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146B -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5146B
CN113055146B CN202110254644.3A CN202110254644A CN113055146B CN 113055146 B CN113055146 B CN 113055146B CN 202110254644 A CN202110254644 A CN 202110254644A CN 113055146 B CN113055146 B CN 113055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access network
sdap
drb
q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46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5146A (zh
Inventor
韩立锋
张宏平
曾清海
黄曲芳
郭英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55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5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反转服务流特性;所述接入网网元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服务流标识,以减少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2017年5月5日提交、申请号为201710313900.5、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一种基于流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架构被提出。
基于流的QoS架构中,主要包括非接入(Non Access Stratum,NAS)层和接入(Access Stratum,AS)层的服务流(QoS flow)映射。其中,QoS flow是指一个报文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内,具备相同QoS需求的数据流,也可以理解为是多个具有相同QoS需求的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flow或一组具有相同QoS需求的其它类型数据包。NAS层主要负责IP flow或其它类型数据包和QoS flow的映射关系,由核心网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产生下行的QoS flow,终端产生上行的QoS flow。AS层主要负责QoS flow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映射关系,网络侧(例如基站)配置QoS flow和DRB的映射关系,并在空口的DRB中为QoS flow提供QoS服务。
在第五代通信系统(5G)中,基于流的QoS架构中还引入了反转(Reflective)QoS特性。所述Reflective QoS特性是指QoS flow具备上行和下行对称特性,即上行flow和下行flow的QoS相同,上行和下行的包过滤模板也是对称的,例如上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为下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上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为下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
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进行通信的过程中,为节省控制信令,网络侧不通过信令通知终端上行IP flow或其它类型数据包到QoS flow的映射规则,而是通过下行数据包的方式隐式通知终端。终端接收到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下行数据包后,将该下行数据包包头的信息五元组进行反转,得到上行包过滤器(packet filter),并且该上行packetfilter对应的QoS参数的索引值是下行包包头中携带的QoS参数索引值,从而终端无需接收NAS信令通知,就可以得到上行QoS信息,例如packet filter以及QoS flow标识(Identity,id)等。
采用上述方式,虽然可以接收控制信令,但是终端需要检测接收到的每一下行数据包的包头信息,以确定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而在5G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速率巨大,终端若对每一下行数据包进行检测,则会造成很大开销,从而影响终端的性能和耗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以减少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接入网网元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服务流标识(QoS flow id),在确定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的情况下再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在不需要发送QoS flow id的情况下,则不发送QoS flow id,节省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接入网网元还可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 id。
其中,核心网网元可以是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诸如AMF。接入网网元可以是基站,例如gNB。
其中,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是指该数据包可被终端通过反转方式得到上行QoS flow id和包过滤器(packet filter)。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是指该数据包不能被终端通过反转方式得到上行QoS flow id和packet filter。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所述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包括全部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全部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其中,接入网网元可基于第一信息确定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并基于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确定全部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全部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其中,接入网网元也可基于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确定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可以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并基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
其中,接入网网元在确定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情况下,确定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确定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情况下,确定不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节省信令开销。
其中,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网元设备更新已接收到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网元可以根据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信息,来确定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例如,可将不同Reflective QoS特性的QoS flow映射到不同的DRB。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QoS信息。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终端接收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基于该Reflective QoS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 id。
其中,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信息,DRB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是PDU sessions(或SDAP实体)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其中,对于包含具有reflectvie QoS特性的数据包的DRB、SDAP实体、QoS flow,终端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以及数据包包头的检测,并依据检测到的QoS flow id,生成上行QoS flow id和对应packet filter。而对于不具有reflectvie QoS特性的数据包的DRB、SDAP实体、QoS flow,终端可不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以及数据包包头的检测,节省终端的信令开销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发送的反转服务流特性指示(RQI),所述RQI用于指示部分数据包具备反转服务流特性。
核心网网元可不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在通过N3口发送的数据包的包头头中解析到RQI后,所述RQI用于指示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确定该QoS flow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且是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者对于QoS参数是标准化的QoS flow,接入网网元可默认为该QoS flow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且是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网元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所述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是指Reflective QoS信息指示的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基于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去激活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并确定去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无需发送QoS flow id。
其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指示去激活的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
其中,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去激活一个或多个QoSflows或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特性。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网元可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其中,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所指示去激活的Reflective QoS信息不但可以是QoS flows和PDU sessions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还可以是DRB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终端接收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并确定无需读取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的QoSflow id,节省信令开销。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端PDCP层的健壮头压缩(Robust HeaderCompression,ROHC)的解压缩操作,可以直接对去掉PDCP头的PDCP SDU进行解压缩,不用进行SDAP头造成的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等操作,节省信令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通知终端QoS flow、DRB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信息,并且可以去激活QoS flow、DRB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终端可以根据Reflective QoS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在空口读取QoS flow id和是否需要ROHC位置偏移的操作,对不具备Reflective QoS的DRB不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不进行ROHC解压缩位置的偏移操作,可以减少终端对空口数据包的检测工作,减少开销,提升处理效率和节电。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则获取到第一信息(Reflective QoS信息)的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发送该获取到的Reflective QoS信息,由目标接入网网元决策是否在空口发送QoS flow id、配置终端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 id、给终端配置QoS flow到DRB映射关系的配置方式、决策是否为某一PDU session配置SDAP实体等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网元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其中,QoS规则在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有效。接入网网元获取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后,可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在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采用相同的QoS规则将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映射成QoS flow。
其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可以是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网元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更新信息,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网元若在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接收到至少两个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则可针对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中的部分数据包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第一信息,实现对发送的第一信息的过滤,节省信令开销。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发送切换的QoS flow的数据包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目标接入网网元可基于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过滤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实现对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过滤,节省信令开销。
其中,目标接入网网元可忽略源接入网网元已发送数据包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以避免源接入网网元和目标接入网网元之间进行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同步。
其中,源接入网网元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可以是QoS flow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QoS Flow的数据包通过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传输或通过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传输。
其中,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是指DRB不配置SDAP头,即SDAP PDU中不包含SDAP协议头。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是指DRB配置SDAP头,即SDAP PDU中包含SDAP协议头。
其中,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中,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和指示ARQI的比特位都设置为0,则SDAP协议层头中可不携带QFI字段。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和指示ARQI的比特位二者中有至少一项设置为1,则携带QFI字段。
其中,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从PDCP层接收PDCP SDU,并读取SDAP协议头。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的值为1,表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SDAP实体将SDAP的数据部分和从SDAP头部中读取的QoS flow id,投递到上层协议层,例如NAS层,该投递到上层的数据部分和QoS flow id可用于上层协议层产生QoS rule。进一步的,SDAP实体还可以向上层协议层发送NRQI。
其中,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中,SDAP协议头中还包括有用于指示URQI的比特位。
其中,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中,在SDAP协议头中设置用于指示QoS flow的数据包在对应DRB中传输的结束与否的比特位,例如设置End字段。
其中,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中,SDAP协议头中可设置用于对在DRB中接收某QoS Flow数据包完成进行反馈的控制命令。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设置单向SDAP透明模式。针对至少一个DRB的下行方向配置SDAP的透明模式,或者至少一个DRB的上行方向配置SDAP的透明模式。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接入网网元可向终端发送SDAP模式信息,所述SDAP模式信息用于指示SDAP帧格式为透明模式或非透明模式,并指示SDAP模式对应的方向。
其中,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发送SDAP模式信息。
第二方面,接入网网元还可对发送的QoS flow id进行过滤,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的情况下,在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在不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的情况下,在数据包包头中可不携带QoSflow id,减少空口发送QoS flow id的数量,节省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网元确定数据包包头信息,根据数据包包头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以及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其中,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可以是QoS flow、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对应的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例如可以是IP 5元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AC)源地址、目的地址等。
