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4403A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4403A
CN113074403A CN202110469923.1A CN202110469923A CN113074403A CN 113074403 A CN113074403 A CN 113074403A CN 202110469923 A CN202110469923 A CN 202110469923A CN 113074403 A CN113074403 A CN 11307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heat
absorption heat
heat exchanger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99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晓昱
郑晓明
郑晓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4699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4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440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05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by means of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3/00Steam-generation plants, e.g. comprising steam boilers of different types in mutual association
    • F22B33/18Combinations of steam boilers with oth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22D1/32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arranged to be heated by steam, e.g. bled fro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1/00Feed-water suppl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 F22D11/02Arrangements of feed-water pumps
    • F22D11/06Arrangements of feed-water pumps for returning condensate to boi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发明通过热泵机组将部分乏汽潜热先转变为高品位热能,进而驱动制冷机产生低温水,再与另一部分乏汽进行热交换,使另一部分乏汽也转变为冷凝水。因制冷机产生的低温水温度远低于常规湿冷中冷却循环水的回水温度,因而,可使乏汽得到快速冷凝,使乏汽管道始终维持在高真空与低背压的状态,保证并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在这种乏汽转变为冷凝水的过程中,各系统水都是在各自密闭的设备及管道中运行,因而没有了任何水分的损耗,从根本上解决了热电企业在现条件下乏汽冷凝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没有了额外的水耗、电耗、煤耗,并且不受任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系统运行时的能耗非常低。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企业乏汽非常规湿冷与空冷设备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电厂无论其燃料供给形式如煤、气、油、垃圾、核材料等不同,其发完电的乏汽都要通过凝汽器内的冷却循环水,在冷却塔中再用外界冷却水降温的方式,使乏汽转变成冷凝水后供再次使用。这是热电厂工况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冷却塔中给凝汽器内的冷却水降温,因其采用开式系统方式,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水以水蒸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这一耗费量就一般热电厂而言也在千万吨级以上。以现有的每吨冷却水处理费用计算,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耗。并且因水耗较大也给热电厂选址、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在水资源较少的地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热电领域推出了空冷系统,可有效改善传统冷却塔水消耗大的问题。现在用于热电厂替代传统水冷(又称常规湿冷)系统的空冷系统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直接空冷、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哈蒙式)、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海勒式)。但空冷系统也有自身的问题,并非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在现有的热电厂各类乏汽冷凝方式中,常规湿冷水消耗量最大,但发电效率最高。这是因为以这种方式得到的冷却循环水回水温度最低,乏汽冷凝效率高,乏汽管道内的真空度最高,即背压最低。直接空冷的节水率较常规湿冷基本能达到90%左右。但该系统的风机耗电量要占到发电机组容量的1.5%以上,并且因为乏汽的冷凝效率低,使得乏汽管路中的真空度比较低,背压比较高且变幅大,直接影响到发电效率可多达百分之十几,系统受气候影响比较大。间接空冷系统的耗水量相对常规湿冷可节约75%左右,在该方式下,因为冷却循环水回水温度较高,使得乏汽的冷凝效率较常规湿冷要低。乏汽管路中的真空度要低一些,导致热电厂煤的消耗量比常规湿冷高5%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能够高效、可靠、经济的将乏汽转化为冷凝水,并保障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可提供大量的低成本高品位热能。有着重大的节能减排及环保意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连接汽轮机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连接汽轮机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连接汽轮机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输出高品位热能。
汽轮机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高温热源管路。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第三热交换器连接制冷机,制冷机连接第四热交换器,制冷机连接凝汽器,凝汽器连接汽轮机乏汽,凝汽器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连接热电锅炉。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与汽轮机间设置有凝汽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连接冷却塔,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第三热交换器连接制冷机,制冷机连接第四热交换器,制冷机连接第六热交换器,第六热交换器连接凝汽器,凝汽器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连接热电锅炉。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和发电机组,发电机组连接第七热交换器,制冷机连接第四热交换器和第三热交换器及第七热交换器,制冷机连接凝汽器,凝汽器连接汽轮机乏汽,凝汽器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连接热电锅炉。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和换热站,第三热交换器连接制冷机,制冷机连接第四热交换器,制冷机连接凝汽器,凝汽器连接汽轮机乏汽,凝汽器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连接热电锅炉。
凝汽器与第五热交换器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
