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8746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8746A
CN113038746A CN202010020248.XA CN202010020248A CN113038746A CN 113038746 A CN113038746 A CN 113038746A CN 202010020248 A CN202010020248 A CN 202010020248A CN 113038746 A CN113038746 A CN 113038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elastic
device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02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8746B (zh
Inventor
杨鸿森
蓝常枫
陈达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038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8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8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Handles; Gri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本体部以及一把手部。把手部连接于装置本体部。把手部包含至少一缓冲单元以及外套筒。缓冲单元沿远离装置本体部的一方向串接,且外套筒套设于缓冲单元上。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缓冲把手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机械工厂、仓储库房或工程建设现场等场域中,工作人员常会依其工作需求随身携带配置有可扫描货物的扫描器或强光手电筒等模块的电子装置。同时,为了达到便于操作的目的,这类的电子装置通常还设置有把手以便于使用者握持与操作。
除了所配置的模块需要在各种作业环境下维持一定程度的可靠性之外,装置本身是否具有耐摔功能以避免冲击破坏外部结构甚或是内部电子元件也是决定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现有含把手的移动电子装置的落摔测试,由于重心和整体造型等因素,从高处摔落的装置常以把手直接撞击地面,结果显示,把手容易因强烈的冲击而变形、断裂,甚至将所接收到的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装置内部,从而造成电路板弯折等内部破坏。
虽然,多数的把手已采取将软硅胶材质包覆把手的手段来减少或吸收外部撞击,但就测试的结果来看,单纯地在把手外包覆软质硅胶的效果非常有限,仍不足以改善前述的问题。因此,装置容易因为不甚摔落面而严重受损,导致使用者时常需要进行装置的维修或替换,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还增加非必要的人力和作业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把手具有缓冲的机制而得以有效减少或吸收外部冲击,从而避免前述因外部冲击所造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本体部以及一把手部。把手部连接于装置本体部。把手部包含至少一缓冲单元以及外套筒。缓冲单元沿远离装置本体部的一方向串接,且外套筒地套设于缓冲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本体部以及一把手部。把手部连接于装置本体部。把手部包含至少一缓冲单元。缓冲单元沿远离装置本体部的一方向串接。缓冲单元具有至少二弹臂部以及形成于该至少二弹臂部之间的一中空部。
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通过把手部上沿一方向串接的缓冲单元,可在电子装置不甚摔落时有效地减少或吸收与地面撞击而产生的冲击,从而可避免把手变形、断裂甚至将过强的冲击力传递给装置内部的零件而造成内部破坏等问题。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构思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把手内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外套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A至图7B示出图6的衔接部于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的把手内芯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图9的衔接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把手内芯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 电子装置
10 装置本体部
20a、20b、20c、20d 把手部
110 主壳体
130 功能模块
210a、210b、210c、210d 把手内芯
211 缓冲单元
213a、213b、213c、213d 衔接部
215 组装端
230 外套筒
231 容置部
233 第二导引结构
250 按键
251 电子元件组
2110 弹臂部
2111 中空部
2112 吸震单元
2113 第一导引结构
2115 第三导引结构
2131c、2131d 滑盘
2132c、2132d 可动件
2133c、2133d 连接部
2134c、2134d 弹性支撑件
2135c 第一弹性件
2135d 弹性件
2136 第二弹性件
2137 吸震环
21321c、21321d 凹槽部
21323c、21323d 组装柱
21331c、21331d 组装槽部
21311c、21311d 接触面
21312c、21312d 突起结构
21320c、21320d 顶面
A、A’、B、B’、C、C’ 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并且,为达图面整洁的目的,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的。另外,本公开的附图中部分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以达到便于理解与观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依照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所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是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发明如下所公开的内容据以调整,于此先声明的。