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以及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包包头中对应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例如,接入网网元对接收到的QoS flow的每一数据包的包头按照packet filter的组成进行检测。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filter部分为新内容,则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携带QoS flow id。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部分不为新,则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不携带QoS flow id。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还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指示信息。例如,接入网网元对接收到的QoSflow的每一数据包的包头按照packet filter的组成进行检测。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部分为新内容,则还可以携带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部分不为新,则不携带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指示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户面控制PDU(例如SDAP control PDU或者PDCPcontrol PDU)或RRC信令(包含但不限于RRC配置消息或RRC重配置等消息),所述用户面控制PDU和所述RRC信令中包括数据包的QoS flow id以及数据包包头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基于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对与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对应的数据包包头中的内容进行反转操作,得到上行packet filter。接入网网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上行packet filter以及QoS flow id,终端接收该QoS flow id和对应上行packetfilter,产生上行QoS flow。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可以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或者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核心网网元接收第一能力信息并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具备QoS flow id读取能力和上行packetfilter生成能力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读取QoS flow id能力是指终端从接收的空口数据包中获取QoS flow id的能力。所述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的能力是指终端基于接收的下行空口数据包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的能力。接入网网元接收第一能力信息,若根据第一能力信息确定终端的能力或状态不支持读取QoS flow id以及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时,则采用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方式通知终端QoS flow id以及与QoS flow id对应的上行packet filter。接入网网元可以通过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方式通知终端QoS flow id以及与QoS flow id对应的上行packet filter,减少终端的开销,并降低了空口由于携带QoS flow id造成的开销。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能力信息,或者终端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能力信息,由核心网网元将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发送给核心网网元。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是否具备Reflective mapping能力,所述Reflective mapping能力是指终端通过下行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的QoS flow id来获取上行QoS flow到DRB映射关系的能力。所述接入网网元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能力信息,接入网网元若确定终端不支持Reflective mapping能力,则接入网网元需要通过其它方式给终端配置上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例如通过RRC信令的方式配置上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该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涉及的接入网网元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还可包括发送单元。其中,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的功能可以和上述涉及的各方法步骤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该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涉及的核心网网元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的功能可以和上述涉及的各方法步骤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该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涉及的终端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功能可以和上述涉及的各方法步骤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网网元,该接入网网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系统、接收器和发射器。其中,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射器发送信号,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接入网网元的执行功能。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核心网网元,该核心网网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系统和发射器。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发射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发射器发送信号,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核心网网元的执行功能。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天线。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可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射器发送信号,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的执行功能。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六方面的接入网网元、第七方面的核心网网元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第八方面的终端。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被执行时,可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接入网网元或核心网网元所涉及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在确定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的情况下再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在不需要发送QoS flow id的情况下,则不发送QoS flow id,节省信令开销。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还可对发送的QoSflow id进行过滤,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的情况下,在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在不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的情况下,在数据包包头中可不携带QoS flow id,节省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基于QoS flow的QoS架构图;
图3为QoS flow到DRB的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4为获取上行QoS flow id和包过滤器过程示意图;
图5为上行flow到DRB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又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另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又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网元过滤QoS flow id又一种实施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又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DAP帧格式的一种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DAP帧格式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DAP帧格式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DAP帧格式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DAP帧格式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基站(base station,BS),也可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在2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基地无线收发站(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3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节点B(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在4G网络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在未来5G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
2)、终端,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等。
3)、交互,本申请中的交互是指交互双方彼此向对方传递信息的过程,这里传递的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交互双方为基站1和基站2,可以是基站1向基站2请求信息,基站2向基站1提供基站1请求的信息。当然,也可以基站1和基站2彼此向对方请求信息,这里请求的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6)、PDU Session可以理解为是终端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之间提供PDU链接服务的链接。
7)、QoS flow是指一个PDU session内,具备相同QoS需求的数据流,其中,可以是多个具有相同QoS需求的IP flow。
8)、DRB可以理解为是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承载,该数据承载中的数据包具备相同的转发处理。
9)、DN是指外部数据网络。
10)、Reflective QoS特性是指QoS flow具备上行和下行对称特性,即上行和下行的QoS相同,上行和下行的包过滤模板也是对称的,例如上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为下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上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为下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终端通过下行数据包包头信息,根据反转特性得到上行包packet filter和QoS flow i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基于QoS flow的QoS架构的系统。例如,适用于终端通过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接入第五代核心网(5G Core,5GC)的场景,包含终端通过单链路接入网络,或者通过多链路接入网络,例如多连接场景,终端通过主基站(Master gNB,MgNB)和辅基站(SecondarygNB,SgNB)接入5G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以下以无线通信网络中5G网络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图1所示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eration Core,NGC),也称为5GC)和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Next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其中,5GC主要包括控制面网元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和用户面网元(User PlaneFunction,UPF)。其中,AMF主要负责终端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UPF主要负责终端IP地址分配和PDU会话控制管理,还包含数据包的路由转发、QoS管理等功能。NG-RAN包括的主要网元为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其中,gNB提供终止于终端的新无线(newradio,NR)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栈,例如gNB负责终端的接入控制、链路管理、测量、动态资源分配和承载管理功能,并负责小区内和小区间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Management,RRM)功能。进一步的,5GC和NG-RAN之间控制面之间的接口为N2接口,5GC和NG-RAN之间用户面之间的接口为N3接口,gNB之间的接口为Xn接口。
5G场景下,基于QoS flow的QoS架构如图2所示,非接入层业务承载对应QoS flow,接入层业务承载对应空口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和地面侧(RAN和5GC之间)的隧道,所述隧道是按PDU session建立的,即属于同一PDU session的服务流采用同一隧道。每一PDU session具有唯一标识,PDU session的唯一标识可以是以下几种之一:PDU session标识,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用户面核心网设备的标识;用户面核心网设备的地址(例如,IP地址),用户面核心网设备为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基于QoS flow的QoS架构中,主要包括接入层和非接入层的QoS flow映射,其中,接入层负责QoS flow到DRB的映射,非接入层负责IP flow到QoS flow的映射,进一步,还包含其它类型数据包(packets)到QoS flow的映射。QoS flow到DRB的映射过程可参阅图3所示,在链接到NGC的无线接入网侧的协议栈中,在用户面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之上是用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协议层,SDAP协议层负责将来自非接入层的QoS flow映射到接入层的DRB上。执行SDAP协议的SDAP实体是按会话(session)建立的,还负责在空口协议栈中添加上行QoS flow id和下行QoS flow id。其中,在进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过程中,可将同一sesison内的多个QoS flow映射到同一DRB中,基于用户面数据包包头中QoS flow id对应的QoS profile(QoS profile是指QoS flow id对应的QoS参数,包含时延、丢包率、优先级、保证速率、最大速率、速率不满足的通知指示等其中一项或多项),可使同一DRB中的数据包包得到相同的转发处理。其中,不同session的QoS flow不能映射到同一DRB中。进一步的,每一终端的每一session对应一个默认DRB(default DRB),终端将没有配置上行QoS flow和DRB映射关系的QoS flow映射到default DRB中。进一步的,无线接入网侧的gNB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反转映射(Reflective mapping)(Reflective mapping是指下行数据包中携带QoS flow id,终端检测到QoS flow id,并将上行相同QoS flow id的QoS flow映射到同一DRB中)的方式给终端配置上行QoS flow和DRB的映射关系。
IP flow或其它类型数据包到QoS flow的映射过程中可采用Reflective QoS特性进行映射。其中,核心网可通过控制面或用户面的方式来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具体的,核心网可通过非接入层消息通知终端QoS flow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例如将在QoSflow的规则中携带一个指示该QoS flow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反转服务流特性)的指示信息,或者,核心网在发送到无线接入网侧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反转服务流特性指示(Reflective QoS indicator,RQI),以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例如图4中,下行数据包中包括QoS flow id,IP头、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头以及数据内容(Data),上行QoS规则为将IP头和TCP头进行源和目的的反转,即将上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为下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上行的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号为下行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终端通过下行数据包包头信息,根据反转特性得到上行包packet filter和QoS flow id,通过QoS flow id进行QoS标记(QoS marking)。终端进行隐式的上行QoS flow到DRB映射的配置,即终端将上行QoS flow映射到相同QoS flowid的下行QoS flow所在的DRB,如图5所示将上行flow1映射到下行flow1所在的DRB1上。在无线接入网侧可以减少配置上行流到无线承载映射的RRC配置信令。但是终端需要针对接收到的每一下行数据包确定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而在5G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速率巨大,终端若对每一下行数据包进行检测,则会造成很大开销,从而影响终端的性能和耗电。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接入网网元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服务流标识,在确定需要向终端发送服务流标识的情况下再向终端发送服务流标识,在不需要发送服务流标识的情况下,则不发送服务流标识,节省信令开销。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还可对发送的服务流标识进行过滤,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服务流标识的情况下,在数据包包头中携带服务流标识,在不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服务流标识的情况下,在数据包包头中可不携带服务流标识,节省信令开销。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参阅图6所示,包括:
S101: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本申请中核心网网元可以是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诸如AMF。接入网网元可以是基站,例如gNB。
核心网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的情况下,核心网网元可通过N2接口消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N2接口消息包括但不限于PDU会话建立消息(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PDU会话修改消息(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等。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是指该数据包可被终端通过反转方式得到上行QoS flow id和packetfilter,packet filter用于过滤上行数据包得到上行QoS flow。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QoS特性是指该数据包不能被终端通过反转方式得到上行QoS flow id和packet filter。
