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7107A -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7107A
CN113067107A CN202110308925.2A CN202110308925A CN113067107A CN 113067107 A CN113067107 A CN 113067107A CN 202110308925 A CN202110308925 A CN 202110308925A CN 113067107 A CN113067107 A CN 113067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bus bar
assembly
heat insulation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89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玉龙
朱圣法
何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89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71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7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10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汇流排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布设且连接的汇流排支架,汇流排支架与电池模组一侧的极耳组件对应设置;多个隔热框架,与汇流排支架一一对应设置,隔热框架设置在汇流排支架上,隔热框架包括凸出于汇流排支架的内侧设置的隔热板,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热板。每一个极耳组件对应一个汇流排支架,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热板;在极耳组件发生热失控时,隔热板可以使该极耳组件产生的热量阻止在该汇流排支架左右两侧的隔热板所形成的空间内,减缓甚至阻止其向左右两侧蔓延,避免引发其他的极耳组件发生热失控,有效地保护电池模组其他电芯。

Description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电池包不必要的配件,同时减轻车辆的重量以及增加电芯单元安放的数量,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多采用电池模组直接安装于车架上。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由于模组宽度较长,串并联电芯数量多,单个电芯失控之后,容易引发多个电芯同时失控。电芯极耳端需要进行各种电连接及检测,相比于其他位置极易发生热失控,尤其是软包电芯在极耳处的热失控防护尚未成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模组内的热防护,在模组内缝隙中全部灌胶,一方面阻塞了热量释放路径;另外一方面灌胶过多,致使电池模组成本较高,且重量较大。
因此,亟需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在极耳组件发生热失控时,其可以减缓甚至阻止热量向左右两侧蔓延,避免其他的极耳组件发生热失控,有效地保护电池模组的其他电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汇流排组件,包括:
多个依次布设且连接的汇流排支架,所述汇流排支架与电池模组一侧的极耳组件对应设置;
多个隔热框架,与所述汇流排支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隔热框架设置在所述汇流排支架上,所述隔热框架包括凸出于所述汇流排支架的内侧设置的隔热板,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支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隔热板。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
汇流片,其设置在所述汇流排支架上,所述极耳组件与所述汇流片电连接。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汇流排支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隔热板。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汇流排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隔热板。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汇流排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隔热板。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内的隔热片。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框架与所述汇流排支架之间粘接、铆接、卡接或焊接。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支架之间卡接、挂接、铆接或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支架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胶片。
作为一种汇流排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汇流排支架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胶道和第二胶道,所述第一胶道和所述第二胶道内均填充有胶。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汇流排组件;
电芯组件,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汇流排组件。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还包括隔热垫,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热垫。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壳体组件,其包括底板、顶板、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所述底板覆盖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下表面,所述顶板覆盖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上表面,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覆盖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个侧面,两个端板分别覆盖于两个所述汇流排组件的外侧。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胶垫,所述顶板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及所述底板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胶垫。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车辆本体,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每一个极耳组件对应一个汇流排支架,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热板;在极耳组件发生热失控时,隔热板可以使该极耳组件产生的热量阻止在该汇流排支架左右两侧的隔热板所形成的空间内,减缓甚至阻止其向左右两侧蔓延,避免引发其他的极耳组件发生热失控,有效地保护电池模组的其他电芯,避免火势蔓延,可以尽可能地保护使用电池模组(包括该汇流排组件)的车辆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分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汇流排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汇流排支架和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汇流排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汇流排组件;101、汇流排支架;1011、第一胶道;1012、第二胶道;1013、第一钩挂部;1014、第二钩挂部;1015、导向结构;
102、隔热框架;1021、隔热板;103、汇流片;104、胶框;
21、电芯;211、极耳组件;22、隔热垫;231、顶板;232、底板;233、端板;234、侧板;25、胶垫;26、隔热件;27、防溢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汇流排组件10和电芯组件。
