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7976B -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7976B
CN113037976B CN202110265847.2A CN202110265847A CN113037976B CN 113037976 B CN113037976 B CN 113037976B CN 202110265847 A CN202110265847 A CN 202110265847A CN 113037976 B CN113037976 B CN 113037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assembly
side wall
len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58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7976A (zh
Inventor
郭李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58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7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7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7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7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7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系统,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机身壳体为长方体,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的视场角包括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被设置在所述摄像机的下方,所述遮挡组件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与所述侧壁组件固定连接的曲面组件;其中,所述曲面组件与所述侧壁组件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的容纳空间;其中,在所述遮挡组件与所述摄像机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两端的中心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中轴线的下方,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摄像机的机身壳体的前端具有水平间隙。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中,为了防止摄像机被高空坠物破坏,需要为摄像机另外增加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除了为摄像机遮挡高空坠物以外,还需要遮蔽可能造成拍摄眩光的外来光线,由此,如何能够提供给兼顾摄像机的使用安全性和拍摄视野的保护壳体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系统,其在摄像机系统下方设置用于遮蔽来自摄像机下方的光线、异物的遮挡组件,不仅能够保护摄像机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在摄像机的下方提供了容纳异物的容置空间,避免异物堆积遮蔽摄像机的拍摄视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机系统,包括:
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机身壳体为长方体,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的视场角包括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被设置在所述摄像机的下方,所述遮挡组件包括:
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
与所述侧壁组件固定连接的曲面组件;
其中,所述曲面组件与所述侧壁组件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的容纳空间;
其中,在所述遮挡组件与所述摄像机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两端的中心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中轴线的下方,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摄像机的机身壳体的前端具有水平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圆心角不小于180°的侧壁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侧壁组件之间的圆弧形的曲面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组件之间的区域中位于所述机身壳体正下方的区域无所述曲面组件,以在所述机身壳体正下方形成出口,自所述开口掉落至所述侧壁组件之间的物体可经由所述出口排出至所述遮挡组件以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组件的开口尺寸适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垂直视场角的下边界。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遮阳盖组件,所述遮阳盖组件设置在所述摄像机的上方,其中,所述遮阳盖组件与所述遮挡组件围合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摄像机的容置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盖组件与所述遮挡组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遮阳盖组件与所述遮挡组件固定连接时形成一个适配于所述视场角的进光区域,其中,环境光线经由所述进光区域透射入所述镜头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盖组件中靠近所述镜头组件的区域比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区域具有更大的深度,其中,所述遮阳盖组件中靠近镜头组件的区域与所述遮挡组件的侧壁组件可拆卸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阳盖组件与所述侧壁组件相接的区域具有一锐角的尖角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锐角与所述垂直视场角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组件的上端面形成下倾的倾角,所述倾角与所述垂直视场角对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圆弧形的曲面组件与侧壁组件一起形成圆形的容置空间,不仅能够遮蔽光线和异物,即使在异物自开口进入了遮挡组件内部的情况下,也可在前盖组件的下方形成低于镜头组件的容置空间,以避免异物堆积造成对镜头的遮挡。