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4513B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4513B
CN113064513B CN202110268592.5A CN202110268592A CN113064513B CN 113064513 B CN113064513 B CN 113064513B CN 202110268592 A CN202110268592 A CN 202110268592A CN 113064513 B CN113064513 B CN 113064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ame
multiplexing
control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85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4513A (zh
Inventor
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85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13B/zh
Priority to US17/286,46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251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3366 priority patent/WO20221882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4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4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4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电极列、触控走线组以及复用电路;通过同一复用单元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可以实现同一触控电极列工作于同步驱动模式,能够减小或者消除触控走线与其连接的触控电极之外的其它同列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了触控功耗,避免出现触控无法驱动的现象。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触控功能已成为多数显示装置的标配之一,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应用较为广泛,其基本原理是使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工具与触控屏产生电容,并利用触控前后电容变化所形成的电信号,来确认触控面板是否被触摸及确认触摸坐标。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常见的触控图案设计如图1所示,触控集成电路4的输出端与复用(MUX)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复用电路3的输出端与对应的触控信号线2连接,触控信号线2与触控感应块1对应连接。
其中,图1中的复用电路3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触控集成电路4的每一个输出端输出一个触控驱动信号,例如,触控驱动信号S1、触控驱动信号S2,每一个触控驱动信号分别与复用电路3中对应的一个复用单元连接,每个没用单元包括多个晶体管,开关信号接入对应晶体管的栅极,例如,开关信号T1分别与一个复用单元中的一个晶体管的栅极和另一个复用单元中的一个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同理,开关信号T2、开关信号T3、开关信号T4以及开关信号T5,与开关信号T1的连接构造相同,区别仅在于各个开关信号控制的是复用电路3中不同的晶体管。
如图3所示,开关信号T1、开关信号T2、开关信号T3、开关信号T4以及开关信号T5的工作时序,各个开关信号分时工作,彼此的工作周期在时间轴上相互独立,并且开关信号T1、开关信号T2、开关信号T3、开关信号T4以及开关信号T5依次顺序进行工作周期的轮动。
但是,以上设计方式,触控信号线2与触控感应块1之间会产生寄生电容,且由于两者结构上间距较小,致使寄生电容偏大,尤其在远端处(远离触控集成电路4的一端)会形成更大的容抗,容易导致触控无法驱动或触控功耗增加,影响触控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背景技术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缓解了自容式触控面板中寄生电容较大,导致触控功耗增加和/或触控无法驱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触控电极列、触控走线组以及复用电路;触控电极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电极;触控走线组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同一触控走线组的触控走线与同一触控电极列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及复用电路包括多个复用单元,同一复用单元的输出端与同一触控走线组中的触控走线对应连接,且同一复用单元的输出通道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复用电路包括控制子电路,控制子电路与多个复用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列分时工作。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列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第二方向异于第一方向;第i个触控电极列与第i+2个触控电极列同时工作,和/或,第i+1个触控电极列与第i+3个触控电极列同时工作;其中,i为正整数。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的数量,与同一触控走线组中触控走线的数量相同;且一触控电极与一触控走线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集成电路;复用单元至少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触控集成电路的两个输出管脚分别与两个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电性连接;控制子电路输出的同一控制信号与两个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两个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分别与同一触控电极列中不同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同一复用单元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与同一触控走线组中触控走线的数量相同;且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与一触控走线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走线组;同一触控驱动走线组中触控驱动走线的数量,与同一复用单元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相同;且一触控驱动走线与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出通道组;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中触控输出通道的数量,与同一触控驱动走线组中触控驱动走线的数量相同;且一触控输出通道与一触控驱动走线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与多个两两互不相邻的触控驱动走线组同时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子电路包括开关走线;触控面板还包括位于两个相邻的复用电路之间的连接部;位于一个复用电路中的开关走线通过连接部与位于另一个复用电路中的开关走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包括至少一条连接走线;两条不同的复用电路中的开关走线通过同一连接走线连接,用于同步驱动与不同的复用电路对应连接的至少两个触控电极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同一复用单元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可以实现同一触控电极列工作于同步驱动模式,触控走线组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列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