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7917A -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7917A
CN113047917A CN202110486789.6A CN202110486789A CN113047917A CN 113047917 A CN113047917 A CN 113047917A CN 202110486789 A CN202110486789 A CN 202110486789A CN 113047917 A CN113047917 A CN 113047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arranged
fixed
air
moto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67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7917B (zh
Inventor
李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ian Power Shuangwei Inner Mongolia Shanghaimia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4867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7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7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7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7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7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该空冷机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底板上端在空腔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发电机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风道。本发明使用效果好在大风天可以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风速进行空气冷却以节约能源,并可自动根据风向调节延伸板的角度,从而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机组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冷机组领域,具体为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参数达到或超过临界压力以上的机组。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129MPa,临界温度是374.15℃ ;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因高温膨胀的水和因高压压缩的水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炉内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在工程上也常常将25MPa以上的称为超超临界,
而空冷发电机组(又称风冷)是利用流动的空气作为热源的载体,达到对设备散热目的机组。
而现有的超临界空冷机组在使用时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目前的超临界空冷机组在使用时往往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叶片转动产生气流来进行冷却作业的,而利用火力进行发电后又通过电力进行冷却使用起来动能电能之间相互转换较为浪费能源,目前的机组不能根据需要很好的利用自然大风进行冷却,也并不能根据风向自动调节散热机组与气流的接触角度,
2、目前的超临界空冷机组在使用时由于冷却需要往往是将散热部分展开进行铺设的,而由于超临界发电机组废气压力温度较高展开进行铺设的散热机组占地面积较大,
3、目前的超临界空冷机组在使用时缺少使用方便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切换自然风力散热与电力风力散热之间的相互转变。
所以急需要一种空冷机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该空冷机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叶轮,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底板上端在空腔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发电机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风道,所述发电机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一叶片,所述支撑台一侧在第一叶片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框架,所述底板上端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部上端与下端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板,所述连接头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横管,所述底板在支架之间固定设置有回流管,所述空腔上端固定设置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上端固定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回流管与横管之间设置有转动密封机构,所述转动密封机构包括密封环、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所述弯管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活动卡合设置在横管外侧表面,所述密封环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横管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延伸板之间设置有分气口,所述延伸板外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延伸板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折流板,通过分气口可以方便将需要进行冷却的气体引导进入两侧的延伸板内部,随后可以提高机组的空气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向舵,通过风向舵可以在自然气流流动时,带动旋转台旋转,使得延伸板可以始终与气流的方向所垂直,从而使得自然气流可以方便通过通槽进行冷却工作。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上端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内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第二叶片,通过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二叶片转动,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力时对机组进行主动空冷散热。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弧形滑槽外侧表面之间相互贴合,通过第二电动机带动滚轮转动可以方便带动第二滑块沿着弧形滑槽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弯管上端固定设置有风速传感器,所述回流管内侧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底板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信息处理模块,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信息处理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之间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方便控制机组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空腔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弯管上端在风速传感器一侧固定设置有泄压阀,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通槽内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导热铜板,通过导热铜板可以增加气流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散热效果。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机组时用于发电的高温高压蒸汽可以推动叶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发电机转动进行发电工作,而发电机转动时即可自动带动第一叶片转动,随后第一叶片转动即可带动气流强行流动穿过散热风道从而为高速转动的发电机进行散热,从而可以防止发电机内部温度过高内部润滑油或者零件加速老化,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叶片直接由蒸汽的动能进行带动无需后续通过电力再转换为动能损耗较小;