另外,以下文中可能会使用“端”、“部”、“部分”、“区域”、“处”等术语来描述特定元件与结构或是其上或其之间的特定技术特征,但这些元件与结构并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在下文中,也可能会使用“及/或(and/or)”的术语,其是指包含了一或多个所列相关元件或结构的其中一者或全部的组合。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实质上”、“基本上”、“约”或“大约”等术语,其与尺寸、浓度、温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结合使用时,为意欲涵盖可能存在于所述多个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的上限及/或下限中的偏差、或表示容许制造公差或分析过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离,但仍可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或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上的词汇与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或术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或术语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1a,其中,图1或以下附图可能将部分的壳件、线路等一些元件省略而未示出。如图所示,电子装置1a可为一手持式电子装置,至少可包含一装置本体部10以及一把手部20a。装置本体部10可包含一主壳体110以及一功能模块130。功能模块130配置于主壳体110上,是为电子装置1a上可提供所需功能的配备,如扫描器,但本发明并非以功能模块130、其所提供的功能以及其组装于主壳体110的方式等为限。把手部20a连接于装置本体部10的主壳体110,其具有适于供使用者握持的尺寸与外形。
此外,于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把手部20a上可设置一按键250,以供使用者进行特定功能的操作。另外,把手部20a外还可包覆软硅胶材质,除了可增加握持舒适度,还可增加减缓或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
除了前述的软硅胶,把手部20a的内部特别设有特殊的缓冲配置以加强电子装置1a整体的缓冲能力。于此,请继续参阅图2,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1a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把手部20a可包含一把手内芯210a以及一外套筒230,把手内芯210a自装置本体部10的主壳体110往一远离主壳体110的方向延伸突出,而外套筒230可拆卸地套设于把手内芯210a上。
于本实施例中,把手内芯210a可以但不限于与主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是可与主壳体110为可相互组装的两个独立物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把手内芯210a的材质具有可支撑装置本体部10以及承受手部握持力量的结构强度,但又同时兼具一定程度的弹性(elasticity)与柔性(flexibility)而得以于接受外部冲击时产生些微的可复原形变,但本发明并非以把手内芯210a的材质为限。
另一方面,外套筒23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可以软硬复合材质所构成,其较软质的部分可提供缓冲及握持舒适度,而较硬质的部分则可用于维持外套筒230的基本构型,但本发明并非以外套筒230及其材质与设计为限。
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例中,把手内芯210a可包含多个缓冲单元211、一衔接部213a以及一组装端215。衔接部213a是指把手内芯210a上与主壳体110衔接的部位。缓冲单元211连接于衔接部213a并自衔接部213a沿远离主壳体110的方向串接,换句话说,这些缓冲单元211可经由衔接部213a连接主壳体110。如图所示,缓冲单元211的延伸方向即实质上为把手部20a的延伸方向,且这些缓冲单元211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把手内芯210a中的缓冲单元211的数量应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内芯中也可仅具有单个前述的缓冲单元。
组装端215连接于缓冲单元211中最远离衔接部213a的其中一者,或者说,这些缓冲单元211连接于衔接部213a与组装端215之间。于一些实施例中,组装端215可与缓冲单元2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所示,缓冲单元211可为一中空柱体,具有至少二弹臂部2110以及形成于弹臂部2110之间的至少一中空部2111。在此构型下,当一定程度的外力施加于缓冲单元211时,缓冲单元211的弹臂部2110可通过自身材质的弹性特性而产生些微的形变后自动恢复回原状,从而达到缓冲或吸收外力的效果。
补充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缓冲单元211的中空部2111彼此不直接相连通,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缓冲单元211的中空部2111也可直接相互连通。
于此,请继续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把手内芯210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把手内芯210a还可包含多个吸震单元2112,其中,为了达到附图简洁的目的,除图3之外其余附图将省略示出吸震单元。这些吸震单元2112适于被填入缓冲单元211的中空部分。这些吸震单元2112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管状结构,且由具有弹性与柔性等合适的材质所构成。因此,吸震单元2112得以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产生形变后自动恢复回原状,具有缓冲或吸收冲击的功能。因此,吸震单元2112可有效吸收或减缓外部冲击对缓冲单元211的影响,从而能进一步加强把手部20a的缓冲能力。