能够减小或者消除触控走线与其连接的触控电极之外的其它同列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了触控功耗,避免出现触控无法驱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传统技术方案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复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复用电路的时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复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复用电路的时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复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4至图9,其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触控电极列10、触控走线组20、复用电路30以及开关走线;同一触控走线组20与同一触控电极列10对应连接;复用电路30包括至少一个复用单元31,同一复用单元31的输出端与同一触控走线组20对应连接;且同一复用单元31的输出通道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
其中,同一复用单元31的输出通道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同一开关走线与至少一个复用单元31的控制端连接来实现;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开关走线与复用单元31的控制端连接,且通入相同的开关信号,来控制同一复用单元31的输出通道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复用单元31的一个输出通道可以为复用单元31中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的传输通道,该传输通道的通断是通过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控制的。
其中,复用电路可以包括控制子电路,控制子电路用于生成及输出多个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子电路还可以包括开关走线,开关走线用于对应传输开关控制信号至复用单元31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在同一复用单元3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开关走线连接。当同一复用单元3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薄膜晶体管同时开启或者同时打开的情况,可以用同步导通来表征。当同一复用单元31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薄膜晶体管同时关闭或者同时不导通的情况,可以用同步关断来表征。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面板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11,其中,本实例中的触控电极列10可以为任一列触控电极11,其中的触控电极1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但不限于矩形,也可以为正方形,还可以为圆型,或者为椭圆形,或者也可以为其它的不规则形状。其中,触控电极列1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触控电极11。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同一开关走线可以一个或者多个复用单元31的控制连接,当开关走线中接入对应的开关信号时,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复用单元31将同步打开或者同步关闭,同样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理解的是,当同一开关走线控制多个复用单元31同步打开或者同步关闭时,可以节省开关走线的数量,节省触控面板的边框空间。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驱动回路采用复用电路30,可以减少复用电路30的输入侧信号线的使用数量,降低了输入侧信号线在触控面板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同一复用单元31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可以实现同一触控电极列10工作于同步驱动模式,触控走线组20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列10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能够减小或者消除触控走线与其连接的触控电极之外的其它同列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了触控功耗,避免出现触控无法驱动的现象。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触控走线组20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列10中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时,意味着两者之间具有相同或者近似的电位,根据电容器原理可知,此时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可以达到最小值,甚至可以减小至忽略不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列10与触控走线组20可以但不限于位于不相邻的两个膜层,例如,第一膜层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触控电极列10。第二膜层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触控走线组20。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绝缘层,以电性隔离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不需要的连接关系。触控电极列10与触控走线组20的对应连接,可以通过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过孔来实现。对应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触控电极列10与触控走线组20是通过过孔实现的连接,而触控电极列10与对应的触控走线组20在空间上至少具有部分的叠层设置,因此,相邻的触控电极列10之间不需要预留触控走线组20的布局空间,可以实现触控电极列10更高密度的分布排列,甚至可以实现无触控盲区的存在,进一步优化了触控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列10与触控走线组20还可以位于同一膜层中,例如,触控走线组20位于触控电极列10的一侧,然后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实现触控电极列10与触控走线组20的对应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同样可以通过同一开关走线至少与同一复用单元31的控制端连接,可以实现同一触控电极列10工作于同步驱动模式,触控走线组20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列10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能够减小或者消除触控走线组20与触控电极列10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了触控功耗,避免出现触控无法驱动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复用单元31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311。同一复用单元31中这些薄膜晶体管311的栅极可以统称为复用单元31的控制端。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同一复用单元31中这些薄膜晶体管311的栅极与同一开关走线连接,可以减少开关走线在触控面板中的走线数量,降低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列10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触控电极列10的分布密度,进而有利于消除触控面板的触控盲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列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触控电极11。