S102:接入网网元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
S103: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 id。
终端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id。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信息指示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接入网网元确定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可选的,此种情况下接入网网元指示终端需要读取QoS flow id。若第一信息指示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接入网网元可确定不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此种情况下接入网网元可指示终端不需要读取QoS flowid,以节省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所述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包括全部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全部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接入网网元可基于第一信息确定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并基于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确定全部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全部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其中,接入网网元也可基于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确定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可采用如下方式表示,例如可由核心网网元通过非接入层的控制面消息通知终端Reflective QoS特性的方式指示全部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通过采用用户面的包头中携带指示的方式来指示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核心网网元不通知终端Reflective QoS特性或者核心网网元通知终端QoS flow或PDU session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方式,指示全部数据包都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可指示接入网网元通知终端Reflective QoS特性的方式,实现对终端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以及数据包的ReflectiveQoS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实际应用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接入网网元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本申请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第一指示信息为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参阅图7所示包括:
S201: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进一步的,Reflective QoS信息还可用于指示数据包Reflective QoS类型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换言之,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可通过N2接口消息指示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其中,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通过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的消息指示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也可通过PDUSession Resource Modify消息指示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其中,通过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的消息指示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1,通过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的消息指示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31
表2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32
其中,通过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的消息指示QoS flow的Reflective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3,通过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的消息指示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4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41
表4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4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更新指示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网元更新已接收到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其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例如AMF)可通过N2接口消息向接入网网元(例如基站)方式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其中,采用的N2接口消息包括但不限于PDUSession Resource Modify消息。
本申请中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所指示更新的Reflective QoS信息与上述涉及的Reflective QoS信息相同,具体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涉及的Reflective QoS信息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02: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并基于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
其中,接入网网元在确定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情况下,确定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确定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情况下,确定不需要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节省信令开销。
接入网网元可以根据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信息,来确定在空口中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是否携带QoS flow id,例如对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在空口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对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则不携带QoS flow id,以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可以根据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信息,来确定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例如,可将不同Reflective QoS特性的QoS flow映射到不同的DRB。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接入网网元接收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后,可将该Reflective QoS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确定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信息,以便确定是否需要检测QoS flow id。例如,在图7所示的方法上,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203: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例如基站)通过RRC信令或用户面控制(control)PDU的方式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与上述核心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涉及的Reflective QoS信息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信息,DRB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是PDU sessions(或SDAP实体)的Reflective QoS信息。换言之,接入网网元可指示终端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DRB的Reflective QoS信息或者PDU sessions(或SDAP实体)的Reflective QoS信息。
其中,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51
其中,DRB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52
其中,PDU sessions或SDAP实体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协议格式可如表7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2967563800000161
终端接收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基于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 id。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可以采用向终端发送指示终端是否需要读取QoS flow id的指示信息的方式来指示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例如,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指示终端是否需要在DRB中或SDAP中读取QoS flow id的指示信息,指示数据包的ReflectiveQoS特性。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可通过RRC信令或用户面control PDU的方式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其中,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更新指示信息所指示更新的Reflective QoS信息与上述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接收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后,根据Reflective QoS信息确定具有reflectvie QoS特性的数据包,对于包含具有reflectvie QoS特性的数据包的DRB、SDAP实体、QoS flow,终端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以及数据包包头的检测,并依据检测到的QoS flow id,生成上行QoS flow id和对应packet filter。而对于不具有reflectvieQoS特性的数据包的DRB、SDAP实体、QoS flow,终端可不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以及数据包包头的检测,节省终端的信令开销。
本申请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对于QoS参数是标准化的QoS flow,核心网网元并不通过N2接口消息通知接入网网元QoS flow的QoS参数,而是在通过N3口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该QoS flow id对应一套标准化的QoS参数。对于这种场景,核心网网元可不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可默认为该QoSflow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且是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者接入网网元在通过N3口发送的数据包的包头头中解析到RQI后,所述RQI用于指示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确定该QoS flow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且是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本申请又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激活ReflectiveQoS信息,所述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是指Reflective QoS信息指示的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参阅图8所示包括:
S301的执行步骤与S201的执行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302: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网元设备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所述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是指Reflective QoS信息指示的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具体的,所述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用于去激活全部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或去激活部分数据包Reflective QoS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指示去激活的ReflectiveQoS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理解为,核心网网元指示QoS flow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者PDU sessions的的所有QoS flow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QoS特性。也可以理解为方正服务流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去激活{所有的packet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部分packet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
其中,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去激活一个或多个QoSflows或PDU 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特性。其中,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指示去激活QoS flows的Reflective QoS特性时,在所述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中携带QoS flow id等QoS flow的标识。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指示去激活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时,在所述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中携带PDUsession id等PDU session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由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例如AMF)通过N2接口消息向接入网网元(例如基站)发送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其中,N2接口消息包括但不限于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消息,还可以采用其它独立的消息。
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由核心网用户网元(例如UPF)通过N3接口发送数据包的方式向接入网网元(例如基站)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
其中,可以在N3接口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实现指示去激活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
进一步的,在N3接口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可以按照QoS flow来添加,也可以按照PDU session来添加。其中,对于同一QoS flow或PDUsession的指示信息,数目可以设置多个,以增强健壮性。
S303:接入网网元接收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基于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去激活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核心网网元通过N3接口发送数据包的方式向接入网网元(例如基站)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若接入网网元接收的N3接口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和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则去激活该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特性。若接入网网元接收的N3接口数据包包头中不携带QoS flow id,只携带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则表示去激活该PDU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或者若接入网网元接收的N3接口数据包包头中携带PDUsession id和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指示去激活PDU session id对应的PDU session,则去激活该PDU session id对应的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
S304:接入网网元确定去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无需发送QoS flowid。
