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9228B -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9228B
CN113029228B CN202110146804.2A CN202110146804A CN113029228B CN 113029228 B CN113029228 B CN 113029228B CN 202110146804 A CN202110146804 A CN 202110146804A CN 113029228 B CN113029228 B CN 113029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room
detection data
temperature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68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9228A (zh
Inventor
迟海鹏
张怀东
邢希学
张京军
龚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ynaflow Experi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ynaflow Experi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ynaflow Experi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ynaflow Experi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468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9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9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9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9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9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7/00Indicating measured values
    • G01D7/02Indicating value of two or more variables simultaneously
    • G01D7/08Indicating value of two or more variables simultaneously using a common indicating element for two or more vari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无需进行人工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地降低了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情况的概率,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层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各个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包括写字楼、居民楼、商业楼以及学校等各个种类,对于上述每个种类的楼宇都需要对每个楼层进行温度以及湿度的监控工作,尤其是学校的实验室以保证居民或者工作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现有的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为在每个实验室房间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来进行监测,然后人为的统一将每个房间内的监控数据进行记录,这种方法效率低下,同时出现记录不完全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检测数据异常时无法及时地知晓进而无法及时进行后续应对操作从而导致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情况的发生,严重地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显示出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方法效率低下,同时出现记录不完全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检测数据异常时无法及时地知晓进而无法及时进行后续应对操作从而导致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情况的发生,严重地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
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优选的,所述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包括:
确定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
获取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以及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确定每个房间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目标数量;
根据每个房间的布局情况在每个房间内适应性安装其对对应的目标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在每个房间内的同一位置同时安装一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包括: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该房间的目标平面结构图上的位置;
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与其在目标平面结构图上的目标位置相对应;
对应完毕后,将检测数据中与每个房间相关的目标检测数据和每个房间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优选的,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包括:
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每个房间的平面结构图上的位置进行标注;
标注完毕后连接用户手机终端app;
连接完毕后将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显示在其对应的标注位置上,为所述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定相同的预设标识。
优选的,在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设置报警等级;
为每个报警级别设置温度和湿度的取值范围。
优选的,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包括: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在每个报警级别设置的湿度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内,将检测数据在每个报警级别设置的湿度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内的房间确认为所述第一目标房间;
将所述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预设表示进行标红显示在所述服务器终端或用户手机终端app上;
确认每个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报警等级;
根据每个第一目标房间内的目标报警等级的不同发出不同的报警提示。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语言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描述,获得描述文件;
在预设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描述文件匹配的解析代码模板;
利用所述解析代码模板与所述描述文件生成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解码文件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进行定位精度评估,获得定位评估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房间内的人员流动情况以及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
根据所述人员流动情况以及第一目标房间所处目标楼层的空气流动参数确定对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计算出由于设备工作放热产生的第二影响因子;
利用所述第一影响因子和第二影响因子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
确认所述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一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将所述定位评估结果与目标检测数据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安全区域进行偏差计算,获得第二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二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优选的,在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之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数量;
获取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工作参数计算出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在标准工作状态下的预设放热温度;
检测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
确定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以及密封度;
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和密封度以及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和预设放热温度计算出检测数据中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
Figure BDA0002930521120000051
其中,k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Mi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数量,Tj表示为第j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Tj′表示为第j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预设放热温度,e表示为自然常数,取值为2.72,d表示为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之间的温度传播因子,v表示为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温度不确定度,Si表示为第i个温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Li表示为第i个温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密封度;
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计算出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实际温度:
Figure BDA0002930521120000052
其中,T2i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实际温度,T3表示为环境温度;
