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5996B -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5996B
CN113065996B CN202110442171.XA CN202110442171A CN113065996B CN 113065996 B CN113065996 B CN 113065996B CN 202110442171 A CN202110442171 A CN 202110442171A CN 113065996 B CN113065996 B CN 113065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collision
analyzed
ship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21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5996A (zh
Inventor
夏坚
任韦青
钟桂金
朱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arsun Power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arsun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arsun Power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arsun Power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21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5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5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5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5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5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0/00Outboard propulsion units, e.g. outboard motors or Z-drive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涉及舷外机航行辅助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临近轮船进行区域划分导致管理人员对轮船行驶状况的分析准确性降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碰撞分析单元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通过公式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以及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并将其划分为危险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预警碰撞区域,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构成的区域进行划分,提高了管理人员对轮船行驶状况的分析准确性,加强了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应轮船碰撞的危机感,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预防轮船碰撞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舷外机航行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舷外机是轮船的动力来源之一,能够控制轮船的方向和速度,轮船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同一片区域内,存在很多艘轮船的航线,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不过轮船行驶中也存在很多风险,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轮船发生碰撞;
而在现有技术中,轮船在行驶过程中,不能够对临近轮船进行区域划分,导致管理人员对轮船行驶状况的分析准确性降低,增加了轮船碰撞的风险;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通过碰撞分析单元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通过公式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以及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并将其划分为危险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预警碰撞区域,同时对不同区域分别赋予一级碰撞信号、二级碰撞信号以及三级碰撞信号;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构成的区域进行划分,提高了管理人员对轮船行驶状况的分析准确性,加强了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应轮船碰撞的危机感,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预防轮船碰撞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包括注册登录单元、数据库、碰撞分析单元、原因分析单元以及航行辅助平台;
所述碰撞分析单元用于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具体碰撞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1:获取到一片海域并将对应海域标记为监控海域,监控海域的边界为监控范围,获取到监控海域内存在的航线,将航线标记为o,o=1,2,……,m,m为正整数,同时将轮船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航线在监控海域内相互交错,且与对应轮船一一对应;
步骤S2:对监控海域进行实时监控,获取到监控海域内的实时行驶的轮船,并将实时行驶的轮船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对应两艘轮船标记为待分析轮船,随后获取到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并将航线相交点标记为预计碰撞点,同时获取到两条待分析轮船的航线相交形成的角度,并将其标记为航线夹角H;
步骤S3: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在预计碰撞点前的航线形成三角区域,随后对三角区域进行划分,获取到待分析轮船的船长,并将两两比较的待分析轮船的船长进行求和,并将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长和标记为CH;随后获取到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速并通过比值计算获取到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速比,并将其标记为CB;
步骤S4:随后通过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2
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且将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危险碰撞区域;通过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4
获取到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且将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紧迫碰撞区域;通过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6
获取到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且将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预警碰撞区域;
步骤S5: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危险碰撞区域后,生成一级碰撞信号,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紧迫碰撞区域后,生成二级碰撞信号,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预警碰撞区域后,生成三级碰撞信号,监测人员接收到一级碰撞信号、二级碰撞信号以及三级碰撞信号后,生成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并将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发送至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手机终端;
步骤S6: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接收到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后,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进行分析。
