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091A -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5091A CN113055091A CN201911366287.9A CN201911366287A CN113055091A CN 113055091 A CN113055091 A CN 113055091A CN 201911366287 A CN201911366287 A CN 201911366287A CN 113055091 A CN113055091 A CN 113055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transmission line
- circuit board
- laser
- electric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该通信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路板、第二光电路板、光背板以及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第一光电路板包括:第一出光芯片、多个第一激光器、多个第一调制器、多个第一光接收机以及第一电信号收发器,第二光电路板包括:第二出光芯片、多个第二激光器、多个第二调制器、多个第二光接收机以及第二电信号收发器,该通信组件提高了光互连通信组件中的线路传输能力,以及,实现了高速数据通道与低速管理通道的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互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设备中,如路由器、交换机中,板到板互连通常为电信号互连。随着宽带通信网、超级计算机及大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对板间、芯片间互连带宽需求的不断提升,基于印刷电路板的电互连技术逐渐显现出其在传输速率上的瓶颈,尤其对于中短距离(0.3m~1m),电互连大多只能实现25千兆比特每秒(Giga Bits per Second,Gbps)、56Gbps速率的传输,对于112Gbps以及更高速率,电互连传输已经遇到传输瓶颈。因此,随着通信领域高互连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通信设备内互连的单线速率不断提高,电信号传输极限不断接近,光学互连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光互连技术具有带宽高,密度高,传输速度快,传输功耗低,损耗小,基本不存在串扰、匹配和电磁兼容等优点。
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包括光背板以及至少两个光电路板。该至少两个光电路板通过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纤连接。由于目前光端口集成度低,发送端的光电路板中的高速出光芯片输出的光信号需要经过集成光路复用器,进行多波长信号波分复用后输出;接收端的光电路板中需要设置集成光路解复用器,以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多波长信号解复用。
但是,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由于设置了集成光路复用器以及集成光路解复用器,导致了光互连结构较为复杂,线路传输损耗较大。因而,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的线路传输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的线路传输能力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组件,包括:
第一光电路板、第二光电路板、光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光电路板包括:第一出光芯片、多个第一激光器、多个第一调制器、多个第一光接收机以及第一电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一激光器、所述第一调制器以及所述第一光接收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光芯片中;所述第一激光器与对应的第一调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调制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接收机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信号收发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电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路板包括:第二出光芯片、多个第二激光器、多个第二调制器、多个第二光接收机以及第二电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激光器、所述第二调制器以及所述第二光接收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光芯片中;所述第二激光器与对应的第二调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调制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机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信号收发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所述电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通信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通信组件或者通信设备中,包括:
在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测试电信号;
在所述第二电信号收发器通过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电信号传输线接收到所述测试电信号后,确定所述测试电信号是否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
当确定所述测试电信号为与所述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出光芯片上的第二激光器打开,并经由第二调制器及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第二光纤向第一光接收机发送测试光信号;
当确定第一光接收机接收到所述测试光信号后,控制第一出光芯片上的第一激光器打开,以经由第一调制器及光电传输线中的第一光纤向第二光接收机发送业务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控制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光互连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混合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混合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光互连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包括:第一光电路板,以客户侧业务单板1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光电路板,以交叉板12为例进行说明,客户侧业务单板11以及交叉板12通过光背板10上的光纤13连接。客户侧业务单板11包括:第一出光芯片14、多个第一激光器15、多个第一调制器16、多个第一光接收机17、第一光路复用器22以及第一光路解复用器23。第一激光器15与对应的第一调制器16连接。多个第一调制器16均与第一光路复用器22连接。多个第一光接收机17均与第一光路解复用器23连接。交叉板12包括:第二出光芯片18、多个第二激光器21、多个第二调制器19、多个第二光接收机20、第二光路复用器24以及第二光路解复用器25。第二激光器21与对应的第二调制器19连接。多个第二调制器19均与第二光路复用器24连接。多个第二光接收机20均与第二光路解复用器25连接。
