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3455B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3455B
CN113093455B CN202110449883.4A CN202110449883A CN113093455B CN 113093455 B CN113093455 B CN 113093455B CN 202110449883 A CN202110449883 A CN 202110449883A CN 113093455 B CN113093455 B CN 113093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lens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98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3455A (zh
Inventor
潘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98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3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3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3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3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透镜组件,设置于感光组件的顶部;保护件,盖设于透镜组件的顶部;其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光线在保护件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且光线穿过保护件和透镜组件后射向感光组件。本申请实施例对保护件的光学性质进行优化,设计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使得保护件具备透镜的功能,从而在满足成像性能的同时,减小摄像模组的高度,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对摄像模组各方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例如:高像素、高分辨率、大光圈)。因此,摄像模组所采用的透镜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摄像模组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使得应用该摄像模组的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厚度越来越大,甚至摄像模组的凸起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需求不相符。
此外,相关技术中会在透镜组件的上方设置保护件,在上述保护件对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没有任何帮助,然而会额外增加低摄像模组的高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摄像模组的尺寸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透镜组件,设置于感光组件的顶部;保护件,盖设于透镜组件的顶部;其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光线在保护件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且光线穿过保护件和透镜组件后射向感光组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模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是渐变的。也即,当光线经过保护件时,光线在保护件内的传播路径是曲线,这样使得保护件同样对光线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使得保护件在原本保护透镜组件的基础上,具备了透镜的功能,使得保护件与透镜组件共同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光线的汇聚作用。这样,即可减少透镜组件内部的透镜数量,降低透镜组件自身的高度,进而降低整个摄像模组的高度,实现了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并且,当上述摄像模组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即可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模组,对保护件的光学性质进行优化,使得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使得保护件具备透镜的功能,使得保护件与透镜组件中透镜构成新的真正的镜头,使得保护件在功能上其取代原有透镜组件中第一片透镜,使得原有的透镜组件可以减少至少一片透镜,从而在满足成像性能的同时,减小摄像模组的高度,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2光线穿过图1所示摄像模组中保护件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折射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模组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示意图;
图5根据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示意图;
图6根据本申请又具体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示意图;
图7根据本申请又具体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
102感光组件,104透镜组件,1042透镜,106保护件,108滤光件,110增透件,112承载件,114壳体,116第一磁性件,118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图1和图8中虚线L表示透镜组件104的光轴L;图4、图5、图6和图7中灰度的深浅表示折射率大小,灰度越深折射率越大;图2、图5和图6中箭头表示光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102、透镜组件104和保护件106。其中,透镜组件104设置在感光组件102的上方,保护件106盖设在透镜组件104的上方,并可起到保护透镜组件104的作用。在摄像模组使用过程中,外部光线顺次经过保护件106和透镜组件104,并最终射入到感光组件102内。
特别地,如图4所示,保护件106的折射率是渐变的。也即,当光线经过保护件106时,光线在保护件106内的传播路径是曲线,这样使得保护件106同样对光线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使得保护件106在原本保护透镜组件104的基础上,具备了透镜1042的功能,使得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共同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光线的汇聚作用。
