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6154A -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6154A
CN113076154A CN202010005373.3A CN202010005373A CN113076154A CN 113076154 A CN113076154 A CN 113076154A CN 202010005373 A CN202010005373 A CN 202010005373A CN 113076154 A CN113076154 A CN 113076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application
preview
interfac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53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6154B (zh
Inventor
孙晓康
王宗波
黄雪妍
徐羽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007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1869A/zh
Priority to CN202010005373.3A priority patent/CN11307615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3688 priority patent/WO2021135354A1/zh
Priority to EP20909356.6A priority patent/EP406808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076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6154A/zh
Priority to US17/857,948 priority patent/US2022033468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6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6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应用场景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分屏操作比较复杂,不够直观,用户较难发现的问题。其中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多个应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Description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多应用场景下进行分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应用切换是终端用户经常会使用的操作之一,用户经常会打开多个应用,然后唤起多应用切换,从当前应用切换到其他应用。同时,用户经常需要将多个应用同时显示在一个界面上,比如用户一边看电影一边聊天。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分屏技术。分屏技术就是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两个应用,并且两个应用同时运行,互不影响,避免用户来回切换应用。现有的分屏技术包括:
a)A系统可以在多应用切换的界面中,通过长按一个应用预览卡片,并拖动到屏幕两边的激活区域进行上下分屏,然后继续通过多应用切换界面选择另一个分屏的应用。分屏完成后,滑动应用分割线可以调整分屏界面的显示比例;
b)B系统的分屏是通过屏幕底部的Dock栏,长按应用图标拖动到两侧,可以实现分屏操作。分屏完成后,滑动应用分割线可以调整分屏的显示比例;
c)C系统可以在多应用切换的界面中,长按应用图标展开菜单,然后选择分屏选项进行分屏操作。分屏完成后,滑动应用分割线可以调整分屏的显示比例;
d)还有一些定制化的系统,在多应用切换界面中,支持分屏的应用的预览界面右上角会显示分屏图标,点击所述分屏图标,则所述支持分屏的应用以半屏显示,其他应用图标显示在下半屏,点击另一个应用图标,则所述另一个应用在下半屏显示。
但是现有技术有如下缺点:现有产品在多应用切换的界面中,需要进行较复杂的操作来完成分屏操作。无论是菜单选择还是长按拖动到特殊激活区域的方法都不够直观,用户较难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应用场景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应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分屏操作比较复杂,不够直观,用户较难发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应用场景下分屏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多个应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通过该方法,用户分屏操作更直观、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所有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所述预览卡片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或者其他排列方式,本发明不做限制。所述预览卡片为一个应用退出当前应用界面时生成的卡片,所述退出当前应用界面包括回到主屏幕或唤起多应用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一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当拖动位置进入到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二预览卡片的边界位置时,显示第二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支持两个以上的应用进行分屏,在这种实现方式下,用户可以继续长按并拖动第三预览卡片、第四预览卡片等多个预览卡片进入已分屏的应用界面,所述多应用分屏界面的显示需要根据分屏的应用个数适应性调节应用界面的显示比例。
通过该方式,用户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分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拖动到指定位置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只接收到一个预览卡片的拖动到指定位置指令时,显示的第二界面中的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另一个显示区域显示主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只接收到一个预览卡片的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时,显示的第二界面中的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另一个显示区域显示主界面。
通过前述两种方法,用户分屏操作更直观、方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对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在只接收到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后接收到对分屏按钮或者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时,显示的第二界面中的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另一个显示区域显示主界面。
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多个应用的分屏,且允许在第二界面上,同时存在多个分屏卡片,更加灵活;本实施例提供了先选中应用再触发分屏的操作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应用个数来确定要将屏幕分为多少个部分。相对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方式,先拖入一个应用,多应用分屏界面按照二分屏来显示,再拖入一个应用,多应用分屏界面按照三分屏来显示,依次类似,本实施例的操作更加方便、简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在这种实现方式下,所述滑动动作的距离、时长、或力度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至少一个显示区域的大小成正比。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只接收到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时,显示的第二界面中的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另一个显示区域显示主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可以是接收双指同时分别滑动所述预览卡片中两个预览卡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支持两个以上的应用进行分屏,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接收多个手指同时分别滑动多个所述预览卡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在这种实现方式下,所述滑动动作的距离、时长、或力度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至少一个显示区域的大小成正比。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第二界面中的显示区域大小有差异的效果,而不是第二界面的显示区域均为大小一致的显示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显示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其中,所述拖动可以是直接拖动,也可以是激活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的移动属性后再拖动,激活卡片的移动属性可以通过长按卡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本发明不做限制。