将检测数据中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替换为所述实际温度。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获取模块,用于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
关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
报警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的另一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的又一工作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的实施例截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的报警实施例截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各个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包括写字楼、居民楼、商业楼以及学校等各个种类,对于上述每个种类的楼宇都需要对每个楼层进行温度以及湿度的监控工作,尤其是学校的实验室以保证居民或者工作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现有的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为在每个实验室房间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来进行监测,然后人为的统一将每个房间内的监控数据进行记录,这种方法效率低下,同时出现记录不完全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检测数据异常时无法及时地知晓进而无法及时进行后续应对操作从而导致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情况的发生,严重地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步骤S102、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
步骤S103、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步骤S104、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
步骤S105、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可以使得服务器终端实时准确地接收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无需进行人工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可以随时了解每一个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数据异常情况进而发出报警以使工作人员警觉并进行后续应对措施,大大地降低了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情况的概率,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解决了现有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出现的效率低下,同时出现记录不完全情况的发生,并且在检测数据异常时无法及时地知晓进而无法及时进行后续应对操作从而导致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情况的发生,严重地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包括:
步骤S201、确定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
步骤S202、获取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
步骤S203、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以及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确定每个房间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目标数量;
步骤S204、根据每个房间的布局情况在每个房间内适应性安装其对对应的目标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确定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和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进而确定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可以保证检测到每个房间内的任何范围,避免出现漏检测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地保证了每个房间内的安全性,进一步地,通过根据每个房间内的布局情况安装对应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保证每个房间内的其他设备不受影响,提高了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房间内的同一位置同时安装一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既节省了安装空间又可以保证同一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一起上传到服务器终端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包括:
步骤S301、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该房间的目标平面结构图上的位置;
步骤S302、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与其在目标平面结构图上的目标位置相对应;
步骤S303、对应完毕后,将检测数据中与每个房间相关的目标检测数据和每个房间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可以保证当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工作人员在房间平面结构图上即可知晓是房间的哪一个位置的检测数据出现了异常,进而可以快速地根据数据异常的位置做出后续应对措施。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包括:
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每个房间的平面结构图上的位置进行标注;
标注完毕后连接用户手机终端app;
连接完毕后将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显示在其对应的标注位置上,为所述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定相同的预设标识。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接通用户手机终端app即可使得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即可实时了解每个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进一步地,通过设定预设标识可以使的工作人员根据标记即可知道每个房间内不同区域的不同温度和湿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设置报警等级;
为每个报警级别设置温度和湿度的取值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报警等级可以为低、中、高三级,一级为蓝色预警,二级为橙色预警,三级为红色预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报警等级可以为后续的检测数据的异常检测提供样本,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准确地根据报警等级判断出现异常数据的房间的危险性,从而合理的作出后续应对措施,进一步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包括: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在每个报警级别设置的湿度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内,将检测数据在每个报警级别设置的湿度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内的房间确认为所述第一目标房间;
将所述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预设表示进行标红显示在所述服务器终端或用户手机终端app上;
确认每个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报警等级;
根据每个第一目标房间内的目标报警等级的不同发出不同的报警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报警的过程包括:当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或者用户手机app未打开时,1,2级报警通过APP通知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自发送通知后的30分钟内未监测到工作人员启动APP,再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用户手机,3级报警同时发送APP通知及报警短信,在之后的2分钟内未监测用户登录APP,需拨打语音电话至用户手机;拨打间隔3分钟,直到用户接通手机判断报警结束。当服务器处于工作状态或者用户手机app为打开状态时,在服务器终端或者手机各级页面顶部出现跑马灯,由左至右循环滚动,并且根据报警等级的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报警提示直到工作人员手动关闭报警声音为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预设表示进行标红可以使得工作人员从视觉直观地了解哪个房间的哪个区域的检测数据异常,进一步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感,进一步地,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对应的报警等级发出报警提示可以从声音角度来使的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异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语言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描述,获得描述文件;
在预设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描述文件匹配的解析代码模板;
利用所述解析代码模板与所述描述文件生成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解码文件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进行定位精度评估,获得定位评估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房间内的人员流动情况以及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
根据所述人员流动情况以及第一目标房间所处目标楼层的空气流动参数确定对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计算出由于设备工作放热产生的第二影响因子;
利用所述第一影响因子和第二影响因子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
确认所述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一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将所述定位评估结果与目标检测数据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安全区域进行偏差计算,获得第二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二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确定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偏差度和第二偏差度来确认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可以进一步地保证目标检测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进行后续报警工作,大大地降低了误识别的概率,保证了对于楼层温湿度监控的精准检测,提高了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进行双重可信度降确认可以从地理音素以及环境内的设备因素来综合地确定目标检测数据是否真实异常,进一步地提高了识别准确率以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之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数量;