第二步:机组使用时发电完毕的废气可以通过弯管进入到上端的横管内部进行一次分流通过连接支管进入到各个连接头内部,随后通过分气口可以进行二次分流,从而可以方便将需要进行冷却的气体引导进入两侧的延伸板内部,如此进行多次分流后可以便于进行冷却操作,而机组在进行冷却时可以便于利用水平方向吹动的自然气流进行冷却操作,以节约能源,同时相邻延伸板错位设计,延伸板表面开设的孔洞形成蜂巢状不会过于影响空气的流动,从而使得多块延伸板可以叠放在一起也可以用于较好的冷却效果,并且机组可自动根据风向调节延伸板的角度,从而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机组的空气冷却效果,当自然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风向舵的方向没有平行时,流动的气流会吹动在风向舵上,如此通过风向舵可以在自然气流流动时,带动旋转台旋转,使得延伸板可以始终与气流的方向所垂直,从而使得自然气流可以方便通过通槽进行冷却工作,并且在自然气流通过通槽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导热铜板可以增加气流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散热效果;
第三步:机组在使用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到空气冷却后温度,并且通过风速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到自然气流的风速,当空气冷却后温度没有达到阈值,风速传感器监测到的自然风速也没有达到阈值时,处理器即可先控制第一电动机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电动机带动滚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沿着弧形滑槽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框架以及第二叶片移动到正对固定框架的方向,使得安装框架以及第二叶片与延伸板平行,此时处理器打开第一电动机如此通过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二叶片转动,从而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力时对机组进行主动空冷散热,而在自然风速恢复到阈值后,第二电动机可以带动安装框架以及第二叶片移动固定框架一侧,从而不会阻挡自然气流对机组的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机组在进行冷却时可以便于利用水平方向吹动的自然气流进行冷却操作,以节约能源,并且机组可自动根据风向调节延伸板的角度,从而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机组的空气冷却效果,当自然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风向舵的方向没有平行时,流动的气流会吹动在风向舵上,如此通过风向舵可以在自然气流流动时,带动旋转台旋转,使得风向舵始终与气流方向平行,从而使得延伸板可以始终与气流的方向所垂直,从而使得自然气流可以方便通过通槽进行冷却工作,并且在自然气流通过通槽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导热铜板可以增加气流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散热效果;
2、本发明相邻额延伸板错位设计,同时延伸板表面开设的孔洞形成蜂巢状不会过于影响空气的流动,从而使得多块延伸板可以叠放在一起也可以拥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3、本发明当空气冷却后温度没有达到阈值,风速传感器监测到的自然风速也没有达到阈值时,处理器即可先控制第一电动机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电动机带动滚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沿着弧形滑槽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框架以及第二叶片移动到正对固定框架的方向,使得安装框架以及第二叶片与延伸板平行,此时处理器打开第一电动机如此通过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二叶片转动,从而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力时对机组进行主动空冷散热,而在自然风速恢复到阈值后,第二电动机可以带动安装框架以及第二叶片移动固定框架一侧,从而不会阻挡自然气流对机组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中固定框架与旋转台安装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中延伸板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中转动密封机构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中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中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中导热铜板的安装视图。
图中:1、底板;2、空腔;3、转动杆;4、叶轮;5、第一齿轮;6、支撑台;7、第一安装座;8、发电机;9、第二齿轮;10、散热风道;11、第一叶片;12、防护框架;13、环形滑槽;14、第一滑块;15、支架;16、旋转台;17、固定框架;18、连接头;19、延伸板;20、连接支管;21、横管;22、回流管;23、废气管;24、弯管;25、密封环;26、第一密封圈;27、第二密封圈;28、分气口;29、通槽;30、折流板;31、连接杆;32、风向舵;33、弧形滑槽;34、第二滑块;35、安装框架;36、第二安装座;37、第一电动机;38、第二叶片;39、第三安装座;40、第二电动机;41、滚轮;42、风速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44、控制箱;45、处理器;46、信息处理模块;47、第一法兰;48、进气管;49、第二法兰;50、泄压阀;51、安装孔;52、导热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该空冷机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叶轮4,所述转动杆3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5,所述底板1上端在空腔2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6,所述支撑台6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7,所述第一安装座7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8,所述发电机8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9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发电机8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风道10,所述发电机8远离第二齿轮9的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一叶片11,所述支撑台6一侧在第一叶片11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框架12,所述底板1上端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