例如,对于去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的QoS flow,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QoSflow的数据包包头中不再携带QoS flow id。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接入网网元获取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之后,还可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其中,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可以在图7所示方法基础上执行,也可在图8所示方法基础上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以下以在图8所示方法基础上执行为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图8所涉及的方法基础上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305: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所指示去激活的Reflective QoS信息与上述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所指示去激活的Reflective QoS信息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所指示去激活的Reflective QoS信息不但可以是QoS flows和PDU sessions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还可以是DRB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可通过RRC信令或者用户面control PDU的方式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以指示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例如,接入网网元可通过RRC信令(例如RRC配置消息或RRC重配置消息)或用户面control PDU(SDAP control PDU或PDCP control PDU),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在该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中携带QoS flow ids,以指示QoS flow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再例如,接入网网元可通过RRC信令(例如RRC配置消息或RRC重配置消息)或用户面control PDU(SDAP control PDU或PDCP control PDU),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在该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中携带DRB ids,以指示对应DRB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又例如,接入网网元可通过RRC信令(例如RRC配置消息或RRC重配置消息)或用户面control PDU(SDAP control PDU或PDCP control PDU),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在该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中携带PDU session ids或SDAP entity ids,以指示PDU sessions的数据包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也可通过用户面数据向终端发送Reflective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例如,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Reflective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例如采用1bit的比特位表征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通过比特位置位方式指示去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所述空口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可以用来去激活{所有的packet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或{部分packet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QoS flow、DRB或PDU session的数据包的Reflective QoS特性。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可每次指示一个QoS flow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信息。
进一步的,对于同一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的数目可以设置多个,以增强健壮性。或者一直发送该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若基站得到终端的数据包的接收确认,则停止该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的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id和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以指示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特性被去激活。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只携带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以指示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被去激活,或者携带一个指示信息来指示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的范围是PDU session。例如携带PDU session id或PDU session对应的SDAP实体id。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网元可以采用指示终端不再需要读取QoS flowid的方式,实现对数据包的去激活Reflective QoS特性的指示。
S306:终端接收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去激活指示信息,并确定无需读取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的QoS flow id。
例如,终端对于不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DRB,或者不再具备ReflectiveQoS特性的SDAP实体或PDU session下的DRB,终端对接收到的PDCP SDU不进行QoS flow id读取工作,即终端不对每一收到的数据包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节省信令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可进行如下操作,节省信令开销。
例如,终端对接收到的PDCP SDU不再进行数据包的IP 5元组(或其它协议数据包头中字节,例如MAC源地址、目的地址)的获取工作,节省信令开销。
再例如,终端不再对每一数据包进行SDAP头的阅读和识别,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的,终端接收端PDCP层的健壮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的解压缩操作,可以直接对去掉PDCP头的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进行解压缩,不用进行SDAP头造成的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等操作,即不用先检测SDAP头的存在,再从PDCP SDU中移除SDAP头后开始进行解压缩,对解压缩后的得到的内容再重新添加SDAP header等操作,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的,若SDAP协议头放在数据包的尾部,那么在发送端的PDCP层,对接收到的PDCP SDU执行ROCH头压缩时,不进行头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操作。在PDCP的接收端,进行解压缩时同样不进行头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操作,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的,若接收端的PDCP层实体执行头解压缩失败,那么将此数据包继续投递到SDAP层,SDAP层实体可在数据包的尾部或头部读取SDAP的头,从而得到QoS flow id,可以根据Reflective mapping规则得到上行的QoS flow到DRB的mapping关系,然后SDAP层实体丢弃该数据包。
进一步的,接收端的PDCP实体在头解压缩操作失败后,若该PDCP SDU携带了SDAP头或者QoS flow id,则将该PDCP SDU投递到SDAP层,并且指示头解压缩失败,那么SDAP层可在数据包的尾部或头部读取SDAP的头,从而得到QoS flow id,可以根据Reflectivemapping规则得到上行的QoS flow到DRB的mapping关系,然后SDAP层实体丢弃该数据包。
进一步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的PDCP层在头解压缩操作失败后,若该PDCP SDU携带了SDAP头或者QoS flow id,则接收端的PDCP层发送PDCP状态报告到发送端,指示该数据包发送失败,发送端的PDCP层接收到该发送PDCP状态报告,则重发该数据包。或者只要接收端解压缩失败,接收端的PDCP层发送状态报告到发送端,指示该数据包发送失败,发送端的PDCP层接收到该发送状态报告,则重发该数据包。发送端的PDCP层,对于携带QoS flow id的数据包,只有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PDCP状态报告,指示该数据包成功接收,才会删该数据包。其中,所述PDCP状态报告包含接收端的接收成功和/或接收失败的数据包,包含数据包的PDCP层序号。这种方式适用于SDAP头添加SDAP层的SDU的头部和尾部等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可以通知接入网网元QoS flows或者是PDUsessions的Reflective QoS信息,并且可以通知接入网网元去激活QoS flow或PDU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接入网网元可以获取Reflective QoS信息,从而决定是否在空口发送QoS flow id。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通知终端QoS flow、DRB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信息,并且可以去激活QoS flow、DRB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终端可以根据Reflective QoS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在空口读取QoS flow id和是否需要ROHC位置偏移的操作,对不具备Reflective QoS的DRB不进行QoS flow id的检测,不进行ROHC解压缩位置的偏移操作,可以减少终端对空口数据包的检测工作,减少开销,提升处理效率和节电。
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中,可实现对空口发送的QoS flow id进行过滤,减少空口发送QoS flow id的数量,节省信令开销。对空口发送的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实施过程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执行,也可独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的又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参阅图9所示包括:
S401:接入网网元确定数据包包头信息。
S402:所述接入网网元根据数据包包头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id,实现对空口发送的QoS flow id的过滤。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包包头中对应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包包头中对应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还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QoS特性的指示信息。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参阅图10所示包括:
S501: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
进一步的,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
其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Reflective QoS信息,通知接入网网元的QoSflow或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并通知采用控制面还是用户面,以使接入网网元确定全部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还是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其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可以是QoS flow、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对应的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例如可以是IP 5元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源地址、目的地址等。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包括步骤S502:
S502:核心网网元还可向终端发送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例如可以通知终端QoS flow、PDU session的Reflective QoS特性对应的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例如可以是IP 5元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号),或者mac源地址、目的地址等。
其中,S502为可选步骤。
S503: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以及packetfilter组成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包头中对应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部分,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还可确定是否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一个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
其中,对于QoS flow的全部数据包都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场景:
接入网网元对从N3接口接收的该QoS flow的每一数据包进行包检测,对数据包的包头按照packet filter的组成进行检测,例如packet filter的组成为IP 5元组,则检测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的内容。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部分为新内容,例如,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的内容为新,即表明接入网网元未在空口发送携带QoS flowid的具备相同IP 5元组内容的数据包,则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携带QoS flow id,进一步的,还可以携带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部分不为新,则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不携带QoS flow id,且不携带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的,若接入网网元已确认终端已接收到包头中包含相同内容(packetfilter对应的部分)的下行数据包(且数据包中携带QoS flow id),或者接入网网元已成功发送N个所述下行具备相同IP 5元组内容的数据包(N可以是网络设置,例如核心网网元或接入网网元设置),则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不携带QoS flow id,且不携带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指示信息。
其中,对于QoS flow的部分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场景:
接入网网元对从N3接口接收到的携带该QoS flow id的以及RQI的数据包进行包检测,对数据包的包头按照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进行检测,例如packet filter的组成为IP 5元组,则检测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的内容。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filter部分为新,例如,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的内容为新内容,即表明接入网网元未在空口发送携带QoS flow id的具备相同IP 5元组内容数据包,则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携带QoS flow id,进一步的,还可以携带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QoS特性。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组成部分不为新,则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不携带QoS flow id,。
进一步的,若接入网网元已确认终端已接收到包头中包含相同内容(包过滤对应的部分)的下行数据包(且数据包中携带QoS flow id),或者接入网网元已成功发送N个所述下行数据包(N可以是网络设置,例如核心网网元或接入网网元设置),则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不携带QoS flow id,且不携带指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此种方式对在空口发送的QoS flow id进行过滤,减少了发送QoS flow id的数量,终端可以减少对QoS flow id进行检测,以及获取packet filter的操作,从减少了终端开销。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核所述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户面控制PDU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用户面控制PDU和所述RRC信令中包括数据包的QoS flow id以及数据包包头信息。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另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参阅图11所示包括:
S601、S602和S603的执行步骤与上述S501、S502和S503的执行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S604:所述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id,则向所述终端发送用户面控制(control)PDU(例如SDAP control PDU或者PDCPcontrol PDU)或RRC信令(包含但不限于RRC配置消息或RRC重配置等消息),所述用户面controlPDU和所述RRC信令中包括数据包的QoS flow id以及数据包包头信息。
其中,对于QoS flow的所有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场景:
接入网网元对从N3接口接收到的携带该QoS flow id的以及RQI的数据包进行包检测,对数据包的包头按照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进行检测,例如packet filter的组成为IP 5元组,则检测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的内容。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filter部分为新,例如,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的内容为新内容,即表明接入网网元未在空口发送携带QoS flow id的具备相同IP 5元组内容数据包,则生成用户面control PDU/RRC信令通知终端,其中,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包含数据包的QoS flow id和数据包的包头,或包含数据包的QoS flow id和数据包包头的部分内容(对应于packet filter的组成,例如源IP地址为x,目的IP地址为y,源端口号为22,目的端口号为67,协议号为TCP)。
若数据包的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部分不为新,则不生成用户面control PDU以及RRC信令。
进一步的,若接入网网元已确认终端已接收到包含相同内容的用户面controlPDU或RRC信令,则,接入网网元不再发送用户面control PDU。接入网网元在空口发送该数据包时不携带QoS flow id。
其中,对于QoS flow的部分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场景,接入网网元只对从N3接口接收到的该QoS flow的携带RQI的数据包进行包检测,其余操作与对于QoS flow的全部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场景的操作相同。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所述接入网网元基于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对与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对应的数据包包头中的内容进行反转操作,得到上行packetfilter;所述接入网网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上行packet filter以及QoS flow id。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QoS flow id进行过滤的又一种实施方法流程图,参阅图12所示包括:
S701、S702和S703的执行步骤与上述S501、S502和S503的执行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S704: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需要在向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包头中携带QoS flow id,基于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对与所述packet filter组成信息对应的数据包包头中的内容进行反转操作,得到上行packet filter。