获取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工作参数计算出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在标准工作状态下的预设放热温度;
检测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
确定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以及密封度;
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和密封度以及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和预设放热温度计算出检测数据中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
Figure BDA0002930521120000131
其中,k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Mi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数量,Tj表示为第j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Tj′表示为第j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预设放热温度,e表示为自然常数,取值为2.72,d表示为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之间的温度传播因子,v表示为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温度不确定度,Si表示为第i个温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Li表示为第i个温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密封度;
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计算出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实际温度:
Figure BDA0002930521120000132
其中,T2i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实际温度,T3表示为环境温度;
将检测数据中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替换为所述实际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的设备影响因子以及环境影响因子计算出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可以准确地确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进一步地,通过计算出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实际温度可以将误差因素排除而计算出最终的实际准确温度,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同时也为后续对于楼层的温湿度监控管理工作和报警工作的稳定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本发明的手机终端app:
工作人员在手机终端app上实时地了解各个楼层的各个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数据,当查看楼层中所监测的各个区域时:上、下、左、右滑动的手势触控手机屏幕,当需要对当前区域进行缩放操作时:两指同时向内或向外触控屏幕。点击图中任意的图标,该监测点位的图标会变大,同时在屏幕下方弹出该点位的实时监测数据。以楼层平面图俯视视角,实时监测不同点位的温/湿度变化或目标气体浓度,温/湿度监测:即雨滴图标。绿色为安全,红色则为报警。图标状态:大图标未点击查看时的选中状态,小图标是未选中状态。在选中状态下的大图标会显示其对应的温湿度,当手机通信或者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监测不到数据时,数值会出现“--”,楼层可通过右上方的“楼层选择按钮”来进行切换。
红色状态下的报警过程包括:当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或者用户手机app未打开时,1,2级报警通过APP通知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自发送通知后的30分钟内未监测到工作人员启动APP,再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用户手机,3级报警同时发送APP通知及报警短信,在之后的2分钟内未监测用户登录APP,需拨打语音电话至用户手机;拨打间隔3分钟,直到用户接通手机判断报警结束。当服务器处于工作状态或者用户手机app为打开状态时,在服务器终端或者手机各级页面顶部出现跑马灯,由左至右循环滚动,并且根据报警等级的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报警提示直到工作人员手动关闭报警声音为止。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系统,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601,用于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获取模块602,用于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
关联模块603,用于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第二设置模块604,用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
报警模块605,用于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方法权利要求中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第二指的是不同应用阶段而已。
本领域技术用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
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语言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描述,获得描述文件;
在预设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描述文件匹配的解析代码模板;
利用所述解析代码模板与所述描述文件生成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解码文件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进行定位精度评估,获得定位评估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房间内的人员流动情况以及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
根据所述人员流动情况以及第一目标房间所处目标楼层的空气流动参数确定对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计算出由于设备工作放热产生的第二影响因子;
利用所述第一影响因子和第二影响因子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
确认所述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一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将所述定位评估结果与目标检测数据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安全区域进行偏差计算,获得第二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二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包括:
确定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
获取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以及每个房间的目标面积确定每个房间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目标数量;
根据每个房间的布局情况在每个房间内适应性安装其对应的目标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房间内的同一位置同时安装一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包括: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该房间的目标平面结构图上的位置;
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与其在目标平面结构图上的目标位置相对应;
对应完毕后,将检测数据中与每个房间相关的目标检测数据和每个房间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包括:
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每个房间的平面结构图上的位置进行标注;标注完毕后连接用户手机终端app;
连接完毕后将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显示在其对应的标注位置上,为所述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定相同的预设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设置报警等级;
为每个报警级别设置温度和湿度的取值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包括:
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在每个报警级别设置的湿度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内,将检测数据在每个报警级别设置的湿度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内的房间确认为所述第一目标房间;
将所述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显示在所述服务器终端或用户手机终端app上;
确认每个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报警等级;
根据每个第一目标房间内的目标报警等级的不同发出不同的报警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之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数量;
获取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工作参数计算出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在标准工作状态下的预设放热温度;
检测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
确定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以及密封度;
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和密封度以及每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当前放热温度和预设放热温度计算出检测数据中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
Figure 733242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k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 器检测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数量,
