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5659B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5659B
CN113085659B CN202110482125.2A CN202110482125A CN113085659B CN 113085659 B CN113085659 B CN 113085659B CN 202110482125 A CN202110482125 A CN 202110482125A CN 113085659 B CN113085659 B CN 113085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current
pulse
request value
motor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21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5659A (zh
Inventor
彭钱磊
陈富
杜长虹
邓承浩
冉彦杰
郑援
张扬
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21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5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5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5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60L15/2045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for optimising the use of ener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第四可控开关K4和充电系统。其利用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与单一的电机系统脉冲加热或者单一的充电系统脉冲加热相比,扩大了脉冲电流可调范围;在脉冲加热条件允许情况下,通过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行脉冲加热,实现了加热功率扩容,减少了单次加热时长,也提高了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效率。从而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高频大电流快速充放电过程,通过对电池内阻加热,达到了快速提升动力电池温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充放电性能的优劣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表现的重要因素。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多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然而,锂离子在低温环境下会出现析锂现象,这将导致动力电池不能长时输出较大的电流,大大降低了电动汽车低温下的充放电性能。然而,锂电池在低温下的析锂电流随着电流频率的升高而增大,这使得在不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的前提下能够输出较大的高频脉冲电流。同时,低温下电池的内阻显著增大,高频脉冲电流可以通过电池内阻产生较大的热量,从内部给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CN110962631A公开了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电池管理模块确定电池组的状态参数满足预设加热条件,向电机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机控制器向目标上桥臂开关模块和目标下桥臂开关模块输出驱动信号,以控制目标上桥臂开关模块和目标下桥臂开关模块周期性地导通和断开,使得电池组、主正开关、目标上桥臂开关模块、电机、目标下桥臂开关模块、主负开关所形成的回路中产生了交流电流,交流电流流过电池组的内阻产生热量,从而起到对电池组快速加热的效果。但是其脉冲电流可调范围有限,电池组加热效率有限。
CN202423513U公开了一种电池加热装置,其在充电时双向整流器将电网的电压进行AC/DC转换后对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在放电时将电池包电压进行DC/AC转换后反馈至电网,从而对电池包进行脉冲充电和/或脉冲放电,通过双向整流器给电池包脉冲充/放电的方法对电池进行加热,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较小,而且使得能量在电池包和电网之间流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但是其使用场合有限,必须要接通电网之后才能实现电池的脉冲加热,并且加热效率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以扩大脉冲电流可调范围,提高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第四可控开关K4和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与动力电池、控制系统连接,第一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第二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第三可控开关K3的控制端和第四可控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和三相电机,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桥臂变换器和第一母线电容C1,第一母线电容C1与电机桥臂变换器并联,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上端通过第一可控开关K1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下端通过第三可控开关K3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电机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六个控制端连接,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分别连接三相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电机系统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三相整流器、三相滤波模块、三相隔离变压器和充放电插座,三相整流器包括充电控制模块、充电桥臂变换器和第二母线电容C2,第二母线电容C2与充电桥臂变换器并联,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上端通过第二可控开关K2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下端通过第四可控开关K4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充电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充电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六个控制端连接,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分别连接三相滤波模块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出端,三相滤波模块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隔离变压器的三个输出端,三相隔离变压器的三个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插座,充放电插座的接入三相电网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后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和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与动力电池、控制系统连接,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控制端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和三相电机,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桥臂变换器和母线电容C,母线电容C与电机桥臂变换器并联,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上端连接动力电池的正极,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下端连接动力电池的负极,电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电机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六个控制端连接,三相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通过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被控端连接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电机系统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三相滤波模块、三相隔离变压器和充放电插座,三相滤波模块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被控端连接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三相滤波模块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隔离变压器的三个输出端,三相隔离变压器的三个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插座,充放电插座的接入三相电网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后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第二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中,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共用电机控制器,可以大大降低车辆的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第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或者上述第二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采用第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该方法包括: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三可控开关K3闭合,控制第二可控开关K2和第四可控开关K4断开,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系统,电机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收到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后与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进行比较: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将所述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系统,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在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过程中,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电机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并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和第四可控开关K4闭合,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充电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Ⅱ得到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2,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2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和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控制系统将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和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分别发送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充电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在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过程中,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并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频率-电流表Ⅱ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充电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优选的,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和SOC,(从控制系统处)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动力电池的SOC值大于预设的加热启动SOC值SOC1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或者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SOC值SOC2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如果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如果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