这样,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计保护件106的折射率渐变,使得保护件106具备了透镜1042的功能,即可减少透镜组件104内部的透镜1042数量,降低透镜组件104自身的高度,进而降低整个摄像模组的高度,实现了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并且,当该摄像模组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即可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符合当今设计设计趋势,便于用户携带和日常使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摄像模组,对保护件106的光学性质进行优化,通过设计保护件106的折射率渐变来使得保护件106具备透镜1042的功能,在功能上可以取代原有透镜组件中第一片透镜,保证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中透镜1042配合使用,以构成新的真正的镜头。这样,使得原有的透镜组件可以减少至少一片透镜,从而在满足成像性能的同时,减小摄像模组的高度,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此外需特殊说明的是,保护件106的折射率渐变指的是:保护件106的折射率逐渐缓慢的增大或减小,而并不是突变的。这样,可保证光线在保护件106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
此外,保护件106的折射率的渐变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是需要保证保护件106的折射率的渐变情况与透镜组件104相匹配。也即,保证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中的透镜1042相匹配,使得保护件106在光学性能上等同于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中的第一片透镜,使得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中的透镜1042共同形成相关技术中厚度较大的透镜组件,并在功能上等同于相关技术中厚度较大的透镜组件。这样,即可在降低摄像模组厚度的基础上,保证摄像模组原有的光学性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件106为盖板,透镜组件104的光轴L垂直于盖板。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保护件106可覆盖在透镜组件104的上方,保证了射向透镜组件104的光线均会经过保护件106,另一方面便于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的制备。因为保护件106一般均为单独制备的,而当摄像模组组装完成后保证透镜组件104的光轴L垂直于保护件106,也即保证了保护件106与感光组件102的相对位置,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制备保护件106时控制折射率的渐变情况。
具体实施例中,保护件106可采用玻璃盖板。玻璃的色散特性可以弥补塑胶材料的有限色散特性,为整体的摄像模组设计提供更多的优化空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光轴L的延伸方向上,保护件106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保护件106的中心的距离。此处需说明的是,保护件106在光轴L延伸方向上的中心即为保护件106厚度的1/2处,也即,保护件106在光轴L延伸方向上的中心是一个平面,该平面到保护件106两侧的距离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在光轴L的延伸方向上,保护件106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保护件106的中心的距离,指的是:保护件106上一个位置到保护件106的中心的距离越大,该位置的渐变率越小。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光线从保护件106的一侧射向另一侧时,保证光线在保护件106内部经过折射率渐变的位置,进而保证了光线在保护件106内部的传播光线为曲线,也即保证了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对光线的聚集作用,使得保护件106可充当透镜1042使用,保证了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内多个透镜1042配合使用,共同起到相关技术中的镜头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保护件106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光轴L的距离。这样,当不同的光线从保护件106的一侧射向另一端时,不同的光线射入保护件106折射率不同的部位,使得不同的光线在射入保护件106时的折射角不同,进而使得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射入保护件106的内部,并在保护件106内沿曲线传播。这样,保证了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对光线的聚集作用,使得保护件106可充当透镜1042使用,保证了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内多个透镜1042配合使用,共同起到相关技术中的镜头的作用。
此处需说明的是,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保护件106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光轴L的距离指的是:保护件106上一个位置到光轴L的距离越大,该位置的渐变率越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在光轴L的延伸方向上渐变。这样,当光线从保护件106的一侧射向另一侧时,保证光线在保护件106内部经过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进而保证了光线在保护件106内部的光线为曲线,也即保证了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对光线的聚集作用,使得保护件106可充当透镜1042使用,保证了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内多个透镜1042配合使用,共同起到相关技术中的镜头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保护件106的折射率以光轴L为中心朝向四周渐变。当光线从保护件106的一侧不同的位置射向另一侧时,不同的光线射入保护件106折射率不同的部位,使得不同的光线在射入保护件106时的折射角不同,进而使得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射入保护件106的内部,并在保护件106内沿曲线传播。这样,保证了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对光线的聚集作用,使得保护件106可充当透镜1042使用,保证了保护件106与透镜组件104内多个透镜1042配合使用,共同起到相关技术中的镜头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在光轴L的延伸方向上渐变;并且,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保护件106的折射率以光轴L为中心朝向四周渐变。这样,对于同一光线而言,当光线从保护件106的一侧射向另一侧时,保证光线在保护件106部经过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进而保证了光线在保护件106内部的光线为曲线。并且,当不同的光线从保护件106的一侧射向另一侧时,不同的光线射入保护件106折射率不同的部位,使得不同的光线在射入保护件106时的折射角不同,进而使得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射入保护件106的内部,并在保护件106内沿曲线传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透镜组件104包括多个透镜1042。其中,保护件106盖设在多个层叠分布的透镜1042的顶部,并且保证多个透镜1042与保护件106配合使用,以充当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的作用,保证对光线的汇聚作用,保证摄像模组精确对焦。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用户对摄像模组各方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透镜组件104的透镜1042数量也越来越多,多个透镜1042共同作用实现聚光的效果。本申请设计保护件106的折射率渐变,保证了保护件106在光学性能上等同于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的第一个透镜,进而较少了本申请提出的摄像模组所使用的透镜1042的数量,降低了透镜组件104的厚度,进而降低了摄像模组的厚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摄像模组还包括承载件112。其中,承载件112设置在透镜组件104与感光组件102之间,并可用于承载摄像模组内的相关部件(承载滤光件108和增透件110)。在摄像模组使用过程中,外部光线顺次经过保护件106、透镜组件104和承载件112,并最终射入到感光组件102内。