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以吸震单元及其设计为限;例如于一些实施例中,把手部中也可没有配置前述的吸震单元;或者,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吸震单元可以改为与缓冲单元一体成型或额外填入缓冲单元的蜂巢结构。只要是有助于提升缓冲单元的缓冲能力的合适结构,均可作为本发明的吸震单元。
接着,请复参图2以及一并再参阅图4,图4为图2的外套筒230的立体示意图。于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缓冲单元211可各具有至少一第一导引结构2113,外套筒230可包含一容置部231以及至少一第二导引结构233,而把手内芯210a还可包含至少一第三导引结构2115,其中,第一导引结构2113为缓冲单元211上向外突出的突块(protrusion);第三导引结构2115为一条状突块且位于把手内芯210a的衔接部213a上;容置部231为外套筒230内中空的部分,以用于容置把手内芯210a;而第二导引结构233位于容置部231中,可为供缓冲单元211的第一导引结构2113滑移设置的滑轨(rail)。
在把手内芯210a与外套筒230的组装上,如图2虚线所示,把手内芯210a可被插入外套筒230中。过程中,缓冲单元211的第一导引结构2113可滑入外套筒230的第二导引结构233,从而受到第二导引结构233的导引而往预定的方向滑移,接着,把手内芯210a的衔接部213a滑入容置部231,其上的第三导引结构2115则可接着滑入第二导引结构233以使把手内芯210a继续受到第二导引结构233的导引。待把手内芯210a沿预定方向放至定位时,接着可使用螺丝、螺栓或其他合适的固定件(未标号)从外套筒230底部的锁孔(未标号)穿入而螺锁于把手内芯210a的组装端215,从而将外套筒230固定于把手内芯210a上。由此可知,外套筒230可以简单的步骤组装于把手内芯210a或从把手内芯210a上拆卸。
补充说明的是,前述缓冲单元211上的第一导引结构2113、衔接部213a上的第三导引结构2115以及外套筒230中的第二导引结构233等数量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此外,前述的组装端215可为选用,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把手内芯也可不具有前述的组装端215;在此情况下,把手内芯与外套筒之间可仅通过紧配的方式相互固定,或者,外套筒顶部可额外地通过螺丝以朝向主壳体方向锁固于主壳体以固定外套筒,又或者,外套筒顶部的部分具有可拆卸地嵌入主壳体的结构,但本发明并非以外套筒的固定方式为限。另外,为了提供手部握持的手感,外套筒的外型可能与把手内芯具有差异,且外套筒内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一或多个肋结构,以令外套筒的内壁与把手内芯之间维持一适当的距离,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另外,于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前述的按键250配置于外套筒230上,而供按键250设置及与按键250电性连接而得以受其致动的电路板与相关连的线路(如图4所示的电子元件组251)配置于外套筒230的容置部231中。也就是说,按键250与其电子元件组251均组装于外套筒230上而得以随着外套筒230一并组装于把手内芯210a或从把手内芯210a上一并拆卸下来。因此,按键250与其电子元件组251可轻易地进行替换,有助于维修作业的进行。并且,由于按键250与其电子元件组251主要是固定于外套筒230上而不直接固定于主要用于传递及吸收冲击的把手内芯210a,因此,其受到外力的影响可大幅降低。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把手部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举例来说,请参阅图5,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b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为达附图简洁及便于说明的目的,图5中可能省略外套筒及其他部分的元件,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b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主要差异在于把手部的设计,因此以下主要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相似或相同的部分则可参阅前述内容而获得理解。
于本实施例中,于电子装置1b的把手部20b的把手内芯210b中,衔接部213b可为与缓冲单元211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衔接部213b可具备如缓冲单元211的缓冲能力。此外,前述的吸震单元也可选择性地填入衔接部213b的中空部分以增加整体的缓冲能力,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6至图8以介绍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把手部的不同实施方式,其中,需先说明的是,为达附图简洁及便于说明的目的,图6至图8中可能仅示出局部的把手部以及省略示出外套筒,此外,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把手部的主要差异在于衔接部及与其相关连的设计,因此以下主要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相似或相同的部分则可参阅前述内容而获得理解。
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把手部20c的把手内芯210c的衔接部213c可包含一滑盘2131c、一可动件2132c、至少一弹性支撑件2134c、至少一第一弹性件2135c、一第二弹性件2136、一吸震环2137以及一连接部2133c,其中连接部2133c位于缓冲单元211靠近主壳体110的一端。
