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3222B -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3222B
CN113033222B CN201911250479.3A CN201911250479A CN113033222B CN 113033222 B CN113033222 B CN 113033222B CN 201911250479 A CN201911250479 A CN 201911250479A CN 113033222 B CN113033222 B CN 113033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interface
memory
memory card
user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04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3222A (zh
Inventor
段鹏君
赵礼列
李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04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322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3809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2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3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3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3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 G06K7/004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the connector being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cards in the same insertion slot the plurality of cards being cards of different formats, e.g. SD card and memory sti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317Testing of digital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SIM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分别将电子设备的控制器上的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以及第二数据传输引脚分别与SIM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复位信号引脚以及数据传输引脚电连接,因此在硬件方面节省了现有技术中SIM卡接口模块和存储卡接口模块之间的模拟开关,从而降低硬件成本。控制器用于根据共用卡槽内放置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将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或根据共用卡槽内放置的存储卡,将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本技术方案不要求控制器支持存储卡复用做SIM卡的功能,且硬件电路不需要增加多余的器件,即可实现存储卡与SIM卡共用卡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面屏手机时代,由于Micro SD卡体积过大,手机内部空间已经被利用到极致,各主流手机厂家的旗舰机型均在逐步取消对外置存储卡的支持,但是外置存储卡所具有的数据方便转移,可加密等特点使用户对外置存储卡仍然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为了解决Micro SD卡体积大与用户对外置存储卡需求之间的矛盾,市面上推出了一款超微型存储卡:NM(Nano Memory)存储卡,这是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方式。与Micro SD存储卡相比,NM存储卡的体积减小了45%,它的形状和大小与Nano SIM卡完全相同,可以实现SIM卡与存储卡共用卡槽,从而达到减小手机卡槽占用手机内部空间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一些支持NM存储卡功能的产品,设计方案主要是依靠控制器(CPU)的存储卡接口复用功能,将存储卡接口的部分或者全部接口复用做SIM卡接口模块。当识别到插入的是存储卡的时候,控制器会将对应的接口功能设置为存储器接口功能,当识别到插入的是SIM卡时,控制器会将对应的接口设置的SIM卡接口功能。但是,该技术方案要求控制器的存储卡接口具有可以复用做SIM卡接口的功能,当控制器不具有此复用功能时,则使用此控制器的产品将无法实现NM存储卡的功能。
针对控制器的存储卡接口不具有复用做SIM卡功能的情况,另外一种方案为在SIM卡接口模块和存储卡接口模块之间增加三个模拟开关,分别控制SIM卡/存储卡接口与卡座弹片的连接与断开。当控制器识别到插入的是存储卡的时候,则模拟开关切换到存储卡接口与卡座弹片相连接状态,当控制器识别到插入的是SIM卡的时候,模拟开关切换到SIM卡接口与卡座弹片相连接状态。但是,此技术方案的缺陷是除了必须的控制器和卡座电路之外,还需要增加三个模拟开关,从而导致硬件电路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存储卡和SIM卡共卡槽的设计,且电子设备的控制器的存储卡接口不具有复用做SIM卡的功能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在插入存储卡和SIM卡时都能够准确识别并保证存储卡或者SIM卡功能正常。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和卡座;所述卡座上设置有一个共用卡槽,所述共用卡槽适于容纳支持存储卡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或者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大小和尺寸都相同的存储卡共用;所述控制芯片控制器上具有存储卡接口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直连电连接;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复位信号引脚直连电连接;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数据传输引脚直连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共用卡槽内放置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或根据所述共用卡槽内放置的存储卡,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将控制器上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以及第二数据传输引脚分别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相对应的引脚直接相连,这样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SIM卡接口模块和存储卡接口模块之间的模拟开关,从而降低硬件成本。
可选的,所述卡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或所述存储卡的触点区域相匹配的连接点区域;其中所述连接点区域包括:时钟信号连接点、复位信号连接点以及数据传输连接点;其中,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连接至所述卡座上的时钟信号连接点;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复位信号引脚连接至所述卡座上的复位信号连接点;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至所述卡座上的数据传输连接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上放置有第一卡时,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已损坏。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由于电子设备的卡座上设置有共用卡槽,该共用卡槽既可以容纳存储卡也可以容纳用户身份识别卡,因此当电子设备在开机或检测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一张卡(即第一卡)时,默认先将控制器上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然后控制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若初始化成功,则确定第一卡为存储卡;反之,若初始化失败,则将控制器上的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若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反之,若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第一卡已损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第一卡时,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已损坏。
