示区102的显示像素发光显示。如图18所示,与第一驱动电路710相似地,第二驱动电路720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03或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02和所述第二区101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显示模组和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设置。基于前述的显示模组,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可以具有较好的显示均匀性,而且能够确保感光器件的感光精度。其中,显示设备可以是屏下配置有感光器件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视机、多媒体显示模组等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且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长度;
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所述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膜层的堆叠方向,所述初始信号线用于像素复位,并可在不同显示阶段进行复用;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信号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走线结构和第一补偿结构,所述第一走线结构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所述第一补偿结构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所述第一补偿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走线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初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走线结构和第二补偿结构,所述第二补偿结构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所述第二补偿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走线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膜层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栅绝缘层、第二金属层、钝化层和源漏电极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中设有所述初始信号线,所述源漏电极层中设有所述第二数据线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数据线;
所述显示模组还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栅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钝化层,所述过孔用于电连接位于不同层的同一所述第一数据线;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数据线由所述源漏电极层经所述过孔延伸至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数据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中且相连接的第三走线结构和第三补偿结构,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和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交叠,和/或
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栅极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栅极线与所述第一补偿结构、所述第二补偿结构、所述第三补偿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均不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线包括第一走线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段的第二走线段,所述第一走线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走线段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设有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第一驱动电路,分别与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或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二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多个显示像素,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第三数据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多个显示像素连接;
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数据线连接,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三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具有与第一数据线的长度相对应的第一初始电容,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相交叠形成第一补偿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具有与第二数据线的长度相对应的第二初始电容,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相交叠形成第二补偿电容,所述第一初始电容、所述第一补偿电容之和与所述第二初始电容、所述第二补偿电容之和在同一预设范围内。
1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器件为摄像头。
CN202110376638.5A 2021-04-08 2021-04-08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113096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6638.5A CN113096550B (zh) 2021-04-08 2021-04-08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6638.5A CN113096550B (zh) 2021-04-08 2021-04-08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6550A CN113096550A (zh) 2021-07-09
CN113096550B true CN113096550B (zh) 2023-01-03

Family

ID=7667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6638.5A Active CN113096550B (zh) 2021-04-08 2021-04-08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6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1345A (zh) * 2022-01-30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6138A (ja) * 2010-03-08 2011-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レイ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30058587A (ko) * 2011-11-25 2013-06-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표시패널 및 표시장치용 신호라인의 불량 검출방법
CN107481669A (zh) * 2017-09-08 2017-1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2873A (zh) * 2018-11-20 2019-01-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2995A (zh) * 2019-01-30 2019-05-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15249A (zh) * 2019-08-28 2019-11-2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26A (zh) * 2019-10-31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17A (zh) * 2019-04-30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57A (zh) * 2019-01-31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CN111383532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8787B2 (en) * 2015-06-05 2019-03-12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06684102B (zh) * 2017-02-16 2019-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7681B (zh) * 2018-10-31 2022-12-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166B (zh) * 2018-10-31 2021-03-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KR102649236B1 (ko) * 2019-04-04 2024-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416226B (zh) * 2019-07-29 2022-02-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6138A (ja) * 2010-03-08 2011-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レイ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30058587A (ko) * 2011-11-25 2013-06-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표시패널 및 표시장치용 신호라인의 불량 검출방법
CN107481669A (zh) * 2017-09-08 2017-1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2873A (zh) * 2018-11-20 2019-01-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3532A (zh) * 2018-12-28 2020-07-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12995A (zh) * 2019-01-30 2019-05-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57A (zh) * 2019-01-31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CN110767717A (zh) * 2019-04-30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15249A (zh) * 2019-08-28 2019-11-2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26A (zh) * 2019-10-31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6550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007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70513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8523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0649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37492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7763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1025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38490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0453363B2 (en) Annular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952343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230402467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107379A (ko) 어레이 기판,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309655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3053979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8083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70302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95045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200281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88601A (zh)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US11900860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2034012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157860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698386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4764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55884A1 (en) Light transmission area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