13,所述环形滑槽13内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台16,所述旋转台16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框架17,所述固定框架17内部上端与下端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头18,所述连接头18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板19,所述连接头18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支管20,所述连接支管20远离连接头1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横管21,所述底板1在支架15之间固定设置有回流管22,所述空腔2上端固定设置有废气管23,所述废气管23上端固定设置有弯管24,所述弯管24、回流管22与横管21之间设置有转动密封机构,所述转动密封机构包括密封环25、第一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7,所述弯管24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环25,所述密封环25活动卡合设置在横管21外侧表面,所述密封环25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6,所述横管21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7。、
所述连接头18与延伸板19之间设置有分气口28,所述延伸板19外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槽29,所述延伸板19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折流板30,通过分气口28可以方便将需要进行冷却的气体引导进入两侧的延伸板19内部,随后可以提高机组的空气冷却效果。
所述旋转台16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向舵32,通过风向舵32可以在自然气流流动时,带动旋转台16旋转,使得延伸板19可以始终与气流的方向所垂直,从而使得自然气流可以方便通过通槽29进行冷却工作。
所述旋转台16上端远离连接杆31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滑槽33,所述弧形滑槽33内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二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4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框架35,所述安装框架35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6,所述第二安装座36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37,所述第一电动机37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第二叶片38,通过第一电动机37带动第二叶片38转动,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力时对机组进行主动空冷散热。
所述第二滑块34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三安装座39,所述第三安装座39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40,所述第二电动机40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滚轮41,所述滚轮41与弧形滑槽33外侧表面之间相互贴合,通过第二电动机40带动滚轮41转动可以方便带动第二滑块34沿着弧形滑槽33进行移动。
所述弯管24上端固定设置有风速传感器42,所述回流管22内侧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3,所述底板1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箱44,所述控制箱44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45、信息处理模块46,所述处理器45的输入端与信息处理模块46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46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45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机37、第二电动机40之间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方便控制机组进行工作。
所述回流管22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法兰47,所述空腔2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气管48,所述进气管48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法兰49,所述弯管24上端在风速传感器42一侧固定设置有泄压阀50,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51。
所述通槽29内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导热铜板52,通过导热铜板52可以增加气流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散热效果。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机组时用于发电的高温高压蒸汽可以推动叶轮4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发电机8转动进行发电工作,而发电机8转动时即可自动带动第一叶片11转动,随后第一叶片11转动即可带动气流强行流动穿过散热风道10从而为高速转动的发电机8进行散热,从而可以防止发电机8内部温度过高内部润滑油或者零件加速老化,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叶片11直接由蒸汽的动能进行带动无需后续通过电力再转换为动能损耗较小;
第二步:机组使用时发电完毕的废气可以通过弯管24进入到上端的横管21内部进行一次分流通过连接支管20进入到各个连接头18内部,随后通过分气口28可以进行二次分流,从而可以方便将需要进行冷却的气体引导进入两侧的延伸板19内部,如此进行多次分流后可以便于进行冷却操作,而机组在进行冷却时可以便于利用水平方向吹动的自然气流进行冷却操作,以节约能源,同时相邻延伸板19错位设计,延伸板19表面开设的孔洞形成蜂巢状不会过于影响空气的流动,从而使得多块延伸板19可以叠放在一起也可以拥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并且机组可自动根据风向调节延伸板19的角度,从而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机组的空气冷却效果,当自然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风向舵32的方向没有平行时,流动的气流会吹动在风向舵32上,如此通过风向舵32可以在自然气流流动时,带动旋转台16旋转,使得风向舵32始终与气流方向平行,使得延伸板19可以始终与气流的方向所垂直,从而使得自然气流可以方便通过通槽29进行冷却工作,并且在自然气流通过通槽29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导热铜板52可以增加气流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散热效果;
