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8192A -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8192A
CN113068192A CN202110285135.7A CN202110285135A CN113068192A CN 113068192 A CN113068192 A CN 113068192A CN 202110285135 A CN202110285135 A CN 202110285135A CN 113068192 A CN113068192 A CN 113068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ell
pseudo base
message
targe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51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8192B (zh
Inventor
曹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51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8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8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Description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伪基站,通过短信群发器或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终端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卡信息,并利用移动通信的缺陷,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强行向用户终端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此外,伪基站的信号比较强,用户终端会不断的重选连接到伪基站上,导致用户终端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目前,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伪基站小区和正常的小区设置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差异,然后通过硬编码的方式来识别伪基站小区。但是,这种识别方式一方面容易误判,因为很多正常基站小区也会出现系统信息配置异常的现象,但终端可以正常接入并且获取服务。另一方面也容易漏掉一部分系统信息参数异常较少的伪基站。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伪基站并对其进行防范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通过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如此,能够使终端智能识别出所在网络环境中的伪基站,从而防止终端频繁驻留到伪基站影响正常网络接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所述终端的存储介质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这里,所述终端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固定终端如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集群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系统消息的类型并不做限制,例如,所述系统消息可以为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系统模块)系统消息、SIB1系统消息、SIB2系统消息、SIB3系统消息和SIB5系统消息等。其中,所述SIB1系统消息主要包含核心网消息,所述SIB2系统消息主要包含小区所属URA(UTRAN Registration Area,无线接入网区域),所述SIB3系统消息主要包含小区重选参数,所述SIB5系统消息主要包含异频小区重选参数。并且,所述系统消息中,可以包含多个系统信息参数,以及所述系统信息参数对应的参数值。
步骤S10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这里,不同的系统消息包含不同的系统信息参数,因此每一系统消息都有其对应的预设条件,不同的系统消息的预设条件是不同的。例如,SIB1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指的是所述SIB1系统消息中含有3个或多于3个的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或者所述SIB1消息中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又如,SIB3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指的是所述SIB3系统消息中参数q-Hyst的值为dB4,或者所述SIB3系统消息中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的值为7。又如,所述SIB5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指的是所述SIB5系统消息中没有邻接小区信息。
其中,参数q-Hyst为服务小区重选迟滞量,设的越大则终端重选到其他基站小区的难度越大。所述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表示同频重选,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表示禁止同频重选。所述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为表示小区重选优先级,值越大则优先级越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都设置了对应的权重值。例如,SIB1系统消息中含有3个或多于3个的PLMN则对应的权重值为15。又如,所述SIB1消息中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则对应的权重值为8。又如,所述SIB5系统消息中没有邻接小区信息则对应的权重值为7。
步骤S10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所有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相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并基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识别所述目标小区是否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10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举例来说,终端接收到目标小区发送的系统消息,并且所述系统消息中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的系统消息,及其对应的权重值为:SIB1系统消息中含有3个或多于3个的PLMN则对应的权重值为15,所述SIB1系统消息中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则对应的权重值为8。SIB3系统消息中参数q-Hyst的值为dB4则对应的权重值为4,所述SIB3系统消息中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的值为7则对应的权重值为8。SIB5系统消息中没有邻接小区信息则对应的权重值为8。将上述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所述第一统计结果为上述权重值之和(即15+8+4+8+8)。如果所述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则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如此,能够使终端智能识别出所在网络环境中的伪基站,从而防止终端频繁驻留到伪基站影响正常网络接入。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11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11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11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115、将所述目标小区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物理小区标识)、所述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和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为所述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保存至伪基站数据库;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终端根据目标小区发送的系统消息确定出了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则将所述目标小区的相关信息作为所述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加入伪基站数据库,以备后续使用。例如其他终端搜索到所述伪基站后可以直接将所述伪基站的信息与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快速确定搜索到的基站为伪基站。
这里,可以将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类似等同于所述目标小区的位置信息。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动态增加的,其中的数据可以根据过往经验值得,也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增加。
步骤S116、将所述目标小区加入禁用小区列表,并在所述目标小区加入所述禁用小区列表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将所述目标小区从所述禁用小区列表中去除。
这里,如果终端根据目标小区发送的系统消息确定出了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则禁用所述目标小区一定时间,以防所述终端不停地接入所述伪基站小区,造成终端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取网络服务,同时也节省了终端电量。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2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12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12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12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125、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又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则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当其它可用的小区都不能接入时再尝试接入这个小区。
步骤S126、响应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相匹配,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这里,在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后,可以再将所述目标小区的PCI、频点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某一伪基站小区的PCI、频点信息相匹配,如果所述目标小区的PCI与某一伪基站小区的PCI相同,所述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与这一伪基站小区的频点信息相同。则继续判断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与这一伪基站小区对应的位置信息是否在同一个范围内(即位置信息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如果在同一范围内,则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同时,由于位置信息不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同一范围内,因此待终端连网后可以更新这个伪基站小区在数据库中对应的位置信息为此时终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S127、在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更新为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3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13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取值与预设值相匹配;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参数值个数大于预设数量;所述系统消息中未携带目标系统信息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预设条件类型并不做限制,所述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取值与预设值相匹配;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参数值个数大于预设数量;所述系统消息中未携带目标系统信息参数。当然,所述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