客户侧业务单板11向交叉板12发送信号的过程为:第一光路复用器22对多个第一激光器15发出的调制后的光信号进行波分复用后,通过光纤13输出至交叉板12。第二光路解复用器25对接收到的客户侧业务单板11的波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解复用。第二光接收机20接收其对应的解复用后的光信号。之后,进行光电转换并解调。
交叉板12向客户侧业务单板11发送信号的过程为:第二光路复用器24对多个第二激光器21发出的调制后的光信号进行波分复用后,通过光纤13输出至客户侧业务单板11。第一光路解复用器23对接收到的交叉板12的波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解复用。第一光接收机17接收其对应的解复用后的光信号。之后,进行光电转换并解调。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在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由于光互连结构较为复杂,发送端的多个激光器发出的光信号经过调制后需要通过光路复用器,进行多路合一后输出,接收端的光路解复用器对接收到的波分复用后的信号解复用后,进行光电转换并解调,这导致线路传输损耗较大,即,目前的光互连通信设备中的线路传输能力较低。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组件,旨在解决目前通信设备中线路传输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路板31、第二光电路板32、光背板30以及设置于光背板30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37。
其中,第一光电路板31包括:第一出光芯片33、多个第一激光器34、多个第一调制器35、多个第一光接收机36以及第一电信号收发器38。
第一激光器34、第一调制器35以及第一光接收机36均设置于第一出光芯片33中。第一激光器34与对应的第一调制器35连接,第一调制器35与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一光接收机36与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一电信号收发器38与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电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连接。
第二光电路板32包括:第二出光芯片39、多个第二激光器40、多个第二调制器41、多个第二光接收机42以及第二电信号收发器43。
第二激光器40、第二调制器41以及第二光接收机42均设置于第二出光芯片39中。第二激光器40与对应的第二调制器41连接,第二调制器41与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光接收机42与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信号收发器43与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电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光背板30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37实现连接第一光电路板31和第二光电路板32。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包括多个第一光纤、多个第二光纤以及电信号传输线,即,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可以实现多路光信号的传输。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组件中不需要设置光路复用器以及光路解复用器,降低了光互连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线路传输损耗,因而,提高了光互连通信组件中的线路传输能力。
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光电混合传输线37基于多核光纤(Multi-CoreFibers,MCFs)技术实现。近年来,MCFs得到了广泛研究,例如,多核光纤研究(TetsuMorishima,Osamu Shimakawa,Jun Ito,OFC2018 W1A.5),多核光纤实验(TakehiroTsuritani,Daiki Soma,Yuta Wakayama,OFC2019 M3J.4)等。本实施例中的光电混合传输线37在MCFs中加入了电信号传输线,以实现光信号及电信号的混合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定义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对于第一光电路板31来说,第一光纤为发送信号的光纤,第二光纤为接收信号的光纤;对于第二光电路板32来说,第二光纤为发送信号的光纤,第一光纤为接收信号的光纤。
第一激光器34、第一调制器35、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接收机42具有对应关系。第二激光器40、第二调制器41、第二光纤以及第一光接收机36具有对应关系。
第一光电路板31向第二光电路板32发送信号的过程为:第一光电路板31上的第一激光器34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对应的第一调制器35调制,在对应的第一光纤上传输后到达第二光电路板32。第二光电路板32上对应的第二光接收机42接收该光信号。示例性地,第一激光器34发出波长1、……、波长n的光信号。
第二光电路板32向第一光电路板31发送信号的过程为:第二光电路板32上的第二激光器40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对应的第二调制器41调制,在对应的第二光纤上传输后到达第一光电路板31。第一光电路板31上对应的第一光接收机36接收该光信号。示例性地,第二激光器40发出波长m、……、波长p的光信号。
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的多个光纤具有不同的属性,以传输不同的激光器发出的调制后的光信号。为了避免第一光电路板31与光背板30之间、第二光电路板32与光背板30之间的装配错误,一实施例中,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上设置有标记,以标识该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不同的光纤。
图3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混合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该标记为设置于光电混合传输线37外壳上的具有预设属性的涂层373。这里的预设属性可以为预设的颜色或者预设的形状。
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以预设的规则,例如,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光纤。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将涂层373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光纤确定为起始光纤,之后按照该预设的规则就可以确定每个光纤的位置。
图3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混合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标记为设置于光电混合传输线37的横截面上的标记点374。可以将距离标记点374最近的光纤确定为起始光纤,之后按照该预设的规则就可以确定每个光纤的位置。
举例来说,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以顺时针方向排列光纤1、光纤2、光纤3、光纤4。如果不设置标记,则由于无法确定具体区分每个光纤,可能会出现装配错误。在设置了标记后,可以确定出起始光纤,即光纤1的位置,之后就可以确定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光纤2、光纤3以及光纤4。