接入网网元可以对下行数据包包头中对应packet filter的内容进行反转操作,得到上行packet filter,例如,对下行数据包包头中的IP 5元组内容进行反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互换,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进行互换,得到上行packet filter,例如,一个过滤器可由下述内容组成:源IP地址为y,目的IP地址为x,源端口号为67,目的端口号为22,协议号为TCP。
S705:接入网网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上行packet filter以及QoS flow id。
接入网网元可以向终端发送QoS flow id和上行packet filter。其中,接入网网元可以通过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方式通知终端所述QoS flow id和上行packetfilter。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还可以指示终端该发送的packet filter为上行packet filter,终端接收到该QoS flow id和对应上行packet filter,用于产生上行QoS flow。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通知终端上行QoS flow id和对应上行packet filter,使得接入网网元可以在不用在空口发送的QoS flow id,终端不用对QoS flow id进行检测,以及获取packet filter的操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终端开销。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图10至图12所示方法基础上,终端可以向接入网元发送终端是否具备读取QoS flow id能力、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的能力中一项或多项。或者终端向接入网元发送终端的状态是否支持读取QoS flow id、生成上行packetfilter中一项或多项。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网元过滤QoS flow id又一实施流程图,参阅图13所示,包括:
图13中S801、S802和S803的执行步骤与上述S501、S502和S503的执行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S804:终端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接入网网元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具备QoS flow id读取能力和上行packet filter生成能力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读取QoS flow id能力是指终端从接收的空口数据包中获取QoS flowid的能力。所述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的能力是指终端基于接收的下行空口数据包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的能力。
其中,终端可通过RRC信令方式上报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到接入网网元,或终端也可上报所述第一能力信息到核心网网元,再由核心网网元通知给接入网网元。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S801、S802、S803和S504执行先后顺序,例如S504的执行步骤可在S801、S802和S803之前。
进一步的,终端可以上报Reflective mapping能力,所述Reflective mapping能力是指终端通过下行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的QoS flow id来获取上行QoS flow到DRB映射关系的能力。为描述方便可将终端上报的Reflective mapping能力称为第二能力信息。终端还可发送第二能力信息,所述接入网网元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能力信息。
其中,终端可通过RRC信令方式上报所述Reflective mapping能力信息到接入网网元,或终端也可上报所述Reflective mapping能力信息到核心网网元,再由核心网网元通知到接入网网元。
接入网网元若确定终端不支持Reflective mapping能力,则接入网网元需要通过其它方式给终端配置上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例如通过RRC信令的方式配置上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RRC信令,可以包含但不限于RRC配置消息或RRC重配置等消息。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还可以根据终端是否具备读取QoS flow id能力来判断终端支持Reflective mapping能力。若终端支持读取QoS flow id能力,则终端具备Reflective mapping能力,反之,终端不具备Reflective mapping能力。
S805:接入网网元若确定终端的能力或状态不支持读取QoS flow id以及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时,则采用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方式通知终端QoS flow id以及与QoS flow id对应的上行packet filter。
S806:接入网网元若确定终端支持生成上行packet filter,则可通过空口数据包向终端发送端QoS flow id和数据包包头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可以通过用户面control PDU或RRC信令方式通知终端QoS flow id以及与QoS flow id对应的上行packet filter,减少终端的开销,并降低了空口由于携带QoS flow id造成的开销。
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中,接入网网元可对发送的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第一信息进行过滤,节省信令开销。对第一信息进行过滤的实施过程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执行,也可独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实施流程图,参阅图14所示,包括:
S901: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用于指示QoS规则的激活以及去激活,其中,QoS规则在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有效。所述QoS规则是指通过Reflective QoS特性得到的QoS规则。
其中,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可以是QoS flow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具体的,核心网网元可一次性向接入网网元发送一个或多个QoS flow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若为PDU session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则该PDU session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适用于该对应PDUsessions内所有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QoS flow。
其中,核心网网元可通过N2接口消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其中,所述N2接口消息包括但不限于PDU会话建立消息(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PDU会话修改消息(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等。
S902:接入网网元接收核心网网元发送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并且接入网网元若在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接收到至少两个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则可针对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所述至少两个数据包中的部分数据包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第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若接收到多个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并且确定该多个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的接收时间均属于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则可仅针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中的部分数据包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第一信息,而无需针对全部数据包发送第一信息,进而可实现对发送的第一信息的过滤,节省信令开销。
其中,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可采用定时器的方式实现,例如,接入网网元确定某个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根据此数据包产生一个QoS规则(包含QoS rule id、QoS flow id、包过滤器、优先级等其中至少一项),并启动定时器,若接入网网元中已存在一个具备同样包过滤器的QoS规则,则接入网网元可重启该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则删除对应的QoS规则。在定时器未超时时,接入网网元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到N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则接入网网元可只针对M个数据包发送第一信息。其中,M小于N,M和N均为正整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数据包是否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第一信息中可可包含QoS flow id和非接入层反射服务质量指示(NAS reflectiveQoS indicator,NRQI)中的一项或多项。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控制面方式控制reflective QoS的QoS flow,接入网网元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到的每一数据包都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故接入网网元可对所有收到的QoS flow的数据包进行发送第一信息的过滤。而对于用户面方式控制QoS的QoSflow,接入网网元从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到的携带RQI的数据包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故接入网网元可对接收到的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进行发送第一信息的过滤。
S903:接入网网元获取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后,可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在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内采用相同的QoS规则将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的数据包映射成QoS flow。
其中,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可采用定时器的方式实现,例如,若终端确定某个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终端根据此数据包产生一个QoS规则(包含QoS rule id、QoS flow id、包过滤器、优先级等其中至少一项),并启动定时器,若终端中已存在一个具备同样包过滤器的QoS规则,则终端可重启该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则删除对应的QoS规则。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核心网网元还可向接入网网元发送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信息,所述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信息用于指示更新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其中,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信息可以是QoS flow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信息,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更新信息。
在终端发生小区切换过程或多连接过程中,终端的业务进行切换时,终端在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的部分或全部QoS flow可切换到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发送进行切换的QoS flow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目标接入网网元可基于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过滤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实现对向终端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的过滤,节省信令开销。
其中,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通过包含但不限于切换请求消息、辅基站增加请求消息、辅基站修改请求消息向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发送进行切换的QoS flow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其中,源接入网网元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可以是QoS flow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或者也可以是PDU sessions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
进一步的,目标接入网网元在目标小区中发送QoS flow的数据包时,可忽略源接入网网元已发送数据包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仅依据从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进行第一信息的过滤,以避免源接入网网元和目标接入网网元之间进行QoS规则有效定时时间同步。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可针对负责在空口协议栈中添加上行QoS flow id和下行QoS flow id的SDAP实体进行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涉及的SDAP帧格式进行优化,以满足上述涉及的QoS flow数据包的空口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配置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和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其中,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是指DRB不配置SDAP头,即SDAP PDU中不包含SDAP协议头。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是指DRB配置SDAP头,即SDAP PDU中包含SDAP协议头。
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分别针对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和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进行说明。首先,针对非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进行说明。
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SDAP帧格式示意图。参阅图15所示,在下行SDAP帧格式的SDAP协议头中包含非接入层反射服务质量指示(NAS reflective QoSindicator,NRQI)、接入层反转映射指示(reflective mapping indicator,ARQI)字段。其中,NRQI和ARQI可分别通过一个比特位指示。其中,指示NRQI的比特位设置为1,则表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指示NRQI的比特位设置为0,则表示该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指示ARQI的比特位设置为1,表示该QoS flow具备reflectivemapping特性。指示ARQI的比特位设置为0,表示该QoS flow不具备reflective mapping特性。
图15中,QFI表示服务流质量标识,Data表示数据,R表示空闲比特位,Qct表示字节,一个字节占用8个比特位。
在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数据发送端的SDAP实体在发送数据包时,若确定发送的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设置指示NRQI的比特位为1。若确定发送的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设置指示NRQI的比特位为0。数据发送端的SDAP实体在发送数据包时,若确定发送的数据包的QoS flow具备reflective mapping特性,则设置指示ARQI的比特位为1。若确定发送的数据包的QoS flow不具备reflective mapping特性,则设置指示ARQI的比特位为0。
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和指示ARQI的比特位都设置为0,则SDAP协议层头中可不携带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QFI)字段。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和指示ARQI的比特位二者中有至少一项设置为1,则携带QFI字段。
数据发送端的SDAP实体按照上述方式生成SDAP协议头,并将该SDAP协议头和从UPF接收的数据包(Data)一起,投递到PDCP层。
在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从PDCP层接收PDCP SDU,并读取SDAP协议头。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的值为1,表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SDAP实体将SDAP的数据部分和从SDAP头部中读取的QoS flow id,投递到上层协议层,例如NAS层,该投递到上层的数据部分和QoS flow id可用于上层协议层产生QoS rule。进一步的,SDAP实体还可以向上层协议层发送NRQI。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的值为0,表示该数据包不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SDAP实体只将SDAP的数据部分投递到上层协议层,例如NAS层。若指示ARQI的比特位的值为1,表示该QoS flow具备reflective mapping特性,SDAP实体根据读取数据包的下行QoS flow id和所述数据包对应的DRB id,产生上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若指示ARQI的比特位的值为0,表示该QoS flow不具备reflectivemapping特性。SDAP实体不根据下行QoS flow id来产生上行的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和指示ARQI的比特位都设置为0,则SDAP实体可获知后面没有携带QFI字段,并且可得知数据包的开始位置,例如如图16所示,SDAP实体可获知从第二个字节开始,就是数据部分。
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SDAP帧格式示意图。图17所示的SDAP帧格式与图15所示的SDA P帧格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SDAP协议头中还包括有用于指示用户面反转服务流指示信息(UP reflective QoS indicator,URQI)的比特位。其中,URQI用于指示reflective QoS是否是通过用户面方式控制的,换言之,用于指示reflective QoS是否是UPF通过N3接口发送的数据包携带RQI来指示reflective QoS,若是,则将指示URQI的比特位的值设置为1,否则,将指示URQI的比特位的值设置为0。
在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数据发送端的SDAP实体在发送数据包时,若确定从UPF接收的数据包中携带了RQI,则将指示URQI的比特位的值设置为1。若确定从UPF接收的数据包中不携带RQI,则将指示URQI的比特位的值设置为0。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从PDCP层接收PDCP SDU,SDAP读取SDAP头。若指示NRQI的比特位的值为1,表示该数据包具备reflective QoS特性,则SDAP实体将SDAP的数据部分和从对应的SDAP头部中读取的QoSflow id,投递到上层协议层,例如NAS层。若指示URQI的比特位的值为1,SDAP实体还携带该数据包对应的NRQI投递到上层协议层。