特别地,承载件112的折射率是渐变的。也即,当光线经过透镜组件104射入到承载件112内部时,光线在承载件112内的传播路径是曲线,这样使得承载件112同样对光线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使得承载件112在原本承载滤光件108和增透件110的基础上,具备了透镜1042的作用,并且在光学性质上等同于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中的最后一片透镜,使得承载件112与透镜组件104共同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光线的汇聚作用。这样,即可减少透镜组件104内部的透镜1042数量,降低透镜组件104自身的高度,进而降低整个摄像模组的高度,实现了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并且,当上述摄像模组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即可实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特别地,基于上述折射率渐变的承载件112和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的配合使用,可使得透镜组件104中的透镜1042的数量至少减少两片,进一步降低透镜组件104自身的高度,进一步降低整个摄像模组的高度,进而实现了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摄像模组还包括滤光件108和增透件110。其中,滤光件108设置在承载件112上,并通过承载件112进行支撑;增透件110设置在承载件112朝向感光组件102的一侧,位于感光组件102的顶部。滤光件108设置在承载件112上,并可过滤掉环境光中的红外光线,消除红外光线给感光组件102造成的干扰。增透件110可减小承载件112与下面空气界面对可见光造成的反射。这样,通过滤光件108与增透件110的配合,可进一步提升摄像模组的拍照和摄像效果。
具体实施例中,增透件110可采用增透膜,滤光件108可采用红外截止膜。
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感光组件102可采用光电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因此,具有上述摄像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
具体实施例中,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型消费类的电子设备,成为一种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存在。其重要性也促进了产品的迭代速度,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拍照性能:高像素、高分辨率、大光圈)。因此,透镜组件的透镜数量越来越多,7P镜头已经量产,摄像模组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使得手机的厚度越来越大,甚至摄像模组的凸起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严重影响外观及使用体验。因此,降低摄像模组高度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如伸缩式,技术方案不够成熟,可靠性没有保证,消费者也很难接纳这种拍照模式。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拍照性能,现在的手机摄像模组的高度越来越高,严重拔高了手机整机的厚度,与手机轻薄化的需求不相符,影响了外观以及使用体验,如凸起的摄像头会使手机在桌面上放不平。另外一方面,透镜组件的顶部一般安装保护件,以对透镜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但上述保护件对降低透镜模组的高度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在摄像模组空间尺寸追求极限的要求下,保护件应该挖掘出其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可降低摄像模组自身的高度,进而降低手机整机高度。为了使透镜组件104上方的保护件106发挥作用,可以将传统的保护件替换为折射率渐变的保护件106,使保护件106在功能上成为成像透镜组件104的第一片透镜1042,结合透镜组件104一起设计,这样传统的透镜组件104在结构方面可以减少一个透镜1042。同时,保护件106可采用玻璃,玻璃的色散特性可以弥补塑胶材料的有限色散特性,为整体的摄像模组设计提供更多的优化空间。另外,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在进一步降低摄像模组高度的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透镜组件104的温漂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如图1和图2所示,将透镜组件104上方的保护玻璃替换为特殊设计的渐变折射率的保护件106,根据具体的光学要求设计需求,来通过控制掺杂浓度来实现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变化。具体的折射率分布由其与下方透镜组件104构成的整体镜头优化来确定,光程差分布对应着折射率分布,折射率分布则与材料的掺杂相关,典型的在SiO2当中掺杂TiO2,折射率的变化与掺杂浓度呈现线性关系,掺杂浓度控制在10%(质量百分比)以内,可以实现折射率2%的变化量,对于一般0.2mm厚度的保护件106可以实现7个波长左右的相位变化,足以覆盖常规的摄像模组设计需求。
这样改进之后的结构里面,传统的透镜组件将只是新的成像镜头的一部分,原来的保护玻璃+传统全P镜片镜头变成了1G+P镜头,传统透镜组件部分不光可以减少一个透镜,因为玻璃材质的加入,在色差和温漂方面也具有更高的优势。
具体地,渐变折射率的保护件106等效透镜1042的原理说明如下:
从几何光学即光线的角度来看,镜片操纵光线的物理原理是斯涅耳定律。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中A点表示物点,B点表示像点)。结合图3可知,根据经典的斯涅耳定律可知:
k0nisinθidx=k0ntsinθtdx,最终变换可得到nisinθi=ntsinθt
从几何光学即光线的角度来看,透镜1042操纵光线物理基础是所谓的斯涅耳定律,可称作折反射定理。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从介质1入射到介质2,ni为介质1的折射率,nt为介质2的折射率,k0为波矢,θi和θt分别对应着入射角和折射角,dx为界面的微元,虚线为界面的法向方向(C点表示物点,D点表示镜点)。通过改变界面的法向方向也即对应着界面的面型,即可实现光线方向的控制。将折反射定律往更深层次的物理本质推进,可以发现其对应着费马原理。费马原理,即光线的路径是光程为极值的路径,其数学描述如公式(1)所示。公式(1):δ[∫n(y,z)dl]=0;公式(1)中的δ为变分,n还是为折射率,y和z为坐标,所对应的笛卡尔坐标系当中xy平面为z轴旋转对称,dl为路径微元,y、z坐标如下图4所示,z为光轴L方向,xy平面为z轴旋转对称。