滑盘2131c设置于主壳体110,可以与主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与主壳体110为可相互组装的两个独立物件。滑盘2131c具有一接触面21311c,接触面21311c位于滑盘2131c朝向缓冲单元211的一侧。于本实施例中,接触面21311c可为一内凹弧面。此外,滑盘2131c还具有一突起结构21312c,自接触面21311c朝缓冲单元211的方向向外突出。于本实施例中,突起结构21312c可为一长条状突块。
可动件2132c具有一顶面21320c,可用于接触滑盘2131c的接触面21311c。于本实施例中,可动件2132c的顶面21320c可为形状可匹配接触面21311c的一外凸弧面。此外,可动件2132c还具有一凹槽部21321c,凹槽部21321c形成于顶面21320c上,滑盘2131c上的突起结构21312c可活动地位于凹槽部21321c中。在此配置下,可动件2132c的顶面21320c得以可活动地接触滑盘2131c的接触面21311c,且可动件2132c得以相对滑盘2131c进行一有限幅度的摆动,以限制可动件2132c和主壳体110的相对运动于一特定角度内。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36及吸震环2137可设置于滑盘2131c的突起结构21312c与可动件2132c的凹槽部21321c的内壁面(未标号)之间的空间。具体来说,弹性件2136套设于滑盘2131c的突起结构21312c上,而吸震环2137套设于弹性件2136外侧而介于弹性件2136与可动件2132c的凹槽部21321c的内壁面之间,其中,弹性件2136可以但不限于是压缩弹簧(compression spring),吸震环2137可以但不限于是由如橡胶等具有弹性与柔性等合适的材质所构成。因此,弹性件2136与吸震环2137的配合可在可动件2132c相对滑盘2131c运动的过程中提供多方向的缓冲效果。然而,弹性件2136与吸震环2137可为选用,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动件2132c与滑盘2131c之间也可仅设置弹性件2136与吸震环2137其中一者,甚或是没有设置弹性件2136与吸震环2137任一者。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可动件2132c的外观类似于1.5个缓冲单元211,其上可具有中空部分(未标号),因此可动件2132c受到外部冲击时也可类似于缓冲单元211可通过自身材质的弹性特性而产生些微的形变后自动恢复回原状,从而达到缓冲或吸收冲击的效果。
另外,连接部2133c可活动地组装于可动件2132c靠近缓冲单元211的一端,或者说,可动件2132c可活动地介于滑盘2131c与连接部2133c之间。具体来说,连接部2133c可以但不限于与相邻的缓冲单元2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可动件2132c的部分与连接部2133c可共同构成类似其中一缓冲单元211的外观,且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可彼此相对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来看,于本实施例中,可动件2132c可具有多个组装柱21323c,连接部2133c可具有多个组装槽部21331c,组装柱21323c分别对应组装槽部21331c,弹性件2135c可以但不限于是压缩弹簧,弹性件2135c可分别套设于可动件2132c的组装柱21323c且至少部分固定于连接部2133c的组装槽部21331c中。在此配置下,组装柱21323c分别可活动地位于组装槽部21331c处,当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彼此相对靠近时,组装柱21323c可更进一步地插入组装槽部21331c中而压缩弹性件2135c,弹性件2135c所累积的弹性位能可助于将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相互推离而回到各自的初始位置。
另外,弹性支撑件2134c可为一个具有外形匹配可动件2132c、连接部2133c的片状结构,且可由具有弹性与柔性等合适的材质(例如金属或塑胶)所构成。配置上,弹性支撑件2134c的一端可固定于滑盘2131c或主壳体110,而另一端可固定于连接部2133c或与连接部2133c相连的缓冲单元211,其中,弹性支撑件2134c可保持接触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的外表面,以夹持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除了可维持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的相对位置及助于将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回复至其初始位置之外,弹性支撑件2134c也可通过自身材质的弹性特性而于受到外力冲击时提供缓冲或吸收冲击的功能。
于此,例如请参阅图8,在衔接部213c的前述设计下,缓冲单元211得以相对主壳体110摆动(如箭头A与A’所示)及/或做出相对靠近或远离主壳体110的运动(如箭头B与B’所示),其中当缓冲单元211相对主壳体110摆动及/或缓冲单元211相对靠近或远离主壳体110的过程中,至少滑盘2131c与可动件2132c之间的弹性件2136与吸震环2137、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之间的弹性件2135c、以及夹持于可动件2132c与连接部2133c相对两侧的弹性支撑件2134c都可提供缓冲及复位的功能。因此,衔接部213c可使把手内芯210c具备抵抗多方向的外部冲击的缓冲能力。
然而,前述仅是本发明的衔接部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举例来说,请参阅图9至图11,其中,需先说明的是,为达附图简洁及便于说明的目的,图9至图11中可能仅示出局部的把手部以及省略把手部中部分的元件,此外,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把手部的主要差异在于衔接部及与其相关连的设计,因此以下主要针对差异处进行说明,相似或相同的部分则可参阅前述内容而获得理解。
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把手部20d的把手内芯210d的衔接部213d可包含一滑盘2131d、一可动件2132d、一连接部2133d、至少一弹性支撑件2134d以及一弹性件2135d,其中连接部2133d位于缓冲单元211靠近主壳体110的一端。
