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9969A - 一种载人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人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9969A CN113059969A CN201911299654.8A CN201911299654A CN113059969A CN 113059969 A CN113059969 A CN 113059969A CN 201911299654 A CN201911299654 A CN 201911299654A CN 113059969 A CN113059969 A CN 1130599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e body
- manned
- flight
- arm
- fl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30—Parts of fuselage relatively movable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人机器,属于飞行设备领域。载人机器包括机器本体、收展机构和飞行动力装置。收展机构设置于机器本体上。飞行动力装置设置于收展机构上。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收展机构在载人飞行模式下展开。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使得飞行动力装置靠近于机器本体,可有效减小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所受到的阻力;收展机构在载人飞行模式下展开,使得飞行动力装置远离于机器本体,避免飞行动力装置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同时提高了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行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载人机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载人机器一般通过设置飞行动力装置来实现飞行,为减小陆地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飞行动力装置安装于与机身较近的位置,在飞行模式下飞行动力装置容易对驾驶员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人机器,以改善现有载人机器在飞行模式下飞行动力装置容易对驾驶员造成干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人机器,包括机器本体、收展机构和飞行动力装置;
所述收展机构设置于机器本体上;
所述飞行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收展机构上;
其中,所述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所述收展机构在载人飞行模式下展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使得飞行动力装置靠近于机器本体,可有效减小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所受到的阻力;收展机构在载人飞行模式下展开,使得飞行动力装置远离于机器本体,避免飞行动力装置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同时提高了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人机器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展机构包括可收展地连接于所述机器本体的多个飞行臂,所述机器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飞行臂;
所述飞行动力装置包括多个飞行动力单元,每个飞行臂上设有至少一个飞行动力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器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飞行臂,每个飞行臂上至少设有一个飞行动力单元,这种结构使得机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飞行动力单元,使得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动力分布均匀,受力平衡,进一步提高了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臂与所述机器本体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飞行臂与机器本体转动连接,即飞行臂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收拢或展开,实现方式简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臂能够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在水平面内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飞行臂能够相对机器本体在水平面内转动,即飞行臂的转动轴线竖向布置,载人机器在第一载人模式下,飞行臂收拢于机器本体的侧部,且位于水平面内,有效减小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体积。此外,这种结构使得飞行臂的展开和收拢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飞行臂包括四个飞行臂;
所述机器本体具有前轮和后轮;
当所述收展机构在所述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时,四个所述飞行臂中的两个所述飞行臂分别收拢于所述前轮的两侧,四个所述飞行臂中的另两个所述飞行臂分别收拢于所述后轮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时,四个飞行臂中的两个飞行臂分别收拢于机器本体的前轮的两侧,四个飞行臂中的另两个飞行臂分别收拢于机器本体的后轮的两侧,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减小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所受到的阻力,同时避免收展机构对驾驶员造成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飞行臂包括四个飞行臂;
当所述收展机构在所述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时,四个所述飞行臂均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的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时,四个飞行臂均收拢于机器本体的底部,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减小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所受到的阻力,同时避免收展机构对驾驶员造成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臂能够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在竖直面内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飞行臂能够相对机器本体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即飞行臂的转动轴线水平布置,载人机器人在第一载人模式下,飞行臂收拢于机器本体的侧部,且位于竖直平面内,有效减小了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体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臂与所述机器本体通过万向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飞行臂与机器本体通过万向轴连接,可实现飞行臂在多个平面内转动,可根据需求来选择飞行臂的转动方向,以实现飞行臂的展开和收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飞行臂包括臂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机器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臂主体与所述连接件可拆连接,所述飞行动力单元连接于所述臂主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飞行臂中的臂主体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连接于臂主体上的飞行动力单元进行更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主体与所述连接件插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臂主体与连接件插接,这种结构可实现臂主体与连接件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器本体上设有连接构件;
