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4894B -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4894B
CN113074894B CN202110291248.8A CN202110291248A CN113074894B CN 113074894 B CN113074894 B CN 113074894B CN 202110291248 A CN202110291248 A CN 202110291248A CN 113074894 B CN113074894 B CN 113074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counterweight
landing
rod
drop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12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4894A (zh
Inventor
杨斌堂
张啸
黄兴保
杨诣坤
王卫军
丁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912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4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4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4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4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4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系统、导向系统、缓冲系统、配重系统、释放系统以及采集系统,所述导向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撑系统上,所述缓冲系统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上,所述配重系统包括静止状态和模拟着陆状态,当在所述释放系统控制下所述配重系统由静止状态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能够在所述导向系统的导引下从所述缓冲系统的顶端朝向缓冲系统的底端运动并能够在所述缓冲系统的作用下停止,所述采集系统能够采集由于所述运动而产生的物理量信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及安装方便,有效降低了整机高度,提高实验安全性。

Description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中的星表着陆缓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起落落震试验是在地面专门试验设施上进行模拟飞行器着陆撞击地面的一种动力特性试验,用以验证飞行器结构强度、刚度、缓冲行程、过载加速度等相关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着陆缓冲器设计验证的关键环节。
随着嫦娥五号着陆器的成功着陆,我国探月三步走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后续,我国将继续实施月球、火星、小行星、木星探测等多项深空探测任务。其中,大载荷着陆缓冲系统作为深空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到后续大载荷探测器软着陆的成败。落震试验装置作为软着陆机构地面试验的主要装置之一,对研究大载荷着陆缓冲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落震试验装置是着陆缓冲系统的定量评估和可靠性验证装置,从工程试验角度验证数字化仿真试验以及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是设计验证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种工程技术装备。目前传统的落震实验装置通过缓冲系统自由跌落进行落震实验验证,为实现冲击速度上限,这种落震实验装置通常垂直高度极高,整机尺寸及结构基础较大,重心较高翻转力矩较大,冲击位置发生偏移,存在安全隐患。针对大载荷着陆器,传统的落震实验装置需要设计为更高的跌落高度,存在更大的不利影响。
专利文献CN111735598A公开了一种着陆缓冲机构新型多工况落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台架系统、提升系统、落震系统和载荷采集系统,提升系统固定于台架系统上,落震系统设于台架系统上并可竖直滑动,载荷采集系统设于落震系统下方;调整落震系统中的着陆支腿的着陆姿态,并固定该着陆姿态,将落震系统提升到预定高度,通过解锁机构解锁,落震系统在重力作用下沿圆柱导轨自由下滑,使着陆支腿上的足垫与三维测力平台接触来模拟着陆器与地面的碰撞过程,并记录数据,但该设计中解锁机构及各部件结构复杂,有待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导向系统、缓冲系统、配重系统、释放系统以及采集系统;
所述导向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撑系统上,所述缓冲系统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上;
所述配重系统包括静止状态和模拟着陆状态,当在所述释放系统控制下所述配重系统由静止状态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能够在所述导向系统的导引下从所述缓冲系统的顶端朝向缓冲系统的底端运动并能够在所述缓冲系统的作用下停止;
所述采集系统能够采集由于所述运动而产生的物理量信息。
优选地,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可调支撑盘、底盘、横梁、连接杆、侧向撑杆以及调平机构;
所述连接杆沿所述底盘的周向布置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可调支撑盘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连接杆的另一端;
所述侧向撑杆的底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侧向撑杆的顶端沿倾斜方向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导向系统;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底盘安装面,多个所述调平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并呈环形结构布置。