第三步:机组在使用时,通过温度传感器43可以监测到空气冷却后温度,并且通过风速传感器42可以实时监测到自然气流的风速,当空气冷却后温度没有达到阈值,风速传感器42监测到的自然风速也没有达到阈值时,处理器45即可先控制第一电动机37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电动机40带动滚轮41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34沿着弧形滑槽3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框架35以及第二叶片38移动到正对固定框架17的方向,使得安装框架35以及第二叶片38与延伸板19平行,此时处理器45打开第一电动机37如此通过第一电动机37带动第二叶片38转动,从而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力时对机组进行主动空冷散热,而在自然风速恢复到阈值后,第二电动机40可以带动安装框架35以及第二叶片38移动固定框架17一侧,从而不会阻挡自然气流对机组的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侧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设置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叶轮(4),所述转动杆(3)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5),所述底板(1)上端在空腔(2)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6),所述支撑台(6)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座(7),所述第一安装座(7)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8),所述发电机(8)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9)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发电机(8)外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风道(10),所述发电机(8)远离第二齿轮(9)的一侧通过转轴传动设置有第一叶片(11),所述支撑台(6)一侧在第一叶片(11)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框架(12),所述底板(1)上端一侧开设有环形滑槽(13),所述环形滑槽(13)内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上端固定设置有旋转台(16),所述旋转台(16)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框架(17),所述固定框架(17)内部上端与下端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头(18),所述连接头(18)之间固定设置有延伸板(19),所述连接头(18)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支管(20),所述连接支管(20)远离连接头(1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横管(21),所述底板(1)在支架(15)之间固定设置有回流管(22),所述空腔(2)上端固定设置有废气管(23),所述废气管(23)上端固定设置有弯管(24),所述弯管(24)、回流管(22)与横管(21)之间设置有转动密封机构,所述转动密封机构包括密封环(25)、第一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7),所述弯管(24)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环(25),所述密封环(25)活动卡合设置在横管(21)外侧表面,所述密封环(25)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6),所述横管(21)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8)与延伸板(19)之间设置有分气口(28),所述延伸板(19)外侧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槽(29),所述延伸板(19)内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折流板(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16)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上端固定设置有风向舵(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16)上端远离连接杆(31)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滑槽(33),所述弧形滑槽(33)内部活动卡合设置有第二滑块(34),所述第二滑块(34)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框架(35),所述安装框架(35)内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座(36),所述第二安装座(36)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机(37),所述第一电动机(37)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第二叶片(3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34)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三安装座(39),所述第三安装座(39)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动机(40),所述第二电动机(40)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设置有滚轮(41),所述滚轮(41)与弧形滑槽(33)外侧表面之间相互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24)上端固定设置有风速传感器(42),所述回流管(22)内侧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3),所述底板(1)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箱(44),所述控制箱(44)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45)、信息处理模块(46),所述处理器(45)的输入端与信息处理模块(46)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46)的输入端与风速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45)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动机(37)、第二电动机(40)之间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22)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法兰(47),所述空腔(2)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气管(48),所述进气管(48)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法兰(49),所述弯管(24)上端在风速传感器(42)一侧固定设置有泄压阀(50),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安装孔(5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9)内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导热铜板(52)。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机组时用于发电的高温高压蒸汽可以推动叶轮(4)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发电机(8)转动进行发电工作,而发电机(8)转动时即可自动带动第一叶片(11)转动,随后第一叶片(11)转动即可带动气流强行流动穿过散热风道(10)从而为高速转动的发电机(8)进行散热,从而可以防止发电机(8)内部温度过高内部润滑油或者零件加速老化,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叶片(11)直接由蒸汽的动能进行带动无需后续通过电力再转换为动能损耗较小;
第二步:机组使用时发电完毕的废气可以通过弯管(24)进入到上端的横管(21)内部进行一次分流通过连接支管(20)进入到各个连接头(18)内部,随后通过分气口(28)可以进行二次分流,从而可以方便将需要进行冷却的气体引导进入两侧的延伸板(19)内部,如此进行多次分流后可以便于进行冷却操作,而机组在进行冷却时可以便于利用水平方向吹动的自然气流进行冷却操作,以节约能源,同时相邻延伸板(19)错位设计,延伸板(19)表面开设的孔洞形成蜂巢状不会过于影响空气的流动,从而使得多块延伸板(19)可以叠放在一起也可以拥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并且机组可自动根据风向调节延伸板(19)的角度,从而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机组的空气冷却效果,当自然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风向舵(32)的方向没有平行时,流动的气流会吹动在风向舵(32)上,如此通过风向舵(32)可以在自然气流流动时,带动旋转台(16)旋转,使得风向舵(32)始终与气流方向平行,使得延伸板(19)可以始终与气流的方向所垂直,从而使得自然气流可以方便通过通槽(29)进行冷却工作,并且在自然气流通过通槽(29)进行冷却工作时,通过导热铜板(52)可以增加气流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机组的散热效果;