与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案不同的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当电子设备在开机或检测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一张卡(即第一卡)时,默认先将控制器上的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然后控制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若初始化成功,则确定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反之,若初始化失败,则将控制器上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若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第一卡为存储卡;反之,若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第一卡已损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中的程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介质上,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存储在不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器上。
可见,在以上各个方面,通过分别将电子设备的控制器上的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电连接,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复位信号引脚电连接,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数据传输引脚电连接,因此在硬件方面节省了现有技术中SIM卡接口模块和存储卡接口模块之间的模拟开关,从而降低硬件成本。在软件方面,根据控制器对放置在所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的第一卡的检测结果,若第一卡为存储卡,将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若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将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卡座的共用卡槽上适于放置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卡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卡座的共用卡槽上适于放置的一种存储卡的卡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支持存储卡与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卡)共用卡座的各种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的卡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共用卡槽,该共用卡槽可以放置用户身份识别卡,或者也可以放置与该用户身份识别的外形和尺寸都相同的存储卡。
放置于共用卡槽的存储卡与用户身份识别卡需要满足如下两个要求:
1)存储卡与用户身份识别卡具有相同的外形和尺寸。
2)存储卡的卡体上的接口线序与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卡体上的接口线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识别卡可以采用Nano-SIM卡,因此存储卡的外形和尺寸与Nano-SIM卡的外形和尺寸完全相同。例如,上述存储卡可以是由华为公司推出的Nano存储卡,其外形和大小与Nano-SIM卡相同。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先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可放置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卡座的共用卡槽的存储卡与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卡体结构。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卡座的共用卡槽上适于放置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卡体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为Nano-SIM卡。所述Nano-SIM卡为矩形,矩形的四角为圆角,并且矩形的四角中的一角进行了倒角设置,且该一角设置了定位缺口(即图1中的标号17所示位置)。
图1所示的是所述Nano-SIM卡的一个侧面,在该侧面上设置有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各个触点区域,所述触点区域包括:DATA触点区域11(即数据传输触点区域)、VPP触点区域12(即编程电压/输入信号触点区域)、GND触点区域13(第一接地信号触点区域)、Vcc触点区域14(即第一电源触点区域)、RST触点区域15(第一复位信号触点区域)以及CLK触点区域16(即第一时钟信号触点区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卡座上适于放置的一种存储卡的卡体结构示意图。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卡与用户身份识别卡具有相同的外形和尺寸。因此,如图2所示的存储卡也是矩形,并且矩形的四角为圆角,并且矩形的四角中的一角进行了倒角设置,进而在该一角上设置了定位缺口(即图2中的标号29所示位置)。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卡的尺寸与Nano-SIM卡的尺寸相同,具体来说,存储卡的长度与Nano-SIM卡的长度相同,存储卡的宽度与Nano-SIM卡的宽度相同,存储卡上的定位缺口的尺寸与Nano-SIM卡上的定位缺口的尺寸也相同。
参考图2所示的是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的一个侧面,该侧面上设置有存储卡的各个触点区域,所述触点区域包括:DATA1触点区域21(即第二数据传输触点区域)、CMD触点区域22(即控制信号触点区域)、GND触点区域23(即第二接地信号触点区域)、Vcc触点区域24(即第二电源触点区域)、DATA0触点区域25(第一数据传输信号触点区域)以及CLK触点区域26(即第二时钟信号触点区域)。触点区域还包括:DATA3触电区域27和DATA2触点区域28,其中,所述DATA3触点区域27与所述GND触点区域23相邻且隔离设置,所述DATA2触点区域28与所述Vcc触点区域24相邻且隔离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存储卡的卡体侧面上的各个触点区域仅是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除了GND触点区域23(即第二接地信号触点区域)与Vcc触点区域24(即第二电源触点区域)的位置不变(即如图2所示的位置),其余触点区域的位置可以相应调整,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位置。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中,存储卡的卡体上的接口线序与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卡体上的接口线序相同。结合参考上述图1所示的Nano-SIM卡的卡体结构和图2所示的存储卡的卡体结构。