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0020A -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0020A
CN113050020A CN202110321338.7A CN202110321338A CN113050020A CN 113050020 A CN113050020 A CN 113050020A CN 202110321338 A CN202110321338 A CN 202110321338A CN 113050020 A CN113050020 A CN 113050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real
time
overrun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13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0020B (zh
Inventor
李伟华
尹仕红
赵雪松
刘星廷
吴昊文
张乐平
谢文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Group Co ltd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13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0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0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00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5086 priority patent/WO20221989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0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0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4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of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power or curr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4Buffers; Shared memory; Pip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了双芯软件架构下,对超差事件的准确实时的记录。

Description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能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能表为一体式设计,即计量部分和非计量部分不做独立工作要求。这种电能表软件系统比较固化,且与硬件平台强耦合,不满足电表运行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电表运行误差状态的需求,且一体化的电能表在进行误差自监测时,容易造成误差超差影响电表正常计量功能。因此一体化设计智能电表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计量需求。
基于此,新一代双芯智能电表应运而生,新一代双芯智能电表采用两块芯片,即管理芯和计量芯独立运行,相互隔离的结构,可由计量芯负责表计的计量功能,管理芯负责扩展功能,由此,由管理芯进行误差自监测时,将不会影响计量芯的正常计量功能。然而,由于目前对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都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智能电表,而对于双芯智能电表,目前针对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无法适用,无法实现对双芯智能电表的电压事件的准确记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应用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包括用于识别超差事件的事件状态的误差超限阈值和超限次数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包括:
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
根据所述误差超限总次数和所述超限次数阈值,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包括发生标识和结束标识;
所述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一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则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大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二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小于或等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误差超限总次数和所述超限次数阈值,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包括:
当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所述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
当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所述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之前,包括:
对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并将所述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设定为结束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携带有事件记录应用;
在对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创建用于记录超差事件的超差事件记录线程;
所述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包括:
通过所述超差事件记录线程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应用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标识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超差事件记录模块,用于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上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从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在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后,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进一步将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替换或维持,实现了在双芯软件架构下,对超差事件的准确实时的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确定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的总体架构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的实现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双芯智能电表的内部结构框图,双芯智能电表包括管理单元102(管理芯)和计量单元104(计量芯),其中,管理单元102与计量单元104通信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具体应用于图1所示的管理单元102。具体地,计量单元104可以实时对误差自监测数据进行计量,并将得到的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推送给管理单元102,使管理单元102可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以及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根据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的匹配结果,实现对状态标识的实时更新以供状态更新,并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从而实现在双芯软件架构下,对超差事件的准确记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管理单元102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从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其中,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104为用于实现电表计量功能的单元,计量单元104可定时向管理单元102推送误差自监测数据,使管理单元102可实时读取误差自监测数据。
其中,误差自监测数据表示计量单元104通过对电表进行实时监控得到的电表的运行误差值。
步骤S204,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其中,超差事件可理解为误差超限的次数大于设定的超限次数阈值的事件,误差超限表示误差自监测数据超出了设定的误差超限阈值。
其中,当前状态标识可以为上一时间点存储于管理单元102的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包括发生状态和结束状态,并可用0和1表示状态标识。例如,用标识1表示当前发生了超差事件,用标识0表示当前超差事件已结束。
其中,实时状态标识表示管理单元102根据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实时得到的超差事件的状态标识。
其中,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包括误差超限阈值和超限次数阈值。
其中,误差超限阈值用于与误差自监测数据进行比对,确定是否发生误差超限。
其中,超限次数阈值用于与累计的误差超限的发生次数进行比对,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具体实现中,在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后,可基于获取的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误差超限阈值,判定当前是否发生了误差超限,根据判定结果和当前累计的误差超限次数,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并将误差超限总次数与超限次数阈值进行对比,确定超差事件是发生还是结束,即确定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进一步将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进行匹配,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替换更新。
步骤S206,若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具体实现中,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包括有两种情况: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记为1),但通过对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与相关判定参数的分析,确定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记为0);或者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记为0),但通过对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与相关判定参数的分析,确定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记为1),这两种情况下,则需将双芯智能电表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实现对超差事件状态的实时更新,便于根据实时状态标识确定当前的超差事件状态。反之,若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相匹配,则无需将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替换,继续保持当前状态标识即可,同时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上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中,通过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从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在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后,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进一步将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替换或维持,实现了在双芯软件架构下,对超差事件的准确实时的记录。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包括用于识别超差事件的事件状态的误差超限阈值和超限次数阈值;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204具体包括:
步骤S302,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
步骤S304,根据误差超限总次数和超限次数阈值,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具体地,误差超限总次数为在判定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是否超限后,根据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的超限判定结果与当前累计的误差超限次数,得到的超限总次数。其中,判定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是否超限的实施方式是将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与误差超限阈值进行对比,基于对比结果和当前状态标识确定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的超限结果,超限结果包括将当前累计的误差超限次数加一,或者将当前累计的误差超限次数清零,在根据超限结果得到误差超限总次数后,将误差超限总次数与超限次数阈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超限次数阈值的对比结果,与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结合,使得所得到的误差超限总次数与当前状态标识相关联,以便于可仅统计与当前状态标识不相符的误差超限总次数,例如,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则统计的误差超限次数为不发生超差事件的误差超限次数,即统计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的超限次数,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可根据统计的与当前状态标识相反的误差超限总次数与超限次数阈值的对比,快速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是否匹配,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状态标识包括发生标识和结束标识;上述步骤S302具体包括: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其中,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为用于确定是否触发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转为结束状态的总次数。
其中,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为用于确定是否触发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转为发生状态的总次数。
具体地,为了便于直接确定是否需要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更新,可仅统计与当前状态标识相反的误差超限情况,故在从计量单元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后,需结合当前状态标识,确定对应的误差超限总次数。具体来说,可分别将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时,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的误差超限总次数记为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用于与超限次数阈值进行对比,确定超差事件是否结束;将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时,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的误差超限总次数记为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用于与超限次数阈值进行对比,确定超差事件是否发生。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的当前状态标识下,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分别确定对应的误差超限总次数,以便于根据该对应的误差超限总次数和超限次数阈值,确定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的步骤,具体包括: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一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则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具体地,基于超差事件的定义,在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时,说明误差超限的次数大于设定的超限次数阈值,而误差超限表示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因此,在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时,则无需统计获取的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实时状态标识也为发生标识,无需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更新替换,故可在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在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时,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与误差超限阈值不同的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的规则,通过在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在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一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使得只有在连续发生N次(N>误差超限次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的情况下,才执行将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结束标识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的步骤,具体包括: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二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具体地,与前一实施例类似,在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时,说明误差超限的次数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超限次数阈值,而误差超限表示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因此,在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时,则无需统计获取的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实时状态标识也为结束标识,无需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更新替换,故可在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将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在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时,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与误差超限阈值不同的对比结果,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的规则,通过在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将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在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二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使得只有在连续发生N次(N>误差超限次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的情况下,才执行将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发生标识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4具体包括:当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当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
具体地,由于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为在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时所统计的误差超限总次数,因此,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的情况为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的发生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表明连续N次(N>误差超限次数)获取的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都未发生误差超限,也即不会发生超差事件,故可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
由于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为在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护具大于误差超限阈值时所统计的误差超限总次数,因此,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的情况为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的发生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表明连续N次(N>误差超限次数)获取的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都发生了误差超限,将会触发超差事件,故可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和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分别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对应的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以便于将该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进行匹配,实现对当前状态标识的实时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2之前,还包括:通过管理单元102对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并将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设定为结束标识。