由圆弧形曲面组件和侧壁组件组合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堆积点与位于前壳组件内的镜头组件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均形成间距,从而避免对于视野范围的遮挡。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摄像机系统的侧视图。
图3a和图3b是图示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的视场角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系统,其在摄像机系统下方设置用于遮蔽来自摄像机下方的光线、异物的遮挡组件,不仅能够保护摄像机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在摄像机的下方提供了容纳异物的容置空间,避免异物堆积遮蔽摄像机的拍摄视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摄像机系统的侧视图。结合图3a、图3b、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机系统,包括:
摄像机1,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为长方体,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组件3,镜头组件3的视场角包括如图3a所示的水平视场角和如图3b所示的垂直视场角;
遮挡组件20,遮挡组件20被设置在摄像机1的下方,遮挡组件20包括:
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21、22;
与侧壁组件21、22固定连接的圆弧形曲面组件23;
其中,圆弧形曲面组件23与侧壁组件21、22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
其中,在遮挡组件20与摄像机1固定连接时,开口两端的中心点O在纵向方向上位于镜头组件3的中轴线的下方,水平方向上与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的前端具有水平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形的曲面组件23与侧壁组件21、22一起形成圆形的容置空间,不仅能够遮蔽光线和异物,即使在异物自开口进入了遮挡组件20内部的情况下,也可在前盖组件2的下方形成低于镜头组件3的容置空间,以避免异物堆积造成对镜头的遮挡。
因此,遮挡组件20与摄像机1固定连接时,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圆心O超出前壳组件2的前端面第四距离L4,开口两端的中心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镜头组件3的中轴线的下方,且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底部端面低于前盖组件2的底部端面。由此,由圆弧形曲面组件23和侧壁组件21、22组合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堆积点与位于前壳组件2内的镜头组件3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均形成间距,从而避免对于视野范围的遮挡。
其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遮挡组件20包括圆心角不小于180°的侧壁组件21、22,和设置在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圆弧形的曲面组件23。
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该摄像机系统包括遮挡组件20,遮挡组件20被设置在摄像机1的下方,其中,遮挡组件20包括:
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21、22,侧壁组件21、22为圆心角不小于180°的半圆形组件;
与侧壁组件21、22的弧形边缘固定连接的圆弧形曲面组件23;
圆弧形曲面组件23与侧壁组件21、22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
其中,圆弧形曲面组件的长度并不是沿着侧壁组件21、22的弧形边缘延伸的,而是如图5所示,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区域中位于机身壳体的前端面的正下方区域无曲面组件23,以在机身壳体正下方形成出口,自开口掉落至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物体可经由出口排出至遮挡组件20以外。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作用不仅在于自摄像机1的下方抵挡异物和遮蔽光线,还用于在异物自遮挡组件20的开口进入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后,为其能够通过出口排出至遮挡组件20以外提供导向作用,从而避免异物在遮挡组件20内部进行堆积而造成对镜头组件3的遮蔽。
其中,遮挡组件20的开口尺寸适配于镜头组件3的垂直视场角的下边界。
由曲面组件23的后缘和侧壁组件21、22形成的出口可位于机身壳体的正下方,也可与曲面组件23的圆心位置对应。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侧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1的壳体组件100,包括:遮阳盖组件10和遮挡组件20,其中,
遮阳盖组件10包括第一侧壁11、与第一侧壁11对应的第二侧壁12、以及连接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平面组件13,其中第一侧壁11或第二侧壁12的前部区域比后部区域更加向下纵向延伸,且,第一侧壁11或第二侧壁12的前部区域形成锐角的尖角形状;
遮挡组件20包括第三侧壁21、与第三侧壁21对应的第四侧壁22、以及连接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2的圆弧形曲面组件23,其中第三侧壁21与第一侧壁11的前部区域可拆卸连接,第四侧壁22与第二侧壁12的前部区域可拆卸连接;