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触点区域16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触点区域26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触点区域14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触点区域24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复位信号触点区域15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信号触点区域25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编程电压/输入信号触点区域12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控制信号触点区域22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接地信号触点区域13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接地信号触点区域23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数据传输触点区域11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触点区域21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DATA3触点区域27与所述第二接地信号触点区域23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接地信号触点区域13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DATA2触控区域28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触点区域24在所述存储卡2的卡体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触点区域14在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1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A与B相对应,表示A和B对应了所述卡座的同一个连接点(或者说弹片)。举例来说,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第一时钟信号触点区域在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卡体上的位置与存储卡的第二时钟信号触点区域在存储卡的卡体上的位置相对应。其中,这里的“相对应”也可以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第一时钟信号触点区域与存储卡的第二时钟信号触点区域映射,即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第一时钟信号触点区域与存储卡的第二时钟信号触点区域对应/映射了所述卡座的同一个连接点/弹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3,所述电子设备3包括:控制器31和卡座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1的存储卡接口不具有复用做SIM卡接口的功能,因此所述控制器31上分别设置有存储卡接口311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施例中,通过分别将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D_CLK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IM_CLK电连接,将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SD_DATA0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复位信号引脚SIM_RST电连接,以及将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SD_DATA1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数据传输引脚SIM_DATA电连接。
所述卡座32包括共用卡槽321和连接点区域322。其中,所述连接点区域322包括:SD_CLK/SIM_CLK(时钟信号连接点)、SIM_RST/SD_DATA0(SIM复位信号/SD第一数据传输连接点)、SIM_DATA/SD_DATA1(SIM数据传输/SD第二数据传输连接点)、SD_CMD(控制信号连接点)、SD_DATA2连接点以及SD_DATA3连接点。可以看出,在所述卡座32的连接点区域322中,SD_CLK/SIM_CLK(时钟信号连接点)、SIM_RST/SD_DATA0(SIM复位信号/SD第一数据传输连接点)以及SIM_DATA/SD_DATA1(SIM数据传输/SD第二数据传输连接点)可以支持存储卡与用户身份识别卡共用。
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D_CLK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IM_CLK连接至所述卡座32的连接点区域322中的SD_CLK/SIM_CLK(时钟信号连接点)。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SD_DATA0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复位信号引脚SIM_RST连接至所述卡座32的连接点区域322中的SIM_RST/SD_DATA0(SIM复位信号/SD第一数据传输连接点)。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SD_DATA1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数据传输引脚SIM_DATA连接至所述卡座32的连接点区域322中的SIM_DATA/SD_DATA1(SIM数据传输/SD第二数据传输连接点)。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存储卡接口311中,SD_DATA0~SD_DATA3是并行传输的数据引脚,因此SD_DATA0~SD_DATA3这四个引脚的具体位置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位置排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任意交换这四个引脚的位置。
可以看出,通过如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在硬件上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用来切换的模拟开关,从而降低硬件成本。
进一步,基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的硬件结构,在软件实现上,根据所述控制器31对放置在所述卡座32上的第一卡的检测结果,若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设置为高阻态;若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将所述存储卡接口311设置为高阻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高阻态是一种电路的输出状态,当所述控制器31中的所述存储卡接口311或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处于高阻态时,所述存储卡接口311或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的各个引脚都处于隔断状态,从而对其连接的电路无任何控制。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当控制器31识别放置在所述卡座32上的第一卡为存储卡,则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设置为高阻态,这样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的各个引脚相当于处于悬空状态,而所述存储卡接口311的各个引脚仍与所述卡座32上相应的引脚处于连接状态,以使所述控制器31对放置在所述卡座32上的存储卡进行控制。反之,当控制器31识别放置在所述卡座32上的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则将所述存储卡接口311设置为高阻态,这样所述存储卡接口311的各个引脚相当于处于悬空状态,而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的各个引脚仍与所述卡座32上相应的引脚处于连接状态,以使所述控制器32对放置在所述卡座32上的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行控制。
进一步,由于在布线上的限制,不同信号的走线可能会有绕线,从而导致走线加长,因此从分叉点到所述控制器31的接口引脚要尽量短,从而保证所述卡座32与所述控制器31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
继续参考图3,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D_CLK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IM_CLK电连接,且所述存储卡接口311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D_CLK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IM_CLK连接至所述卡座32上的SD_CLK/SIM_CLK(时钟信号连接点)。因此在布线时,要尽量使得从分叉点A到所述控制器31上的存储卡接口311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D_CLK的走线a1的长度以及从分叉点A到所述控制器31上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312中的时钟信号引脚SIM_CLK的走线a2的长度尽可能短,而从分叉点A到所述卡座32上的SD_CLK/SIM_CLK(时钟信号连接点)的走线a3的长度则无限制。