具体地,在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时,管理单元102可以读取掉电保存时超差事件的事件状态标识,若读取的事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则需要将该事件状态标识强制设置为超差事件的结束标识,作为双芯智能电表在上电初始化时的当前状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携带有事件记录应用;在对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通过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创建用于记录超差事件的超差事件记录线程;上述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的步骤,还包括:通过超差事件记录线程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其中,事件记录应用是用于在双芯智能电表的运行过程中,执行某种动作或者产生某些故障而进行数据记录的应用程序。事件记录应用可以在管理单元102中实现,与计量单元104和以及管理单元102的其他应用产生交互,实现各电表应用的各个模块功能的动作记录。管理单元102对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之后,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可以通过主线程创建用于专门用于记录超差事件的事件线程,即超差事件记录线程,在需要对超差事件进行记录时,管理单元102则可以利用超差事件记录线程完成超差事件的记录,而不是通过主线程直接执行超差事件的记录。
上述实施例中,在双芯智能电表上电初始化后,管理单元可以将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设定为结束标识,从而可以保证双芯智能电表上电初始化后超差事件记录的准确运行,同时本实施例采取由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创建的超差事件记录线程实现超差事件记录,可以节省程序线程资源,优化超差事件的记录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应用于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从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步骤S404,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
步骤S406,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步骤S408,当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
步骤S410,当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
步骤S412,若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本实施例中,通过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从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在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后,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进一步将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对当前状态标识进行替换或维持,该方法在双芯软件架构下,对超差事件的实时准确的记录的同时,采取由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创建的超差事件记录线程实现超差事件记录,可以节省程序线程资源,优化超差事件的记录功能。
在一个应用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的实现方法,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属于电能表管理单元软件系统应用层事件记录功能。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的主要功能有:当电能表误差自监测值高于误差超限阈值,误差超限总次数超过超限次数阈值时,记录为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可最近记录10次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
参考图5,为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的总体架构图,主要为每秒获取共享内存里的实时数据,根据实时数据里的误差自监测值,再根据通过通信模块设置的误差超限阈值和误差超限判定次数,进行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的判断和记录。如图5所示,基础功能应用中,通信模块负责解析控制码和数据标识,调用事件记录模块提供的读写操作接口。
读取: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总次数、上1次----上10次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误差超限判断阀值(即误差超限阈值)、误差超限判定次数(即超限次数阈值)。
设置:误差超限判断阀值(即误差超限阈值)、误差超限判定次数(即超限次数阈值)。
操作:事件记录模块,事件记录总清、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分项清零。
参考图6,为双芯智能电表管理单元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实现流程图,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电能表上电后,由主线程创建事件记录线程;
步骤2,事件记录线程启动后,先判断并创建工作目录,再初始化事件记录的相关参数(主要是各事件的阈值与初始状态等)
步骤3,等待分时计量模块已经正常运行的信号(需保证进行事件记录处理时,使用的实时数据准确有效);
步骤4,当获取到分时计量已正常运行的消息后,创建定时器任务(延时1秒启动,定时器周期为1秒,定时器任务每秒向事件记录线程发送一个消息),发送秒消息并进行等待;
步骤5,事件记录线程,每秒钟获取计量管理服务共享内存里的误差自监测数据;
步骤6,推送的误差自监测数据与设置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过判定次数(即超限次数阈值),进行事件记录的判断与处理。
进一步地,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的运行流程如下:
电表上电初始化时,先清该事件状态字(即当前状态标识),即记当前状态字为0,表明超差事件结束。正常运行中,每秒管理单元先读取误差超限阈值、超限次数阈值,读取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的状态字。
电表正常运行时,如果当前状态字为发生,读取的误差自监测数据低于误差超限阈值,当前累计的第一误差超限次数加1,否则误差超限次数清零,得到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当第一误差超限次数大于判定次数(即超限次数阈值)时,记误差超限事件结束,写事件结束,将状态字置为0。
电表正常运行时,如果当前状态字为结束,读取的误差自监测数据超过误差超限阈值,将当前累计的第二误差超限次数加1,否则误差超限次数清零,得到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当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判定次数(即超限次数阈值)时,记录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发生,且将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总次数增加1,将当前状态字置为1并主动上报状态字。
上述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采用创建事件记录线程的方法,并能读取事件状态字判断统计误差超限次数,同时能通过创建事件结构体用于保存电能表运行实时数据,使用实时数据中的误差自监测数据,进行事件记录的处理。相对于传统的电表软件系统,本申请的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的实现方法在电表管理单元运行时,通过获取计量管理服务推送的实时数据,根据实时数据里的误差自监测值,再根据通过通信模块设置的阀值和误差超限判定次数,进行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的判断和记录。同时采用了管理单元事件记录的实现方法,即通过事件线程将记录的数据存储在管理单元中。事件记录应用在电表上电后通过主线程创建,而误差自监测超差事件记录由创建分线程来进行统计,通过判断分时计量等模块的信号,创建定时器任务来进行该事件的记录,节省程序线程资源,在判断误差自监测是否超差时根据误差超限判断阀值、误差超限判定次数等进行事件判断和处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702、标识确定模块704和超差事件记录模块706,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702,用于从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标识确定模块704,用于获取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超差事件记录模块706,用于若实时状态标识与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包括用于识别超差事件的事件状态的误差超限阈值和超限次数阈值;上述标识确定模块704,具体包括:
次数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当前状态标识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
标识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误差超限总次数和超限次数阈值,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状态标识包括发生标识和结束标识;上述次数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基于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次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一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则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次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二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若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标识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当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当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对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并将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设定为结束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携带有事件记录应用;上述装置还包括线程创建模块,用于通过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创建用于记录超差事件的超差事件记录线程;上述超差事件记录模块706还用于通过超差事件记录线程记录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与本申请的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一一对应,在上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的实施例阐述的技术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适用于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的实施例中,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特此声明。
此外,上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包括用于识别超差事件的事件状态的误差超限阈值和超限次数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包括:
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
根据所述误差超限总次数和所述超限次数阈值,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包括发生标识和结束标识;
所述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误差超限总次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则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则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则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一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则将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则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和所述误差超限阈值,确定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包括: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大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则将当前累计的第二误差超限次数执行加一操作,得到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