一实施例中,光电混合传输线37的横截面为圆形。电信号传输线位于光电混合传输线37的横截面的中心,光纤以中心对称形式分布在横截面上。
请继续参照图3A或者图3B,光电混合传输线37中,电信号传输线372位于光电混合传输线37的横截面的中心。光纤371以中心对称形式分布在光电混合传输线37的横截面上。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少电信号与光信号之间、以及光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
一实施例中,电信号传输线可以为金缆或者铜缆等传输电信号的导线。
一实施例中,电信号传输线中可以传输一个电平信号。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收发器38设置于第一出光芯片33中。
一实施例中,第二电信号收发器43设置于第二出光芯片39中。
当然,第一电信号收发器38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光电路板31中除第一出光芯片33之外的其他位置。第二电信号收发器43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光电路板32中除第二出光芯片39之外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电路板31和第二光电路板32可以为具有数据收发关系的一组光电路板。
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通信组件。
由于在光互连中,出光信号光功率有强弱区别。如果错误地将不匹配的光接收端及光发送端互联,将造成光接收端的损坏。也就是通信组件或者通信设备内互连通路如果接错线,或者不匹配,出光芯片的光接收机可能过载损坏。另一方面,应该确保在线路已经连通的情况下,再打开激光器,可以避免发光伤害人眼,以及,实现节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组件或者通信设备除了可以降低线路传输损耗之外,还可以在第一光电路板以及第二光电路板连接正确的情况下,才打开激光器,一方面,避免了出光芯片的光接收机过载损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发光伤害人眼,再一方面,实现节能。可以通过通信控制设备执行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实现上述功能。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对通信组件或者通信设备进行控制的场景。本实施例可以由通信控制装置来执行,该通信控制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通信控制装置可以集成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中或者能够控制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组件的其他设备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在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测试电信号。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初始状态指的是第一光电路板上电、软件复位或者硬件复位后的状态。
步骤402:在第二电信号收发器通过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电信号传输线接收到测试电信号后,确定测试电信号是否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
步骤403:当确定测试电信号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后,控制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出光芯片上的第二激光器打开,并经由第二调制器及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第二光纤向第一光接收机发送测试光信号。
为了便于确定第一光电路板与第二光电路板是否连接正确,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二光电路板与匹配的测试电信号的对应关系。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在接收到测试电信号后,如果确定该测试电信号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则说明第一光电路板与第二光电路板连接正确。
举例来说,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测试电信号的范围为3.0V-3.6V。如果第二电信号收发器接收到的测试电信号小于3V,判定为无法识别,即,无法确定第一光电路板与第二光电路板的连接关系。如果第二电信号收发器接收到的测试电信号大于3.6V,判定为过载。如果第二电信号收发器接收到的测试电信号为3.2V,判定第一光电路板与第二光电路板正常连接,控制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激光器打开,并经由第二调制器及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第二光纤向第一光接收机发送测试光信号。
步骤404:当确定第一光接收机接收到测试光信号后,控制第一出光芯片上的第一激光器打开,以经由第一调制器及光电传输线中的第一光纤向第二光接收机发送业务光信号。
经过步骤401-步骤404,可以实现正常连接时,打开第一光电路板以及第二光电路板的激光器。过载或者错误连接时,不会打开第一光电路板与第二光电路板的激光器,实现设备保护。
在第一激光器打开后,在第一出光芯片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即可以由第一激光器经由第一调制器及光电传输线中的第一光纤向第二光接收机发送业务光信号。
一实施例中,当确定测试电信号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后,可以控制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出光芯片上的所有第二激光器均打开,也可以是根据预设的打开规则控制任意个第二激光器打开。
一实施例中,当确定第一光接收机接收到测试光信号后,可以控制第一出光芯片上的所有第一激光器均打开,也可以是根据预设的打开规则控制任意个第一激光器打开。
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管理信息。
其中,管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可用波长信息、可用光通道数目、可用光通道标识、第二激光器的状态。
可以对光电混合传输线中传输的电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方式可以采用通用协议或者私有协议,以实现传输管理信息。例如,可以采用两线传输的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总线协议对电信号进行编码。
一实施例中,当在步骤403之前通过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管理信息的情况中,在步骤403中打开的第二激光器可以为根据管理信息中的第二激光器的状态确定的需要打开的第二激光器。
一实施例中,在管理信息包括:可用光通道数目、可用光通道标识或者第二激光器的状态的情况中,在步骤404之后,还可以包括:根据可用光通道数目、可用光通道标识或者第二激光器的状态确定需要关闭的目标第二激光器;关闭目标第二激光器。该实施例可以在第一光电路板与第二光电路板通信的过程中,实现根据管理信息关闭不需要的目标第二激光器,以实现节能。