步骤S13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13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20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20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20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05、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
这里,如果基于系统消息确定的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则终端继续向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附着请求消息,也可以是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请求消息。
步骤S206、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
举例来说,所述预设次数设置为5,则终端继续向目标小区发送5次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次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后,目标小区并没有回复终端,直到终端第三次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后,目标小区才回复终端。则所述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就为三次。
步骤S207、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208、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举例来说,基于系统消息确定的第一统计结果为43,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就为三次时对应的权重值为8,则第二统计结果为所述43和8的和。
这里,可以设置为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越多,对应的权重值就越大。
步骤S209、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同样地,在确定出第二统计结果后,仍然要将统计结果与所述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以识别所述目标小区是否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a、在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之后,将所述目标小区的PCI、所述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和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为所述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保存至伪基站数据库;
步骤S22a、将所述目标小区加入禁用小区列表,并在所述目标小区加入所述禁用小区列表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将所述目标小区从所述禁用小区列表中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b、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
步骤S22b、响应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相匹配,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3b、在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更新为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如此,能够在基于系统消息识别所述目标小区是否为伪基站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基于请求消息回复次数来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精度和准确度。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21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21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21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15、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216、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
步骤S217、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218、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步骤S219、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20、在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后,未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任意一次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这里,如果多次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后都未收到目标小区针对任意一次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响应消息,则将所述预设次数的权重值与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以识别所述目标小区是否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21、将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三统计结果;
步骤S222、响应于所述第三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c、响应于所述第三统计结果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
步骤S22c、响应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相匹配,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3c、在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更新为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3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23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取值与预设值相匹配;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参数值个数大于预设数量;所述系统消息中未携带目标系统信息参数;
步骤S23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23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235、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附着请求消息和/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步骤S236、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其中,所述响应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禁止使用网络服务或禁止使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服务;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指定的协议错误;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所述终端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号在核心网中未登记;重定向消息,且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有2G(2-Generation wirelesstelephone technology,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小区频点信息;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生成所述终端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响应消息的内容并不做限制,所述响应消息除了上述包含的内容,还可以包含本申请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
步骤S237、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238、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步骤S239、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30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30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30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05、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306、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
步骤S307、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308、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步骤S309、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10、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且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基于系统消息和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确定的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且终端已收到响应消息,则终端继续确定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并将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与基于系统消息和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确定的统计结果进行累加,继续识别所述目标小区是否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11、将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二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四统计结果;
步骤S312、响应于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a、响应于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