优选的,所述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获得:
第一种方式:电池管理系统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
第二种方式:电池管理系统将动力电池的温度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优选的,控制系统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和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的具体方式为:
若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若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x,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Ireqx。
若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则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0;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0,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
若Ireq≤min(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记录满足Ireq≤min(Imax1,Imax2)的累计次数n;当n为奇数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Ireq,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0;当n为偶数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0,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Ireq。
其中,Ireqx表示脉冲电流参考请求值,0<Ireqx≤Imax1,min(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小值,max(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大值。
优选的,若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则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max1,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Ireq-Imax1;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Ireq-Imax2,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max2;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2,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2。
当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同时按照其最大脉冲电流输出时,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的电流最大。
在需要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都工作的某些条件下,使能提供较小脉冲电流的一个系统按照其最大脉冲电流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另一个系统进行脉冲电流补充,其合理的脉冲电流分配方式能减小系统的能耗。在某些条件下只需其中特定的一个系统就能满足脉冲电流需求时,该系统工作,另一个系统不工作,从而降低了另一个系统的损耗。在某些条件下只需任一一个系统就能满足脉冲电流需求时,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交替工作,降低了对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的损耗,能增加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采用第二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该方法包括: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闭合,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电机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控制器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收到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后与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进行比较: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在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过程中,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电机系统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闭合,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控制器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Ⅱ得到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2,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和最大脉冲电流Imax2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开闭状态;控制系统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在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过程中,控制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频率-电流表Ⅱ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优选的,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和SOC,(从控制系统处)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动力电池的SOC值大于预设的加热启动SOC值SOC1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或者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SOC值SOC2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时,电池管理系统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如果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如果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
优选的,所述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获得:
第一种方式:电池管理系统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
第二种方式:电池管理系统将动力电池的温度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优选的,控制系统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开闭状态的具体方式为:
若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若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
若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则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保持闭合状态,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断开,使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
若Ireq≤min(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记录满足Ireq≤min(Imax1,Imax2)的累计次数n;当n为奇数时,控制系统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保持闭合状态,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当n为偶数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断开,使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
其中,min(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小值,max(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大值。
在某些条件下只需其中特定的一个系统就能满足脉冲电流需求时,该系统工作,另一个系统不工作,从而降低了另一个系统的损耗。在某些条件下只需任一一个系统就能满足脉冲电流需求时,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交替工作,降低了对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的损耗,能增加电机系统与充电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利用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与单一的电机系统脉冲加热或者单一的充电系统脉冲加热相比,扩大了脉冲电流可调范围;在脉冲加热条件允许情况下,通过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行脉冲加热,实现了加热功率扩容,减少了单次加热时长,也提高了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效率。从而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高频大电流快速充放电过程,通过对电池内阻加热,达到了快速提升动力电池温度的目的。
(2)在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脉冲加热电流上限与单一的电机系统或者单一的充电系统的脉冲加热电流上限保持一致的情况下,降低了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的单个系统使用频率,延长了系统使用寿命,增加了系统可靠性。
(3)在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而动力电池需要加热时,通过电机系统实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在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时,根据加热需求合理分配加热功率,既保证了脉冲加热效率,也避免了出现某个系统因过度使用而出现过早损坏的情况,增加了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电路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3为实施例1中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4为实施例2中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电路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6为实施例2中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流程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2、控制系统3、电机系统、充电系统和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第四可控开关K4。第一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第二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第三可控开关K3的控制端和第四可控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3。电池管理系统2与动力电池1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监测动力电池1的温度和SOC,根据动力电池1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电池管理系统2与控制系统3通过CAN线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停止请求、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电池管理系统2(从控制系统处)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在有需要时,控制系统3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控制系统3能请求电池管理系统2控制动力电池1内的相关继电器闭合,使车辆高压上电。