优选地,所述调平机构包括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调节推杆以及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调节推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楔形块上,所述调节推杆的另一端为调节端且所述调节端穿过所述支撑座并延伸到所述支撑座的外部;
当调节所述调节端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楔形块沿所述调节推杆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楔形块向上或向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系统包括底部支撑盘、垂直立杆、固定环片、底座台架、导向杆以及拉压传感器;
多个所述垂直立杆的顶端均安装在所述固定环片上,多个所述垂直立杆的底端均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盘上,所述底部支撑盘上设置有支撑盘安装面,所述底座台架通过导向杆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盘安装面上且所述拉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和支撑盘安装面之间;
所述垂直立杆上设置有导轨且所述配重系统能够沿导轨滑动。
优选地,所述缓冲系统包括固定轴、阻尼可调缓冲机构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固定轴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上所具有的底座台架上,所述固定轴的顶端连接所述配重系统,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并在所述配重系统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在所述配重系统驱使下沿所述固定轴上所具有的缓冲段滑动进而实现缓冲;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段设置在固定轴的下端,所述固定轴的上端为光滑轴;
所述缓冲段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与所述缓冲段之间的滑动阻尼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固定轴上套装有应急缓冲套且所述应急缓冲套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和阻尼可调缓冲机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配重系统包括支承盘、滑块、安装座、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配重、安装杆以及吊臂;
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支承盘上并沿所述支承盘的周向布置,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导向系统上所具有的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安装杆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支承盘上,一个或多个所述配重套装在所述安装杆上,所述吊臂安装在最上端的配重上;
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承盘上。
优选地,所述配重系统还包括支杆;
所述释放系统上设置有锁钩,所述锁钩上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通过一条或多条所述钢索连接所述吊臂;
所述支杆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支承盘上,所述支杆的顶端沿远离所述配重轴心方向倾斜并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所述套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搭建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线缆布置,调平支撑系统,垂直调整导向系统,调整钢索长度,利用外部起重机构提升配重系统,并将套环与释放系统连接,释放系统上锁钩保持闭合状态;控制释放系统上锁钩解锁,配重系统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系统的导轨垂直自由落体下落并贯穿缓冲系统上的固定轴,与阻尼可调缓冲机构上端进行碰撞进而所述配重系统与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与固定轴相对运动产生缓冲阻尼,进行制动直至停止;
S2:缓冲制动过程中,各组件布置的传感器实时检测变化信号并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物理量数据,电脑终端进行数据实时接受所述物理量数据并保存及分析;
S3:确定试验条件,调整配重重量及下降高度,重复步骤S1,开始新一轮试验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及安装方便,有效降低了整机高度,提高实验安全性。
2、本发明相较于传统落震试验中着陆缓冲系统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直接碰撞方式,本发明等效为缓冲系统固定,等效质量体自由落体下落,与缓冲系统碰撞后共同进行缓冲运动,能有效解决传统落震装置正向跌落极高的垂直高度设计要求,缩短下落行程及整机高度,能够实现缓冲系统等效落震试验测试与分析,而且能够实现变载荷冲击测试,具备载荷调整、高刚度、高强度,能够实现不同冲击载荷下着陆缓冲系统性能测试试验的要求。
3、本发明中的配重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一块或多块进而实现变载荷,尤其是大载荷缓冲系统落震试验性能测试,可通过配重系统的质量及高度调整实现。
4、本发明能够通过配重系统自由落体冲击碰撞,实现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该功能由配重系统、释放系统、钢索与套环实现,并能够通过导向系统实现配重系统垂直下落。
5、本发明通过拉压传感器监测缓冲过程中固定轴全程受力状态,并能够监测配重及缓冲机构下落、冲击碰撞全程运动状态信号监测。
6、本发明中的试验装置可通过调整可调支撑盘及调平机构,进行一定角度下倾斜碰撞,具有多角度调制、平稳传动、操作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调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导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缓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配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验测试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中示出:
支撑系统1
可调支撑盘11
底盘12
横梁13
连接杆14
侧向撑杆15
调平机构16
第一楔形块161
第二楔形块162
调节推杆163
支撑座164
导向系统2
底部支撑盘21
垂直立杆22
安装耳23
固定环片24
底座台架25
导向杆26
拉压传感器27
导轨28
应急缓冲套3
缓冲系统4
固定轴41
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
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
缓冲段44
配重系统5
支承盘51
滑块52
安装座53
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4
配重55
支杆56
安装杆57
吊臂58
钢索6
拉伸弹簧7
套环8
释放系统9
锁钩91
横梁10
多通道信号采集设备101
电脑终端102
无线遥控器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系统1、导向系统2、缓冲系统4、配重系统5、释放系统9以及采集系统,在试验时将支撑系统1放置到水平地面上,所述导向系统2优选垂直安装在所述支撑系统1上,所述缓冲系统4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2上,缓冲系统4中的固定轴41可贯穿配重系统5,配重系统5下落冲击碰撞缓冲系统4,实现减速缓冲功能。所述配重系统5包括静止状态和模拟着陆状态,释放系统9优选采用无线遥控的方式进行控制所具有的锁钩91,能够使锁钩91打开或关闭,当在所述释放系统9控制下所述配重系统5由静止状态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能够在所述导向系统2的导引下从所述缓冲系统4的顶端朝向缓冲系统4的底端运动并能够在所述缓冲系统4的作用下停止,所述采集系统分别安装在缓冲系统4、配重系统5、导向系统2上,针对冲击缓冲过程各部位信号进行实时采集,能够采集由于所述运动而产生的物理量信息,所述物理量信息包括加速度信息、力变化信息等。
本发明中的采集系统的信号采集不限于各组件外侧,还包括缓冲系统4的内部关键结构应力应变等信号采集,通过信号线导出并实施采集。本发明中的试验装置可通过调整可调支撑盘11及调平机构16,进行一定角度下倾斜碰撞,具有多角度调制、平稳传动、操作简单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系统1包括可调支撑盘11、底盘12、横梁13、连接杆14、侧向撑杆15以及调平机构16,在试验时,可调支撑盘11、底盘12放置于水平地面,可调支撑盘11优选圆盘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14沿所述底盘12的周向布置且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盘12上,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可调支撑盘11上,可调支撑盘11上面设置有螺纹杆,通过螺纹杆连接连接杆14,所述横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连接杆14的另一端,所述侧向撑杆15的底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所述侧向撑杆15的顶端沿倾斜方向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导向系统2,导向系统2上的垂直立杆22上设置有安装耳23,所述侧向撑杆15的顶端可拆卸的与所述安装耳23连接,所述底盘12上设置有底盘安装面,多个所述调平机构16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并呈环形结构布置,多个所述调平机构16优选沿所述安装面的周向均匀布置。
具体地,所述调平机构16包括第一楔形块161、第二楔形块162、调节推杆163以及支撑座164,如图3所示,第一楔形块161和第二楔形块162的锥面相切,所述支撑座164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楔形块161、第二楔形块162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调节推杆16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楔形块161上,所述调节推杆163的另一端为调节端且所述调节端穿过所述支撑座164并延伸到所述支撑座164的外部,当调节所述调节端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楔形块161沿所述调节推杆163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楔形块162向上或向下运动,通过调整调节推杆163进给实现第一楔形块161水平运动,从而作用第二楔形块162实现垂直位移调制,其中,调节推杆163优选采用螺纹杆,通过旋拧调节推杆163能够实现调节推杆163轴向方向的运动。
具体地,所述导向系统2包括底部支撑盘21、垂直立杆22、固定环片24、底座台架25、导向杆26以及拉压传感器27,如图4所示,底部支撑盘21外圆周开有连接孔,通过螺钉安装在调平机构16上的第二楔形块162上,多个所述垂直立杆22的顶端均安装在所述固定环片24上,多个所述垂直立杆22的底端均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盘21上,所述垂直立杆22上设置有导轨28且所述配重系统5能够沿导轨28滑动,所述底部支撑盘21上设置有支撑盘安装面,所述底座台架25通过导向杆26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盘安装面上,底座台架25为加筋锥台结构,上端开有通孔,导向杆26的底端固定在底部支撑盘21上,底座台架25可实现沿导向杆26垂直方向自由滑动,所述拉压传感器27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25和支撑盘安装面之间。