步骤S32a、响应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相匹配,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3a、在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更新为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且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将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二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四统计结果;响应于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如此,能够在基于系统消息和请求消息回复次数识别所述目标小区是否为伪基站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基于目标小区的响应消息内容来进行识别,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度和准确度。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21、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步骤S322、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取值与预设值相匹配;
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参数值个数大于预设数量;
所述系统消息中未携带目标系统信息参数。
步骤S323、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步骤S324、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25、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附着请求消息和/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步骤S326、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禁止使用网络服务或禁止使用LTE服务;
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指定的协议错误;
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所述终端的IMSI号在核心网中未登记;
重定向消息,且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有2G小区频点信息;
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生成所述终端的标识。
步骤S327、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328、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步骤S329、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30、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且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S331、将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二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四统计结果;
步骤S332、响应于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步骤S333、将所述目标小区的PCI、所述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和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为所述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保存至伪基站数据库;
步骤S334、将所述目标小区加入禁用小区列表,并在所述目标小区加入所述禁用小区列表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将所述目标小区从所述禁用小区列表中去除。
目前,识别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LTE伪基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根据4G LTE小区的系统信息参数或小区功率来确定,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比分析终端用户遇到的伪基站小区和正常的4G LTE小区设置的系统信息参数得出,然后通过硬编码的方式来识别。第二种方法是向电信运营商投诉,某个区域特定的4G LTE小区,终端接入后不能获取正常服务,电信运营商根据小区的PCI和频点信息来确定是否为伪基站。
第一种识别4G LTE伪基站的方法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容易误判,很多正常4GLTE基站小区也会出现系统信息配置异常的现象,但终端可以正常接入并且获取服务。另一方面容易漏掉一部分4G LTE伪基站,比如有些4G LTE伪基站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异常点不多,但是接入过程中协议信令异常,导致终端接入后无法获取服务。并且,伪基站信号一般很强,导致终端不停地向其接入,造成终端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取网络服务。第二种方法向电信运营商投诉的效率较低,且也只能表明此地有一个4G LTE伪基站,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终端再次接入所述4G LTE伪基站。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针对4G LTE伪基站小区广播的特殊系统信息参数和向终端发送的异常协议信令设置给定的分数,并设置几类总的分数阈值。当终端检测到某个4G LTE小区广播的特殊系统信息参数或异常协议信令时,即对其进行打分并累加相应的分数值,当分数值达到相应的阈值时,终端标记该小区具备4G LTE伪基站的特征,并禁止终端往该小区接入,同时终端回传伪基站的小区信息与地理位置到后台数据库。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1)更有效地识别4G LTE伪基站,通过对4GLTE系统信息参数和异常协议信令进行打分,只有满足条件的4G基站才会判定为伪基站,并且执行相应的动作,避免正常基站被误判定为伪基站。(2)遇到4G基站出现的临时网络问题,也能进行识别并做出智能处理,防止终端频繁重试,节省终端电量。(3)能够将伪基站信息进行回传收集到后台大数据服务器,供终端对比取用。
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1、如果终端找到目标LTE小区,接收所述目标LTE小区的小区系统消息,并设置伪基站打分计数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01、如果终端找到目标LTE小区时,接收所述目标LTE小区的小区系统消息,并设置伪基站打分计数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41、终端开机注册上LTE小区,以获取网络服务;
步骤S42、当终端没有数据业务时,进入待机状态;
步骤S43、如果当前LTE小区的信号变差,开始搜索附近信号更强的小区;
这里,一般情况下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的网络信号变差后,会进行小区重选,此时搜索到的小区有可能是伪基站小区,进而需要对所述小区进行识别。如果终端找到合适的目标小区,则所述目标小区会向所述终端发送小区系统消息。当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发送的系统消息时,就开启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并将所述伪基站打分计数器的初始值设置为零。
步骤S402、针对所述目标LTE小区广播的多个特殊系统信息参数,分别给定对应的分数,并在所述打分计数器上累加对应的分数;
这里,所述目标LTE小区会广播多个小区系统消息,每个小区系统消息中又会携带不同的系统信息参数值。基于此,可以对每一系统信息参数设置不同的判断条件,当所述系统信息参数满足对应的判断条件时,所述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就增加对应的分数值。
表1本申请实施例LTE伪基站小区系统信息打分表
序号 系统消息打分项 打分值
1 SIB1消息中含有3个或多于3个的PLMN 150
2 SIB1消息中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 80
3 SIB3消息中参数q-Hyst的值为dB4 40
4 SIB3消息中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的值为7 80
5 SIB5消息中没有邻接小区信息 80
如表1所示,如果终端接收到的小区系统消息SIB1中有3个或以上的PLMN,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150分。如果所述SIB1消息中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即禁止同频重选),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80分。如果终端接收到的小区系统消息SIB3中参数q-Hyst的值为dB4,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40分。如果所述SIB3消息中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的值为7(即小区重选优先级为最高),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80分。如果终端接收到的小区系统消息SIB5中没有邻接小区信息,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80分。
举例来说,终端接收到目标LTE小区广播的多个系统消息,系统消息SIB1中有两个PLMN,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系统消息SIB3中参数q-Hyst的值为dB4,参数CellReselectionPriority的值为5。系统消息SIB5中存在邻接小区信息。可以看出,终端接收到所述目标LTE小区广播的2个特殊系统信息参数,分别是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的值为notAllowed,以及参数q-Hyst的值为dB4。因此根据表1可以看出,所述伪基站打分计数器的分值增加80和40,增加后所述打分计数器的分值为120分。
步骤S403、如果所述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第一分数,标记所述目标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在一定时长内禁止接入所述目标LTE小区,并保存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频点信息及终端所处的GPS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
这里,当识别所述目标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后,终端可以重新搜索其它可用的小区。
举例来说,可以设置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360分,那么标记当前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禁止当前小区180s(秒),并保存当前小区PCI和频点信息及终端所处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
步骤S404、如果所述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第二分数但未超过所述第一分数,降低所述目标LTE小区的优先级;
这里,降低所述目标LTE小区的优先级的目的是,当其它可用的小区都不能接入时再尝试接入所述目标LTE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降低所述目标LTE小区的优先级之后,还可以将所述目标LTE小区的相关信息与所述伪基站大数据平台推送的伪基站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和频点信息与数据平台的数据一致,并且GPS信息也大致相同,则标记此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发送所述终端的GPS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也就是说,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和频点信息与数据平台的数据一致,且终端的GPS位置信息与数据平台上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误差也在一定范围内,则更新伪基站大数据平台的位置信息为最新的终端的GPS位置信息。
