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7033B -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7033B
CN113077033B CN202010005359.3A CN202010005359A CN113077033B CN 113077033 B CN113077033 B CN 113077033B CN 202010005359 A CN202010005359 A CN 202010005359A CN 113077033 B CN113077033 B CN 113077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abel
fibers
tensile strength
elastic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53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7033A (zh
Inventor
陈征
王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wle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wle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wle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wle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53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7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7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7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7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7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标签,其包括第一基体(1)和一根或多根直的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1至300微米,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500MPa。所述纤维(2)制备难度大,难以仿制,其具有金属光泽,并且弯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便于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就能进行真伪的检验。本申请同时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标签的防伪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弹性形变强度高的金属纤维的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防伪技术已不能满足高科技防伪的需求。
传统防伪手段为荧光纤维、激光标签、查询式数码防伪标签、纹理防伪标签、电子射频标签技术等。
荧光纤维:防止门槛极低,很难起到防伪效果。
激光标签:消费者也没有辨认标签真假的能力,标签也易于伪造,在缺乏可对比性的情况下,60%的伪造品与100%真品难以分别;其次是温变标签,消费者虽然易于识别但也易于伪造。
查询式数码防伪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查询数码标签的真伪,但由于防伪数码只是印刷在纸张表面,因此其本身很容易被伪造。
纹理防伪标签:纹理防伪是以包装材料本身固有的斑纹记号为防伪识别标记的一种防伪技术。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传真、电话查询档案、辨别真伪。随机原理上提高了伪造难度。但是大众识别难度较高。
电子射频标签技术:通过在产品、包装等附上RFID防伪标签,消费者即可以使用RFID读取设备自动扫描进行真伪鉴别,与纹理防伪、安全线防伪结合后,将会使消费者真正放心、舒心购物。RFID难以被仿造,但是需要专业仪器识别。
综上所述,防伪领域持续地需要开发更为安全、可靠,并且易于识别的防伪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采用弹性形变强度高和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作为防伪材料,提供了安全可靠并且易于识别的防伪标签和方法。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如下内容:
实施方式1.一种标签,其包括第一基体和一根或多根直的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的固定部分和与所述基体不连接的自由部分,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至300微米,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500MPa。
实施方式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600MPa,大于等于700MPa,大于等于800MPa,大于等于900MPa,大于等于1000MPa,大于等于1200MPa,大于等于1500MPa,大于等于2000MPa,大于等于2500MPa。
实施方式3.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自由部分的长度为1至100mm,例如2至50mm,例如3至30mm,例如5至10mm。
实施方式4.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塑料、纸、布、玻璃、木头、金属等。
实施方式5.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为非晶纤维。
实施方式6.根据实施方式5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平行设置在所述标签中。
实施方式7.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落入以下范围中的至少一个:1至10微米,5至20微米,10至30微米,10至50微米,20至80微米,30至100微米,50至300微米。
实施方式8.一种防伪方法,其包括:
步骤1.提供与防伪标签固定连接的商品,所述防伪标签的结构和/或外观与实施方式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一致,
步骤2.如果所述标签的纤维的自由部分不包含自由端部,则从所述自由部分上剪断所述标签,从而使得所述纤维具有自由端部,
步骤3.通过拨动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使其弯曲,
步骤4.释放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
步骤5.根据所述纤维的恢复情况判断标签的真伪。
实施方式9.根据实施方式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弯折的角度达到150度以上,优选170度以上,优选约180度。
实施方式10.一种商品,其连接有根据实施方式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
实施方式11.根据实施方式10所述的商品,其中所述标签的第一基体粘贴于所述商品,从而完成所述的连接。
本申请的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具有高拉伸强度和金属光泽的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制备难度大,难以仿制,其具有金属光泽,并且弯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便于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就能进行真伪的检验。该防伪标签实现了高防伪性能和易识别二者兼得的防伪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至9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和11的示意图;
图3是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图4是非晶纤维应力应变曲线。
附图标记
1-第一基体,2-纤维,23-固定部分,24-自由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除非特别指出或者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含义,否则各个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理解的含义。
本申请中的术语“拉伸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永久形变和破坏的能力,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断裂拉伸强度。在弹性形变区内的拉伸强度越大,表示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形变的能力越强,拉伸强度的测定按照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如图3所示为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普通的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在弹性阶段,应力与试样的应变成正比,应力去除,变形消失,即试样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屈服点σy为材料的弹性极限,它表示材料保持完全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超过屈服点后,继续施加应力,如果应力卸载后,试样的变形只能部分恢复,而保留一部分残余变形,即塑性变形,这说明金属的变形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