连接构件包括在所述机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两个飞行臂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机器本体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连接有飞行臂,即飞行臂在机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成对布置,进一步提高了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分体式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动力单元包括螺旋桨和驱动装置;
所述螺旋桨与所述飞行臂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可选择性地驱动所述螺旋桨相对飞行臂转动或驱动飞行臂相对机器本体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能够可选择性地驱动螺旋桨转动或驱动飞行臂转动。也就是说,当需要螺旋桨转动提供升力时,则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螺旋桨转动;当需要到需要飞行臂转动来实现收拢或展开时,则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飞行臂转动。这种结构有效减少了驱动动力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人机器还包括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
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侧保护体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器本体,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分别位于所述机器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侧保护体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向前移动能够位于驾驶员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侧保护体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向后移动能够位于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的所述收展机构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相对机器本体向前移动,可将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移动至驾驶员的两侧,第一侧保护体与第二侧保护体可对驾驶员起到保护作用;通过使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相对机器本体向后移动,可将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移动至收拢于机器本体的收展机构的两侧,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可对收展机构起到限制作用,防止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向外展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飞行臂与机器本体的第一种可能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飞行臂与机器本体的第二种可能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可能的载人机器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载人机器;10-机器本体;11-机架;111-第一固定环;112-第二固定环;12-外壳;13-行驶轮;131-前轮;132-后轮;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20-收展机构;21-飞行臂;211-臂主体;212-连接件;30-飞行动力装置;31-飞行动力单元;311-螺旋桨;312-驱动装置;313-减速器;40-第一侧保护体;50-第二侧保护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载人机器100包括机器本体10、收展机构20和飞行动力装置30。收展机构20设置于机器本体10上。飞行动力装置30设置于收展机构20上。如图1所示,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如图2所示,收展机构20在载人飞行模式(第二种载人模式)下展开。
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使得飞行动力装置30靠近于机器本体10,可有效减小载人机器10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所受到的阻力;收展机构20在载人飞行模式下展开,使得飞行动力装置30远离于机器本体10,避免飞行动力装置30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同时提高了载人机器100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
需要说明的是,载人机器100的第一种载人模式可以是多种行驶模式,比如,陆地行驶模式、水上行驶模式、水陆两栖行驶模式等。若第一种载人模式为陆地行驶模式,则机器本体10可在陆地上行驶;若第一种载人模式为水上行驶模式,则机器本体10具有浮力并可在水上行驶;若第一载人模式为水陆两栖行驶模式,则机器本体10既可在水上行驶,又可以在陆地上行驶。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机器本体10包括机架11、外壳12、行驶轮13和动力系统(图2未示出),外壳12罩设于机架11的外侧,行驶轮13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1,动力系统用于带动行驶轮13相对机架11转动,以实现行驶。动力系统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行驶轮13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示例性的,行驶轮13为两个,两个行驶轮13分别为前轮131和后轮132。
可选地,收展机构20包括可收展地连接于机器本体10的多个飞行臂21,飞行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飞行臂21。飞行动力装置30包括多个飞行动力单元31,每个飞行臂21上设有至少一个飞行动力单元31。这种结构使得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飞行动力单元31,使得载人机器100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动力分布均匀,受力平衡,进一步提高了载人机器100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飞行臂21与机器本体10转动连接,即飞行臂21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收拢或展开,实现方式简单。
在其他实施例中,飞行臂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收展或展开,比如,飞行臂21为伸缩结构,飞行臂21向外伸长则实现展开,飞行臂21向内缩短则实现收展。
其中,如图3所示,飞行臂21转动连接于机器本体10的机架11。示例性的,每个飞行臂21的自由端对应设置一个飞行动力单元31。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飞行臂21也可对应设置两个及以上的飞行动力单元3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展机构2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收展机构20包括一个飞行臂21,飞行臂21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器本体10的底部,飞行臂2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飞行动力单元31。当飞行臂21转动至与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一致时,飞行臂21处于展开状态,此时,飞行臂21两端的飞行动力单元31分别位于机器本体1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当飞行臂21转动至与机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时,飞行臂21处于收拢状态,飞行臂21以及飞行动力单元31位于机器本体10的底部。
其中,飞行臂21起到连接飞行动力单元31与机器本体10的作用,飞行臂21可以是多种结构。示例性的,飞行臂21包括臂主体211和连接件212,连接件212与机器本体10转动连接,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可拆连接,飞行动力单元31连接于臂主体211。这种结构便于对连接于臂主体211上的飞行动力单元31进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飞行臂2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飞行臂21为一个整体的杆件。