若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且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误差超限阈值时,则将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置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误差超限总次数和所述超限次数阈值,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包括:
当第一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所述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结束标识;
当第二误差超限总次数大于所述超限次数阈值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为发生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之前,包括:
对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并将所述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设定为结束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携带有事件记录应用;
在对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进行上电初始化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事件记录应用的主线程创建用于记录超差事件的超差事件记录线程;
所述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包括:
通过所述超差事件记录线程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9.一种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管理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双芯智能电表的计量单元中获取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
标识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当前状态标识,并基于所述实时误差自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状态标识和预设的超差事件状态识别条件,确定所述双芯智能电表超差事件的实时状态标识;
超差事件记录模块,用于若所述实时状态标识与所述当前状态标识不匹配,则将所述当前状态标识替换为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并记录所述实时状态标识对应的超差事件。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21338.7A 2021-03-25 2021-03-25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3050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1338.7A CN113050020B (zh) 2021-03-25 2021-03-25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CT/CN2021/115086 WO2022198919A1 (zh) 2021-03-25 2021-08-27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1338.7A CN113050020B (zh) 2021-03-25 2021-03-25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0020A true CN113050020A (zh) 2021-06-29
CN113050020B CN113050020B (zh) 2024-05-03

Family

ID=7651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1338.7A Active CN113050020B (zh) 2021-03-25 2021-03-25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0020B (zh)
WO (1) WO20221989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8919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2238B (zh) * 2022-11-30 2023-07-21 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差表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143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mi系统中读取电能表事件记录的方法
US20170219639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Landis+Gyr, Inc. Detecting Current Measurement Tampering by Current Transformer Parallel Impedance
CN112098924A (zh) * 2020-11-04 2020-12-1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芯智能电表的交互功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2230052A (zh) * 2020-08-03 2021-01-15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ir46要求的电能表计量芯方案设计
CN112433861A (zh) * 2020-11-02 2021-03-02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芯智能电表的事件记录方法和双芯智能电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0020B (zh) * 2021-03-25 2024-05-03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143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mi系统中读取电能表事件记录的方法
US20170219639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Landis+Gyr, Inc. Detecting Current Measurement Tampering by Current Transformer Parallel Impedance
CN112230052A (zh) * 2020-08-03 2021-01-15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ir46要求的电能表计量芯方案设计
CN112433861A (zh) * 2020-11-02 2021-03-02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芯智能电表的事件记录方法和双芯智能电表
CN112098924A (zh) * 2020-11-04 2020-12-1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芯智能电表的交互功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8919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8919A1 (zh) 2022-09-29
CN113050020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8143B2 (en) Vehicle diagnostic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525502B1 (ko) 자동운전 테스트 데이터 저장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저장 매체 및 프로그램
CN113050020A (zh) 双芯智能电表的超差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727556A (zh) 一种bmc健康状态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527404B (zh) 芯片化继电保护通用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15020564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llect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data
CN108197002B (zh) 移动设备无埋点数据统计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03077080B (zh) 基于高性能平台的并行程序性能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2433861B (zh) 双芯智能电表的事件记录方法和双芯智能电表
US9916220B2 (en) Smart logging of trace data for storage systems
CN113076257A (zh) 测试脚本录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241362A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35953A (zh) 作业信息的统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66389B (zh) 双芯智能电表双芯交互方法、装置、双芯智能电表和介质
CN112303811B (zh) 空调运行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04424035A (zh) 对存储访问频率的间歇采样
CN113009407B (zh) 双芯智能电表的电压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双芯智能电表
CN113064803A (zh) 双芯智能电表的停电事件记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356764A (zh) 软件调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4117289A (zh) 浏览器运行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82642B (zh) 双芯智能电表的电压合格率记录方法和装置
US11803219B2 (en) Current measurement for power converter circuits
CN117667604B (zh) 追踪事件的数据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19535B (zh) 数据库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7851247A (zh) 应用软件的稳定性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518021 power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building, 4020 Shennan East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Ltd.

Applicant after: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21 power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building, 4020 Shennan East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2

Address after: 518021 power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building, 4020 Shennan East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21 power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building, 4020 Shennan East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