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1和三相电机42,三相电机42为Y型连接的三相三线制电机,电机控制器41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桥臂变换器和第一母线电容C1,电机桥臂变换器包括并联的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第一母线电容C1与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第三相桥臂并联。第一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11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4连接构成,第二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12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5连接构成,第三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13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连接构成。本实施中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都为IGBT模块,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都具有续流二极管。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的上端通过第一可控开关K1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正极,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下端引线并通过第三可控开关K3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第一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4的连接点)引线连接三相电机42的第一相定子绕组L11,第二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5的连接点)引线连接三相电机42的第二相定子绕组L12,第三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连接点)引线连接三相电机42的第三相定子绕组L13,电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CAN线连接控制系统3,电机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上桥臂功率开关S11的控制端、上桥臂功率开关S12的控制端、上桥臂功率开关S13的控制端、下桥臂功率开关S14的控制端、下桥臂功率开关S15的控制端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控制端连接。电机系统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三可控开关K3接通/断开电机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的回路。对于电机系统而言,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通断来形成脉冲电流,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的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发热,在动力电池内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通断频率(开关频率)来调节脉冲电流的频率。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导通时间(占空比)来调节脉冲电流的大小。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机系统用于驱动车辆前进。当电机系统处于驱动模式下,电机控制器和三相电机进入驱动工作模式,电机控制模块通过PWM控制的方式来控制电机桥臂变换器的六个功率开关(即S11、S12、S13、S14、S15、S16)的通断,进而控制三相电机42输出车辆行驶所需要的扭矩,驱动车辆持续行驶。当电机系统处于脉冲加热模式下,电机控制模块根据控制系统请求的脉冲电流的频率和大小来输出PWM调制信号,控制电机桥臂变换器的六个功率开关的通断;具体地,根据请求的脉冲电流的频率来改变六个功率开关的开关频率,根据脉冲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占空比,占空比越大,输出的脉冲电流越大;当某些功率开关导通时,动力电池脉冲放电并给三相电机42的三相定子绕组L11、L12、L13进行充电,当六个功率开关均断开时,三相电机42的三相定子绕组L11、L12、L13进行放电,通过续流二极管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和脉冲放电的过程就是动力电池脉冲加热过程。在进行脉冲充放电(即脉冲加热)的过程中三相定子绕组L11、L12、L13上的电压矢量方向始终与转子磁场方向平行,脉冲加热过程中三相电机42无扭矩输出。
充电系统包括三相整流器51、三相滤波模块52、三相隔离变压器53和充放电插座54。三相滤波模块52包含三相滤波电感和电容,可以对三相电网输入的电压进行正弦滤波。三相整流器51包括充电控制模块、充电桥臂变换器和第二母线电容C2,充电桥臂变换器包括并联的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第二母线电容C2与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第三相桥臂并联。第一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21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24连接构成,第二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22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25连接构成,第三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23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26连接构成。本实施中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上桥臂功率开关S23、下桥臂功率开关S24、下桥臂功率开关S25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26都为IGBT模块,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上桥臂功率开关S23、下桥臂功率开关S24、下桥臂功率开关S25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26都具有续流二极管。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上桥臂功率开关S23的上端引线并通过第二可控开关K2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正极,下桥臂功率开关S24、下桥臂功率开关S25、下桥臂功率开关S26的下端引线并通过第四可控开关K4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第一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24的连接点)引线连接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一个滤波器的输出端,第二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25的连接点)引线连接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二个滤波器的输出端,第三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23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26的连接点)引线连接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三个滤波器的输出端,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滤波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出端,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插座54,充放电插座54的接入三相电网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3,充电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CAN线连接控制系统3,充电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上桥臂功率开关S21的控制端、上桥臂功率开关S22的控制端、上桥臂功率开关S23的控制端、下桥臂功率开关S24的控制端、下桥臂功率开关S25的控制端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26的控制端连接。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后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控制系统3控制第二可控开关K2和第四可控开关K4接通/断开充电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的回路。对于充电系统而言,充电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上桥臂功率开关S23、下桥臂功率开关S24、下桥臂功率开关S25、下桥臂功率开关S26的通断来形成脉冲电流,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的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发热,在动力电池内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充电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上桥臂功率开关S23、下桥臂功率开关S24、下桥臂功率开关S25、下桥臂功率开关S26的通断频率(开关频率)来调节脉冲电流的频率。充电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21、上桥臂功率开关S22、上桥臂功率开关S23、下桥臂功率开关S24、下桥臂功率开关S25、下桥臂功率开关S26的导通时间(占空比)来调节脉冲电流的大小。
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充电系统用于为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当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且处于充电模式下,三相整流器51、三相滤波模块52和三相隔离变压器53进入工作模式,充电控制模块通过PWM控制的方式来控制充电桥臂变换器的六个功率开关(即S21、S22、S23、S24、S25、S26)的通断,进而输出动力电池充电所需要的功率,对动力电池进行持续充电。当充电系统处于脉冲加热模式下,充电控制模块根据控制系统请求的脉冲电流的频率和大小来输出PWM调制信号,控制充电桥臂变换器的六个功率开关的通断;具体地,根据请求的脉冲电流的频率来改变六个功率开关的开关频率,根据脉冲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占空比,占空比越大,输出的脉冲电流越大;通过控制占空比使得三相整流器51的直流端电压小于交流端电压时,电流由三相电网流入动力电池1,对动力电池1进行脉冲充电,通过控制占空比使得三相整流器51的直流端电压大于交流端电压时,电流由动力电池1流入三相电网,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放电。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和脉冲放电的过程就是动力电池脉冲加热过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上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
如图2、图3所示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采用上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该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包括:
步骤一、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和SOC,从控制系统3处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然后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动力电池的SOC值大于预设的加热启动SOC值SOC1,且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否则执行步骤十八。
步骤三、电池管理系统2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其确定方式属于现有技术),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然后执行步骤五。
步骤五、控制系统3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三可控开关K3闭合,控制第二可控开关K2和第四可控开关K4断开,然后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控制系统3判断车辆是否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即判断是否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七,否则结束。