具体地,所述缓冲系统4包括固定轴41、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轴41的底端优选通过法兰盘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2上所具有的底座台架25上,优选通过螺钉装配,所述固定轴41的顶端连接所述配重系统5,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套装在所述固定轴41上并在所述配重系统5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在所述配重系统5驱使下沿所述固定轴41上所具有的缓冲段44滑动进而实现缓冲,所述缓冲段44设置在固定轴41的下端,所述固定轴41的上端为光滑轴,所述缓冲段44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段44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动过程中产生运动阻尼以实现缓冲效果,其中,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与所述缓冲段44之间的滑动阻尼可调节,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安装在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上,实时监控运动过程中信号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41上套装有应急缓冲套3且所述应急缓冲套3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25和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之间,以防止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失效直接与导向系统2上的底部支撑盘21刚性碰撞。
具体地,所述配重系统5包括支承盘51、滑块52、安装座53、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4、配重55、安装杆57以及吊臂58,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座53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并沿所述支承盘51的周向布置,所述滑块5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53并与所述导向系统2上所具有的导轨28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杆57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一个或多个所述配重55套装在所述安装杆57上,每块所述配重55上均设置有通孔,安装杆57贯穿所述通孔并通过螺帽将一块或多个配重55固定,所述吊臂58安装在最上端的配重55上,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4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
具体地,所述配重系统5还包括支杆56,所述释放系统9上设置有锁钩91,所述锁钩91上连接有套环8,所述套环8通过一条或多条所述钢索6连接所述吊臂58进而使所述配重系统5悬吊于所述释放系统9上,通过锁钩91的开合实现套环8、钢索6释放与锁定,所述支杆56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所述支杆56的顶端沿远离所述配重55轴心方向倾斜并通过拉伸弹簧7连接所述套环8,所述套环8与配重系统5的安装杆57末端连接拉伸弹簧7,为防止配重55下落过程中套环8下落与安装杆57干涉,拉伸弹簧7回缩可避免部件干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搭建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线缆布置,调平支撑系统1,垂直调整导向系统2,调整钢索6长度,利用外部起重机构提升配重系统5,并将套环8与释放系统9连接,释放系统9上锁钩91保持闭合状态;控制释放系统9上锁钩91解锁,配重系统5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系统2的导轨28垂直自由落体下落并贯穿缓冲系统4上的固定轴41,与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上端进行碰撞进而所述配重系统5与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与固定轴41相对运动产生缓冲阻尼,进行制动直至停止;
S2:缓冲制动过程中,各组件布置的传感器实时检测变化信号并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物理量数据,电脑终端进行数据实时接受所述物理量数据并保存及分析;
S3:确定试验条件,调整配重重量及下降高度,重复步骤S1,开始新一轮试验测试。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7所示,搭建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布置连接线缆,将释放系统9安装在横梁10上,调平支撑系统1,垂直调整导向系统2,调整套环8、钢索6长度,利用外部起重装置提升配重系统,并将套环8与释放系统9连接,释放系统9上的锁钩91保持闭合状态。无线遥控器103远端遥控释放系统9使锁钩91解锁,配重系统5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向系统2上的导轨28垂直自由落体下落,贯穿缓冲系统4上的固定轴41,与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的上端进行碰撞,配重及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共同向下运动,同时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与固定轴41相对运动产生缓冲阻尼,进行制动直至停止。
在缓冲制动过程中,各组件布置的传感器实时检测变化信号并通过多通道信号采集设备101采集物理量信息,电脑终端102进行数据实时接受并进行保存及分析,完成一次试验。
按照试验计划在确定试验条件后,调整配重系统5重量及下降高度,重复上述试验过程,开始新一轮试验测试。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1)、导向系统(2)、缓冲系统(4)、配重系统(5)、释放系统(9)以及采集系统;
所述导向系统(2)安装在所述支撑系统(1)上,所述缓冲系统(4)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2)上;
所述配重系统(5)包括静止状态和模拟着陆状态,当在所述释放系统(9)控制下所述配重系统(5)由静止状态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能够在所述导向系统(2)的导引下从所述缓冲系统(4)的顶端朝向缓冲系统(4)的底端运动并能够在所述缓冲系统(4)的作用下停止;
所述采集系统能够采集由于所述运动而产生的物理量信息;
所述缓冲系统(4)包括固定轴(41)、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以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
所述固定轴(41)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导向系统(2)上所具有的底座台架(25)上,所述固定轴(41)的顶端连接所述配重系统(5),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套装在所述固定轴(41)上并在所述配重系统(5)进入模拟着陆状态时,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在所述配重系统(5)驱使下沿所述固定轴(41)上所具有的缓冲段(44)滑动进而实现缓冲;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安装在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1)包括可调支撑盘(11)、底盘(12)、横梁(13)、连接杆(14)、侧向撑杆(15)以及调平机构(16);