凝汽器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抽汽作为驱动热源,热泵机组正常运行后就不再继续使用的状况下,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得到高品位热能,从而为各种类型热工设备的节能使用实现了前提条件。本发明改变了将乏汽潜热作为低品位热能而废弃的状况,而在现实中既就是提取乏汽的低品位热能,也是以持续加持使用汽轮机抽汽为驱动热源的这一现状。在现有的热电厂普遍的处理乏汽潜热的方式而言,无论是常规湿冷、直接空冷还是各类型的间接空冷,实质上都是将乏汽潜热释放到大气中去消耗掉,这样也就形成了对应的能耗、物耗,提高了电厂的运营成本。而本发明通过热泵机组将部分乏汽潜热先转变为高品位热能,进而驱动制冷机产生低温水(冷量),再与另一部分乏汽进行热交换,使另一部分乏汽也转变为冷凝水。因制冷机产生的低温水温度远低于常规湿冷中冷却循环水的回水温度,因而,可使乏汽得到快速冷凝,使乏汽管道始终维持在高真空与低背压的状态,保证并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在这种乏汽转变为冷凝水的过程中,各系统水都是在各自密闭的设备及管道中运行,因而没有了任何水分的损耗,并且各系统中的水温可按照设定要求进行调整。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热电企业在现条件下乏汽冷凝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没有了额外的水耗、电耗、煤耗,并且不受任何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系统运行时的能耗非常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2的系统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3的系统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4的系统图;
图5为发明实施例5的系统图;
其中,1、第一类吸收式热泵,2、第二类吸收式热泵,3、汽轮机,4、第一控制阀门,5、第二控制阀门,6、第二热交换器,7、第三热交换器,8、制冷机,9、第四热交换器,10、凝汽器,11、第五热交换器,12、冷却塔,13、第六热交换器,14、发电机组,15、换热站,16、冷凝水泵,17、第一热交换器,18、第七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4,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输出高品位热能。汽轮机3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7,第一热交换器17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源管路。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第三热交换器7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凝汽器10与第五热交换器11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16。凝汽器10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本实施例将乏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热泵机组的低温热源,用于制备高品位热能。先将由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热能的一部分用来保障热泵机组自身的运行外,将其余部分的热能引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再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饱和蒸汽或高温热水的大部引入制冷机,作为制冷机的驱动热源。将制冷机工作后产生的低温水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乏汽在热交换器或凝汽器内进行热交换,乏汽潜热被低温水吸收后转化为冷凝水,并与作为热泵机组低温热源的由乏汽转化的冷凝水合并,最终被引入热电锅炉供再次使用。同时,将制冷机产生的另一部分低温水分别在另外设置的热交换器内与制冷机冷媒冷却水及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保障各自系统冷却循环水的供回水温度。
另外,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饱和蒸汽或高温热水的另一部分,与乏汽冷凝水及锅炉补充水在进热电锅炉前进行热交换,提高乏汽冷凝水及锅炉补充水的温度。并把作为制冷机驱动热源的饱和蒸汽或高温热水在做完功后,及提升乏汽冷凝水与锅炉补充水温度后,由高品位热能转化的冷凝水或中低温水接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热媒(热水)的入口,供再次使用。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发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4,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输出高品位热能。汽轮机3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7,第一热交换器17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源管路。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第三热交换器7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6,第二热交换器6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凝汽器10与第五热交换器11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16。凝汽器10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本实施例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饱和蒸汽或高温热水,通过热交换方式使作为替代驱动热源的热煤(热水)温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整体提升热泵机组的工作效能及工作稳定性。
实施例3:
参见图3,本发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4,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输出高品位热能。汽轮机3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7,第一热交换器17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源管路。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与汽轮机3间设置有凝汽器10,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冷却塔12,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第三热交换器7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和连接第六热交换器13,第六热交换器13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凝汽器10与第五热交换器11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16。凝汽器10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当低温热源为乏汽冷却循环水时,则将制冷机产生的低温水调整为与乏汽冷却循环水回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降低冷却循环水的回水温度。
实施例4:
参见图4,本发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4,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输出高品位热能。汽轮机3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7,第一热交换器17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源管路。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和发电机组14,第七热交换器18和第三热交换器7均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凝汽器10与第五热交换器11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16。凝汽器10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根据工况及实际情况,可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饱和蒸汽或高温热水,接入适配的发电机组用于发电。再将发完电后转变的冷凝水或中低温水接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热媒(热水)入口。适配的发电机组设备所需的冷却水,可由发电机组工质冷却循环水与制冷机产生的低温水通过热交换方式制得。
实施例5:
参见图5,本发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4,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输出高品位热能。汽轮机3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7,第一热交换器17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源管路。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和换热站15,第三热交换器7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凝汽器10与第五热交换器11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16。凝汽器10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高品位热能作为热源,用于给城市及企业供热(供冷),并可为企业提供工艺性用热及工艺性用汽。在这种使用高品位热能的情形下,由高品位热能转化的冷凝水或中低温热水(如果能够回收),则接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热媒(热水)入口。