步骤七、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系统,然后执行步骤八。
步骤八、电机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3,然后执行步骤九;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步骤九、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Ireq>Imax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否则(即Ireq≤Imax1时)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十、控制系统3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2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根据电池状态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然后返回执行步骤四。
步骤十一、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系统,然后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二、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然后执行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四,否则执行步骤十五。
步骤十四、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然后执行步骤十七。
步骤十五、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T2>T1),或者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SOC值SOC2(SOC2<SOC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六,否则返回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六、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然后执行步骤十七。
步骤十七、电机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并退出脉冲加热模式,然后结束(即动力电池的脉冲加热过程结束)。
步骤十八、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九,否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步骤十九、电池管理系统2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然后执行步骤二十。
步骤二十、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然后执行步骤二十一。
步骤二十一、控制系统3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和第四可控开关K4闭合,然后执行步骤二十二;
步骤二十二、控制系统3判断车辆是否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即判断是否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三,否则结束。
步骤二十三、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然后执行步骤二十四。
步骤二十四、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3;充电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Ⅱ得到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2,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2反馈给控制系统,然后执行步骤二十五;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频率-电流表Ⅱ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充电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步骤二十五、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Ireq>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六,否则执行步骤二十七。
步骤二十六、控制系统3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2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根据电池状态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然后返回执行步骤二十。
步骤二十七、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 ,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八,否则执行步骤二十九;其中,max(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大值。
步骤二十八、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max1,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Ireq-Imax1,然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二十九、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 ,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否则执行步骤三十一。
步骤三十、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Imax2,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max2,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一、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 ,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二,否则执行步骤三十三。
步骤三十二、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2,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2,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三、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四,否则执行步骤三十五。其中,min(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小值。
步骤三十四、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0,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五、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六,否则(即Ireq≤min(Imax1,Imax2)时)执行步骤三十七。
步骤三十六、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0,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七、控制系统3记录满足Ireq≤min(Imax1,Imax2)的累计次数n;当n为奇数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Ireq,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0;当n为偶数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0,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Ireq,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八、控制系统3将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发送给电机系统,将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发送给充电系统,然后执行步骤三十九。
步骤三十九、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充电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然后执行步骤四十。
步骤四十、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四十一,否则执行步骤四十二。
步骤四十一、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然后执行步骤四十四。
步骤四十二、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T2>T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四十三,否则返回执行步骤三十九。
步骤四十三、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然后执行步骤四十四。
步骤四十四、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并退出脉冲加热模式,然后结束(即动力电池的脉冲加热过程结束)。
实施例2:如图4所示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2、控制系统3、电机系统、充电系统和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控制端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3。电池管理系统2与动力电池1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监测动力电池1的温度和SOC,电池管理系统2与控制系统3通过CAN线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停止请求和动力电池的温度,电池管理系统2(从控制系统处)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控制系统3能请求电池管理系统2控制动力电池1内的相关继电器闭合,使车辆高压上电。
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1和三相电机42,三相电机42为Y型连接的三相三线制电机,电机控制器41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桥臂变换器和母线电容C,电机桥臂变换器包括并联的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母线电容C与第一相桥臂、第二相桥臂、第三相桥臂并联。第一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11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4连接构成,第二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12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5连接构成,第三相桥臂由上桥臂功率开关S13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连接构成。本实施中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都为IGBT模块,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都具有续流二极管。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的上端引线连接动力电池1的正极,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下端引线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电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CAN线连接控制系统3,电机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上桥臂功率开关S11的控制端、上桥臂功率开关S12的控制端、上桥臂功率开关S13的控制端、下桥臂功率开关S14的控制端、下桥臂功率开关S15的控制端和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控制端连接。三相电机42的第一相定子绕组L11引线并通过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第一个被控端连接第一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4的连接点),三相电机42的第二相定子绕组L12引线并通过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第二个被控端连接第二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5的连接点),三相电机42的第三相定子绕组L13引线并通过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第三个被控端连接第三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连接点)。电机系统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充电系统与电机系统共用电机控制器41。充电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1、三相滤波模块52、三相隔离变压器53和充放电插座54。