在遮阳盖组件10与遮挡组件20连接时,遮阳盖组件10和遮挡组件20构成用于设置摄像机1的容纳空间,其中摄像机1的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不超出遮阳盖组件10的前端面、且与遮阳盖组件10的前端面间隔第一距离L1,且摄像机1的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不超出遮挡组件20的前端面、且与遮挡组件20的前端面间隔第二距离L2,以使摄像机1在用于监控高空区域时,摄像机的顶部以及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的上部经由遮阳盖组件10遮挡,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的下部经由遮挡组件20遮挡。
其中,遮阳盖组件10装设于摄像机1的上方,用于遮蔽摄像机1的顶部和两侧。具体地,遮阳盖组件10由一对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平面组件13组成,其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以罩设在摄像机1的上方。平面组件13用于保护摄像机1的顶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分别在摄像机1的两侧形成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可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以下说明中仅以第一侧壁11为例进行说明。同样地,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2也可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
结合图7所示,当遮阳盖组件10装设至摄像机1时,摄像机1的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不超出遮阳盖组件10的前端面。具体地,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可不超出第一侧壁11的前端面11a,且与遮阳盖组件10的前端面间隔第一距离L1,则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可遮蔽来自于摄像机1两侧的光线和异物。平面组件13的前端面可与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的前端面平齐。可选地,由于来自摄像机1上方的光线更多、且更容易造成眩光,且来自于摄像机1上方的坠物的几率更大,平面组件13可具有超出第一侧壁11的前端面11a的突出部13a,以自摄像机1的前盖组件2的顶部和斜前方保护摄像机1的摄像头组件。
遮挡组件20位于摄像机1的下方,用于遮蔽来自摄像机1的底部的光线和异物。其中,遮挡组件20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2,与侧壁组件21、22固定连接的圆弧形曲面组件23。其中,圆弧形曲面组件23与侧壁组件21、22构成开口朝向摄像机1的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
如图7所示,当遮挡组件20装设至摄像机1时,摄像机1的前盖组件2的前端面不超出遮挡组件20的前端面、且与遮挡组件20的前端面间隔第二距离L2,则遮挡组件20可自前盖组件2的底部遮蔽光线和异物。
遮阳盖组件10与遮挡组件20可拆卸固定,在遮阳盖组件10与遮挡组件20连接时在前端形成一个适配于视场角的进光区域,其中,环境光线经由进光区域透射入镜头组件3。
图3a和图3b是图示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的视场角的示意图。视场角包括垂直视场角和水平视场角。其中,图3a示出了水平视场角的范围,如图3a所示,遮阳盖组件10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的间距应当适配于水平视场角的角度。图3b示出了垂直视场角的范围,如图3b所示,遮阳盖组件10的前端面和遮挡组件20的前端面之间的垂直间距适配于垂直视场角的角度。
遮挡组件20与遮阳盖组件10可拆卸地连接,因此,遮阳盖组件10可以单独使用,当摄像机1的使用环境中没有来自于摄像机底部的光线或异物时,可以自遮阳盖组件10拆卸遮挡组件20,仅使用遮阳盖组件10对摄像机1进行保护和遮阳。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11和/或第二侧壁12的前部区域比后部区域更加向下纵向延伸,且,第一侧壁11和/或第二侧壁12的前部区域形成锐角的尖角形状,以自摄像机1的两侧遮蔽底部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遮阳盖组件10和遮挡组件20围合形成用于装设摄像机1的容置空间,能够自摄像机1前端的前壳组件2的顶部、两侧、和底部全面地保护摄像机1的镜头组件3,并且,通过设置摄像机1与壳体组件100的相对位置,能够使得遮阳盖组件10、遮挡组件20的前端面适配于摄像机1的视场角边界,既能够保护摄像机在监控高空环境时不会受到高空坠物的破坏,又能够遮挡容易引起眩光的外部光线,同时不会对摄像机的视场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圆弧形的曲面组件23与侧壁组件21、22一起形成圆形的容置空间,不仅能够遮蔽光线和异物,即使在异物自开口进入了遮挡组件20内部的情况下,也可在前盖组件2的下方形成低于镜头组件3的容置空间,以避免异物堆积造成对镜头的遮挡。
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截面为圆心角不小于180°的半圆形,半圆形的半径R由摄像机1的视场角确定,以使摄像机的垂直视场角的下边界不低于圆弧形曲面组件23。即,圆弧形曲面组件23位于摄像机的垂直视场角的范围以外,以避免遮挡摄像机的视场。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遮挡组件20的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2具有与遮阳盖组件10的前部区域形状适配的连接区域,遮挡组件20的连接区域与遮阳盖组件10的前部区域经由卡扣14支撑。
其中,第一侧壁11的前部区域的尖角形状由第一侧壁前端面11a和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形成,其中,第一侧壁前端面11a垂直于水平面,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自遮阳盖组件10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的交接点11c朝向第一侧壁前端面11a向下纵向延伸。
对应地,第三侧壁21的连接区域由第三侧壁竖直后端面21a和第三侧壁倾斜后端面21b形成,其中,第三侧壁竖直后端面21a与第一侧壁前端面11a的下部连接,第三侧壁倾斜后端面21b与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连接,且第三侧壁倾斜后端面21b与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长度对应。