分屏后显示的第二界面为包含多个应用的分屏界面。可以理解的是,分屏后,屏幕显示的是多应用分屏卡片(如图19图4),需用户点击该卡片后再显示多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9图5)还是直接显示多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9图5),是由电子设备的实现决定,本发明不做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可折叠使得折叠屏分为多个显示区域,每个显示区域称为一个屏。例如,该电子设备可沿折叠边或折叠轴折叠形成第一屏和第二屏。实际应用中,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折叠屏是朝外翻折的电子设备,另一类为折叠屏是朝内翻折的电子设备。其中,以电子设备被折叠后形成第一屏和第二屏为例,朝外翻折的电子设备被折叠后,第一屏和第二屏相背对。朝内折叠的电子设备被折叠后,第一屏和第二屏相对。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在第一屏或第二屏显示界面;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在第一屏和第二屏显示界面。其中,对电子设备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介绍可以参考以下描述。
一般而言,带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包括朝外翻折的电子设备和朝内翻折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和第二屏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180°]。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α∈[0°,P],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如果α∈(P,18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者,如果α∈[0°,P),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如果α∈[P,18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其中,P是预设角度阈值。P可以是根据大量用户使用折叠屏的使用习惯确定的;或者,P可以由用户在电子设备中设定。
在这种实现方式下,所述折叠屏场景下,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的方式与前述方式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叠场景下第二界面的显示包括:
a)当所述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与非折叠屏手机的显示一致,所述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屏或第二屏显示界面;
b)当所述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分别显示在所述折叠屏的第一屏和第二屏,第一屏和第二屏显示的内容不同;
c)在所述折叠屏展开过程中即由折叠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一个屏切换为两个屏;在所述折叠屏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两个屏切换为一个屏。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以第一屏和第二屏的夹角α=0°时,手机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屏和第二屏的夹角α=180°时,手机处于展开状态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当手机的角度处于(0°,180°)表示手机处于展开过程或折叠过程,手机第一屏和第二屏之间的夹角从0°逐渐增大变为180°的过程称为手机的展开过程,手机第一屏和第二屏之间的夹角从180°逐渐减小变为0°的过程称为手机的折叠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含至少一个分屏卡片,所述分屏卡片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其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替换或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替换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包括:接收对第三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所述第三预览卡片不是所述分屏卡片,当所述第三预览卡片被拖动到所述分屏卡片的一个显示区域时,替换所述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以两分屏为例,所述被替换的显示区域上的应用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若是N分屏,所述N分屏是指N个应用进行分屏,同时显示在屏幕上,则所述替换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包括接收对第(N+1)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所述第(N+1)预览卡片不是所述分屏卡片,根据第(N+1)预览卡片在分屏卡片上停留的显示区域替换所述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所述被替换的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
所述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包括接收对所述分屏卡片中任意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的拖动指令,当所述应用被拖动到公共区域时,所述应用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其中所述公共区域为无预览卡片和分屏卡片的区域。所述被拖动的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释放后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若所述第二界面中的显示区域显示了N个应用,则释放后的第二界面包含了未(N-1)个显示区域;若所述第二界面中的显示区域显示了两个应用,则另一应用也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所述显示第二界面包括: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比如,可以针对过去一段时间内记录的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所述模型用于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然后通过所述机器学习模型对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进行布局。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的方式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可以识别折叠屏屏幕的不同状态,实现多个应用分屏后在折叠屏上的显示。本实施例可以记录用户对特定应用的分屏习惯,将特定应用显示在用户习惯的位置,用户体验更佳。
第二方面,针对本发明提供的每种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实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模块。该模块的实现可以是软件或软硬结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运行数据,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上的图形用户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时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应用场景下分屏的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应用场景下分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应用预览卡片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长按预览卡片A后激活预览卡片A的移动属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览卡片横向排列、应用上下分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拖动应用A的预览卡片至未在屏幕上显示的预览卡片E上进行分屏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览卡片横向排列、应用左右分屏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4分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整分屏应用卡片上下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完成分屏操作后,显示应用分屏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应用界面存在多个多应用分屏卡片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击多应用分屏卡片后显示多应用分屏界面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替换分屏应用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释放分屏应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拖动应用的预览卡片到分屏激活区域或者分屏图标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击应用预览卡片右上角的复选框选中应用再进行分屏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击应用预览卡片右上角的复选框选中应用再进行分屏的结果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