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21,相邻两个或多个电芯21的极耳串联和/或并联形成极耳组件211。电芯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汇流排组件10,极耳组件211与汇流排组件10连接。
其中,汇流排组件10包括多个汇流排支架101和多个隔热框架102,汇流排支架101和隔热框架102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汇流排支架101依次布设且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之间挂接连接,其中一个汇流排支架101上设置有第一钩挂部1013,另一个汇流排支架101上设置有第二钩挂部1014。为了便于模块化加工和组装,汇流排支架1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钩挂部1013和第二钩挂部1014。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之间还可以采用卡接、铆接或螺接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胶片,具体设置在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的左右两侧的侧面之间,避免在后续灌胶时溢胶。
汇流排支架101与电池模组一侧的极耳组件211对应设置,即每一个极耳组件211对应一个汇流排支架101。隔热框架102设置在汇流排支架101上,隔热框架102包括凸出于汇流排支架101内侧设置的隔热板1021,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热板1021。
每一个极耳组件211对应一个汇流排支架101,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隔热板1021;在极耳组件211发生热失控时,隔热板1021可以使该极耳组件211产生的热量阻止在该汇流排支架101左右两侧的隔热板1021所形成的空间内,减缓甚至阻止其向左右两侧蔓延,避免引发其他的极耳组件211发生热失控,有效地保护电池模组的其他电芯21,避免火势蔓延,可以尽可能地保护使用电池模组的车辆的安全。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隔热框架102包括三个隔热板1021,其中两个隔热板1021位于汇流排支架101的左右两侧,另一个位于汇流排支架101的顶部,具体可以位于汇流排支架101的外侧,也可以位于汇流排支架101边缘处。相邻的两个隔热板1021之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隔热框架102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隔热板1021与汇流排支架101之间通过耐高温的结构胶粘接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热框架102与汇流排支架101之间还可以焊接、铆接或卡接。顶部的隔热板1021可以阻止火势向上蔓延,不会危及使用该电池模组的车辆的驾驶舱的安全。
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热框架102包括四个隔热板1021,其中两个位于左右两侧,另外两个位于上下两侧,四个热隔板使热量仅能够向远离电芯21的方向喷出,一般车辆的电池模组的两个汇流排组件10位于车辆的两侧,在发生热失控时,热量向车辆的左右两侧喷出,既不会向左右两侧喷出引发其他电芯21发生热失控,又不会向上喷出,危及驾驶舱,可以有效地保证车辆和驾乘人员的安全。或者是,隔热框架102包括一个隔热板1021,隔热板1021位于隔热框架102的左侧或右侧;又或者是,隔热框架102包括两个隔热板1021,两个隔热板1021分别位于汇流排支架101的左右两侧。
隔热板1021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内的隔热片,或者是隔热板1021包括两个固定板和夹持在两个固定板之间的隔热片,其中隔热片的材质为云母;又或者是隔热板1021的材质为云母。
优选地,汇流排组件10还包括汇流片103,其设置在汇流排支架101上,每个汇流排支架101上均设置有一个汇流片103,极耳组件211与汇流片103电连接。具体地,在汇流排支架10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汇流片103固定在安装槽内,具体可以通过卡接、粘接、铆接或在汇流排支架中预埋注塑的方式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结构胶粘接在安装槽内。极耳组件211与汇流片103具体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或通过导电胶粘接连接。
汇流排支架101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胶道1011和第二胶道1012,第一胶道1011和第二胶道1012内均填充有胶。具体地,在汇流排支架101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胶道1011,在隔热板1021处设置有第二胶道1012,相邻两个汇流排支架10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胶道1011均相互连通。第一胶道1011和第二胶道1012内均灌注有胶形成胶框104,胶具体为结构胶,待结构胶凝固之后其大致为梯子状的胶框104。
汇流排支架101的内侧设置有导向结构1015,其具体为V型或圆弧型的结构,安装汇流排支架101时便于极耳穿过,起导向作用。
优选地,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件26、隔热垫22和防溢胶片27,其中,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设置有隔热垫22,隔热垫22还具有缓冲作用。为了使其同时具有隔热和缓冲的性能,其为复合件,其包括相互贴合的缓冲层和隔热层,其中缓冲层的材质为泡棉,隔热层的材质为隔热材料,具体为云母。
隔热件26设置在汇流排支架101的底部,隔热件26向汇流排支架101的内侧凸出设置。隔热件26为板状件,其材质为隔热材料,具体可以为云母,隔热件26具体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汇流排支架101的底部。隔热件26凸出于汇流排支架101的长度不小于隔热板1021凸出于汇流排支架101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隔热件26搭接于电芯组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且通过耐高温的结构胶粘接于电芯组件的表面。隔热件26和隔热板1021围合在极耳组件211的四周,在极耳组件211发生热失控时,热量仅能够向远离电芯21的方向喷射,不会蔓延至其他电芯21。一般车辆的电池模组的两个汇流排组件10位于车辆的两侧,在发生热失控时,热量向车辆的左右两侧喷出,既不会向左右两侧喷出引发其他电芯21发生热失控,又不会向上喷出危及驾驶舱,可以有效地保证车辆和驾乘人员的安全。
汇流排支架101的上下两侧还均设置有防溢胶片27,其可以在第一胶道1011和第二胶道1012灌胶时,避免溢胶。
优选地,电池模组还包括壳体组件和胶垫25,壳体组件包括底板232、顶板231、两个侧板234和两个端板233,底板232覆盖于电芯组件的下表面,顶板231覆盖于电芯组件的上表面,两个侧板234分别覆盖于电芯组件的两个侧面,两个端板233分别覆盖于两个汇流排组件10的外侧。底板232和顶板231均与侧板234和端板233固定连接,侧板234和端板233之间同样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螺栓连接。顶板231和电芯组件之间及底板232和电芯组件之间均设置有胶垫25。具体地,顶板231和电芯组件之间的胶垫25的材质为结构胶,底板232和电芯组件之间的胶垫25的导热胶,可以将电芯组件产生的热量经导热胶导致底板232,然后进行散热。在其它实施例中,顶板231和电芯组件之间的胶垫25的材质也可以为导热胶,底板232和电芯组件之间的胶垫25的材质为结构胶;或者是,两个胶垫25的材质均为导热胶,在电池模组的上下两侧同时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和车辆本体,电池模组设置在车辆本体的车架上,具体为车辆本体的电机提供动力。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依次布设且连接的汇流排支架(101),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与电池模组一侧的极耳组件(211)对应设置;