具体来看,滑盘2131d组装于主壳体110靠近缓冲单元211的一侧,滑盘2131d的接触面21311d可实质上为一平面,而滑盘2131d的突起结构21312d可为一近似半球或3/4球状的突块。可动件2132d的整体外形略呈一T字形,相应地,可动件2132d的顶面21320d可实质上为一平面且与滑盘2131d的接触面21311d保持一适当的距离,而顶面21320d上的凹槽部21321d则可为形状匹配突起结构21312d的一凹槽。在此配置下,突起结构21312d可转动地位于凹槽部21321d中,因此可动件2132d得以相对滑盘2131d进行多方向的转动运动。简言之,突起结构21312d万向地枢设于凹槽部21321d中。此外,补充说明的是,类似于前述的实施例,突起结构21312d与凹槽部21321d之间也可选择增设有具有弹性及缓冲能力的合适结构,但本发明并非以为限。
另一方面,可动件2132d的组装柱21323d为单一柱状结构,弹性件2135d可以但不限于是压缩弹簧,弹性件2135d可套设于可动件2132d的组装柱21323d且至少部分固定于连接部2133d的组装槽部21331d中,具体来说,弹性件2135d的一端抵接于可动件2132d,而弹性件2135d的另一端抵接于连接部2133d。在此配置上,组装柱21323d可活动地位于组装槽部21331d处,当可动件2132d与连接部2133d彼此相对靠近时,组装柱21323d可更进一步地插入组装槽部21331d中而压缩弹性件2135d,弹性件2135d所累积的弹性位能可助于将可动件2132d与连接部2133d相互推离而回到各自的初始位置。
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可动件2132d可没入连接部2133d的组装槽部21331d内,而连接部2133d的外观类似于2个缓冲单元211,其上可具有中空部分(未标号),因此连接部2133d受到外部冲击时也可类似于缓冲单元211可通过自身材质的弹性特性而产生些微的形变后自动恢复回原状,从而达到缓冲或吸收冲击的效果。
至于弹性支撑件2134d,则可为一个具有外形匹配连接部2133d的片状结构,且可由具有弹性与柔性等合适的材质(例如金属或塑胶)所构成。配置上,弹性支撑件2134d的一端可固定于滑盘2131d或主壳体110,而另一端可固定于连接部2133d或与连接部2133d相连的缓冲单元211,其中,弹性支撑件2134d可保持接触连接部2133d的外表面而夹持于连接部2133d的相对两侧,从而有助于维持衔接部213d中的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助于将这些元件回复至其初始位置。
接着,例如请参阅图11,在衔接部213d的前述设计下,缓冲单元211得以相对主壳体110转动(如箭头C与C’所示)、摆动(如箭头A与A’所示)及/或做出相对靠近或远离主壳体110等运动(如箭头B与B’所示),其中当缓冲单元211相对主壳体110摆动及/或缓冲单元211相对靠近或远离主壳体110的过程中,至少可动件2132d与连接部2133d之间的弹性件2135d与连接部2133d两侧的弹性支撑件2134d可提供缓冲及复位的功能。因此,衔接部213d同样可使把手内芯210d具备抵抗多方向的外部冲击的缓冲能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在把手部上设计缓冲配置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前述构思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自可依循前述的内容而依据实际需求对把手部进行合适的调整或变动。举例来说,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前述衔接部中可动件的组装柱、连接部的组装槽部以及位于其间的弹性件的数量可依据所需的缓冲效果进行增减;或者,前述衔接部中所使用的弹性件也可替换成如橡胶圈等其他合适的结构;又或者,前述衔接部也可仅具有单个弹性支撑件;再者,前述的吸震单元也可选择性填入可动件及/或连接部上的中空部分。
由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通过把手部上沿一延伸方向串接的缓冲单元,可在电子装置不甚摔落时有效地减少或吸收与地面撞击而产生的冲击,从而可避免把手变形、断裂甚至将过强的冲击力传递给装置内部的零件而造成内部破坏等问题。
此外,于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单元中还可填入吸震单元,可有效吸收或减缓外部冲击对缓冲单元的影响,从而能进一步加强把手部的缓冲能力。
另外,于一些实施例中,把手部中用于衔接装置本体部及缓冲单元的衔接部,可让缓冲单元得以相对装置本体部进行摆动、转动及/或相对靠近或远离装置本体部等运动,且在这些运动过程中,衔接部都可同时提供缓冲及复位的功能,以使电子装置的把手部具备抵抗多方向的外部冲击的缓冲能力。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为的变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权利要求。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一装置本体部;以及
一把手部,连接于该装置本体部,该把手部包含至少一缓冲单元以及一外套筒,该至少一缓冲单元沿远离该装置本体部的一方向延伸,且该外套筒套设于该至少一缓冲单元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把手部还包含至少一按键以及一电子元件组,该按键用以致动该电子元件组,且该按键与该电子元件组均固定于该外套筒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该外套筒可拆卸地套设于该至少一缓冲单元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缓冲单元具有至少一突块,该外套筒具有至少一滑轨,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的该至少一突块可滑移地位于该至少一滑轨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把手部还包含一衔接部,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经由该衔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装置本体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包含一可动件、一连接部以及二弹性支撑件,该可动件可活动地连接该装置本体部,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经由该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该可动件,各该弹性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该装置本体部及该至少一缓冲单元,且该二弹性支撑件夹持该可动件与该连接部至少其中一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至少部分的各该弹性支撑件的形状匹配该可动件与该连接部至少其中一者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还包含一滑盘,该滑盘固定于该装置本体部,该滑盘具有一内凹弧面,该可动件具有一外凸弧面,该外凸弧面可活动地接触该内凹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还包含一弹性件以及一吸震环,该滑盘具有一突起结构,该可动件具有一凹槽部,该突起结构可活动地位于该凹槽部中,该弹性件套设于该突起结构,该吸震环套设于该弹性件,且该弹性件和该吸震环位于该凹槽部中。