三相滤波模块52包含三相滤波电感和电容,可以对三相电网输入的电压进行正弦滤波。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一个滤波器的输出端引线并通过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被控端连接第一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4的连接点),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二个滤波器的输出端引线并通过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被控端连接第二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5的连接点),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三个滤波器的输出端引线并通过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被控端连接第三相桥臂的中点(即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与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连接点)。三相滤波模块52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滤波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出端,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插座54,充放电插座54的接入三相电网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3。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后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或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接通/断开动力电池脉冲加热回路。
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通断来形成脉冲电流,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的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发热,在动力电池内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通断频率(开关频率)来调节脉冲电流的频率。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上桥臂功率开关S11、上桥臂功率开关S12、上桥臂功率开关S13、下桥臂功率开关S14、下桥臂功率开关S15、下桥臂功率开关S16的导通时间(占空比)来调节脉冲电流的大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上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
如图5、图6所示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采用上述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该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包括:
步骤一、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和SOC,从控制系统3处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然后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动力电池的SOC值大于预设的加热启动SOC值SOC1,且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否则执行步骤十七。
步骤三、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和动力电池的温度,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控制系统3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和动力电池的温度后,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闭合,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然后执行步骤五;
步骤五、控制系统3判断车辆是否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即判断是否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六,否则结束。
步骤六、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其确定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七。
步骤七、电机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3,然后执行步骤八;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41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步骤八、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Ireq>Imax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九,否则(即Ireq≤Imax1时)执行步骤十。
步骤九、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返回执行步骤七。
步骤十、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十一、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然后执行步骤十二。
步骤十二、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三,否则执行步骤十四。
步骤十三、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十六。
步骤十四、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T2>T1),或者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SOC值SOC2(SOC2<SOC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五,否则返回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十五、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十六。
步骤十六、电机控制器41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电机系统退出脉冲加热模式,然后结束(即动力电池的脉冲加热过程结束)。
步骤十七、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十八,否则返回执行步骤一。
步骤十八、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和动力电池的温度,然后执行步骤十九。
步骤十九、控制系统3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和动力电池的温度后,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闭合,然后执行步骤二十。
步骤二十、控制系统3判断车辆是否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即判断是否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一,否则结束。
步骤二十一、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二十二。
步骤二十二、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Ⅱ得到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2,并将最大脉冲电流Imax1和最大脉冲电流Imax2反馈给控制系统3,然后执行步骤二十三;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41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频率-电流表Ⅱ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41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步骤二十三、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Ireq>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四,否则执行步骤二十五。
步骤二十四、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返回执行步骤二十二。
步骤二十五、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 ,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六,否则执行步骤二十七;其中,max(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大值。
步骤二十六、控制系统3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然执行步骤三十二。
步骤二十七、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二十八,否则执行步骤二十九。其中,min(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小值。
步骤二十八、控制系统3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保持闭合状态,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然后执行步骤三十二。
步骤二十九、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且Imax1<Imax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否则(即Ireq≤min(Imax1,Imax2)时)执行步骤三十一。
步骤三十、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断开,使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然后执行步骤三十二。
步骤三十一、控制系统3记录满足Ireq≤min(Imax1,Imax2)的累计次数n;当n为奇数时,控制系统3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保持闭合状态,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当n为偶数时,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断开,使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然后执行步骤三十二。
步骤三十二、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三十三。
步骤三十三、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四。
步骤三十四、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五,否则执行步骤三十六。
步骤三十五、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六、电池管理系统2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T2>T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三十七,否则返回执行步骤三十三。
步骤三十七、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41,然后执行步骤三十八。
步骤三十八、电机控制器41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退出脉冲加热模式,然后结束(即动力电池的脉冲加热过程结束)。

Claims (9)

1.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采用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2)、控制系统(3)、电机系统、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第四可控开关K4和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2)与动力电池(1)、控制系统(3)连接,第一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第二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第三可控开关K3的控制端和第四可控开关K4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3);