下面将详细描述控制器如何检测放置在卡座上的第一卡是存储卡还是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具体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4,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第一卡时,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步骤402、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
步骤403、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
步骤404、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
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
首先,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第一卡时(或者当所述电子设备开机时),默认先将所述控制器上的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这样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的各个引脚相当于处于悬空状态,而所述存储卡接口的各个引脚仍与所述卡座上相应的引脚处于连接状态。
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其中,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由控制器向第一卡发出指令,由第一卡完成应答,通过两者间的交互以完成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的具体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不是存储卡,因此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其中,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同样由控制器向第一卡发出指令,由第一卡完成应答,通过两者间的交互以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的具体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反之,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已损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5,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第一卡时,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步骤502、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
步骤503、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
步骤504、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
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
与图4所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首先,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第一卡时(或者当所述电子设备开机时),默认先将所述控制器上的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这样所述存储卡接口的各个引脚相当于处于悬空状态,而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的各个引脚仍与所述卡座上相应的引脚处于连接状态。
然后,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
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反之,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已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4或者图5所示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分别将电子设备的控制器上的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电连接,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复位信号引脚电连接,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与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数据传输引脚电连接,因此在硬件方面节省了现有技术中SIM卡接口模块和存储卡接口模块之间的模拟开关,从而降低硬件成本。在软件方面,根据控制器对放置在所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的第一卡的检测结果,若第一卡为存储卡,将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若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将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卡座;
所述卡座上设置有一个共用卡槽,所述共用卡槽适于容纳用户身份识别卡或者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外形和尺寸都相同的存储卡;
所述控制器上具有存储卡接口和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电连接;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复位信号引脚电连接;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数据传输引脚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共用卡槽内放置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或根据所述共用卡槽内放置的存储卡,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所述卡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或所述存储卡的触点区域相匹配的连接点区域;其中所述连接点区域包括:时钟信号连接点、复位信号连接点以及数据传输连接点;其中,
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时钟信号引脚连接至所述卡座上的时钟信号连接点;
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一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复位信号引脚连接至所述卡座上的复位信号连接点;
所述存储卡接口中的第二数据传输引脚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中的数据传输引脚连接至所述卡座上的数据传输连接点。
2.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的共用卡槽上放置有第一卡时,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
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
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已损坏。
5.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卡座上放置有第一卡时,将所述存储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
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初始化流程;
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接口设置为高阻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卡进行存储卡的初始化流程;