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在空口的数据包的SDAP协议头中携带NAS层的reflective QoS信息和AS层的reflective mapping信息的传递,并且减少空口的开销,并准确的决定是否投递RQI指示信息到上层协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在SDAP协议头中设置用于指示QoS flow的数据包在对应DRB中传输的结束与否的比特位,例如设置End字段,所述End字段用于表示QoS flow的数据包在对应DRB中传输的结束与否。
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DAP帧格式示意图。其中,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1,则表示该QoS flow的数据包在对应DRB中传输结束。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0,表示该QoS flow的数据包在对应DRB中传输未结束。
在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数据发送端的SDAP实体在发送数据包时,SDAP实体若确定在某一DRB(例如,DRB1)中终止发送QoS flow(例如QoS flow1)的数据包,则将数据包的SDAP协议头中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1。或者发送一个SDAP PDU,其中不包含data字段,即该SDAP PDU仅用于表示QoS flow的数据包在所述DRB中数据传输的结束。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从PDCP层接收PDCP SDU,SDAP读取SDAP协议头,若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1,则说明QoS flow的数据包在所述DRB中数据传输的结束;若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0,则说明QoS flow的数据包在所述DRB中数据传输未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若确定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1,可根据此信息进行该QoS flow的数据包的接收状态的反馈,例如可反馈在DRB中接收该QoSflow的数据包的结束。
进一步的,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若确定指示End的比特位设置为1,还可根据此信息,进行从不同DRB中接收的同一QoS flow的数据包的排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在图15至图17所述的SDAP帧格式基础上,设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涉及的设置有End字段。其中,设置有End字段的SDAP帧格式,可适用于上行SDAP帧格式和下行SDAP帧格式的协议头设计。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在SDAP协议头中设置用于对在DRB中接收某QoS Flow数据包完成进行反馈的控制命令。图1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DAP帧格式示意图。图19中,D/C域,表示该PDU是控制PDU还是数据PDU。例如,若指示D/C域的比特位取值设置为1,则表示是控制PDU,若指示D/C域的比特位取值设置为0,则表示是数据PDU。其中,PDU type域,表示控制PDU的类型,例如PDU type域取值000,表示在某DRB中接收QoS Flow数据包完成的反馈。
在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数据发送端的SDAP实体在发送数据包时,若确定需要发送控制PDU,则将D/C字段设置为1,并将PDU type字段设置为对应控制命令对应的取值,例如对表示在某DRB中接收某QoS Flow数据包完成的反馈的控制命令,设置为000。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从PDCP层接收PDCP SDU,SDAP读取SDAP协议头,若D/C字段为1,则说明该SDAP PDU为控制PDU,否则,为数据PDU。对于控制PDU,数据接收端的SDAP实体读取PDU type字段,得到对应的控制命令。例如,PDU type域取值000,表示在某DRB中接收某QoS Flow数据包完成的反馈的控制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图15至图19中,是以QFI为8bit长度为例进行说明的,并不限定QFI长度必须为8bit,本申请实施例还可包含其他不同长度的QFI的场景。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QFI可以是终端或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产生的NAS层的QoS flow id,还可以是接入网网元配置的AS层的QoS flow id.其中NAS层的QoS flow id和AS层的QoS flow id具备映射关系,例如在PDU session或DRB内一一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以下针对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透明模式的SDAP帧格式,即针对DRB不配置SDAP协议头,SDAPPDU中不包含SDAP协议头,即SDAP PDU就是SDAP SDU,可减少空口携带SDAP协议头带来的开销,并且对PDCP的ROHC处理没有影响。
SDAP是按照DRB来配置的,若是双向配置SDAP的透明模式,即必须是上行和下行同时配置,那么会导致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的限制,对应下行方向只有不激活reflective QoS和reflective mapping的QoS flow才能映射到配置了透明模式SDAP的DRB中。对于上行方向,只有可以不携带QoS flow id的QoS flow,才能映射到配置了透明模式SDAP的DRB中。
若根据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来配置SDAP透明模式,那么对于上行或下行需要携带QoS flow id的场景,都不能配置SDAP透明模式,从而造成额外的空口开销和对ROHC的影响,例如在PDCP中ROHC操作时进行一定偏移,避开SDAP协议头部分。故,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设置单向SDAP透明模式,即对DRB的上行和下行方向,可分别本申请实施例可配置单向透明模式的SDAP,即对DRB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可分别配置透明模式的SDAP。
其中,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DRB的下行方向配置SDAP的透明模式,即针对至少一个DRB的下行方向,SDAP PDU中不携带SDAP协议头。接入网网元向终端发送指示所述DRB的下行SDAP配置为透明模式的指示信息,例如可通过RRC信令或用户面控制PDU向终端发送指示所述DRB的下行SDAP配置为透明模式的指示信息。
对于下行配置SDAP透明模式的DRB,接入网网元对应发送所述DRB的SDAP实体将从核心网网元接收的数据包路由到DRB中,不配置SDAP协议头。接入网网元对应发送所述DRB中的PDCP实体,进行ROHC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只将不激活reflective QoS和reflectivemapping的QoS flow映射到配置了透明模式SDAP的所述DRB中。
对于下行方向配置了SDAP透明模式的DRB,终端对应接收所述DRB的SDAP实体,不进行SDAP协议头的读取处理,直接将从DRB中接收的数据包投递到上层,例如NAS层协议实体。终端对应接收所述DRB的PDCP实体,进行ROHC的解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其中,接入网网元若确定针对至少一个DRB的上行方向配置SDAP的透明模式,即针对至少一个DRB的上行方向,SDAP PDU中不携带SDAP协议头部分。接入网网元可通过RRC或用户面控制PDU向终端发送指示所述DRB的上行SDAP配置为透明模式的指示信息。
其中,接入网网元只将不需携带QoS flow id的上行QoS flow映射到上行方向配置了透明模式SDAP的所述DRB中。
对于上行配置SDAP透明模式的DRB,终端对应发送所述DRB的SDAP实体将从NAS层接收的数据包投递到DRB中,不配置SDAP协议头。终端对应发送所述DRB中的PDCP实体,进行ROHC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接入网网元对应接收所述DRB的SDAP实体,不进行SDAP协议头的读取处理。接入网网元对应接收所述DRB的PDCP实体,进行ROHC的解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SDAP帧格式配置了透明模式或非透明模式后,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接入网网元可向终端发送SDAP模式信息,所述SDAP模式信息用于指示SDAP帧格式为透明模式或非透明模式,并指示SDAP模式对应的方向。进一步的,SDAP的非透明模式可进一步划分为SDAP PDU协议头是固定长度、SDAP PDU协议头不是固定长度两种子模式。
所述SDAP模式对应的方向是指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或者是上行和下行方向。进一步的,可在SDAP模式信息中不携带具体方向信息的方式来指示对应的方向为双向。
进一步的,可通过显示或隐式的方式配置SDAP模式信息,例如,为某些DRB或某些DRB的某些方向配置显示的SDAP模式,则其余DRB的剩余方向或其余的DRB所有方向为另一种SDAP模式。
一种通知消息的格式,是在DRB的配置消息中包括SDAP的模式信息,例如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DRB配置消息的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
DRB list//说明:可包含一个或多个DRB;
{DRB id;//说明:DRB的标识;
SDAP mode;//说明:SDAP模式;
Direction;//说明:SDAP模式对应的方向:上行或下行或上下行;
};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
在SDAP的模式的配置中包含DRB的标识,来指示DRB的SDAP的模式配置;
SDAP list{
SDAP id,//说明SDAP实体的标识;
SDAP模式1://说明:SDAP模式,例如透明模式;还可包含该模式对应的方向,例如下行方向;
{DRB id list;//说明:DRB标识列表;
}
SDAP模式2://说明:SDAP模式,例如透明模式;还可包含该模式对应的方向,例如上行方向;
{DRB id list;//说明:DRB标识列表;
}
SDAP模式2://说明:SDAP模式;例如非透明模式;还可包含该模式对应的方向,例如上行方向;
{DRB id list;//说明:DRB标识列表;
}
}
进一步的,接入网网元可以按照PDU session的粒度配置SDAP模式,即针对某一PDU session配置DRB的SDAP模式,即SDAP实体中上行、下行或双向只配置一种SDAP模式,则SDAP实体对应该PDU session内的所有DRB都采用这种SDAP模式。
进一步的,在终端发生小区切换过程中,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将DRB对应的SDAP模式信息发送给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以使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可在SDAP PDU格式的确定,ROHC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是否进行起始位置的偏移,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的确定等处理过程中考虑DRB的SDAP模式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源基站决定将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的目标小区时,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1,在所述切换请求的消息1中包含终端DRB的SDAP模式信息,所述SDAP模式信息是源基站在源小区中为所述终端配置的。其中,切换请求的消息1可通过基站间的直接接口或间接接口发送。目标基站接收来自源基站的切换请求的消息1,可进行SDAP PDU格式确定,ROHC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是否进行起始位置的偏移,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确定等其中一项或多项操作时,参考切换请求的消息1中包含的终端DRB的SDAP模式信息。例如,在进行目标小区中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配置时,可将不需要在空口携带QoS flow id的QoS flow映射到配置了透明SDAP模式的DRB中。进一步,目标基站还可进行DRB的配置更新,例如根据切换请求的消息1中包含的终端DRB的SDAP模式信息,进行DRB的SDAP模式的配置更新。进一步的,目标基站在切换请求确认的消息2中包含终端在目标小区中的DRB的SDAP模式信息。
其中,目标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可发送切换请求确认的消息2。目标基站切换请求确认的消息2可通过基站间的直接接口或间接接口发送。源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则发送切换命令的消息3到终端。终端收到切换命令,在目标小区进行接入。
进一步的,在多连接分流场景中,也可传递SDAP模式信息。其中,多连接分流场景,是指终端通过主基站(Master gNB,MgNB)和辅基站(Secondary gNB,SgNB)接入例如5G网络等通信网络。终端可通过主基站或辅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用户面数据,终端也可通过主基站或辅基站向核心网发送数据。
在QoS flow迁移过程中,主基站可将QoS flow从主基站迁移到辅基站,或者从辅基站迁移到主基站。主基站可以将终端待迁移的QoS flow对应DRB的SDAP模式信息通知到辅基站,辅基站可在SDAP PDU格式确定,ROHC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是否进行起始位置的偏移,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确定等处理中考虑DRB的SDAP模式信息。主基站确定将终端的部分QoS flow迁移辅基站中,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QoS flow迁移请求的消息1,在所述QoS flow迁移请求的消息1中包含终端DRB的SDAP模式信息,所述SDAP模式信息是主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所述QoS flow迁移是指将QoS flow从主基站迁移到辅基站进行发送,或者在辅基站分流。所述在辅基站分流,是指下行数据包由辅基站分流到主基站,终端在主基站和辅基站接收数据,上行方向终端向主基站和辅基站发送数据,由辅基站从终端和主基站接收数据并发送到核心网用户面设备。其中,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QoS flow迁移请求的消息1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通过SGNB添加请求(SGNB addition request)消息、SGNB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发送。其中,可将映射到某一DRB的所有QoS flow整体进行迁移,或者映射到某一DRB的部分QoS flow进行迁移。
辅基站接收来主基站的QoS flow迁移请求消息1,发送QoS flow迁移请求的消息2。辅基站可进行SDAP PDU格式确定,ROHC中的压缩解压缩处理是否进行起始位置的偏移,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确定等其中一项或多项操作时,参考QoS flow迁移请求的消息1中包含的终端DRB的SDAP模式信息。例如,在辅基站中进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配置时,可将不需要在空口携带QoS flow id的QoS flow映射到配置了透明SDAP模式的DRB中。进一步,辅基站还可进行DRB的配置更新,例如根据QoS flow迁移请求消息1中包含的终端DRB的SDAP模式信息,进行DRB的SDAP模式的配置更新。进一步的,目标基站在QoS flow迁移请求确认的消息2中包含终端在辅基站中的DRB的SDAP模式信息。终端接收在辅基站发送的所述下行QoS flow数据或辅基站分流的数据。终端在辅基站发送上行QoS flow的数据。
同理,辅基站将QoS flow迁移到主基站,辅基站可以将终端待迁移的QoS flow对应DRB的SDAP模式信息通知到主基站。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可设置一个PDU session级的公共QoSprofile,其中所述公共QoS profile包含:资源类型(Resource Type)、优先级(Prioritylevel)、包时延(Packet Delay Budget)、包误码率(Packet Error Rate)和分配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资源类型包括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GBR)或者非GBR(Non-GBR)。
核心网网元在PDU Session建立、修改过程中,将该PDU session的公共QoSprofile发送至接入网网元。例如可采用包含但不限于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PDUSession Resource Modify消息之一,通过N2接口发送至接入网网元。接入网网元在建立所述PDU Session的default DRB时,根据所述公共QoS profile配置default DRB的参数,例如DRB对应的PDCP层参数、RLC层参数等。接入网网元可基于PDU session的公共QoSprofile进行PDU session建立的接纳,若能够接纳,则建立接收PDU session的建立请求,否则,拒绝建立该PDU session。
若某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发生修改,则接入网网元根据公共QoSprofile的内容对所述PDU session对应的default DRB的参数进行修改。接入网网元可基于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进行PDU session建立的接纳,若能够接纳,则建立接收PDU session的建立请求,否则,拒绝建立该PDU session。
其中,进一步的,在终端发生小区切换过程中,接入网网元可将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发送到目标接入网网元,例如在切换请求消息中发送。
目标接入网网元接收到该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根据该公共QoSprofile的内容,建立该PDU session对应的default DRB。目标接入网网元可基于PDU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进行PDU session建立的接纳,若能够接纳,则建立接收PDUsession的建立请求,否则,拒绝建立该PDU session。
数据分流的架构中,主接入网网元(例如,master gNB)决定将某PDU session或PDU session中的部分QoS flow迁移到辅助接入网网元(例如,second gNB),主接入网网元将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发送到辅接入网网元,可以采用但不限于SGNB添加请求(SGNB addition request)消息、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辅接入网网元可基于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进行default DRB的参数配置,还可以可基于PDU session的公共QoS profile进行PDU session建立的接纳。
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可设置PDU session级的公共QoS profile的实施方式,可适用于辅小区负载(second cell group bearer,SCG Bearer)和切片负载(splitBearer)的场景。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QoS flow的数据包按序传输的优化。核心网网元通知接入网网元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按序传输信息,所述按序传输信息是指QoSflow中packet或PDU session中的packet是否需要按序传输。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可通过N2口的消息来通知接入网网元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按序传输信息。采用的N2接口消息包括但不限于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y等消息。进一步的,核心网网元还通知终端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按序传输信息,例如通过NAS层消息。所述QoS flow包含上行和或下行的QoS flow。
进一步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可通过N3口来通知RAN 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按序传输信息,例如在N3接口的数据包的封装头中携带用于指示该数据包是否需要按序传输的指示信息。
RAN实现数据包在空口传输,其中考虑数据包的按序传输信息,具体主要采用如下方式:
RAN的实现方式一:按照按序传输信息进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
RAN可以根据QoS flow或PDU session的的按序传输信息,来进行QoS flow到DRB的映射。RAN可以将不需要按序传输的QoS flow映射到同一DRB中,即一个DRB中的数据均为不需要按序传输。例如将QoS参数相同或相似的不需要按序传输的多个QoS flow映射到同一DRB中。或者将需要按序传输的QoS flow映射到同一DRB中,即一个DRB中的数据均需要按序传输。