多个隔热框架(102),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隔热框架(102)设置在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上,所述隔热框架(102)包括凸出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的内侧设置的隔热板(1021),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隔热板(10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汇流片(103),其设置在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上,所述极耳组件(211)与所述汇流片(10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隔热板(10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隔热板(10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隔热板(102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021)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内的隔热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框架(102)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之间粘接、铆接、卡接或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之间卡接、挂接、铆接或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支架(101)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胶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支架(101)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胶道(1011)和第二胶道(1012),所述第一胶道(1011)和所述第二胶道(1012)内均填充有胶。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组件(10);
电芯组件,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21),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汇流排组件(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垫(22),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热垫(2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组件,其包括底板(232)、顶板(231)、两个侧板(234)和两个端板(233),所述底板(232)覆盖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下表面,所述顶板(231)覆盖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上表面,两个所述侧板(234)分别覆盖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两个侧面,两个端板(233)分别覆盖于两个所述汇流排组件(10)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垫(25),所述顶板(231)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及所述底板(232)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胶垫(25)。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车辆本体,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CN202110308925.2A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Withdrawn CN1130671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8925.2A CN113067107A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8925.2A CN113067107A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107A true CN113067107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8925.2A Withdrawn CN113067107A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71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64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WO2023211161A3 (ko) * 2022-04-29 2024-01-1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셀 스택 조립체 및 상기 셀 스택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24099067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支架总成及电池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64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WO2023211161A3 (ko) * 2022-04-29 2024-01-1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셀 스택 조립체 및 상기 셀 스택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24099067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支架总成及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7107A (zh)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TWI428251B (zh) 電動車輛用電池組
CN100382987C (zh) 车辆中电子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3067109B (zh)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US8617730B2 (en)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
CN209947879U (zh) 一种软包电池封装结构
CN109904378B (zh) 锂电池储能模块及锂电池储能模组
CN111987248B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KR101318509B1 (ko) 자동차의 전기 에너지 저장장치
CN110323385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车辆
US20200243928A1 (en) Battery assembly method for providing a battery arrangement and battery arrangement
US8951656B2 (en) Electrical energy store of a motor vehicle
CN212113791U (zh) 一种软包电芯的成组结构电池包
CN217444540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0467934U (zh) 一种电芯支架
US11932099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battery system to a chassi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0182262B (zh) 车辆下部构造
CN113067108A (zh) 一种汇流排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07883748U (zh) 一种集成化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
CN210200815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块组装结构
US20190280264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847217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2085099U (zh) 一种磷酸铁锂车载电池结构
CN210535722U (zh) 一种电池模组组件及其电池模组固定结构
CN212485479U (zh) 一种端部连接结构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