Figure 571754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为第j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 当前放热温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为第j个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的预设放热温度,e表示为自然常数, 取值为2.72,d表示为机器设备或者电学设备之间的温度传播因子,v表示为机器设备或者 电学设备的温度不确定度,
Figure 23595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自由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所在区域的密封度;
根据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的误差因子计算出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实际温度:
Figure 838711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为第i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对应的 实际温度,
Figure 590766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为环境温度;
将检测数据中每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替换为所述实际温度。
9.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在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每个房间中设置不同数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获取模块,用于将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至服务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楼宇每个楼层的平面结构图;
关联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将所述检测数据与其对应的房间平面结构图进行关联;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关联完毕后,为每个房间内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设置预设标识;
报警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房间内的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将检测数据异常的第一目标房间的目标检测数据的目标预设标识进行标红,同时发出报警提示;
所述系统还用于:
根据预设的数据描述语言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描述,获得描述文件;
在预设数据库中查询与所述描述文件匹配的解析代码模板;
利用所述解析代码模板与所述描述文件生成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解码文件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
对所述预处理后的解码文件进行定位精度评估,获得定位评估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房间内的人员流动情况以及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
根据所述人员流动情况以及第一目标房间所处目标楼层的空气流动参数确定对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影响因子;
基于所述房间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参数值计算出由于设备工作放热产生的第二影响因子;
利用所述第一影响因子和第二影响因子对所述目标检测数据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
确认所述校正后的目标检测数据与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第一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一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初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将所述定位评估结果与目标检测数据对应的目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安全区域进行偏差计算,获得第二偏差度;
确认所述第二偏差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低,否则,进一步确认所述目标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为高。
CN202110146804.2A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029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6804.2A CN113029228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6804.2A CN113029228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9228A CN113029228A (zh) 2021-06-25
CN113029228B true CN113029228B (zh) 2022-05-10

Family

ID=7645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6804.2A Active CN113029228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92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790B (zh) * 2022-01-06 2022-04-15 深圳市思倍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智能管理系统
CN115597799B (zh) * 2022-11-25 2023-03-28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储能集装箱的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40712U (zh) * 2013-04-07 2013-10-16 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信息采集系统
CN104977955A (zh) * 2015-07-09 2015-10-14 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温控节能管理系统
CN106597963A (zh) * 2015-10-16 2017-04-26 无锡宝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电力报警控制系统
CN107895453A (zh) * 2017-11-29 2018-04-10 四川腾旭蓝科技有限公司 楼宇安全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8073120A (zh) * 2017-11-16 2018-05-25 杭州好园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园区能源环境监控系统
CN109189132A (zh) * 2018-11-08 2019-01-11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机房监控系统及方法
KR20200048269A (ko) * 2018-10-29 2020-05-08 심상국 근거리무선통신 기반의 온/습도 센서를 이용한 웨이퍼 캐리어 내부 온/습도 상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40712U (zh) * 2013-04-07 2013-10-16 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信息采集系统
CN104977955A (zh) * 2015-07-09 2015-10-14 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温控节能管理系统
CN106597963A (zh) * 2015-10-16 2017-04-26 无锡宝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电力报警控制系统
CN108073120A (zh) * 2017-11-16 2018-05-25 杭州好园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园区能源环境监控系统
CN107895453A (zh) * 2017-11-29 2018-04-10 四川腾旭蓝科技有限公司 楼宇安全报警系统及方法
KR20200048269A (ko) * 2018-10-29 2020-05-08 심상국 근거리무선통신 기반의 온/습도 센서를 이용한 웨이퍼 캐리어 내부 온/습도 상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189132A (zh) * 2018-11-08 2019-01-11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机房监控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9228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9228B (zh) 一种楼层温湿度监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EP3746998B1 (en) Safety device inspection
KR20160149406A (ko) 재난 관리 장치 및 재난 관리 방법
US9716971B2 (en) Inspecting equipment of a power system
KR102416892B1 (ko) 재난대응절차 기반 센서-서버 간 지능형 재난대응시스템
WO2019079862A1 (en) FIRE DETECTION SYSTEM, AUTOMATIC DATA CAPTURE, REMOTE TEST,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190246071A1 (en) Building Monitoring System
CN110987081A (zh) 一种室外环境检测系统
CN113282447B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机房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896043A (zh) 一种窨井故障定位系统及窨井故障定位方法
CN110887485A (zh) 一种高层建筑中的设备定位方法及装置
KR101002428B1 (ko) 영상을 이용한 원방 감시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6665124A (zh) 发电厂应急指挥方法和系统
CN113225525B (zh) 一种室内监控方法及系统
JP2001338018A (ja) ホームリモート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CN113029454B (zh) 室内气体泄漏监控方法及系统
KR20200138952A (ko) 효율적인 공기조화기 자가진단 시스템
KR101758100B1 (ko) 그린에너지를 이용한 원클릭 물관리 자동화시스템
KR20080028157A (ko) 공기환경 제어기 및 공기환경 제어 방법
JP6213792B1 (ja) 雨漏れ原因特定補助システム
CN114943884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设备保护方法
CN116633467B (zh) 一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急广播系统
CN114615344B (zh) 一种电力仪表智能规约转换方法与装置
CN116449761B (zh) 智能泵站智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452865B (zh) 一种配电房环境参数智能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