从本源的费马原理可以发现,操纵光的路径方式还可以通过介质折射率的变化来实现。本提案将保护件106赋予透镜1042的功能,在不改变其面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改变介质折射率来实现。对于我们需要的光线路径,折射率分布方程如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01
通过公式(2),即可求解渐变折射率的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分布(公式(2)中相关符号的物理意义与公式(1)相同)。其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中颜色的越深代表折射率越大,光线在其中的传输路径是曲线。
下面,以三个具体实施例来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结合透镜组件104设计,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保护件106的折射率以光轴L为中心朝向四周渐变。也即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分布可以是径向分布,颜色越深折射率越大。数值计算需要采用微元法,将保护件106进行切片如图3当中虚线所示,切片的划分精度越高计算误差越小,实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而论,如可以将每一个微元的光程变化量设定为百分之一个中心波长,从而设定具体的N值。
典型的圆锥曲线型折射率分布::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11
其中z为光轴L,x和y为横截面坐标,n0为z=0处的折射率,a为二次分布系数。其对应的路径的解析解为: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12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13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结合透镜组件104设计,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在光轴L的延伸方向上渐变。也即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分布可以是沿光轴L方向分布,颜色越深折射率越大。
对于最典型的二次型折射率分布: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14
其中z为传播轴,n0为z=0处的折射率,a为分布系数。其对应的光路的解析解为: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15
Figure BDA0003038260150000116
其中p0、l0、m0为初始光线的方向余弦,x0、y0、z0为起始点的坐标,此处z0=0。数值计算时仍然采用微元切片法,切片的精度依旧满足百分之一个波长的误差。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结合透镜组件104设计,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在光轴L的延伸方向上渐变。也即保护件106的折射率分布可以是沿光轴L方向分布;并且在垂直于光轴L的平面内,保护件106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光轴L的距离,颜色越深折射率越大。此时则需要进行二元切片。
图7中M、N分别对应着光轴L方向与径向的切片数量,其也是要确保精度为百分之一个波长的光程差。这种二维变化的方式使得其对光线操控的自由度更多。对于整体成像镜头的设计优化帮助更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进阶方案,如图8所示,设置透镜组件104上方的保护件106的折射率渐变,同时设计透镜组件104下方的承载件112的折射率渐变(通过掺杂实现,即对于选定的玻璃或者树脂材料,通过调节掺杂浓度,可以改变折射率,此处不再具体论述),这样,保护件106以及承载件112均将被赋予透镜1042的功能。结合透镜组件104的光学设计部分,可以使得保护件106得到透镜组件104中第一片透镜1042的折射率分布,使得承载件112得到透镜组件104中最后一片透镜1042的折射率分布,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透镜组件可以减少两个镜片。
具体地,摄像模组还包括壳体114,保护件106设置于壳体114上,位于透镜组件104的上方。壳体114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16、透镜组件104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118,第一磁性件116与第二磁性件118配合,以保证透镜组件104的相对位置稳定。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减少透镜组件104中透镜1042的数量,可以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例如,上述三个具体实施例均可减少使用一个透镜1042,可实现7P镜头到6P镜头的改进,而上述进阶方案可减少使用两个透镜1042,可实现7P镜头到5P镜头的改进。此外,将保护件106改为渐变折射率的保护件106,其构成摄像模组的一部分,可以显著提升摄像模组整体的温漂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组件;
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顶部;
保护件,盖设于所述透镜组件的顶部;
其中,所述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光线在所述保护件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且所述光线穿过所述保护件和所述透镜组件后射向所述感光组件;
在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保护件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所述保护件的中心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件为盖板,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垂直于所述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件的折射率在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渐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镜片,所述光线在所述保护件和所述多个镜片的作用下,射向所述感光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承载件,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承载件的折射率渐变,从所述透镜组件射来的光线在所述承载件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滤光件,支撑于所述承载件上;
增透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感光组件的一侧。
7.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组件;
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顶部;
保护件,盖设于所述透镜组件的顶部;
其中,所述保护件的折射率渐变,光线在所述保护件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且所述光线穿过所述保护件和所述透镜组件后射向所述感光组件;
