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4971A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44971A CN113044971A CN202110379514.2A CN202110379514A CN113044971A CN 113044971 A CN113044971 A CN 113044971A CN 202110379514 A CN202110379514 A CN 202110379514A CN 113044971 A CN113044971 A CN 1130449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water
- water inlet
- time
- aerobic gran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3—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3/001—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using granular carriers or supports for the microorganis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4—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omprising a selector reactor for promoting floc-forming or other bacter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进出水单元、曝气单元和排泥单元,其中,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进水泵、进水电动阀、液体流量计、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缓冲器、排水管和排水电动阀,所述曝气单元包括鼓风机、微孔曝气器和气体流量计,所述排泥单元包括排泥泵、排泥管、排泥电动阀和污泥浓度计。本发明采用多点式均匀布水的方式,通过调整进水流速,让污水从系统的底部缓慢均匀地流经污泥层,避免了单点快速进水导致的原水中有机质浓度被快速稀释,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污水中有机质的利用率,提升系统的效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好氧颗粒污泥是微生物通过自凝聚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物膜,它既有普通生物膜的特性又具有投资低、不需要额外的载体等优势。同时,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又具有沉速快、省占地,生物量高、抗冲击强、剩余污泥量少、能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节省能耗和药耗等优点,因此非常具有应用优势。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国外研究人员首次在连续运行的好氧升流污泥床反应器中发现的好氧颗粒污泥。1997年,研究人员借鉴厌氧颗粒污泥在SBR中的培养经验,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奠定了用SB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基础。我国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开始于1999年,也有近20年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外用不同的废水,如合成废水,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均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国际上,现已有好氧颗粒污泥工程化应用的案例,应用规模已经从最初的每天几百方逐渐扩大到了每天10万方以上。应用领域涉及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而国内的研究处于实验室到工程化应用的过渡阶段。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应用的关键是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和稳定维持,目前,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最重要的参数分别为:以缓慢生长的微生物为核心、较高的有机负荷、快速沉淀形成的选择压以及较强的曝气剪切力。通过盛宴-饥饿策略培养以缓慢生长的微生物为核心的颗粒污泥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国内研究常采用快速进水的方式培养颗粒污泥,培养出来的好氧颗粒污泥容易解体,再加上我国城市污水的有机负荷普遍较低,单点进水后,原水进入污水处理构筑物后立即被稀释,有机负荷较低,不利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以及生物除磷和反硝化作用。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方法,能够同时结合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重要参数,以便能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可以缩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时间,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并且更具有经济效益和更适合工程化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进出水单元、曝气单元和排泥单元,其中,
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进水泵、进水电动阀、液体流量计、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缓冲器、排水管和排水电动阀;所述进水泵、所述进水电动阀、所述液体流量计与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用于向所述系统进水以及排水;所述缓冲器为多个,所述多个缓冲器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底部,用于对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进水进行缓冲;
所述曝气单元包括鼓风机、微孔曝气器和气体流量计;所述微孔曝气器为多个,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底部,所述的鼓风机通过管线与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安装于所述管线上;
所述排泥单元包括排泥泵、排泥管、排泥电动阀和污泥浓度计;所述排泥泵为多个,所述多个排泥泵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部并与所述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电动阀和所述污泥浓度计设置于所述排泥管上。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的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处理、曝气沉砂处理和初沉池处理;
S2:将种泥接种到所述系统,将所述初沉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系统,所述系统周期性运行,所述周期性运行的过程为进水(排水)—搅拌—沉淀—排泥—曝气—闲置的过程1,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2或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3;
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
