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621B -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5621B
CN113055621B CN202110264532.6A CN202110264532A CN113055621B CN 113055621 B CN113055621 B CN 113055621B CN 202110264532 A CN202110264532 A CN 202110264532A CN 113055621 B CN113055621 B CN 113055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amera module
image sensor
unit
vis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4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5621A (zh
Inventor
段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45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5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6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9882 priority patent/WO202218879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5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3SSIS architectures incorporating pixels for producing signals other than image signals
    • H04N25/704Pix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cusing, e.g. phase difference pixel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1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in combination with active ranging signals, e.g. using light or sound signals emitted towar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摄像头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包括衬底以及均匀设置于衬底上的多个可见光感光单元和多个红外感光单元;第一透光结构,覆盖于图像传感器上;激光发射器,设于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激光发射器用于向外发射光线,红外感光单元用于接收经障碍物反射后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确定对焦距离。本申请中,在图像传感器内同时集成了可见光感光单元和红外感光单元,一方面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激光对焦传感器所需要的额外空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激光对焦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中可见光感光单元的视场角的重合程度,从而提高对焦点的精准度,更利于用户在使用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时的对焦需求。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摄影功能的不断发展,摄像头的数量也随之变多,由于每个摄像头均带有自动对焦功能,随之带来的是单独设置一个对焦传感器102’,以通过对焦传感器102’测量被拍物体的距离,然而,对焦传感器102’是单独设置的,如图1所示,会由于其与摄像头并排设置,会占用有限的手机空间,同时其光轴与摄像头并不一致,无法精确计算对焦点,在一些特殊的角度下,如图2所示,会存在两个不重合区域,在不重合区域内无法使用对焦传感器102’辅助摄像头对焦,极大的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和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对焦偏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包括衬底以及均匀设置于衬底上的多个可见光感光单元和多个红外感光单元;第一透光结构,覆盖于图像传感器上,光线经过第一透光结构被图像传感器接收;激光发射器,设于图像传感器的一侧,激光发射器用于向外发射光线,红外感光单元用于接收经障碍物反射后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确定对焦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一透光结构和激光发射器,其中,在图像传感器内同时集成了可见光感光单元和红外感光单元,一方面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激光对焦传感器所需要的额外空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激光对焦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中可见光感光单元的视场角的重合程度,从而提高对焦点的精准度,更利于用户在使用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时的对焦需求。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包括衬底,通过将可见光感光单元和红外感光单元均匀地设置在衬底上,可提高在图像传感器自身接收外部光线实现成像地基础上,继承了对焦功能,由于红外感光单元和可见光感光单元均匀设置,还可提高成像和对焦的均匀程度,而在对焦时,可通过红外感光单元对应的计算电路的计算,进而通过精确测距实现快速对焦。此外,通过在图像传感器的一端设置第一透光结构,并在图像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激光发射器,外部环境的光线会通过第一透光结构向图像传感器射入,被衬底上均匀排布的可见光感光单元接收,实现较为完整的成像。进一步地,第一透光结构覆盖于图像传感器上,具体地,第一透光结构设置在图像传感器的一端,一方面第一透光结构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可满足图像传感器接收从端部向内进光的进光需求,另一方面,第一透光结构还可对图像传感器实现保护,起到遮蔽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图像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可向外发射光线的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向外发射的光线在射至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反射回第一透光结构,进而穿过第一透光结构被红外感光单元接收,实现对焦光路的完整。
需要说明的,第一透光结构和激光发射器并非设置在图像传感器的同一方位,其中,第一透光结构设置在端部,激光发射器则是设置在侧部,更便于激光发射器发射并排的光线,在经障碍物反射后可通过端部的第一透光结构射入可见光感光单元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开始对焦时,激光发射器会发出特定频段的光线,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激光束,此时开始计时,通过红外感光单元接收到经拍摄物体或是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光线,此时停止计时,通过对光速和时间的计算,即可得到摄像头模组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此时可将距离发送给摄像头模组中的对焦控制器,以控制对焦马达运转到焦平面以实现对焦。