向下滑动应用的预览卡片触发分屏、显示分屏界面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指同时滑动应用预览卡片触发分屏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向下滑动应用的预览卡片触发三分屏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距离与分屏卡片在屏幕上显示大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状态的分屏屏幕显示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开状态的分屏屏幕显示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开过程的分屏屏幕显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和/或”或字符“/”,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或A/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电视机以及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所述电子设备通常支持多种应用程序,例如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网络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将多个应用程序同时显示在一个界面上,比如用户一边看电影一边聊天。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应用场景下进行分屏的装置示意图200,包括接收模块210和显示模块220。
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第一指令;具体的,所述第一指令可以是唤起多应用切换的指令。接收模块210,还用于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具体地说,接收模块210接收的指令的输入方式可以包括触摸、手势等。例如,接收模块21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屏幕,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比如拖动预览卡片的指令。
显示模块220,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显示模块2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唤起多应用切换的操作指令后,显示模块220显示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所述界面可以通过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或电子纸显示器来显示第一界面,第二界面或者显示与用户交互的信息,包括用户可观看的内容(例如,文本、图像、视频、图标、符号等)。
显示模块220还可以包括学习模块221,所述学习模块221用于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通过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可以了解用户的分屏习惯,在分屏时根据所述学习模块统计的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
下面详细介绍多应用场景下进行分屏的方法。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301-S304。
步骤S301:接收第一指令。
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手机中可以安装多个应用,并在手机的主屏幕(homescreen)上显示这些应用的应用图标。一个应用的应用图标是该应用的启动入口,应用图标还可以称为该应用的入口元素等。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可以是嵌入式应用(即手机系统应用),也可以是可下载应用。手机主屏幕上包括导航栏(Navigation Bar),导航栏是手机屏幕底部的快捷按钮栏,一般以虚拟按键的形式出现在手机屏幕最底端。导航栏上默认包含三个按钮,导航栏中包括Back键、Home键、最近(Recent)键。其中Back键用于返回上一界面,Home键用于返回桌面,Recent键用于显示最近使用过的应用程序。或者,上述主屏幕中也可以不包括导航栏。导航栏中按键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实现。
具体的,在日常使用场景中,用户经常会打开多个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最近键或者手势唤起多应用切换。所述的多应用为用户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程序。
步骤S302: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
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所有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以下将以预览卡片的排列方式为横向排列或纵向排列为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户通过最近键唤起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程序,例如,手机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包括A设置应用、B微信应用、C QQ应用,则用户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如图4所示,图4中a/b为预览卡片横向排列示意图,图4中c为预览卡片纵向排列示意图。
步骤S303: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
所述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的方式包括:
a)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一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
其中,方式a的具体操作请参考实施例一。
b)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拖动到指定位置指令;
c)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
其中,方式b/c的具体操作请参考实施例二。
d)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对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
其中,方式d)具体的操作请参考实施例三。
e)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其中,滑动动作的方向可以为向下滑,向上滑,向左滑,向右滑,本发明不做限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与关闭应用的动作不冲突这个因素。
f)接收双指同时分别滑动所述预览卡片中两个预览卡片的指令。这种方式下,也可以是多个手指同时分别滑动多个预览卡片来触发分屏,比如食指滑动第一预览卡片,中指滑动第二预览卡片,无名指滑动第三预览卡片,以此类推,本发明不做限定。
其中,方式e)f)的具体操作请参考实施例四。
步骤S304: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可选的,在显示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
第二界面的显示区域可以是上下排布,也可以是左右排布,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在显示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可以移动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在第二界面上的位置,在释放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前可以预览分屏效果。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进行说明,其中,电子设备将以手机为例。其中,实例一至实例四为非折叠屏场景下的分屏。实例五为折叠屏场景下应用多应用分屏。
实施例一:多应用场景下,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一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当拖动位置进入到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二预览卡片的边界位置时,显示第二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以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的长按指令激活移动属性、当拖动触点位置进入到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二预览卡片的边界位置且停留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时,显示第二界面,所述预设时长由所述电子设备定义。
步骤一至二:接收第一指令,以唤起多应用指令为例;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所有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
以用户在手机上打开A、B、C、D、E 5个应用并且暂未关闭为例,用户通过最近键或者手势等方式唤起多应用切换。用户唤起多应用切换后,手机屏幕上显示这5个应用的预览卡片。需要说明的是,多应用预览卡片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发明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预览卡片上的字母A、B、C等仅为标识,并不代表界面上实际显示的内容,预览卡片上的手指也仅为示意。
如图4所示,为多应用预览卡片的排列方式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4中a、b、c仅是列举了几种可能的多应用预览卡片排列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4中的a部分:显示方式为横向排列,其中最近一次操作的应用程序A排布在正中,其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B、C平均分布在A两边;