进一步地,步骤S6中对应航线角度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锐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预警碰撞区域时,则将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规定剩余行程时间进行比较,将两个待分析轮船中规定剩余时间短的一方正常行驶,规定剩余时间长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减速行驶;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锐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紧迫碰撞区域或者危险碰撞区域时,将两个待分析轮船中规定剩余时间短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加速行驶,规定剩余时间长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减速行驶;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钝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预警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危险碰撞区域任一区域时,对两个待分析轮船进行安全距离计算。
进一步地,具体安全距离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S61:将两个待分析轮船分别标记为转让船和配合船,以转让船为原点,获取到配合船相对转让船的方位,并将方位角度标记为Q;
步骤S62:获取到转让船当前行驶速度,并将其标记为V0,同时获取到转让船右转90度的时间,并将其标记为t0,将转让船对应管理人员发出右转指令到转让船右侧放锚时间,并将其标记为t1;
步骤S63:通过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08
获取到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其中,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302;
步骤S64:通过公式
Figure 100002_DEST_PATH_IMAGE010
获取到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其中,公式内界限值为对应碰撞区域界限值,即若配合船在危险碰撞区域内,则界限值为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
步骤S65:将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和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进行和值计算,并将安全偏移距离S1和安全偏移距离S2的和标记为转让船和配合船的安全距离,并将其发送至航行辅助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原因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控海域内轮船碰撞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轮船碰撞进行预防:
步骤SS1:设置统计时间阈值,并将获取到统计时间阈值内,监控海域内发生的轮船碰撞次数,并将轮船碰撞对应的原因标记为p,p=1,2,……,k,k为正整数;
步骤SS2:将轮船碰撞原因进行汇总,并构建轮船碰撞原因集合{p1,p2,……,pk},随后对轮船碰撞原因集合进行权重赋值,即f1+f2+……+fk=1;
步骤SS3:对轮船碰撞原因集合内的子集进行分析,即对轮船碰撞原因划分为人为原因、天气原因以及设备原因,将人为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人为原因的权重,将天气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天气原因的权重,将设备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设备原因的权重;
步骤SS4:对统计时间阈值内人为原因权重、天气原因权重以及设备原因权重进行比较,若人为原因权重最大,则将对应轮船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若设备原因权重最大,则将对应轮船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若天气原因权重最大,则加强监测人员对天气的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注册登录单元用于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提交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注册,并将注册成功的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数据保存,管理人员信息包括管理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监测人员信息包括监测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碰撞分析单元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通过公式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以及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并将其划分为危险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预警碰撞区域,同时对不同区域分别赋予一级碰撞信号、二级碰撞信号以及三级碰撞信号;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构成的区域进行划分,提高了管理人员对轮船行驶状况的分析准确性,加强了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应轮船碰撞的危机感,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预防轮船碰撞的发生;
2、本发明中,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形成的角度进行比较,同时对待分析轮船所在的区域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在区域进行不同碰撞预防操作,对轮船所在区域和航线形成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轮船碰撞进行有效预防,提前进行改动有效减少轮船碰撞的发生,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本发明中,对待分析轮船的安全距离进行计算,分别获取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和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并求和获取到转让船和配合船的安全距离,对安全距离进行计算,有效准确获取到轮船的偏移距离,有效预防的碰撞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轮船偏移过程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包括注册登录单元、数据库、碰撞分析单元、原因分析单元以及航行辅助平台;
注册登录单元用于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提交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注册,并将注册成功的管理人员信息和监测人员信息进行数据保存,管理人员信息包括管理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监测人员信息包括监测人员的姓名、年龄、入职时间以及本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
碰撞分析单元用于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具体碰撞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1:获取到一片海域并将对应海域标记为监控海域,监控海域的边界为监控范围,获取到监控海域内存在的航线,将航线标记为o,o=1,2,……,m,m为正整数,同时将轮船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航线在监控海域内相互交错,且与对应轮船一一对应;
步骤S2:对监控海域进行实时监控,获取到监控海域内的实时行驶的轮船,并将实时行驶的轮船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对应两艘轮船标记为待分析轮船,随后获取到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并将航线相交点标记为预计碰撞点,同时获取到两条待分析轮船的航线相交形成的角度,并将其标记为航线夹角H;
步骤S3: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在预计碰撞点前的航线形成三角区域,随后对三角区域进行划分,获取到待分析轮船的船长,并将两两比较的待分析轮船的船长进行求和,并将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长和标记为CH;随后获取到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速并通过比值计算获取到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速比,并将其标记为CB;
步骤S4:随后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
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且将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危险碰撞区域;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A
获取到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且将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紧迫碰撞区域;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A
获取到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且将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预警碰撞区域;