图4为非晶纤维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不同直径CoFeSiB非晶纤维的测试结果,样品1直径100微米,样品2直径30微米。非晶纤维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几乎都处于弹性形变区。两个非晶纤维样品保持弹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均高于600MPa。非晶纤维是本发明的优选材料。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标签,其包括第一基体和一根或多根直的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的固定部分和与所述基体不连接的自由部分,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至300微米,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500MPa。本申请的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当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较大的情况下,纤维在被临时弯折后,能够几乎完全恢复,而不产生永久性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600MPa,大于等于700MPa,大于等于800MPa,大于等于900MPa,大于等于1000MPa,大于等于1200MPa,大于等于1500MPa,大于等于2000MPa,大于等于2500MPa。在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参数越大的情况下,纤维显示出的“在被临时弯折后,能够几乎完全恢复,而不产生永久性的弯折”的性能也更加明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的自由部分的长度为1至100mm,例如2至50mm,例如3至30mm,例如5至10mm。自由端的长度没有限制,但是基于本发明应用的原因,自由端的长度设置为以上长度比较合适。
所述的基体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能够获得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塑料、纸、布、玻璃、木头、金属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为非晶纤维。非晶纤维具有所限定的特殊性质,特别适合用于制备本发明的产品。非晶纤维的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能够达到大于等于600MPa,大于等于700MPa,大于等于800MPa,大于等于900MPa,大于等于1000MPa,大于等于1200MPa,大于等于1500MPa,大于等于2000MPa,大于等于2500MPa。
本申请中的术语“非晶纤维”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一般而言,它是指一种合金纤维,其含有多种合金元素,例如Co,Fe,Mn,Ni,Si,B,C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等。非晶纤维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参数符合限定即可。一般而言,制备非晶纤维的方法包括泰勒法、内园水纺法和熔体提拉法。通过使用泰勒纺丝法制得的非晶纤维直径为10-50微米,具有玻璃玻璃包覆层。在本申请中,术语“泰勒纺丝法”或者“泰勒法”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术语,是指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纺丝的方法:
1.首先提供具有所需成分的母合金棒,并选取与之匹配的玻璃管,母合金的熔点和玻璃管的软化温度的差值高于50℃并低于500℃;
2.将母合金棒插入玻璃管底部;
3.采用高频感应炉熔化母合金棒底部;
4.利用熔化的母合金将玻璃管软化;
5.采用拉拔方式将丝拔出;
6.通过快速凝固的方式使得处于熔融状态的母合金冷却,形成非晶态合金丝。
该方法还可以继续包括以下步骤:
7.将丝材卷绕在收丝辊上,丝材的卷取速度保持线速度恒定,线速度范围10-100米/分钟;
8.通过调节给料速度、温度等参数,保持拉拔过程的稳定,实现丝的连续化制备。
具体的泰勒法的相关信息可以参考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399245.6。
熔体提拉法是制备非晶纤维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其制备的非晶纤维直径为10-50微米,不具有玻璃包覆层。在本申请中,术语“熔体提拉法”是指通过如下步骤制备非晶纤维的方法:
本申请中非晶裸纤维采用熔体提拉法制备,具体如下:
1.首先提供具有所需成分的母合金棒;
2.利用感应加热或激光加热的方式熔化母合金,使得母合金上端形成一个稳定的熔潭;
3.由机械装置向上给进母合金,同时利用导向装置与母合金连接的部位对母合金进行冷却,防止母合金顶端以外的部分熔化;
4.采用边缘为锥状的高速旋转的铜轮对熔化的母合金进行切削,得到非晶裸纤维。
具体的熔体提拉法的相关信息可以参考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399262.X。
内圆水纺法是制备非晶纤维的第三种方法,其制备的非晶纤维直径为80-200微米,不具有玻璃包覆层。
在本申请中,术语“内圆水纺法”是指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纺丝的方法:
1.首先提供具有所需成分的母合金棒;
2.在高速旋转的鼓轮内加入冷却水,使得冷却水在鼓轮的内壁同步旋转;
3.将母合金放入喷嘴当中,利用感应加热方式熔化母合金;
4.在喷嘴内充入高压气体,将熔化的母合金喷入水中快速凝固,制备出非晶裸纤维。
具体的内圆水纺法的相关信息可以参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520399257.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平行设置在所述标签中。所述纤维的平行设置并不是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必要前提,一些其他特定的设置例如将多根所述纤维排列成扇面形状等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纤维平行设置于标签中,纤维之间相互不缠绕或堆叠,比较容易设置,也容易进行防伪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的直径落入以下范围中的至少一个:1至10微米,5至20微米,10至30微米,10至50微米,20至80微米,30至100微米,50至300微米。纤维的直径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直径。本申请对于纤维直径没有特别限制。纤维直径越细,越难以制备。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伪方法,其包括:
步骤1.提供与防伪标签固定连接的商品,所述防伪标签的结构和/或外观与本申请所公开的任一项所述的标签一致;
步骤2.如果所述标签的纤维的自由部分不包含自由端部,则从所述自由部分上剪断所述标签,从而使得所述纤维具有自由端部;
步骤3.通过拨动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使其弯折;
步骤4.释放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
步骤5.根据所述纤维的恢复情况判断标签的真伪。
本发明的防伪方法简单易行,无需专门的工具即可达到防伪检测的目的,商品的购买者在进行防伪检测时,还能体会一种乐趣,是一种非常好的防伪检测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标签和商品之间的并不必须是一体的,即使是单独出售的防伪标签,例如衣服的吊牌、大闸蟹的防伪标签,只要采用了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方案,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披露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未经创造性劳动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弯折的角度达到150度以上,优选170度以上,优选约180度。对于检测时弯折的角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弯折的角度越大,越能够看出本发明的标签区别于其他标签的性能,从而更加能够显示出防伪标签的防伪效果。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商品,其连接有本申请所公开的任一项所述标签。本发明的商品连接有本发明的防伪标签,商品的购买者容易通过简单的检测方法来辨别真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标签的第一基体粘贴于所述商品完成连接。
本申请的标签制作方法非常简单,采用粘合剂将基体与纤维按照要求进行粘结即可完成。
以上所述的范围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通过下面实施例,能够更容易理解本申请。
实施例