如图4中的b部分:显示方式也是横向排列,与a部分显示方式类似,但是每个卡片的显示窗口大小不是平均分配的;
如图4中的c部分:显示方式为纵向排列。
步骤三至四: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以长按并拖动指令为例。如图5所示,为长按预览卡片A后激活预览卡片A的移动属性示意图。其中,预览卡片横向排列,当前可视的界面为图5中最右侧灰框A,B左侧部分以及C、D、E的预览界面仅是示意。
长按应用程序A的预览卡片,激活此卡片的移动属性。此时,可以自由移动应用程序A的预览卡片的位置。如图5中右侧a所示。
如图6所示,为预览卡片横向排列、应用上下分屏的示意图。
假设用户计划将应用A和应用C进行分屏。当接收到长按并拖动应用程序A的预览卡片至应用C的预览卡片处的指令时,若停留超过预设时长例如1秒钟后,出现两个卡片融合的动画,根据应用程序A的预览卡片拖入应用C的预览卡片中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上下分屏中显示的内容:
若应用A的预览卡片在应用C的预览卡片的上半部分,则第二界面中应用A出现在上方,反之则出现在下方。如图6右侧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下分屏或者左右分屏或者其他分屏方式,不同的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不同的设定,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用户可能想将应用A与应用E进行分屏显示,而当前应用E并未在屏幕上显示,因此用户无法直接将应用A的预览卡片直接拖动到应用E的预览卡片的边界内,此时,可以以应用C和应用D之间的边界线为界,将应用A的预览卡片拖动过此界线,即从图6左图的状态移动到如图7左一的状态,各应用预览卡片进行轮换显示,即C向右移,D移到C的位置,E移到D的位置,依次类推,当E出现在图7左二所示的位置上时,将应用A的预览卡片拖入应用E的预览卡片所在的位置,如图7右二所示,释放A卡片后,应用A、应用E呈现为分屏卡片,如图7右一所示。
如图8所示,为预览卡片横向排列、应用左右分屏的示意图。
对于默认采用左右分屏的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分屏原理与上下分屏相同,可拖动应用A的预览卡片进入应用C的预览卡片的左右部分来决定分屏后应用A的出现位置。如图8所示,将应用A的预览卡片拖动到应用C的预览卡片的左半部分,则分屏后应用A出现在左方,应用C出现在右方。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扩展到4分屏的情况,如图9所示。完成一个分屏的操作后,还可以继续在其余3个格子里进行应用分屏,方法同上。
当分屏操作完成后,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如图11中的左图,为两个显示区域的例子。此时,点击此卡片,即可进入应用分屏的界面,如图11中的右图。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在第二界面同时存在多个多应用分屏卡片,点击不同的多应用分屏卡片,进入不同的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2左图所示,通过两次上述步骤,当前的多应用界面存在A、C分屏卡片和B、D分屏卡片。
如果接收到A、C分屏卡片的选择指令,则显示A、C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2所示。
如果接收到D、B分屏卡片的选择指令,则显示D、B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3所示。
可选的,系统可以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例如,可以在显示模块中设置一个学习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行为规律,所述的行为规律包括当针对应用A、B进行分屏时,用户都将应用A、应用B分别放在第二界面的哪个位置。通过对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的统计,比如统计排布位置的频率,学习到用户习惯,后续在分屏时根据用户习惯将应用排布在相应的位置。比如应用A在分屏时经常位于第二界面上半部分,则接收到第二指令后,显示第二界面时,本发明实施例将默认应用A出现在屏幕上半部分。
可选的,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如图10所示,为调整分屏应用卡片上下位置的示意图。在分屏卡片中,长按其中的任一应用,可再次激活移动操作。通过移动相应的应用,可改变其与分屏卡片中其他应用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该应用在分屏应用卡片中的显示位置。如图10所示,通过长按应用C的预览卡片,可以调整应用A、C在屏幕上的上下位置。
可选的,在显示第二界面后,还可以替换和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在第二界面中,以两分屏为例,当应用A、C完成分屏后,继续拖动应用B的预览卡片至应用A、C的分屏卡片时,根据应用B的预览卡片停留的位置,可以替换应用A、C分屏卡片中的A或C应用,即生成应用A、B分屏卡片或应用B、C分屏卡片。此时,被应用B替换的应用卡片A或应用卡片C,重新成为独立的应用卡片。
以应用B替换应用C为例,如图14所示,应用A、C完成分屏后,继续拖动应用B的预览卡片至应用A、C的分屏卡片,如图14左图所示,应用B的预览卡片停留在应用C的预览卡片的位置,因此应用B替换应用A、C分屏卡片中的应用C,生成了应用A、B的分屏卡片,被应用B替换的应用C,重新成为独立的应用卡片,如图14右图所示。
在第二界面中,以两分屏为例,当应用A、B完成分屏后,可以通过拖动分屏卡片中的应用卡片至公共区域完成释放分屏操作,所述公共区域包括无应用卡片的区域,如图15斜线纹理填充区域。被拖动至公共区域的卡片释放后重新变成独立的应用卡片,如图15右图所示,应用A的预览卡片被拖动到公共区域后,重新变成独立的应用卡片。若原来的分屏仅为两应用分屏,则另一应用也恢复为独立应用卡片,如图15右图所示应用B,在应用A被拖动到公共区域释放分屏后,应用B也恢复为独立的应用卡片。
可以理解的是,多应用分屏卡片的替换和释放与两应用分屏卡片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包含N个应用的分屏卡片,当释放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后,第二界面上将显示包含(N-1)个应用的分屏卡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一个应用预览卡片拖入另一个应用预览卡片来实现分屏的方式,操作更加直观。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可以实现同时存在多个多应用分屏卡片,如图12所示,操作更加灵活。本实施例记录用户对特定应用的分屏习惯,将特定应用显示在用户习惯的位置,用户体验更佳。
实施例二: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分屏激活区域或者分屏图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分屏的激活方式不是将一个应用预览卡片拖入到另外一个应用预览卡片,而是设置一个指定位置的分屏激活区域或者分屏图标,通过将应用预览卡片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分屏激活区域或分屏图标触发分屏显示。
实施例二的步骤一、步骤二分别与实施例一的步骤一、步骤二相同。
步骤三至四: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位置的指令,或者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以横向排列的多应用界面,两应用分屏为例,如图16所示,拖动应用A的预览卡片到分屏激活区域Q,应用A的预览卡片成为分屏卡片,并占据一个区块位置,另一个位置空缺。再拖动应用B的预览卡片到分屏激活区域Q,或者拖动应用B的预览卡片到前述空缺位置,生成应用A、B的分屏卡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分屏激活区域Q也可以是一个分屏图标。拖动应用A的预览卡片到分屏图标处,应用A的预览卡片成为分屏卡片,并占据一个区块位置,另一个位置空缺。再拖动应用B的预览卡片到分屏图标处,或者拖动应用B的应用卡片到前述空缺位置,生成应用A、B的分屏卡片。
进一步地,系统可以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例如,可以在显示模块中设置一个学习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行为规律,所述的行为规律包括当针对应用A、B进行分屏时,用户都将应用A、应用B分别放在第二界面的哪个位置。通过对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的统计,比如统计排布位置的频率,学习到用户习惯,后续在分屏时根据用户习惯将应用排布在相应的位置。比如应用A在分屏时经常位于第二界面上半部分,则接收到第二指令后,显示第二界面时,本发明实施例将默认应用A出现在屏幕上半部分。
可选的,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的操作相同。
可选的,在显示第二界面后,还可以替换和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替换和释放操作相同。
本实施例记录用户对特定应用的分屏习惯,将特定应用显示在用户习惯的位置,用户体验更佳。
实施例三: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对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增强。其中,步骤一、二与实施例二相同。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三至四如下所述。
步骤三:先选择要进行分屏的预览卡片,所述选择要进行分屏的预览卡片可以是在每个应用的预览卡片的角上显示一个复选框来进行选择,然后点击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显示第二界面。
如图17所示,以用户打开A、B、C三个应用为例,用户唤起多应用切换界面后,界面上方显示一个分屏图标Q,其中分屏图标的位置仅为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分屏图标可以在界面上方、下方或其他位置。分屏的操作步骤包括:
a)先通过点击应用C预览卡片右上角的复选框选中应用C如图17左图所示;
b)然后向左滑动多应用界面,如图17中间图片所示,应用B的预览界面出现在当前可视界面上,选中应用B;
c)点击分屏图标Q,则被选择的应用C和B以预置的显示方式分屏显示,如图18所示,所述预置的显示方式包括上下分屏或者左右分屏。