一实施例中,在管理信息包括可用波长信息的情况中,第二光电路板在接收到管理信息后,可以将该管理信息汇报给上层的软件,以便于上层的软件根据该管理信息确定可以使用的波长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组件,包括:第一光电路板、第二光电路板、光背板以及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其中,第一光电路板包括:第一出光芯片、多个第一激光器、多个第一调制器、多个第一光接收机以及第一电信号收发器;第一激光器、第一调制器以及第一光接收机均设置于第一出光芯片中;第一激光器与对应的第一调制器连接,第一调制器与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一光接收机与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一电信号收发器与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电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连接,第二光电路板包括:第二出光芯片、多个第二激光器、多个第二调制器、多个第二光接收机以及第二电信号收发器,第二激光器、第二调制器以及第二光接收机均设置于第二出光芯片中;第二激光器与对应的第二调制器连接,第二调制器与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光接收机与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信号收发器与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电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一方面,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可以实现多路光信号的传输,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组件中不需要设置光路复用器以及光路解复用器,降低了光互连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线路传输损耗,因而,提高了光互连通信组件中的线路传输能力;另一方面,实现了高速数据通道与低速管理通道的分离,可以在第一光电路板以及第二光电路板连接正确的情况下,才打开激光器,避免了出光芯片的光接收机过载损坏、避免了激光器发光伤害人眼以及实现了节能。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通信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通信控制设备中处理器5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为例;通信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5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通信控制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存储器5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通信控制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测试电信号;
在所述第二电信号收发器通过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电信号传输线接收到所述测试电信号后,确定所述测试电信号是否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
当确定所述测试电信号为与所述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出光芯片上的第二激光器打开,并经由第二调制器及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第二光纤向第一光接收机发送测试光信号;
当确定第一光接收机接收到所述测试光信号后,控制第一出光芯片上的第一激光器打开,以经由第一调制器及光电传输线中的第一光纤向第二光接收机发送业务光信号。
当然,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2)
1.一种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电路板、第二光电路板、光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
其中,所述第一光电路板包括:第一出光芯片、多个第一激光器、多个第一调制器、多个第一光接收机以及第一电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一激光器、所述第一调制器以及所述第一光接收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光芯片中;所述第一激光器与对应的第一调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调制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接收机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信号收发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电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路板包括:第二出光芯片、多个第二激光器、多个第二调制器、多个第二光接收机以及第二电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二激光器、所述第二调制器以及所述第二光接收机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光芯片中;所述第二激光器与对应的第二调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调制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二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机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对应的第一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信号收发器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所述电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上设置有标记,以标识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不同的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为设置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外壳上的具有预设属性的涂层;或者,
所述标记为设置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的横截面上的标记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电信号传输线位于所述光电混合传输线的横截面的中心,所述光纤以中心对称形式分布在所述横截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号收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光芯片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信号收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光芯片中。
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组件。
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组件中,或者,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测试电信号;
在所述第二电信号收发器通过设置于光背板上的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电信号传输线接收到所述测试电信号后,确定所述测试电信号是否为与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