本发明以热电厂汽轮机抽汽通过热交换后产生的高温热水作为吸收式热泵机组的驱动热源。吸收式热泵机组由若干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一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组成。以乏汽或乏汽冷却循环水为低温热源。最先接触乏汽或乏汽冷却循环水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为第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之间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串联方式连接。即下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为上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热媒(热水)。以此类推。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各台设备之间安装有循环水泵,用以保证热媒(热水)在热泵机组内的传递。热泵机组开始工作后,通过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逐级提温,当达到工艺目的(即产生足够多、温度足够高的热媒)时,将最后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热媒(热水)的一部分引入驱动热源管路,或直接与各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入口连接,并保证使用的热媒(热水)与由汽轮机抽汽热交换产生的作为驱动热源的高温热水的温度、压力、流量保持一致,同时断开汽轮机抽汽。这样,吸收式热泵机组就可依靠自身产生的热量维持运行。与此同时,将另一部分热媒(热水)引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用于产生高品位热能。得到的高品位热能与使用的乏汽潜热的比值,即为乏汽潜热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的转化率。根据工况及工艺目的需要可设置多组吸收式热泵机组,以便制取更多的高品位热能。
在该工艺方式下,因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制得的热媒(热水)温度不超过100℃。因此,为了保证工艺过程的持续进行,从第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开始,至最后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各级间的热媒(热水)的保有量可以相应的递增,同时,作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也按热媒(热水)增加的比例同步对应增加,以达到各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传递热量并使热媒(热水)温度逐级增加的目的。将最后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作为替代抽汽换热产生的驱动热源的高温热水,在做功完成后变为的中低温水接入最后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热媒(热水)的回水入口供再次使用。其余部分的热媒(热水)引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随后再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高品位热能引入所需工艺目的的设备中。例如,以双效型性能系数(COP)为2.4的二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及一台性能系数(COP)为0.5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组成的热泵机组为例,设定第一级、第二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保有水量(热媒)足够大,第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的热量为1份,这样第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产出的热量为2.4份,第二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所需驱动热源按对应比例为1.7份。这样,第二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热量为4.1份,消耗的驱动热源总热量为1+1.7=2.7份。减去替代抽汽通过热交换产生的高温热水(驱动热源)的热量,剩余的热媒(热水)热量为4.1-2.7=1.4份,由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产生的高品位热能的热量为1.4*0.5=0.7份,乏汽潜热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的转化率为0.7/1.4=0.5,即50%。需要说明的是,各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传递热媒的温度并不需要一次达到最高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级热媒的保有水量及驱动热源的负荷,只在最后一级达到最高温度或工艺要求的温度即可。
同样的,也可将这一高品位热能用于城市热网及企业供热,以及企业工艺用热和工艺用汽。在现有的发明下,热电厂对外供热是直接使用汽轮机抽汽或以汽轮机抽汽为驱动热源,通过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将乏汽或乏汽冷却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来产生高品位热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持续的消耗汽轮机抽汽,从而减少了热电厂的发电量。而以本发明,只需消耗一次汽轮机抽汽,在热泵机组正常工作后就基本不再使用了,当最后一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热媒出口,或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高品位热能出口安装的各类型传感器,检测到热媒出现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有衰减趋势时,可再次开启控制阀进行第二次抽汽注入,保障热泵机组稳定运行。
本发明在确保热电企业正常发电的同时,还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供热。使用本发明所得到的对外供热量,不低于采用现行方式所获得的对外供热量。这对对外供热的热电企业非常有利。
同样的,本发明将高品位热能与诸如以朗肯循环为基础的或其他类型的发电机组进行配合使用,可以极低成本生产大量的清洁电能,使热电厂的单位电耗大幅度降低。
通常热电机组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乏汽潜热所包含的能量远大于该机组产生的电能,因而,这一系统装置的使用潜力巨大。
同时,可根据热电厂所处的实际情况及季节、工况等因素,可对乏汽转变为高品位热能的量的多少及用途进行具体确定并分配。例如,当制得的高品位热能可全部用于发电或对外界供热时,就不必再通过制冷方式来完成部分乏汽的冷凝了。在各种使用高品位热能的方式中始终保留一部分高品位热能用于对乏汽冷凝水及锅炉补充水加热,这样可进一步降低热电锅炉的煤耗。在本发明下,各类型高品位热能的使用方式可以进行互相切换,还可进行系统及工艺上的复合使用,使高品位热能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因为乏汽的潜热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热电企业的单位能耗将大幅降低,因而对环境保护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Claims (9)