所述连接杆(14)沿所述底盘(12)的周向布置且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盘(12)上,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可调支撑盘(11)上,所述横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连接杆(14)的另一端;
所述侧向撑杆(15)的底端安装在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所述侧向撑杆(15)的顶端沿倾斜方向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导向系统(2);
所述底盘(12)上设置有底盘安装面,多个所述调平机构(16)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并呈环形结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机构(16)包括第一楔形块(161)、第二楔形块(162)、调节推杆(163)以及支撑座(164);
所述支撑座(164)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楔形块(161)、第二楔形块(162)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在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调节推杆(16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楔形块(161)上,所述调节推杆(163)的另一端为调节端且所述调节端穿过所述支撑座(164)并延伸到所述支撑座(164)的外部;
当调节所述调节端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楔形块(161)沿所述调节推杆(163)的轴向方向运动进而能够驱使所述第二楔形块(162)向上或向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系统(2)包括底部支撑盘(21)、垂直立杆(22)、固定环片(24)、导向杆(26)以及拉压传感器(27);
多个所述垂直立杆(22)的顶端均安装在所述固定环片(24)上,多个所述垂直立杆(22)的底端均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盘(21)上,所述底部支撑盘(21)上设置有支撑盘安装面,所述底座台架(25)通过导向杆(26)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撑盘安装面上且所述拉压传感器(27)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25)和支撑盘安装面之间;
所述垂直立杆(22)上设置有导轨(28)且所述配重系统(5)能够沿导轨(28)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44)设置在固定轴(41)的下端,所述固定轴(41)的上端为光滑轴;
所述缓冲段(44)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缓冲段(44)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与所述缓冲段(44)之间的滑动阻尼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41)上套装有应急缓冲套(3)且所述应急缓冲套(3)设置在所述底座台架(25)和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系统(5)包括支承盘(51)、滑块(52)、安装座(53)、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4)、配重(55)、安装杆(57)以及吊臂(58);
所述安装座(53)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并沿所述支承盘(51)的周向布置,所述滑块(5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53)并与所述导向系统(2)上所具有的导轨(28)滑动配合;
所述安装杆(57)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一个或多个所述配重(55)套装在所述安装杆(57)上,所述吊臂(58)安装在最上端的配重(55)上;
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54)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系统(5)还包括支杆(56);
所述释放系统(9)上设置有锁钩(91),所述锁钩(91)上连接有套环(8),所述套环(8)通过一条或多条钢索(6)连接所述吊臂(58);
所述支杆(56)的底端安装在所述支承盘(51)上,所述支杆(56)的顶端沿远离所述配重(55)轴心方向倾斜并通过拉伸弹簧(7)连接所述套环(8)。
9.一种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搭建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线缆布置,调平支撑系统(1),垂直调整导向系统(2),调整钢索(6)长度,利用外部起重机构提升配重系统(5),并将套环(8)与释放系统(9)连接,释放系统(9)上锁钩(91)保持闭合状态;控制释放系统(9)上锁钩(91)解锁,配重系统(5)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系统(2)的导轨(28)垂直自由落体下落并贯穿缓冲系统(4)上的固定轴(41),与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上端进行碰撞进而所述配重系统(5)与所述阻尼可调缓冲机构(42)与固定轴(41)相对运动产生缓冲阻尼,进行制动直至停止;
S2:缓冲制动过程中,各组件布置的传感器实时检测变化信号并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物理量数据,电脑终端进行数据实时接受所述物理量数据并保存及分析;
S3:确定试验条件,调整配重重量及下降高度,重复步骤S1,开始新一轮试验测试。