对于上行,基站将QoS flow和DRB的映射关系通知到终端。进一步的,基站还通知终端某DRB中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按序传输。例如,通过RRC消息通知终端或通过用户面control PDU的方式通知终端。终端可以在发送所述DRB的数据时进行优化处理。
对于下行,基站通知终端某DRB中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按序传输,则终端中所述DRB对应的PDCP层实体不用进行排序操作,PDCP层协议实体可将从RLC层收到的数据包直接投递到上层协议而不用进行数据包的排序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基站和终端之间可以根据DRB的按序传输需求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不需要进行按序传输的DRB,PDCP层可以不执行排序操作,提高了处理效率。
RAN的实现方式二:QoS flow到DRB的映射不考虑按序传输信息;
在这种场景中,一个DRB中可能包含需要按序传输的数据包和不需要按序传输的数据包。
针对RAN的实现方式二,本申请提供3种技术方案,分别如下:
方案1:在SDAP协议头中增加一个指示信息;
发送端的SDAP实体获取packet的按序传输信息,在SDAP的协议头中携带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按序传输。SDAP的PDU经过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等处理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的PDCP层实体,读取接收到的PDCP SDU的SDAP的协议头,根据SDAP协议头中的指示信息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若该数据包不需要进行按序传输,则PDCP层实体直接将该数据包投递上层,否则,PDCP层实体将该PDCP SDU按照PDCP SN进行排序,排序之后将数据包顺序投递到上层。另一种方式是,PDCP层实体只对乱序收到的PDCP SDU进行SDAP协议头的读取,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
例如,PDCP收到数据包1、数据包3和数据包5,若数据包3不需要按序投递,则PDCP层实体将数据包1和数据包3投递到上层,并记录数据包3已经投递到上层,将数据包5保存在PDCP层,等到PDCP实体接收到数据包2和数据包4,且数据包2和数据包4都需要按序投递,则将数据包2、数据包4和数据包5投递到上层协议层。PDCP层可只对乱序的数据包3和数据包5进行SDAP协议头的读取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
本方案可适用于上行和下行方向。
方案2:在PDCP层协议头中增加一个指示信息;
发送端的SDAP实体获取packet的按序传输信息,通过SDAP和PDCP层原语来通知PDCP层该数据包的按序传输信息。PDCP层实体在PDCP层的协议头中携带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是否需要按序传输。PDCP的PDU经过RLC层、MAC层、物理层等处理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的PDCP层实体,读取接收到的PDCP SDU的PDCP层协议头,获知按序传输信息,若该数据包不需要进行按序传输,则PDCP层实体直接将该数据包投递上层,否则,PDCP层实体将该PDCP SDU按照PDCP SN进行排序,排序之后将数据包顺序投递到上层。另一种方式是,PDCP层实体只对乱序收到的PDCP SDU进行PDCP协议头的读取,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
例如,PDCP收到数据包1、数据包3和数据包5,若数据包3不需要按序投递,则PDCP层实体将数据包1和数据包3投递到上层,并记录数据包3已经投递到上层,将数据包5保存在PDCP层,等到PDCP实体接收到数据包2和数据包4,且数据包2和数据包4都需要按序投递,则将数据包2、数据包4和数据包5投递到上层协议层。PDCP层可只对对乱序的数据包3和数据包5进行PDCP协议头的读取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或读取PDCP层协议头的部分内容,例如按序传输的指示信息。
本方案可适用于上行和下行方向。
方案3:接收端PDCP实体读取SDAP层的QoS flow id;
发送端的SDAP实体将QoS flow id携带在SDAP协议头中,PDCP的PDU经过RLC层、MAC层、物理层等处理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的PDCP层实体,读取接收到的PDCP SDU的SDAP层的协议头部分,获知QoS flow id,根据核心网网元通知RAN的QoS flow的按序传输信息,来获知数据包的按序传输信息。若该数据包不需要进行按序传输,则PDCP层实体直接将该数据包投递上层,否则,PDCP层实体将该PDCP SDU按照PDCP SN进行排序,排序之后将数据包顺序投递到上层。另一种方式是,PDCP层实体只对乱序收到的PDCP SDU进行SDAP层协议头的读取,读取其中的QoS flow id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
例如,PDCP层收到数据包1、数据包3和数据包5,若数据包3不需要按序投递,则PDCP层实体将数据包1和数据包3投递到上层,并记录数据包3已经投递到上层,将数据包5保存在PDCP层,等到PDCP实体接收到数据包2和数据包4,且数据包2和数据包4都需要按序投递,则将数据包2、数据包4和数据包5投递到上层协议层。PDCP层可只对对乱序的数据包3和数据包5进行SDAP层协议头的读取,读取QoS flow id来获知按序传输信息。
本方案可适用于上行方向。
通过这种方式,基站和终端之间可以根据DRB的不同数据包的按序传输需求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不需要进行按序传输的数据包,PDCP层可以不执行排序操作,提高了处理效率。对应需要按序传输的数据包,PDCP层执行排序操作,保证了业务的按序传输的需求。
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终端发生小区切换,则获取到上述Reflective QoS信息的源接入网网元(源基站)可向终端切换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基站)发送该获取到的Reflective QoS信息,可以通过切换请求消息将Reflective QoS信息发送给目标接入网网元,并由目标接入网网元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有关接入网网元的执行步骤,例如目标接入网网元可以接收源接入网网元发送的Reflective QoS信息,根据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来决策是否在空口发送QoS flow id、配置终端是否需要读取QoSflow id、给终端配置QoS flow到DRB映射关系的配置方式、决策是否为某一PDU session配置SDAP实体等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进一步的,在多连接场景中,MgNB决定将某些QoS flow迁移到SgNB中,MgNB将所述QoS flow的Reflective QoS信息发送到SgNB中,例如,可通过SGNB ADDITION REQUEST消息、SGNB修改请求(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等消息来发送,以使SgNB可以根据所述Reflective QoS信息来决策是否在空口发送QoS flow id、配置终端是否需要读取QoSflow id、给终端配置QoS flow到DRB映射关系的配置方式、决策是否为某一PDU session配置SDAP实体等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DAP和PDCP协议,只是描述其功能,包含对应相同功能的任何协议层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涉及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仅是用于方便描述以及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不构成对指示信息的限定。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上述主要从终端、接入网网元和核心网网元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接入网网元和核心网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接入网网元和核心网网元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根据前述方法,在采用集成单元的情况下,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100结构示意图,该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100可对应上述方法中的接入网网元,参阅图20所示,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100包括接收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100还可包括发送单元103。
其中,接收单元101、处理单元102和发送单元103的功能可以和上述涉及的各方法步骤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在采用硬件形式实现时,上述接收单元101可以是接收器、通信接口和收发电路,处理单元1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控制器,发送单元103可以是发射器、通信接口和收发电路。其中,通信接口为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
根据前述方法,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的接入网网元,该接入网网元可以是基站,也可以为其他设备,在此不予限定。
参阅图21所示,接入网网元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总线系统1003、接收器1004和发射器1005。其中,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接收器1004和发射器1005通过总线系统1003相连,该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002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1004接收信号,并控制发射器1005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接入网网元的步骤。其中,接收器1004和发射器1005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1002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001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001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1004和发射器1005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00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网元,即将实现处理器1001,接收器1004和发射器1005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001,接收器1004和发射器1005的功能。
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100和接入网网元10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前述方法,在采用集成单元的情况下,图2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200结构示意图,该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200可对应上述方法中的核心网网元,参阅图22所示,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200包括处理单元201和发送单元202。其中,处理单元201和发送单元202的功能可以和上述涉及的各方法步骤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在采用硬件形式实现时,上述处理单元201可以是处理器或者控制器,发送单元202可以是发射器、通信接口和收发电路。其中,通信接口为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
根据前述方法,图2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2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的核心网网元,该核心网网元可以是AMF,也可以为UMF,还可以为其他设备,在此不予限定。
参阅图23所示,核心网网元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总线系统2003和发射器2004。其中,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和发射器2004通过总线系统2003相连,该存储器200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0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002存储的指令,以控制发射器2004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核心网网元的步骤。其中,发射器2004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2002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2001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2001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发射器2004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200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网元,即将实现处理器2001,发射器2004和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2001和发射器2004的功能。
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200和核心网网元20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前述方法,在采用集成单元的情况下,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300结构示意图,该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300可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终端,参阅图24所示,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300包括接收单元301和处理单元302。其中,接收单元301和处理单元302的功能可以和上述涉及的各方法步骤相对应,在此不予赘述。
在采用硬件形式实现时,上述处理单元3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控制器,接收单元301可以是接收器、通信接口和收发电路。其中,通信接口为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
根据前述方法,图2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3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3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终端。
参阅图25所示,终端3000可以包括发射器3001、接收器3002、处理器3003和存储器3004。进一步的,所述终端3000还可以包括天线3005。发射器3001、接收器3002、处理器3003和存储器3004可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3004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3003用于执行该存储器3004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3002接收信号,并控制发射器3001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终端的步骤。其中,接收器3002和发射器3001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3004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3003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3003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3002和发射器30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3003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即将实现处理器3003,接收器3002和发射器3001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3003,接收器3002和发射器3001的功能。
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装置300和终端30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接入网网元、核心网网元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终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被执行时,可以完成前述终端、接入网网元或核心网网元所涉及的任意一种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基于Reflective QoS特性的通信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3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标识ID、和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
所述终端从第一接入网网元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网元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中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是源接入网网元,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是目标接入网网元,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中的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是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的切换请求消息后确定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源接入网网元为所述终端配置的所述DRB的ID、和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是主接入网网元或辅接入网网元,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是辅接入网网元或主接入网网元;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中的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是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服务质量QoS flow迁移请求后确定的,所述QoS flow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为所述终端配置的所述DRB的ID、和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还包括反转服务质量Reflective QoS信息。