如果此时用户再次唤起多应用切换界面的显示,则应用B和C同时显示在一张应用预览卡片上如图18右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分屏触发方式下,被选中的应用的显示方式和显示位置的设置,本发明不做限定。所述被选中的应用的显示方式和显示位置包括:
a)应用显示的先后顺序,在本例中后选择的应用B先显示在上方位置,先选择的应用C后显示在下方位置;
b)应用分屏卡片显示的位置,包括是在先选择的应用原来的位置上显示,还是在后选择的应用原来的位置上显示,本例中是在后选择的应用B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应用B、C分屏卡片。
进一步地,系统可以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例如,可以在显示模块中设置一个学习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行为规律,所述的行为规律包括当针对应用A、B进行分屏时,用户都将应用A、应用B分别放在第二界面的哪个位置。通过对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的统计,比如统计排布位置的频率,学习到用户习惯,后续在分屏时根据用户习惯将应用排布在相应的位置。比如应用A在分屏时经常位于第二界面上半部分,则接收到第二指令后,显示第二界面时,本发明实施例将默认应用A出现在屏幕上半部分。
可选的,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的操作相同。
可选的,在显示第二界面后,还可以替换和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替换和释放操作相同。
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多个应用的分屏,且允许在第二界面上,同时存在多个分屏卡片,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提供了先选中应用再触发分屏的操作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应用个数来确定要将屏幕分为多少个部分。相对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方式,先拖入一个应用,多应用分屏界面按照二分屏来显示,再拖入一个应用,多应用分屏界面按照三分屏来显示,依次类似,本实施例的操作更加方便、简洁。
本实施例记录用户对特定应用的分屏习惯,将特定应用显示在用户习惯的位置,用户体验更佳。
实施例四: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或者接收双指同时分别滑动所述预览卡片中两个预览卡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作为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对至少一个预览卡片进行滑动或者双指同时分别滑动两个预览卡片来触发分屏,本实施例以下滑为例,其中实施例四的步骤一、步骤二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三至四如下所述。
步骤三至四:
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包括,在多应用界面上,向下滑动某个应用的预览卡片,然后在卡片区左右滑动选择另外一个分屏的应用,再次下滑,以此类推还可以选择第三个、第四个应用,这些应用以分屏卡片的形式存在于多应用界面,当用户点击该分屏卡片,显示相应的分屏界面。
如图19图1所示,以两分屏为例,在多应用界面,用户向下滑动应用A的预览卡片,触发分屏显示,应用A的预览卡片变为半屏的预览卡片,如图19图2;用户再选择一个应用的预览卡片下滑,如图19图3所示,用户选择了应用C的预览卡片,则应用C的预览卡片显示在上述分屏预览卡片的下半部分,用户点击该A、C分屏卡片,如图19图4所示,进入分屏显示界面如图19图5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分屏后,屏幕显示的是多应用分屏卡片(如图19图4),需用户点击该卡片后再显示多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9图5)还是直接显示多应用分屏界面(如图19图5),是由电子设备的实现决定,本发明不做限定。
再以三分屏为例,如图21所示,前面的步骤与两分屏的步骤相同相同,在已经进行两分屏的基础上,用户继续选择并滑动下一个要分屏的应用D的预览卡片,则应用A、C、D的预览卡片三等分显示在分屏预览卡片上,用户点击该A、C、D分屏卡片,如图21图6,进入分屏显示界面,如图21图7。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用户也可以双指同时滑动,以两分屏为例,一个手指滑动第一个应用的预览卡片,一个手指滑动另外一个应用的预览卡片,同时滑动后触发这两个应用的分屏。如图20所示,两个手指同时滑动应用A、C的预览卡片,触发应用A、C的分屏显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动作的距离、时长、或力度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至少一个显示区域的大小成正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第二界面中的显示区域大小有差异的效果,而不是第二界面的显示区域均为大小一致的显示区域。
所述滑动距离、时长、力度与显示区域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包括:
a)滑动动作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显示区域以较大比例显示,滑动动作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显示区域以较小比例显示,所述预设阈值和比例大小由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设置,本发明不限定;
b)滑动动作的时长大于等于时间阈值时,显示区域以较大比例显示,滑动动作的时长小于预设阈值时,显示区域以较小比例显示,所述预设阈值和比例大小由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设置,本发明不限定;
c)触摸屏探测到触摸力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显示区域以较大比例显示,触摸力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显示区域以较小比例显示;所述预设阈值和比例大小由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设置,本发明不限定。
如图22所示,以滑动动作的距离为例,用户以较小的滑动距离滑动应用A的预览卡片,如图22图1所示,通过箭头长度代表滑动距离,则应用A以较小比例预览,如图22图2所示;用户以较大的滑动距离滑动应用C的预览卡片,如图22图3所示,则应用C以较大的比例预览,如图22图4;用户以中等的滑动距离滑动应用D的预览卡片,如图22图5,则应用D以中等的比例预览。滑动距离阈值的设定、滑动距离与屏幕显示大小的对应关系,本发明不做限定。本例以有两个距离阈值三种滑动距离等级为例,也可以只设置一个距离阈值两种滑动距离等级。其中,对于设置N个距离阈值(N+1)个滑动距离,N的具体设置本发明不做限定。
可选的,系统可以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例如,可以在显示模块中设置一个学习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行为规律,所述的行为规律包括当针对应用A、B进行分屏时,用户都将应用A、应用B分别放在第二界面的哪个位置。通过对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的统计,比如统计排布位置的频率,学习到用户习惯,后续在分屏时根据用户习惯将应用排布在相应的位置。比如应用A在分屏时经常位于第二界面上半部分,则接收到第二指令后,显示第二界面时,本发明实施例将默认应用A出现在屏幕上半部分。
可选的,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的操作相同。
可选的,在显示第二界面后,还可以替换和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替换和释放操作相同。
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多个应用的分屏,且允许在多应用界面上,同时存在多个分屏卡片,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记录用户对特定应用的分屏习惯,将特定应用显示在用户习惯的位置,用户体验更佳。
实施例五: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进行多应用分屏
本发明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折叠屏场景。为描述方便,将折叠屏幕分为两类显示区域:主屏、副屏以及展开屏(即主屏和副屏拼在一起后的状态)。
在主屏和副屏中间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含转轴和角度传感器,转轴用于实现折叠屏幕的翻折转动,角度传感器用来检测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角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在主屏和副屏各安装一个IMU(惯导装置,包含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功能),分别测量主屏和副屏的水平角度,通过计算获得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角度差。本申请中以主屏和副屏角度差为0°时,手机处于折叠状态;主屏和副屏角度差为180°时,手机处于展开状态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当手机的角度处于(0°,180°)表示手机处于展开过程或折叠过程,手机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角度差从0°逐渐增大变为180°的过程称为手机的展开过程,手机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角度差从180°逐渐减小变为0°的过程称为手机的折叠过程。
可折叠柔性屏中的盖板(Cover)和屏幕(Panel)的各个层叠结构可由可折叠柔性材料构成,本发明不做限定。
实施例五的步骤一、步骤二与实施例一的步骤一、步骤二相同。
以当前手机中有5个应用程序A、B、C、D、E在前台运行为例。
步骤三,触发分屏的操作可以选择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或者实施例三,或者实施例四中的任一方式。
以下将以两分屏,即应用A和应用B参与分屏为例对步骤四进行说明。
步骤五:折叠场景下第二界面的显示,包括:
a)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与非折叠屏手机的显示一致,所述第二界面显示在第一屏或第二屏显示界面;
具体地,当手机处于如图23左图所示的状态时,主屏上的显示方式与非折叠态手机是相同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应用A和B在主屏上呈现分屏显示的界面。
b)当所述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分别显示在所述折叠屏的第一屏和第二屏,第一屏和第二屏显示的内容不同;
具体地,当手机处于如图23右图所示的状态时,多应用切换界面的显示与图8类似,分屏后,被分屏的应用的预览卡片横向排列,如图25左图所示,点击应用A和B的分屏卡片,显示应用分屏界面,如图25右所示。其中,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被分屏的应用的预览卡片也可以竖向排列,本发明不做限定。
c)在所述折叠屏由折叠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一个屏切换为两个屏;
具体地,当用户将折叠态的手机屏幕展开,角度传感器检测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角度从0度变化为>0度,一直到变化为180度,则应用A在主屏上恢复为占满整屏的显示,而应用B则在副屏上占满整屏显示,显示效果如图26所示。
d)在所述折叠屏由所述展开状态转变为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两个屏切换为一个屏。其中,本发明对于向内折的折叠屏或者向外折的折叠屏都支持,本发明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用户将处于展开态的屏幕折叠,角度传感器检测主屏和副屏之间的角度从180度逐渐变化为0度,则应用A变换为在主屏上半部分显示,应用B转为在主屏下半部分显示,这种现实方式与a)所述的显示方式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用户是在a)的多应用界面下展开折叠屏设备,则可以显示b)的多应用界面;如果用户是在b)的多应用界面下折叠折叠屏设备,则可以显示a)的多应用界面。
进一步地,系统可以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例如,可以在显示模块中设置一个学习模块,用于统计用户的行为规律,所述的行为规律包括当针对应用A、B进行分屏时,用户都将应用A、应用B分别放在第二界面的哪个位置。通过对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的统计,比如统计排布位置的频率,学习到用户习惯,后续在分屏时根据用户习惯将应用排布在相应的位置。比如应用A在分屏时经常位于第二界面上半部分,则接收到第二指令后,显示第二界面时,本发明实施例将默认应用A出现在屏幕上半部分。
可选的,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可通过拖动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来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调整应用的上下或者左右位置的操作相同。
可选的,在显示第二界面后,还可以替换和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该操作与实施例一中的替换和释放操作相同。
本实施例可以识别折叠屏屏幕的不同状态,实现多个应用分屏后在折叠屏上的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多个应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
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
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览卡片为一个应用退出当前应用界面时生成的卡片,所述退出当前应用界面包括回到主屏幕或唤起多应用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a)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一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当拖动位置进入到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二预览卡片的边界位置时,显示第二界面;
b)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位置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c)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d)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对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e)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或者
f)接收双指同时分别滑动所述预览卡片中两个预览卡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e)和f)两种方式中,所述滑动动作的距离、时长、或力度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至少一个显示区域的大小成正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第二界面包括:
当所述折叠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分别显示在所述折叠屏的第一屏和第二屏,第一屏和第二屏显示的内容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所述显示第二界面还包括:
在所述折叠屏由折叠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一个屏切换为两个屏;
在所述折叠屏由所述展开状态转变为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两个屏切换为一个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含至少一个分屏卡片,所述分屏卡片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其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替换或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包括:
接收对第三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所述第三预览卡片不是所述分屏卡片,当所述第三预览卡片被拖动到所述分屏卡片的一个显示区域时,替换所述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所述第二界面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包括:
接收对所述分屏卡片中任意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的拖动指令,当所述应用被拖动到公共区域时,所述应用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其中所述公共区域为无预览卡片和分屏卡片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
所述显示第二界面包括:根据所述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
12.一种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最近运行过、且未关闭的应用的预览卡片;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第二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含至少两个显示区域,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览卡片为一个应用退出当前应用界面时生成的卡片,所述退出当前应用界面包括回到主屏幕或唤起多应用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
a)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一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对所述预览卡片中第一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当拖动位置进入到第二预览卡片边界位置时,显示第二界面;
b)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拖动到指定位置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拖动到指定位置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c)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将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拖动到指定的分屏图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d)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以及接收对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对所述预览卡片中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选择指令以及对分屏按钮或分屏图标的点击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e)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对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的滑动指令,显示第二界面;或者
f)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双指同时分别滑动所述预览卡片中两个预览卡片的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双指同时分别滑动所述预览卡片中两个预览卡片的指令,显示第二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e)和f)两种实现中,所述滑动动作的距离、时长、或力度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至少一个显示区域的大小成正比。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