步骤S405、如果所述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未超过所述第二分数,则终端向所述目标LTE小区发起附着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举例来说,可以设置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未超过300分,则终端向所述目标LTE小区发起附着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步骤S406、针对发出所述请求消息后收到的异常协议信令,给定对应的分数,并在所述打分计数器上累加对应的分数;
表2本申请实施例LTE伪基站小区异常协议信令打分表
Figure BDA0002980145650000141
如表2所示,如果在附着或者跟踪区更新过程中,目标LTE小区出现如表2所示的序号1中的行为,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分200。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出现如表2所示的序号2中的行为,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分100。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出现如表2所示的序号3至6中的行为时,伪基站打分计数器进行相应加分。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出现如表2所示的序号7中的行为时,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分200。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出现如表2所示的序号8中的行为时,伪基站打分计数器加分200。
这里,拒绝码8是禁止使用LTE服务,拒绝码7是禁止使用网络服务,拒绝码0和111是未指定的协议错误,拒绝码2是终端的IMSI号在核心网未登记,拒绝码9是网络没有生成终端的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
举例来说,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为120未超过300分,则终端向所述目标LTE小区发起附着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当连续两次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后,所述目标LTE小区都没有回复消息,直到第三次发送附着请求消息后,才进行了回复。并且,在终端与所述目标LTE小区进行鉴权之前,LTE小区查询完终端的IMSI号后下发了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7。因此根据表2可以看出,所述伪基站打分计数器的分值增加50和200,增加后所述打分计数器的分值为370分。
步骤S407、如果所述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第一分数,标记所述目标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在一定时长内禁止接入所述目标LTE小区,并保存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频点信息及终端所处的GPS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
表3本申请实施例计数器分数与执行动作的对应表
Figure BDA0002980145650000151
如表3所示,如果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500分,那么标记所述目标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并禁止当前小区300s,同时保存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频点信息及终端所处的GPS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如果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360分,那么标记所述目标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并禁止当前小区180s,同时保存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频点信息及终端所处的GPS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如果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300分,那么把所述目标LTE小区降低优先级,并且与伪基站大数据平台推送的伪基站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所述目标LTE小区的PCI和频点信息在数据平台的数据一致,并且GPS信息也大致相同,则标记所述目标LTE小区为伪基站小区,发送GPS位置信息到后台数据库,当终端连上网后上传至伪基站大数据平台。
步骤S408、如果所述打分计数器总的分数超过第二分数但未超过所述第一分数,降低所述目标LTE小区的优先级;
步骤S409、如果终端附着所述目标LTE小区成功或者跟踪区更新成功,将所述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清零。
这里,如果终端附着目标LTE小区成功或者跟踪区更新成功,表明所述目标LTE小区为正常基站小区,伪基站打分计数器清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能让终端智能识别出所在网络环境中的4G LTE伪基站,防止终端频繁驻留到伪基站,一方面能够防止终端用户收到诈骗信息导致财产损失或者信息泄露,另一方面提升了用户在网体验,防止接入伪基站不能上网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对基站的制式并不做限制。只要使用上述方法对伪基站进行识别,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这里,所述基站的制式包括4G基站和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等。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伪基站的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部件,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伪基站的识别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500包括:
获取单元501,用于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确定单元502,用于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第一统计单元503,用于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第一识别单元504,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
已发送次数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
已发送次数权重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设次数权重确定单元,用于在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后,未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任意一次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第三统计单元,用于将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三统计结果;
第三识别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响应消息权重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且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第四统计单元,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二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四统计结果;
第四识别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小区的PCI、所述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和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为所述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保存至伪基站数据库;
禁用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小区加入禁用小区列表,并在所述目标小区加入所述禁用小区列表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将所述目标小区从所述禁用小区列表中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或所述第二统计结果或所述第三统计结果或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
伪基站匹配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相匹配,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更新为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取值与预设值相匹配;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参数值个数大于预设数量;所述系统消息中未携带目标系统信息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附着请求消息和/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对应地,所述响应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禁止使用网络服务或禁止使用LTE服务;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指定的协议错误;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所述终端的IMSI号在核心网中未登记;重定向消息,且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有2G小区频点信息;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生成所述终端的标识。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6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和存储器603,其中
处理器601通常控制终端60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602可以使终端600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器6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6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601以及终端6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FLASH(闪存)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小于第二预设值,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
确定所述终端已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将所述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二统计结果;
响应于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预设次数的第一请求消息后,未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任意一次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权重值;
将所述预设次数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一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三统计结果;