进一步地,可见光感光单元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也即CMOS,红外感光单元为单光子雪崩二极管,也即SPAD。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摄像头模组,设于本体上,其中,摄像头模组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模组和/或后置摄像模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通过将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本体上,可将摄像头模组所成的像发送至本体上,以便于后续的二次编辑和分享,其中,摄像头模组可以为前置模组,还可以为后置模组,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前摄像头具有防抖功能,或是后摄像头具有防抖功能,还可以地,前后双摄像头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抖功能。
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的种类是多样的,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需要摄像头模组的设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摄像头和对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视场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滤光件和第二滤光件的光谱响应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摄像头模组;102:图像传感器;1022:衬底;1024:红外感光单元;104:可见光感光单元;1042:第一成像单元;1044:第二成像单元;1046:第三成像单元;106:滤光结构;1062:隔光支架;1064:第一滤光件;1066:第二滤光件;108:第一透光结构;110:激光发射器;112:第二透光结构;200:电子设备;210:本体。
102’:对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3至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100的实施例,包括:图像传感器102,图像传感器102包括衬底1022以及均匀设置于衬底1022上的多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和红外感光单元1024;第一透光结构108,覆盖于图像传感器102上,光线经过第一透光结构108被图像传感器102接收;激光发射器110,设于图像传感器102的一侧,激光发射器110用于向外发射光线,红外感光单元1024用于接收经障碍物反射后的光线并根据光线确定对焦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包括图像传感器102、第一透光结构108和激光发射器110,其中,在图像传感器102内同时集成了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和红外感光单元1024,一方面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激光对焦传感器所需要的额外空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激光对焦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102中可见光感光单元104的视场角的重合程度,从而提高对焦点的精准度,更利于用户在使用摄像头模组100进行拍摄时的对焦需求。
当然,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红外感光单元1024集成到图像传感器102中,可使得一方面对焦点与成像点宏观上是重合的,解决了传统方案对焦点偏移问题,另一方面集成度高节省空间,同时采用点对点阵列式激光对焦,快速精确。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102包括衬底1022,通过将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和红外感光单元1024均匀地设置在衬底1022上,可提高在图像传感器102自身接收外部光线实现成像地基础上,继承了对焦功能,由于红外感光单元1024和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均匀设置,还可提高成像和对焦的均匀程度,而在对焦时,可通过红外感光单元1024对应的计算电路的计算,进而通过精确测距实现快速对焦。此外,通过在图像传感器102上覆盖设置第一透光结构108,并在图像传感器102的一侧设置激光发射器110,外部环境的光线会通过第一透光结构108向图像传感器102射入,被衬底1022上均匀排布的可见光感光单元104接收,实现较为完整的成像。进一步地,第一透光结构108设置在图像传感器102的一端,一方面第一透光结构108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可满足图像传感器102接收从端部向内进光的进光需求,另一方面,第一透光结构108还可对图像传感器102实现保护,起到遮蔽的作用。进一步地,在图像传感器102的一侧设置有可向外发射光线的激光发射器110,激光发射器110向外发射的光线在射至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反射回第一透光结构108,进而穿过第一透光结构108被红外感光单元1024接收,实现对焦光路的完整。
需要说明的,第一透光结构108和激光发射器110并非设置在图像传感器102的同一方位,其中,第一透光结构108设置在端部,激光发射器110则是设置在侧部,更便于激光发射器110发射并排的光线,在经障碍物反射后可通过端部的第一透光结构108射入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开始对焦时,激光发射器110会发出特定频段的光线,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激光束,此时开始计时,通过红外感光单元1024接收到经拍摄物体或是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光线,此时停止计时,通过对光速和时间的计算,即可得到摄像头模组100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此时可将距离发送给摄像头模组100中的对焦控制器,以控制对焦马达运转到焦平面以实现对焦。
进一步地,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也即CMOS,红外感光单元1024为单光子雪崩二极管,也即SPAD。
可以理解,由于红外感光单元1024选用SPAD,其是基于CMOS工艺制作出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相较于CMOS可见光感光单元104,SPAD雪崩二极管能够在单个光子的照射下就产生雪崩现象(光电流成倍激增),SPAD能够接收微弱的激光,SPAD读出电路会计算激光从发出来回收所传输的时间,从而精确测距,实现快速对焦。
进一步地,可见光感光单元与红外感光单元阵列设置;或可见光感光单元绕红外感光单元设置。
可见光感光单元和红外感光单元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选择阵列设置或是环绕设置。可以理解,可见光感光单元所接收的光可以有不同种类,其可包括多种子感光单元,故而可将多个子感光单元与红外感光单元阵列排布,或者可将多个子感光单元绕设红外感光单元设置,若将多个子感光作为整体,则可将可见光感光单元阵列设置在红外感光单元上,也可以将多个可见光感光单元整体绕设在红外感光单元上。
进一步地,每个红外感光单元1024与至少一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对应设置。可以是,每个红外感光单元1024与一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中的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和第三成像单元呈矩阵排列设置。
每个红外感光单元1024可根据需求与一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或多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对应设置,一般地,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与红外感光单元1024均匀设置,以阵列形式存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与对焦单D是1:1等比例排列的,事实上,对焦功能对于对焦点的个数没有感光点要求那么高,所以也可以提供另一种调整排列方式,红外感光单元1024与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以一定比例均匀排列,例如1:2,还可以地,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1:4、1:8等等比例排列,这样可以保证精准对焦的同时,也不牺牲感光灵敏度。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具体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042、第二成像单元1044和第三成像单元1046,其中,第一成像单元1042、第二成像单元1044和第三成像单元1046的成像颜色不同。