当然,飞行臂21中的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之间的可拆卸方式可以是多种。示例性的,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插接,以实现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之间的可拆卸,将臂主体211插入连接件212中,则将两者连接,将臂主体211从连接件212中拔出,则将两者拆卸分离,这种结构可实现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示例性的,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均为空心的管状结构,具有很好的抗弯强度。连接件212的一端与机器本体10的机架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臂主体211的一端插设于连接件212内,飞行动力单元31连接于臂主体211远离连接件212的一端。当然,为提高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插接后的牢固性,在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插接后,可通过锁紧螺钉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例中,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也可以是其他可拆卸的连接形式,比如,臂主体211的端部与连接件212的端部均设置法兰,两个法兰抵靠后,通过螺栓将两个法兰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臂主体211与连接件212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3,机器本体10上设有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包括在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两个飞行臂2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也就是说,飞行臂21在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成对布置,提高了载人机器100在载人飞行模式下的平稳性。其中,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的设置便于飞行臂21的连接。
上述结构中,飞行臂21在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成对布置,即飞行臂21的个数为偶数个,飞行臂21的个数可以是两个、四个、六个等。在其他实施例中,飞行臂21也可以是奇数个,比如,在机器本体1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两个飞行臂21,在机器本体10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一个飞行臂21。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均固定于机器本体10的机架11上。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可以是一体式结构,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15构成一个整体的长条构件;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也可是分体式结构,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均为矩形块状结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先对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单独制造,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单独制造完成后,再与机架11固定在一起。
飞行动力单元31的作用是为载人机器100提供升力,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3,飞行动力单元31包括螺旋桨311和驱动装置312,螺旋桨311与飞行臂21通过驱动装置312连接,驱动装置312用于驱动螺旋桨311相对飞行臂21转动,以产生升力。
示例性的,驱动装置312为电机,电机与螺旋桨311之间通过减速器313连接,电机连接于飞行臂21的臂主体211,减速器313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313的输出轴与螺旋桨311连接,电机转动则可带动螺旋桨311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桨311直接相连。
其中,螺旋桨311中的叶片为可折叠结构,电机未工作时,螺旋桨311中的各个叶片处于收拢状态;电机工作时,叶片展开,螺旋桨311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则可为载人机器100在载人飞行模式下提供升力。
载人机器10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与载人飞行模式之间切换时,需要使飞行臂21转动,以将飞行臂21展开或收拢。当然,可单独在飞行臂21与机架11之间设置驱动单元来实现飞行臂21的展开和收拢,比如,在飞行臂21与机架11之间设置气缸,通过气缸的伸缩来实现飞行臂21的转动;当然,飞行臂21的转动也可由飞行动力单元31中的驱动装置312来驱动,比如,在连接于飞行臂21与机架11之间的转轴与驱动装置312之间设置传动机构,驱动装置312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转轴,飞行臂21则跟随转轴转动,以实现飞行臂21的展开或收拢。其中,传动机构可以是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等。
在上述通过飞行动力单元31中的驱动装置312来驱动飞行臂21转动的情况下,驱动装置312可选择性地驱动螺旋桨311相对飞行臂21转动或驱动飞行臂21相对机器本体10转动,即当螺旋桨311需要转动时,驱动装置312与螺旋桨311传动连接,驱动装置312与传动机构断开,驱动装置312驱动螺旋桨311转动,与飞行臂21连接在一起的转轴静止,即飞行臂21静止;当飞行臂21需要转动时,驱动装置312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装置312与螺旋桨311断开,驱动装置312驱动与飞行臂21连接在一起的转轴转动,则实现飞行臂21的转动,螺旋桨311静止。示例性的,可通过离合器来实现驱动装置312的动力切换,即通过离合器将驱动装置312的动力传递给传动机构或减速器313的输入轴。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2,载人机器100还包括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图1未示出),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机器本体10,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分别位于机器本体1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相对机器本体10向前移动能够位于驾驶员的两侧。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相对机器本体10向后移动能够位于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收展机构20的两侧。
通过使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相对机器本体10向前移动,可将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移动至驾驶员的两侧,第一侧保护体40与第二侧保护体50可对驾驶员起到保护作用;通过使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相对机器本体10向后移动,可将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移动至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收展机构20的两侧,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可对收展机构20起到限制作用,防止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向外展开。
其中,可在机器本体10的机架11上设有供第一侧保护体40前后滑动的滑轨,同样,也可在机器本体10的机架11上设置供第二保护体前后滑动的滑轨。
由上述内容可知,收展机构20中的飞行臂21通过转动的方式来实现展开或收拢,当然,飞行臂21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多种。