其中,遮阳盖组件10的前部区域对应于摄像机1的前壳组件2的位置,第一侧壁11的前部区域的尖角形状由第一侧壁前端面11a和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形成,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为第一侧壁下端面中自遮阳盖组件10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的交接点11c至与第一侧壁前端面11a相接的位置的一段。前部区域与后部区域相比具有更加向下纵向延伸的尖角,以为前壳组件2的部位提供更大的遮挡面积,和为遮挡组件20的安装提供便于连接的区域。
具体地,可如图6所示,第三侧壁21的连接区域进一步包括自第三侧壁竖直后端面21a和第三侧壁倾斜后端面21b延伸的凸缘(图中未示出),第一侧壁11的前部区域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壁前端面11a和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的内侧边缘的卡槽24,凸缘被接纳于卡槽24中,以实现遮挡组件20和遮阳盖组件10的连接,并进一步通过卡扣14实现固定。卡扣14可设置于卡槽24的一端或两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部分下端面11b的倾斜率与摄像机的垂直视场角对应。
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圆弧形的曲面组件23与侧壁组件21、22一起形成圆形的容置空间,不仅能够遮蔽光线和异物,即使在异物自开口进入了遮挡组件20内部的情况下,也可在前盖组件2的下方形成低于镜头组件3的容置空间,以避免异物堆积造成对镜头的遮挡。
因此,遮挡组件20与遮阳盖组件10连接时,尖角形状的顶点与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圆心O间隔第三距离L3,且遮阳盖组件10的前部区域超出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圆心O。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圆心O的位置对应于遮挡组件20内的异物堆积位置,该位置的后移可避免异物堆积对于镜头组件3的视野范围内的遮挡。
进一步地,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圆心O超出前壳组件2的前端面第四距离L4,且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底部端面低于前盖组件2的底部端面。由此,由圆弧形曲面组件23和侧壁组件21、22组合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堆积点与位于前壳组件2内的镜头组件3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均形成间距,从而避免对于视野范围的遮挡。
其中,圆弧形曲面组件的长度并不是沿着侧壁组件21、22的弧形边缘延伸的,而是如图5所示,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区域中位于机身壳体的前端面的正下方区域无曲面组件23,以在机身壳体正下方形成出口,自开口掉落至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物体可经由出口排出至遮挡组件20以外。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形曲面组件23的作用不仅在于自摄像机1的下方抵挡异物和遮蔽光线,还用于在异物自遮挡组件20的开口进入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后,为其能够通过出口排出至遮挡组件20以外提供导向作用,从而避免异物在遮挡组件20内部进行堆积而造成对镜头组件3的遮蔽。
如图7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侧壁21的第三侧壁上端面21c与第一侧壁11的第一侧壁前端面11a形成下倾的第一夹角α,该第一夹角α与摄像机的垂直视场角对应。
第三侧壁上端面21c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壁竖直后端面21a、圆弧形曲面组件23相接,因此与遮阳盖组件10的第一侧壁前端面11a连接。第三侧壁上端面21c位于摄像机的下方,需要与摄像机的垂直视场角的下边界相对应,因此形成下倾的结构,其倾角α与摄像机的垂直视场角对应。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机(1),所述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为长方体,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组件(3),所述镜头组件(3)的视场角包括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遮挡组件(20),所述遮挡组件(20)被设置在所述摄像机(1)的下方,所述遮挡组件(20)包括:
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21、22);
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固定连接的曲面组件(23);
其中,所述曲面组件(23)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
其中,在所述遮挡组件(20)与所述摄像机(1)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两端的中心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镜头组件(3)的中轴线的下方,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的前端具有水平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20)包括圆心角不小于180°的侧壁组件(21、22),和设置在所述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圆弧形的曲面组件(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区域中位于所述机身壳体正下方的区域无所述曲面组件(23),以在所述机身壳体正下方形成出口,自所述开口掉落至所述侧壁组件(21、22)之间的物体可经由所述出口排出至所述遮挡组件(20)以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20)的开口尺寸适配于所述镜头组件(3)的垂直视场角的下边界。