步骤S5: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危险碰撞区域后,生成一级碰撞信号,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紧迫碰撞区域后,生成二级碰撞信号,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预警碰撞区域后,生成三级碰撞信号,监测人员接收到一级碰撞信号、二级碰撞信号以及三级碰撞信号后,生成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并将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发送至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手机终端;
步骤S6: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接收到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后,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进行分析: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锐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预警碰撞区域时,则将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规定剩余行程时间进行比较,将两个待分析轮船中规定剩余时间短的一方正常行驶,规定剩余时间长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减速行驶;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锐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紧迫碰撞区域或者危险碰撞区域时,将两个待分析轮船中规定剩余时间短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加速行驶,规定剩余时间长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减速行驶;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钝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预警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危险碰撞区域任一区域时,对两个待分析轮船进行安全距离计算,具体安全距离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S61:将两个待分析轮船分别标记为转让船和配合船,以转让船为原点,获取到配合船相对转让船的方位,并将方位角度标记为Q;
步骤S62:获取到转让船当前行驶速度,并将其标记为V0,同时获取到转让船右转90度的时间,并将其标记为t0,将转让船对应管理人员发出右转指令到转让船右侧放锚时间,并将其标记为t1;
步骤S63: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A
获取到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其中,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302;
步骤S64: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A
获取到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其中,公式内界限值为对应碰撞区域界限值,即若配合船在危险碰撞区域内,则界限值为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
步骤S65:将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和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进行和值计算,并将安全偏移距离S1和安全偏移距离S2的和标记为转让船和配合船的安全距离,并将其发送至航行辅助平台;
原因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控海域内轮船碰撞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轮船碰撞进行预防:
步骤SS1:设置统计时间阈值,并将获取到统计时间阈值内,监控海域内发生的轮船碰撞次数,并将轮船碰撞对应的原因标记为p,p=1,2,……,k,k为正整数;
步骤SS2:将轮船碰撞原因进行汇总,并构建轮船碰撞原因集合{p1,p2,……,pk},随后对轮船碰撞原因集合进行权重赋值,即f1+f2+……+fk=1;
步骤SS3:对轮船碰撞原因集合内的子集进行分析,即对轮船碰撞原因划分为人为原因、天气原因以及设备原因,将人为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人为原因的权重,将天气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天气原因的权重,将设备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设备原因的权重;
步骤SS4:对统计时间阈值内人为原因权重、天气原因权重以及设备原因权重进行比较,若人为原因权重最大,则将对应轮船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若设备原因权重最大,则将对应轮船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若天气原因权重最大,则加强监测人员对天气的监测。
本发明工作原理: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在工作时,通过碰撞分析单元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通过公式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以及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并将其划分为危险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预警碰撞区域,同时对不同区域分别赋予一级碰撞信号、二级碰撞信号以及三级碰撞信号;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接收到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后,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了管理人员对轮船行驶状况的分析准确性,加强了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应轮船碰撞的危机感,从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预防轮船碰撞的发生。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分析单元、原因分析单元以及航行辅助平台;
所述碰撞分析单元用于对轮船进行碰撞分析,从而通过舷外机控制轮船,具体碰撞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S1:获取到一片海域并将对应海域标记为监控海域,监控海域的边界为监控范围,获取到监控海域内存在的航线,将航线标记为o,o=1,2,……,m,m为正整数,同时将轮船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航线在监控海域内相互交错,且与对应轮船一一对应;
步骤S2:对监控海域进行实时监控,获取到监控海域内的实时行驶的轮船,并将实时行驶的轮船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对应两艘轮船标记为待分析轮船,随后获取到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并将航线相交点标记为预计碰撞点,同时获取到两条待分析轮船的航线相交形成的角度,并将其标记为航线夹角H;
步骤S3: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在预计碰撞点前的航线形成三角区域,随后对三角区域进行划分,获取到待分析轮船的船长,并将两两比较的待分析轮船的船长进行求和,并将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长和标记为CH;随后获取到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速并通过比值计算获取到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船速比,并将其标记为CB;
步骤S4:随后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获取到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且将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危险碰撞区域;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获取到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且将紧迫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2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紧迫碰撞区域;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获取到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且将预警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3与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航线形成的区域标记为预警碰撞区域;
步骤S5: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危险碰撞区域后,生成一级碰撞信号,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紧迫碰撞区域后,生成二级碰撞信号,当两个待分析轮船进入预警碰撞区域后,生成三级碰撞信号,监测人员接收到一级碰撞信号、二级碰撞信号以及三级碰撞信号后,生成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并将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发送至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手机终端;