所述过程2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
所述过程3中的进水阶段和搅拌阶段同时进行或者分开进行,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多点式均匀布水的方式,通过调整进水流速,让污水从系统的底部缓慢均匀地流经污泥层,使底部污泥中的微生物优先接触并利用进水中的高浓度的有机质,避免了单点快速进水导致的原水中有机质浓度被快速稀释,底部缓慢进水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污水中有机质的利用率,提升系统的效能。
(2)、本发明通过盛宴-饥饿策略可以获得稳定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
(3)、本发明可在均匀进水的同时排水,将运行过程中进水和排水的时间合二为一,节省出来的运行时间可以用于生物反应,进而提高处理负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显微镜图像。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培养成功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3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如下:
1-初沉池、2-进水泵、3-进水电动阀、4-液体流量计、5-反应池、6-进水器、7-竖直进水支管、8-出水器、9-固定支架、10-缓冲器、11-排水管、12-排水电动阀、13-排泥泵、14-排泥管、15-排泥电动阀、16-污泥浓度计、17-微孔曝气器、18-鼓风机、19-气体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进出水单元、曝气单元和排泥单元,其中,
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进水泵、进水电动阀、液体流量计、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缓冲器、排水管和排水电动阀;所述进水泵、所述进水电动阀、所述液体流量计与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用于向所述系统进水以及排水;所述缓冲器为多个,所述多个缓冲器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底部,用于对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进水进行缓冲;
所述曝气单元包括鼓风机、微孔曝气器和气体流量计;所述微孔曝气器为多个,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底部,所述的鼓风机通过管线与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安装于所述管线上;
所述排泥单元包括排泥泵、排泥管、排泥电动阀和污泥浓度计;所述排泥泵为多个,所述多个排泥泵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部并与所述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电动阀和所述污泥浓度计设置于所述排泥管上。
本发明中,所述气体流量计用于监测所述鼓风机曝气流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反应池内;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多个竖直进水支管下端连接的喇叭口靠近所述反应池底部设置,并与所述多个缓冲器一一对应。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为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或重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器和出水器;所述进水器包括进水主管、进水内渠、进水堰、进水外渠、多个竖直进水支管、多个喇叭口;所述出水器包括出水主管、出水渠、出水堰、外挡流板、内挡流板;所述多个竖直进水支管的下端口与所述多个喇叭口连接;所述进水器与所述液体流量计连接;所述出水器与所述排水管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各个组成结构的连接方式详细见专利:一种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其专利号为CN201821823053.3;所述重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各个组成结构的连接方式详细见专利:一种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其专利号为CN201821822434.X。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的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处理、曝气沉砂处理和初沉池处理;
S2:将种泥接种到所述系统,将所述初沉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系统,所述系统周期性运行,所述周期性运行的过程为进水(排水)—搅拌—沉淀—排泥—曝气—闲置的过程1,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2或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3;
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
所述过程2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
所述过程3中的进水阶段和搅拌阶段同时进行或者分开进行,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
本发明中,所述过程1的“进水(排水)”表示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
本发明中,所述系统每完成一次过程1、过程2或过程3即为一个运行周期,一个周期结束后进入下一周期,每日运行周期数根据日处理负荷确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系统所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大于220um的占全部好氧颗粒污泥的比例范围为50%-100%时为培养成功。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种泥为普通絮体污泥或泥饼,所述种泥的平均粒径为40-100μm,所述种泥的污泥浓度为2000-8000mg/L。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污水中的COD为100-2000mg/L,氨氮为20-200mg/L,总氮为20-200mg/L,总磷为1-20mg/L。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
在所述过程1中,进水和排水的时间均为30-120min,搅拌时间为10-90min,沉淀时间为10-120min,排泥时间为3-30min,曝气时间为60-360min;
在所述过程2中,进水时间为30-120min,曝气时间为60-360min,沉淀时间为20-200min,排水时间为10-40min;
在所述过程3中,进水时间为30-120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曝气时间为30-360min,沉淀时间为20-140min,排水时间为10-40min。
本发明中,在所述过程1中的闲置阶段,泥水分离,污泥沉降形成一个明显的污泥床。闲置时间为周期时间减去其他工序时间。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换水比均为20%-70%。
本发明中,作为预选方案,可通过不断调整进水流速,使内上升流速控制在1-20m/h,以避免上升流速过快使污泥层发生剧烈扰动,影响出水和微生物吸附。污泥层优先与进水中有机质充分接触,微生物将进水中的有机质转换为慢速降解的胞内物质。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的方式为:当前周期进水时,上个周期处理后的出水排出。