5.一种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机(1),所述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为长方体,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组件(3),所述镜头组件(3)的视场角包括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遮挡组件(20),所述遮挡组件(20)被设置在所述摄像机(1)的下方,所述遮挡组件(20)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21、22);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固定连接的曲面组件(23);其中,所述曲面组件(23)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
其中,在所述遮挡组件(20)与所述摄像机(1)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两端的中心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镜头组件(3)的中轴线的下方,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的前端具有水平间隙;
遮阳盖组件(10),所述遮阳盖组件(10)设置在所述摄像机(1)的上方,其中,所述遮阳盖组件(10)与所述遮挡组件(20)围合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摄像机(1)的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盖组件(10)与所述遮挡组件(20)可拆卸固定,在所述遮阳盖组件(10)与所述遮挡组件(20)固定连接时形成一个适配于所述视场角的进光区域,其中,环境光线经由所述进光区域透射入所述镜头组件(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盖组件(10)中靠近所述镜头组件(3)的区域比远离所述镜头组件(3)的区域具有更大的深度,其中,所述遮阳盖组件(10)中靠近镜头组件(3)的区域与所述遮挡组件(20)的侧壁组件(21、22)可拆卸固定。
8.一种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机(1),所述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为长方体,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镜头组件(3),所述镜头组件(3)的视场角包括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遮挡组件(20),所述遮挡组件(20)被设置在所述摄像机(1)的下方,所述遮挡组件(20)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组件(21、22);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固定连接的曲面组件(23);其中,所述曲面组件(23)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构成开口朝向镜头组件(3)的容纳空间;
其中,在所述遮挡组件(20)与所述摄像机(1)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两端的中心点在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镜头组件(3)的中轴线的下方,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摄像机(1)的机身壳体的前端具有水平间隙;
遮阳盖组件(10),所述遮阳盖组件(10)设置在所述摄像机(1)的上方;
所述遮阳盖组件(10)与所述侧壁组件(21、22)相接的区域具有一锐角的尖角形状,其中所述锐角与所述垂直视场角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组件(21、22)的上端面形成下倾的倾角,所述倾角与所述垂直视场角对应。
CN202110265847.2A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Active CN113037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5847.2A CN113037976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5847.2A CN113037976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7976A CN113037976A (zh) 2021-06-25
CN113037976B true CN113037976B (zh) 2023-03-14

Family

ID=7647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5847.2A Active CN113037976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7976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69A (zh) * 1995-05-04 1996-12-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摄像机液晶监视器的挡光装置
WO2008033008A2 (en) * 2006-08-17 2008-03-20 Internova Holding Bvba Video surveillance camera housing
CN201262678Y (zh) * 2008-09-22 2009-06-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防水摄像机的防反光结构
CN101616253A (zh) * 2008-06-26 2009-12-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监视用摄像机
CN201435766Y (zh) * 2009-05-15 2010-03-31 日安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摄像机的遮阳罩
CN201742476U (zh) * 2010-07-28 2011-02-09 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遮光罩的摄像机防护罩
CN103380398A (zh) * 2010-12-28 2013-10-30 索尼公司 镜头保护装置、镜头单元和图像捕获装置
CN104423124A (zh) * 2013-08-21 2015-03-18 周游 易调易换镜头、透镜及具有新型防水散热结构的摄像机
CN104678677A (zh) * 2013-11-26 2015-06-03 天津市天下数码视频有限公司 新型监控摄像头遮阳罩
WO2015148794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Seaton Barry G Camera lens shade extender