实施例1(304不锈钢,视觉上是金属,直径30微米,长度100mm,直接就是弯曲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304不锈钢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3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0mm,呈弯曲状,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93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呈弯曲状,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呈弯曲状,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2(304不锈钢,视觉上是金属,直径30微米,长度10mm,弯折90度和180度不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304不锈钢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3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93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3(304不锈钢,视觉上是金属,直径100微米,长度100mm,直接就是弯曲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304不锈钢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10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0mm,呈弯曲状,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93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呈弯曲状,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呈弯曲状,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4(304不锈钢,视觉上是金属,直径100微米,长度10mm,弯折90度和180度不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304不锈钢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10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93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5(304不锈钢,视觉上是金属,直径200微米,长度100mm,弯折90度和180度不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304不锈钢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20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93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6(304不锈钢,视觉上是金属,直径200微米,长度10mm,弯折90度和180度不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304不锈钢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20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193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虽然有金属光泽,但经弯折后有折痕,并未完全恢复原状,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7(塑料)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简易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塑料制成的5根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200微米,所述纤维2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0mm。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未完全恢复原状,并且所述纤维2并没有金属光泽,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未完全恢复原状,并且所述纤维2并没有金属光泽,无法达到辨别真伪的效果。
实施例8(内圆水纺法非晶纤维,视觉上是金属,直径30微米,长度30mm)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非晶纤维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30微米,采用内圆水纺法制备,所述纤维2包括平行设置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30mm,肉眼观察为直的,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700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实施例9(内圆水纺法非晶纤维,视觉上是金属,直径30微米,长度10mm,弯折90度和180度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非晶纤维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30微米,采用内圆水纺法制备,所述纤维2包括平行设置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700MPa。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实施例10(内圆水纺法非晶纤维,视觉上是金属,直径100微米,长度100mm,弯折90度和180度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非晶纤维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100微米,采用内圆水纺法制备,所述纤维2包括平行设置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900MPa。
从所述自由部分24上剪断所述标签,从而使得所述纤维2具有自由端部,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实施例11(内圆水纺法非晶纤维,视觉上是金属,直径100微米,长度10mm,弯折90度和180度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其包括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第一基体1、由非晶纤维制成的10根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2,所述纤维2的直径为100微米,采用内圆水纺法制备,所述纤维2包括平行设置与所述第一基体1连接的固定部分23和与所述第一基体1不连接的自由部分24,所述纤维2的自由部分24的长度为10mm,所述纤维2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900MPa。
从所述自由部分24上剪断所述标签,从而使得所述纤维2具有自由端部,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9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拨动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使所述纤维2弯折180度,然后释放所述纤维2的自由端,用肉眼观察所述纤维2弯折点,可以发现所述纤维2弯折后完全恢复原状,且具有金属光泽,具有高识别性,大众在不借助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能进行真伪的检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5)

1.一种标签,其包括第一基体和一根或多根直的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的固定部分和与所述基体不连接的自由部分,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至300微米,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500Mpa,所述纤维的自由部分的长度为2至100mm,所述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为非晶纤维,从而使得通过拨动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使其弯折,弯折的角度达到150度以上,然后释放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能够根据所述纤维的恢复情况判断标签的真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6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自由部分的长度为2至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塑料、纸、布、玻璃、木头、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金属光泽的纤维平行设置在所述标签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至1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70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80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90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1000MP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1200MPa。