CN202110291248.8A 2021-03-18 2021-03-18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074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1248.8A CN113074894B (zh) 2021-03-18 2021-03-18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1248.8A CN113074894B (zh) 2021-03-18 2021-03-18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4894A CN113074894A (zh) 2021-07-06
CN113074894B true CN113074894B (zh) 2022-03-01

Family

ID=7661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1248.8A Active CN113074894B (zh) 2021-03-18 2021-03-18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4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5542A (zh) * 2021-11-24 2022-03-04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试液压缓冲油缸缓冲性能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4572421A (zh) * 2022-03-14 2022-06-0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落震试验装置、落震试验系统以及落震试验方法
CN117030292A (zh) * 2023-10-08 2023-11-10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用于飞行汽车的落震测试装置
CN117109965B (zh) * 2023-10-23 2024-01-26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飞机起落架落震和刹车过程联合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3202B (zh) * 2013-06-03 2015-11-04 吉林大学 一种可调角度式着陆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
CN103274288B (zh) * 2013-06-05 2014-12-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用于着陆器冲击试验的吊挂释放系统
CN206624014U (zh) * 2017-03-17 2017-11-10 上海航空材料结构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飞机前起落架作动筒疲劳寿命试验装置
CN208805429U (zh) * 2018-08-17 2019-04-30 合肥卓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冲击检测试验装置
US20200270107A1 (en) * 2019-02-26 2020-08-27 Hhi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ircraft maintenance stand
CN111735598B (zh) * 2020-06-01 2021-1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着陆缓冲机构新型多工况落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4894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4894B (zh) 着陆缓冲系统落震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4913893B (zh) 一种模拟车辆碰撞的落锤冲击试验装置
CN111693309B (zh) 用于观测着陆器落震姿态变化的悬吊释放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8387461A (zh) 一种落锤式动力冲击试验机及试验方法
CN112278321A (zh) 滑橇式起落架无人直升机的落震试验载荷测量方法与装置
CN112683698A (zh) 一种材料中等应变速率拉伸冲击试验台
CN111735598B (zh) 着陆缓冲机构新型多工况落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1238757B (zh) 一种用于冲击地压工况下液压支架性能的综合试验系统及应用
CN107445006B (zh) 一种斜行电梯安全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5486493A (zh) 一种牵制释放模拟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44347B (zh) 一种着陆器起落装置落震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7817185A (zh) 一种落塔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与方法
CN111929014A (zh) 牵引绳垂直振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236332A (zh) 基桩抗拔力和桩身质量检测装置
CN114988280B (zh) 卫星地面试验柔性支撑零应力悬吊装置及悬吊方法
CN210742025U (zh) 冲击试验装置和锚杆冲击试验系统
CN108956176A (zh) 一种高精度液压减振器与作动器动、静态测试平台
CN211735564U (zh) 基桩抗拔力和桩身质量检测装置
CN212513304U (zh) 牵引绳垂直振动测量装置
CN110926743B (zh) 一种用于缓冲管冲击试验的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RU2249803C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й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на прочность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борки и настройки
CN114923619B (zh) 一种钢丝绳张力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4323534B (zh) 一种模拟坠落撞击测试设备
CN108827759B (zh) 岩石流变扰动效应仪冲击扰动系统
CN117109861B (zh) 全机降落冲击地面载荷测量与航向速度模拟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