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界面的内容分别显示在折叠屏的第一屏和第二屏,第一屏和第二屏显示的内容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
具备折叠屏的电子设备,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转变为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一个屏切换为两个屏;在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展开状态转变为所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界面的显示从两个屏切换为一个屏。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
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后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含至少一个分屏卡片,所述分屏卡片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其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至少一个预览卡片对应的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第三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所述第三预览卡片不是所述分屏卡片;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对第三预览卡片的拖动指令,所述第三预览卡片不是所述分屏卡片,当所述第三预览卡片被拖动到所述分屏卡片的一个显示区域时,替换所述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2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所述分屏卡片中任意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的拖动指令;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对所述分屏卡片中任意一个显示区域显示的应用的拖动指令,当所述应用被拖动到公共区域时,所述应用恢复显示到一个独立的预览卡片中,其中所述公共区域为无预览卡片和分屏卡片的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学习模块,用于记录历史的应用分屏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历史应用分屏排布位置统计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学习模块统计的用户分屏的行为规律布局所述第二界面中应用的排布位置。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运行数据,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电子设备上的图形用户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图形用户界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时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
CN202010005373.3A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76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0772.8A CN117311869A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2010005373.3A CN113076154B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113688 WO2021135354A1 (zh) 2020-01-03 2020-09-07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P20909356.6A EP4068088A4 (en) 2020-01-03 2020-09-07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REEN SPLITTING IN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857,948 US20220334684A1 (en) 2020-01-03 2022-07-05 Screen spl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ulti-application scenario,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373.3A CN113076154B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0772.8A Division CN117311869A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6154A true CN113076154A (zh) 2021-07-06
CN113076154B CN113076154B (zh) 2023-09-05

Family

ID=7660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0772.8A Pending CN117311869A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2010005373.3A Active CN113076154B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0772.8A Pending CN117311869A (zh) 2020-01-03 2020-01-03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4684A1 (zh)
EP (1) EP4068088A4 (zh)
CN (2) CN117311869A (zh)
WO (1) WO20211353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4957A (zh) * 2023-09-15 2024-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相机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4067551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9882A (zh) * 2020-07-03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多个窗口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077365A (zh) * 2020-08-21 2022-02-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8113388A (zh) * 2022-11-30 2024-05-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81319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Imerj LLC Modifying the display stack upon device open
US20150253937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multi view display thereof
CN104991704A (zh) * 2015-07-06 2015-10-21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分屏方法及终端
CN105353936A (zh) * 2015-09-14 2016-0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062552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ndow manag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5573740A (zh) * 2015-06-30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模式操作方法及终端
CN106155484A (zh) * 2016-06-30 2016-11-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显示方法和终端
CN106537319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193445A (zh) * 2017-06-30 2017-09-22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界面切换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70329500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Sap Se Overview page in multi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WO2018049812A1 (zh) * 2016-09-19 2018-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957832A (zh) * 2017-11-15 2018-04-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图标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8958633A (zh) * 2018-07-11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58649A (zh) * 2019-03-28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568990A (zh) * 2019-08-29 2019-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4807B2 (en) * 2006-04-20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hibernation of activitie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683362B2 (en) * 2008-05-2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d metaphor for activities in a computing device