CN204721454U (zh) * 2015-07-15 2015-10-21 深圳安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监控摄像机
CN204795272U (zh) * 2015-06-05 2015-11-18 东莞市联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网络摄像机
JP2016004248A (ja) * 2014-06-19 2016-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カバー及び監視カメラ
CN205647720U (zh) * 2016-03-23 2016-10-1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监控设备及其护罩结构
CN206542501U (zh) * 2017-03-29 2017-10-03 河北省高速公路青银管理处 一种收费站抓拍摄像头
CN208094681U (zh) * 2018-05-04 2018-11-13 成都货安计量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避免强光直射线阵摄像机镜头的装置
CN212255987U (zh) * 2020-04-28 2020-12-29 上海舜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护罩遮阳防尘防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69A (zh) * 1995-05-04 1996-12-18 Lg电子株式会社 摄像机液晶监视器的挡光装置
WO2008033008A2 (en) * 2006-08-17 2008-03-20 Internova Holding Bvba Video surveillance camera housing
CN101616253A (zh) * 2008-06-26 2009-12-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监视用摄像机
CN201262678Y (zh) * 2008-09-22 2009-06-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防水摄像机的防反光结构
CN201435766Y (zh) * 2009-05-15 2010-03-31 日安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摄像机的遮阳罩
CN201742476U (zh) * 2010-07-28 2011-02-09 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遮光罩的摄像机防护罩
CN103380398A (zh) * 2010-12-28 2013-10-30 索尼公司 镜头保护装置、镜头单元和图像捕获装置
CN104423124A (zh) * 2013-08-21 2015-03-18 周游 易调易换镜头、透镜及具有新型防水散热结构的摄像机
CN104678677A (zh) * 2013-11-26 2015-06-03 天津市天下数码视频有限公司 新型监控摄像头遮阳罩
WO2015148794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Seaton Barry G Camera lens shade extender
JP2016004248A (ja) * 2014-06-19 2016-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カバー及び監視カメラ
CN204795272U (zh) * 2015-06-05 2015-11-18 东莞市联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网络摄像机
CN204721454U (zh) * 2015-07-15 2015-10-21 深圳安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监控摄像机
CN205647720U (zh) * 2016-03-23 2016-10-1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监控设备及其护罩结构
CN206542501U (zh) * 2017-03-29 2017-10-03 河北省高速公路青银管理处 一种收费站抓拍摄像头
CN208094681U (zh) * 2018-05-04 2018-11-13 成都货安计量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避免强光直射线阵摄像机镜头的装置
CN212255987U (zh) * 2020-04-28 2020-12-29 上海舜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护罩遮阳防尘防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7976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1811B2 (en) Payload shroud for air vehicle
US6896423B2 (en) Camera mounting enclosur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13037976B (zh)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系统
CN210899286U (zh) 监控摄像机及使用该监控摄像机的监控系统
CN113037975B (zh) 一种用于监控高空区域的摄像机的壳体组件
PL184244B1 (pl) Czujka dymu
US7821706B2 (en) Dual optical path periscope
CN111677979A (zh) 远程塔台室外全景摄像装置及防护结构
CN106908851B (zh) 探测器组件和车辆检查装置
CN212255987U (zh) 一种摄像机护罩遮阳防尘防雨结构
CN212163454U (zh) 高空监控摄像头及高空监控装置
CN212163455U (zh) 高空监控摄像头及高空监控装置
JP2004319539A (ja) 風除け部を有する屋外設置用筐体
KR101205701B1 (ko) 화재 확산 방지 창
CN212338614U (zh) 远程塔台全景摄像机护罩
CN218383282U (zh) Agv用雷达防护机构及agv
CN215416909U (zh) 一种带有防护机构的红外对射传感器
CN212614409U (zh) 一种百叶窗
CN219303116U (zh) 一种防爆烟雾感测器
PL184227B1 (pl) Czujka dymu
KR102153306B1 (ko) 방충망에 설치되는 미세먼지 차단방충망
CN116337762A (zh) 能见度检测系统
JP2015030974A (ja) 遮蔽ユニット
JP4538725B2 (ja) 車載用撮像装置
US20080297996A1 (en) Filter frame and display head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