触控走线组20可以包括一条或者多条触控走线21。同一触控电极列10中触控电极11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与同一触控走线组20中触控走线21的数量相同。还可以是,同一触控走线组20中触控走线21的数量多于同一触控电极列10中触控电极11的数量;这样可以形成备用触控走线21,一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触控走线21的断裂等损坏情况,可以通过替换触控走线21实现快速修复。一个触控电极11与至少一条触控走线21对应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减少触控面板的膜层使用数量,降低了触控面板的厚度以及制造工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复用电路3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复用单元31。复用单元3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薄膜晶体管311。同一复用单元31中薄膜晶体管311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与同一触控走线组20中触控走线21的数量相同。还可以是,同一复用单元31中薄膜晶体管311的数量大于同一触控走线组20中触控走线21的数量,这样可以形成备用的薄膜晶体管311,一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薄膜晶体管311的损坏需要维修等情况时,可以通过替换薄膜晶体管311实现快速修复。一个触控电极11与至少一条触控走线21对应连接。一薄膜晶体管311的输出端与一触控走线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11可以但不限于为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还可以采用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其中,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11的输出端可以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中的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走线组60。触控驱动走线组60可以包括一条或者多条触控驱动走线61。同一触控驱动走线组60中触控驱动走线61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与同一复用单元31中薄膜晶体管311的数量相同。还可以是,同一触控驱动走线组60中触控驱动走线61的数量大于同一复用单元31中薄膜晶体管311的数量;这样可以形成备用的触控驱动走线61,一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触控驱动走线61的损坏需要维修等情况时,可以通过替换触控驱动走线61实现快速修复。且一触控驱动走线61与一薄膜晶体管311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311的输入端可以为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者漏极中的另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集成电路40。触控集成电路4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触控输出通道组。触控输出通道组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触控输出通道。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中触控输出通道的数量,与同一触控驱动走线组60中触控驱动走线61的数量相同。一触控输出通道与一触控驱动走线61连接;例如,如图5或者图8所示,触控输出通道可以为触控输出通道S1、触控输出通道S2、触控输出通道S3、触控输出通道S4以及触控输出通道S5中的任一个。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中的触控输出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触控驱动走线61连接。其中,每一触控输出通道用于输出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中的触控输出通道S1、触控输出通道S2、触控输出通道S3、触控输出通道S4以及触控输出通道S5可以输出相同的电信号或者触控驱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显示集成电路50。该显示集成电路50位于相邻的两个触控集成电路40之间。
如图4和图5所示,结合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中的触控输出通道输出不同的触控驱动信号至对应的触控电极列10,同时采用同一开关信号T1或者开关信号T2去分别控制不同的复用单元31,以实现对应的触控电极列10和触控走线组20在同一时间具有相同电位的驱动信号,可以减小或者消除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值。
如图5和图6所示,当复用单元31中的薄膜晶体管311采用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311时,开关信号T1、开关信号T2的工作周期相互独立,并不发生相互重叠;例如,当开关信号T1位于低电位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列和一个触控走线组均具有高电位的触控驱动信号;同时,开关信号T2此时位于高电位,则对应的另一个触控电极列和另一个触控走线组均具有低电位的触控驱动信号。又或者,当开关信号T1位于高电位时,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列和一个触控走线组均具有低电位的触控驱动信号;同时,开关信号T2此时位于低电位,则对应的另一个触控电极列和另一个触控走线组均具有高电位的触控驱动信号。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复用电路30和位于两个相邻的复用电路30之间的连接部70。其中,不同的复用电路30位于同一矩形区域中,且位于同一矩形区域中不同的位置。两个复用电路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连接部70可以设置在该间隔空间的一些空间中,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该间隔空间的上部,也可以是该间隔空间的中部,还可以为该间隔空间的下部。两条不同的开关走线通过连接部7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70的设置可以减少开关走线的数量,节省触控面板的空间占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70可以包括一条或者多条连接走线71。通过连接走线71连接的可以但不限于为对应的两条开关走线。具体地,通过连接走线71连接的还可以是两条不相邻的开关走线;这样可以实现不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列10受控于同一开关走线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复用电路30可以采用图6中开关信号的时序工作,可以实现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列10分时工作。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两个触控电极列10分时工作意味着:一个触控电极列10工作或者通入触控感应信号时,另一个相邻的触控电极列10未工作或者未通入触控感应信号。两个触控电极列10同时工作意味着:一个触控电极列10工作或者通入触控感应信号时,另一个触控电极列10也在工作或者也在通入触控感应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列10分时工作,有利于降低触控集成电路40对触控位置识别的难度,同时可以提高触控位置识别的精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可以但不限于与至少两个触控驱动走线组60连接。进一步地,同一触控输出通道组还可以与至少两个不相邻的触控驱动走线组60连接。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至少一触控电极列、一触控走线组、一开关走线以及一复用电路,复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复用单元。
步骤S20:对应连接同一触控走线组至同一触控电极列。
步骤S30:对应连接同一复用单元的输出端至同一触控走线组。