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存储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卡的用户身份识别卡初始化流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卡为用户身份识别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卡的存储卡初始化流程失败,则确定所述第一卡已损坏。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50479.3A 2019-12-09 2019-12-09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Active CN113033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0479.3A CN113033222B (zh) 2019-12-09 2019-12-09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PCT/CN2020/133809 WO2021115202A1 (zh) 2019-12-09 2020-12-04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0479.3A CN113033222B (zh) 2019-12-09 2019-12-09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3222A CN113033222A (zh) 2021-06-25
CN113033222B true CN113033222B (zh) 2022-09-23

Family

ID=76329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0479.3A Active CN113033222B (zh) 2019-12-09 2019-12-09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3222B (zh)
WO (1) WO2021115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693391U (zh) * 2021-12-15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957A (zh) * 2007-09-28 2009-04-01 上海摩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机卡分离的移动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系统接入方法
CN108401043A (zh) * 2018-02-28 2018-08-14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单刀双掷开关的防烧卡电路、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426726A (zh) * 2017-08-23 2019-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通信和存储功能的MicroSD卡及其加密方法
CN109948767A (zh) * 2018-02-01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卡和终端
CN109983706A (zh) * 2018-02-01 2019-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3437B1 (en) * 2000-07-06 2009-02-17 Mcm Portfolio Llc Flashtoaster for reading several types of flash memory cards with or without a PC
US20100125689A1 (en) * 2008-11-20 2010-05-20 Mediatek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receiving different types of memory cards
CN107070472A (zh) * 2017-03-24 2017-08-18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接口卡座组件及包含其的移动终端
CN207965941U (zh) * 2018-02-01 2018-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卡和终端
CN209640862U (zh) * 2019-05-24 2019-1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存储卡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957A (zh) * 2007-09-28 2009-04-01 上海摩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机卡分离的移动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系统接入方法
CN109426726A (zh) * 2017-08-23 2019-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通信和存储功能的MicroSD卡及其加密方法
CN109948767A (zh) * 2018-02-01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卡和终端
CN109983706A (zh) * 2018-02-01 2019-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19149278A1 (zh) * 2018-02-01 2019-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卡和终端
CN108401043A (zh) * 2018-02-28 2018-08-14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单刀双掷开关的防烧卡电路、方法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3222A (zh) 2021-06-25
WO2021115202A1 (zh)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0409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626066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562210B1 (ko) 전자 장치
CN106990912B (zh) 控制sim卡和sd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卡的电子设备
JP7200366B2 (ja) メモリカード、メモリカードアダプタ、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US20070145154A1 (en) Interface for a removable electrical card
EP3160165B1 (en) Nfc "split stack" architecture
JP2018531565A6 (ja) Nfc「分割スタック」アーキテクチャ
KR20180077727A (ko)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CN113033222B (zh) 电子设备、用户身份识别卡与存储卡的识别方法
US20140024309A1 (en) Nfc radio control in a mobile device
EP230123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xtending smart card capability via a coupling with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225127B2 (en) Connection illumination using communication elements
US11036663B2 (en) Expansion card configuration of motherboard
US20130203466A1 (en) Secure digital card
CN102932036A (zh) Nfc装置及nfc通信方法
US20170014165A1 (en) Pedicle screw engaging control instrument with a guidewire capturing system
CN105743538B (zh) 双通道移动终端及射频校准系统
US9141163B2 (en) Portable terminal, recording medium
US10872663B2 (en) Data storage management in a device including removable and embedded storage areas
CN114253691A (zh) 基于操作系统的多卡自适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892930A (zh) 一种大容量usim海量存储器分区挂载的实现方法
CN105809229A (zh) 存储卡及存储卡量产系统
CN108804125A (zh)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