响应于所述第三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目标小区针对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的响应消息且所述第二统计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确定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将所述响应消息对应的权重值和所述第二统计结果进行累加,得到第四统计结果;
响应于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小区的PCI、所述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和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为所述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保存至伪基站数据库;
将所述目标小区加入禁用小区列表,并在所述目标小区加入所述禁用小区列表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将所述目标小区从所述禁用小区列表中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或所述第二统计结果或所述第三统计结果或所述第四统计结果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降低所述目标小区的接入优先级;
响应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与伪基站数据库中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相匹配,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在所述伪基站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一伪基站小区的特征信息更新为所述目标小区的特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取值与预设值相匹配;
所述系统消息中携带的系统信息参数的参数值个数大于预设数量;
所述系统消息中未携带目标系统信息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附着请求消息和/或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对应地,所述响应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禁止使用网络服务或禁止使用LTE服务;
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指定的协议错误;
附着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所述终端的IMSI号在核心网中未登记;
重定向消息,且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有2G小区频点信息;
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且拒绝码为未生成所述终端的标识。
9.一种伪基站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终端获取目标小区发送的N个系统消息,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每一所述系统消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确定每一所述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每一系统消息对应的权重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统计结果;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统计结果大于第一预设值,识别所述目标小区为伪基站小区。
10.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0285135.7A 2021-03-17 2021-03-17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68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5135.7A CN113068192B (zh) 2021-03-17 2021-03-17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5135.7A CN113068192B (zh) 2021-03-17 2021-03-17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192A true CN113068192A (zh) 2021-07-02
CN113068192B CN113068192B (zh) 2022-08-16

Family

ID=7656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5135.7A Active CN113068192B (zh) 2021-03-17 2021-03-17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819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337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河南天安润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454776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伪基站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CN107426731A (zh) * 2016-05-23 2017-12-0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伪基站小区的识别方法与装置
CN107509197A (zh) * 2017-08-24 2017-1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非法小区识别方法及终端
WO2018000787A1 (zh) * 2016-06-28 2018-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伪基站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8848508A (zh) * 2018-08-30 2018-1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移动终端及后台系统
CN109275144A (zh) * 2017-07-18 2019-01-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识别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312259A (zh) * 2019-08-20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伪基站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0155053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异常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337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河南天安润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426731A (zh) * 2016-05-23 2017-12-0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伪基站小区的识别方法与装置
WO2018000787A1 (zh) * 2016-06-28 2018-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伪基站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454776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伪基站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CN109275144A (zh) * 2017-07-18 2019-01-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识别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509197A (zh) * 2017-08-24 2017-12-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非法小区识别方法及终端
CN108848508A (zh) * 2018-08-30 2018-11-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移动终端及后台系统
WO2020155053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异常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12259A (zh) * 2019-08-20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伪基站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炳基: "垃圾型伪基站定位和排査方法的探索", 《中国会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192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1167B (zh) 一种终端、伪基站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793009B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133001B (zh) Mr室内外分离方法、装置及介质
EP3579626A1 (en) Pag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05704734A (zh) 一种指定类型小区的检测方法、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09936820B (zh) 一种用户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EP3206437A1 (en) Hidden hotspot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06028279A (zh) 一种网络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1541986B (zh)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WO2018010693A1 (zh) 识别伪基站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2911450A1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EP2117274A1 (en) Cel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65679B (zh) 用于更新存储在终端中用于蜂窝陆地移动系统中家用基站的基于终端的识别的附加信息的方法
CN115515206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搜网方法、终端及云服务器
CN113645625B (zh) 伪基站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1093200A (zh) 小区驻留方法、终端、第一服务器、计算设备和介质
CN113068192B (zh)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13691483B (zh) 异常用户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13303B (zh) 同号终端的异常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0582053B (zh) 伪基站定位方法及装置
US8364168B2 (en)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a mobile terminal
CN106993309B (zh) 用户价值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4980062A (zh) 客户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客户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025488A (zh) 识别伪基站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08665B (zh) 接入网设备归属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