以及步骤S40:同一开关走线同步驱动至少一个复用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通过同一复用单元31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可以实现同一触控电极列10工作于同步驱动模式,触控走线组20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列10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能够减小或者消除触控走线与其连接的触控电极之外的其它同列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了触控功耗,避免出现触控无法驱动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plasma display panel)、有机电致发光(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中的任一种。该显示装置可以应用在车载、手机、平板、电脑及电视产品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领域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显示装置中,如图4至图6中,通过Mux结构实现同列驱动,同列触控感应块与触控信号线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可大大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改善因远端触控信号线容抗过大带来的触控性能问题,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触控面板,用以实现包括手指在内的触控输入装置的触控功能。
该触控面板可以包括触控感应块、触控集成电路、触控信号线以及Mux结构。
其中,触控感应块呈矩阵方式排列,按行、列两个方向进行均布排列,M、N分别表示行、列方向感应块的数量(其中M、N均为正整数,图4所示中M=4、N=5)。
触控集成电路位于显示装置的一端,可以实现触控驱动功能。
触控信号线用于将触控感应块与触控集成电路对应连接,信号线数量与触控感应块数量可以但不限于相等。
Mux结构位于触控信号线与触控集成电路之间,可以接入对应的开关控制信号和触控驱动信号,前者用以实现将面内不同触控感应块连接至触控集成电路,后者为供给触控驱动信号的通道。
开关控制信号(如T1、T2,其中右边Mux还含有两个开关控制信号,其中开关采用PMOS设计,低压时表示开关打开)数量与行方向触控感应块数量相等,而触控驱动信号(如S1~S5)数量与列方向的触控感应块数量相等。
同列触控信号线对应控制开关由同一个控制信号来实现,而不同列触控信号线对应控制开关由不同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如图6所示分别对开关控制信号为T1、T2,其中T1、T2分别控制第一列、第二列。
不同列对应开关控制信号(如T1、T2)通过时序控制,无论是在触控驱动阶段还是感应阶段,两者均可以考虑不同时开启。
Mux结构设计方式可确保同列为同驱模式(即同列触控感应块在同一节点的驱动阶段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按照电容器原理,具有相同信号的两块导电板之间电容最小,可得出同列触控感应块与触控信号线之间电容基本可忽略。
图7和图8所示给出了一种Mux结构的优化设计示意图,通过连接部实现左右Mux开关控制的联动,可减少开关控制信号线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新型Mux结构设计方式,通过Mux结构实现同列驱动,同列触控感应块与触控信号线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可大大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改善因远端触控信号线容抗过大带来的触控性能问题,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通过Mux结构实现同列驱动,同列触控感应块与触控信号线具有相同的驱动信号,可大大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改善因远端触控信号线容抗过大带来的触控性能问题。
以及通过Mux结构联动设计可降低触控驱动信号线数量,从而简化触控集成电路的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电极列,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触控电极;
触控走线组,所述触控走线组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同一所述触控走线组的触控走线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列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及
复用电路,所述复用电路包括多个复用单元,同一所述复用单元的输出端与同一所述触控走线组中的触控走线对应连接,且同一所述复用单元的多个输出通道同步导通或者同步关断;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列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异于所述第一方向;第i个所述触控电极列与第i+2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同时工作,和/或,第i+1个所述触控电极列与第i+3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同时工作;其中,i为正整数;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集成电路;所述复用单元至少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的两个输出管脚分别与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电性连接;控制子电路输出的同一控制信号与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分别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列中不同的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同一所述复用单元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与同一所述触控走线组中触控走线的数量相同;且一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与一所述触控走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电路包括所述控制子电路,所述控制子电路与多个所述复用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分时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列中触控电极的数量,与同一所述触控走线组中触控走线的数量相同;且一所述触控电极与一所述触控走线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驱动走线组;同一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中触控驱动走线的数量,与同一所述复用单元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相同;且一所述触控驱动走线与一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出通道组;同一所述触控输出通道组中触控输出通道的数量,与同一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中触控驱动走线的数量相同;且一所述触控输出通道与一所述触控驱动走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触控输出通道组与多个两两互不相邻的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同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子电路包括开关走线;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复用电路之间的连接部;位于一个所述复用电路中的所述开关走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位于另一个所述复用电路中的所述开关走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条连接走线;两条不同的所述复用电路中的所述开关走线通过同一所述连接走线连接,用于同步驱动与不同的所述复用电路对应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列。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110268592.5A 2021-03-12 2021-03-1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64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592.5A CN113064513B (zh) 2021-03-12 2021-03-1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286,462 US20240012512A1 (en) 2021-03-12 2021-03-26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083366 WO2022188210A1 (zh) 2021-03-12 2021-03-26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592.5A CN113064513B (zh) 2021-03-12 2021-03-1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4513A CN113064513A (zh) 2021-07-02