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1)和三相电机(42),电机控制器(41)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桥臂变换器和第一母线电容C1,第一母线电容C1与电机桥臂变换器并联,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上端通过第一可控开关K1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正极,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下端通过第三可控开关K3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电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3),电机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六个控制端连接,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分别连接三相电机(42)的三相定子绕组,电机系统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三相整流器(51)、三相滤波模块(52)、三相隔离变压器(53)和充放电插座(54),三相整流器(51)包括充电控制模块、充电桥臂变换器和第二母线电容C2,第二母线电容C2与充电桥臂变换器并联,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上端通过第二可控开关K2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正极,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下端通过第四可控开关K4的被控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充电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3),充电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六个控制端连接,充电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分别连接三相滤波模块(52)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出端,三相滤波模块(52)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出端,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插座(54),充放电插座(54)的接入三相电网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3),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后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三可控开关K3闭合,控制第二可控开关K2和第四可控开关K4断开,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系统,电机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收到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后与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进行比较: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3)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2)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系统,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电机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并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可控开关K2、第三可控开关K3和第四可控开关K4闭合,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3),充电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Ⅱ得到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2,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2反馈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和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控制系统(3)将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和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分别发送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电机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充电系统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所述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并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频率-电流表Ⅱ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充电系统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3)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和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的具体方式为:
若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3)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2)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若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x,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Ireqx;
若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则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0;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0,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
若Ireq≤min(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3)记录满足Ireq≤min(Imax1,Imax2)的累计次数n;当n为奇数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Ireq,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0;当n为偶数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0,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Ireq;
其中,Ireqx表示脉冲电流参考请求值,0<Ireqx≤Imax1,min(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小值,max(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则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max1,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Ireq-Imax1;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Ireq-Imax2,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max2;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使电机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1= Ireq/2,使充电系统的实际脉冲电流请求值Ireq2= Ireq/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和SOC,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动力电池的SOC值大于预设的加热启动SOC值SOC1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或者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SOC值SOC2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如果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如果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电池管理系统(2)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3);
或者所述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电池管理系统(2)将动力电池的温度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6.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采用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2)、控制系统(3)、电机系统、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和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2)与动力电池(1)、控制系统(3)连接,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控制端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系统(3);
所述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1)和三相电机(42),电机控制器(41)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桥臂变换器和母线电容C,母线电容C与电机桥臂变换器并联,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上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正极,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下端连接动力电池(1)的负极,电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3),电机控制模块的六个控制输出端分别与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六个控制端连接,三相电机(42)的三相定子绕组通过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的被控端连接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电机系统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41)、三相滤波模块(52)、三相隔离变压器(53)和充放电插座(54),三相滤波模块(52)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被控端连接电机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的中点,三相滤波模块(52)的三个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出端,三相隔离变压器(53)的三个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插座(54),充放电插座(54)的接入三相电网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3),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后能对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闭合,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电机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反馈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收到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后与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进行比较: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3)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2)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如果Ireq≤ Imax1,则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41),电机控制器(41)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电机系统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后,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闭合,并在判断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进入脉冲加热模式,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查询频率-电流表Ⅰ得到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1、查询频率-电流表Ⅱ得到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Imax2,并将该最大脉冲电流Imax1和最大脉冲电流Imax2反馈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开闭状态;控制系统(3)将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1),电机控制器(41)根据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给动力电池进行脉冲加热;控制系统(3)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请求或者判断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时,发送脉冲加热停止命令给电机控制器(41),电机控制器(41)在收到脉冲加热停止命令后停止输出对应的电流波形,电机系统和充电系统退出脉冲加热模式;