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还包含一滑盘,该滑盘固定于该装置本体部,该滑盘具有一突起结构,该可动件具有一凹槽部,该突起结构万向地枢设于该凹槽部中。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还包含至少一弹性件,该可动件具有至少一组装柱,该连接部具有至少一组装槽部,该弹性件套设于该组装柱,且该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该可动件,该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该连接部。
12.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一装置本体部;以及
一把手部,连接于该装置本体部,该把手部包含至少一缓冲单元,该至少一缓冲单元沿远离该装置本体部的一方向延伸,其中该至少一缓冲单元具有至少二弹臂部以及形成于该至少二弹臂部之间的一中空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把手部还包含一外套筒,该外套筒套设于该至少一缓冲单元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把手部还包含至少一按键以及一电子元件组,该按键用以致动该电子元件组,且该按键与该电子元件组均固定于该外套筒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外套筒可拆卸地套设于该至少一缓冲单元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缓冲单元还具有至少一突块,该至少一突块突出于该至少二弹臂部的其中一者,该外套筒具有至少一滑轨,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的该至少一突块可滑移地位于该至少一滑轨中。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把手部还包含一衔接部,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的该至少二弹臂部经由该衔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于该装置本体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包含一可动件、一连接部以及二弹性支撑件,该可动件可活动地连接该装置本体部,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的该至少二弹臂部经由该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该可动件,各该弹性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该装置本体部及该至少一缓冲单元的该至少二弹臂部,且该二弹性支撑件夹持该可动件与该连接部至少其中一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还包含一滑盘,该滑盘固定于该装置本体部,该滑盘具有一内凹弧面,该可动件具有一外凸弧面,该外凸弧面可活动地接触该内凹弧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衔接部还包含一滑盘,该滑盘固定于该装置本体部,该滑盘具有一突起结构,该可动件具有一凹槽部,该突起结构万向地枢设于该凹槽部中。
CN202010020248.XA 2019-12-25 2020-01-09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038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7654A TWI731527B (zh) 2019-12-25 2019-12-25 電子裝置
TW108147654 2019-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746A true CN113038746A (zh) 2021-06-25
CN113038746B CN113038746B (zh) 2022-07-15

Family

ID=7645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0248.XA Active CN113038746B (zh) 2019-12-25 2020-01-0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8019B1 (zh)
CN (1) CN113038746B (zh)
TW (1) TWI731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3244B2 (en) * 2020-01-09 2022-08-23 Faro Technologies, Inc. Click fit mount adapter
TWI785776B (zh) * 2021-09-03 2022-12-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擊破裝置及具有擊破裝置的電子設備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2571A (en) * 1997-01-10 1999-01-26 Hp Intellectual Corp. Comfort grip handle and process
CN101005927A (zh) * 2004-07-15 2007-07-25 马夸特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工具特别是电池驱动的电动工具
CN101274428A (zh) * 2007-03-29 2008-10-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柄
JP2011186699A (ja) * 2010-03-08 2011-09-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携帯型の情報読取装置