CN113064513B true CN113064513B (zh) 2023-07-04

Family

ID=7656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8592.5A Active CN113064513B (zh) 2021-03-12 2021-03-12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2512A1 (zh)
CN (1) CN113064513B (zh)
WO (1) WO20221882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460B (zh) * 2021-12-12 2023-11-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265524B (zh) * 2021-12-17 2023-08-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4578997A (zh) * 2022-03-11 2022-06-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50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
CN104765501A (zh) * 2015-04-23 2015-07-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634466A (zh) * 2019-01-30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分时复用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3436B1 (ko) * 2013-01-30 2019-09-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전극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91565B1 (ko) * 2014-12-03 2021-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N104777955B (zh) * 2015-05-08 2018-02-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和触控面板
CN104932134B (zh) * 2015-06-30 2018-01-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
CN105843454B (zh) * 2016-06-01 2019-08-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6383624B (zh) * 2016-10-26 2019-07-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951119B (zh) * 2017-03-15 2020-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422902B (zh) * 2017-05-11 2018-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TWI679566B (zh) * 2018-10-05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TWI726623B (zh) * 2020-02-18 2021-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50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
CN104765501A (zh) * 2015-04-23 2015-07-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634466A (zh) * 2019-01-30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分时复用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8210A1 (zh) 2022-09-15
US20240012512A1 (en) 2024-01-11
CN113064513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4513B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79871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embedde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nd touch function,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50397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76468B1 (ko) 터치 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표시장치
US11450270B2 (en) Pixel circu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CN112711349B (zh) 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
EP2672515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 panel
CN103279217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12684945B (zh) 显示面板、触控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3016266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159513A (zh) 阵列基板、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2925448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0001876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circuit for the same
US10761652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CN110728942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2014146028A (ja) アレイ基板と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309657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43504A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60628B2 (en) Self-capacitive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35927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174640A1 (en)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594552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90369768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39365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50051813A (ko) 클락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