第三步:机组在使用时,通过温度传感器(43)可以监测到空气冷却后温度,并且通过风速传感器(42)可以实时监测到自然气流的风速,当空气冷却后温度没有达到阈值,风速传感器(42)监测到的自然风速也没有达到阈值时,处理器(45)即可先控制第一电动机(37)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电动机(40)带动滚轮(41)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34)沿着弧形滑槽(3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框架(35)以及第二叶片(38)移动到正对固定框架(17)的方向,使得安装框架(35)以及第二叶片(38)与延伸板(19)平行,此时处理器(45)打开第一电动机(37)如此通过第一电动机(37)带动第二叶片(38)转动,从而可以在没有自然风力时对机组进行主动空冷散热,而在自然风速恢复到阈值后,第二电动机(40)可以带动安装框架(35)以及第二叶片(38)移动固定框架(17)一侧,从而不会阻挡自然气流对机组的冷却。
CN202110486789.6A 2021-05-02 2021-05-02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047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789.6A CN113047917B (zh) 2021-05-02 2021-05-02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6789.6A CN113047917B (zh) 2021-05-02 2021-05-02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7917A true CN113047917A (zh) 2021-06-29
CN113047917B CN113047917B (zh) 2023-09-29

Family

ID=7651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6789.6A Active CN113047917B (zh) 2021-05-02 2021-05-02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79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4079A (ja) * 2011-07-19 2013-02-04 Hitachi Ltd 吸気噴霧型ガスタービン及び高湿分空気利用型ガスタービン
DE102014211590A1 (de) * 2014-06-17 2015-12-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asturbinengeneratorkühlung
WO2018096233A1 (fr) * 2016-11-25 2018-05-31 Turbotech Industrie Turbomachine, notamment turbogenerateur et echangeur pour une telle turbomachine
CN208252198U (zh) * 2018-05-14 2018-12-18 邓丹 一种静音风冷发电机组的散热排风装置
CN211666802U (zh) * 2020-03-22 2020-10-13 宁德市卓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4079A (ja) * 2011-07-19 2013-02-04 Hitachi Ltd 吸気噴霧型ガスタービン及び高湿分空気利用型ガスタービン
DE102014211590A1 (de) * 2014-06-17 2015-12-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asturbinengeneratorkühlung
WO2018096233A1 (fr) * 2016-11-25 2018-05-31 Turbotech Industrie Turbomachine, notamment turbogenerateur et echangeur pour une telle turbomachine
CN208252198U (zh) * 2018-05-14 2018-12-18 邓丹 一种静音风冷发电机组的散热排风装置
CN211666802U (zh) * 2020-03-22 2020-10-13 宁德市卓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7917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2702B (zh) 风能涡轮机
KR20100026865A (ko) 풍력터빈의 나셀 냉각 시스템
CN103277263B (zh) 超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CN110094313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承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WO2010060235A1 (zh) 提高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的冷却能力的方法及冷却系统
CN113047917A (zh) 一种超临界空冷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Jiang Wind turbine cooling technologies
CN110925150B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用的机舱散热装置
CN210889227U (zh) 风力发电机组空冷散热装置
CN203272025U (zh) 一种超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CN20379650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频器的节能冷却降温系统
CN210289855U (zh) 一种热电厂汽轮机润滑油快速辅助冷却装置
CN218033094U (zh) 一种锅炉汽轮机用余热利用装置
CN203352007U (zh) 一种采用热管自冷散热的箱式光伏逆变站结构
CN209818224U (zh)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
CN102269134A (zh) 一种风能发电机组水冷系统的自然冷却换热装置
CN206695636U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冷却塔消雾收水装置
CN219999906U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内电气设备冷却用的对流传热设备
CN103939295A (zh) 风力发电机组变频器的节能冷却降温系统
CN108571721B (zh) 一种直接空冷光热机组及其补水装置
CN101016848A (zh) 发酵罐排放气流能量回收装置
CN214944470U (zh) 基于大数据处理中心的热能回收系统
CN216049258U (zh) 一种厨房蒸汽吸收装置
CN22089041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内部过热保护装置
CN109578227A (zh) 一种用于风力机组变桨控制柜的强制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4

Address after: 017000 Shanghai Miao Town, etokeqian banner, Ordos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Guodian power Shuangwei Inner Mongolia shanghaimiao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730 Renmin West Road, Cao'e street, Shangyu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Zhu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