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1500MPa。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2000MPa。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于弹性形变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强度为大于等于2500MPa。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自由部分的长度为3至3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自由部分的长度为5至1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5至20微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0至30微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10至50微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20至80微米。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30至100微米。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直径为50至300微米。
23.一种防伪方法,其包括:
步骤1.提供与防伪标签固定连接的商品,所述防伪标签的结构和/或外观与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一致,
步骤2.如果所述标签的纤维的自由部分不包含自由端部,则从所述自由部分上剪断所述标签,从而使得所述纤维具有自由端部,
步骤3.通过拨动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使其弯折,弯折的角度达到150度以上,
步骤4.释放所述纤维的自由端部;
步骤5.根据所述纤维的恢复情况判断标签的真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弯折的角度达到170度以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弯折的角度达到180度。
CN202010005359.3A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Active CN113077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359.3A CN113077033B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359.3A CN113077033B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7033A CN113077033A (zh) 2021-07-06
CN113077033B true CN113077033B (zh) 2024-04-30

Family

ID=7660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5359.3A Active CN113077033B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703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068A (ja) * 1997-06-27 1999-01-19 Oji Paper Co Ltd 真正さをチェック可能な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70040A (ja) * 1998-12-03 2000-06-20 Nippon Seisen Co Ltd 超弾性繊維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763310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807127A (zh) * 2006-01-12 2006-07-26 周用金 书画作品定点隐藏高强纤维线防伪鉴定法
CN101302732A (zh) * 2007-05-09 2008-11-12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复合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64945A (zh) * 2008-04-23 2009-10-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扁平的承印物上制造安全特征的方法
CN106245435A (zh) * 2016-07-07 2016-12-21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纤维及其制作方法、安全物品和物品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068A (ja) * 1997-06-27 1999-01-19 Oji Paper Co Ltd 真正さをチェック可能な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70040A (ja) * 1998-12-03 2000-06-20 Nippon Seisen Co Ltd 超弾性繊維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763310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807127A (zh) * 2006-01-12 2006-07-26 周用金 书画作品定点隐藏高强纤维线防伪鉴定法
CN101302732A (zh) * 2007-05-09 2008-11-12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复合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64945A (zh) * 2008-04-23 2009-10-2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扁平的承印物上制造安全特征的方法
CN106245435A (zh) * 2016-07-07 2016-12-21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纤维及其制作方法、安全物品和物品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7033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28900B2 (en) Ferromagnetic fibers having use in electronical article surveillan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1576536B1 (en) A tamper-indicating rfid antenna
CN209353162U (zh) 线串防伪印刷物及其承印材料
US6441737B1 (en) Glass-coated amorphous magnetic microwire marker for article surveillance
WO2019134431A1 (zh) 手撕纹理防伪方法及其产品和材料
CN211319264U (zh) 一种具有单基体的防伪标签和包含它商品
CN113077033B (zh) 一种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US7897528B2 (en) Heat resistant labels
CN107316075A (zh) 珠宝身份追溯物证一体多维绑定防伪方法及套件
CN211319275U (zh) 一种具有双基体的防伪标签和包含它的商品
CN211455115U (zh) 一种防伪标签和包含它的商品
CN211319267U (zh) 一种含有基体和纤维的编码的防伪标签和包含它的商品
CN211319266U (zh) 一种编码的防伪标签和包含它的商品
CN211928907U (zh) 一种具有双基体的编码的防伪标签和包含它的商品
CN113077027A (zh) 一种具有单基体的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CN113077708A (zh) 一种具有双基体的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CN113077028A (zh) 一种编码的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CN113077029A (zh) 一种含有基体和纤维的编码的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CN113077032A (zh) 一种具有双基体的编码的防伪标签和防伪方法
RU2638848C1 (ru) Ценный документ, защищённый от подделки, и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его подлинности
EP1259837A1 (fr) Systeme et procede d'authentification d'articles manufactures munis de marquages magnetiques
CN201084330Y (zh) 结构纹理防伪标识物
CN11246508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伪白酒包装及防伪系统
CN100511334C (zh) 一种无结线穿式防伪的铅封方法和装置
WO2023065286A1 (zh) 可动纹理防伪方法及标识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