在垂直于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的平面内,所述保护件上任一位置的折射率,负相关于该位置到所述光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件为盖板,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垂直于所述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内,所述保护件的折射率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朝向四周渐变。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镜片,所述光线在所述保护件和所述多个镜片的作用下,射向所述感光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承载件,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承载件的折射率渐变,从所述透镜组件射来的光线在所述承载件内的传播路径为曲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滤光件,支撑于所述承载件上;
增透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感光组件的一侧。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110449883.4A 2021-04-25 2021-04-25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93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883.4A CN113093455B (zh) 2021-04-25 2021-04-25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883.4A CN113093455B (zh) 2021-04-25 2021-04-25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455A CN113093455A (zh) 2021-07-09
CN113093455B true CN113093455B (zh) 2023-01-31

Family

ID=7668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9883.4A Active CN113093455B (zh) 2021-04-25 2021-04-25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345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5335A (zh) * 2005-01-31 2006-08-09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能获得高视角的光学补偿偏振膜
CN101644826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株式会社腾龙 高可变倍率变焦透镜
JP2011209545A (ja) * 2010-03-30 2011-10-20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1671C (zh) * 2003-06-27 2007-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均化装置及其透明元件的制造方法
US9195144B2 (en) * 2008-07-11 2015-11-24 Asml Netherlands B.V. Spectral purity filter, radiation source,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3433171U (zh) * 2013-08-21 2014-02-1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04834053A (zh) * 2014-02-08 2015-08-1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多模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11619B (zh) * 2016-06-07 2017-12-19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折射率石英玻璃透镜
CN106896428B (zh) * 2017-04-19 2018-12-2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平面透镜的制备方法
CN111405157B (zh) * 2020-03-24 2022-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5335A (zh) * 2005-01-31 2006-08-09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能获得高视角的光学补偿偏振膜
CN101644826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株式会社腾龙 高可变倍率变焦透镜
JP2011209545A (ja) * 2010-03-30 2011-10-20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3455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21058U (zh) 一种tof镜头及成像系统
CN1928609A (zh) 复合透镜系统
CN114399797A (zh) 光学指纹辨识系统
CN115113374A (zh) 电子装置
TW202040207A (zh) 取像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CN113079304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290066B (zh) 红外波段截止滤波器及其应用
CN106556915B (zh) 具有三个镜头部件的照相机镜头系统
WO2022170955A1 (zh) 一种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55602B (zh) 相位板、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093455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632737B (zh)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US20240061150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763823Y (zh) 复合透镜系统
CN116034305A (zh) 光学系统
TW202001325A (zh)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KR20190106199A (ko) 소형 광학계
CN115390226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332018B1 (ko) 이미지 센싱 모듈
CN114265184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161650B (zh)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WO2022161262A1 (zh) 微棱镜、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051954U (zh) 一种光学镜片组
KR100593895B1 (ko) 레플리카 렌즈를 구비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9879121U (zh) 一种光学镜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