当确定所述测试电信号为与所述第二光电路板匹配的目标测试电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出光芯片上的第二激光器打开,并经由第二调制器及光电混合传输线中的第二光纤向第一光接收机发送测试光信号;
当确定第一光接收机接收到所述测试光信号后,控制第一出光芯片上的第一激光器打开,以经由第一调制器及光电传输线中的第一光纤向第二光接收机发送业务光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光电路板中的第一电信号收发器向所述第二光电路板中的第二电信号收发器发送管理信息;其中,所述管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可用波长信息、可用光通道数目、可用光通道标识、第二激光器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包括:可用光通道数目、可用光通道标识或者第二激光器的状态;
所述当确定所述第一光接收机接收到所述测试光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激光器打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用光通道数目、可用光通道标识或者第二激光器的状态确定需要关闭的目标第二激光器;
关闭所述目标第二激光器。
1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66287.9A CN11305509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66287.9A CN11305509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5091A true CN113055091A (zh) | 2021-06-29 |
CN113055091B CN113055091B (zh) | 2024-04-19 |
Family
ID=7650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66287.9A Active CN11305509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5509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5598A (zh) * | 2021-11-08 | 2022-03-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40281A (ja) * | 2000-07-28 | 2002-02-06 | Fuji Xerox Co Ltd | 光データバス及び光電気混載基板 |
CN1961506A (zh) * | 2004-04-02 | 2007-05-09 | 菲尼萨公司 | 光电收发器中的模数信号调节 |
CN101995617A (zh) * | 2009-08-19 | 2011-03-30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全硅基材料光收发模块 |
EP2432141A1 (de) * | 2010-09-21 | 2012-03-2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des Betriebs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
CN102523040A (zh) * | 2011-12-26 | 2012-06-27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 | 海底通信光纤在线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 |
US20120251033A1 (en) * | 2011-03-29 | 2012-10-04 | Hitachi, Ltd. |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module and optical-electrical hybrid board |
CN202528593U (zh) * | 2012-02-21 | 2012-11-14 | 大连骄子兄弟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人眼安全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机 |
CN202601293U (zh) * | 2012-04-21 | 2012-12-12 | 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可在线监测局部放电的碳纤维光电复合电缆 |
US8391708B1 (en) * | 2008-07-11 | 2013-03-05 | Finisar Corporation | Laser eye safety and fiber receptacle presence detection |
CN103338059A (zh) * | 2013-07-09 | 2013-10-02 | 清华大学 | 光电混合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297875A (zh) * | 2014-10-13 | 2015-01-21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光电复合缆用等电位光纤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
CN206481306U (zh) * | 2016-12-27 | 2017-09-08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试验场 | 一种基于光电混合通信的水声信号预处理系统 |
WO2017185300A1 (zh) * | 2016-04-28 | 2017-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收发装置、波长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109509584A (zh) * | 2018-12-18 | 2019-03-22 | 湖州久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光电混合高速传输线缆 |
CN109698722A (zh) * | 2017-10-20 | 2019-04-30 | 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Type-C光通信系统 |
CN110391845A (zh) * | 2019-07-24 | 2019-10-29 | 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光收发器、光收发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11366287.9A patent/CN1130550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40281A (ja) * | 2000-07-28 | 2002-02-06 | Fuji Xerox Co Ltd | 光データバス及び光電気混載基板 |
CN1961506A (zh) * | 2004-04-02 | 2007-05-09 | 菲尼萨公司 | 光电收发器中的模数信号调节 |
US8391708B1 (en) * | 2008-07-11 | 2013-03-05 | Finisar Corporation | Laser eye safety and fiber receptacle presence detection |
CN101995617A (zh) * | 2009-08-19 | 2011-03-30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全硅基材料光收发模块 |
EP2432141A1 (de) * | 2010-09-21 | 2012-03-2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des Betriebs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