本发明中,在过程1的进水阶段,所述初沉池的出水通过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多个竖直进水支管下端的喇叭口从该底部输送入所述系统,保证了污水与颗粒污泥的充分接触。
本发明中,在排泥阶段,通过动态调整排泥时间可以实现系统内轻重颗粒污泥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的沉淀阶段,均根据计算所得的SVI指数来逐渐压缩所述的沉淀时间。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的沉淀阶段,均根据计算所得的SVI指数来逐渐压缩所述的沉淀时间,若SVI值降低,则降低沉淀时间以筛选沉淀性能好的污泥。
本发明中,所述过程1的排泥阶段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将沉淀性能好的污泥和沉淀性差的污泥进行筛选,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液位,给曝气工序腾出一定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的曝气阶段,所述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内的表面气速控制在0.1-1.5cm/s。
本发明中,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的曝气阶段均通过调整鼓风机频率将所述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内的表面气速控制在在0.1-1.5cm/s
本发明中,盛宴-饥饿策略具体为:在缓慢进水的过程中系统处于厌氧阶段,此阶段为盛宴期,微生物将污水中快速生物降解的有机质转换为慢速生物降解的胞内物质,聚磷菌在此阶段进行厌氧释磷。曝气阶段,当污水中的污染物被降解后的饥饿阶段,微生物利用可慢速降解的胞内物质生长,聚磷菌在该阶段利用胞内物质好氧吸磷。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5、进出水单元、曝气单元和排泥单元,其中,
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进水泵2、进水电动阀3、液体流量计4、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缓冲器10、排水管11和排水电动阀12;所述进水泵2、所述进水电动阀3、所述液体流量计4与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5内,用于向所述系统进水以及排水;所述缓冲器10为多个,所述多个缓冲器10设置于所述反应池5底部,用于对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进水进行缓冲;
所述曝气单元包括鼓风机18、微孔曝气器17和气体流量计19;所述微孔曝气器17为多个,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17设置于所述反应池5底部,;所述的鼓风机18通过管线与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17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19安装于所述管线上;
所述排泥单元包括排泥泵13、排泥管14、排泥电动阀15和污泥浓度计16;所述排泥泵13为多个,所述多个排泥泵13设置于所述反应池5内部并与所述排泥管14连接;所述排泥电动阀15和所述污泥浓度计16设置于所述排泥管14上。
所述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器6和出水器8;所述进水器6包括进水主管、进水内渠、进水堰、进水外渠、多个竖直进水支管7、多个喇叭口;所述出水器8包括出水主管、出水渠、出水堰、外挡流板、内挡流板;所述多个竖直进水支管7的下端口与所述多个喇叭口连接;所述进水器6与所述液体流量计4连接;所述出水器8与所述排水管11连接;
所述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9安装在所述5内;所述多个竖直喇叭口的下端靠近所述5底部;所述多个缓冲器10与所述多个竖直喇叭口的下端口一一对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处理、曝气沉砂处理和初沉池处理;
S2:将种泥接种到所述系统,将所述初沉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系统,所述系统开始周期性运行,所述周期性运行的过程为进水(排水)—搅拌—沉淀—排泥—曝气—闲置的过程1;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当前周期进水时,上个周期处理后的出水排出,换水比为40%,所述系统内污水的上升流速控制在3m/h。所述系统每日运行4个周期,每周期6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泥取自某再生水厂生物池的普通絮体污泥。该种泥结构松散,污泥平均粒径为70μm,污泥浓度为4000mg/L。
所述污水取自再生水厂初沉池的出水,COD为420mg/L,氨氮为35mg/L,总氮为46mg/L,总磷为7mg/L。
所述进水(排水)的时间均为90min;
所述搅拌时间为20min;
所述沉淀时间为30-90min,具体为根据计算所得的SVI指数来逐渐压缩所述的沉淀时间从90min至30min;
所述排泥时间为4min,所述过程1的排泥阶段的排泥体积不超过所述系统内污泥总体积的3%。
所述曝气时间为150min。所述曝气阶段的所述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内的表面气速控制在0.3cm/s。
在所述过程1中的闲置阶段,泥水分离,污泥沉降形成一个明显的污泥床。闲置时间为一个周期时间减去其他工序时间。
系统运行15天后,可初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如图1所示,刚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可以看出颗粒有明显的内核,但外部为支状结构,外边不光滑。随着系统继续运行,颗粒趋于成熟,此时,颗粒形状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表圆润光滑。所述初步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1000μm,系统内的好氧颗粒污泥比例为9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处理、曝气沉砂处理和初沉池处理;
S2:将种泥接种到所述系统,将所述初沉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系统,所述系统周期性运行,所述周期性运行的过程为进水(排水)—搅拌—沉淀—排泥—曝气—闲置的过程1;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当前周期进水时,上个周期处理后的再生水排出,换水比为50%,所述系统内污水的上升流速控制在2m/h。所述系统每日运行4个周期,每周期6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泥取自某再生水厂剩余污泥处理后的泥饼,污泥平均粒径为70μm,污泥浓度为5000mg/L。
所述污水取自再生水厂初沉池的出水,COD为500mg/L,氨氮为48mg/L,总氮为60mg/L,总磷为6mg/L。
所述进水和排水的时间均为120min;
所述搅拌时间为20min;
所述沉淀时间为15-40min,具体为根据计算所得的SVI指数来逐渐压缩所述的沉淀时间从40min至15min;
所述排泥时间为3min,所述过程1的排泥阶段的排泥体积不超过所述系统内污泥总体积的3%。
所述曝气时间为150min。所述曝气阶段的所述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内的表面气速控制在0.3cm/s。
在所述过程1中的闲置阶段,泥水分离,污泥沉降形成一个明显的污泥床。闲置时间为一个周期时间减去其他工序时间。
系统运行15天后,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成功,如图2所示,培养成功的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形状规则,外表圆润,培养成功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500μm,培养成功的好氧颗粒污泥比例为8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处理、曝气沉砂处理和初沉池处理;