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包括三种成像单元,具体为成像颜色不同的第一成像单元1042、第二成像单元1044和第三成像单元1046,一般的,三种成像单元的成像颜色为光学三原色:红、绿、蓝,通过设置不同的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可提高对光线不同的接收程度,更便于成像。
当然,三种成像单元的排列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和成像需求调整,例如可以为钻石排列,还可以为RGB-Delta排列,甚至可以为矩阵排列。
其中,像素排列图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可见光感光单元104阵列设置,且每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中的第一成像单元1042、第二成像单元1044和第三成像单元1046为RGB单元。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两个第三成像单元1046之间设有空白区域。
进一步地,摄像头模组100还包括:滤光结构106,设于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和第一透光结构108之间,滤光结构106用于过滤射入图像传感器102的光线。
通过在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和第一透光结构108之间设置滤光结构106,可对射入图像传感器102的光线实现过滤,一方面减少外界特殊光线对内部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和红外感光单元1024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过滤光线,可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对特定光线的获取,更便于成像。
其中,射入图像传感器102的光线包括经障碍物反射回的光线,以及用于拍摄的外部环境光线。
进一步地,滤光结构106具体包括:隔光支架1062,隔光支架1062包括隔光支架1062内形成有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设置一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或者一个红外感光单元1024;第一滤光件1064,设于隔光支架1062靠近第一透光结构108的一侧,第一滤光件1064用于过滤红外光,其中,第一滤光件1064在与红外感光单元1024对应的位置上镂空;第二滤光件1066,设于第一滤光件1064与第一透光结构108之间,且第二滤光件1066与容纳腔一一对应设置,以过滤射入容纳腔内的光线。
滤光结构106包括隔光支架1062、第一滤光件1064和第二滤光件1066,其中,隔光支架1062包括多个容纳腔,每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对应设置在一个容纳腔内,也即通过多个容纳腔的设置,可减少相邻两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的相互影响,以保证成像的稳定。而第一滤光件1064设置在隔光支架1062靠近第一透光结构108的一侧,即光线在由外向内射入时,会依次经过第一透光结构108和第一滤光件1064后射入隔光支架1062内,通过设置第一滤光件1064可在光线穿过第一透光结构108后即实现滤光,进一步地,第一滤光件1064过滤红外光,以保证可见光感光单元104的正常感光成像。而在第一滤光件1064远离第一透光结构108的一侧设置第二滤光件1066,提高对容纳腔内设置的可见光感光单元104的接收光线的针对性,也即,根据第二滤光件1066滤光程度的不同,可见光感光单元104所能接收到的光线也会有所分别,从而更利于每个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中不同的成像单元的成像。此外,在第一滤光件1064与对红外感光单元1024相对的位置上需要做镂空处理,以保证红外感光单元1024可正常接收光线,可以理解,光线一般为红外线,而第一滤光件1064的主要作用就是滤除红外线,故而通过对第一滤光件1064进行镂空处理,以保证红外感光单元1024可以完整的接收到红外线,以便于测距对焦的进行。
而对于第二滤光件1066而言,将第二滤光件1066设于隔光支架1062远离第一透光结构108的一端,也即第二滤光件1066和第一滤光件1064分别设置在隔光支架1062的两端,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每个第二滤光件1066与一个容纳腔对应设置,以过滤不同的射入容纳腔内的光线,以实现在容纳腔内可见光感光单元104的正常成像。
其中,第一滤光件1064和第二滤光件1066的光谱响应图如图10所示,分别对应四个第二滤光件1066和一个第一滤光件1064,其中,第一滤光件1064用于整体滤除CMOS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中的红外光,但其在SPAD对焦单光上方是镂空的,也就是说它只是滤除了CMOS可见光感光单元104的红外光,保留了SPAD红外感光单元1024的红外光。
进一步地,容纳腔内设有可见光感光单元,在容纳腔上设置的第二滤光件的过滤波长与容纳腔内的可见光感光单元相对应;容纳腔内设有红外感光单元,在容纳腔上设置的第二滤光件的过滤波长与容纳腔内的红外感光单元相对应。
在容纳腔内设置可见光感光单元时,即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或第三成像单元,可根据不同的成像单元设置具有不同滤光效果的第二滤光件,例如,若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和第三成像单元分别为RGB三原色的成像,则第一成像单元可将除红色外其他波长的光线过滤,第二成像单元可将除绿色外其他波长的光线过滤,第三成像单元可将除蓝色外其他波长的光线过滤。
在容纳腔内设置红外感光单元时,第二滤光件只需保留透过红外光即可,对其他频段的光进行过滤剔除。
进一步地,摄像头模组100还包括:第二透光结构112,套设于第一透光结构外,第二透光结构112覆盖于激光发射器110上。
在第一透光结构外还可设置第二透光结构112,通过将第二透光结构112设置在激光发射器110上,并将激光发射器110覆盖,激光发射器110发出的光线会穿过第二透光结构112射向障碍物,经障碍物反射后的光线,需通过第一透光结构射入图像传感器102,以实现测距对焦和成像,此时可使得第二透光结构112作为补光光路,对成像提供光线支撑。
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光结构112被取消,更便于在应用到产品上时的外观设计和结构布局。
在摄像头模组100的进光方向上,第一透光结构108覆盖图像传感器102,激光发射器110设于第一透光结构108外。
通过在摄像头模组100的进光方向上,将第一透光结构108覆盖图像传感器102,使得所有射入图像传感器102的光线均需要先经过第一透光结构108,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激光发射器110设于第一透光结构108外,可减少激光发射器110的位置对第一透光结构108的进光影响。当然,对于激光发射器110而言,通过上述位置设置,还可减少第一透光结构108对激光发射器110向外发射的光线的穿透性的影响,提高成像和对焦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侧,如图6所示,激光发射器110的数量为一个,设于图像传感器102的周测。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激光发射器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激光发射器110均匀分布于图像传感器102的周侧。
激光发射器110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多个,通过将多个激光发射器110绕图像传感器102的中心轴线均匀设置,也即多个激光发射器110均匀分布于图像传感器102的周侧,可极大地提高对焦的精准度,激光发射器110是围绕着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一圈来排列的,事实上,为了满足对焦的最低需求,激光发射器110的数量为一个,放置在可见光感光单元104任何一侧,系统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通过上述设置多个激光发射器110,会更有利于对焦精准,也即更便于实现快速对焦。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图像传感器102的数量为多个,激光发射器110的数量为一个,每个图像传感器102中的红外感光单元1024均能够接收光线。