请继续参照图1、图2所示,飞行臂21能够相对机器本体10在水平面内转动,即飞行臂21的转动轴线竖向布置。载人机器100在第一载人模式下,飞行臂21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侧部,且位于水平面内,有效减小载人机器10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体积。此外,这种结构使得飞行臂21的展开和收拢更加方便。
示例性的,飞行臂21为四个。如图1所示,当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时,四个飞行臂21中的两个飞行臂21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中部,两个飞行臂21收拢与机器本体10的后侧。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向后移动,则可使第一侧保护体40位于机器本体1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两个飞行臂21的外侧,使第二侧保护体50位于机器本体10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两个飞行臂21的外侧。如图2所示,当需要使收展机构20展开时,可先将第一侧保护体40和第二侧保护体50向前移动,再使四个飞行臂21向前转动,收展机构20展开。
当然,在飞行臂21能够相对机器本体10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情况下,收展机构20收展于机器本体10时,收展机构20中的飞行臂21也可以位于多种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时,四个飞行臂21均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底部。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减小载人机器10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所受到的阻力,同时避免收展机构20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如图6所示,当需要使收展机构20展开时,四个飞行臂21中的两个飞行臂21向前转动并位于前轮131的两侧,四个飞行臂21中的另两个飞行臂21向后转动并位于后轮132的两侧,收展机构20展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时,四个飞行臂21中的两个飞行臂21分别收拢于前轮131的两侧,四个飞行臂21中的另两个飞行臂21分别收拢于后轮132的两侧。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减小载人机器10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所受到的阻力,同时避免收展机构20对驾驶员造成干扰。如图8所示,当需要使收展机构20展开时,四个飞行臂21中的两个飞行臂21向前转动并位于前轮131的前侧,四个飞行臂21中的另两个飞行臂21向后转动并位于后轮132的后侧,收展机构20展开。
其中,机器本体10的机架11上设有第一固定环111和第二固定环112,第一固定环111和第二固定环112均为椭圆形,第一固定环111套设于前轮131的外侧,第二固定环112套设于后轮132的外侧。四个行驶轮13中的两个行驶轮13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环111的两侧;四个行驶轮13中的另两个行驶轮13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环112的两侧。
当然,飞行臂21除了在水平面内转动来实现展开或收拢以外,飞行臂21还可以在其他平面内转动来实现展开或收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飞行臂21能够相对机器本体10在竖直面内转动,即飞行臂21的转动轴线水平布置,载人机器100人在第一载人模式下,飞行臂21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侧部,且位于竖直平面内,有效减小了载人机器10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的体积。示例性的,上述竖直面为沿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竖直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飞行臂21能够在相对机器本体10在斜平面内转动,斜平面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斜平面与沿机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竖直平面垂直,斜平面与沿机器本体10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竖直平面呈夹角设置。
如图9所示,当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时,四个飞行臂21中的两个飞行臂21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前侧,该两个飞行臂21向前倾斜布置,四个飞行臂21中的另两个飞行臂21收拢于机器本体10的后侧,该两个飞行臂21向后倾斜布置。如图10所示,当需要使收展机构20展开时,位于前侧的两个飞行臂21向后下方转动至水平面内,位于后侧的两个飞行臂21向前下方转动至水平面内,收展机构20展开。
可选地,机器本体10的前侧设有第一容纳箱(图9、图10未示出),机器本体10的后侧设有第二容纳箱(图9、图10未示出)。当收展机构20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机器本体10时,位于机器本体10的前侧的两个飞行臂21上的飞行动力单元31容纳于第一容纳箱内,位于机器本体10的后侧的两个飞行臂21上的飞行动力单元31容纳于第二容纳箱内。第一容纳箱可对位于机器本体10前侧的两个飞行臂21起到保护作用;第二容纳箱可对位于机器本体10后侧的两个飞行臂21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飞行臂21与机器本体10通过万向轴连接,这种结构可实现飞行臂21在多个平面内转动,可根据需求来选择飞行臂21的转动方向,以实现飞行臂21的展开和收拢。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本体;
设置于机器本体上的收展机构;以及
设置于所述收展机构上的飞行动力装置;
其中,所述收展机构在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所述收展机构在载人飞行模式下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展机构包括可收展地连接于所述机器本体的多个飞行臂,所述机器本体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飞行臂;
所述飞行动力装置包括多个飞行动力单元,每个飞行臂上设有至少一个飞行动力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臂与所述机器本体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臂能够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在水平面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飞行臂包括四个飞行臂;
所述机器本体具有前轮和后轮;
当所述收展机构在所述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时,四个所述飞行臂中的两个所述飞行臂分别收拢于所述前轮的两侧,四个所述飞行臂中的另两个所述飞行臂分别收拢于所述后轮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飞行臂包括四个飞行臂;
当所述收展机构在所述第一种载人模式下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时,四个所述飞行臂均收拢于机器本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臂能够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在竖直面内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臂与所述机器本体通过万向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飞行臂包括臂主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机器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臂主体与所述连接件可拆连接,所述飞行动力单元连接于所述臂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主体与所述连接件插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本体上设有连接构件;
连接构件包括在所述机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两个所述飞行臂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分体式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螺旋桨和驱动装置;