其中,频率-电流表Ⅰ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41)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电机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频率-电流表Ⅱ为通过标定方式得到且存储在电机控制器(41)内的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与充电系统的最大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3)根据收到的所述最大脉冲电流Imax1、最大脉冲电流Imax2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确定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的开闭状态的具体方式为:
若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3)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或者向电池管理系统(2)发出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电池管理系统(2)在收到电流超出幅值错误提示后,重新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若max(Imax1,Imax2)<Ireq≤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3)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和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
若min(Imax1,Imax2)<Ireq≤max(Imax1,Imax2),则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保持闭合状态,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在Imax1<Imax2时,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断开,使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
若Ireq≤min(Imax1,Imax2),则控制系统(3)记录满足Ireq≤min(Imax1,Imax2)的累计次数n;当n为奇数时,控制系统(3)使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保持闭合状态,控制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断开;当n为偶数时,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三相可控开关K5断开,使第二三相可控开关K6保持闭合状态;
其中,min(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小值,max(Imax1,Imax2)表示取Imax1和Imax2中的较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和SOC,获取充电系统接入三相电网状态;
若充电系统未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且动力电池的SOC值大于预设的加热启动SOC值SOC1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或者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SOC值SOC2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若充电系统已接入三相电网,则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的加热启动温度T1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开启请求;当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加热停止温度T2时,电池管理系统(2)向控制系统(3)发送脉冲加热停止请求;
如果车辆处于高压驻车状态且不存在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进入脉冲加热条件;如果车辆行驶或者出现脉冲加热故障,则表示车辆满足退出脉冲加热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电池管理系统(2)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并将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3);
或者所述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电池管理系统(2)将动力电池的温度与脉冲加热开启请求一并发送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确定脉冲电流频率请求值f和脉冲电流大小请求值Ireq。
CN202110482125.2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Active CN113085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125.2A CN113085659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125.2A CN113085659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659A CN113085659A (zh) 2021-07-09
CN113085659B true CN113085659B (zh) 2022-05-31

Family

ID=7668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2125.2A Active CN113085659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56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2846A (zh) * 2021-08-13 2021-12-10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车辆
CN114142130B (zh) * 2021-11-30 2023-04-2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行车加热控制方法、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116080422A (zh) * 2022-02-17 2023-05-09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5377555A (zh) * 2022-04-26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6370B (zh) * 2022-07-29 2022-10-28 长安新能源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池脉冲加热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5364A (ja) * 2006-05-30 2007-12-1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供出可能電流予測装置及び電源制御装置
CN202423513U (zh) * 2011-12-28 2012-09-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装置
CN104249629B (zh) * 2013-06-28 2016-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
CN105543745B (zh) * 2015-12-18 2017-08-29 燕山大学 一种脉冲电流辅助对铜管中频感应加热处理的装置
CN106655354A (zh) * 2016-11-28 2017-05-10 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远程无线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347924B (zh) * 2018-12-21 2022-09-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加热方法及充放电方法
CN111347893B (zh) * 2018-12-21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电路、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及加热方法
RU2699241C1 (ru) * 2019-02-07 2019-09-04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внедренческая фирма «ТермоЭкспрессКонтроль»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лагометри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жидкостей
CN109969040A (zh) * 2019-04-28 2019-07-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加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550077B (zh) * 2019-09-25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212579671U (zh) * 2020-05-29 2021-0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电路、电池充电和自加热集成电路和车辆
CN111660875B (zh) * 2020-06-0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5659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565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11660875B (zh)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8772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多模式功率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EP2804779B1 (en) Electric vehicle running control system
CN111434513B (zh) 一种车辆及其能量转换装置与动力系统
CN11308551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脉冲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EP2804780B1 (en) Electric vehicle running control system
CN113752875B (zh) 车辆电池加热装置和方法、车辆
WO2018070496A1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CN110601525B (zh) 新能源汽车集成车载充电变换系统
CN111391717B (zh) 能量转换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2653165A (zh) 基于高压直流微网的灵活复用型光储充智慧充电站
CN115085347A (zh) 储能功率模块以及储能系统
CN111244992A (zh) 一种混合储能单元、级联型变流系统及其充放电控制方法
CN216819454U (zh) 储能功率模块以及储能系统
US11984746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N213734669U (zh)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2224058B (zh)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112224064B (zh)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0951695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多模式功率转换器
CN216942773U (zh) 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载控制系统
CN210327401U (zh) 一种多向功率流隔离式多端口变流器
CN115782692A (zh) 电池控制电路、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3928183A (zh) 车辆、能量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955117B (zh) 一种用于桥接新能源发电、储能与微电网的直流电源变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