S2:将种泥接种到所述系统,将所述初沉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系统,所述系统周期性运行,所述周期性运行的过程为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2。所述过程2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所述系统每日运行4个周期,每周期6小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泥取自某再生水厂生物池的普通絮体污泥。该种泥结构松散,污泥平均粒径为40μm,污泥浓度为4000mg/L。
所述污水取自再生水厂初沉池的出水,COD为600mg/L,氨氮为60mg/L,总氮为65mg/L,总磷为10mg/L。
所述进水时间为60min,所述排水时间为30min,换水比为40%;所述曝气时间为140min,所述曝气阶段的所述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内的表面气速控制在0.4cm/s。
所述沉淀时间为20-120min,根据计算所得的SVI指数来逐渐压缩所述的沉淀时间从120min至20min;
系统运行30天后,系统内颗粒平均粒径达到600μm,颗粒形状规则圆润好氧颗粒污泥比例为90%。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进出水单元、曝气单元和排泥单元,其中,
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进水泵、进水电动阀、液体流量计、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缓冲器、排水管和排水电动阀;所述进水泵、所述进水电动阀、所述液体流量计与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用于向所述系统进水以及排水;所述缓冲器为多个,所述多个缓冲器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底部,用于对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进水进行缓冲;
所述曝气单元包括鼓风机、微孔曝气器和气体流量计;所述微孔曝气器为多个,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底部,所述的鼓风机通过管线与所述多个微孔曝气器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安装于所述管线上;
所述排泥单元包括排泥泵、排泥管、排泥电动阀和污泥浓度计;所述排泥泵为多个,所述多个排泥泵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部并与所述排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电动阀和所述污泥浓度计设置于所述排泥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其中,
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反应池内;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的多个竖直进水支管下端连接的喇叭口靠近所述反应池底部设置,并与所述多个缓冲器一一对应;
所述污水均布处理装置为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或重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
3.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污水依次经过格栅处理、曝气沉砂处理和初沉池处理;
S2:将种泥接种到所述系统,将所述初沉池的出水输送至所述系统,所述系统周期性运行,所述周期性运行的过程为进水(排水)—搅拌—沉淀—排泥—曝气—闲置的过程1,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2或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的过程3;
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
所述过程2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
所述过程3中的进水阶段和搅拌阶段同时进行或者分开进行,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分开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所述种泥为普通絮体污泥或泥饼,所述种泥的平均粒径为40-100μm,所述种泥的污泥浓度为2000-8000mg/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所述污水中的COD为100-2000mg/L,氨氮为20-200mg/L,总氮为20-200mg/L,总磷为1-20mg/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过程1中,进水和排水的时间均为30-120min,搅拌时间为10-90min,沉淀时间为10-120min,排泥时间为3-30min,曝气时间为60-360min;
在所述过程2中,进水时间为30-120min,曝气时间为60-360min沉淀时间为20-200min,排水时间为10-40min;
在所述过程3中,进水时间为30-120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曝气时间为30-360min,沉淀时间为20-140min,排水时间为10-40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换水比均为20%-7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所述过程1中的进水阶段和排水阶段同时进行的方式为:当前周期进水时,上个周期处理后的出水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的沉淀阶段,均根据计算所得的SVI指数来逐渐压缩所述的沉淀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其中,所述过程1、过程2和过程3中的曝气阶段,所述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内的表面气速控制在0.1-1.5cm/s。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9514.2A CN113044971A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US18/005,884 US20230271863A1 (en) | 2021-04-08 | 2021-11-25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culture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
PCT/CN2021/133135 WO2022213619A1 (zh) | 2021-04-08 | 2021-11-25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9514.2A CN113044971A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44971A true CN113044971A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1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79514.2A Pending CN113044971A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71863A1 (zh) |
CN (1) | CN113044971A (zh) |
WO (1) | WO2022213619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1822A (zh) * | 2021-07-22 | 2021-09-10 | 许孝瑜 |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村镇污水的反应器及处理污水方法 |