US20120251033A1 (en) * | 2011-03-29 | 2012-10-04 | Hitachi, Ltd. |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module and optical-electrical hybrid board |
CN102523040A (zh) * | 2011-12-26 | 2012-06-27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 | 海底通信光纤在线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 |
CN202528593U (zh) * | 2012-02-21 | 2012-11-14 | 大连骄子兄弟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人眼安全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机 |
CN202601293U (zh) * | 2012-04-21 | 2012-12-12 | 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可在线监测局部放电的碳纤维光电复合电缆 |
CN103338059A (zh) * | 2013-07-09 | 2013-10-02 | 清华大学 | 光电混合广播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297875A (zh) * | 2014-10-13 | 2015-01-21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光电复合缆用等电位光纤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7185300A1 (zh) * | 2016-04-28 | 2017-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收发装置、波长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206481306U (zh) * | 2016-12-27 | 2017-09-08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试验场 | 一种基于光电混合通信的水声信号预处理系统 |
CN109698722A (zh) * | 2017-10-20 | 2019-04-30 | 深圳市易飞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Type-C光通信系统 |
CN109509584A (zh) * | 2018-12-18 | 2019-03-22 | 湖州久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光电混合高速传输线缆 |
CN110391845A (zh) * | 2019-07-24 | 2019-10-29 | 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光收发器、光收发组件及光通信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斌;罗风光;余志华;周伟林;: "基于4×4 mesh光互连网络的EOPCB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12, 15 December 2009 (2009-12-1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5598A (zh) * | 2021-11-08 | 2022-03-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4125598B (zh) * | 2021-11-08 | 2023-04-2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5091B (zh) | 2024-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96891B2 (en) | Client protection switch in optical pluggable transceivers activated through fast electrical data squelch | |
US8526810B2 (en) | Eye safety and interoperability of active cable devices | |
US8774639B2 (en) | Ultra high density pin-compatible four-channel enhance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module | |
US11451301B2 (en) | Light source backup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11271649B2 (en) | Transceiver to transceiver digital optical commands | |
US11585993B2 (en) | Integrated passive optical tap and optical signal termination | |
US20150263810A1 (en)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ing with Daisy-Chaining | |
US9020356B2 (en) | Polarization multiplexed short distance connection | |
US10826612B2 (en) | Power supply | |
CN113055091B (zh) |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02244540A (zh) | 光模块及光层保护方法 | |
WO2020024698A1 (zh) | 光模块、得到光信号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US9300348B2 (en) | Dual electrical compact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module | |
CN210835348U (zh) | 一种单纤双向传输光模块 | |
US11595120B2 (en) |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unused channel verification method | |
US10530482B2 (en) |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switchable mod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ata bandwidths | |
CN106685531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01584156B (zh) | 用户住宅侧光线路终端装置 | |
US9729947B2 (en) |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providing wavelength tuning information | |
CN113037653B (zh) | 交换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217037192U (zh) | 一种光网络扩容设备 | |
US12124395B2 (en) | Adaptive module port and circuitry | |
CN117354648A (zh) | 发送信号的方法、接收信号的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 |
US20230061937A1 (en) | Adaptive module port and circuitry | |
KR20110129658A (ko) | WDM hybrid-PON용 G-PON 시스템의 OLT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