通过设置多个图像传感器102,可利用一个激光发射器110实现多个图像传感器102的成像,换言之,并排摆放两个甚至多个这样的摄像头,共用中间的激光发射器110,可以形成多个可激光对焦的摄像头矩阵,可减少激光发射器110的数量,降低不必要的器材成本以及位置空间。
如图11所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210;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设于本体210上,其中,摄像头模组100为电子设备200的前置摄像模组和/或后置摄像模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2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通过将摄像头模组100设置在本体210上,可将摄像头模组100所成的像发送至本体210上,以便于后续的二次编辑和分享,其中,摄像头模组100可以为前置模组,还可以为后置模组,从而使得电子设备200的前摄像头具有防抖功能,或是后摄像头具有防抖功能,还可以地,前后双摄像头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抖功能。
由于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电子设备200的种类是多样的,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需要摄像头模组的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在图像传感器内同时集成了可见光感光单元和红外感光单元,一方面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激光对焦传感器所需要的额外空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激光对焦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中可见光感光单元的视场角的重合程度,从而提高对焦点的精准度,更利于用户在使用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时的对焦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包括衬底以及均匀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多个可见光感光单元和多个红外感光单元;
第一透光结构,覆盖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上,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透光结构被所述图像传感器接收;
激光发射器,设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且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外,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向外发射光线,所述红外感光单元用于接收经障碍物反射后的所述光线并根据所述光线确定对焦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和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在图像传感器的不同方位,所述第一透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端部,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侧部;
滤光结构,设于所述可见光感光单元和所述第一透光结构之间,所述滤光结构用于过滤射入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光线;
所述滤光结构具体包括:
隔光支架,所述隔光支架内形成有多个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设置一个所述可见光感光单元或者一个所述红外感光单元;
第一滤光件,设于所述隔光支架靠近所述第一透光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滤光件用于过滤红外光,其中,所述第一滤光件在与所述红外感光单元对应的位置上镂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见光感光单元与所述红外感光单元阵列设置;或
所述可见光感光单元绕所述红外感光单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感光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成像单元、第二成像单元和第三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成像单元、所述第二成像单元和所述第三成像单元的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结构还包括:
第二滤光件,设于所述第一滤光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且所述第二滤光件与所述容纳腔一一对应设置,以过滤射入所述容纳腔内的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所述可见光感光单元,在所述容纳腔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滤光件的过滤波长与所述容纳腔内的可见光感光单元相对应;
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所述红外感光单元,在所述容纳腔上设置的所述第二滤光件的过滤波长与所述容纳腔内的红外感光单元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透光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结构外,且所述第二透光结构覆盖于所述激光发射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进光方向上,所述第一透光结构覆盖所述图像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激光发射器均匀分布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周侧;或
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数量为一个,每个所述图像传感器中的红外感光单元均能够接收所述光线。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本体上,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模组和/或后置摄像模组。
CN202110264532.6A 2021-03-11 2021-03-11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55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4532.6A CN113055621B (zh) 2021-03-11 2021-03-11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079882 WO2022188795A1 (zh) 2021-03-11 2022-03-09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4532.6A CN113055621B (zh) 2021-03-11 2021-03-11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621A CN113055621A (zh) 2021-06-29
CN113055621B true CN113055621B (zh) 2024-04-09

Family

ID=7651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4532.6A Active CN113055621B (zh) 2021-03-11 2021-03-11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5621B (zh)