CN114031177A (zh) * | 2021-12-22 | 2022-02-11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及运行方法 |
WO2022213619A1 (zh) * | 2021-04-08 | 2022-10-13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CN118359302A (zh) * | 2024-04-08 | 2024-07-19 |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4190B (zh) * | 2024-04-23 | 2024-08-27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快速构建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5068B (zh) * | 2009-04-17 | 2011-05-11 | 北京工业大学 | 生活污水常低温同时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CN106854012B (zh) * | 2017-01-18 | 2020-12-15 |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废水处理方法 |
CN109293159B (zh) * | 2018-11-06 | 2023-09-12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压力流污水均布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A3135606A1 (en) * | 2019-04-01 | 2020-10-08 | Carollo Engineers, Inc. | Flow through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ystem and method |
CN110330099A (zh) * | 2019-08-14 | 2019-10-15 |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
CN111606414B (zh) * | 2020-05-29 | 2023-11-17 | 西安工程大学 | 一种稳定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sbr反应器及其运行方法 |
CN215208687U (zh) * | 2021-04-08 | 2021-12-17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系统 |
CN113044971A (zh) * | 2021-04-08 | 2021-06-29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04-08 CN CN202110379514.2A patent/CN113044971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25 US US18/005,884 patent/US2023027186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25 WO PCT/CN2021/133135 patent/WO202221361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13619A1 (zh) * | 2021-04-08 | 2022-10-13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CN113371822A (zh) * | 2021-07-22 | 2021-09-10 | 许孝瑜 | 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村镇污水的反应器及处理污水方法 |
CN114031177A (zh) * | 2021-12-22 | 2022-02-11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及运行方法 |
CN118359302A (zh) * | 2024-04-08 | 2024-07-19 |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71863A1 (en) | 2023-08-31 |
WO2022213619A1 (zh) | 2022-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44971A (zh)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方法及系统 | |
AU2020100706A4 (en) | A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 for rural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 |
CN105585122B (zh) | 一种高氨氮低c/n比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101698556B (zh) | 一种麦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 | |
CN102320689B (zh) | 一种连续流颗粒污泥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 |
CN106904796B (zh) | 一种多级导流式ss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16835758A (zh) | 一种生物-生态耦合污水处理方法 | |
CN110078319B (zh) | 农村分散式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3060830B (zh) | 一种利用电气石为晶核加速好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 | |
CN109879527B (zh) | 一种复杂高浓度有机氨氮废水的强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6927638B (zh) | 一种多级导流式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15208687U (zh) | 一种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系统 | |
CN109020045B (zh) | 一种一体化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7337319A (zh) | 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7337270B (zh) | 进水高度可调的底部进水高效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及处理工艺 | |
CN113716682A (zh)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系统 | |
CN1958483A (zh) |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9516639B (zh) |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系统 | |
CN215712089U (zh) | 一种适合于面源污染处理的复合湿地系统 | |
CN214571408U (zh) |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系统 | |
CN112537887B (zh) |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12356921U (zh) | 一种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293209U (zh) | 循环流化耦合挺水植物原位净化农村生活污水装置 | |
CN2773061Y (zh) | 一种新型生物膜废水处理设备 | |
CN209740930U (zh) | 一种用于生态湿地的预处理组合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