CN103294977A (zh) * 2012-03-01 2013-09-11 鑫铨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3473525A (zh) * 2012-06-07 2013-12-25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条形码扫描仪
CN105302232A (zh) * 2014-06-04 2016-02-03 振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拆卸式握把的平板电脑
CN209061352U (zh) * 2018-10-31 2019-07-05 宜昌长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损坏的履带式破碎机
CN110254382A (zh) * 2019-06-19 2019-09-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防撞系统和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5183A (en) * 1989-01-31 1993-03-16 Norand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mmunicating and recharging docking apparatus for hand-held data terminal
US5349497A (en) * 1989-06-07 1994-09-20 Norand Corporation Detachable handle structures for terminals
US6182898B1 (en) * 1993-11-24 2001-02-06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Bar code scanner with intuitive head aiming and collimated scan volume
WO1993017396A1 (en) * 1992-02-21 1993-09-02 Spectra-Physics Scanning Systems, Inc. Bar code scanner
US5736726A (en) * 1996-03-29 1998-04-07 Telxon Corporation Portable data collection device having removable handle and battery
US5763865A (en) * 1996-04-01 1998-06-0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Reader module for reading bar code symbols when connected to or disconnected from a terminal module
US6129282A (en) * 1998-07-20 2000-10-10 Psc Scanning, Inc. Rugged scanning subsystem for data reading
US6321990B1 (en) * 1998-08-05 2001-11-2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canner with shock-absorbing canopy overmolded with linear of housing
US6708887B1 (en) * 2001-08-18 2004-03-23 Gsl Solutions, Inc. Detachable hand-held computer handle
US20060266841A1 (en) * 2005-05-27 2006-11-30 Hansen Joshua M Handheld computer with interchangeable keypad/battery module
US7673804B1 (en) * 2005-11-14 2010-03-09 Hand Held Products, Inc. Handle for portable data terminal
US8134430B2 (en) * 2006-11-14 2012-03-13 Unitech Electronics Co., Ltd. Trigger device used in a palmtop computer
US8267323B2 (en) * 2007-10-26 2012-09-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device handle
US7857226B2 (en) * 2008-07-28 2010-12-28 Psion Teklogix Inc. Actuation mechanism for a pistol grip having multiple actuation positions regions
US20110103004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Docking station with extended usb interface for wireless electro-optical reader
US20140105591A1 (en) * 2012-10-16 2014-04-17 Stephen Lewis Van Norman Grip And Trigger For Devices
US2014026284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he Joy Factory, Inc. Case structure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9022673B2 (en) * 2013-09-05 2015-05-05 KNEKT Industries Ltd. Device support and trigger apparatus
US9373018B2 (en) * 2014-01-08 2016-06-21 Hand Held Products, Inc. Indicia-reader having unitary-construction
TWM486932U (zh) * 2014-06-04 2014-09-21 Posiflex Technology Inc 具有可拆卸式握把之平板電腦
US10049831B2 (en) * 2015-09-29 2018-08-14 Datalogic Ip Tech S.R.L. Modular trigger assembly