WO (1) WO20221887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5621B (zh) * 2021-03-11 2024-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89539B (zh) * 2021-08-09 2023-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020174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光模组及自移动设备
CN114630035A (zh) * 2022-03-21 2022-06-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78088A (zh) * 2022-08-19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光传感器、电子设备和对焦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1902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1146182A (zh) * 2006-09-14 2008-03-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和数字照相机
CN10322053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撷取装置与方法
CN105049829A (zh) * 2015-07-10 2015-11-11 北京唯创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滤光片、图像传感器、成像装置以及三维成像系统
CN105611136A (zh) * 2016-02-26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0942902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佳能株式会社 固态图像传感器和摄像设备
CN110959287A (zh) * 2017-07-27 2020-04-03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摄像元件、摄像装置和距离图像的获取方法
CN111163244A (zh) * 2018-11-08 2020-05-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112363180A (zh) * 2020-10-28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测距传感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12169A (ja) * 2015-12-15 2017-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13055621B (zh) * 2021-03-11 2024-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1902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1146182A (zh) * 2006-09-14 2008-03-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和数字照相机
CN10322053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撷取装置与方法
CN105049829A (zh) * 2015-07-10 2015-11-11 北京唯创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滤光片、图像传感器、成像装置以及三维成像系统
CN105611136A (zh) * 2016-02-26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感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0959287A (zh) * 2017-07-27 2020-04-03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摄像元件、摄像装置和距离图像的获取方法
CN10942902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佳能株式会社 固态图像传感器和摄像设备
CN111163244A (zh) * 2018-11-08 2020-05-1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112363180A (zh) * 2020-10-28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测距传感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共焦光学传感头用于红外上转换油墨的微弱光检测;周望, 陈林森, 叶燕;光子学报;20040725(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8795A1 (zh) 2022-09-15
CN113055621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5621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7281681B2 (ja) 撮像システム
KR102579508B1 (ko) 카메라 조립체 및 전자 장치
US1124042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f-number lens
US3114283A (en) Light s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TWI531851B (zh) Camera device and filter
EP2525563B1 (en) Image-pickup element, and image-pickup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8711267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US20100225755A1 (en) Compound eye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4333750B (zh) 测光系统及其适用的测光方法和智能手机
JP2011176715A (ja) 裏面照射型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07125761A1 (ja) 複眼方式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16016521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obile camera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60200B2 (en) Lens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imaging program for acquiring multispectral images
CN113014764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190085850A (ko) 카메라 감광 컴포넌트, 카메라 및 촬영 단말기
JP3958055B2 (ja) 測距及び測光装置
US202303855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Optical Identification Sensor
CN114244927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WO2022134004A1 (zh) 激光测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WO2017061263A1 (ja) レンズ装置、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CN112929519B (zh) 深度相机、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20181186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Büchtemann et al. Advanced test station for imaging EO systems in the VIS to SWIR range
TWI772871B (zh) 光學鏡頭、成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