1.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乏汽作为低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作为高温热源,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通过高温热水管路连接高温热源管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汽轮机(3)抽汽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4),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输出高品位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轮机(3)连接第一热交换器(17),第一热交换器(17)连接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源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的高温热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6),第二热交换器(6)连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三热交换器(7),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与汽轮机(3)间设置有凝汽器(10),第一类吸收式热泵(1)连接冷却塔(12),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三热交换器(7),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第六热交换器(13),第六热交换器(13)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和发电机组(14),第七热交换器(18)和第三热交换器(7)均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连接制冷机(8)和换热站(15),第三热交换器(7)连接制冷机(8),制冷机(8)连接第四热交换器(9),制冷机(8)连接凝汽器(10),凝汽器(10)连接汽轮机(3)乏汽,凝汽器(10)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2)的高品位热能均连接第五热交换器(11),第五热交换器(11)连接热电锅炉。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凝汽器(10)与第五热交换器(11)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水泵(16)。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凝汽器(10)能够替换为热交换器。
CN202110469923.1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Withdrawn CN113074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9923.1A CN113074403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9923.1A CN113074403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4403A true CN113074403A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19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9923.1A Withdrawn CN113074403A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440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682A (zh) * 2006-03-16 2006-08-23 李华玉 应用于原油加热的第一类/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1619662A (zh) * 2009-08-14 2010-01-06 清华大学 一种热电厂余热回收及热水梯级加热供热方法
CN102032612A (zh) * 2010-10-26 2011-04-27 北京国电电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直接空冷机组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节能装置及方法
CN202914146U (zh) * 2013-01-18 2013-05-01 苟仲武 改进真空排气热泵型汽轮发电系统
KR101593827B1 (ko) * 2014-09-25 2016-02-1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복합화력발전 시스템
CN205079325U (zh) * 2015-09-30 2016-03-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系统
CN205536654U (zh) * 2016-01-08 2016-08-31 上海缔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叠加热泵和制冷循环的吸收式冷水机
KR101850002B1 (ko) * 2017-11-30 2018-04-18 지에스파워 주식회사 지역난방열 구동 히트펌프가 융합된 지역난방 생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682A (zh) * 2006-03-16 2006-08-23 李华玉 应用于原油加热的第一类/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1619662A (zh) * 2009-08-14 2010-01-06 清华大学 一种热电厂余热回收及热水梯级加热供热方法
CN102032612A (zh) * 2010-10-26 2011-04-27 北京国电电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直接空冷机组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节能装置及方法
CN202914146U (zh) * 2013-01-18 2013-05-01 苟仲武 改进真空排气热泵型汽轮发电系统
KR101593827B1 (ko) * 2014-09-25 2016-02-1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복합화력발전 시스템
CN205079325U (zh) * 2015-09-30 2016-03-0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系统
CN205536654U (zh) * 2016-01-08 2016-08-31 上海缔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叠加热泵和制冷循环的吸收式冷水机
KR101850002B1 (ko) * 2017-11-30 2018-04-18 지에스파워 주식회사 지역난방열 구동 히트펌프가 융합된 지역난방 생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6643B (zh) 热电联产低温热能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109579108B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560812U (zh) 热电联产低温热能回收装置
CN104879177A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与热泵循环的耦合系统
CN102022770B (zh) 利用直接空冷机组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节能装置及方法
CN105258386A (zh) 一种低品位余热驱动的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09854316B (zh) 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联合循环供热与电力调峰耦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814860B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制冷机循环互补热电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2417632U (zh) 一种共用辅机系统的能量回收汽轮机发电及驱动压缩机组
CN201672587U (zh) 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的供暖系统
CN105444247B (zh) 基于多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回收利用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CN113217127B (zh) 一种多级抽汽背压式小汽轮机分级回热与供暖系统及方法
CN210717774U (zh) 低温热水驱动的吸收式大温差换热机组
CN201574791U (zh) 小汽轮机热泵联合循环系统
CN202813542U (zh) 一种电厂余热提取与供热阶梯加热的系统
CN215292608U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换热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CN113074403A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
CN214660400U (zh) 一种多级抽汽背压式小汽轮机分级回热与供暖系统
CN209840253U (zh)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CN209744495U (zh) 300mw以上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9751651B (zh) 300mw及以上等级空冷机组双背压和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13464227A (zh) 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及热电联供系统
CN111854461A (zh) 一种适用于直接空冷供热机组全工况冷却及防冻系统
CN206256941U (zh) 一种凝汽式汽轮机有机工质循环冷却系统
CN214038333U (zh) 回收凝汽器余热用于lng气化的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