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源接入网网元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标识ID、和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源接入网网元的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包括目标接入网网元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中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上行方向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下行方向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下行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SDAP协议头中包含非接入层反转服务质量指示、接入层反转映射指示字段。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上行不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进行ROHC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下行不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进行ROHC解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在PDCP中ROHC操作时进行的偏移,避开SDAP协议头部分。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标识ID、和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第一接入网网元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网元的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中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是源接入网网元,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是目标接入网网元,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中的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是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的切换请求消息后确定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所述源接入网网元为所述通信装置配置的所述DRB的ID、和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是主接入网网元或辅接入网网元,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是辅接入网网元或主接入网网元;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中的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是所述第二接入网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服务质量QoS flow迁移请求后确定的,所述QoS flow迁移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为所述通信装置配置的所述DRB的ID、和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源接入网网元的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标识ID、和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源接入网网元的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包括目标接入网网元配置的、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中DRB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上行方向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下行方向配置或不配置SDAP头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下行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SDAP协议头中包含非接入层反转服务质量指示、接入层反转映射指示字段。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上行不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进行ROHC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16.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下行不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进行ROHC解压缩处理过程中,不进行SDAP协议头造成的解压缩起始位置的偏移。
17.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所述用于指示所述DRB配置或不配置数据适配协议SDAP头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RB的配置SDAP头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PDCP中ROHC操作时进行的偏移,避开SDAP协议头部分。
1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在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110254644.3A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055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3900 2017-05-05
CN2017103139005 2017-05-05
CN201710458757.9A CN108809596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8757.9A Division CN108809596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146A CN113055146A (zh) 2021-06-29
CN113055146B true CN113055146B (zh) 2022-07-12

Family

ID=6409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4644.3A Active CN113055146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1710458757.9A Active CN108809596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1811034977.XA Active CN109274474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8757.9A Active CN108809596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1811034977.XA Active CN109274474B (zh) 2017-05-05 2017-06-16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59998B2 (zh)
EP (2) EP3592027B1 (zh)
JP (2) JP6801123B2 (zh)
CN (3) CN113055146B (zh)
AU (1) AU2018263200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5678B1 (ko) * 2017-05-08 2022-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QoS(Quality Of Service) Flow의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7354862A (zh) * 2017-06-05 2024-01-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pdcp设备和sdap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KR102359746B1 (ko) * 2017-06-05 2022-02-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액티브 모드 단말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41119B9 (zh) * 2017-06-08 2020-07-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9246766B (zh) * 2017-06-15 2023-05-30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配置方法和相应的用户设备
CN109246844B (zh) * 2017-06-16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TWI680688B (zh) * 2017-07-20 2019-12-2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中服務服務質量流的方法和設備
US11871291B2 (en) * 2017-08-04 2024-01-09 Apple Inc. Data forwarding tunnel establishment between two user plane functions in fifth generation
CN109391375B (zh) * 2017-08-04 2020-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反射映射的启动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33398A1 (zh) * 2017-08-18 2019-0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承载重映射过程中数据包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9033399A1 (zh) * 2017-08-18 2019-0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射业务质量配置的方法及装置和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721648B2 (en) * 2017-10-12 2020-07-21 Apple Inc. Device requested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modification in the 5G system
WO2019101100A1 (en) * 2017-11-21 2019-05-31 Mediatek Inc. Reflective qos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351221B (zh) 2018-04-02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流的方法和装置
EP3627895B1 (en) * 2018-09-20 2023-05-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Uplink bearer binding in handover
BR112021011350A2 (pt) 2018-12-14 2021-08-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processar dados, primeir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CN111465053B (zh) * 2019-01-21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反射映射的触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491333B (zh) * 2019-01-29 2023-05-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N111510419B (zh) * 2019-01-31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压缩的方法及基站
CN112806061B (zh) * 2019-03-29 2023-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2291817A (zh) * 2019-07-24 2021-01-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5239A (zh) * 2020-03-12 2021-09-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30800A1 (en) * 2020-05-13 2021-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ed overhead radio bearer
JPWO2021245936A1 (zh) * 2020-06-05 2021-12-09
CN114390633B (zh) * 2020-10-16 2024-05-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号中继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E112021006888T5 (de) * 2021-03-24 2023-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Netzwerkeinrichtung, steuerschaltkreis, speichermedium undnetzwerkkonfigurationsverfahren
CN114786222B (zh) * 2022-04-14 2023-06-13 广东辰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盒子的路由自重启方法及智能盒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2363A1 (ko) * 2011-10-27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서비스 품질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09410A (zh) * 2012-01-11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射QoS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81047B (zh) * 2012-08-02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实现QoS控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6216069B2 (ja) * 2013-09-22 2017-10-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アクセス混雑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EP3133843B1 (en) * 2014-04-13 2018-12-12 LG Electronics Inc. Proximity-based not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13814A1 (en) * 2014-07-23 2016-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301251B (zh) * 2014-09-22 2018-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QoS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716653B2 (en) * 2014-11-18 2017-07-25 Hau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ow-based addressing in a mobile environment
CN106304374B (zh) 2015-05-26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通信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502279B1 (ko) * 2016-07-08 2023-02-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024294B (zh) * 2016-11-02 2020-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GB201621072D0 (en) 2016-12-12 2017-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R QOS handling
KR102155338B1 (ko) * 2017-01-05 2020-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Qos 플로우 대 drb 맵핑에 대한 규칙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42454B2 (en) * 2017-02-10 2020-01-21 Mediatek In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eflective QoS
US10757621B2 (en) * 2017-03-22 2020-08-25 Ofinno, Llc Conditional handover execution
CN110447260B (zh) * 2017-03-23 2023-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以及由其执行的方法
US20180324631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Inc. Using sdap headers for handling of as/nas reflective qos and to ensure in-sequence packet delivery during remapping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603189B1 (en) * 2017-05-05 2021-02-17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figurability for UL QoS flow ID marking;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RAN2 Meeting #98,R2-1704469》;20170504;全文 *
Discussion on omitting QoS flow ID;ITRI, MediaTek Inc.;《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bis,R2-1703145》;20170324;全文 *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QoS flow ID;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RAN2 Meeting #98,R2-1704472》;20170504;全文 *
QoS flow to DRB remapping;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RAN2 Meeting #98,R2-1704552》;201705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01123B2 (ja) 2020-12-16
AU2018263200A1 (en) 2019-09-12
US20220124584A1 (en) 2022-04-21
US20200008118A1 (en) 2020-01-02
EP3592027A1 (en) 2020-01-08
CN108809596B (zh) 2023-07-21
JP7051986B2 (ja) 2022-04-11
CN108809596A (zh) 2018-11-13
JP2021048605A (ja) 2021-03-25
CN109274474B (zh) 2019-11-19
US11159998B2 (en) 2021-10-26
EP3897031B1 (en) 2023-12-06
US11968580B2 (en) 2024-04-23
JP2020510360A (ja) 2020-04-02
EP3897031A1 (en) 2021-10-20
CN113055146A (zh) 2021-06-29
EP3592027B1 (en) 2021-03-24
AU2018263200B2 (en) 2021-01-28
EP3592027A4 (en) 2020-03-04
CN109274474A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5146B (zh)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9029643A1 (zh)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WO2018202153A1 (zh)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636580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548096B (zh)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WO201919674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565416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装置
KR20200058478A (ko) 복제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66517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设备及数据接收设备
CN110972215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基站
CN107113811A (zh) 一种建立数据无线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JP2023500121A (ja) マルチパス通信の実行
CN11138507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1327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WO2018202204A1 (zh) 一种基于反转服务流特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7054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WO2019029204A1 (zh) 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2913322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WO202022079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21043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86690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104384A1 (zh) Ftp上下行业务同传方法、系统、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64614A1 (zh) 一种辅助信息及其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3684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4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