步骤S6:对应待分析轮船的管理人员接收到对应等级的碰撞预防信号后,对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应航线角度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锐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预警碰撞区域时,则将两个待分析轮船的规定剩余行程时间进行比较,将两个待分析轮船中规定剩余时间短的一方正常行驶,规定剩余时间长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减速行驶;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锐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紧迫碰撞区域或者危险碰撞区域时,将两个待分析轮船中规定剩余时间短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加速行驶,规定剩余时间长的一方控制舷外机减速行驶;
若两个待分析轮船对应航线的角度为钝角时,且两个待分析轮船处于预警碰撞区域、紧迫碰撞区域以及危险碰撞区域任一区域时,对两个待分析轮船进行安全距离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安全距离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S61:将两个待分析轮船分别标记为转让船和配合船,以转让船为原点,获取到配合船相对转让船的方位,并将方位角度标记为Q;
步骤S62:获取到转让船当前行驶速度,并将其标记为V0,同时获取到转让船右转90度的时间,并将其标记为t0,将转让船对应管理人员发出右转指令到转让船右侧放锚时间,并将其标记为t1;
步骤S63: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获取到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其中,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1.302;
步骤S64: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获取到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其中,公式内界限值为对应碰撞区域界限值,即若配合船在危险碰撞区域内,则界限值为危险碰撞区域界限长度D1;
步骤S65:将转让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1和配合船的安全偏移距离S2进行和值计算,并将安全偏移距离S1和安全偏移距离S2的和标记为转让船和配合船的安全距离,并将其发送至航行辅助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因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控海域内轮船碰撞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轮船碰撞进行预防:
步骤SS1:设置统计时间阈值,并将获取到统计时间阈值内,监控海域内发生的轮船碰撞次数,并将轮船碰撞对应的原因标记为p,p=1,2,……,k,k为正整数;
步骤SS2:将轮船碰撞原因进行汇总,并构建轮船碰撞原因集合{p1,p2,……,pk},随后对轮船碰撞原因集合进行权重赋值,即f1+f2+……+fk=1;
步骤SS3:对轮船碰撞原因集合内的子集进行分析,即对轮船碰撞原因划分为人为原因、天气原因以及设备原因,将人为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人为原因的权重,将天气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天气原因的权重,将设备原因子集对应权重进行求和获取到设备原因的权重;
步骤SS4:对统计时间阈值内人为原因权重、天气原因权重以及设备原因权重进行比较,若人为原因权重最大,则将对应轮船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若设备原因权重最大,则将对应轮船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若天气原因权重最大,则加强监测人员对天气的监测。
CN202110442171.X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Active CN113065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2171.XA CN113065996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2171.XA CN113065996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5996A CN113065996A (zh) 2021-07-02
CN113065996B true CN113065996B (zh) 2022-03-08

Family

ID=76567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2171.XA Active CN113065996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599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370A (zh) * 2016-05-12 2016-07-20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07618619A (zh) * 2017-09-15 2018-01-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tcs自动检测方法
CN108639270A (zh) * 2018-07-12 2018-10-12 深圳技术大学(筹) 一种基于桅顶激光束的随船预警防撞装置及船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812A (zh) * 2013-01-17 2013-0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 一种获取海上船舶系统平均碰撞风险的方法
CN107284618B (zh) * 2017-07-03 2019-10-18 吴克 一种船舶防撞的方法
CN109243205B (zh) * 2018-08-29 2020-09-04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沿海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9697892B (zh) * 2019-02-22 2021-04-27 湖北大学 一种时空感知的船舶碰撞风险智能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8370A (zh) * 2016-05-12 2016-07-20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07618619A (zh) * 2017-09-15 2018-01-23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tcs自动检测方法
CN108639270A (zh) * 2018-07-12 2018-10-12 深圳技术大学(筹) 一种基于桅顶激光束的随船预警防撞装置及船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5996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6775B (zh) 一种桥区船舶主动防撞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9559532B (zh) 高速公路出口分流区车路协同安全预警控制方法
CN109933067B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无人艇避碰方法
CN111260962B (zh) 一种船舶海上避碰预警方法、系统和海图机
CN112037582B (zh) 一种基于风险预测的跨海桥梁船撞预警方法
CN112133131A (zh) 船舶偏航预警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35765B (zh) 一种交通流处置事件决策方法
CN111063208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道级交通诱导方法及系统
CN105246036A (zh) 景区游客越界预警方法
CN113033840B (zh) 一种公路养护的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12820148B (zh) 一种基于航行路线规划的船舶航行安全综合预警方法
CN103354030B (zh) 利用浮动公交车can总线信息判别道路交通状况的方法
CN115641751A (zh) 防止船舶撞击桥梁的智能报警装置
CN111240229B (zh) 一种基于智能船舶靠离泊仿真测试的故障信息处理系统
CN116324639A (zh) 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监控和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65996B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舷外机航行辅助系统
CN110610326A (zh) 一种基于驾驶数据的驾驶管理系统
CN113990105A (zh) 一种车辆轨迹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50400A (zh) 一种巡检辅助判断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avoidance method of shipwreck based on bigdata analysis
CN116935641A (zh) 一种路况风险预警方法、装置及控制设备
CN113282084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船舶安全控制系统
CN116562437A (zh) 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5346399B (zh) 基于相控阵雷达、ais和lstm网络的大桥防船撞预警系统
CN108364456B (zh) 一种确定高速公路桩号的方法、存储介质、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