所述螺旋桨与所述飞行臂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可选择性地驱动所述螺旋桨相对飞行臂转动或驱动飞行臂相对机器本体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3-13任一项所述的载人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机器还包括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
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侧保护体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器本体,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第二侧保护体分别位于所述机器本体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侧保护体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向前移动能够位于驾驶员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保护体和所述第二侧保护体相对所述机器本体向后移动能够位于收拢于所述机器本体的所述收展机构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99654.8A CN113059969A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载人机器 |
PCT/CN2020/136130 WO2021121184A1 (zh) | 2019-12-16 | 2020-12-14 | 载人机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99654.8A CN113059969A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载人机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9969A true CN113059969A (zh) | 2021-07-02 |
Family
ID=7655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99654.8A Pending CN113059969A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一种载人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5996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12488B2 (en) * | 2017-07-17 | 2022-04-26 | Italdesign-Giugiaro S.P.A. | Rotorcraft-convertible motorcar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68876A1 (en) * | 2011-09-16 | 2013-03-21 | Bogdan Radu | Flying Vehicle |
CN103224021A (zh) * | 2013-03-19 | 2013-07-3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适用于跨海空两栖无人机的变机翼后掠角的气动式折叠装置 |
CN103552435A (zh) * | 2013-11-18 | 2014-02-05 | 张泽军 | 多喷自平衡飞行车 |
CN105730172A (zh) * | 2016-03-25 | 2016-07-06 | 杨成志 | 空-地两栖武装摩托车 |
CN105730170A (zh) * | 2016-03-24 | 2016-07-0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
CN108357313A (zh) * | 2017-01-26 | 2018-08-03 | 汪俊霞 | 新型飞行汽车 |
CN208881509U (zh) * | 2018-10-10 | 2019-05-21 | 太仓永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摩托车 |
-
2019
- 2019-12-16 CN CN201911299654.8A patent/CN1130599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68876A1 (en) * | 2011-09-16 | 2013-03-21 | Bogdan Radu | Flying Vehicle |
CN103224021A (zh) * | 2013-03-19 | 2013-07-3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适用于跨海空两栖无人机的变机翼后掠角的气动式折叠装置 |
CN103552435A (zh) * | 2013-11-18 | 2014-02-05 | 张泽军 | 多喷自平衡飞行车 |
CN105730170A (zh) * | 2016-03-24 | 2016-07-0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
CN105730172A (zh) * | 2016-03-25 | 2016-07-06 | 杨成志 | 空-地两栖武装摩托车 |
CN108357313A (zh) * | 2017-01-26 | 2018-08-03 | 汪俊霞 | 新型飞行汽车 |
CN208881509U (zh) * | 2018-10-10 | 2019-05-21 | 太仓永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摩托车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12488B2 (en) * | 2017-07-17 | 2022-04-26 | Italdesign-Giugiaro S.P.A. | Rotorcraft-convertible motorca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55578B (zh) | 固定翼垂直起降混合动力uav | |
CN110053435B (zh) | 一种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 |
CN112896501B (zh) | 适于垂直起飞和水平飞行的飞行器 | |
CN104691749A (zh) | 一种横向交错折叠四旋翼飞行器 | |
CN109592025B (zh) | 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套件及其可折叠旋翼组件 | |
KR101461059B1 (ko) | 폴딩형 수직 이착륙 비행체 | |
WO2017020225A1 (zh) | 无人直升飞机 | |
CN109703741B (zh) | 一种基于Sarrus结构驱动的折叠变体机翼及飞行器 | |
US20200277040A1 (en)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CN108513555B (zh) | 可折叠机架、机架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 |
WO2014112894A1 (ru) | Сил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гибрид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уем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WO2018112798A1 (en)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
CN113059969A (zh) | 一种载人机器 | |
CN108216603A (zh) | 一种大轴距可折叠四轴无人机 | |
CN205931230U (zh) | 机架组件及使用该机架组件的无人机 | |
CN209972084U (zh) | 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 |
JP2011131861A (ja) | 垂直離発着機 | |
CN112849400A (zh) | 一种筒式运载的套筒锁紧式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 |
CN204568056U (zh) | 一种横向交错折叠四旋翼飞行器 | |
CN216184284U (zh) | 一种飞行自行车 | |
KR101351506B1 (ko) | 시야 확보 기능을 갖는 수륙양용차량의 전방관측장치 | |
CN208715464U (zh) | 一种可折叠的多旋翼无人机 | |
RU133470U1 (ru) | Сил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гибрид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уем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N215098242U (zh) | 一种便携式多旋翼无人机 | |
CN220535970U (zh) | 无人飞行器及其机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11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