US9727083B2 (en) * 2015-10-19 2017-08-0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Quick release dock system and method
US10177799B2 (en) * 2016-09-07 2019-01-08 Clarion Technologies Mount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scanners
EP3524041A4 (en) * 2016-10-06 2020-11-18 Vibes Audio LLC PORTABLE DEVICE CASE FOR DETACHABLE ATTACHMENT OF ACCESSORIES
JP6551696B2 (ja) * 2017-01-27 2019-07-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機
TWI638114B (zh) * 2017-03-22 2018-10-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結構
CN206892747U (zh) * 2017-06-30 2018-01-16 深圳市销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pda设备的手柄后壳
CN209449065U (zh) * 2018-11-19 2019-09-27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2571A (en) * 1997-01-10 1999-01-26 Hp Intellectual Corp. Comfort grip handle and process
CN101005927A (zh) * 2004-07-15 2007-07-25 马夸特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工具特别是电池驱动的电动工具
CN101274428A (zh) * 2007-03-29 2008-10-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柄
JP2011186699A (ja) * 2010-03-08 2011-09-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携帯型の情報読取装置
CN103294977A (zh) * 2012-03-01 2013-09-11 鑫铨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3473525A (zh) * 2012-06-07 2013-12-25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条形码扫描仪
CN105302232A (zh) * 2014-06-04 2016-02-03 振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拆卸式握把的平板电脑
CN209061352U (zh) * 2018-10-31 2019-07-05 宜昌长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损坏的履带式破碎机
CN110254382A (zh) * 2019-06-19 2019-09-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防撞系统和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8746B (zh) 2022-07-15
US11058019B1 (en) 2021-07-06
US20210204421A1 (en) 2021-07-01
TWI731527B (zh) 2021-06-21
TW202126146A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38746B (zh) 电子装置
US7303171B1 (en) Adjustable fixing mount
US8592705B2 (en) Keypa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036918A (zh) 光开关按键
JP6168186B2 (ja) 緩衝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039196B2 (en) Portable device
US9778692B2 (en) Docking station
US20110259928A1 (en) Head-mounted computer mouse
CN113676646A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US816489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ard disc drive protection
US8404987B2 (en) Keypa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299383B2 (en) Push switch
TWI668603B (zh) Stylus device with anti-vibration structure
CN110767483A (zh) 自发电无线开关及其联动方法
US20110156559A1 (en) Tilt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442214B2 (en) Tilt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24866B (zh) 壳体及钟表
TWI672717B (zh) 按鍵結構
JP7040490B2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入力装置
US20150029102A1 (en) Computer mouse with dust-proof block
EP3293950B1 (en) Portable device
CN216447374U (zh) 减震装置
CN218992215U (zh) 一种设有减震机构的电厂uwb定位基站
US20070115515A1 (en) Buffer devices and scanners with buffer capability
JP5007324B2 (ja) 携帯端末用カーブスライド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