US9182935B2 (en) * 2011-09-27 2015-11-10 Z124 Secondary single screen mode activation through menu option
US20140013271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rioritization of multitasking applications in a mobile device interface
US9448694B2 (en) * 2012-11-09 2016-09-20 Intel Corporati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navigating applications
US9535565B2 (en) * 2013-05-13 2017-0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insertion of applications into layouts
CN103488383B (zh) * 2013-09-27 2017-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978123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方法和装置
CN109358929A (zh) * 2018-09-26 2019-0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83837B (zh) * 2018-12-17 2021-07-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947508B (zh) * 2019-03-07 2023-0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81319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Imerj LLC Modifying the display stack upon device open
US20150253937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multi view display thereof
US20160062552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ndow manag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5573740A (zh) * 2015-06-30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模式操作方法及终端
CN104991704A (zh) * 2015-07-06 2015-10-21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分屏方法及终端
CN105353936A (zh) * 2015-09-14 2016-0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70329500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Sap Se Overview page in multi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CN106155484A (zh) * 2016-06-30 2016-11-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显示方法和终端
WO2018049812A1 (zh) * 2016-09-19 2018-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537319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193445A (zh) * 2017-06-30 2017-09-22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界面切换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957832A (zh) * 2017-11-15 2018-04-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图标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8958633A (zh) * 2018-07-11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58649A (zh) * 2019-03-28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568990A (zh) * 2019-08-29 2019-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ENOVO: "Lenovo L58041如何使用分屏功能", 《HTTPS://WWW.LENOVOCARE.COM.CN/PRODUCTFAQ.ASPX?ID=74446》 *
LENOVO: "Lenovo L58041如何使用分屏功能", 《HTTPS://WWW.LENOVOCARE.COM.CN/PRODUCTFAQ.ASPX?ID=74446》, 26 October 2018 (2018-10-26) *
一加科技: "OnePlus 6 Android Pie初体验", 《微信公众号》 *
一加科技: "OnePlus 6 Android Pie初体验", 《微信公众号》, 8 September 2018 (2018-09-08) *
百度网友04B5AA1: "小米分屏多任务怎么设置",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1867038845144947.HTML》 *
百度网友04B5AA1: "小米分屏多任务怎么设置",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1867038845144947.HTML》, 9 September 2019 (2019-09-0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551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424957A (zh) * 2023-09-15 2024-01-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相机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424957B (zh) * 2023-09-15 2024-06-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相机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芯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8088A1 (en) 2022-10-05
WO2021135354A1 (zh) 2021-07-08
CN113076154B (zh) 2023-09-05
US20220334684A1 (en) 2022-10-20
CN117311869A (zh) 2023-12-29
EP4068088A4 (en) 2023-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6154B (zh) 多应用下进行分屏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P2191358B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gui and multimedia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303325B2 (en) Multi-application environment
JP5726916B2 (ja) マルチスクリーンの縮小及び拡大ジェスチャー
JP5784047B2 (ja) マルチスクリーンのホールド及びページフリップジェスチャー
KR102113697B1 (ko) 컴퓨팅 장치용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US9104440B2 (en) Multi-application environment
US20220391078A1 (en) Moving applications on multi-screen computing device
US9372618B2 (en) Gesture base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KR102004553B1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에서의 작업 공간 관리
US7665033B2 (en) Using a zooming effect to provide additional display space for managing applications
KR20140126327A (ko) 애플리케이션의 썸네일-이미지 선택 기법
US903596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hancing scrolling and other operations on a display
JP2011180964A (ja) 携帯端末機、携帯端末電話機の画面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US20230083527A1 (en) Navigation tab contro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web brows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